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方剂学基础

中医方剂学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方剂学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方剂学基础

中医方剂学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记忆方法;增强记忆力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26-01

本人是中学的一名化学教师,从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较为浓厚,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但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掌握不够牢固。追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记忆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希望学生尽多地感知事物,而且希望他们有良好的记忆力,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能长期记忆,经久不忘,这也正是某些学生对化学课感到头疼的原因所在。因为化学抽象概念多,“双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规律和本质不易掌握,所以觉得记不牢且容易遗忘。针对这一特点,我剖析了初中化学教材,觉得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一 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二 剖析知识加深记忆

有些概念的文字较长,层次又多,理解不深。学生往往会死记。现在,我们可以把一个概念分成几个小概念讲清,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加深。例如,气体摩尔体积,一是指在标准状况下,二是指1摩尔任何气体,三是指体积约是22.4升。把三个概念连起来说就是气体摩尔体积。在剖析溶解度概念时,抓住四要素:(1)在一定温度下,(2)100克溶剂,(3)达到饱和状态,(4)溶质的质量,再配以习题巩固,让学生充分理解四要素(三定一态)缺一不可,这样溶解度的概念就掌握了。

三 通过实验加深记忆

化学实验动手动脑,实验现象生动直观。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例如,讲授氯气的性质时,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它的“色”“态”“味”,而且要做好氯气中“铜的燃烧”“氢气的爆炸”“彩色纸条的褪色”等几个演示实验。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协同发挥作用,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通过多种感官将知识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顺序,教师讲三遍抵不住学生亲手做一遍所理解的:(1)为什么要先通氢气排尽管内空气?(2)为什么要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

四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对于酸酐的记忆方法,若掌握规律:对于一种含氧酸,它失去所含的水分子剩余的那部分就是该酸的酸酐,对于直接不能失去水分子的酸,可以扩大该酸中各元素的倍数,然后再失去水分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该酸的酸酐,就不必逐一记住多种酸的酸酐。只要联想到关于“含氧酸失水”的规律,就会想起好多种酸的酸酐。

五 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 对比异同,归纳记忆

将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内容,以及某些易混淆的概念、定义和物质性质等知识,通过分析、归纳、对比,找出异同点和联系,可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澄清概念,避免混淆。例如,比较“离子”与“原子”在结构、电荷、性质、表示方法和相互转化等方面的区别及联系;比较离子电荷与元素化合价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别;等等。

七 反复有序,增加记忆

事实证明,一次性记忆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知识的增加,以前所记的知识会冲淡至遗忘。如学生在初三、高三临考前教师所进行的第一轮化学复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遗忘较突出。根据遗忘曲线规律,教师要注意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反复有序记忆的良好习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

八 找出规律加深记忆

中医方剂学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课堂一体化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如果要想实现中职教学一体化的高效率,那么就要采用教师、教材、课堂一体化的方式。教师一体化即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材一体化即要根据中职学校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宗旨,实施模块化的教材;课堂一体化即不仅要将教学场所设定在教室内,还应该将其延伸到实验室、机房、车间、生产厂房等实践基地。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中职计算机教学一体化的方法作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一、教师一体化

普通中学教师对于文化知识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少专业领域的实战经验。如果依然沿用以往的教师体系来展开教学活动,那么不仅无法适应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无法培养出生产、服务、创新三位一体的高级人才。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两种方法来实施双师型的教师一体化。第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第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首先,如果教师在专业知识的理论方面基础较差,无法深入地对学生进行讲解,更无法采用正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那么学生就不会高效地学习,从而无法将专业知识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以计算机专业为实际教学案例,教师不仅应该懂得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例如: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历程、用途等,还应该懂得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编程、制图等技术知识。其次,如果教师只懂得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少实践技能方面的经验,那么会造成自身纸上谈兵的现象,这样就不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在上机学习Flash时,学生不会利用软件创建帧、时间轴,这时就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给他们,以便其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层次不同,这就导致他们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教师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如果教师缺少较丰富的实战经历,那么将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教材一体化

普通中学的教材是以文化知识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来拓展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中职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所学专业的技能知识。所以,如果还延续普通中学的教材就无法适应他们的学习情况。将职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性地、目的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是中职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教材要实行双向融合模式来编著。教材既要结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采取二位一体的思考方式来有方向性地制定模块化的教材内容。可以将其分成三个模块,即计算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其次,有层次化地设定教材内容。根据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第一学年应该以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掌握为主,包括计算机的应用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基本系统的理论等;第二学年应该以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软件的能力为主,包括:3DMAX、FLASH动画、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等;第三学年应该以较高层次的计算机理论与技术知识为主,包括:网络设计、语言编程、数据库等。根据教材的布局特点,教师需要为学生重新分配自己的教学内容,以此来适应新的教材。

三、课堂一体化

传统的授课场所以教室为主,教师通过讲台上的讲解来为学生传播知识。但是,中职学生以职业技能的训练为主要培养目标,单纯将设施场所局限在教室内,不仅无法适应中职教育的特质,还无法让学生深入地掌握专业技能。所以,这就需要将教学场所延伸到编程室、计算机机房、公司等实践基地。自然而然地也就要求教师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传授知识。首先,教师采取上机操作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学习FLASH为教学案例,笔者以具体的操作例子为内容,通过为学生演练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比如:需要创建一个动画帧,笔者就会先让学生观看自己的操作步骤,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操作来重复笔者的步骤,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以便提高其职业能力。其次,教师让学生自主操作实战。在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时,笔者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己实践,然后配合学生的操作情况,与他们进行实时互动,及时地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问题。在上机操作PS时,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讲解修复人物照片的方法,然后给出他们具体的人物图片,最后让其自行完成操作,对人物进行抠图、磨皮、美化等。而笔者在一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一体化教学体系是适合中职教育任务的科学模式。它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情况,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发现,以此来培养出更高层次水平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玉红.中职计算机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教育:文摘版,2015.

中医方剂学基础范文第3篇

一、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的歌诀。如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歌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三指握”是指持试管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紧试管;“视线落”是指倾倒液体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倾倒过多。又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歌诀:“实验开始先通氢,赶走空气再点灯。由黑变红先撤灯,试管冷后停通氢。先点后通要爆炸,先停后撤要氧化。”像元素符号、化合价、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编成歌诀来进行记忆。歌诀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记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学习成果。

二、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在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变多”(分解反应)、“多变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单换单”(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等。

三、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再如,在教学电解水实验时,要求学生记住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各端所产生的气体,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它们的体积比为2∶1。教学时将这一知识点归纳为“负氢正氧”,谐音“父亲正痒”等着为他挠,而且痒的部位占身体的一半,即氧气的体积是氢气的体积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很快就会牢记住这一知识点,并不容易将两极上所产生的气体混淆。

四、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实验或概念用联想的方法进行记忆。联想法是带有验证性的记忆方法,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问题特征,由此及彼发展联想。如记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可用实验联想、对比联想,再如将单质与化合物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记忆:“由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化合物)。”对于文字较少而又零乱的难以记忆的小问题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奇特联想,如氢氧化钠的用途是: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上,可记为:“纸(织)上染了肥油。”等等。

五、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进行记忆。如将实验室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查”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定”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点”指点燃酒精灯;“收”指收集气体;“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熄”指熄灭酒精灯。再如将过滤操作中的注意点浓缩为:“一贴、二低、三靠。”等等。

六、形象比喻记忆法

形象比喻记忆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动的比喻,把那些难记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观形象去记忆。如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是:“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地方出现的机会多。”这个问题是比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如果我们打个这样的比方就可以理解,也易于记忆:把地球比作原子核,把能力高的大雁、老鹰等鸟比作能量高的电子,把能力低的麻雀、小燕子等鸟比作能量低的电子,能力高的鸟常在离地面较高的天空飞翔,能力低的鸟常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活动。

七、分段记忆法

中医方剂学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仿真;复杂系统;中医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 计算机仿真技术提供了适合中医学理论的实验室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说:“我们所设计的信息体系简直可以包括全部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而且还在不断创造的精神财富。而这全部精神财富可以由我们每个人随手调用和享受。这不但是从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是获得一个伟大的世界,从来未有的高度文化的世界。……人将变得更为聪明,人类的前进步伐更将加快。”这位大科学家以前所未有的高度论述了由计算机引起的这场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种崭新的学科——仿真学诞生了,从新药品的仿真测试到行星和星系的创生模型,以及计算机化培养皿中生长的数字生命形式,这是一种新的方法,不是基于直接的观察和实验,而是基于从真实空间向虚拟空间的映射。虽然这项工作仍处于起歩阶段,但已足以让每一颗好奇的心欣喜若狂。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古老的中医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融入中医学领域,是一个值得深思和大胆尝试的问题。值得庆幸的是,计算机仿真是建立在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的,而中医学理论所描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复杂系统。

当伽俐略第一次拿起望远镜仰望太空时,他为人类创造了科学方法,即用实验来检验关于世界如何成其为世界的种种假说。于是有了拥有试管、曲颈瓶和本生灯的化学实验室,用来探测物质内核的价值连城的粒子加速器,以及在任何生物实验室都能看到的解剖青蛙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然而,这些都是仅适用于简单系统中物质结构研究的实验室。现论物理学家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写道:“只要我们涉及活物质的结构,我们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它是以不能还原成通常的物理学定律的方式起作用的。原因不在于某种‘新的力’或某种类似的东西支配着活的机体中的一个个原子,而是其结构不同于任何我们已从试验室研究中认识的东西。”[1]也正因如此,尤其是对于与西医学思维方式大相径庭的中医学理论,实验室研究一直是一筹莫展,经络实质的研究无功而返,各种“证”的实验模型设计令人啼笑皆非,中药的研究几乎与中医理论毫不相干……中医学所构建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难以在简单系统的实验室中得到验证,这是不难理解的。计算机仿真学的出现真值得每一位中医界的同仁为此干上一杯,因为这一方法的出现能使中医学多年的“科学梦”成为现实!虽然计算机仿真学正在起步,而这对中医学来说却是难得的机遇,不仅可以揭开其古老而神秘的面纱,而且有望为中医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将计算机仿真技术运用于中医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下面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一简要介绍。

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概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简称OOP,是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的缩写。面向对象是与面向过程相对而言的,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这种语言在20世纪80年代非常流行。随着软件业的发展,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软件的生产、调试、维护越来越困难,因而发生了软件危机。人们期待着一种效率更高,更加容易理解,更加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程序设计语言,OOP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OOP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希望,最有活力的程序设计方法。

①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区别

计算机没有思想,人必须明确地告诉它如何运算,每一步做什么。站在这种计算机的角度进行程序设计,就是面向过程的方法。如:用计算机模拟一只猫捉老鼠的过程,程序员必须告诉计算机每一步猫的具体的动作。如果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来做,就可以把猫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猫会奔跑,猫会捉老鼠,这些是它的固有属性,被封装在猫这个对象之中,所以,只需给出老鼠出现的信息,猫就会自动去捉。与面向过程相比,面向对象的方法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

②对象与类的概念

对象与类是面向对象方法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客观世界中实体的抽象构成对象,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一个对象,如一个人、一辆汽车、一个窗口、一个按钮、一座建筑、一项贷款等等。对象的划分和定义是灵活的,视需要而定。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的集合成为一类。类有层次之别,类下可以有子类,类上可以有父类。如:人可分为男人和女人,男人又可以分为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类是对象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实例。类的划分也是灵活的,依需要而定。子类可以作为父类的对象看待。

③对象的特性

对象有以下基本特性:

封装性:对象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之相关的数据和操作被封装在内部,对外是不可见的。对象和对象之间通过信息交换进行联系。如一只花猫,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它的机体内包含复杂的结构,而这些结构是不可见的。

继承性:每个对象都从它所属的类中继承共性。如一只花猫,它从猫这一类中继承了猫的共性。

多态性:每个对象都有其特有的属性,使之区别于其它对象。如一只具体的猫,它与其它猫是不同的,有不同色泽、脾气、体重等。

④面向对象方法可以用下列方程式来概括:

OO=Objects+Classes+Inheritance+Communication With Messages

即:面向对象=对象+类+继承+信息交换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方程式也可以用作系统的描述,而且容易从中看出简单系统与复杂系统的区别:简单系统通常是少量的个体对象,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故而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研究;而复杂系统中涉及中等数目的对象,不仅如此,对象通常具有智能性与自适应性,它们可以按照各种规则作出决策,随时准备根据接收到的新信息修改自身的行为规则,故而每一个对象不能独立的看待,这正符合了中医学的整体观。

3 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进行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

①面向对象方法与中医学具有相似的思维方式

假使我们想用传统的面向过程的方法来完成中医学理论的计算机仿真,不仅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而且是不可能的事,对计算机发出人体生理、病理等过程的每一步指令,既使是在分析还原思维方式指导下对人体结构分解得极细,对人体生化过程了解得极为透彻的西医学也无能为力,更何况中医学本身就只重整体,不重结构。而面向对象方法,因其与中医学在思维方式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使之运用于中医学成为可能,成为对中医学进行计算机仿真的基础。其相似性体现在中医学的整体观与黑箱方法和OOP中的对象的特性及其信息交换上。可以将上文中面向对象方法学的方程式用下图表示: 而这正是黑箱方法的图形表达。黑箱方法典型地表现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藏象学说是关于人体脏腑功能的学说。古人虽然知道“八尺之士,可以剖而视之。”(《灵枢·胀论》)但又认为“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同上)更重要的是,基于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中国古代对于整体性和运动性的强调,使得中医学未从解剖入手,分析人体的结构、成分,而是以极简单的解剖为基础,构造出了以象为内容的有机的学术体系。由“藏象”之名可知,中医是以现之于外的象来把握藏之于内的脏的,即“执其见功处见其形”,即黑箱方法。对此《灵枢·顺气一是分为四时》中论述道:“内外相袭,若鼓之应桴,响之应声,影之似形。”例如《素问·六节藏象论》对心的描述是这样的:“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其它四脏与此相仿。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心己不是解剖学中的有一定形态结构之心,而是一系列相关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在人脑中形成的综合的象。它不具有实体性,却正好可以作为面向对象方法学中的一个对象来看待。推而广之,中医学中的其它概念,如气、血、津液、精、神、经络等,都可以作为一个个对象,对象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相互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系统,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便可由此开始。

②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应用前景

用计算机仿真学对中医学中的概念、现象、原理、机制等进行模拟,可以建立各种模型,服务于教学、科研、临床。主要可以用于建设生理模型、病证模型、实验模型。

生理模型:在中医学中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经络、筋、脉、骨、髓等,都可以构成相对独立的对象,赋予每个对象适当的属性,对象具有智能性与自适应性,它们可以按照各自的属性作出决策,并随时准备根据接收到的新信息修改自身的行为规则,它们之间通过信息交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系统,这一复杂系统即人体。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就可以建立人体的病理模型。下图是生理模型的简单图示,实际中的生理模型还要复杂的多。

(图略)

病证模型:中医学中的证是非常复杂的,也是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非常灵活,以哮喘为例,说明中医病证模型的组建。哮喘发病,总因本虚标实,其病位虽在肺,但与脾、肾密切相关,先天不足后天失养造成肺、脾、肾不足是哮喘发病的内在原因。正气不足就易感外邪,感邪而产生风、寒、热、痰、湿、瘀、气等诸多病理因素,一些病理因素作用于肺,是发生哮喘的外在原因。如下图所示,运用OOP将各种因素的特性封装起来,作为对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以建造哮喘的病证模型,输入相应的信息,就可以得出诸如肺脾两虚,寒痰蕴肺;肺肾不足,肾不纳气;风寒外束,痰热内阻等证型,有力地指导临床实践。

(图略)

实验模型:正如在汽车研制中需要的碰撞实验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代替,中医学中的实验也可以用计算机模拟来代替。这样就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消耗。比如可以建立中药模型库、方剂模型库、病因模型库、生理模型库、病证模型库,如下图所示,中药模型库和方剂模型库作用于病证模型库,就可以模拟出对于某种病证的最佳治疗方案,选择最佳药物及最佳方剂。病因模型库作用于生理模型库,生理就可以模拟出在某些致病因素下,人体生理的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这些都可以为中医学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

(图略)

4 小结

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进行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科研、临床的生产力,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以屏弃简单系统实验室的不足,为中医学提供实验的空间。十六世纪,伽利略通过引入可重复的受控实验室的思想,开创了近代科学的实践,目前这一思想成为判定延续几千年的中医学是否科学的依据,而这一思想的中心在于能够实施一些实验,以检验关于待研究现象的假说。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进行中医学的计算机仿真不仅可以对中医学概念、理论、方法的客观性、有效性、实用性进行证实,而且有前瞻性和预测性。

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中医学科研的大势所趋,也是目前将当代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与最古老的中医学相结合的最佳契机,这里有大量的工作尚待有志者去完成。

参考文献:

[1] [德]克劳斯·迈因策尔 著, 曾国屏 译.复杂性中的思维.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11.

作者简介:

李婷(1972-),女,山西人。1993年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第二学士学位,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方法论、方剂学的研究。

陈晓东(1972-),男,黑龙江人。1993年于南京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第二学士学位,2002年于南京中医药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Emulation in TCM Theory

CHEN Xiao-dong, LI T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中医方剂学基础范文第5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8.047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8-0099-01

中医药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医药。随着中医药对外交流的不断拓展,越来越需要一批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有良好专业外语技能的对外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教育部已将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作为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因此,中医药院校开展专业外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笔者现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就方剂学专业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作一阐述。1 教材建设先行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前提之一。西医学专业教材可以直接借鉴国外的原版著作,而中医学则无所借鉴,导致相关外语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一般而言,翻译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这对中医学专业教材而言很难做到。如对麻杏石甘汤中“肺热壅盛”的翻译,我们对其中医的理解可能是2种,即热壅于肺和肺热炽盛。前者可翻译为“heat jamming in the lung”,后者可翻译为“lung heat flaming”。治疗上,“jamming”当用石膏辛寒来清,而“flaming”则应用苦寒之黄芩来清。所以,由于个人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不同,易造成翻译上的差异。再如方名的翻译,笔者认为参照针灸穴位的命名方法,采用拼音标注方名最为可行和简便,如“小青龙汤”直接翻译为“Xiao Qinglong Tang”,如采用意译法,则为“Small Blue Dragon Decoction”,这种翻译其实让人难以理解,如坠云雾。

方剂学是研究治法和方剂配伍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因此,阐述方剂药物配伍关系(方理)是方剂的核心和灵魂,但目前方剂学外语教材中普遍弱化了这一内容,只是简单地描述君、臣、佐、使药物的作用,而对其复杂的配伍关系阐述不够,使其学术内涵不足,也不能满足高水平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方剂学教材编写要着重从方理角度进行阐述,而不是对方中药物作用轻描淡写、平铺直叙的描述。

目前,方剂学专业的外语教材有几种版本,但还没有权威部门组织、由专业领域专家共同编写的统编教材。因此,笔者建议,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方剂学领域中既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又有较高方剂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共同编纂高水平的方剂学教材,为方剂学外语教学奠定教材基础。2 师资培养并进

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又具有较高的专业外语水平和口语能力的教师是开展专业外语教学的关键。这无疑对中医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教材建设。他们不但要精通专业,而且要深入研究英语教学的教法,并能“信、达、雅”地将专业知识翻译成英文,致力于研究如何将专业英语的书面语用口语的形式向学生讲解。另外,由于方剂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的纽带与桥梁,这种属性要求方剂学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为此,校方应创造条件为有志于从事专业外语教学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外语进修机会,鼓励他们从事临床工作,同时在教学工作量的统计、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优惠,调动他们从事专业外语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3 专业层次要有选择

专业外语教学不宜一哄而上,应该是有条件和基础的学科先上,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其他学科再跟进。从我们的经验看,由于多种原因尤其是教学时数的限制,接受方剂外语教学的学生虽然从外语水平上看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但方剂专业水平上却不如接受全中文授课的学生。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少院校提出双语教学,即用外语和中文的授课各占一定的比重,但效果不佳。因为在课时不变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完成其授课内容,学生也学不到足够的专业知识;况且,中医一些理论和术语即使用汉语讲解,也不易理解,更何况用英语。所以,笔者认为,中医方剂专业的外语教学课程应该设定为选修课,主要针对7年制学生、研究生或外语水平较好且又有志于对外交流的复合型人才而设定。学生在完成方剂学的汉语学习后,才可能学习方剂学外语教材。从这个角度讲,既解决了专业问题,又解决了外语问题,应当是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4 学生选课实行准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