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财估值法变化

理财估值法变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理财估值法变化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银行理财 直接融资工具 债务风险 金融创新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出现超级货币宽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都经历了一次主动加杠杆的盛宴,杠杆周期向上带来了债务活动的活跃和经济体债务率的迅速提升。在杠杆上升的过程之中,中国的金融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孕育出新的金融产品。

推出背景及基本情况

利率市场化压制银行净息差,而表内资产扩张又受资本充足率限制,银行资产扩张增速出现明显回落,到2013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速骤降至13.5%,较2012年年末17.7%的增速下滑超过4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之下,国内“影子银行”体系迅速扩张。以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及其资管部门、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所从事的类银行贷款和债券业务,以委托贷款、商业承兑票据等金融工具为代表的银行表外业务,再加上小额贷款、民间融资工具等形式构成了外延广泛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

银行理财的发展尤为迅速,新发产品规模从2004年的0.04万亿元,到2012年的30.36万亿元,十年间银行理财市场以年均近100%的规模增速迅速崛起。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银行理财市场的存续规模达到9.85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托业的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理财业务的发展缓解了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冲击,提升了居民投资收益,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在近两年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包括刚性兑付问题、自营和客户资金未有效隔离、资金池业务的庞氏特征、逃避监管等问题不容忽视,更为关键的是银行理财定位和法律地位目前仍较模糊。

为规范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明确银行理财法律地位,银监会在继3月份出台《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即“8号文”)之后,开始进行银行理财业务方面的创新探索,并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首款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试点产品由工行正式发行,募集资金75亿元,募集日期是10月15日—20日,认购起点虽然是10万元,对象必须是金融净资产达到600万元人民币及以上的个人超高净值客户,属于非保本浮动收益(净值型)产品;资金投向中,债权类资产部分只投资于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比例范围为0%—70%;在此之后,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纷纷启动募集,上限金额合计约为200亿元。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对应的具体投资品之一为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其定义为由商业银行作为发起管理人设立,直接以单一企业的债权融资为资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记托管结算机构统一托管,由合格的投资者进行投资和转让,在指定渠道进行公开信息披露的标准化投资工具。2013年10月23日,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11家银行试点发行的103亿元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正式报价转让,首批直接融资工具的期限在一年至三年不等。

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设立将采取注册登记制度,各家商业银行只能通过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认购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该份额在经过登记之后,能在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综合业务平台上进行双边报价及转让。单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必须与单个企业的债权融资相对应,单家银行管理的所有理财管理计划持有任一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份额比例不得超过该工具总份额的80%。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中央结算公司完成登记及其他操作后,相关信息将通过此前上线的中国理财网完成信息披露。创新试点阶段,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若投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必须在中央结算公司单独发起设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托管账户,并在该机构完成登记,一个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只能开立一个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账户,同时,管理人还要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开设独立的资金清算账户,对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份额的投资转让,必须通过资金清算账户完成资金划转。

该创新的核心要素比较

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处于资产端,解决基础资产如何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简称“非标资产”)变成标准化产品的问题;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则处于资金端,实现银行理财风险隔离。

而银行在资金端资产端,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在资金端担任理财管理计划管理人,为理财客户管理风险和收益,收取管理费,有些银行根据合同还可以参与超额业绩分成;在资产端担任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起管理人的银行募集资金后投资于某一融资企业,通过管理融资项目风险和收益,以及连续报价和信息披露服务等,获得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的管理费用。

(一)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银行理财的比较

一般来讲,银行通过设立理财产品向客户销售,从理财客户获得资金,按照比例配置交易市场中的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交易债券等。但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与传统银行理财存在明显区别。

1.期限

存续期方面,传统银行理财产品期限主要为30天、60天、90天、180天左右,其中以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为主,而投资直接融资工具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则设置成开放式结构,存续期限长,定期可赎回,只要投资者在赎回当天不操作,即可自动滚入下一个期限。

2.客户群和收益率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一般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采用净值收益,收益率相对高于一般的同期限理财产品。某银行的此款产品认购起点为5万元,首个封闭期的年化收益率为5.18%和5.32%。

3.投向

资金投向中,债权类资产部分只投资于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比例范围为0%—70%,取代了以往投资者在产品说明书中常见的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等基础资产。

4.估值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更像证券市场中的债券型基金,每个交易日都有估值,而原有理财是以预期收益率来做报价,没有公开的估值,类似于短期存款产品。

5.信息披露

银行理财管理计划需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披露期限、净值、成立报告、管理报告、到期清算报告等信息。而传统银行理财信息披露不及银行理财管理计划。

6.刚性兑付

按照监管的政策思路,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要尽量摈弃原有理财的隐形担保,力图解决刚性兑付问题,但无隐性担保等特性可能也会限制其完全取代其他类型产品。

(二)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与各债券品种的比较

1.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债券品种

其推出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银行理财投资的非标类融资的标准化,所以它在几个方面不同于一般债券品种。(1)目前来看它的投资主体仅限于此次试点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它的交易不能脱离银行理财管理计划独立进行。目前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至少涉及发起管理人、登记托管结算机构、作为投资者的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融资企业、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主体。(2)其融资主体和融资投向上可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目前具体的信息披露还不够,但预计监管机构对通过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的资金投向会进行明确的规范;(3)期限,一般来讲,理财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替代原有的通道业务,所以预计工具的期限会以中短期为主。利率上可能因非标转标准,使得高于一般债券,低于一般非标融资利率。(4)债权融资工具具有私募性质,类似于没有交易平台的保险债权计划,但由于中央结算公司为其提供一个交易转让平台之后,则类似于为保险债权计划提供一定流动性。

2.不能简单将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理解为资产证券化

之前有分析认为,银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是一个SPV,且有很强流动性,是不是变成了一种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的实质是把未来的现金流打包分级再证券化,主要是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端产生变化;目前来看,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发行主体是企业,具体并不对应企业进行打包分割后的某一资产或现金流,是一种企业原始债权性融资,主要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端;虽然中央结算公司为工具提供了交易平台,但这种交易平台是为了发现工具的价格、提高工具信息透明度、促进理财投资的工具流动性而设的,只是提高了某项金融工具的流动性水平,并未经过再证券化过程。

推出银行理财业务创新和债权融资工具的意义

(一)降低“影子银行”风险

影子银行崛起但刚性兑付无法打破,造成金融体系“庞氏化”。影子银行体系是国内金融体制、金融管制和债务周期波动共振而形成的,作为银行的补充,最近2—3年内迅速成长,初步估算目前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超过20万亿元。国内影子银行体系存在一些特征。

1.金融工具非标准

如信托计划等均不是标准金融工具,流动性较差,缺乏统一的估值规则,市场透明度不够。

2.收益率偏高

由于缺乏流动性和交易成本较高,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成本一般高于正规融资工具,一般来讲,信托收益权收益率较同评级债券高3—4个百分点。

3.运行机制不透明

如资金池类信托其内部运行机制往往不规范,特别是由于规则制度的缺乏,对影子银行体系的整体监管和风险把控不够。

4.刚性兑付不破造成影子银行体系呈现庞氏特征

影子银行体系中的金融工具如信托计划一般都是在到期前通过续发来完成前一期兑付,这种运行机制造成对信用风险的隐形担保,加剧了风险的累计,使得金融运行庞氏化。

推出银行理财管理计划,可以使理财风险显性化、透明化,从而有助于监管层对系统风险的把控,并限制金融套利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投资者对收益率的要求迫使银行提高资产配置和投资管理能力。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利率水平、流动性、估值等多个方面较非标工具有明显优势,推动企业将非标融资向标准债权融资转移,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利息支付压力,提升盈利水平;也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体系,推动原有理财“非标”业务透明化、标准化,促进金融风险的缓释和化解。

(二)有利于明确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

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就对理财业务定义做出规定,其中第9条是“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但银行理财的法律地位仍未明确,银行理财到底是委托、信托关系还是债权债务关系莫衷一是。法律地位模糊导致银行理财的发展受到明显制约。

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作为投资管理人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一般均不负有向投资者承诺兑付本金的义务,但银行理财业务往往需要银行为其提供显性或隐性的担保,承担最后兑付责任。此次推出的银行理财计划,银行的独立管理人地位与信托公司的法律地位类似,有助于解除银行在理财业务运作中的刚性兑付义务,逐步确立在银行理财业务运营中的“卖方有责,买方自负”的理财观念,真正实现风险隔离。

(三)有利于明确银行理财的业务发展方向

目前银行理财的规模逼近10万亿元,规模很大但一直受到监管机构的规范监督,特别是2012年以来,政策出台得非常密集,银行理财在规范中不断发展,但也面临业务方向的转型。与此同时,证监会、保监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资产管理法规,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松绑,给银行理财业务造成一定竞争压力。银行理财计划和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运作中给银行理财部门更多自,有利于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向真主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转型,利于银行理财的长期发展。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由于试点阶段只有200亿元的规模,眼下还不会对动辄以万亿计的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造成冲击,但长期来看,预计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以下影响。

(一)对非银行金融机构通道业务造成冲击

无论是银行理财管理计划,还是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都使原有理财非标资产业务透明化、标准化,无须再通过信托、券商资管等通道绕过监管,因此将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通道业务造成冲击。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经济时代 理财理念 技术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应用,从根本上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大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通过信息化的建设和完善,做到与整个市场信息的高速共享,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新经济时代下,中西方理财观念的不同点

(一)开源、节流的侧重点不同

新经济时代的繁荣发展给理财提供了大背景的支持,但是在中西方的理财观念中,对于开源和节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中方处于一种保守的状态,害怕财富的流失就主要注重节流,在保守的情况下进行理财。而西方是一种开放的制度,坚持开源,认为财富靠守是不能增多的,只有源源不断去创造财富,才能不断增加财富。

(二)财富的分配观念不同

中方的理财分配观念受到几千年来的制度影响,对于财富的分配讲究平均,只有才财富进行平均分配才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但是对于西方来说,对于财富的理念是激励,在创造财富中谁做出的贡献多,理应谁得到的就多。[1]

(三)借贷观念的差异

在中方,人们认为不求助于人或尽可能不求助于人最好的方式,特别是对于金钱方面不求于其他人,就有利于自己对财富的保持,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通过贷款的方式,利用负债的增加是保证财富累积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新经济时代下,利率下调中理财观念的丰富

目前企业的理财观念主要以金融市场的情况为主导因素,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影响着企业财务方面的决策,这样市场指导就注定了企业理财的开放性。企业现有的理财观念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动态性,企业进行理财主要是为了促进资金的循环利用,实现企业财富的不断增值。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带了不稳定的因素,利率的下调直接影响着财富的收支平衡。因此,在这种利率下调的情况中如何保持财富不受到损失,并且稳住阵脚,保证平稳发展状态下实现增值,这就要求在理财理念上进行更新和丰富。

(一)人才理念

要做好理财,必须拥有水平一流的理财专业人才。在新经济时代下,对于专业理财人士的重视更要提高一个层次。理财的过程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经济活动,这就要求要有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策划和操作。这种专业人员应该具备高水平专业的理财知识及经验,对于新经济时代的宏观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整体把握,对于财务数据有着灵敏的反应程度,并且对于利率变化时能够做出机智的反应,能够保证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并实现增值。

很多企业认为理财只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就是一个简单的对财富管理问题,这是一个片面认识。财富的问题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行,所以对于财富问题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这样才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实时的调整,保护企业的利益不受损。当今环境,不仅仅是企业之间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重视人才理念的丰富,因为理财人员具备的素质是不同的,专业的理财人士会对于实际情况做出快速的反应避免损失,但是不够专业的人员则不能够及时做出应对政策,从而造成企业财富损失。面对利率下调的情况,如果单位有充裕的流动资金,假如不做出相应投资理财组合,单位将损失一笔收入。如果单位有高水平的理财人员,将会合理利用单位的流动资金,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投资组合理财,大幅提高流动资金带来的利差收入。对于上市公司,利率下调会影响股价走势,专业理财人员会时刻关注本公司股价变动,及时提出应对策略并进行相关操作,保证股东权益,避免遭受损失。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重视人才的理念。

(二)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的加入是新经济时代面对利率下调情况的又一手段。在理财观念中加入创新理念,是保证财富管理过程保持不竭动力的源泉。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技术的大力推广,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企业想要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对财富管理做到全面创新。面对不断繁荣的理财市场,企业要做的就是不断进行理财组合的创新,来应对市场利率不稳定的情况,对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理财人员不能一直利用原有的理财观念和理财经验来应对这个时刻在变化的市场。因此,要加快理财理念的创新。例如,面对利率下调的情况,及时进行理财组合的创新性调整,可以多投入中长期的理财组合。合理判断经济形势及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运用多种投资手段,在有效控制风险的情况下大胆创新理财方法和理财理念,把目光放在长远利益上。

(三)信息价值理念

信息在财富管理中的价值是可以根据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为财富投资进行规避风险,增加利益。因此,在新经济时代下,经济不断繁荣中,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价值。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当今社会进行信息共享提供了可能。但是对于信息的处理和接收程度不同,就会影响理财人员的判断。这就要求理财人员能够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最大限度进行信息的收集、利用以及开发,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对利率变化做出未来趋势的研究,从而判断财富投资所要面临的风险和机会。

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以及信息更新速度的周期在不断的缩短,所以财务管理及理财人员要及时发现有效的信息并进行利用。可以设置财务信息管理分析系统,将有用的信息进行及时记录并做出有效的分析。例如,根据企业会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和现金流量的变化,及时发现企业理财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风险防范。另外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定期发报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合理判断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趋势,调整理财的结构和侧重点,规避利率不稳和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例如,一般在利率下降时期,信息显示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下降,而货币基金收益率下降会直接影响银行及基金理财产品的收益。因此,要减少此类理财产品金额,重新策划理财组合,保证企业获得最佳收益。

(四)资本运作理念

资本运作的方式在新经济时代也得到丰富。在经济下行、利率下降的情况下,一部分企业受到了损失,从而在市场出现了不少低估值公司,为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提供了资本运作契机。在这种情况下,拥有闲置资金的企业可以选择运用纵向并购、横向并购、混合并购的方法,获取估值被低估的公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使企业资金来源多样化。并购企业将被并购企业的闲置资金投向具有良好回报收益的项目,而这个良好收益的项目又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收益,实现良性循环。有效的资本运作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筹资费用,并可实现合理避税。例如,如家酒店连锁运用自己的闲置资金对七斗星商旅酒店进行收购,收购完成后,如家酒店进一步扩大了运营规模,连锁酒店数量达到320多家,覆盖80多个城市。与此同时,如家也可以更加充分利用自身和七斗星商旅酒店的客户群体,提升利润空间。

三、结束语

新经济时代的发展,给理财组合的繁荣提供了舞台,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因此,理财观念要进行及时调整和丰富。面对利率下降和经济下行的问题,企业要引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实时的信息分析,并且对理财组合进行及时调整,让理财业务得到平稳发展,使企业获得最佳收益。

(作者单位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第3篇

摘要在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人民财富水平不断增加,理财需求也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顺应市场变化,积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但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和演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应对措施及策略。

关键词理财产品 理财人员理财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国民收入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相应地,居民的理财需求也在持续增长,如何让自己手中的财富保值增值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各商业银行积极顺应市场变化,个人理财业务日益成为中间业务拓展的重点。特别是前几年资本市场的火爆,迅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投资理财热潮,由投资热潮催生的理财市场的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一、 银行理财产品研发能力弱,同质化严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不完整,设计能力不足,投资方向单一,缺少从资产配置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和投资组合设计。各家银行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产品收益相当。产品研发重点关注竞争对手推出的产品而进行“复制”,只要一家银行推出新产品,其他银行随之效仿,跟风而上,“换汤不换药”,缺少适时贴近市场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特色产品。

二、专业理财人员匮乏,理财中心发挥作用有限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主要依靠理财经理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但是大多数商业银行均面临理财经理短缺的问题。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服务要求高等特点,一个优秀的理财经理除了要熟悉银行自身的存、贷款及中间业务,还要掌握证券交易、保险、税务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长期的分业经营,银行专才可寻,通才难觅。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对网点和理财中心的建设力度,附行式的理财中心遍地开花。考究的装修、一对一的理财服务,银行欲通过这种贵宾理财中心来体现其服务的专业性和专属性,彰显出VIP客户的尊贵品位。但由于银行本身能够提供的产品有限,以及工作人员本身专业水平的局限,VIP客户能够享受到的理财服务往往还是基金、黄金、保险等普通客户在柜面就可以办理的,缺乏专门面向VIP客户的理财项目和产品,使得理财中心和柜面销售差异性小,发挥作用受限。

三、销售行为未全面规范,理财风险日益显现

银行理财人员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缺乏对投资者充分评估,或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未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进行必要的细分;没有评估客户是否适合购买所推介的理财产品,并将有关评估意见告知客户。再加上自身业务素质所限,难以实现“合适的人以合适的方式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客户”。销售产品时,不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是以任务为中心,有什么任务就卖什么产品,风险提示不够,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为完成任务急功近利,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日后风险。

后续服务的工作也比较跟不上,在理财产品存续期内,未能很好地向客户提供方便、及时、准确的资产变动、期末资产估值等重要信息,不能将客户的资产信息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重新结合对照分析,不能及时给出客户资产配置调整建议,重销售轻管理现象严重。

四、应对措施及策略

(一)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提升银行自身产品的设计能力,建立自己的品牌产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赤手空拳难以打拼市场,品牌多样的理财产品是各商业银行争夺市场、赢得客户的重要法宝。商业银行应以市场细分为出发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建立信息反馈、产品设计与一线销售的沟通联系通畅渠道,积极进行业务创新, 根据市场、政策变化,适时的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产品,使客户的效益获取程度达到最高,提高理财服务的含金量,十分有助于赢得客户、占领市场。

(二)加强专业理财队伍的建设。如果把产品比作夺取市场的武器,那么理财人员则是拼抢市场的士兵。面对理财从业人员不足、业务素质不高的现状,商业银行首先要加大前后台分离力度,加大操作系统研究,梳理各类产品的交易处理界面和流程,提高服务客户效率;其次公开选拔一些职业操守好、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并形成阶梯式的培养队伍;再其次是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针对个人业务顾问、个人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主管分别制订详尽的培训计划,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如邀请知名基金公司经理深入网点,送教上门,或组织优秀客户经理参观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进行学习交流等。最后是建立理财人员管理制度,如《个人客户经理的准入、退出机制》、《个人客户经理业绩跟踪评价与考核管理制度》等,对个人客户经理实行动态管理,打通进出通道,引入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使理财产品营销人员能自加压力,持续学习,不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还要充分了解所从事业务的法律法规与应具备的职业操守,自觉规范营销和服务行为。

(三)强化内部控制和管理,增强销售人员风险意识,防范操作风险。随着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产品规模逐步扩大,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其蕴含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也逐步集聚,各种“欺诈”消费者的事情频频见诸报端,给商业银行的声誉带来恶劣影响。因此,一方面各商业银行除执行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外,还需围绕产品销售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三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理财服务的规章制度,特别是相关售后服务机制和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等。另外还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排查活动,不定期进行“神秘人”检查,明察暗访相结合,规范销售行为。最后要强化对理财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销售产品不光是买者自负,卖者仍有责。选拔理财人员不光是业务能力强,更要看重思想素质好,品行优良。

总之,只要正视理财业务上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应的支持策略,积极行动,积极改进,商业银行必将会迎来蓬勃发展的理财市场,以之为代表的中间业务才能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参考文献:

[1]李国峰.银行个人理财.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2.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第4篇

运作架构与运作关系

在法律规范确定的运作架构上,证券投资基金形成了“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即管理人募集并管理,托管人托管,份额持有人、管理人和托管人“三权分立”的架构,基金在管理人承担发起募集、投资管理等职责的同时,托管人、其他中介机构也共同参与,多个参与人在相互制约中实现基金的运作。银行理财计划则是客户通过向银行授权形成“一对一”的制度设计,理财产品由银行发起,投资人委托银行投资,由银行进行投资的理财计划始终主要由商业银行一个主体来完成业务运作。

由运作架构形成的风险分担机制上,基金的“三权分立”虽不能保证收益,但能保证投资人资金安全,通过托管人的监督也能有效防范基金投资中的违规风险等。一般由银行发起并投资的理财计划的风险则偏重于银行一方承担。

在盈利模式上,基金公司在取得管理费收入的同时,更要通过增加基金只数或规模来获得更多的托管费收入。商业银行在理财计划中,以自身的信誉作为支撑,发售介于基金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理财产品,形成事实上的固定收益理财,或者说,银行是将存款负债转化为理财负债。

基金对理财计划的借鉴意义在于:第一,理财计划运作中应建立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除相关法规规定的审计、稽核等措施外,可采用内部托管制,由行内基金或资产托管部门承担计划的托管职责,以保证资金、核算、估值、清算等业务的独立运作,防范可能出现的核算、估值不准确,自营与业务混淆,资金被挪用或利益输送等风险。托管部提供的服务可因理财计划规模大小、风险程度高低以及投资对象风险的大小而具体设计。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的内部托管模式有参照意义。第二,计划发行与投资分离,既便于发行组织、投资人资金归集与支付、信息统计、客户服务等,也有利于投资部门专心投资。从银行整体角度看,专业化的内部分工有利于在防范风险中扩大理财计划的整体规模,从而实现银行优化收入结构等目的。第三,通过不断提供新的品种,扩大总体规模,实现业务盈利。

产品内在机制与外部特征

从一般产品特征分析,两种产品在内在机制与外部特征方面具有可比性和关联性。(见表1)

目前的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不能提供更高的超过银行存款的收益,一旦股票市场转暖,则不具有收益上的竞争优势。另外,在产品所能给管理人或银行提供的收入上,作为理财计划提供者的银行,能保证一定的盈利:一是增加了存款规模;二是银行在计划中获得中间业务收入费率(实际投资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差额部分),银行还可变相增加尾随佣金或托管费收入等。基金产品中,一般不与业绩挂钩的固定的管理费收取方式,不能从根本上推动公司的创新或基金净值的增长动机。

综上分析,基金对理财计划在产品上的借鉴意义在于:投资及信息披露透明度高;服务相对完善,理财计划更要增加运作中的信息服务,例如,对于银行投资的理财计划,事先充分向投资人披露投资对象、投资比例等;充分利用跨市场的优势,创造更多的跨市场产品。

风险点与风险特征

两种产品主要的风险点与风险特征存在一些差异。(见表2)

进一步分析,两种产品可比性的风险特征还有以下方面:

(1)管理人不直接承担基金投资损失的责任,银行则可能承担理财计划投资损失的赔偿或补偿责任。基金管理费以管理规模按日计提,所以绝大多数基金的管理费收入不与基金业绩挂钩,只有少数基金在达不到合同规定的收益标准,如在与业绩比较标准有差距、现金比例过大等情形下,才会少收管理费。尽管商业银行根据投资对象等所确定的套利模式来设立理财计划,目前的风险很小,但是,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商业银行则要承担理财计划投资损失的风险,一是银行管理的理财计划一旦出现损失,银行为了维护形象可能用自有资金消化;二是如果低于收益幅度内预期的最高收益向投资人支付,也会导致形象损失。

(2)在产品风险特征上,一般的基金产品投资环节的风险以及持有人的风险都较大。目前的理财计划产品在发行或最终支付环节具有无风险或低风险特征,银行在投资环节产生的风险往往因保证收益而不能转嫁到投资人身上。银行的风险在于对收益预期估计过高,而受到利率等因素影响后不能缓解,在浮动收益范围内按较低的标准支付而影响信用。同比而言,理财计划不与投资对象挂钩,投资人也无需知晓,所以目前的产品具有保本刚性与收益弹性。

总之,从风险承担主体、风险点的多少、风险特征等角度分析,理财计划中投资人承担的风险要小于基金。理财计划中因为商业银行可以获取多种直接和间接收益,只要控制好产品设计、收益率测算等关键环节,并扩大理财计划的规模效应,商业银行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收益。理财计划的产品风险因为跨市场、费用低、融资成本低等原因也能够得到一定的稀释。

客户需求与客户特征

“双低产品”(即低风险、低收益)是目前银行客户的主要需求产品。在投资人重点关注的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三个层级关系中,多数基金只能满足流动性和部分安全性的要求,而收益性连续多年没有保障。理财计划能根据流动性要求设计产品,能够兼顾安全性和收益性。比较基金而言,理财计划产品符合或满足了客户的实际需要。据某商业银行对委托人投资心理的调查表明:一般客户将风险分析或风险大小放在第一位,其次才考虑投资收益的大小。调查结果为:投资人最强调买收益的可能性,“有收益,无直接风险或收益大于风险:买入;风险大于收益:买一点或不买;收益不稳定:不买”。

进一步分析两类产品的客户,具有下述共性或个性特征:

(1)客户构成中,基金首先面对的是广大的不特定的客户,理财计划面对的是银行内的客户,当然,银行还希望吸引行外或系统外的新客户。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一些银行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中,存量客户占20%~30%,新增客户比例达到70%~80%。

(2)目前,客户对产品的认知程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收益预期、安全性等因素。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同期存款利率有较高收益率,使部分追求安全性的客户更愿意购买。

总之,从职业、性别、年龄、区域等方面分析两类产品的客户构成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目前各类金融机构或整个金融市场能够提供客户选择的金融产品较少,而市场潜在的客户群体庞大,加上资本市场波动性较大、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刚起步、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客户被挖掘、细分、重新定位的空间和潜力很大。

监管体制与监管重点

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实际监管的做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计划与基金监管的类似之处有:确定了开展相关业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需要上报产品的申请及说明、实施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等;高层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或证监会)审批、派出机构协助监管的体系;具体业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产品进行调查、检查等现场和非现场监督权限和措施等。不同之处主要有:理财计划监管环节少;监管手段所体现的对违规处罚方面,《基金法》对行为界定较细、处罚额度明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只是进行了框架性规范。

监管机构对理财业务监管的重点是落实风险管理制度,主要是客户权益保护制度。对基金的监管重点是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通过落实制度设计从而实施对份额持有人的权益保护。在理财计划发展初期,采用“规范与发展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原则,有利于完善监管的措施和手段。

推动理财计划与基金共同发展

计划与基金存在关联与竞争关系。在关联性上,一方面,基金不能投资于理财计划,基金则成为理财计划的投资对象。例如,广发银行的“薪加薪B计划”和深发展的“现金增利计划”,都是月结型产品投资于货币市场基金,季结型产品投资于短债基金。上述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也较大。另一方面,据三季度货币市场基金的季度报告,投资于银行存款的比例至少在30%以上,说明了基金也缺乏合理、足够的投资范围和对象。基金投资银行存款、理财计划又投资于基金,至少说明目前存在着较严重的市场壁垒与政策限制,以及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竞争关系上,基金业低潮情形下理财计划凸现的竞争优势使部分投资人由买基金转而买计划产品,使基金的潜在资源转化为理财计划的实际投资人。但是,面对众多的潜在客户群体、超过15万亿元以上的居民储蓄存款,理财计划不仅发展潜力大,对基金的冲击也十分有限。

银行作为客户集中地,利用网络化的营业网点和先进的技术系统等,为基金和理财计划提供了综合的交易平台。所不同的是,基金只是利用了银行的通道和客户群,而理财产品则由银行利用自身的客户、资金、技术、信誉以及投资渠道等优势自行发起设计或管理。

预计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从单一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服务转变;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从无偿服务逐步向收费服务转变。因此,商业银行应整合资源,提高综合营销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在把计划作为固守存款阵地手段的同时,利用商业银行的优势,推动理财计划与基金共同发展,除前述对应的措施外,还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充分利用业务平台,不断推出创新型、特色化的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推出的理财产品在创新上归为两类:一是流动性灵活化,以延伸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为代表;二是本外币通过衍生产品联系起来,以外币的高收益弥补本币的低收益。银行应综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服务内容,构造基于财富管理模式的业务发展平台,全面满足客户的多种金融需求。在现有基础上应进一步地创新:第一,延伸投资品种,将投资品种从目前的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延伸至企业短期融资券、一般性金融债等。第二,实行“差异化创新”,一方面,以流动性变化为主题,将收益与期限有效结合起来,丰富理财产品链,另一方面,在推出“双低型”产品基础上,将理财产品都与某种金融衍生产品挂钩,适当推出高收益、高风险的“双高”产品。

理财估值法变化范文第5篇

A股于9月7日的表现犹如窗外的艳阳蓝天,当天“式”的涨势,鼓舞了不少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可惜好景不长,这一涨势并未得到延续。一波猛浪又将重新站上2200点的A股“拍死在沙滩上”,市场顿时又陷入阴霾之中。

对于A股的大势,有的人在心态上从积极变为消极,也有的人从悲观转向乐观。股海沉浮,究竟谁是谁非呢·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式对中国股市的影响、A股未来趋势,以及哪些行业可以提前布局等问题,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邓燕飞、CCTV证券资讯频道制片人、资深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李意坚、资深证券培训师、分析师闵纬国,以及中投天琪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张伟。

采访嘉宾:

邓燕飞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

李意坚 CCTV证券资讯频道制片人、资深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

闵纬国 资深证券培训师、分析师,《当通胀来了》《股市的逻辑》的作者

张伟 中投天琪期货研究所研究员

《卓越理财》:目前国内外的经济都在减速,那么,经济减速对A股的影响有多深·

邓燕飞:政策在短中期内可以直接影响经济增长,但在更长期而言,经济增长还得产业新的创造能力以及制度创新对生产的激励等。

中国经济是否真的开始一蹶不振·我认为,不必这么悲观。近百年的历史说明,中国就是一个充满曲折历程但最终会站立起来的国度,一百年的历史给予了执政党实事求是的执政理念,在这种理念下,我国走的发展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增量改革、渐进式增长、摸着石头过河、试点改革后循序渐进步步推进,这些思路都牢牢总结了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教训,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所以,经济减速只是暂时的,发展中的中国的新增长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中再次到来。

李意坚:仅仅就经济减速而言,对A股的影响还是比较深远的。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一直以来,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也就是太多信赖于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而经济的减速,主要是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明显放缓,同时,出口也因为欧洲的经济情况而受到冲击。

很明显,在这一轮全球性的经济萎缩过程当中,中国很难再“独善其身”。这样,也就会对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起到根本性的影响。普遍高估值的情况,再难出现。好的一面,是股市存在一个向健康规范方向发展的契机。从坏的方面来看,多数没有经验的投资者,不能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亏损。

接下来,市场更多的应该会是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也应该会逐渐成为价值投资者的天堂。

《卓越理财》:新股大量的发行对股市影响几何·

闵纬国:就整个股市来看,通常一段时间内资金的供应量是趋于稳定的。所以,股票的数量和价格之间在这段时间内是一种反比的关系,新股大量的发行会使股市中的股票数量出现大幅度增加,同时新股的大量发行会使资金从股市中不断流出而进入新上市公司,这样一来,股票的平均价格就会持续下跌。因此新股大量的发行对股市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利空。

李意坚:新股大量发行,必定会对股市产生直接的打压。因为,股市涨,就需要增量资金,说白了,就是需要“钱”。有钱入场买股票,市场就会涨,反之,就会跌。

而新股的发行,和市场里面的资金,就是“供”和“需”的关系,供应过多,必定会影响价格。所以,新股大量发行,对于退市机制并不健全的市场来说,一定是偏于利空的影响。

但是,这个影响,并没有多数人想像中的大,因为,这个发行的频率,也有一定的市场因素在调节。市场下跌到一定程度,发行的意愿会有明显的下降。所以,在市场估值偏低的阶段,这个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就会明显减弱。

《卓越理财》:欧债危机为何会拖累股指·

邓燕飞:欧洲是中国分量最重的出口地区,作为外向型占很大比例的经济增长国,我们会受到因欧债危机而影响到我国出口,进而影响我们的出口企业。企业营利的好与坏是股指好与坏的根源因素之一。

李意坚:欧债危机对国内股指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

其一,是欧洲债务危机,直接源于欧洲经济增速的下降,同时,伴随而来的,必定还有消费需求的减弱。那么对“Made in China”的制造业,以及外贸行业而言,必然会是一个打压。相关行业的股票回落,对股市,会起到直接的影响。

其二,来自于港股,港股可以看作是和A股的纽带,因为港股有很强的国际化特点,所以与全球市场连动明显。同时,很多内地企业和A股上市公司,也同时在香港H股上市。所以,通过港股,欧洲、美国的股市,对A股,就起到了传导的作用。

最后,就是来自于大宗商品的价格,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宗商品的价格更是几乎做到了全球范围内“无缝”的价格连动。欧洲危机减弱商品需求,打压商品价格。同时,欧洲危机,增加资金避险需求,避险资金推高了美元的汇率,同时打压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这种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也直接传导到A股市场的大宗商品相关的有色、能源、粮食等领域,对A股,也起到了直接的影响。

《卓越理财》:面对股指不断刷新的低点,A股的底在哪里·

邓燕飞:对此,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我认为,还没有特别悲观的因素致使上证综指下探到2000点以内。

闵纬国:很多人都在猜2000点必破,甚至有人认为股市会跌到1600点,甚至1200点。个人认为,一味探寻最低点是没有意义的行为,现在已经是底部区域,很多股票可能已不会再创出新低,以2001年到2005年的大熊市为例,2005年6月大盘见到最低点,但是地产龙头万科A早在2003年初就已探明最低点。逐步分期分批建仓股票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