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艺基本礼仪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节约
企业在核算存货时,可以采取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实际成本法是指企业的存货增加和减少都要按照实际的价格入账,采用原材料、在途物资等科目进行核算。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的存货增加和减少按照企业的计划成本入账,在期末调整材料成本差异,结转出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前者可以利用材料成本差异作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手段,通过比较事前、事后的成本和不同时期的成本,检验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是否有效,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缩减成本的可能性等。
一、材料成本差异的理解分析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属于资产类的调整账户,用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时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企业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在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核算的时候,存货的增加和减少环节都要使用到材料成本差异,但是具体的含义是什么?什么是超支和节约?是哪方面的超支和节约?通过简单的举例即可说明。
例1:宏达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9月1日,购进A材料一批,增值税发票列明货款20000元,增值税额3400元。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到,价税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A材料计划成本为19000元。
分析:根据发票账单、转账支票存根等结算凭证,借:材料采购——××单位2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贷:银行存款23400。根据收料单,借:原材料——A材料19000,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1000;贷:材料采购——××单位20000。在这里,材料的实际成本是20000元,计划成本是19000元,实际比计划多了1000元,即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1000元,在存货的增加环节借方表示超支。
承接例1,如果企业把本批材料全部用于生产甲产品,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20000;贷:材料成本差异1000,原材料19000。本例题中的材料成本差异是和原材料同时结转出去,在实际工作中,因为企业的材料发出很多,一般是在期末统一计算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率,再一次性结转差异。“原材料”账户表示的计划数额,而“生产成本”账户表示的是实际数额,贷方的“材料成本差异”表示的是把原来材料增加时超支的1000元转到生产成本中去,调整生产成本的实际数额,在存货的减少环节贷方表示超支。
例2:宏利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10月1日,购进B材料一批,增值税发票列明货款20000元,增值税额3400元。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已到,价税款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B材料计划成本为20500元。
分析:根据发票账单、转账支票存根等结算凭证,借:材料采购——××单位2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贷:银行存款23400。根据收料单,借:原材料——B材料20500;贷:材料采购——××单位20000,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500。在这里,材料的实际成本是20000元,计划成本是20500元,实际比计划少了500元,即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500元,在存货的增加环节贷方表示节约。如果企业把本批材料全部用生产甲产品,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20000,材料成本差异500;贷:原材料20500。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表示的是把原来材料增加时节约的500元转到生产成本中去。在存货的减少环节借方表示节约。
由上面两个例题可以看出,虽然“材料成本差异”在材料增加和减少环节都有借方和贷方,实际上,超支或节约只是针对增加环节来说的,但是只要区分出增加时超支或节约,就可以弄清楚减少环节的超支或节约。
二、材料成本差异账簿的登记
当企业的记账凭证填制完后,需要登记账簿。用来登记材料成本差异的账簿有专门的帐页,如下表所示,在这里,按照收入、发出、结存分为3列。每一列中包含计划成本、借方差额(超支)、贷方差额(节约)3个部分。本月收入和月末结存的方向一致,但是本月发出与之相反,都有借方差额(超支)。其意义是不是一样呢?现举例说明。
例3:甲企业月初原材料账户1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为借方500元,本期收入材料计划成本8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贷方200元,4日发出材料2000元,10日发出1000元,21日发出6000元。
分析:期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期入库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期入库材料计划成本)×100%=(500-200)÷(10000+8000)≈1.67%,发出存货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1.67%×(2000+1000+6000)=150.3元,调整生成成本,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150.3;贷:材料成本差异150.3。那么,这150.3元是计入本月发出这一列中的借方差额(超支)还是贷方差额(节约)呢?
在这个专门的帐页中,借方差额(超支)是指增加材料过程中的超支,不是指借方发生额;贷方差额(节约)是指增加材料过程中的节约,而不是指贷方发生额。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知道150.3元是指把增加材料环节中的超支额转到生产成本中去,使其体现实际成本,所以应该登记在“本月发出”中的借方差额(超支)内;如果计算出来的是-150.3元,是指把增加材料环节中的节约额转到生产成本中去,所以应该登记在“本月发出”中的贷方差额(节约)内。另外,在登记的时候,150.3元用蓝字登在借方差额(超支),而不是用红字登记在贷方差额(节约),因为红字表示更正、冲销。在有借方差额(超支)和贷方差额(节约)的情况下,只要区分出增加环节的节约或超支就能方便登记帐页了。
参考文献:
[1]何彦.计划成本法下原材料核算的图解处理[J].商场现代化,2011(12).
关键词:成本核算;中医类医院;基础数据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5.002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5-0004-03
Abstract: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essential basis data availability for implementation of cost accounting in TCM hospitals. Methods Costs of a total of 1588 TCM hospit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nducting the baseline survey via questionnaires in 2013. Results Departmental basic data (including ratio of office staff and entire staff, ratio of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s in clinical department), and construction data for housing were well accessible, while utility fee and internal service data were not. Conclusion ①Public TCM hospitals need to improve and specify the basic cost data. ②Differences exit among different types and levels of hospitals in the availability of data. ③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in carrying out cost accounting in public TCM hospitals, which needs strong supports from all relevant departments.
Key words:cost accounting;TCM hospital;basic data
成本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方法与手段[1]。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国发〔2009〕12号)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为适应医疗改革要求,2010年,国家财政部、原卫生部修订印发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重点强化对成本核算与管理的要求,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为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口径一致、可供验证的基础数据奠定了基础。财政部、原卫生部要求2012年各公立医院全部实施成本核算,上报成本报表。各公立医院能否顺利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成本基础数据的可得性是前提条件,它是成本归集、分配方法、分摊参数的计算基础,直接影响到核算结果的准确性[2]。目前,公立中医类医院成本核算开展情况尚不清楚,各医院成本基础数据的可得情况值得调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本研究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成本核算与医疗服务价格监测网络》课题,共调查中医类医院1588家。其中,中医医院1444家,中西医结合医院62家,民族医医院82家。上报机构的级别情况为:三级医院180家,二级医院1102家,这两级医院占调查机构的70.00%左右;一级医院58家,未评级医院248家。全国7家中央属中医类医院有6家上报数据,74家省属中医类医院中有57家上报了数据,占比为77.03%。数据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要求,本研究基础数据包括科室基础数据、房屋建筑类数据、水电气费用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的比例数据、内部服务量数据4个方面。
2.1 科室基础数据
科室基础数据可得性包括3个方面: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是否可统计、同时在不同科室服务的医务人员各科室服务时间是否可分别统计、临床科室是否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
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可统计的比例很高,总体能够达到98.87%。医院职工在不同科室的服务时间可统计比例为39.80%,其中,中医医院为40.44%,中西医结合医院为32.26%,民族医医院为34.15%。有37.91%的医院全部临床科室能够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47.73%的医院有部分临床科室可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在全部可划分的医院中,中西医结合医院所占的比例最高(50.00%),民族医医院所占的比例最低(25.61%)。见表1。
从医院级别的角度看,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可统计的比例,三级医院和一级医院都能达到100%,二级医院数量较多,但也达到99%。在不同科室服务时间的可统计比例者级别越高者比例反而越低,三级医院为38.89%,二级医院为40.56%,一级医院为43.10%。但全部临床科室可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的比例,级别越高者比例也越高,三级医院为58.33%,二级医院为38.29%,一级医院为22.41%。见表2。
2.2 房屋建筑类数据
房屋建筑类数据可得性统计包括3个方面:房屋建筑总面积、每科室所占面积、房屋建筑资产总价值。
总体而言,房屋建筑总面积、每科室所占面积、房屋建筑资产总价值可统计的比例分别为90.30%、61.02%、87.72%,每科室所占面积可统计的比例相对较低。从不同医院类别来看,中医医院各项比例相对较高,数据可得性较好,但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情况稍差。见表3。
从医院级别角度看,房屋建筑类数据可得性的情况是:医院级别越高,其各项数据的可得性越好。见表4。
2.3 水电气费用
水电气费用为大用户单独计量部分,调查的是水费、电费、燃气费是否可以计入科室,是否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大用户是指对于医院一些成本项目消耗比较大的科室。
总体来说,水费、电费、燃气费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的比例分别为30.48%、40.37%和20.15%。燃气费的比例较低,有部分原因是一部分医院无燃气费项。而从医院类别来看,中医医院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数据统计情况差异不大,而民族医医院的数据情况稍差,可统计比例相对较低。见表5。
从医院级别角度看,水费、电费、燃气费为大用户单独计算的比例随着医院级别的升高而增大,即医院的级别越高,数据可单独统计的比例越大,提示医院级别越高,其财务管理工作越细致,数据基础越好。见表6。
2.4 内部服务量数据
内部服务量可得性调查包括供应室、氧气组、营养食堂、洗衣房、总务处班。见表7、表8。
总体而言,除营养食堂外(可计入科室的比例为14.74%,有些医院不设营养食堂),其他可计入的比例为50%左右。从医院类别角度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情况与全国总体情况大致相同。但民族医医院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医院级别角度看,各项内部服务量可计入科室的比例随着医院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即医院级别越低,其数据可得性越差。
3 讨论
3.1 公立中医类医院需完善和细化成本基础数据
在所调查的成本数据中,科室基础数据(含全院职工及科室人员可统计比例、临床科室可以独立划分为门诊科室和住院科室比例)、房屋建筑数据可得性较好。但需要深入详细统计,如人员在不同科室的服务时间、水电气费用为大用户科室单独计量的比例等数据可得性较差。为了医院成本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公立中医类医院还需不断完善和细化成本基础数据的可得性。
3.2 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医院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存在一定差异
在不同类别医院中,中医医院和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好于民族医医院;不同级别医院中,三级医院好于二级和一级医院。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较好的医院,有利于科室及项目成本核算的顺利开展,能够保证核算结果的准确性。而数据可得性较差的医院,会影响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进度,其成本管理水平亟待加强。
3.3 公立中医类医院全面开展成本核算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财政部、原卫生部要求2012年公立医院全面开展成本核算。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公立中医类医院要全面开展此项工作还存在一定困难,除一些成本基础数据可得性较差外,财务科室人员、成本核算专职人员的学历,财务管理软件、成本核算软件的配备都需要进一步得到优化,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公立中医类医院的成本管理水平,这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人员、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致谢:本论文在问卷调查及成文过程中,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相关领导及负责人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程薇.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J].中国医院,2011(6):5-7.
[2] 李勇,李卫平.我国医院成本核算研究方法比较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7(1):11-14.
【关键词】 人力资本; 事务所经营效率; 不完全契约理论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041-03
一、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审计市场也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统计,2010年,全行业业务收入创历史新高,达到375亿元,增长18%,不仅高于行业2009年2.5%的增速和主要国际会计公司网络平均2%的增速,也高于同期GDP10.2%的增速。就前百家事务所来说,2002年其业务收入为44.3亿元,到2010年,就增加到231.04亿元,增长速度超过四倍。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业务收入更为惊人,2002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成员所合计业务收入为16.9亿元,约占百大事务所总业务收入的38%。到2010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中国成员所达到95.2亿元,约占百大事务所总业务收入的41%。面对国际四大在中国的扩张,中国通过引导和推动国内事务所以合并的方式实现超常规快速发展已成为政策制定者、行业管理者和业界领导者的共识。但事务所合并后,在“做大”的同时是否能真正“做强”,这还与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效率相关。何种原因造成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差异,以及如何缩小与高经营效率事务所的差异,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关于事务所经营效率差异影响因素的争论
讨论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的文献相对比较少。国外学者Cheng,wang and weng(200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1994年台湾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与经营效率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营业收入越高、成立越久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越高;收入集中于单一业务,会计师比率越高,培训支出金额越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越好。可见,事务所的发展时间、行业专长、人力资本等对经营效率有着正向影响。
Banker,Chang and Kao(2002)分析了美国某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五个分所的经营效率,特别对该事务所经营效率提升是否因其在1998年投资巨额资金于信息技术所导致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IT投资确实影响了事务所的经营效率。随后,Banker et al.(2005)以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分析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变化,认为生产力的提升来自于技术进步。
Dopuch,Gupta& Simunic et al.(2003)运用DEA方法分析由六大事务所1989年的审计生产相对效率,研究以客户具体特征为投入,以劳动小时为输出变量,研究表明不同人力资本每小时平均收入随着非效率而增加,从而证明了公众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生产中的非效率以及不同人力资本在效率方面的差异。
Knechel,Rouse and Schelleman(2009)对1991年307个审计合约分析事务所的经营效率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事务所审计大型客户、历年制客户与自动化生产的客户时,较有效率。当事务所提供税务服务或客户有子公司时,审计较无效率。可见,他们认为客户特征对事务所经营效率是有影响的。
国内对事务所的经营效率研究得更少,许汉友等(2008)利用DEA法对20家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效率进行了研究;此后,林孝伦(2010)除了针对2004年与2008年度资料分别分析各年度中国前百大事务所的经营效率外,还比较了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变化,但研究发现,事务所合并后,规模扩大了,经营效率并没有预期的显著提升,即做大的同时并没有真正做强。那到底还有什么因素影响事务所的经营效率呢?
总的来看,审计师特征、客户特征以及审计技术的变化和审计市场环境都对事务所经营效率有影响。基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典型的依赖人的智力型行业,而且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本中,物质资本所占比重很小,人力资本所占比重很大,所以,探讨人力资本对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很有必要。
三、人力资本对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
1.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内涵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要素的产业。其经营效率就是指事务所投入各种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利用知识、技术和技能,给客户提供一定质量水平的鉴证服务或其他信息服务,并取得报酬的过程中,既定质量水平下的报酬产出与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经营效率可分为投入导向下的经营效率和产出导向下的经营效率。简单地说,投入导向下的经营效率,就是产出一定的情况下,投入要素越少经营效率越高;而产出导向下的经营效率是投入一定的情况下,产出越多经营效率越高。
2.人力资本基础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者舒尔茨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理论,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起源。一般认为,通过对可消费资源的节约,进行智力、体力和其他素质的投资活动,可以积累人的能力,并且该投资在以后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能带来更多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人的能力也是一种资本,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不可分离性,即与其载体不可分离,它会随着载体的死亡而消失。二是累积性,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知识、经验和能力是不断持续积累的。三是异质性,即不同载体的知识、生产经验和技能有差别。此外,同一载体,在不同的时机、环境、场合,其行为表现可能不同,即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和结果是与载体的主观努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人力资本的管理虽与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同,但是以其为基础,关键是将“人”作为资本进行管理,将“人”的管理与资本投资回报结合,即根据人力资本的相关信息加以管理,以期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对人力资本管理时,既要注重量,也要注重质。值得注意的是,对人力资本最重要的投资当属教育投资。
3.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首次提出交易费用概念,后威廉姆森等人系统研究了该理论,他们认为交易费用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交易费用本质来说都是对社会财富和稀缺资源的损耗,但有些是交易所必需的,如为达成交易的信息搜寻费用等;有些则纯属于浪费,如由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引起的对交易的损害等。有些情况下,高额的交易费用可能使交易无法达成。因此,交易费用能影响经济效率。
4.不完全契约理论
不完全契约理论是对交易费用理论(其集大成者是威廉姆森)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制定完全契约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具有有限理性,不可能预见所有的或然状态;况且,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各种交易事项的不确定,也使得制定完全契约缔约成本和证实成本太高。因此,不完全契约存在是必然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必然不能规定各种或然状态下的权责。因此,事前的契约总会有遗漏或未加规定的权力,这就产生了剩余控制权。当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对称分布,且同为一个主体拥有,产权才具有稳定性,这时若将剩余控制权配置给财产所有者是有效率的。所以,该理论认为契约的绩效取决于剩余控制权的配置,这就要求把所有权安排给投资重要的一方或者不可或缺的一方。
(二)理论分析
1.人力资本存量对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如人力资源的数量、素质和能力差异,意味着不同的潜在效率,不同的事务所经营效率。换句话说,如果事务所拥有较多的人力资源,则代表较高的效率。目前,对事务所综合评价时,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就是事务所包含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当然,不仅要关注人力资本数量,还要关注人力资本结构,因为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不同的人力资源具有不同的素质和能力,对事务所的产出贡献是不同的。事务所拥有高层次的人力资源越多,事务所的审计效率越高。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容易对复杂事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在审计业务中,能在短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而越有利于事务所经营效率的提高,而且,由于存在扩散效应和学习效应,事务所内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对其他人力资源也具有影响,会带动事务所整体经营效率的提高。
2.人力资本利用效率对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
事务所经营效率的提高不仅取决于静态的人力资本存量,更取决于人力资本利用效率。而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有三种类型,下面从这三种类型分析各方面对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
(1)人力资本投资对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
人力资本在实际应用中能否产生高效率,首先取决于其技术知识类型和含量是否适合于经济社会的需要。而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形成和提高人的经济活动能力的一种投资行为,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方面的投资。一般而言,教育投资越多,则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反之人力资本积累就少,不利于经营效率的提高。针对事务所来说,加大对注册会计师的教育培训投资,会带来事务所经营效率的提高。通过培训,原有的注册会计师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其知识、技能和经验得到提高,更有助于个人潜在的效率发挥,对整体事务所来说,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事务所的经营效率也越提高。
(2)人力资本配置对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
事务所契约中主要以劳务利用为主。而购买劳务要比购买物品的情况复杂得多。再加上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更使得无法采用“事前全部讲清楚”的合约模式。因此,事务所契约的不完全性尤其严重。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合理的产权安排将会使事务所人力资本潜在效率得到激发,进而提高事务所的经营效率。具体来说,事务所合伙人、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均有着不同的效率。对组织中具有专门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如行业领军人才等赋予所有权更会提高组织中的效率。国外学者Banker et al.(2003)和Chen & Lin(2007)的研究均表明,合伙人的生产效率较高,且不同的人力资源效率不同。Cheng et al.(2000)研究得出,事务所雇员比率对审计师运营效率有显著的影响。
(3)人力资本有效投入对事务所经营效率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有效投入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主观努力的影响,个人实际产生的生产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亦与努力程度有关。如果努力程度不高,即使人力资本投资恰当、配置合理,也不能产生高的效率。
审计行业是高度依赖人的行业,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及个人差异,注册会计师的从业经验以及职业判断能力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同时注册会计师也无法确知对方的交易能力、交易动机和心理偏好以及全部信息,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普遍表现出选择理性,从而导致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如注册会计师付出的努力与应有的努力程度不一致;当事务所激励不当时,会出现“搭便车”、偷懒等行为,从而使事务所的经营效率低于预期水平;更有甚者,当违规成本低于违规收益时,再加上审计质量难以观测,事务所有可能出于自利动机,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这些机会主义行为,导致行业的交易费用高,增加了行业的总体投入水平,造成事务所经营效率水平低下。
四、结语及建议
人力资本既是引起事务所经营效率差异的原因,也是提高其经营效率的手段。既然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能提高事务所的经营效率,那么事务所应当坚持以人才求发展的经营思路,注重人才吸收及培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健全人力资本制度安排,激发各层人力资源的投入水平,提高事务所经营效率,并在竞争中获胜,真正实现事务所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 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26.
[2] 科斯,哈特,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 科斯,诺思,威廉姆森,等.制度、 契约与组织:一个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 曹强,陈汉文,胡南薇.事务所特征、行为与审计生产效率[J].财务与会计,2008(11):84-91.
[5] 许汉友,汤谷良,汪先娣.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运营效率之DEA分析[J].会计研究,2008(3):74-81.
[6] 陈建凯,陈汉文.公司特征、审计需求与区域性事务所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9):62-66.
[7] 林孝伦.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效率分析:中国之实证[Z].2010.
[8] Ting-Wong Cheng,Kuo-Liang Wang,Chih-Chiang Weng.“A Study of Technical Efficiencies of CPA Firms in Taiwan”,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2003(1):27-44.
[9] Banker, R. D., H. Chang, and Y. C. Kao.“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public accounting firm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2,
16(2):209-222.
[10] Dopuch, N., Gupta, M., Simunic, D. A., Stein, M. T.“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3,20(1):47-77.
关键词:生涯适应力;医学本科生;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68-02
一、问题提出
生涯适应力是影响青少年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生涯适应力对青少年生涯发展的重要影响,不少研究者探讨了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因素,指出生涯适应力与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家庭背景及工作经历等因素有关。本研究通过对396名在校医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探索医学本科生的生涯适应力状况,以期对其生涯发展的指导提供帮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生涯适应力现状问卷调查的是来自两所省属本科院校的医学本科生,共396人,其中男生201人,女生195人;大一77人,大二108人,大三111人,大四100人;独生子女人数126人,非独生子女人数270人;来自农村的266人,来自城市的130人;参加社会实践的291人,未参加社会实践的105人。
(二)研究工具
问卷调查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对施测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同时施测前的指导语也要求统一。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96份。结果由专人采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医学本科生生涯适应力基本情况
(二)医学本科生生涯适应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三)医学本科生生涯适应力在不同社会实践经历上的差异分析
四、讨论
(一)医学本科生生涯适应力的现状
表1显示,学生在面对生涯发展任务或不可预测的生涯问题时有一定的因应准备,但生涯适应力水平不高,与赵小云2011年对二十余所高校学生的调查结果相似。
(二)医学本科生生涯适应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表2显示,学生生涯适应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而且在四个维度上也无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可归于社会传统观念的转变,女性与男性有了基本平等的竞争机会,享受平等的教育,同样关注自己的生涯发展。而表3的结果显示,学生生涯适应力在年级水平上有显著差异(P<0.05),其四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一的受试者在生涯适应力及各维度平均得分都最高,而大三平均分都最低,表明其生涯适应力并未随年级的升高而升高,而是呈现“U”形发展趋势。这与陈皓2013年的调查结果一致。从表4显示的结果来看,医学本科生在是否独生子女上也无显著差异,但在四个维度中生涯自信呈显著差异,表明独生子女对生涯问题的解决能力更有信心,自我效能信念更强。表5显示的结果中,医学本科生生涯适应力在居住地(农村/城市)上无显著差异,四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与赵小云2011年的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城乡差距的缩小。
(三)医学本科生生涯适应力在不同社会实践经历上的差异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受试者生涯适应力在不同社会实践经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参加社会实践的平均得分略高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在四个维度中,只有生涯关注存在显著差异(P<0.01),这与受试者的特殊性有关。医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课业重,社会实践参与较少的现象。
五、结语
医学院校应根据医学本科生的特点,提高其人文素质,增强其生涯意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增强其服务意识;增加医学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更新就业观念;帮助医学本科生做好生涯规划,使其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生涯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皓.医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现状及干预[D].山西医科大学,2013.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方法转换;财税差异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税法上将企业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都作为投资性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应比照投资性资产的税务处理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十四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七十一条对投资资产的计税基础做了如下规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权益性投资性收益于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一、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
对于原持股比例部分,如果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视为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追溯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税法是以实际购买的价款作为计税基础,因而对于追溯调整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原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税法上不作处理,因为追溯调整时涉及的是以前年度损益,对本年度应纳所得税税额并无影响,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会计分录为借记“盈余公积”科目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
原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原持股比例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投资收益;其余部分,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变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其它资本公积。税法上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原持股比例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处理类似于上述对于原持股比例部分追溯调整的处理,不涉及调整当期损益,不会对当期应纳所得税额产生影响,只是对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这块是会计上确认的损益,税法不予确认,因而在计算缴纳本年度企业所得税时应调整或调减,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属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其余部分,因为会计上调整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和其它资本公积,不涉及损益所以对当期应纳所得税额无影响,当期及以前期间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份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或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对于新增持股比例部分,其会计处理与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账面价值的确认相同,即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新增投资部分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差额确认为商誉;如果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新增投资部分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应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同时增加当期营业外收入。新增持股比例部分不调整时,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会计处理与税法相一致不需调整。对于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新增投资部分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时,税法对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纳税调整减少,会计上确认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根据准则中的相关规定,对于处置部分,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一方面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发放及已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及利润)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投资之日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中享有的份额,调整当期损益;对于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对处置部分税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为转让财产收入,应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征企业所得税。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若要进行追溯调整的和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转变为权益法核算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其相关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与上述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相关处理相一致的。
综上,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所涉及的财税差异主要体现在: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体现在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两部分;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的,体现在经处置的部分和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追溯调整问题。这些差异使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而要进行相应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于影响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损益要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参考文献:
[1]司宇佳.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会计与税法差异及纳税调整[J].河北企业,2011(02).
[2]冯秀娟.浅析长期股权投资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J].商业会计,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