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文化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紫砂陶;茶文化;文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46-01
宜兴的制陶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考古对宜兴古窑的发掘证实:早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阳羡人的祖先就能制陶,到了汉代则大量生产日用陶器,发达的陶艺工业标志着历史上宜兴的繁华。紫砂的原产地为宜兴,紫砂陶是由“宜陶”生出的一枝,是陶业蓬勃发展的历史见证。
茶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影响,被注入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蕴,在茶的种植、加工、冲泡过程中,凝聚起道德与美学意识,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茶具——作为茶饮载体,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具有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派生文化。如果没有茶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如没有茶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与提高,作为中国茶具的紫砂壶,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世人的珍视与关注。
中国传统文化对茶饮的渗透,几乎涉及茶文化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融会,给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九流十派,百家争鸣,儒道释三家并存,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整个进程,也给茶文化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影响。光从陆羽《茶经》汇录的茶史人物来看,也几乎全是儒道释三家的代表人物。茶文化的柔静思想恰好与推崇中庸沿简、崇尚平朴自然、提倡内敛喜平的时代思潮不谋而合。表现在对茶器具的追求上,紫砂器的自然古朴形象能够体现时代思潮与茶饮形式的融合。因此,大量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创作活动,推动了士人的购藏风尚,引导了紫砂技艺在艺术典雅情趣上的丰富与提高。
紫砂壶起始于宋代,盛于明清,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一代代艺人杰作流传至今,又有多少文人雅士留下了咏茶名篇,赞叹紫砂壶的精妙。
砂壶宜茶。紫砂泥可塑性好,可加工成形状大小各异的不同造型;粘合力强,干燥收缩率小,烧制温度广,变形小,生坯强度大,冷热急变性好;紫砂泥本身无需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制陶。紫砂壶的口盖能做到配合密缝,精密合理,能减少混有黄曲菌等的空气进入壶内,能较长时间保持住茶叶的色香味,相对延长壶内泡开茶叶变质发馊的时间,这是其它茶具无可媲美的。
经济发展到宋代,在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上出现了成熟理性与自觉意识,紫砂艺术开始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对于新兴的紫砂壶的出现,社会名流不惜笔墨,赞叹紫砂的精妙,此时的茶文化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小石冷泉留早味,紫砂新品泛春华”,“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情”;这些赞紫砂的诗句说明当时的名流社会,对紫砂壶的喜爱,其中就有坡、欧阳修,文人士大夫寄情紫砂。到了明清紫砂艺术进入鼎盛的发展时期。清康熙雍正时期紫砂引起宫廷的高度重视,乾隆年间紫砂成为珍贵的御用品,此时紫砂壶在中华茶文化中已占据有重要角色;一代代紫砂大师不断创新、探索,在紫砂中融入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在壶上充分展现他们的艺术修养与道德情操,成为完美的艺术品。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命,最重要的就是文化因素,文化决定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文化内涵都会在器物中表现出来。紫砂艺术来源于生活,艺人们在紫砂中揉进他们的理想,创造出人类艺术的瑰宝。紫砂兴起于宜兴不是偶然的,历史上的宜兴就是中国古代产茶区之一,所产“国山茶”在三国孙吴时期,就闻名江南;唐代阳羡茶更成为贡茶,名扬天下,唐诗人卢仝有诗为赞:“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同时宜兴金沙泉在当时就是与贡茶同时进贡的沏茶良泉。正是这种绝无仅有的茶环境、得天独厚的紫砂资源下,造就了紫砂技艺,随着茶饮之风的变革,掀开中国茶文化新的篇章,赋予茶饮文化新的文化内涵;紫砂带动着整个茶文化系统的演变,紫砂的发展也奠定了数百年来至今不变的茶饮文化程式,也扩大了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紫砂壶也充分体现出中国茶文化本身追求扑拙高尚的人生态度,品茗即是玩茶,文人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情发挥思想,体验紫砂自然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闲雅的精神,紫砂的精妙带给人的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宜兴紫砂陶,是中国茶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明进步的结晶;它的开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紫砂陶是中国茶文化的骄傲。
如今,时代的发展,竞争的激烈、经济的刺激,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的品味、质量、情趣都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文化理念推动下,必然引起紫砂壶工艺的新一轮发展,相信在新时代中,紫砂壶会以他独特的魅力,促进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生活的再发展。
关键词:迁徙文化;茶文化典故;影响
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所形成的文化自然也是多元文化。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战争或者自然因素的影响主动或者被动进行大规模的迁徙,由此也形成了一系列特殊的迁徙文化。而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发现茶叶的价值,并大规模种植,当前已经形成多种知名的茶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由茶衍化出茶文化,而茶文化的典故正是茶文化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典故的形成除了当地人文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外来迁徙文化的作用。
1民族迁徙文化内容概述
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是动机,民族成员部分或者全部离开自己原来的居住地,到其他地方进行居住。随着民族群体迁入到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往往也会形成民族文化的变迁,我们将此中现象称之为“文化变迁”。文化变迁指的是因为本民族内部的发展,或者是各个民族之间由于相互影响,使一个民族的文化系统从风格、模式到结构等发生变化。造成文化变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外部的,即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影响造成的变化;另一个是内部的,主要是由于民族内部的发展所引起的。迁徙文化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比如住所文化变迁、饮食习惯文化的变迁以及风俗习惯的变迁等。
1.1住所发生变迁
住所最主要的功能是让人们避免受到水灾或者风雨的侵犯。不同民族的住所不同,会受到各民族所处地方的经济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的影响。住所文化变迁,比如说游牧少数民族,他们为了便于迁徙,所以建筑一般都是容易建造和容易拆迁的,但是随着他们迁徙到内陆或者中原地带之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之当地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的住所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具备定居的特点。
1.2饮食习惯发生变迁
饮食习惯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所积累下的生活习俗之一。不同民族由于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自然环境不同,因此饮食习惯也有着巨大差异。比如在北方民族食用的主食大都是蔬菜、乳和肉等,而南方则是以大米、蔬菜等为主。随着历史上或自然因素或战争因素的影响,北方民族在向南方迁徙的过程中,其饮食习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3风俗习惯发生变迁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或者地方最主要的文化特征。一个地方或者民族的风速习惯包含了丧葬、婚姻、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风俗习惯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特点,随着社会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当人们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其风俗习惯也会受到迁入地大环境的影响,进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2茶文化典故的形成过程
2.1茶的发源及特征
茶本身是位于我过南方的一种嘉木,随着茶价值被发现,经过千年的发展,茶叶已经作为一种保健饮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茶不仅是我国南方人对整个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一种贡献。茶发源很早,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传说茶源于荼字,是从黄帝的名字中演变而来的。茶是一种小乔木或常绿灌木植物,属于山茶科。茶一般喜欢湿润的气候,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被大范围种植。我国的茶区一般有三个地域,分别是江南和西南代表的一级茶区;江北,西北代表的二级茶区;华南地区代表的三级茶区,在云南地区更是生长着大量的野生大茶树,茶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比如有排毒、养生的作用等。
2.2茶文化内容阐述
茶文化包含整个茶品的过程,比如品评茶叶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等。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达到精神和形式的有机结合,是饮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宗教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比较喜欢品茗,甚至有的地方更是将饮茶作为一种艺术享受,大力推广茶文化。茶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即茶文化典故,不管是茶的起源、还是各种茶类的发展等都有着不少相关的典故。
2.3茶文化典故简述
2.3.1关于茶文化起源的典故据相关史料记载,茶最早发源于我国,而就其发源也有不同的典故。常见的关于茶发源典故有三种,分别是:第一,神农说,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几乎所有和农业、植物有关的起源都会归结于神农氏。唐朝陆羽的《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第二,西周说,在第一部以文字记载茶的典籍《华阳国志》中记载,茶最早产生于西周武王伐纣时期,在巴国,也就是现在的汉中和川北一带就有人将茶纳贡于周武王了。第三,秦汉说,当前最早的比较可考的茶学资料出现在汉代,《僮约》为西汉的王褒所编著,此文详细的记载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情况。在其文章中可以发现,当时的茶已经成为社会饮食中的构成部分了,而且还把茶作为待客的珍贵之物,可见茶具备了比较重要的社会地位,
2.3.2不同种类茶具有的特殊典故我国茶园面积广博,茶的种类自然多样化。不少种类的茶都有其特殊的茶文化典故。比如台湾的冻顶乌龙,就传说是一位林凤池的青年去福建参加科举考试,后来高中决定回台湾探亲,在出发前去武夷山游玩,发现乌龙茶,并向茶农购买,带到台湾南投县种植,便产生了冻顶乌龙。又如龙井茶、虎跑泉;茉莉花茶等,我国不少的种类茶都有特殊的典故,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3迁徙文化对茶文化典故所产生的影响
3.1迁徙文化丰富了茶文化典故的内容
由于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受到自然灾害或者是各民族战争的影响,不少民族选择迁徙到别的地方。由于迁徙的存在,使得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自然也使得茶文化典故的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在唐朝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唐朝时期中国的一部分人迁徙至日本,将中国特色的茶文化带到日本,因此现代日本人所钟爱的茶文化是起源于中国。日本的饮茶风尚,一直可追溯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奈良时代,由中国唐代的鉴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带入日本,并很快在日本的上层社会流传。到了十五世纪时期,日本的名僧村田珠光,采用十分大众的形式来将品茶和鉴赏茶叶的内容与佛教结合起来。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茶道艺术,此种茶道提倡茶禅合一,旨在清心。从此之后佛门逐渐普及到民间,进而形成了二十多个流派。比如松尾流、宗偏流、南声流、石洲流、细流、内流和乐流等。到十六世纪时期,丰臣秀吉时代的高僧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创立了一派茶道。一派茶道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也是迄今日本流传最广和影响最深的茶道艺术。由此可见,迁徙文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种茶和品茶,而是与茶相关的文化以及典故内容的丰富,为茶文化的发展和继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3.2迁徙文化创新了茶文化典故起源的类型
关于茶文化典故的起源说法多种多样,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典故发源形式有三种,分别是西周说、神农说和秦汉说。但是在英国,有不少人认为茶文化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起源于印度。这种说法的来源是因为,在历史上曾有英国的一支军队在印度发现了所谓的野生茶树,于是就有人认为茶的发源地在印度。但这些茶树是由部分的印度人在中国受到当地文化习俗和种茶饮茶习惯的影响,进而偷种过去的。毕竟在几千年的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中,从未记载印度种茶的说法,也没有人在当地制茶。或许他们都犯了一个简单的逻辑错误,那就是,茶树的历史很长,甚至要超过人类的历史,因此不能说哪里有茶树就可以说茶文化起源于哪个地方。最早的制茶和种茶记录都发生在中国,所以茶是起源于中国。迁徙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不仅包含住所形式的变化,而且也包含了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的变化,正是由于部分印度人来到中国受到当地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的影响,这才使茶文化起源的典故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创新。
3.3迁徙文化促进与佛教有关茶文化典故的发展
佛教缘起于印度,古时候将其称之为天竺。在唐朝时期,政治清明,朝廷大力鼓励僧人引入佛教,也有不少国外的僧人极力传播和推广佛教。而佛教和茶文化相结合的典故有很多,比如中国人所惯用的“吃茶去”,就是源于禅林用语。这句话最早源于唐代僧人从惗禅师的口中。从惗禅师是山东青州临淄人,幼小出家,他一生都崇尚茶、爱惜茶,几乎是唯茶是求。在他每一次说话时,总会说一句“吃茶去”。比如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著名的诗人赵朴初就曾经引用了“吃茶去”这一典故,在他的诗句里面有这样两句诗词:“空持百年偶,不如吃茶去”。甚至我国著名的书法家启功先生也引用到了“吃茶去”这一典故。当前“吃茶去”这一典故已经成为中国人以茶会友、用茶的习惯用语。也正是由于少部分人的迁徙,将国外的佛教文化传播至我国的境内,再与当地的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才形成不少和佛教相关的茶文化典故。促进了佛教和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总结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又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人们的迁入迁出,使我国的迁徙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我国的茶文化典故的发展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迁徙文化的影响,不仅使茶文化典故的起源得到创新,而且也丰富了其发展的内涵。尤其是茶文化与佛教文化所产生的典故,更是流传至今,被现在不少的人所沿用和喜欢。
参考文献
[1]郭雅玲,冯会,郑明芬,黄晓敏.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2):43-47.
[2]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3]叶丽琴.温州茶文化及其对温州茶产业发展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4.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素质教育
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一直被奉为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而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课题,也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国一向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人才,而强大的人才需要强大的教育背景。人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将人才的特点全部挖掘出来,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目的所在。因此,在新的时代要求下,素质教育的实施显得非常迫切。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探究茶文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
1茶文化的内涵的形成和传播
1.1茶文化内涵的形成
中国茶史丰富,留下了不少的佳话和名作。作为世界上温度和湿度最适宜茶叶生长的国家之一,茶文化在这片广袤的疆土上枝繁叶茂。很难说,茶文化真正的起源是从哪里开始的。因为自从人们发现它之后,关于它的传说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茶文化真正比较成系统的出现,还是要从唐朝开始。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程度发达的一个朝代,经济大繁荣也为文化的形成奠定了优良的基础。因此,在盛唐文化中,茶被写进诗人的诗中。它仰慕与诗人的清风自持、胸怀天下,也被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所感染,在不断地荡涤之中,它向世人呈现出了自己的雏形。而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引入,也为茶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帮助人们洗刷心中的痛苦与挣扎、保持最真的本心。自唐朝之后,饮茶之风更加盛行。宋朝时期的词人性格奔放旷达,受此影响,茶风之中多少也增加了潇洒的痕迹。而随着“程朱理学”对当时文化格局的改变,“去私欲、存本心”也在茶文化中占到了不小的比重。宋朝之后,茶文化发展得更加迅速,它的枝叶越来越茁壮,甚至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文化品种。
1.2茶文化内涵的传播
中国人之所以热爱饮茶,是因为在饮茶之中能够品出生活的滋味。正是将这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在这一盏清茶之中得到稀释和缓解,才使得他们额头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茶文化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更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自唐朝丝绸之路开始,茶就开始作为一种商品,随着这条朝着梦想前进的道路传播出去,在此过程之中,它也不断吸收和融合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特征。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将外国的文化和奇珍异宝带到了宋朝,更将宋朝的文化展示在了全世界的面前。在此期间,西方人民对于茶叶的认知和渴求也达到了一个顶点和极致。他们将茶叶作为生活中必备的饮品,茶叶的地位甚至可以和咖啡一决高下。从此以后,茶叶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而茶文化的影响也开始延伸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2高校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根本在于全面的开发学生的才能,而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面临的教育使命也越来越重。如果要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正视现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也只有这样,我国的人才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2.1高校教育的现状
作为重要的社会活动,教育绝对不是死气沉沉的课本和一成不变的上下课铃声。教育更多的是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而面对应试的压力,教育的目的却无法能够保持初心。不管是迫于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还是受到升学率等的影响,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受其他影响。也就是说,教育也许在一开始就已经偏离了原始的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教育的后续工作的展开也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高校也同样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自从素质教育开始实施之后,输送合格的人才也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上。如果高校不能直面压力,接受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任务,必然会使人才的培养面临巨大的危机。因此,面对未来社会和世界的需求,高校教育必须能够顶住压力,才有可能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全方位人才。
2.2高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而言,我国的高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全面的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但是相比西方国家而言,我们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绊绊,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尽管现在对于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面对当前的国情,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的标准,并没有很好的方法能够将之完全取代。这也会影响到高校素质工作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素质教育的工作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我国的素质教育工作可能还会处于一段时间的摸索期,需要不断地进行补充和修正,才会慢慢地成熟起来。
3茶文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中国文化虽然有丰富的格局和品类,但是总属一个整体,彼此之间是融会贯通的。而教育作为文化的传达者,需要借鉴所有文化之中的闪光点,并加以学习和利用,才能得到提升。在茶文化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礼仪,也可以学到许多优秀的精神品质,如果能够对其进行提炼,加以运用,一定能够对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1茶文化有助于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随着茶文化普及程度的提高,茶艺活动也受到欢迎。茶艺活动中许多的礼仪规范。茶文化也可以由茶艺活动更加形象地传播出去。因此,通过茶艺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对茶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了解的更加清楚,更能够从茶艺活动中学到不少的礼仪和规范。而这种亲身实践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品质。因此,将茶文化中的礼仪运用到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够为枯燥的学习生活的平添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我国自古的教育理念里,就有“成才先成人”教育案例。这种文化与教育的互动,也必将会打开我国素质教育新的局面。
3.2茶文化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十分注重平和与清净。因为只有在平和清净的环境下,人的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看清楚自己的本真。面对学校和成绩的压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也会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的内涵在学校广泛地传播,不仅能够让学生增长不少的见闻,也能够让学生学到舒缓压力的方法。而茶文化中始终如一的精神品质,也可以给予学生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勇气。在这种不断的品味和学习的进程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增长了,视野开阔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校园的生活是学生审美情趣的开始,如果能够在一开始就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校园环境,必然会对学生今后的审美情趣产生影响。同时,茶文化的推广也有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在这样平和清净和务实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不仅如此,茶文化在高校的推广也可以帮助素质教育深入地走入学生的心中,更能够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3.3茶文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学生面临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要比之前复杂的多,而网络的普及虽然给了学生学习外界知识的窗口,但是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而随着学生的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辨识的能力也越来越低。在这样背景之下,如果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引和帮助,很有可能走错了方向,甚至掉入万丈的深渊之中。因此,在进入社会之前,高校教育就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中,去伪存真,保持本心一直是其不变的宗旨。而茶的味道先苦后甘,性情温和,能够帮助人们拂去不少的烦忧。因此,在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如果能够结合茶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品质,给予学生全面深入了解茶文化的机会,以茶来调理学生的心性,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精神压力,纠正学生在岔路口遇到的偏差,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只有这样,高校的素质教育的工作才算得上真正的成功。
4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代表,茶文化一直以其深刻的价值观和深邃的内涵影响和鼓舞着中国人。面对当前的社会现状,我们必须将高校素质工作进行得十分彻底,才能够真正提高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而量体做衣,提升优化的教学模式也必将会让我国人才的综合能力越来越高。相信通过茶文化的传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旭渝.高校篮球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9(04).
[2]刘文军.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J].家教世界,2013(09).
[3]朱炳根.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5,(11).
[4]徐秀娟.传统茶文化对当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06).
摘要:企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作用,而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则需要从其思政教育入手,让其从内心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来,让员工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对于茶企来说也同样如此。基于此,本文就茶叶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措施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叶企业;员工思想;思政教育;激励措施
1企业激励机制创新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经济体制不断变革,企业在当前的环境之中也需要予以发展创新,而做好企业员工思政教育的激励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应该对企业员工实施激励体制并对其加以创新。企业激励体制的创新能够使企业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而传统理念在当前的形势下已经日渐难以显示出其优势,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在传统思政理念基础上对员工的思想教育采用激励措施,才能够促使企业得以健康发展。同时,企业激励体制的创新对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传统的经济体制难以跟上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呈现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探索与企业管理体制相契合的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策略,才能够真正从根本上让员工融于企业之中,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保证员工利益在企业的发展中予以协调,让企业的改革日渐平稳。同时,企业思政教育激励措施的应用能够让企业吸纳更多的人才,让人才真正做到“为我所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大企业对人才的优势利用,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
2茶叶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安排缺失
在当前我国茶叶企业的管理发展过程中,对于制约企业员工的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安排缺失。在我国的大多数茶企的管理发展过程中,企业的高层领导在进行员工管理的过程中往往“简单粗暴”,对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缺较少,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起着重要作用。茶企员工思想上的倦怠则容易让员工的工作热情不高,尤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候,难以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应对,难以让员工的集体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员工所出现的工作懈怠、积极性差等问题都会对企业的后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制度的缺失让企业的思政教育难以有效开展,对于企业的发展也造成影响。
2.2创新意识不足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企业中微弱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企业员工容易与社会出现脱节。茶企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为主的环境下,极容易造成茶企发展空间的狭小。茶企在职工思政教育方面的认识度还不够,在依照新形势进行转换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滞后性还比较严重,不能及时地对出现的突况进行处理。企业领导在创新意识方面的缺乏造成思想教育方式的落后,激励措施的方案制定也随之收到影响,难以让激励措施充分发挥作用。
2.3与经济效益联系不紧密
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在茶企实施的过程中排在首位,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贯穿于企业的整个运营管理过程当中,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茶企管理来说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茶企在职员工专业能力自己职业道德,也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在茶企现阶段的管理过程中,国内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纳入到管理体系之中,加上对其应用意识的弱化,都会让思政教育的开展与企业的发展造成脱节,难以让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茶叶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的措施
3.1建立茶企文化激励机制
为了促进茶企思政教育建设,要从茶企文化入手,注重茶企文化对茶企员工的激励作用。首先应从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等多方面来为员工建立良好的茶企文化激励机制,通过好的茶企文化激励机制使员工能够形成一种内在的引导和推动力,诸如茶叶中所蕴含的内涵都可以延伸到员工的思政教育之中,通过这种激励机制使茶企员工在自我认知中形成对茶企的良好认同,使茶叶茶企能够通过茶企茶文化使员工从内心形成对茶企的奉献精神,建立茶叶茶企文化激励机制有效地奠定了良好的茶企文化氛围,激发茶叶茶企发展过程的软实力,使茶企员工形成良好的精神生产力,对于提高茶企的经济效率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3.2完善对经营者和员工的双重激励机制
茶企经营人员是企业的重要人员,从某一个角度来说是核心人物,其对于茶企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茶企经营者的激励方式要通过提高年薪、给予股权等形式,来对经营者进行激励,促使其能够对茶企管理发展不断的创新,通过经营者的发展促使员工予以追随,让经营者与员工有效结合,促使经营者能够因为激励措施的应用而感受到荣誉,从而激发经营者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茶企员工在激励措施的应用方面也要有所区别,对于一般的员工,可以从年金、情感、榜样等等方面来予以鼓励,同时还要注重做好精神鼓励;对于科技或者高技术人员则更多地要从目标和奖惩结合方面来予以激励,从而促使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对于员工的激励政策要依照其个性和共性相结合原则来制定,通过多种灵活变动方式的优化来予以适用。对待不同的员工要根据其所在职位以及其需求进行不同的激励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高茶企的经济效益。
3.3激励要灵活多变、重点鲜明
茶企对于员工的思政激励手段要坚持灵活多变的原则,既需要强调频度和强度的适合,也需要强调适当的调整,通过多方面的激励手段应用达到最好激励效果。首先,茶企在思政教育方面要制定常远的目标,依照目标来进行激励手段的应用和调整,促使员工工作热情的提高。其次,茶企在进行激励手段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时间、地点的结合,通过不同激励方式的应用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第三,无论茶企所应用的思政教育激励手段如何转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坚持从职工的需要出发,坚持从职工可以接受的思想内容出发,才能够真正让员工接受思政教育者的引导,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第四,在对员工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正确价值观、茶企文化的注入,只有坚持这一鲜明特点,才能够让茶企的企业文化和思想逐渐被员工所接受。
3.4构建激励考核反馈系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在很多的茶企特别容易在注重对员工的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而忽略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茶企带来的经济效益问题。将茶企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经济价值主要通过两条途径,首先,通过思政教育的形式,让员工接受更为先进思想理念,以及重要的管理知识,让这些内容逐渐被员工所吸收并消化,促使员工形成独具特色的自我工作风格,在培养专业工作能力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也能够逐渐提高,同时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其次,让员工的思想境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让员工的道德水平不断提升,既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也让员工的创造能力得以提高,从而让企业的经济性效益获得增长。激励反馈系统的建立可以让员工与企业或者企业的领导者之间予以更好沟通交流,能够就企业员工思政教育中的问题予以充分展现,从而让员工思政教育激励措施予以充分展开,让茶企的运行更加稳定、有序。同时,茶企还要就员工建立相应的“思想档案”,一方面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激励措施,最终达到促进企业繁荣发展的目的。
4结语
茶叶企业既需要在原本传统文化发展体系下积极寻找更好的员工思政教育的激励措施,通过激励措施的应用让员工真正融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中来,让员工的内在潜能得以激发,让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田青禾,张磊,邓佳.创新文化建设视角下的军工企业员工思想政治状况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15):6-7.
[2]谢祥云.烟草企业如何加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J].新丝路(下旬),2016,(03):48.
[3]王宝.供电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176.
[4]赵欣.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5,(24):177+180.
关键词:儒家中庸思想;道家虚实思想;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89-2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梅尧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至于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宜兴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钟情,除了这种茶具风格多样,造型多变,还与这种茶具的质地适合泡茶有关。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最重要的是,紫砂茶具富含文化品位,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别具一格。
而紫砂文化的形成,其内涵也不是单一的,它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渊源。北宋年间,紫砂茶具出现后,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关注。由于文人墨客自身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他们的所思所想就自然而然反映到紫砂创作上去。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对紫砂茶具的影响:
一、儒家中庸思想对紫砂茶具的影响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包涵天人关系的和谐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两层意思。所以,儒家文化中所提倡的“中庸”又是重中之重的思想。“中庸”的主要精神是指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中庸”的意思就是把事物的二个方面统一起来,采取中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及。“中正”也罢,“中和”也罢,关键词都是“中”。这个“中”,简而言之,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运用到紫砂茶具创作中,就可以演绎为平衡、工整、对称。在很多的紫砂造型中,我们可以看见造型设计受儒家的“中庸”文化影响很深:如传统造型的石瓢壶、掇只壶、茄段壶,它们都强调造型的工整、平和、典雅、对称和协调。型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爱壶的人百看不厌,做壶的人百做不腻。以经典造型“石瓢壶”(见图一)
为例:茶壶身整体为三角形,壶腹圆胀饱满,底三乳足支起壶身,壶嘴直中有曲,柔中带刚,壶身、主体线条的缓慢徐行,与壶盖、钮的线条统一协调,使观者产生美感,作为经典造型,流传至今。如果它的造型舍弃了“中庸”之道,茶壶成型后往往就会出现一边大,一边小,也就是不对称:口盖不平整;底足不稳定;整体上重下轻,肯定不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因为它违背了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
二、道家“虚”“实”思想对紫砂茶具的影响
道家所谓虚实,即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之理。“虚”“实”的概念适用、应用范围非常广阔,在政治、艺术方面都可以运用。在艺术创作中,常常出现于书法、绘画、雕塑、陶瓷造型等方面。在紫砂创作中,“虚”“实”往往被视为“形”和“神”。“形”为紫砂茶具造型,是实在的东西;“神”为壶形以外的东西,是可以虚化想象的东西。反映的是一种精神气质,即紫砂壶的神韵。
一件最终成型后的紫砂茶具,决定着这件作品是否有神韵:造型的稳重端庄、对称协调、线条的明快简洁、壶身、壶嘴、壶把、壶钮各部分位置的安排是否合理,都对这件作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道家的“虚”“实”思想来说,“实”的优美与否决定着神韵之“虚”的存在。
紫砂的“实形”之外,还有“虚形”,如壶把与壶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提梁与壶盖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三弯的壶嘴与壶身之间形成的空间――这些空间叫“布白”,好比绘画中的“设白当黑”,壶艺创作上称它为“以虚当实”。这个“空间”自有形,对壶的美观和雅俗影响很大。例如顾景舟的高腰线提梁壶(见图二):
以圆弧线条构成,力求浑圆饱满,唯圆柱提梁框出一片正方,虚实相应,更添此壶神韵。壶肩饰以三道圆环,有效地平衡视觉重心。丰厚的流弧底变化极大,显得兴味盎然。所以,在紫砂圈里,流行一句话“凡壶皆有形,然未必有神韵”。神就是紫砂壶的精神;韵就是紫砂壶的风姿仪态。二者有机结合,作品才会出彩。有神韵的壶,皆有鲜明的个性,富有生命力。而无神韵的壶,毫无美感可言,不过是用泥土捏塑出来的用具而已,称不上是艺术品。从外观上看,有时并无太大的差别,其大小、高矮、曲直,有时并无多大区别。但是,细品之下,在壶过渡的韵律、节奏的组合、细节的处理上,壶的高雅、粗俗显而易见。做壶者的文化、修养、思想、灵气、悟性也显示出来了。于是,紫砂圈又有这样的俗语――仿其形易,得神韵难。
三、茶文化对紫砂茶具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的国家。在我国,由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茶风始起,就被注入强烈的文化意蕴。继而,亦在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冲泡、品饮的过程中,凝聚起道德和美学意识,并予以程式化,形成一种具有独特的民俗礼仪特征的象征艺术。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茶器具,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本身发展和演变具有一定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茶器具,就不会有茶饮的文化品位;没有茶器具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提高。作为中国茶器具的紫砂器,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受到人们的珍视与关注,引导着茶饮形式在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中蓬勃发展,折射了华夏文化的光辉。
在漫长的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高雅、大度、平和的主基调,而宜兴紫砂茶具,正是吻合了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是紫砂传统造型中的仿古壶、洋桶壶等,都以线条简练、造型端庄、气质高雅、使用方便取胜,还有文人墨客在壶上铭文刻字陶冶身心: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镌以花卉,或锓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书法不群,别饶韵格,紫砂茶具的蕴香特征,至今没有任何物品能够替代。它的外形艺术创作,也至今不衰,仍然保持着蓬勃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