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设计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酒店;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快,旅游、度假、商务等促进了国内酒店业的迅速发展。现代酒店是一个城市的对外窗口和名片,其服务水平和酒店形象从一个角度和侧面反映出整个城市的文化特质和整体形象。因此,现代酒店在建筑设计方面不仅要在塑造气质上加大力度,还要注重发展酒店的文化和挖掘异质性来提高其功能品质。
1、项目概况
某酒店项目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框剪结构,地下1层,地上10层,建筑高度为53.25米。该项目具有酒店客房、公寓、宴会餐饮、康体健身、大型会议和政府接待等功能,项目设施、设备齐全,服务完善。
2、定位
该酒店为大型综合性城市酒店,酒店的功能设置、客房设施的选用和经营管理都具备了满足以上两大功能的能力。根据酒店自身的客观情况,主要服务于中、高端人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融合高品位、舒适、时尚等诸多元素,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整体性的大型城市酒店。
3、总体规划及交通组织
为了便于交通组织,将区域主入口进行了放大,中央设置绿岛,将出入流线分开,建筑物布局依据规划要求在用地界线内做了相应的退让,从而形成酒店前广场,便于人流组织。建筑总长度为290.1米,总进深为138.4米。主入口位于建筑中央,与大堂相结合。东南侧邻近水景,为了最大限度地享受自然景观,酒店东侧分别设置了多功能厅入口、接见厅入口,西侧分别设置了员工入口、公寓入口、康乐入口及后勤入口,使住店客人与非住店客人既能欣赏美景,其活动路线又能够分开,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4、酒店设计
4.1平面功能及内部空间组织
酒店内部空间的使用一般分成3个主要功能区域,即公共功能区、客房功能区和内部管理功能区。酒店的硬件设施设备和运营质量的综合表现是酒店品质的保证,也是酒店星级评定的标准。酒店的服务是通过建筑空间的合理组织实现的,合理的功能布局是酒店成功运营的前提。
4.1.1公共功能区。
公共功能区一般设置在裙房或低层,便于酒店内外的宾客使用,也便于大量的人流、物流的调度安排、公众性与私密性空间的处理。公共功能区的功能众多,其面积指标的规划要由市场分析、投资规模、经营方式和客房数量来综合确定。酒店公共功能区直接展现出酒店的级别和豪华档次,无论是酒店业主、经营者还是设计师,对酒店公共功能区的重视都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酒店公共功能区主要为首层及二层所组成的裙房,包括大堂、餐饮中心、娱乐中心、会议中心和交通空间等,而大堂的共享空间则被视为重中之重。
酒店大堂 (见图1) 位于建筑中部,进入酒店首先呈现给客人的是高大宽敞的共享大堂,客人在此尽享尊贵服务。结合酒店的功能,在中央设置了半圆形的10层通高的中庭,成为整个建筑的中心和视觉焦点。酒店大堂是酒店的迎宾区,也是联系酒店各功能区的纽带。将酒店的建筑规划与空间组织融为一体是大堂建筑设计的关键,更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图1酒店大堂
大堂南北两侧高大的落地窗,将室外的绿化、喷泉收入大堂,周边优美的环境与内部宏伟的中庭相映成趣,突出了建筑的尊贵品质。5部景观电梯为大堂平添了奢华感。下部的跌水与灯光相呼应,形成交相辉映的水景,营造出新、奇、美的人文景观;顶部的采光窗将室外的光线倾泻至大堂,增加了室内的采光度;大堂酒廊外侧的圆弧区域,以柱廊自然划分出酒廊的温馨空间,客人在此品酒、饮茶、小叙,惬意舒适。造型独特的艺术品点缀,提升了酒店的文化品位,温馨的氛围释放在酒店的每一个角落。
4.1.2客房功能区。
客房面积约占酒店总面积的50%~75%,因此标准客房层的设计应尽量节省空间,处理好垂直、水平交通,同时保证客房的基本支持面积。酒店三层至十层为酒店客房和公寓,其中西侧部分为公寓,中部及东侧为酒店,并在酒店顶层设置了行政酒廊。九层和十层设置总统及副总统套房。
公寓式酒店是近年来新推出的一个品种,在客房原有的使用功能上增加了一个自助厨房,便于客人自助餐饮,适合于长年租住或家庭型的客源,使酒店客房不仅是睡觉的地方,而且是居住的空间。酒店公寓功能设施齐全,使人能够感受到家的气氛。
4.1.3内部管理功能区。
酒店能否正常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酒店行政管理与后场区域的设计是否合理。为提高酒店管理运营效率,应区分酒店前台、后台的管理。后台的管理不占用酒店的有效空间,管理办公室、后勤服务尽量与酒店客人活动的前部区域分开,或安排在不同区域,避免影响客人的正常活动,保证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正常进行。酒店内部管理功能区约占酒店总面积的10%~15%。酒店前台办公室设在大堂入口右侧醒目的地方,方便客人办理到达与离开酒店的事宜。酒店办公区设在首层和二层局部,相对独立。
4.2建筑空间设计
从整个功能布局来看,客人越来越看重空间的舒适度与空间感,包括整体感和个性化选择,要求也越来越多。酒店建筑空间的设计注重各个空间细节的研究和揣摩,力求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效果。
4.2.1主楼平面构成。
建筑主体平面呈45度折线依地形展开,与用地及周边建筑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关系,舒缓了高层建筑对城市道路的压抑感及冗长感,同时使不同位置的客房均有良好的朝向与景致。
4.2.2共享空间
注重建筑各功能区出入口等空间的处理,力求创造出一个静谧、高贵、典雅的五星级酒店。裙房内设计有形式各异、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3个共享空间,丰富了酒店的视觉效果、塑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为酒店增加了内涵和空间灵动性。
酒店大堂:一至十层的共享大堂,高度约为46.9米。大堂内设大堂吧、酒廊、跌水、花坛,形成天然的生态中庭,沿中庭逐层攀升的回廊为大堂增添了磅礴的气势。顶部钢结构支撑的玻璃采光顶将蓝天阳光引入室内,使大堂完全沉浸在自然光的照射下,令人心旷神怡。
多功能厅门厅:两层高的共享空间,两部造型优美的圆弧形楼梯,在巨型水晶吊灯的衬托下,让原本就十分气派的前厅显得更加辉煌。
公寓大堂 (见图2):是公寓客人的必经之路,是引导客人进入公寓的主要交通枢纽以及联系公寓餐厅的纽带。木格栅装饰的两层高的共享大堂,个性鲜明,独具特色。
图2公寓大堂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对比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住宅所承载的功能也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老规范中的部分条文已不适应当前情况,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1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以下简称《2011住规》),得以颁布。新规范扩充了部分内容,对部分术语、经济指标等内容也做了重新定义。
一、研究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的意义
住宅市场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相关规范。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镇住宅已经基本实现商品化,住宅套型的成型和变化逐渐由市场需求决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纯由国家的政策、法规或规范硬性规定;但后者确实影响着住宅工程项目的规划指标的操作余地以及住宅户内平面设计的细节,包括阳台的配置等;另外,住宅已日益成为建筑存量的主体,住宅消防安全的迫切需求也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相关规范条目,避免在贯彻执行中产生歧义。
二、新旧规范的对比
1、增减并明确术语
《2011住规》在第2章术语部分做了调整。增加了凸窗、架空层、联系廊的概念,取消了《99住规》中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及通廊式高层住宅的概念,明确了附建公共用房的主要功能。上述术语定义准确且符合近年来我国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对住宅设计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99住规》中对住宅的术语分类按平面形式,由此产生了单元式高层住宅、塔式高层住宅及通廊式高层住宅的概念,防火规范也据此区分设计要求。设计实践中存在界定不清的问题,有些住宅仅一个疏散核心筒,按平面可定义为塔式住宅,但其一层达到8户甚至10户,一层面积接近甚至超过650平米,从楼梯到户门通道长且曲折,按照塔式高层住宅要求布置一组垂直交通和消防疏散核心即可,但从使用功能和消防疏散角度看极为不合理。诸如此类问题核心在于住宅的定性分类,新规范取消这一分类术语后代之以单元面积、疏散路线距离等定量指标来规范住宅功能与疏散,更加科学也更严谨。
2、调整技术经济指标
《2011住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不再以住宅标准层为依据,而是以整栋楼为计算单元。住宅设计实践中,按《99住规》计算的套型建筑面积仅包含了标准层的公摊面积,屋顶电梯机房、楼栋出入口门厅等并未计入。住宅楼的楼梯、电梯、机房、门厅等属于整栋楼所有业主,业主对其拥有的使用权是平等的,所以应该共同分摊其面积,应该说新规范更加公平合理。《2011住规》还引入了套型总建筑面积的概念,即套内使用面积、相应的建筑面积和套型阳台面积之和。套型总建筑面积计入了阳台面积后,对住宅套型面积大小反应的更加客观准确。
3、对建筑面积进行规范
停用“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是本次修编的一大重点。新规范中停用了与标准层面积相关的各种计算和指标,不再以标准层为计算参数,改为统一以住宅整栋楼建筑面积为计算参数。这样一来,避免了面积按标准层计算出的结果与房管局数据相差大等问题。新《规范》还规定,所有的阳台都计一半的建筑面积,明确了阳台的使用功能,并指出,开发商对阳台面积不得任意扩大化,杜绝了开发商所谓封闭阳台按全面积收费的约定俗成做法,杜绝偷容积率的行为。另外还新增了凸窗概念:“凸窗既作为窗,在设计和使用时就应有别于地板(楼板)的延伸,也就是说不能把地板延伸出去而仍称之为凸窗。凸窗的窗台应只是墙面的一部分且距地面应有一定高度。”
4、安全措施更加齐全
本次修编的另一大特点是明确了许多安全防范方面的规定。其中,相比2003年版的规范,此次新规范中对住宅楼盘设计影响最大的一个变动是:新规要求总层数在12层及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且其中一台要可以容纳担架。新规同时明确,如果一栋12层以上的住宅楼由2个及以上的住宅单元组成,且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住宅单元未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时,应从第12层起设置与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联通的联系廊;联系廊可隔层设置,但上下联系廊之间的间隔不应超过5层。这对开发商来说在设计上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是一件麻烦事,但对购房者则是好事,今后再购新房就可以有所关注了。
5、绿地面积要达标
儿童活动场和老人活动区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人们的室外活动舒心、安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绿色住宅的经营与管理:注重培养业务人员。经营需要诚信,绿色住宅的绿色经营更要诚信。管理需要制度,绿色住宅的绿色管理更需要制度。绿色住宅的工程质量:经过国家规定部门的审核通过,严把质量关。严格质量、安全、造价、进度、环境和健康全过程控制,加强行政效能监察,防止行政资源滥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行政监督工作规定,坚决惩治滥用行政资源的部门与人员,提高自我监督能力与监督效果。时刻坚持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住宅。
6、更注重住宅的长效管理
在以往的设计中,一些退台式、复式或顶层变化的户型,很难避免将卫生间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一旦出现卫生间漏水,将给下层住户带来不便,甚至引发邻里纠纷。新规范规定“卫生间不应直接布置在下层住户的卧室、起居室、厨房和餐厅的上层”,为这类问题在源头止水。新规范规定“新建住宅应每套配套设置信报箱”,保障了居民的权利。又如,在开发商的各种增加利润的策略中,增加隐形面积是常用手法,有时一套住宅的卧室加起居室面积为30平方米,而阳台面积竟达到50平方米。新规范明确规定“阳台面积不超过套内面积的15%”。以往有的开发商把住宅户型层高设计为6米,实际把一层潜伏修建为两层,使产权面积只有实际面积的一半左右,钻国家管理的空子,而新规范明确规定“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米时,应对这些超过3米的楼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米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米时,多出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大于或等于1.5米时,多出部分按1层计算”,这使得开发商“偷”面积的手段难以实施。
三、关于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的建议
要完善住宅设计的相关规范,首先应对《住宅建筑规范》中建筑的主体地位加以明确,我国对于建筑设计的规范当下多为技术性规范,较为系统的建筑法规尚未能够建立。《规范》让的颁布为建筑法规的建立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让完善建筑设计相关规章呼之欲出。故此,当前的第一要著,便是在住宅设计领域明确《规范》,将住宅先关设计规范当中的总分关系或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为下一步建立与时俱进的住宅设计标准奠定良好的基础。拟定以加强性能规定为基本方针,以技术规定为保障体系的新型住宅建筑规范条例。
对于加强术语标准的建设也同样必不可少,在我国目前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当中,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标准综合了术语、图形、模数、分类等等几点标准,术语在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重要席位。要完善住宅设计相关规范,则对建筑设计术语规范也要得到建立健全。对建筑设计相关术语的定义原则、使用要求做出全面、科学的规定,这对规范住宅设计及开发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2011住规》综合考虑了我国当前住宅设计中的实际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相一致,以居住舒适、安全为本,对住宅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于公寓式住宅等建筑形式,期望规范再作调整时能加以界定。
参考文献
【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
我国的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特点,传统建筑自古以来就是历代劳动者集体智慧的产物。我国传统的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颇为新颖,蕴含了丰富的哲学观点和思想。研究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有利于摸清我国传统建筑手法上的规律,并把传统建筑的空间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从而做到古今结合,设计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标志性建筑。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分析了如何将传统建筑空间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将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关键词:
传统;建筑空间;建筑设计;应用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西方建筑设计理念成为国际建筑行业的主流元素,给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渐消失殆尽。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其设计理念体现了很多古典哲学和道家学说的思想,这些都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我们要将传统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行业。
1我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1.1独特的构成形态
“天人合一”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理念,这里的“天”指的是大自然宇宙万物,而“人”指的是人类,是世界的主导者。人们要求自己能够达到天的地位,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因此希望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正是这种思想影响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构成形态,我国的传统建筑,其空间结构比较复杂,且风格各异,构成形态也不同。如北京的四合院,中间院子的面积很大,周围的房屋没有关联性。而徽州地区的古村落,那种天井式的中间院子面积很小,但是周围的房屋相互连接。但是不管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徽州地区的天井式小院,其设计都是很精致的,都突出对天的崇敬和无限空间的渴望。
1.2我国传统建筑的布局特点
我国古代传统建筑的布局,受我国传统正统思想影响深刻,主要体现儒家思想的精华,如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代表思想,这种思想融入到传统建筑的外在表现,就是建筑具有鲜明的主次感,以及对称的空间布局。比如说。我国的寺庙一般把主殿安置在中轴位置,配殿环抱主殿,空间很有层次感,布局森严。中国古代建筑还讲究空间的虚实对比,庭院内不单单是虚体和实体的明显分界,有些庭院和四合院内为了满足需要,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局限性,从而出现了半内半外的空间或者过渡空间。
1.3我国传统建筑的围合元素
传统建筑的围合元素指的是建筑外墙和地面等,而建筑院墙里的假山和绿化等属于非围合元素,虽然不构成建筑的主体要素,但是对于整体建筑来说,起到了点缀和修饰的作用。
2传统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1传统建筑空间“封闭性”的运用
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都体现了封闭性,如北京四合院的设计就凸显这一点,这种封闭性的设计理念源自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封建社会闭关锁国的思想,认为本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外界开放和交流,这是典型的封建小农思想的外在体现,另外,受到中庸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思想以防御和固守为主,而西方建筑思想恰恰与之相反,提倡开放和融合,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封闭性的风格融合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让人们在封闭的建筑中,还没有丧失想象力,这是突破常规的建筑理念。我国传统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能够烘托出情景交融的氛围,我们把这种意境的烘托与现代建筑相融合,可以使建筑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其内涵更为丰富,更有利于对不同建筑风格的了解和体会。
2.2传统建筑空间人性化的借鉴
我国古代社会虽然长期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但是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是能够体现出人本主义思想的,建筑设计工匠首先要亲身考察建筑物所在的周边环境,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风俗民情,这些都帮助设计工匠设计的建筑能够体现运动效果和层次感,这些能够让居住者不但领略到建筑的整体美,还能体会到建筑自身的独特风格。传统建筑在空间方面能够做到层次分明,还能让人感受到建筑的艺术美和文化底蕴,使人浮想联翩。倘若现代建筑设计能够秉承传统建筑人性化的特色,这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3现代建筑要积极引进传统建筑过渡空间上的创意
我国古代建筑在过渡空间的应用方面有着独到的创意,我们可以把我国传统建筑在这方面的优势运用到现代建筑中去,优化室内外空间的明确界限,让室内外空间的过渡自然,甚至分不清是室内还是室外,这种效果一定是别具匠心的。例如,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典范,北京的印象小区,它在过渡空间上的创意来自于德国著名建筑师奥托之手,在过渡空间中设计多层次的围合效果,这种设计元素的充分利用,使该小区的业主感觉非常的舒适。把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是一种建筑设计理念上的颠覆和革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都市的繁华中得以保留和传承,而且还推动了我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使东西方建筑文化在交流碰撞中相互弥补,促进世界的建筑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3结语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文化虽然年代久远,但它不会被历史淘汰,我们应该继承传统建筑文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古代建筑空间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价值观,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并且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造福现代人民,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借鉴和学习传统文化都只是为了更好的诠释和发扬传统建筑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特色发展的建设道路,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王小璐 单位:内蒙古筑友建筑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冯剑波.传统建筑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4(30):61-61.
关键词: 办公楼 办公建筑 经济
有趣的是,一个典型的服务机构,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所有支出中,大约3%-4%是办公设施开支,4%是运转费用,1%是家具费用,90%-91%是员工工资,因此,如果办公机构能够充分利用这3%-4%的办公设备开支来提高工作场所的产出率,它将对占服务机构支出费用90%-91%的员工开支产生事半功倍的影响。
为顺利达到这一目的,建筑物必须受益于可以完成一系列目标综合设计思路。通过综合设计,新一代的高效能办公建筑正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办公建筑能够为业主和承租人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有益健康,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节能环保。特别是通过运用生活周期分析,这些设计方案可以使建筑设计、系统选择、大楼建设这些先期投资发挥积极的作用。
方案提交团队
高效能办公建筑融合了各方面专家的设计成果,包括项目经理、房地产专家、设备经理、策划师、内部设计人员、图像设计人员、景观设计师、土木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照明工程师、消防工程师、声学工程师、电脑设备工程师、安全顾问、餐饮服务顾问、视听系统工程师、建设人员(也就是一般合伙承包商等等)。这些专家的成果必须融合在一个涉及各专业的建筑系统内。通过制定并落实详细的计划进度表,可以约束方案的实施,并最终使方案成为一个能够使办公室达到高效能目的的浑然一体的设计。
方案提交阶段
办公建筑的提交过程需要考虑大型商业建筑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为了确保计划购买使用的设备符合美国公共事务总署和承租人的目的,以及他们的要求能够在高效能办公建筑的开发中发挥作用,美国公用事务总署已经制定建立了一个指南来指导方案提交过程和项目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
大量的办公人员聚集在一个建筑物内将对他们的邻居们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办公楼的建筑造型可以通过设立零售店、餐饮店使邻居关系更加和谐。通过办公室之间的业务互补还可以为相邻办公室带来业务。开发办公建筑时,还必须考虑运输问题。办公建筑通常与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冲突,因为城市规划和市政区划总是试图使土地利用和和睦的邻里关系能够和谐共处。
空间类型
办公建筑有建筑外壳和承租人改造部分组成。承租人需要通过不同的空间类型来适应办公楼的内部构造。可供使用的空间类型包括办公后勤区、仓库、小实验室、私人卫生间、滞留区、医务室、健身区、护婴中心、会议室场所、图书室空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室空间、零售店空间、餐饮空间。办公建筑空间一般还包括地下停车场和地面停车场。
建筑设计必须考虑潜在承租人方方面面的要求,包括他们想要的建筑外观、开放度、运转时间、附属物要求、安全问题,以及大楼受攻击可能性评估结果、组织和群体大小、发展可能性、长期需求的持续性、集会必要条件,电子设备和技术要求、音响要求、特殊升降和装卸仓储要求、特殊公用服务、各种经营材料和生产流水线上的材料,特殊的健康危害,交通工具的使用和类型,以及经济目标等等。
建筑组成
建筑系统和组成包括建筑外壳和建筑内核。建筑内核包括停车场、景观和绿化、场所照明、场所消耗、场所家具、大楼入口、建筑物包装(如玻璃窗、大门和其他开放空间)、内部分隔、雨篷、屋顶系统和天窗、披屋结构、地基和下层结构、结构系统和地板背板、空气流通、垂直运输(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邮件支持、泊车场、设备维护、窗户保洁、大楼安全保卫,以及建筑物标记等等。大楼外壳的机械系统包括供暖系统、降温系统、送风系统、排气系统和系统控制。建筑外壳的电气系统和相关槽隙包括电力服务和配给,照明、紧急电源、照明保护。建筑外壳的管道系统包括公用给排水服务、供气服务、家庭冷热水系统、卫生排污系统和管道维修。建筑外壳消防系统包括压制系统、警报系统、排烟系统。建筑外壳通风系统和空间包括入口装置、垂直和水平通道、箱体和结合物。建筑安全系统包括场所屏障和缩进,周边屏障和防爆装置、公用保卫、进入控制和侵入检查、入口扫描、包裹扫描和控制、空气和公用供给保护。建筑外壳包括与建筑核心、公共走廊、门廊、普通空间和公用空间(如机械、电气、管道、通道、消防、安全等空间)相关的内部建筑。
内部建筑和承租人改造包括分隔、门、标识、活地板、窗户处理、墙面涂饰、地板涂饰、天花板系统、特殊机械服务、管道服务点、电力接口、器材、铺设的通讯系统电缆和安装的接口、配备的家具和办公设备。为了能够提供良好办公环境,内部建筑必须在概念上与建筑外壳相一致。
建筑物属性
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这意味着高效能办公建筑的整体设计必须在建筑师、工程师、业主和委托人的合作下,贯穿于整个设计和建设过程。
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地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这些更新改造可能是由于经营方重组、职员变动、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或技术创新的来临。但是不管怎样,办公楼的基础设施、内部系统、家具配备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以应对这些需要。
技术创新正在飞速进行,特别是在电讯、照明、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办公室必须通过有效采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通过革新设备如电缆汇流、数模配电,来迎接技术的发展变化。
安全、健康和舒适
在办公环境中,对雇主来说,最大的一笔支出费用就是办公室中这些雇员的工资。这类支出一般来说超过设备租赁费和所耗用的能源费用。因此,在高效能办公室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
在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
居住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
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员工满意度和业绩提高了。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能源效益
根据办公室大小、局部气候、使用收益和效用比,能使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的策略包括:①减轻负荷(通过综合考虑建筑与场地状况,充分运用建筑外壳,如减少透光、提高隔热性);②使用规格大小合适的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③安装高效能的设备、灯具和器具。
必须考虑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如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家庭热水供应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抽取地球中饱含的热量的地热抽泵系统,提高高压输电系统的性能等。
另外,还必须考虑其他可利用能源的应用,包括微涡轮机、燃料电池等等。可利用能源可以提供供电可靠性(如紧急电源和关键时刻用电)和独立的电力系统,减少对化石电力的依赖。
支出效用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运用生命循环经济模型和材料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在一些情况下,业主必须要认识到,为了今后建筑物能在长期运转和维护方面节约资金,充分发挥建筑物的性能,必须要心甘情愿地在开始阶段投入更多的资金。
工程经济学
为了使在设备上的投资达到最佳性能,工程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与每一个设计元素和建筑构成所花费用相对应的性能、表现。在设计阶段,建筑开发商应正确地采用工程经济学来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以确保项目完成时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支出效用。
工程经济学通过在减少生命周期费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或改善结果得出选择方案。在建设阶段,通过共享节约,鼓励承包商采用他们特殊的“绝活”来进行方案改动,这些改动必须既能够降低建设费用又能保持或以高建筑质量、价值和功能。
正确建设和维护
随着已经提高了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控制的到来,作为质量保险计划的一部分,各种高效能建筑的正确委托建造显得极其重要。在许多案例中,对正在建设中的工程进行委托已经显示是可行的。
一旦建筑物已经建造完毕和投入使用,通过测量、监控、报告等积极处理措施来确保和巩固其长期性能就很关键。这些反馈结果应当告诉维护管理人员,也可以为新的设计成果提供参考。
出现的问题
建筑物安全
回顾在过去的十年中所发生的恐怖,我们的设计要关注于保护居住者和其财产不受暴力袭击。通过综合威胁评估、易受攻击度评估、风险分析,可以被确认特定建筑物的安全需要。应该确保恰当的、合理的应对性设计能够融合进办公建筑的设计中。
现代化
过去25年来形形的设备的出现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显著的挑战。对于现代化这个问题来说,其关键领域包括升级外部包装、机械系统、电讯设施,加强安全性和提高内部涂饰效果。对现代化这些设备来说,提高工作场所质量和能源性能,加强安全使之能适应承租人的频繁改造是非常重要的目标。对建筑物的历史或部分历史遗迹进行恰当的保护也是现代化效果的一部分。
可通行性
办公建筑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无障碍通道
历史保护
根据美国国家历史保护法案(NHPA)的要求,国家历史名册上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或其部分建筑必须给与特殊对待
可持续设计和建设等级系统
对以这一点,许多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如美国环保总局(EPA)的建筑物能源之星计划和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的LEED等级系统。这些系统可以使能耗和环境性能可以被正确地测量出来并和普通的国家标准相比较。EPA的计划专门关注于节能效果,而LEED等级系统则致力于研究涉及范围更广的一系列关于可持续设计问题。
活地板系统
活地板的使用是办公建筑的主要设计特征,它明显提高了办公建筑的效能。活地板可以进行高效的电缆铺设和电力分配,还可以提高送风能力来提高每个居住者的舒适度。
进行委托
一些联邦机构和私人机构正在积极地开展托管所有的高效能建筑物业务发。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委托范围和委托费用是矛盾所在,所以各方仍要在这方面协商一致。但是,一些组织却将委托看成是正常的建设过程中多余的、不经济的干扰行为。
能源效能
包括国防部、公共事务管理局和国家公园服务中心在内的许多联邦机构,正在积极采取行动来保证能源效能。采用可替代能源系统,如使用太阳光、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充分发挥利用废热发电技术或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的自主发电策略,已经成为高效能建筑设计中的标准要素。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将呈现持续迅速增长的趋势,加剧了我国能源资源供应的现实矛盾。降低建筑能耗,实施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在这几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步入实施阶段,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不仅对使得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观念上有了新的想法,也在具体工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就使建筑节能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均获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与一些节能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说,差距还是比较大,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控制建筑噪声和建筑节能的现实意义
居住建筑节能措施的采用是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和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冒出了一大批新兴的建筑节能技术,国家也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施工规范,这些都对建筑的节能向前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使得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突出。施工单位与当地居民因此产生纠纷的事情经常发生。
建筑工地的机器设备的运转是产生建筑噪声主要来源。如混凝土搅拌机,打桩机,铆钉机等。它往往是一种临时性污染,且声音较大,往往又是露天作业,若施工单位再为了赶进度而夜间施工,这其中产生的噪声将会给居民生活和身体带来巨大的损害。噪声能给人体带来巨大伤害,若长期不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而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轻则致人耳聋,重则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机能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何减少建筑施工中的噪声危害,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创造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环保部门的当务之急。
2 建筑节能控制措施
对于施工单位,我们的相关部门应对其将强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向施工企业传达我国对噪声控制的相关规定,加强其环保意识,让他们从根本上意识到降噪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让他们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见效噪声危害,自觉遵守国家规范,将噪声污染限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首先要重点抓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审批工作,彻底将噪声管理推入轨道。在城市建设中,施工的各企业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注册登记,对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以及工程规模,期限都要实时实地的进行汇报。要慎重选择容易产生噪音污染的工程设备安放处,在施工前,要能够预测施工噪声和有可能造成的影响,加大施工噪声的监测力度,将强施工现场的监察,对于噪声产生比较密集的地区,要着重检查。
3 目前我国节能设计的应用现状
我国节能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浪费十分严重。在节能建筑推广中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政策不配套,缺乏激励机制;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体制不顺、监管体系不健全,造成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对建筑节能的投入太少;资金投入水平低下,建筑节能缺少基础研究;建筑节能标准不完善、不配套等。住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产品,各个专业、各个部门要加以协调配合, 共同保证合理的节能, 达到节能的要求。现在大多建筑师为了要外观,大量的使用大面积的外墙和外飘窗,给节能制造了很多障碍。
目前建筑市场真正的高舒适低能耗建筑还极少,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在利用各种名词进行操作,仅仅对一两项高新技术进行简单的拼装就标榜自己是生态节能建筑。根据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应该提倡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节能技术推广,即以建筑节能设计为主要手段,而非盲目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目前为止,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域和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展,建成的节能建筑逐年增加。另外,太阳能和新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工作也进展迅速。我国建筑节能是从采暖地区的居住建筑开始的。另外,已经在一些城市开展了建筑供热计量收费体制改革的试验,建造了一些公共建筑节能试点,并对既有住宅进行了示范节能改造。
4 建筑设计中建筑绿化
节约能源的内涵和功能是众所周知的,适当的修剪或改善当地的气候,可以调节空气湿度,减少住宅区的噪声污染,并防止沙尘暴侵袭能力的影响。
4.1 建筑设计中节能方面
绿化可以调节温度,特别是在夏季,能显著的降低温度,树木枝叶所产生的阴影可以阻挡太阳辐射以及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实验证明,夏季绿化地带的气温于一般场地相比,平均温度低约2.5~3℃。而墙外有绿化的室内温度相比于无绿化的房间低约3℃,且在白日时段内,气温升高的速率也明显低于无绿化房间。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方法对建筑节能都能起到一定作用。如:街道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建筑自身绿化等。
4.2 建筑设计中降噪方面
减弱噪声干扰的主要措施就是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种植大片草坪或是高大常绿乔木与灌木组成的宽大的绿化带。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绿化来减少建筑噪声危害时,要注意噪声的衰减量随植物配置方式,树种及噪声的频率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普通植物,绿化带对低频噪音的阻隔远高于对高频噪音的阻隔,混合种植的绿化带的降噪能力优于单独种植一种植被种植方式,不同植物本身吸收噪音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叶面粗糙,叶面面积大,浓密的植被吸声能力高。在选择建筑绿化的布置设计时,要多设计临街绿化,因为其对噪声的阻隔能力相对其他方式较强。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包括交通、噪音以及节能方面甚为重视。所以我们有关的建设单位在进行设计施工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居民对这两方面的需求。采用适当地围护结构,再加以合理的绿化,最大限度上的节能降噪,建设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 柳孝图.建筑物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项端祈.实用建筑声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 房志勇.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