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药学服务是在临床药学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于1990年由Hepler和Strand提出并倡导的,含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包括药物的选择、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和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是指按照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包括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等,具有药师以上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处方审核、评估、核对、发药、安全用药指导、药学宣教等药学服务[2]。
1 药学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活动中的现状
药物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虽然安全性有保证,但依旧具有二重性,治疗的同时或多或少产生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进而容易产生药物无效或中毒;使治疗过程延长甚至治疗失败。
1.1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中临床医生不但负责疾病的治疗还要负责用药指导,工作量大,只能简单地向患者说用法用量或者在药品包装上标明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患者只能机械地按医生要求用药,对于出现的其它作用不知晓或不在意,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治疗失败;药剂人员却从事着简单的药品销售工作,不能运用专业知识为患者服务,造成技术资源浪费,也使得药学工作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受重视程度不够。
1.2 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于患者提出的用药相关的问题答复不完善;服务意识不高,未能主动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1.3 药学服务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患者对药学服务认识不够,认可程度不高。
2 药学服务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活动中的作用
2.1 药物的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时间等,是根据药物本身及辅料的理化性质、药物在体内过程、治疗目的、人体生理特点等影响因素而定。择时用药可发挥最佳药效、最小不良反应[3]。对于特殊患病人群实施用药宣传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诊疗质量,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
2.1.1对慢性病患者的用药指导
多数慢性病患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用药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药物间药理作用、理化性质、给药时间、服用方法等不尽相同,如果一起服用可能出现影响主要药物的疗效、产生副作用甚至产生配合禁忌,引起严重不不良反应或慢性药物中毒事件。此时需要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交待清楚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配合禁忌。贮存方法等相关信息,针对慢性病特殊性,药师会严格要求患者不得以病症消失而自行停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加大加深对治疗慢性病药物的宣教工作,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用药指导。
2.1.2对老年人和儿童患者的用药指导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用药复杂且记忆力衰减、视力减弱等情况,极易漏服、错服药物,造成治疗失败或不良反应的发生。单凭临床医生或护士口头交待,患者很难记清如何用药。此时需要药师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药物相关信息,或在患者能看清的前提下记录下来,有必要时实行药品按一次服用时进行单包装并标记清楚相关信息,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儿童因机体功能未发育完全、口味挑剔、辨别力弱等特点,对药物特别是剂型要求较高,如果监护不到位,容易误食甜味药物造成药物中毒。这就需要药师向患儿家属推荐适合的剂型、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等相关信息,特别强调患儿家属要将药物放置于儿童不易接触的位置。
2.1.3对计划怀孕和孕产妇的用药指导
本类人群具的生理的特殊性,对药物敏感,要求药物药理作用缓和并对机体DNA和RNA无干扰并无细胞毒性等。这需要药师为根据此类人群生理状况精心挑选对胎儿无影响的药品并详细交待药品使用的相关信息,如果非得用有影响的药物则建议延迟怀孕、终止妊娠、停止哺乳等,确保对胎儿和乳儿的身体健康。
2.2协同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对住院患者进行用药指导
临床药师(执业药师、药师)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对药物的理解更广、更深。应用专业知识协助临床医生对患者开展药物治疗,选择适合特定患者的药物,并参与指导用药,可以有效避免药物配合禁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避免重复用药等,并很大程度地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使其节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非药物治疗上,更好地提升治疗效果和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3 药学服务发展的支撑点建设建议
3.1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药学服务组织,由分管院长直接负责,成员包括临床科室、医务科的主任、副主任;药剂科全体药学专业人员。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服务标准和流程。用高尚的医德、专业药学知识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向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确保患者有较高的用药依从性。
3.2各基层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培养,提高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向临床药师转型,将患者开出处方后的药学服务工作从临床医生转移到药剂工作人员,减轻临床医生的工作量;转变药师的角色,从幕后的配药到设计和指导患者的用药
向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各医疗机构应在指定位置设立药学服务咨询处,方便患者需求药学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
3.4结合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进行药学服务的宣教工作,让群众了解常用药的相关信息,不盲目服药,不过量或欠量服药,减少不良反应等,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4 结论
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实施,虽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以保证,但毕竟药物都有治疗和不良反应二重性,只有在正确的用法、用量、避开配伍禁忌和注意事项才能使患者更科学地用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才对适应症有最好效果和对患者最小的不良反应。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用药宣教是重要的服务手段,能够快捷的传达常用药物的相关信息,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发展,促进医改进程,提高群众满意度方面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时萍,柳艳平,曹志红,等.我院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执业药师,2012,9(2):38-40.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210-02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中国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正在不断推进改革。2011年1月,国家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合力推出五项医疗机构新制度,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已于2011年7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
根据新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基层医疗机构采取“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方式开展预算管理。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工作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当前阶段,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经很难适应新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的发展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机制,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等措施,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及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医疗机构预算管理的基本内容
医疗机构预算指的是医院根据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按照医疗机构事业发展计划及目标制定的一定时期内财务收支计划。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具有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就不能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应该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财务监管,切实体现对于社会效益的特征。预算要通过一定的数字反映医疗机构的事业发展规划,是对医疗机构经营活动的指导和安排。随着当前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加强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工具。加强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推动医疗机构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而且对于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和控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实施,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因此,必须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促使医疗机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二、当前基层医疗机构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管理没有落到实处。根据新财务制度的管理规定,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采取“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应当坚持编制不是赤字的收支预算,要对医疗机构的收入支出情况进行合理、准确的预算。而实际上,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对预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也只是根据上级财政下发的财务预算编制要求,结合医疗机构内部的基本财务数据来编制的,这就往往会使医疗机构的收支核定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编制出来的财务预算不够科学,很少考虑政策的变化以及医疗市场的变动情况,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会产生不利影响。
2.预算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机制比较缺乏。在当前阶段,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对预算的认识不足,因此也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预算组织机构,也没有制定和落实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由此造成很多时候财务预算不能全面实施。尽管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在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编制财务预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问题,包括没有根据财务预算进行安排,预算执行情况没有及时科学地反馈,也没有制定出科学的奖惩措施等,这就造成很多部门并不重视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很多财务支出甚至不受预算控制,致使预算管理缺乏严肃性,流于形式。
3.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在很多时候,基层医疗机构编制预算实际上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任务,向主管部门争取预算拨款,而不是为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所以,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预算在单位内部没有真正起到控制管理的作用,因此,很多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淡薄,很少把预算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严格对比和科学分析,造成很多时候财务管理缺乏计划性,资金和资源不能得到合理使用,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方法,致使预算编制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遇到较大问题。当前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在编制计划时采用增量编制法,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因素对医疗机构收支的影响,造成预算不够准确,不能在执行过程中发挥控制和引导的作用。
4.预算执行力度不够,预算考核机制不完善。虽然各基层医疗机构都有财务预算,但是在预算执行的时候,却没有专门人员机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导致很多医疗机构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刚性,不能严格要求,随意性大。这样就造成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与监督,导致执行结果与预算之间产生较大差距。同时,在预算考核时,医疗机构往往重视业务收支方面的考核,而很少会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或者考核机制不健全,也会对国有资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新制度下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预算管理的对策
1.高度认识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应该看到,当前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很多时候主要是为了获取财政拨款而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制定的,随意性大,不够科学,使得预算失去了科学价值。因此,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面的科学的预算管理的理念,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年度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安排,并根据实际需要将目标加以细化,明确责任,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目标。
2.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预算管理,需要制度和机制保障。预算管理机构是加强预算管理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在深刻认识到预算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根据发展目标的需要设立预算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对基层医疗机构年度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过程及预算执行结果做好考评工作,使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基层医疗机构经营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3.科学编制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预算。根据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以实现控制支出、合理安排支出的目标。根据财务制度的要求,基层医疗机构要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在全面测算一定时期内相关因素对基层医疗机构收支情况影响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并妥善安排支出数目。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收入预算的编制要根据国家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对于基层医疗收费项目,在结合医院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有关业务量进行计算,努力使预算做到科学、合理、真实。
4.认真做好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要加强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在对预算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坚持程序,明确工作职责。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部门要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查找原因,提出科学全面的解决方案。预算管理机构在准确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及时落实政策和措施,妥善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5.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要强化预算的约束力,及时发现和防范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偏差,必须需要有一套刚性的制度来落实,用制度的力量来管理人和事,在责任、指标、费用、目标等方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目标进行细化。以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建立硬性的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国家药品采购的相关制度安排,对于那些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资金要确保专款专用。
6.严格做好预算控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要严格做好预算控制,根据财务预算计划的规定,确保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对于预算外经费支出,必须要经过职能部门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要加强考核,明确责任,奖惩分明,积极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者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医疗机构的年度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对于出现特殊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时,必须根据预算调整权限,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基层医疗机构要严格把关,对于有关资产必须遵守使用年限,规范保养。同时,要努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资产的效用。对于需要购置的资产,必须要经过科学论证,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7.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财务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对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加强预算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预算编制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加强预算监督,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只有在财务人员中经常性地开展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财务工作人员才能通过预算编制和严格管理,积极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状况,积极化解财务风险,确保基层医疗工作科学、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语
预算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的工作职能之一。随着新财务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当前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预算,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等措施,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荆敏侠.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推进公立医院持续发展[J].中国总会计师,2011,(11):142-143.
[2] 郑琳莎.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路径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2,(4):105-106.
[3] 杨灵.医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6,(12):256-258.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只有各个环节运转顺畅,才能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颁布,医疗卫生机构应顺应时事,积极改革自身的财务管理方式,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现存问题
首先,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特殊的行业,一般重视医疗技术的发展,而忽视财务管理。很多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医疗服务和国家财政补贴,不用担心成本问题。所以在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并没有被当成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他们选聘会计人员的标准是:能记录日常的收支,根本不重视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所以,从管理者到具体的财务人员都不重视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
其次,财务制度不健全。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管理不重视,所以在收支问题上随意性很强,出现很多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比如,对票据的管理和审核不规范,有的用白条入账,有的原始凭证要素不齐全,很多不合规定的票据也能在会计那里发挥作用。特别是报销凭证,只要有领导的口头交代,有没有凭据都能从出纳那里支走现金。不规范的财务制度还表现在没有做到会计和出纳的分岗设置,因此无法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而这些机构往往审计程序都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导致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处于失控状态。混乱的收支状况,使医疗卫生机构的账目不清,对自己的经营状况没有准确的认识。
二、新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改革策略
首先,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状况不仅是该单位经营好坏的数字化反映,也是单位实现其发展战略的基石,所以必须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经济活动,而所有的单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财务,有了财务就必须对其进行管理。由于财务管理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益、支出、分配等经济活动的计划、控制、分析、预测、决策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在新的会计制度实施以来,财务管理在单位运营中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越迅速,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越高。完善的财务制度、规范的财务管理是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营和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其次,健全财务制度。制定健全的财务制度是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前提和保障。除了按国家的财务法规制定完整的财务制度外,还要针对单位自身的特点,制定一系列适合自己经营特点的财务细则。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科学划分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并配备高素质高能力的财务专业人员。日常工作中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章程制度办事,为确保账目的清晰和准确,账目来往的原始单据要妥善保存,并制定完整的会计档案,以备出现财务纠纷时查询。各个岗位的财务人员应分工明确,相互之间要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确保按制度、高效率地完成财务工作。
再次,加强财务预算。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要求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每年年终主管部门都要依据核定任务完成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措施。所以使预算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部门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法。所以单位在制定自己具体的预算方案时,一方面只有对往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再依据本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及预算年度收入的大致情况,才能制定今年的账目支出预算。另一方面应该考虑政府考核的具体内容,制定与其相符的预算步骤,有利于顺利通过政府的考核。在日常工作中,经济活动的依据是衡量单位财务预算的重要标准。为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按照严格财务预算经办活动经费。为确保预算的顺利实施,可将落实预算环节细化,具体落实在每个岗位责任人身上,要他们按照经费能力合理计划活动经费的使用。在具体执行预算过程中,应定期将实际花费与预算做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后期预算计划,确保全面预算计划不受太大影响。
总之,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健全的财务管理管理制度是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收益;可帮助领导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可以通过对风险的控制,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的盈余,不仅要靠业务的进取,还要靠财务结构和策略的优化。只有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了,才能够为单位应对市场竞争提供足够的支撑,为单位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所以,必须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制定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等措施来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梅紫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
关键词:基层卫生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健康保障有了更高的需求,社会对在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亦上升到了新的标准。医学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均把它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举措。
1明确基层卫生人员继续教育必要性
目前我国基层卫生工作已逐步发展成为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卫生服务机构。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服务机构硬件环境有待改善,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水平低、知识更新慢、观念落后、临床操作水平有限、政策解读能力差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质量。因此,只有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素质,逐步改变基层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相对落后的现状,才能真正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真正把患者留在基层并有效减轻群众的负担[1]。
2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继续教育的对策
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积极拓展培训渠道,开展基层卫生人员学习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网络技术远程教育等[3]。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医学继续教育是现代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医务工作者都应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终身学习已成为人类的共识[6]。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医学教育,目的是使广大医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 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跟上并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基层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有利于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也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更有利于广大基层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2.2开办基层卫生从业人员全科医学培训班 基层卫生人员需接受人文科学,社会学,理工科学等与医学相关边缘科学知识的教育培训,才能肩负起基层全科医生的职责,不论什么样的学习性质,都应围绕应用型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继续教育知识模块与教学基本框架,针对学员已有的基本医学基础知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讨论式教学方法,改变单纯知识传授模式,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3]。
2.3鼓励基层卫生人员提高学历 基层卫生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水平低、职称层次不高、知识更新慢、观念落后、临床操作水平有限、政策解读能力较差等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质量。因此,必须加速基层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加强基层卫生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抓好他们的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学历水平与理论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全面提升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完善基层卫生服务功能,才能真正改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把患者留在基层并有效减轻他们的负担[5]。
2.4学术讲座 以学术专题讲座形式对临床上常见的病例病案,以及医学方面的新进展,通过聘请各级医院或高校有权威的专家教授以学术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既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员临床思考、综合判断能 力[1]。学员可在一起相互交流各个学科的最新动态,进一步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
2.5发挥网络教育作用 由于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繁忙,很难抽出较多完整时间进行学习,在网络继续教育中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自己掌握学习进度,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忙而不能参加学习的难题,同时网络医学继续教育传递信息快,知识更新快,可以获取所学专业的最新知识,而且可以了解整个医学最新发展动态,为更新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
3存在的问题
3.1医学继续教育接受人员的观念不正确,思想认识不到位,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些人即使认识到了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单位也给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总是找出各种借口和理由不按时参加学习,仅仅只是为挣学分应付晋升。这样长期以来,不但不利于个人知识的更新和专业技术的提高,更不利于整个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
3.2医学继续教育倾向于讲授理论知识,较少进行实践知识培训,在工作中实践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基层临床医务人员,更需要实践知识培训,教育和培训应分开层次,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提高学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及临床操作能力[6]。
总之,必须通过医学继续教育,积极培训与培养基层医疗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勇,刘状志.中国医药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38.
[2]祝茂玉,陈雪萍.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分析[J].护理学报,2012,19(3):7-9.
[3]赵全利.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学业管理的思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2):111-112.
[4]王文静.浅谈现代医学继续教育的新要求[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88.
本文作者:周述萍工作单位:湖北省保康县人民医院
由于对药学人员的培养和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现行药学教育体制对临床医学和药物治疗相关知识课开设较少,医院计划派出去进修与学习的人员基本上没有药学人员,一些药师普遍缺乏临床医学知识和药物治疗知识,只有靠自学和原来在校学习的一些药物基础理论而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药学服务,原有的知识由于在工作中长期得不到运用而被遗忘,只能从事药物调剂、简单信息咨询等药学服务工作,对进入临床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缺乏足够的信心[1],底气不足。加上目前守窗发药的73.08%是非药学人员,其药学知识欠缺,业务能力十分有限,很难按职能服务要求开展药学服务。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开展“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程药学服务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中重中之重,也是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所趋。医疗制度的改革,也冲击着医院药房传统的单纯供给模式,目前这种“照方拿药”的调剂模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意识转化首先要从药剂人员自已做起,转化自身的意识,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正确理解和宣传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明确药学监护是对现有医疗程序的完善和补充。三是开设用药指南窗口,让患者逐步认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来认可药师地位,得到他们的积极配合。分步实施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药学监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段实施,逐步完善。第一步要加快人才培养,提高药学人员业务水平。基层医疗单位承担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构建基层优质医疗服务网,药学服务工作尤为重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可多举办一些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对辖区内现有的药师开展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与安全用药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药学人员能力和素质。医学院校要增加临床药学专业招生,鉴于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工作的现状,可按计划招收定向生,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之所需。第二步是开设用药咨询窗口。目前患者自行购药的现象日渐普遍,基层医疗机构在没有条件开设OTC药房情况下,可考虑开设一个用药咨询窗口,选配业务素质高、品德好的药学人员专门负责,接待患者的用药咨询,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这样既可提高社会效益,也可带来经济效益。第三步开展设置专职药学服务岗位的尝试。基层医疗单位在目前药学人员严重匮乏情况下,抽出一部分药学人员从事专职药学服务岗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每个单位可以考虑设置1~2个专(兼)职岗位,负责对门诊药房的处方分析、合理用药、信息收集、药物的临床评价等工作,按月作出分析报告。并且深入临床各科,参加查房会诊,抢救危重患者,参与临床用药方案的确定,接受专科医师及患者用药咨询,提供安全药知识及药学情报咨询与合理用药等有关方面的药学技术服务,真正做到将“面向药品供应”转变为“面向患者服务”[2],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注重质量一是改变服务方式,要变窗口式为开放式。以前的“窗口发药“,使药师与患者之间有距离感,发药完毕服务也就结束了,不利于药师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改为开放式柜台发送可使药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咨询服务,以此提高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药师服务价值也得以体现。二是改善服务态度。服务态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药师在与患者接触中,态度要认真,服务要热情,解释要耐心,语言要通俗易懂,做到有问必答,要让患者满意,使他们有亲切感、安全感,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心和满意度。采用计算机建立门诊患者电子药历电子药历查询方便迅速,信息量大,记录格式规范,克服了手写药历的诸多缺点,药历的建立首先可以选择门诊的一部分慢性病患者试行,待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到其他患者,患者药历录入系统应设置与门诊收费或药房发药系统链接,并能自动从中采集患者姓名、性别、处方药物等的信息,从而减少药历编写时输入的数据量,大大提高药历编写的速度与准确性。我县基层医疗机构自2009年开始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后,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和药历都记录在其中,对药师进行处方分析、治疗方案讨论起到了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