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工作进展情况
(一)推进金融创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多元化需求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农村信用社积极创新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一是综合运用应收账款质押、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仓单质押、林权抵押、钢结构抵押等贷款品种对现代农业进行有效支持。二是扩大联户联保及大联保体贷款的覆盖面,解决贷户无抵押问题。三是结合德州市“两区同建”工作,推出农民住房贷款及农业产业园区贷款。四是与符合规定的担保机构进行合作,丰富担保方式。五是围绕农业产业链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对组织运行顺畅、经济实力较强、信用状况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提供贷款。截至2013年9月末,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共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300万元、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10.2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1799.8万元、农民住房贷款1.82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12.64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及社员贷款2.13亿元,全市累计发放担保机构担保类贷款1.51亿元。
2013年以来,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各县市区法人机构在金融创新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一是德州市德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简称德城区联社)在辖内黄河涯信用社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专营服务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调查、授信、放贷。二是乐陵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简称乐陵联社)抓住农村土地流转机遇,在“三权”抵押方面做了大胆尝试,推出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大力支持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庆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简称庆云联社)创新推出大型农业机械按揭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资金不足和担保难问题。截至2013年9月末,德城区联社成立的合作社专营机构已帮助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财务、健全制度,搜集信息走访调查32家,信贷支持2家,金额650万元;乐陵联社已成功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1笔,金额20万元,正在审查办理1笔,金额60万元;庆云联社已办理大型农业机械按揭贷款2笔,金额9.61万元。
(二)扩大信贷规模,有效满足现代农业资金需求
根据“三农”发展呈现出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新特点,全市农村信用社在支持种养户、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传统农业行业基础上,重点支持高质高效农业和地方特色产业,将更多资金投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切实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有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截至2013年9月末,德州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向专业种养大户发放贷款2811.9万元,向家庭农场发放贷款100万元,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2.64亿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13亿元。
(三)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提升信贷服务水平
从优化信贷服务方面,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对现代农业贷款实行“贷款优先、丰富品种、提升额度、利率优惠、期限放宽”等信贷政策,逐步解决贷款难题。一是贷款优先。设立现代农业贷款“绿色通道”,对现代农业的贷款申请,优先进行调查、审查、审批,安排贷款规模。二是加快贷款各环节运作速度,提高服务效率。在遵守授权授信管理规定的前提下,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三是提高授信额度。对规模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优质客户,在合理范围内适当提高授信额度,以满足现代农业扩大规模的需求。四是科学确定贷款期限。根据现代农业的生产和资金运转周期等实际需求和市场规律,科学确定贷款期限和结息方式,减轻客户还贷压力。五是实行利率优惠。对优质客户利率优惠10%以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利率优惠20%以上,切实让利于农。
(四)畅通结算渠道,大力推广现代化金融服务
一是以“电子机具村村通、家家用上银行卡”为工作目标,稳步推进ATM、POS、农金通等各类电子机具布放,不断丰富银行卡功能,加快银行卡的宣传普及和推广应用,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农村居民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截至2013年9月末,全市累计布设自助设备434台,较年初增长59台;布设各类POS机具17738台,较年初增长574台;布设农金通611台,较年初增长73台。二是加快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现代结算方式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使农户享受足不出户的金融服务。截至2013年9月末,全市累计开通企业网银4361个,较年初增长832个;开通个人网银162239个,较年初增长22568个;开通手机银行108108个,较年初增长23374个。
(五)开展“圆梦行动”,帮助农民破解农业技术难题
2013年8月份,德州市农村信用社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送技术、送信息、送金融知识、送资金下乡为主要活动内容的2013“服务三农圆梦行动”。活动以培训为主要形式,在需求大的地方辅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活动累计培训10场,聘请专家授课,为广大农民及新型农业主体免费送上种养殖等农业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金融支持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三权”抵押问题
1.对土地经营收益价值的确定不好把握。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一方面依据承包期间土地承包费价值评估,但农村土地的承包费大多为一年一交,以承包期间承包费作为评估值价格太低。另一方面依据土地收益进行评估,但农村土地收益很难确定,无固定评估模式。
2.抵押物处置较难。“三权”抵押物与一般抵押物不同,抵押物一般在农村经济组织内进行流转,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和经济组织内的亲属关系影响,难以找到购买者。
3.存在抵押物产权不明晰问题。以农村宅基地、住宅抵押,房产、土地部门不予办理土地证或房产证。即使在公证处进行抵押,也存在抵押人可能故意流转给非恶意第三方的风险。
(二)担保不足问题
不断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可提供担保的资产依旧严重匮乏,大部分贷款仍然以保证担保为主。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承包的土地、种养大棚等地上附着物、活体畜禽等方面,因“三权”抵押还不成熟,活体畜禽抵押又面临评估难、处置难、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实际能进入担保操作层面的少之又少,最终解决担保难的办法还是找其他有资产的保证人作担保。
(三)农业保险发展明显落后问题
当前保险在促进信贷投放中的作用已逐渐显现,保险公司的这些创新,把农业保险和信贷保证保险合二为一。对于一般的农户贷款而言,由于只是为购买化肥、种子,贷款额度小,不需要额外的贷款保证保险,对于种养殖业,由于成本比较高,通过小额信贷保险能化解一定的贷款风险,但是由于种养殖业风险较大,保险企业不愿做赔本的生意,在农业保险的介入上都持谨慎态度。
(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自身问题
存在现代农业、现代知识与现代农民脱节现象。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好的项目政策来引导,但由于农户缺乏科学有效地农业管理知识和市场经济经验,往往出现盲目跟从、“习惯”管理、半途终结现象。
三、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建议及对策
(一)涉农金融机构方面
一是持续做好金融产品创新工作,同时在兼顾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各县区成熟的信贷产品,迎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二是继续加大对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规模,贷款优先投放,不断培育信用好、经营好、制度健全、运作规范的优质现代农业主体。逐步调整经营思路,实现由分散型农户贷款向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倾斜,重点支持发展以“特优、高效、生态”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鼓励农户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推进农业基地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探索“贷款+保险”合作模式,建立由信用社与保险机构按比例分摊贷款损失的业务模式,力争在银保支农合作上实现突破。
(二)政府、人行等相关部门方面
1.积极推动金融资源要素向现代农业有效配置。一是充分发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对于扩大涉农信贷投放资金不足或达到存贷比例监管上限的金融机构,给予支农再贷款倾斜。优先为持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中小企业票据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业务。二是加快建立现代农业金融支持机制。充分调动银行、证券、保险、期货、担保、财政、税收政策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信贷、证券、保险、期货及担保分工配合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信贷+财税+监管”的正向激励长期化、制度化的协调机制以及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2.加大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工作力度。一是开展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加大对县域金融机构和农村基层营业网点的支持力度,支持扩大农村信贷投放。二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金融机构开展国家鼓励的低收益高风险农业贷款业务,提供利差补贴和呆账贷款损失的弥补。
【关键词】中卫市;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发展措施;建议
1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卫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城乡统筹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农业人口88.83万人,耕地面积225707hm2,农作物播种面积304000hm2,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43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59亿元,同比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81.1元,同比增长13.3%。
2 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坚持生态、节水、高效的原则,立足区位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引导农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特色农业结构体系。压缩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压缩高耗水作物面积、扩大节水作物面积,进一步优化了全市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作物夏秋比由2005年的42∶58调整为现在的14∶86,节水种植、地膜覆盖种植、有机肥施用面积分别达到65333hm2、74933hm2和84000hm2,分别占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1.5%、24.7%和27.6%,呈现出粮经并重、粮食作物与高效经济作物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开展了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和效益倍增计划,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护工程建设,特色产业的区域优势和品牌品质优势逐步提升。目前,全市粮食、枸杞、硒砂瓜、设施蔬菜、马铃薯、外销蔬菜及农作物制种面积分别达到173333hm2、21333hm2、61960hm2、17933hm2、67667hm2、1927hm2和1553hm2;建成千亩以上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39个,涉及全市37个乡镇、165个行政村、3.77万户农民;创建全国绿色枸杞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933hm2,有机枸杞出口原料生产基地2000hm2,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基地13333hm2,沙漠有机蔬菜产品示范基地133hm2,马铃薯原种繁育生产基地80hm2,一级种薯生产基地667hm2。着力推进禽蛋、生猪、清真牛羊肉、适水产业协调发展,鸡、猪、肉牛、肉羊饲养量和奶牛存栏分别达到557万只、91.8万头、24.4万头、196万只和3.7万头,建成各类养殖专业示范村88个、养殖小区308个,其中千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园区达到8个,规模以上养殖户达到3340个以上,规模场户在畜禽养殖业中所占比重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狠抓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农田改造和农村“一池三改”沼气等项目建设,全面实施世行贷款工程,农田排水沟综合治理工程、沙坡头南北干渠节水改造工程和南山台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截至2012年,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2933hm2,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800hm2。大力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砌护各级渠道254.3km,整修干支斗沟4796.6km,改良中低产田3933hm2,改善灌溉面积35200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200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8.3km2。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0.4万千瓦,机耕面积达到100533hm2,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67.4%。
2.3 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按照“扶龙头、带基地、拓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壮大龙头企业,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加快优质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进程,推进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积极落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补助、贴息、贷款、税收等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宁夏红、夏华、恒兴果汁等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着重培育壮大以枸杞干红、葡萄酒为主的酿酒业,以玉米淀粉、小麦面粉、马铃薯颗粒全粉为主的粮食加工业,以马铃薯、蔬菜、花卉、玉米种为主的制种业,以清真牛羊肉为特色的草畜产业,以设施瓜菜和压砂地生产为主的优质瓜菜产业,以枸杞、苹果、香水梨、红枣为主的林果业等6大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完善企业、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农业,加快推进特色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使区域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到目前为止,我市先后培育出了“香山硒砂瓜”、“沙坡头”蔬菜、“中宁枸杞”、“穆和春”清真牛羊肉等农副产品知名品牌,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689家。
2.4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抓好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加强农产品产加销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品质品牌保护基地建设,引导农民按照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实现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批量上市。加快农产品品牌的培育、申报和认定,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使我市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形成群体优势。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目前,全市85%以上的耕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有机食品11个、绿色食品57个、无公害农产品22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
2.5 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全市建成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28家,带动农民40万人,开展基地面积124000hm2,并呈现出由小到大、由以经营为主向产供销一体化、由单领域向多领域、由松散型向紧密型、由本区域向跨区域发展的良好趋势。已发展农产品流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387个,年流通额达到23.8亿元,建成农副产品大型批发市场2个、专业批发市场4个、集贸市场63个。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市各类农作物订单面积规模达到27333hm2,占到播种面积的8.9%,涉及农作物制种、设施拱棚瓜菜、外销蔬菜、硒砂瓜、枸杞、马铃薯、小茴香等十多个品种。
2.6 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紧紧围绕科技兴农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增加农业科技和成果转化资金的投入比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保护和疫病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农产品质量监测、良种繁育及农村沼气服务等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入生产第一线,坚持走科技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新路子,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新农民。“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全面推进,健全了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相继开通了“农业信息网”、“农业110”、“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灵活多样的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地满足了农民群众的信息技术需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了沙漠有机果蔬、舟塔有机枸杞、西安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夏华清真牛羊肉和正通生态环保养殖等20个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012年,全市粮食、畜禽、水产良种化概率分别达到95%、86%、94%,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7.4%,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8.6%。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分散、规模小
我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在结构布局上呈现出“一县多业”的状况,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品质优势不明显。
3.2 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条不长,农户生产与市场联结不够紧密。
3.3 农业大项目的储备和投资后劲不足
从我市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运行情况看,投资增长趋势比较稳定,基本建设投资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对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整体带动作用,但项目引领效果还不够理想,投资后劲不足。
3.4 农业科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素质偏低,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普及较慢
随着“三带三区一地”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特色优势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的加深,我市以节水增收和科技装备生产为主的产业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但在这类农业技术的指导和技术服务上相对滞后,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仍存在示范范围小和推广速度慢的现象。
4 下步工作建议
4.1 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进一步审视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按照自治区产业发展导向和“三带三区一地”发展规划,在发展重点、工作重心上进行战略性调整。在产业发展上,南部山区稳步发展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清真牛羊肉产业和牧草产业,形成清真肉食品功能板块;在卫宁灌区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和园艺产业,加快发展生猪产业和奶产业,形成生态农业板块;在中部干旱地带重点发展硒砂瓜产业及其后续产业,形成优质高钙瓜果板块,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条件。在工作重心上,由注重规模向注重提质增效方向转变,由重视规模效应向注重品牌效益转变,认真研究区内外市场和港澳、中亚、俄罗斯市场,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调整茬口,以市场需求指导生产,使所产出的产品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为农民带来较高的效益。
4.2 以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在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服务农民的同时,重点研究并实践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在设施瓜菜产业方面,突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加大设施改造力度,优化种植品种,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调剂上市时间,推广利用增施有机肥、深翻改土和施用麦苇、生物秸秆反应堆等提质增效技术,扶持和整合本地蔬菜流通合作社及育苗中心,推进订单生产,建立形成“育苗中心+农户+流通合作社+市场”的产销机制;在硒砂瓜产业中,突出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建设,严格落实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切实引导瓜农错茬、有序、标准化种植,实现硒砂瓜品牌效益和品质效益的双提升;对于马铃薯产业,突出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脱毒种薯繁育进程,大力推广旱作节水覆膜保墒和高垄管灌马铃薯种植技术,扩大马铃薯种薯示范基地规模;在清真牛羊肉产业上,突出改造提升养殖专业示范村,以万头肉牛、万头奶牛示范基地为重点,全面推广牛羊矿物质舔砖、复合酶、预混合饲料、“三贮一化”、高档肉牛生产、全混合日粮和奶牛DHR测定等高效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殖效益;对于奶产业,突出提高综合生产性能和效益,健全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在建设中宁天宁、澳亚集团和宁夏康绿特公司3个万头奶牛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奶牛繁育基地。
4.3 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推广。落实购置补贴资金,积极创建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把粮食高产示范园、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园区、硒砂瓜品质品牌保护核心区和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建设与生产全程机械化结合起来,提高特色优势产业的综合效益。二是加强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今年秋冬及明春计划投资8.36亿元实施52项重点水利工程,重点治理29个片区。砌护防渗各级渠道10336条,共计3942km;清挖沟道6412条,共计3221km,清淤渠道16096条,共计7910km;整修道路5009条,共计2534建设;新增灌溉面积3040hm2,改善灌溉面积35020hm2,新增旱作基本农田2893h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660hm2,建设高标准农田7926hm2,为农业增产增收夯实发展基础。三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以南部南华山百万亩水源涵养林、中部百万亩经果林、北部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防护林 “三个百万亩”工程为重点,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生态体系,加快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步伐和沙坡头区香山、兴仁地区老化压砂地后续产业发展。在蒿川移民迁出区种植柠条1333hm2,栽植枸杞133hm2。同时,对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荒山荒沟,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通过自然修复恢复林草植被,为我市农业发展建立一道绿色的生态防护屏障。
4.4 以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农业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租赁土地、合作经营等形式,把主导产业做大。一是内联外引,多措并举,每年培育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重点引进或培育奶牛、清真牛羊肉、蔬菜、枸杞、马铃薯生产加工企业及有机肥加工项目等,加快建设澳门德祥洋行6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80万吨复合有机肥生产项目,提高产业关联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营造从畜禽粪便和沼液的收集、加工、运输到生物质有机肥的生产、销售再到农作物利用的“有机”产业链,形成产业布局合理、要素高度集聚、多功能有机融合、循环清洁生产、一二三产业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二是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生产原料,完善产业链条,努力形成每一个特色产业都有1~2个龙头带动的发展格局,实现特色产业“产群集中、技术集成、集约高效、产销一体”4个突破。
>> 思南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思南县的红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思南县竹鼠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思南县山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思南县茶产业发展探讨 思南县少数民族贫困原因调查及脱贫致富对策思考 思南县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南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乌江水路运输对思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思南县土壤墒情监测 浅谈思南县农业机械在建成小康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对策与思考 贵州省思南县核桃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思南县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其治理对策 浅谈思南县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甘南县现代农业发展与展望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及金融支持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谈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国务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EB/OL].(2012-02-13). http://.cn/policy/txt/2012-02/13/content_24625079.htm.
[3] 农业部办公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EB/OL]. (2012-11-13). http:///show/regulation.php?ID=2829.
[4] 李全.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谈几点看法[J].云南科技管理,2010(4):14-16.
[5] 王永平,金莲,刘良灿,等.贵州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3):144-148.
[6] 白和盛,苏建坤,杨建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培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3(9):74-77.
[7] 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5(10):12-16.
[8] 张永江.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229-231.
[9] 甘江英,吴斌,胡文娟.南昌都市现代农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2(6):109-111.
[10] 周成,王芳,唐梅.农业信贷对四川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贡献度研究 [J].天津农业科学,2014(2):30-36.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安徽六安;裕安区;江家店镇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24-02
1 江家店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江家店镇辖14个村(街),属丘陵地区,上报耕地面积3 517.33 hm2,实有耕地(农田+坡耕地)约6 666.67 hm2。近几年,全镇现代农业发展突飞猛进,新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家庭农场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绿色品牌认证2家(大米和油桃),实有各类大、中、小型农业耕作机械2 000台套以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涌现出了6.67 hm2以上种粮大户40户,流转耕地约占全镇耕地的1/5。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日新月异,东西汲河主干渠硬化,各村支渠畅通,挖塘160口,蓄水能力得到了加强,全镇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以上。
2 江家店镇现代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土地平整面积少。全镇土地平整面积只有1/10,因为没有平整的农田,就没有机耕路,更没有排灌设施,大户承包农田用工太多,而且用工工资太高,大面积土地流转受到制约。二是水利灌溉周期短。流转给种粮大户的1/5农田面积,种粮大户由于水利问题(梅山水库9月以后不放水),加之大户本身不掌握农业技术,缺乏管理能力,且不能种粳稻,只能种植杂交水稻,粳稻的产值为18 000~25 500元/hm2,而杂交水稻平均产值为13 500~19 500元/hm2,承包133.33 hm2以上的大户亏本严重,133.33 hm2以下的管理好则收益甚微,管理不好也是亏本。三是土地分散经营粗放。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已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妇女和儿童,农田更是粗放经营,投入产出收益甚微,绝大部分农户现在不搞旱育秧、软盘抛秧和机插秧,更谈不上精细农业,基本上是任其发展,因为农户主要将外出务工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四是粮食价格趋于平稳。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因此再过几年,传统农民不再种田,新型农民(种田能手)难以寻觅,农田抛荒,粮食无人种的状况将日趋显现。五是农业技术推广滞后。一家一户的农户素质不高,发展现代农业的意愿和能力水平不强,加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限,难以达到现代农业对人力的需求,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1-2]。
3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着力培养种田能手
首先要培养一批懂经营、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种田能手),全镇一家一户经营农田面积逾4 000 hm2,每33.33 hm2计划培育1名种田能手,由各村两委摸底,推选有文化、有志向、有能力、有胆识、自愿留在农村农业创业的、土生土长的回乡、返乡中青年,由政府争取培训计划,进行全方位、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培养,提高他们的致富技能,并定期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成功经验,请各类农业专家来讲课。使他们成为一方种田能手和承包农业产业园的后备军。
3.2 加强水利建设
由于土地平整进度慢,每33.33 hm2规划挖1口2 hm2以上的大塘(小二型水库)。把水留住,保证梅山水库后期不放水仍然可灌溉1~2次,从而拓宽种植农作物品种的选择性。为全面推广种植优质粳稻和高效农业、优质中籼稻打下良好的水利基础。
3.3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3.3.1 每33.33 hm2农田创办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由各村(街)安排规划,把分散经营的农田切块,每33.33 hm2作为1个农业产业园,广泛宣传农业产业园发展前景,合理规划引导种田能手领办、新办、创办农业产业园区、家庭农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种田能手,并从资金、项目上支持他们创业,只有这样,土地流转的进程才会大大加快,从而解决土地抛荒的后顾之忧,同时有效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3.3.2 1个种田能手承包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根据近几年种粮大户经营农田来看,1个大户经营33.33 hm2农田比较合适,面积过大,加之又不是平整过的农田,管理更加困难,并且提倡种植业产业园要以水稻生产为主,生产玉米、大豆、小麦(主要作饲料)、瓜果、中药材及休闲观光农业等需要论证,要适度规模经营,非粮食生产的农业产业园要预测销路,最好有订单生产。
3.3.3 扶持规模养殖业发展。养殖业与种植业不同,应提前合理规划,政府尽量不要规划大型养殖场,本着“涌现一个,扶持一个”的思路,多关心养殖大户,为他们做好服务,能争取项目资金的要积极为他们争取[3-4]。
3.4 着力做好农产品生产产前、产中、产后防控工作,保障食品安全生产
产前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种、养大户的合法权益,并要求他们做好生产档案,同时要对种、养大户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农产品生产的食品安全。产中要加强技术指导,农技人员要联系包保种田能手,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产后要积极帮助种养大户开拓销路。
3.5 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鼓励并支持加工企业增设深加工、烘干、贮藏设备,特别是粮食生产,农业产业园(家庭农场)不可能都进行自主加工,这就要求全镇要有2~3家大型加工企业、合作社、协会帮助他们出售农产品,即发展“公司+农户”的模式。不断延长产业链,尽可能引进深加工企业入住江家店镇,实行订单生产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3.6 创品牌,提效益
政府要协助农业产业园做好品牌认证工作,首先是水资源污染和大气污染的治理,做好土壤、水资源的认证工作,从无公害食品到绿色食品直至有机食品,有了品牌产品可以进入超市,价格能成倍或数十倍的增长。从而实现农业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三统一”。
4 结语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顺应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是避免土地荒芜,保证农民收入、国家粮食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四个500”的现代农业发展工程是笔者多年从事农业基层工作的经验总结和探索思考。
5 参考文献
[1] 杨红炳.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组织制度创新[J].经济问题,2011(3):87-89.
[2] 李燕.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1(1):130-133.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浙江金华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311-01
Abstract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ighly developed agriculture. 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Jinhua City was described,and the appeared problems were also analyzed. Based on these,some valuable countermeasures were pnt forward.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current situ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Jinhua Zhejiang
相对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其技术先导性、要素集约性、功能多元性、效益综合性和持续性等为特征[1-3]。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4-7]。近年来,金华市通过政策激励、扶持规模、高产创建、技术培训等措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迅速。
1 金华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1.1 主导产业稳步提升
全市各地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在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了粮油、特色精品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畜牧、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基地。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81万hm2、总产量60.35万t;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1万hm2、产量3.74万t;建成了一批粮食高产示范方和优质旱粮生产基地。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73万hm2、产量102.2万t;水果种植面积4.33万hm2、产量55万t;茶园面积2.54万hm2、产量2.8万t;中药材播种面积6 533.33 hm2。全市肉类产品总产量17.4万t,禽蛋6.5万t,奶7.04万t。
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
2015年,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 973家,国家级农民合作示范社58家。全市家庭农场3 027家,其中示范性家庭农场29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94余家,带动农户70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以及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正确引导,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
1.3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依托金华国家农业高科技园区、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等技术平台优势,以及种子种苗工程深入实施,一大批优良品种得到引进、繁育和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2015年全市已实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 190万元,设施大棚投入资金1.3亿元,新增农机装备1万台(套),扩增设施农业666.67 hm2,新建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15家,推广机械化插秧面积1.25万hm2、油菜机收933.33 hm2。全市农机总动力266万kW,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达65%,粮食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1.4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截至2015年,全市144个涉农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快速检测室,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3.6万hm2;粮食、水果、蔬菜、茶叶、牛奶、畜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有害残留量明显下降,2015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创新力不足
当前,金华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偏弱、科技研发滞后、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内源发展动力不足,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农业规模化程度偏低
农业生产规模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小规模农业生产在农产品成本和价格方面处于竞争劣势,再加上散户无力购买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收入受市场影响波动很大。近年来,金华市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数量有增长迅速,但农业规模化程度仍然偏低,小规模的农业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2.3 农村从业人员老龄化加剧
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里,剩余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技术培训较少,过分依赖农业生产经验,忽视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等问题。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民兼业化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华市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对策
3.1 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商业化育种,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品种。做大做强在省内具有优势的金华猪、水稻、葡萄、中药材、蔬菜、油茶、桂花、杜鹃、铁皮石斛、金线莲等种子种苗产业。加强农作物及种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大力推广粮经结合、稻鱼结合等高效生态模式。大力发展多功能、高性能农业机械和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立体栽培等设施农业,深入开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农机农(牧)艺融合,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农机化、设施化、信息化融合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科技集成和创新,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9-11]。
3.2 加速农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推进优质粮油、生猪和肉制品、奶牛乳品、水果蔬菜、中药材和食用菌、茶叶、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的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扶持支柱产业链条建设,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大主导产业营销网络建设力度,不断提升主导产业在省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3.3 完善现代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发挥浙江省农业机械研究院、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优势,充分运用华东农交会等平台,围绕金华市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农业科技新成果转化。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分层次、分类别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基层农业推广骨干;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和鼓励高校涉农毕业生到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工作。完善农业科技人员创业创新激励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规范提升家庭农场、合作农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3.4 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
互联网与农业有机融合,加大互联网要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推广互联网技术在农资供应、金融服务、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应用。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和服务机制,推动政府、企业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开放,实现农业大数据的开发利用。
4 参考文献
[1] 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1):1-4.
[2] 黄大金,陈良凤,陈烈臣,等.湖南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0(1):152-154.
[3] 靳淑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演进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5):95-100.
[4] 徐萍,卫新,王美青,等.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2):287-291.
[5] 张伟.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对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8):197-200.
[6] 王雅鹏.推进湖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2011(4):1-5.
[7] 江晶,史亚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2(5):168-173.
[8] 杨长福,张黎.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522-526.
[9] 匡新华,罗列,徐爱琴,等.家庭农场对现代农业的促进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