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建议;天津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8.019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development scale, equipment system,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installation agriculture in Tianjin,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installation agriculture of Tianjin were pointed, and then some suggestions on planning management, changing concep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installation upgrade and brand cultivation were given.

Key words:installation agri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suggestion; Tianjin

1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1.1 天津设施农业取得的成绩

天津设施农业生产起步于20 世纪80 年代,90 年代末期,随着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实施,以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天津全力实施设施农业“4412”工程、设施农业提升工程,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设施农业已成为天津农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1.1.1 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12年底,全市10个有农业的区县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4.5 万hm2,比2007年增加了2.32 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1.4%。可生产面积近2.7 万hm2,塑料大棚、节能日光温室分别占全部设施的60.8%和39%。设施农业面积以武清区最多,其次是西青区、蓟县、静海县和宝坻区。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以西青区最高,为45.5%;武清区次之,为13.5%;第三是蓟县,为11.8%。设施农业种植品种主要涉及蔬菜、食用菌和花卉等,其中蔬菜面积占50.6%。

1.1.2 设施农业装备体系初步构建 天津市设施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设施品种繁育设备、设施栽培管理设备、营养和植保设备、保鲜加工设施装备、温室设施设备以及设施农机具相结合的设施园艺装备体系。保温被、卷帘机、微耕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和节水灌溉装置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1],为设施农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

1.1.3 设施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 2012年底,设施农业可生产面积近2.7 万hm2,其中“三品”认证面积0.78万hm2,年产值81.1亿元。设施蔬菜年产量261.5 万t,平均产量116.4 t・hm-2,是全市蔬菜平均产量的2.35倍。设施蔬菜年产值达66.5亿元,平均产值达26.7 万元・hm-2,是种植业的6倍左右。设施花卉、设施食用菌和设施果品平均产值分别为90 万元,79.5 万元,51 万元・hm-2,土地产出率更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1.1.4 设施农业服务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通过对10个有农业的区县进行统计,2012年天津设施农业共引进新技术近100项,新品种近400个,培训农民近13万人次,设施农业带动从业人员28万人,约占全市农业从业人员的38.4%,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2 天津设施农业的发展特征

1.2.1 生产布局规模化 天津积极扶持集中连片的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已建立了市级设施种植业园区20多个,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化设施农业产业带。如武清区形成了“一区、两片、三园、四带”的设施农业发展格局;北辰区形成中部精品农业、东部生态农业、西部特色农业的发展格局;宝坻区以“三区三带”为重点发展各具特点的设施园区;宁河县新建76个设施农业园区;蓟县形成了“四带、两园、四市场”的设施农业发展格局。

1.2.2 产品结构高端化 天津把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高端高质高效特色农业,作为设施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进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形成了 “华明”牌蔬菜、“君健”牌蔬菜、“鲜果园”金针菇、“思源”牌葛沽萝卜、“出头岭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1.2.3 经营方式产业化 天津围绕设施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 和“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延伸设施农业产业链的重要载体。到2013年,市级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 136家,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达到90%。 “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发展到127个,设施农业的产业化带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

1.2.4 功能拓展多元化 天津以设施农业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业态,拓宽了农民致富增收的渠道。已经建成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了“旅游景点―配套设施―产品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不断创新发展方式,设施农业已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和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支撑点。

2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设施农业品牌建设落后,市场占有率较低

天津设施农业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塑造力度还不够。“三品”认证面积还较低,以无品牌的初级产品为主,在获得认证的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中,能够进入各大超市的数量也极为有限;农产品“走出去”的能力不足,自身质量和销售渠道的不畅均妨碍了农产品品牌向高端市场的推广。

2.2 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天津设施农业以塑料大棚为主,全市塑料大棚可生产面积占设施农业可生产面积的60.8%,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机械化的作业水平整体较低,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耕作、播种、微量灌溉、施肥等绝大部分作业均为人工进行,生产效率较低[2]。

2.3 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尚未健全

天津设施农业全面推进时,农民标准化观念还不强,建筑材料、结构参数、结构形式和施工安装要求不规范,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多数温室大棚生产率不高,单产水平低,而且部分存在安全隐患[3]。目前尚未制定农产品加工配送、分级包装等标准,难以满足大批量、快速准确和全过程监测的需要。

2.4 劳动者专业素质较低,设施农业带动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天津设施农业收入对于青壮年吸引力不足,从业者多为中老年男性或妇女,影响了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劳动者文化和专业素质偏低,造成了设施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大部分农业园区和基地的带动辐射能力普遍在几百人左右,带动上千人就业的较少,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3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

市场容量的相对刚性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长期性决定了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规模的边界,应重点研究设施农业发展的人力、物力和市场需求等影响因素,制定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远景目标和近期目标,调整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使设施农业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3.2 强化示范宣传,提高农民素质

一是随着设施农业建设的推进,会出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通过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供解决办法,对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二是重点扶持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使农民能真实体会到农业设施生产的高效益,引导农民掌握依靠设施农业致富的本领;三是积极组织中青年务农人员赴设施农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增强发展信心,调动发展热情。

3.3 加强科技研发,支撑设施农业健康发展

技术的有效供给是天津设施农业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天津在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和转化等方面与国内设施农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根据天津地区气候特点研发适宜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制定新标准,将对天津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4],显著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效率和发展水平。

3.4 加快组织建设,提升设施农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是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5]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科技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等现代管理能力的产前、产后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与市场的衔接和对基地与农户的带动,引导农民自主投资设施农业。二是提高合作社发展水平[6],目前合作社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要加强管理和扶持,规范组织建设,实现统购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水平。

3.5 强化配套设施,提升设施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大设施改造提升。目前农户自行投资的设施,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影响设施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要进一步完善政府补助、农民自筹、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对现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7]。二是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投入。通过科技下乡、技术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等形式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满足农民经营设施农业的技术需求[8]。

3.6 发掘特色资源,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

大力发展设施特色农产品,深层发掘天津的各类特色农业资源,选择一些发展潜力明显、生产数量较大的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培育,打造成名牌产品,进而通过品牌产品的市场带动战略,实现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推进设施农业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9]。

参考文献:

[1]津文. 快速发展的天津设施农业[J].当代农机,2010(5):11.

[2] 李恩举,丁奇,辛恩兰,等. 浅议天津市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J].天津农林科技,2013(4):32-33.

[3] 孙福君,高峰. 规模化设施农业的盘活及落地运行途径分析[J].北方园艺,2013(19):193-197

[4] 仇继东.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设想与对策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 2010(1):5-9.

[5] 雷瑛,于海飞. 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J]. 河南农业科学,2009(5): 5-7.

[6] 张淑荣,付俊红. 以色列外向型设施农业发展战略―对天津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2(7):86-88.

[7] 李艳萍,田翠杰,程爱华,等.天津设施农业建设融资现状与问题剖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59-62.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考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201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次提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改革目的、改革底线、改革动力等进行部署。对湖南省湘潭县而言,要从五个方面着力,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 

一、打造量质齐升、安全为本的产品结构 

近年来,国外水果、大米等农产品大规模进入中国,国人抢购洋奶粉等现象屡见不鲜。崇外风潮的背后,凸显的是国内农业品质较低、效益不高、与群众需求脱节的问题。为此,要调优农产品结构。一是从投入环节上“控”。农产品的安全主要源于投入品的安全,过去那种依靠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已跟不上时代潮流,更不符合生态需求。要以规模经营主体为重点,引导和监管其控肥、控药、控添加剂。要通过政府部门、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农药企业“四位一体”协同推进,努力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二是从生产环节上“引”。其核心是标准化,标准化对农业生产具有蝶变效应,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还能大幅增加效益。在粮食生产方面,要守住“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金字招牌,突出抓好湘米产业工程,推广良种良法,进一步扩大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在特色种养殖方面,要着力完善标准体系,把品牌化和标准化相结合,把符合标准体系的产品培养成品牌。三是从监管环节上“治”。要理顺管理体制,明晰工作职责,加大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力度,以严管重罚的方式,打击违法行为。 

二、打造三产融合、门类丰富的产业结构 

今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六种方式的三产融合。从湘潭县的情况看,其中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休闲旅游、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等三种方式,有助于打造三产融合的产业结构。2015年,湘潭县大力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全年实现农业产业化产值220亿元,增长18.5%。 

下一步要加大探索力度,打造门类丰富的产业结构。一是深度推进“接二”。发挥天易农产品精深加工园、花石湘莲、茶恩竹木、青山皮鞋等园区的平台优势,从推进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走向市场化的角度,支持粒粒珍、宏信、金风等农产品龙头企业及一批重点农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规范引导“连三”。要统筹联动、整体谋划,从区域规划、长远思路、发展定位、政策扶持等方面,研究制定指导性意见和配套支持措施,引导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注重在打造品牌、提升效益上下功夫,将更多的农产品推广营销出去,把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最终让农民受益。三是积极探索新模式、新业态。乡镇层面要主动对接农产品物流、农资和“互联网+”等新业态,大胆尝试和创新,不能把着眼点仅仅放在乡村休闲旅游上,避免走同质化竞争之路。县级层面要加大引导、鼓励和支持力度,在绩效考核体系中调整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所占分值比重,鼓励各乡镇在农业三产融合、主体培育、农产品营销方面积极主动作为,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 

三、打造重点突出、良性共生的区域结构 

一是打造重点突出的大结构。结合湘潭县“十三五”规划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各乡镇的资源禀赋和工作基础,给每个乡镇的特色农业发展提出更加明确的定位。可以学习借鉴浙江推出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乡镇的概念,每个小镇面积大约3—5平方公里,实行整体规划、整体打包招商,在税收、用地、行政审批、土地流转、品牌创建等方面给政策、给奖励、给支持),在县内划定2—3个“特色小镇”区域,打造类似农业经济发展的开发区,给予重点支持,以使乡镇经济的发展重点更加突出,载体更加鲜明。 

二是打造良性共生的小结构。在微观区域结构内,积极推广种养结合、循环互利的种养平衡模式。比如,浏阳引导农产品种植基地和畜禽基地毗邻建设,由种植基地或者大户无偿提供若干年的土地使用权给养殖户,养殖户将养殖废弃物无偿地提供给种植户,以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循环模式。 

四、打造规模适度、形式多样的主体结构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在湘潭县具备较好的氛围,但有三个方面要注意。 

一是注意规模适度。中央提出重点扶持土地面积相当于当地户均耕地面积10—15倍的规模经营户,湖南省里也下发了相关文件。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农业部门和各乡镇应把好关、做好引导。特别是对工商资本下乡流转土地,在加强服务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管,防止长时期、大规模土地流转造成“非农化”。 

二是实行宽进严管。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注册门槛比较低,一定程度造成了鱼目混珠现象,但不能因此而“一棍子打死”。要实行宽进严管,完善监管制度,建立退出机制,特别要严格控制各类奖扶资金投到那些主要为套取资金而成立的“空壳社”、“一人社”里面。 

三是促进素质提升。要把扶持资金更多投向新型主体负责人的素质培训和对外交流学习,帮助他们学技术、学管理、学营销,包括引导和帮助他们在区域性的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 

五、打造紧贴市场、渠道丰富的营销结构 

作为农业大县,湘潭县不乏精通农业种养技术的人才,但却缺乏擅长市场对接和拥有营销渠道的人才。下一步要着力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目前,湘潭县有少部分合作社负责人和种养大户已经具备了农产品经纪人的雏形,湘潭市妇联成立了农产品女经纪人专业委员会,其中很多是湘潭县的女能人。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使农产品的产销分工更加明晰。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循环产业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如何在小城镇建设中,立足其发展现状,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使其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持续动力,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永登县武胜驿镇的规划设计,对于小城镇建设的城乡一体、产业循环,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1 武胜驿镇发展概况

1.1 项目概况

武胜驿镇位于兰州市永登县西北部,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二阴山区,是古时兰州与武威之间的重要驿站和向西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其距兰州市130公里,永登县城20公里。现状有回族、土族、藏族等8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8330人。

1.2 发展优势

1.2.1 区位条件突出

武胜驿镇地处兰州―武威中间,位于兰州都市圈1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突出。

1.2.2 综合交通条件良好

境内有连霍高速、兰新铁路、G312公路通过,与兰州、武威等区域中心城市以及中川机场联系便利,经济发展的综合交通条件良好。

1.2.3 自然环境良好

武胜驿镇境内有喜鹊岭、标杆山、奖俊岭、鸡冠山等众多山岭以及黑林和奖俊岭等天然牧场,是永登县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向北延伸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生态环境品质较高;同时,由于镇域产业以生态农业为主,受工业化影响较小,自然环境没有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与兰州都市圈的其它地区特别是兰州都市圈内的核心地区相比,是居住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1.3 存在问题

1.3.1 核心发展优势不突出

永登县虽是兰州市重点镇,但由于其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未充分挖掘,没能形成带动城镇发展的增长点;同时,连霍高速的开通使得312国道上的过境人流量的急剧减少,原本商贸产业优势亦不断减弱。

1.3.2 城镇发展缺乏动力,发展缓慢

由于服务人口规模小、徐古高速公路对G312国道车辆分流等因素,商贸服务业很难大规模发展,难以成为支撑城镇发展的持续动力。同时,因环境保护、市场及技术等原因,原有的矿产开发企业和建材企业多处于停产状态,城镇发展乏力、缓慢。

1.3.3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

现有产业链较短。武胜驿镇高原夏菜是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养殖业也已经起步,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的农业主要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产品附加值低,而下游加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旅游业尚未成为带动城镇发展的动力。武胜驿境内拥有高山草原、民族风情、原始森林、天然牧场、史迹遗址、特色民居等众多旅游资源,但由于其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尚未有效整合等原因,目前尚处于自发发展状态,未形成带动城镇发展的动力之源。

2 武胜驿镇发展思路

2.1 双轮驱动,城乡一体

产业富民:立足新时期农村地区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生态产品提供地的功能定位,发挥武胜驿镇生态环境、资源产业的基础优势,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依托。

工贸强镇:依托农村种植业和畜牧业,加快相关加工工业、商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强化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

城乡一体:乡村农牧业为城镇工贸业提供原料,城镇工贸业解决农业销售难问题,并使农牧产品增值,充分发挥好小城镇服务农村的功能;城镇工贸业为乡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城镇自身规模扩张;乡村富余劳动力进镇,乡村人口减少,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2 高端发展、树立品牌

高端发展:顺应绿色无公害农牧产品质量优、价格高、需求量大的特点,转变农牧业发展模式,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依托生态农业培育高端消费市场,实现高端高效发展。

树立品牌:针对武胜驿镇农业发展有产品无品牌、同质化、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未来发展要走品牌农业的路子,通过申报武胜驿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形成武胜驿高原无公害富硒蔬菜、武胜驿生态羊肉、武胜驿生态猪肉、武胜驿生态草芽鸡等特有品牌。

2.3 休闲突起,产业延伸

休闲突起:立足武胜驿镇位于兰州都市圈的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挖掘镇域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使休闲旅游产业成为除生态农业之外的另一优势特色产业。

产业延伸: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拓展与高原夏菜、有机中药材、高原花卉等种植业和牛、羊、猪、鸡等畜牧养殖业关联的“观光、休闲、科普、节庆、娱乐”等功能,努力形成“一产三产化”的产业格局,丰富武胜驿镇的休闲旅游功能。

2.4 政府引导,农民为主

政府引导:发挥好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和在信息化建设、科技培训、技术引进、金融支持、政策导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好城乡发展中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农民创业发展创造条件。

农民为主:充分发挥好农民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上,鼓励农民创业、吸引农民参与、吸引农民就业,使农民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真正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落到实处。

3 总体布局

3.1 产业发展布局

依托武胜驿产业发展基础、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和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按照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协作化的发展原则,规划在镇域内形成“一轴、三带、五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在镇域形成东部综合服务经济区、中部特色蔬菜种植和休闲农业经济区、西部生态、民俗旅游服务经济区、北部特色种植养殖和民俗旅游服务经济区以及南部特色种植养殖经济区。

3.2 旅游发展布局

根据武胜驿镇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潜力,规划构建“一心、四轴、四区、多点”的旅游产业格局。在镇区形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并向西、北、南辐射,形成东部庄浪河谷综合旅游发展轴;西部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轴;南部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发展轴;北部藏族、土族风情体验发展轴。同时,形成以历史演艺、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民族餐饮、特色购物、科普教育、会议接待、度假居住等内容的旅游综合服务主题区;以发展发展农业风光展示、农业种植养殖活动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农家特色餐饮品尝、农村乡俗和农家生活体验等内容的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区;以发展草原风光展示、草原文化感知、草原活动体验、短期会议接待、休闲度假等内容的草原风情旅游主题区和以发展高山草原观光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等内容的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主题区。

4 结语

笔者在相关小城镇规划编制过程中体会到,只有立足小城镇发展实际,切实挖掘其资源特征,形成适合小城镇自身的发展之路才是小城镇规划的根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小城镇的全面均衡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需要探索。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点有益思考。

参考文献: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F61 文献标识码:A

1“微笑曲线”理论的内涵

“微笑曲线”理论是台湾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在2002年为“再造宏基”提出的,揭示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价值分布规律,即整个产业价值链,就象一个人微笑的唇线:左“嘴角”代表产前的研发设计,右“嘴角”代表产后的销售服务、营销网络和品牌运作,这两部分的附加值最高;而唇底部分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由于高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左右“嘴角”,因此要注意向两端延伸。两头一加强,两头翘起来,整个生产过程立刻就充满了生机、活力与效益。

2 “微笑曲线”理论带来的启示

2.1整合优势资源向高端延伸,做强特色品牌

品牌处于“微笑曲线”的右侧最高端,是价值链上所有知识的浓缩和体现,是整个企业资源的最佳表现,是商业模式和运营系统集成的结果。只有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品牌,拓宽渠道,加强运筹能力,提升附加价值,才能实现持久的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邮政拥有庞大的优质网络,点多网密,深入到城乡千家万户,同时实现了实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四流台一”,形成了邮政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目前,一体化物流、电子商务速递、金融业务等都取得了较好发展,得到了社会认可,体现了邮政品牌优势。中国邮政经历了邮电分营、政企分开、储蓄银行成立、速递物流股份制等重大改革,历经风雨,不断进步,做强了品牌特色。诸如“邮政农资最可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刘翔封套宣传EMS广告,小额贷款在广大农村家喻户晓,“自邮一族”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邮政储蓄银行的电子宣传广告遍布城市大街小巷,一大批便民站、代收代缴店、社区服务站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渠道建设初具规模。这些都彰显了邮政企业的品牌形象。

2.2做实业务产品,注重发展质量

企业要获得丰厚的利润,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必须跳出“微笑曲线”的弧底,牢牢占据曲线两端,从简单的外延式生产转变为持续的内涵式增长。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要创新产品设计,不断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创新,开发富含科技元素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当前地方开发的产品种类可谓不少,但大多无市场需求,缺乏科技含量。开发产品一定要注重质量,避免低库存周转造成的大量积压,减少对企业资金占用和现金流的影响。

二是避免由于同质产品而导致的内耗。当产品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共性时,消费者就会对不同公司的产品失去鉴别能力,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低价格,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整个行业的价格大战,最终导致行业性利润下降。

三是注重投入产出,提高产品质量。企业越往“微笑曲线”两端发展,质量和效益就越重要。在发展业务时不可过多单纯依赖资金投入和成本拉动,要靠优化调整业务结构,提高有效收入,集中人、财、物,发展高效业务、新型业务、潜力业务和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

四是在差异化经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营销,使市场与营销真正融为一体。加大营销方式转变力度,通过营销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营销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营销团队的作用,着力提升营销人员和营销团队的创新、谋划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选对产业链,有所为有所不为

实际上,“微笑曲线”反映了一种现象,并不代表每个企业都有条件去进入其所在产业链的增值高端。比如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缺少进入产业链高端领域的企业,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在产品研发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而是因为还不具备进人该领域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产品研发所需的雄厚资金、雄厚的技术基础、强大的研发队伍等,这些不是一般企业所具有的。

近年来,中国邮政在拓展产业链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例如对一些非核心环节实行外包,发展直邮产业链,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拓展邮政报刊发行渠道等。

对于中国邮政而言,在拓展产业链方面,需要思考两个问题:一是邮政的核心是什么?二是选择怎样的产业链能够促进核心能力的提升?邮政一直以来最擅长寄递服务,如果转向别的领域如卖物品、卖方案创意,以前的产品定价机制并不能拷贝过来,甚至有可能会陷入项目费用过高、成本难以控制的陷阱。战线拉得过长,会使资金、人力与企业发展难以匹配。同时,用户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选择某个领域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要想在该领域做得最好,必须打败竞争对手,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事实上,在“微笑曲线”里,虽说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最低,但也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否则研发无法转化为产品进行销售,而所谓的品牌也会变成无源之水。对于邮政企业来说,现阶段乃至很长一段时期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精干核心、打实基础,在基础之上打造品牌或使品牌更持续长久。因此,不可盲目延伸产业链做与核心能力和业务不相干的事情。在选择产业链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资源状况,分析自身特点,避免盲目追求曲线中的高端,要在增强核心能力上多下工夫,比如基础信息库、投递网络等。有条件的企业应先在稳定专长的同时,慢慢地向曲线两端发展。

2.4系统集成,重构商业模式

“微笑曲线”揭示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于中间和两端的完美协调,即靠系统集成重构商业模式。

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快递巨头联合包裹打造“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中小企业贷款、存货融资、应收款融资,供应链集成部门自成立以来收入由7.2亿美元发展到9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近30%,远高于包裹4%的增幅。IBM通过出售解决方案盈利。奇虎360公司靠广告、流量分成、游戏软件销售盈利。正大集团形成了从饲料到餐桌的完整体系链,靠的是为农民提供致富的解决方案。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不是要卖手机,而是主攻移动搜索。平安银行把所有产品整合为一个产品强势推出。联通集团凭借iphone手机为客户提供定制型产品组合,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发展。上述案例都是通过提供解决方案实现了成功。

是选择卖产品还是卖解决方案这个道理几乎一清二楚。邮政金融和物流不可各自为营,要将各板块甚至相关业务集成起来,研发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以产品或平台形式推向市场。由于国家每年对农业发展给予一定补贴,邮政可以开展农业物流、农超对接,通过互联网电子地图建立农超平台。邮政保险可以探索走产融结合模式,做“兽险”、农业仓库保险等。竞争的法则不是和竞争对手做得一样好,而在于独树一帜。

2.5实现共赢,共谋发展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范文第5篇

吃枸杞要宁夏的,喝普洱茶肯定要云南的……国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尤其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强烈诉求,则使得品牌承载了更多的期待,也成为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部分。毫无疑问,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效应,加快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的要求,推进农业品牌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2013年4月26日,由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简称中国优农协会)和农民日报社联合组织的大型公益活动——“强农兴邦中国梦?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在云南省普洱市启动。活动相继走进了云南、四川、山西、宁夏等省份。

一批地方品牌以此为契机走向全国,甚至打入国际市场。舆论普遍认为,“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推进了农业品牌化战略,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活动对我国品牌农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和思考,形成多个专题调研报告,得到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对活动跟踪报道,各种新媒体转载、转发,一时间引起全国舆论的高度关注。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各地农业品牌化水平亟待提升——

多地政府申请承办“品牌农业中国行”

“品牌农业中国行”组委会人员忙得不可开交,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浙江省丽水市、吉林省延边州等很多地方政府纷纷来电来函,申请承办“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联想佳沃、海亮集团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申请加入中国优农协会;四川蒲江、云南普洱、宁夏中宁等多地牵头,申请成立中国优农协会产业分会……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到目前阶段,对品牌化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农业部党组成员、驻部纪检组组长、中国优农协会会长朱保成认为,农业的品牌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适应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然而,我国品牌农业发展整体依然滞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短板。农产品品牌虽然很多,但杂、乱、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

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专门出台了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性意见,推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正是在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的关键阶段,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工作部署,发挥行业社团及媒体在品牌建设上的独特优势,搭建了这一服务现代农业的大平台。

据介绍,这个平台由多方力量支撑,包括中国农科院、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等农业部部属单位,《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央视七频道等多家中央媒体,清华大学、中欧商学院等知名院校。

把品牌建设主体欠缺的东西补回来

生态高效农业是四川省蒲江县基于自身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综合因素而做出的农业现代化路径选择,发展势头迅猛,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

然而,在农业品牌建设上,蒲江自认不足。以传统知名绿茶“蒲江雀舌”为例,此茶成名于1000多年前,品质上乘,但在市场化发展中被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等名茶远远甩在身后。

5月,“品牌农业中国行”活动走进蒲江。中国优农协会与蒲江县政府就品牌农业建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在蒲江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方面展开合作,并共同举办“中国猕猴桃节”,协会支持在蒲江成立猕猴桃产业分会。

蒲江县委书记刘兵称,蒲江的优质农业资源只有实施品牌化战略,才能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市场价值。“品牌农业中国行”的平台资源和影响力无疑为蒲江农业品牌发展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中国优农协会执行副会长黄竟仪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及农业企业缺乏品牌规划、创建、传播和维护的经验和理念。尤其在区域品牌建设上,在政府主导的同时,必须灵活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尤其是数字化营销渠道,建立有内涵的品牌,快速提升品牌价值。

你的农产品品牌可以从这里“高飞”

以“联想控股”为代表的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成为时下热点话题。今年5月,联想控股佳沃以新品会的形式,高调推出现代农业品牌及其首款产品“佳沃”蓝莓,引发各界高度关注。“品牌农业中国行”走进成都时,农业部调研组深入考察了佳沃猕猴桃种植基地,并高度评价佳沃现代种植方式及品牌战略。佳沃积极申请加入中国优农协会。

调研组形成专题报告,呈送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作出重要批示,认为佳沃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值得借鉴。“公司+规模农户”,大公司带动大农户,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大家在一个产业链上合理分工,共享增值收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也要求相关部门认真总结研究“联想”等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的路径与模式,多宣传一些带动不代替、互利共赢的好典型。

随后,《农民日报》深度报道“联想”进军农业及佳沃品牌经验,各大网络媒体及新媒体纷纷转载。多家企业通过《农民日报?品牌农业》特刊编辑部,寻求与佳沃在生态绿色种植方面的合作。

宣传推介是农业品牌打造的必要手段,活动的聚集效应也因此得到了充分释放。这种推介合力使农产品品牌最为关注的市场效应得到极大扩展,提升了一大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展、融资、走出去”三个平台则更凸显“品牌农业中国行”所具有的丰富市场资源。

在展会方面,作为“品牌农业中国行”重要内容,“2013中国国际品牌农业发展大会”于10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旨在搭建一个国际流平台,研讨国际品牌农业发展理念及趋势,开阔中国农业品牌发展的国际化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品牌经验,进一步探索中国品牌农业发展路径。以此为代表,由中国优农协会和农民日报社主导的一系列农产品展会,都将成为品牌推广的重要平台。

在品牌农业投融资方面,黄竞仪认为,打造品牌是一个投资的过程。创立一个农产品品牌,需要先进技术及加工体系的保障,需要现代化营销网络的支撑,需要高端人才队伍的带领,这些都离不开资金支持。一般来说,政府对品牌农业的支持重点是设施的改善和科技的创新,是有限的,更主要的是要发挥社会资本和企业的主导作用。

带领国内品牌“走出去”,帮助打造中国国家品牌,是“品牌农业中国行”的重要目标。中国优农协会充分利用其与部属外经、贸促和国际交流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支持国内品牌走出国门,已成功组织国内13家企业参加了“第78届柏林国际绿色周”,目前,正在协助云南省龙头企业参加在迪拜、土耳其举办的国际性农业展会,并积极准备参加“第79届柏林国际绿色周”。

开放式架构让活动内容和形式更丰满

“品牌农业中国行”采取了灵活的开放式架构,结合各地特点和需要进行板块设置、资源组合。经过近半年的运行,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丰满,对我国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也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更深刻的思考。

黄竞仪说:“我们深切感知到,按市场理念来衡量,相当一部分涉农企业还处在待培育状态,在投融资、品牌培育、市场开拓、权益维护等方面还缺乏经验和能力。仅从一些政府和企业对活动承办及产业分会筹建的强烈愿望就可以看出,优质农产品开发和品牌培育还需大量的公益服务或外包服务。”

尤其是随着政府职能的加速转变,更多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职能将交给社团。农业行业社团组织在推进品牌建设方面大有可为,可在政策研究、技术推广、标准制定、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行业协会的市场贴近性,决定“品牌农业中国行”的视野必将国际化。9月16日,在中国一阿拉伯国家农业合作论坛上,朱保成指出,中阿国家应继续传承丝路精神,共织丝路新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升农业合作水平,促进中阿农产品贸易发展。朱保成认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而今,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国际战略构想,必将有力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发展与合作,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也必将给中国农业品牌的国际化发展,带来强大动力和更多的合作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