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字】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市场经济

商业综合体具备多功能性、多层次性以及地域性和未来预知性的特点,建筑设计的难度远远高于普通住宅的设计,这种综合体建筑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它是结合了办公、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体。它的多功能、多样性,给人们的出行活动带来了方便快捷。但是因为这种商业综合体的建筑面积广、人员密度大、功能齐全的种种特点,不得不使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更复杂、难度更大。所以在施工建设之前,建筑设计的分析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背景

自改革开放发展以来,随着大中小城市的建设发展,各种大小的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商业综合体可以说是现代城市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集购物、办公、会所、酒店、休闲、娱乐等现代生活为一体的大型组合。同时这样多功能商业综合体的每个部分也是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它们在其中不仅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也为城市的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为城市添加色彩,为人们建造现代美观又时尚的都市生活。

商业综合体一般都是建设在人流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带,这种建筑就肩负着更多的责任,不仅要改善城市环境,关注交通状况,还要提升城市的形象问题。与此同时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规模大、功能类型多、还要具备着商业价值,这样就不得不使得商业综合体在建筑设计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以便于达到它的自身更高的价值。

2、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原则和规划顺序

从设计原则上讲,商业综合体首先要位于城市中心繁华地带,这样就要担负起疏导交通和改善环境的艰巨任务,其次就是这种商业综合体要充分体现出不同功能所存在的商业价值,设计中对每个方面的需求都要协调完整。使得该建筑能够发挥出引导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巨大能力。

在规划顺序上讲,分散安排百货、超市、娱乐等主力店是非常重要的,要将人流吸引到每个楼层的每个地段,这是首位。其次还要将餐饮集中布置在上面的某个楼层,一般都是顶层。因为现代的餐饮都需要较高的环境质量,所以对于景观设计布置在餐饮区域是有必要的,不仅增加了顾客对建筑整体的好感,也提升了逛街购物的心情,刺激消费。但是由于餐饮娱乐和其他百货的营业时间不同,餐饮娱乐和百货超市都要分开设置。设计中还必须运用各种技术法,来解决娱乐动态的噪音和消防安全问题。相对这些来说,酒店、宾馆和办公楼的设计形式相对简单一些,可以再布置好的其他功能版块采取分离的方法进行设计研究,根据占地面积的大小来设计相对应的位置也是很重要和应该协调的内容。

3、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分析

3.1准确定位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和风格

商业综合体包含的功能较全面,所以建筑自身面积就很大,使得人口相对集中,再加上不同地区的商业综合体有着相对应的气候和文化要求。但是商业空间都是必须要满足现代化商业的功能。这些需求导致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必须准确定位建筑群体和建筑需求。城市的商业综合体必须考虑城市的整体业态功能,要建立建筑与内部外部业态之间的个性风格,还要保持着与环境的和谐和互补状态,体现不同的个性风格,在满足顾客需求和方便的同时还要使其功能个性化,设计个性化,使其成为城市建筑中的标志。

与此同时,因为网购的日益兴起,人们在商场购物时对其餐饮和娱乐更加重视,感受到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性和归属感。因此这种建筑设计应该把这些方面投入到设计中已达到吸引人群、促进消费的目标。为了使人们感受到购物的,设计师应该创造出自然、优雅却不失时尚的公共空间,来迎合现代大多数人的口味。

3.2功能空间设计

为了把“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与商业综合体相结合。现代空间设计着重强调,要把顾客流动空间和营业员工作空间相互融合和渗透。以全国都有的万达广场为例,万达广场是属于中庭结构设计,中庭结构设计就是每个楼层的营业地点围绕中庭展开,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还通过中庭把光、影、色彩、扶梯、观光梯及绿化等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静动相结合的空间环境。对于顾客来说这样可以清晰地观察每一个购物场所,不会因太过密集而挡住光线,也为顾客起到了引导作用。营业场所应该具备清晰合理的人流路线,使顾客能在短时间内,近距离的轻松的逛完整个商场。

而且商场综合体存在着整体为零的趋势,让人们在逛街、闲暇休息的时候感受到愉快的心情,从而减缓生活工作带来的压力。除了很多的艺术形式之外,回归自然的设计也是需要体现在这种商业综合体上,这种设计主要体现在运用大量的木材和天然材质来反映大自然的主题设计。

3.3交通流线组织设计

在这样一个综合的商业场所,建立一个交通枢纽是相当重要的,针对各类人员及车辆的集散活动,产生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路线,为了防止商业场所的交通混乱,避免扰通和秩序,就要在建筑物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让此空间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避免和城市交通发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影响。出入口的设置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设计内容之一,如果设计协调不当就会影响整个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出入口的流线组织,应该做到交通和流线设计的合理性,尽可能做到人车分流,防止这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观的问题发生。

3.4日照设计分析

因为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居民的阳光权问题日益彰显。因此无论是住宅建筑还是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师对日照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在对建筑进行日照分析大多数采用的建筑间距是以经验值来估算的,而且这种经验值一直都是通过平行正面朝向的理想建筑来拟定的。没有完全考虑到日照的全方位角度的综合问题,因此还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进行科学的有依据的日照分析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这种商业综合体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来确保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同时当出现日照问题的法律纠纷时可以根据日照分析的科学依据报告为证据,为商业综合建筑设计的日照合理性进行说明和阐述。

小结

综上所述,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为了加快脚步跟上步伐,大中小城市中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是必然现象,本文根据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的分析,对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功能、交通流线和日照等多方面建筑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复杂而且难度相对来说非常大的商业综合体的建设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希望将现代商业综合体建设成为更人性化和发展化意义的微型城市,为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美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小玢. 城市设计视野下的泰安天庭园地段商业综合体建筑方案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06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三水天聚广场;建筑设计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新的问题:城市人口激增、土地资源紧张、绿地面积锐减、交通堵塞等。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土地利用的高效化与集约化[1]。因此,设计和建造综合体建筑,将不同功能单元进行组合,可以实现彼此的相互激发和利用,有效的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环境,这是解决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综合体建筑指的是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成的建筑,又称建筑综合体[2]。建筑综合体是指将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或以上功能如居住、商业、办公、展览、文娱、餐饮等进行有机组合,并在各部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高效率、多功能的综合体系统[3],成为城市立体开发与更新改造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成功的实例,如北京王府井的东方广场,上海的金茂大厦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商业综合体建筑是综合体建筑的一个类型,故也具有上面所描述的特征:有着日趋多样化、规模越来越大的形态,起着聚合城市单元空间功能的作用。拥有这些特征的商业综合体成为了城市的催化剂,可重塑当地景观与环境;可衔接多种交通空间,方便人们的出行并提供多种活动空间。

1设计理念

城市建筑综合体的发展得益于多样化的城市生活与集约化的土地开发,它以高度开放性和聚合性的职能与空间成功地将社会生活、建筑空间和城市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而完整的空间体系。仅从建筑学理论与方法的角度来研究和设计建筑综合体是不够的,需要具备综合的设计理念,从更为广泛的理论领域—系统学、生态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角度来进行探讨[4]。

1.1系统的观点

建筑综合体是由多种不同功能单元、不同性质空间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体,是相互联系、相互激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整体。

1.2生态的观点

即重视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资源利用方案等,从而创造一个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环境的观点。

1.3文化的观点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在建筑设计当中,对于文化的研究,包括对文化的传统性、民族性、地方性以及它与人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特征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旨在以建筑空间功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人的需求是多样的、随机的、复杂的,是不断变化着的,这与建筑本身相对稳定的特性相矛盾。为此,人们在设计时须要充分考虑建筑空间的不定性和设计的可变性,以加强建筑对生活变化的适应性[5]。

2.1空间的不定性

利用行为科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建筑中的行为经常是越过两极分化的界线在“中间”区域行动,而并不仅仅是在“是”与“否”两极上运动。比如,人在室内却希望享受到室外的新鲜空气、阳光;人在室外又希望遮日晒、避风雨等。这就使我们意识到解决问题的理想答案更加多元化,除了“是”与“否”,还有“且”。建筑空间的不定性主要表现在:空间围与透之间;边缘与过渡的空间;空间的弹性与生长;以及有限的尺寸与无限的意境之间等。

2.2在设计中要注意可变性

现在建筑综合体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因为它能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为人们提供差别化需求的不同场所,非常方便。而这些不同的需求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人们追求生活的方式在不断进步,这也就对建筑综合体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由于建筑综合体规模较大、功能多样,所涉及因素问题较多,在设计的时候务必要关注“不定性”,可变性、灵活性成为建筑综合体的重要特色。

2.3具体设计思路

建筑空间的不定性与设计的可变性不是一个矛盾体,综合建筑的形态和功能来看,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统一体。具体设计思路如下:2.3.1设计定位建筑综合体既是对城市人口与资源的重新配置,也是对城市商业生态与审美情趣的重新塑造。这种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并会显著影响城市的商业生态。通过观察若干类似项目,发现综合体建筑成长趋势存在类生态化的特点,这些特征是我们的设计定位必须注意的要点[6],包括地域问题、功能的选择、保证功能内部平衡、灵活多变的商业运营以及整体自我协调与更新等。2.3.2建筑空间的围与透建筑空间是围与透的统一体,围与透是建筑空间的基本矛盾。建筑空间是围中有透的室内空间和有限定的室外空间的结合。各种空间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表现在水平方向的通透、垂直方向的渗透以及内外空间的渗透等。空间的围与透产生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景观效果,使有限的空间产生无限的意境。2.3.3重视过渡空间的处理为了将各个单元空间有机联系成一个更有效、更丰富的整体,需要在建筑综合体中设置许多过渡地带和区域。这些过渡空间不是单纯的起到交通往来的作用,它还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充满了不定性的区域,各种信息在这里交汇融合。例如,走廊、门厅、中庭等。2.3.4预留生长的空间在设计建筑综合体的过程中,会根据要求选定适宜的位置和规模尺寸,也会充分考虑它今后自我调节的可能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改建扩建势所难免,因此有必要为建筑本身的发展适当留出增建、接建的余地,使得建筑有一定生长的可能。

3应用实例

3.1概况

“中国通号•三水天聚广场”项目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轻轨北站一侧,基地面积1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1亿元。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有上盖客运站、有上盖公交站、空中太古里仿古步行街、公寓、酒店、办公、商业、住宅、轻轨平台和空中连廊等,负一层为全人防地下室。它是以交通枢纽为导向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成后将成为三水新城的交通总枢纽和商业中心,被纳入三水区重点工程项目。三水天聚广场大型商业综合体拥有一般综合体建筑的典型特征:3.1.1空间尺度大三水天聚广场商业综合体是与佛山市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需要设计超大空间尺度。3.1.2交通立体化通过有机规划地下建筑、空中连廊和交通工具换乘站场等,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与公共空间贯穿起来,构成立体交通系统形态,形成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3.1.3高科技设施综合体建筑有大众化的一面,同时也是高科技与智能的集合。高科技含量设施的发展推动了这种建筑形式的产生。室内交通以现代电梯体系为主;通讯以有线电话和无限网络组成;安全系统则通过人员安保系统、呼叫监听系统等得以保证。

3.2设计内容

“中国通号•三水天聚广场”项目结合佛山市的整体规划,为满足人们居住、经商、休闲娱乐、办公、换乘交通工具等需求,该城市商业综合体做了以下设计:3.2.1规划紧密与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结合,未来佛山市将建成全覆盖城市地铁网络,三水区地铁也在规划当中。三水天聚广场结合了多种交通工具站场的设计,形成了一个大型换乘场所,极大程度方便人们的出行。3.2.2上盖物业引进备受市场青睐的“土地集约”概念设计,采用大底板、站场上盖物业方案,最大限度节约和利用土地资源。地铁上盖物业的建筑形式成就了一种全新的商业地产格局模式:地铁商业。由此,地铁出口将会成为一个流金淌银的“黄金出口”,进而为城市经济发展添加活力。3.2.3组合业态本项目业态多样,是集轻轨三水北站(无缝连接)、公交总站、长途客运站一体的交通枢纽;是融合商业零售、酒店餐饮、商务办公、公寓住宅、休闲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经济聚集体;是集商业、办公、居住、旅店、餐饮、会议、文娱等于一身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并在广场中设计建造仿古步行街,以增添历史文化氛围。3.2.4消防设计以特殊消防性能化设计加强消防安全措施的形式,通过全国消防专家库成员组织的专家小组论证和设计审批后突破了现有消防技术规范,通过了站场有上盖设计、两个消防疏散层面的设计、疏散距离不足时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的设计等系列设计创新,使集约土地方案得以成立。

4结语

综合体建筑能有效节约城市土地资源,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便捷。佛山市三水区的在建项目“中国通号•三水天聚广场”是一个集商业运营、休闲娱乐、办公居住、交通枢纽等功能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其主要设计创新点如下:1)引进备受市场青睐的“土地集约”概念设计方案,采用大底板、站场上盖物业方案,最大限度节约和利用土地资源。2)本项目业态多样,是集轻轨三水北站(无缝连接)、公交总站、长途客车站一体的交通枢纽,交通站场部分采用大空间设计,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3)突破了现有消防技术规范,通过站场有上盖设计、两个消防疏散层面的设计、疏散距离不足时借用相邻防火分区疏散的设计等系列设计创新,使得集约土地方案成立。4)克服有顶站场、上盖物业、结构转换、消防性能化设计、植入百年三水历史文化仿古步行街、超大面积人防地下室设计审查等诸多技术难点。

参考文献

[1]谢晓玲.城市土地该走集约化利用之路[J].城市开发,2006.(5):12.

[2]黄珂.“整合”—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06.

[3]原伟.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公共交通衔接空间的设计探讨[D].重庆大学,2010.05.

[4]吴蕙.设计结合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浅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2.06.

[5]李茂盛,李建学.浅析建筑综合体的设计方法[J].知识经济,2011.09.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

引言

城市综合体基本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 大型城市综合体适合经济发达的大都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发展中城市的综合体建筑设计,因根据其需求进行规模的缩减,在功能选择上要根据城市经济特点有所侧重。但中小型城市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仍应区别开来,两者的差别在于,多功能建筑是数量与种类上的积累综合,这种综合不构成新系统的产生,局部增减无关整体大局,而城市综合体则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优化组合,并共同存在于一个有机系统之中。

1.我国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特征

1.1超大空间尺度

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规模和尺度的扩张,建筑的室内空间也相对较大,一方面与室外的巨形空间和尺度协调,另一方面则与功能的多样相匹配,成为多功能的聚集焦点。

1.2通道树型交通体系

通过地下层、地下夹层、天桥层的有机规划,将建筑群体的地下或地上的交通和公共空间的贯穿起来,同时又与城市街道、地铁、停车场、市内交通等设施及建筑内部的交通系统有机联系,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树型”体系。这种交通系统形态打破了传统街道单一层面的概念,形成了丰富多变的街道空间。

1.3购物与娱乐相结合

购物与娱乐结合在一起的理念提高了传统商业街的魅力、活力和发展动力。因此,原始的封闭的商业广场注定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多功能的空间网络,商业广场的室内外空间与城市景观交织在一起。

1.4高科技集成设施

城市综合体既有大众化的一面,又是高科技、高智能的集合。其先进的设施充分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这种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因素。室内交通以垂直高速电梯、步行电梯、自动扶梯、观光电梯为主;通讯由电话、电报、电传、电视、传真联网电脑等组成;安全系统通过电视系统、监听系统、紧急呼叫系统、传呼系统的设置和分区得以保证。

二、项目分析

城市综合体具有几大特征:一是超大空间尺度:城市综合体是与城市规模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室外空间尺度巨大。二是复合组合:一般的城市综合体主要由商务、居住、购物、酒店娱乐等功能组合而成,以一到两种为主,其他功能为辅,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三、设计理念

建造富有活力的城市综合体, 整合产业资源, 作为一个综合体设计的指导,目标在于使整体设汁活泼化都市性情具体化及,功能分配理想化,计划的初试意图在于合理清晰地安排整个空间功能需求,并创造一个宽广的户外空间。

整个建筑群的立面设计都是从内部功能出发,独特的外立面赋予整体设计个性化外观,大尺度切入建筑的单体元素(水平方向为购物中心的连拱廊,垂直方向刚为高塔入口)注意建筑体的形体结构。

四、商业综合体设计特点

4.1多功能的城市开发

城市综合体给城市带来多功能的城市开发。一般的城市开发商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一功能的开发上,其它只作为附属配套,如纯住宅开发、纯商业开发、或者纯酒店或写字楼开发等。钱江新城金融城将多功能综合集中开发,包括有:酒店、写字楼、大型商业和特色商业街、国际公寓、高尚住宅、大型广场等。不同功能、时间段的城市功能组织在一起,各种功能互为补充组成城市综合体-大型商业中心与商业街区是城市活力之源,充满激情与商气,写字楼使城市充满青春与魅力,酒店的进驻提升了消费档次,公寓及住宅区从白天到黑夜充满生气与活力,城市广场又极大的聚集了城市的能量与人气等。

4.2街坊式的街区布局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风貌正被一点点地蚕食,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正被一点点地割裂。为此,城市开发商需对保护城市的文脉,保护历史形成的街区,城市记忆,城市尺度,路网格局,商圈等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拟改造项目及城市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城市规律,解读土地价值。

4.3开放式的城市空间

城市综合体设计是以较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的设计手法将多种功能的建筑空间集中布置,这种集中布置规划手法使项目规划或布置大型市民活动广场等公共开放式活动或绿化城市空间成为可能。开放式空间包括市民广场,居住区休闲活动广场,大空间尺度的建筑间距及超大绿化园林的高尚社区等。它们为城市增添了市民公共活动场所,为城市增添积聚人气与活力的城市空间,为城市地标式建筑天际线提供最佳视觉空间,为城市透出蓝天、白云、森林、小溪、诗意…

4.4地标式的城市建筑

商业综合体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均是所在城市矗立了地标式建筑。它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将周围的社会资源――人、商业、办公、居住、交通、商业、资金、信息等强劲吸附,快速集合,并进行有效地资源重新配置。例如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上海的新天地,某种意义上它已近超越城市地标的作用,而成为了当地人们的精神家园。

五、建筑设计

5.1商业(购物中心)街建筑设计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建筑设计了一系列层次丰富,情趣各异的室外公共空间,配合不同的功能建筑,创造出热情、自由、闲适的生活氛围。

同时,路方向设计为出挑的连续折面体, 富于视觉上的型体变化; 在风情商业街的临界面则结合商业后退的平台设置炫目的“钻石舞台”和通透的玻璃中庭。层层叠落的商业室外平台如同自然的梯田, 其上植满草坪和灌木, 充满舒适的生态感。以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使巨大型体得到分解, 与风情商业街在尺度上取得和谐,特色商业为热带休闲风情的坡顶建筑。

综上所述:城市化进程的脚步逐渐加快,使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出现成为必然。本文以项目的设计分析为例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布局、功能、交通流线、日照等方面对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为进行复杂且难度特别大的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支持,从而确保建成的城市综合体更具多功能、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莫天伟,莫弘之. 市、集、生活形态的生成――在商业空间的构建中恢复创造生活方式的能力 [J].时代建筑。2005,(02).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开放空间;水文化;商业综合体;空中大堂[Abstract] This paper careful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act of various aspects of the project land, to the maximum possible mining project land potential. The design of the complex is also derived from the base and design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analysis.

[keyword] open space; water culture; commercial complex; sky lobby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项目背景

地处联结武汉市江汉区和汉阳区的月湖桥边、位于汉江之滨,本项目的优越地理位置,为其发展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综合体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这个综合体项目,坐落在武汉主城区西北部长江、汉江交汇处的硚口区,南临江汉区,紧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武汉市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心城区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腹地。

包围项目地块的城市主干道硚口路和跨江的月湖桥是影响整个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繁忙的干道让基地边缘流动多变,为了达到任务要求、最大可能地利用项目地块,我们并非简单地将建筑体退进,而是要和这样动态和快速变化的边线有所协调。

2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沿河大道以北、硚口路月湖桥西侧,东临汉正街延长线,南临汉江,北临武汉市轻轨一号线,连接硚口路站。

•基地总净用地面积约94,568平方米

•因应规划路网分割成A、B和C 三个片区,其中包括住宅用地及商业金融用地。

•总容积率为5.44,总计容建筑面积为513,994平米。

•金融商业部份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为205,645平方米。其中150米高公寓楼一栋,建筑面积22209平方米;309高米写字楼一栋,建筑面积136481平方米;3-4层高裙楼沿街商业(A、B地块各一栋),建筑面积46196平方米;管理用房758平方米。

承载主要公共交通的连通江汉路商圈及武广商圈的轻轨一号线在项目地块北侧经过,硚口路站位于基地边,我们的设计积极利用这一便利的交通方式来输送人流并吸引购物人群。所以,尽管轻轨站位于设计范围之外,仍然设计修建了天桥与裙房购物中心直接连接。

3基地特征

•项目周边并无对基地建筑形式起决定作用的建筑尺度和建筑风格限制。

•项目地块占据了整个的自然街区地块,项目与周边的主要是住宅的地块有着紧密自然的联系。

•鉴于设计范围内规划功能紧凑布局的需要,项目与毗邻的开发项目特别是西侧规划的高层住宅塔楼之间的间距日照影响至关重要。

•由于地块的形态特性和规划位置的布局,建筑物的西晒影响需要特别留意。

4设计理念

•开放空间:尽管项目地块的容积率要求较高,我们在满足面积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开放空间为使用者服务,这也是总体规划的要求之一。

•水文化:本项目办公塔楼和服务式公寓塔楼平面和立面的设计灵感取自“川”字,而裙楼和塔楼则浑然一体,延绵流畅的建筑形体巧妙地凸现出武汉的水文化。

•三镇鼎立:“川”字形的塔楼同时象征着武昌,汉阳,武汉三镇,简洁经济的塔楼几何形体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楼层面积,同时也给了幕墙自由展示的平台。由垂直百叶、玻璃和不透明烧釉玻璃挂板构成的外立面,呈现出水面上涟漪的纹理,而随着每天太阳光线的变化,整个建筑的立面都呈现出变幻的纹理。这种变化同时出现在服务式公寓塔楼的立面上,如同永不停歇的城市生活的剪影,也将项目的建筑体与城市融为一体。

塔楼被如同波浪起伏的裙房屋顶联系在一起,使人不由的想起波涛中耸立的岩石,整个项目以这样一种动静结合的优美形态,成为城市的标志。

5景观设计

项目地块南临是横跨汉江的月湖桥,而汉江对岸的武汉琴台大剧院之后就是美丽的月湖。汉江迤逦东行,很快汇入长江。沿着这个方向也可以看到沙湖和东湖。而项目内部的景观和花园,也会是吸引目光的焦点。

为配合整体项目发展方向,在项目商业部分的东侧建立了景观设计概念。由于基地的规划退线造就了一个宽阔的行人区,因利乘便地在基地的南侧加入了一个焦点绿化带,形成硚口路旁分隔基地和月湖桥的缓冲区。这些绿地根据放射状的建筑形态设计,并在公共空间加入水景设计和休憩座位。这将提供显著的效果和减少热岛效应。

在基地的东北角和南角,没有设置绿地,而是在办公塔楼和商业裙楼的入口处设置广场,从一个宏观的角度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配合喷水池等水景设计,为项目带来有趣的视觉效果,清凉的环境和悦耳的声效。

同样的景观设计概念一直延伸至B地块,靠近公交和轻轨站的部分的景观设计则渐趋简静。景观建材方面配合项目的发展方向,选取不同种类的石材来营造视觉上的质感和优质的公共空间。

6总平面设计

商业裙房的顶部由一系列弯弯曲曲、充满动感的带状结构组成,一气呵成地把项目的所有元素连成一体,造就强烈又和谐的视觉效果。商业裙房的西侧末端连系着150米高酒店式公寓。

把楼高309米的超高层写字楼置于南侧地块(A地块商业的东北角),毗连最新规划的行车通道及主要交通环岛,这个布置有以下好处:

•令塔楼和西侧的住宅规划有更好的连系。

•减轻对较低层住宅塔楼所造成的阻挡。

•令塔楼在视觉上处于总规划范围的中心位置。

•令塔楼从大桥和上桥坡道处清晰可见。

•塔楼的朝向可尽览南面的河景和桥景。

•塔楼的朝向造就最佳的环境设计和遮阳效果。

•和主要交通环岛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形成新的公共广场。

•长方体的塔楼可腾出空间给西侧的车辆上落客区和东侧的公共广场。

•方便车辆从私家路进出,令上落客以及出租车和货运车的进出更为方便。

•塔楼的入口大堂不会被大桥和上桥坡道掩盖。

7平面设计

办公楼的南侧和北侧与商业裙楼相连接,并设置通往零售商业的入口大堂:

•在西侧,去办公层的访客可由车辆上下客区进入办公入口大堂。

•在南侧,去办公层的访客可以经由商业裙楼来到办公入口大堂。

•在东侧,访客可以经硚口路通往办公入口,主路段将提供下客区。

•办公塔楼4层高的大堂上方有47个全层办公层和8个部分办公层。

•所有的办公层都适合分租给单一或多家租户。

•两层通高空中大堂,避难层和设备层平均地分布在塔楼中的八个楼层。

•每个标准层的总高度均为4.5米,这使办公区的可实现净高度为3.1米。

•行政办公层被布置在塔楼高区的退层。

酒店式公寓塔楼楼层层高为5.2米,层数30层,标准楼层面积759平米,楼层中间部分16层为避难层,在顶部两层29层及30层设置高端会所,体现尊贵品质。

8垂直交通

办公楼层之间的垂直交通组织-空中大堂

•对于为办公层提供何种形式的电梯从而达到甲级办公楼标准并提供最佳的服务问题,本项目已做出深入研究,并且在服务(侯乘时间,乘载量等)、操作成本(能源消耗)以及资金成本(包括对核心筒设计和楼板面积的影响)三者之间已取得了最有效的平衡。

•办公层的垂直交通设计可分为五个电梯组分区,其中两个分区可以乘由首层出发的单层轿厢电梯到达。前往高层的两个区需要先乘高速双层轿厢穿梭电梯到达37/38层的空中大堂,然后转乘单层轿厢电梯。

•从59层的空中大堂有到达行政区的专用电梯。

在货运方面,所有办公层都配有两个大承载量的载物电梯,可直达所有地下室及主入口大堂。这些货梯全部可以作为消防电梯使用。

酒店公寓的垂直交通设计了3部电梯和一部货梯兼消防电梯,由首层至上直达顶层会所。

9立面设计

考虑到业主对于商业裙楼立面造价的控制,商业的南侧和东侧采用水平表现的白色背漆玻璃挂板系统,西侧立面采用仿石面砖。

本项目的塔楼建筑物外立面为全高的透明玻璃设计,装设着光滑齐平的内衬板窗间墙,不但可以加强塔楼挺拔之感,更可以减少幕墙挂板的数目。

塔楼立面设计的目标是要平衡以下设计原则以打造理想的方案:

•表达办公塔楼和酒店式公寓塔楼的纵向视觉感。

•为楼层提供开扩的景观和没有过多实体外墙。

•提供优质的办公及居住环境条件和遮阳方案。立面根据建筑物实际的朝向及外部气候条件变化设计,这将有效地减少立面的得热和散热。

•提供一个可方便和高效安装的实用设计。

•提供自然通风和减少烟尘。

塔楼的建筑造型优雅而不失活力,一枝独秀地和其裙楼和周围的建筑体量形成强烈的对比。塔楼的造型对于勾勒城市轮廓,尤其江滨风景非常重要,建筑师这次的目标是使之成为一座焕发生气且不失雅致的建筑。

独特的幕墙方案加上合适的结构系统造就充满变化、意趣无穷的立面;而配合朝向在大楼最顶端处拾级而下的体量和相应的幕墙配置则让塔楼的造型更显优雅。

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单个小商业―市集―室外商业街―商业综合体,随着商业模式的演变,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商业步行街更像是一个纽带,串联起各种商业业态,让各业态相符依托,使整个商业综合体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活力个体。这一纽带设计的好坏在商业综合体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简要的从商业步行街的业态组成和各要素的组合方式上介绍商业综合体内的步行街设计。

2、业态组成

2.1. 步行街租户组成

2.2. 从商业步行街租户的不同角色,我们可把步行街中的各个业态划分为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精品店。

主力店:一般指商业综合体中的核心租户,其特点是规模大,知名度高,在租金贡献和面积占比方面起到核心影响作用;它对购物中心的整个客流和品牌引领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购物中心的商业业态定位基本可在其主力店的选择上反映出来。主力店业态多为百货、餐饮(如酒楼)、休闲娱乐(如影院)、超市(大卖场)、专业店(专卖店)。主力店在商业综合体内的核心占比一般可占到30%~50%

次主力店:相对主力店面积较小,主要凸显其单一维度下的品牌引领作用。比如星巴克,还有健身中心等等,这都是次主力店的考虑。尽管有些面积比较大,也是次主力店。

精品店:一些特色商户,丰富整个商业购物中心的业态.

3、流线设计

流线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空间中活动路线的时序。时序即为带有明确方向性和次序性的总动线。商业建筑中的流线设计其实可以借鉴一部分江南园林设计的设计元素。因为其特点是相似的。“径莫便于捷,而又莫妙于迂”。商业流线设计的目的是合理的组织人流,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间按照设计意图浏览整个购物中心,避免疲惫、迷茫及乏味感。设计中可以采用点、线、面的组合适时调节商业流线的韵律。其中:

点―商业出入口和中庭空间,消费者在这里聚集停留,商家可在此做展示宣传;

线―串起各个业态,使消费者在其中行走的空间;

面―各种商业业态

3.1.中庭和出入口的设计

商业综合体作为一个内向的建筑,出入口主要的作用是吸引人流的进入。而便利的交通往往是商业人流的主要来源。所以它的布局应与公共交通交通结合,人流集中点接近,同时它的形象需要更醒目。

中庭作为商业体中人流聚集交汇的场所,不仅起到引导顾客消费动线,同时又是其休憩交流的场所。在室内步行街中,中庭将各部分单元连接在一起,即可活跃空间形式,又可调节空间氛围。

3.2.步行街设计

商业综合体建筑平面大部分都采用“街”的形式把一个一个零散的店铺串联起来,有规模较大的主力店(面积一般在5000O以上),有规模一般的次主力店(面积一般在800O-2000O之间),还有面积比较小的精品店(面积一般在300O-600O左右)。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朝向室内“街道”,这也体现了大型商业建筑的内向型特点。为了增加室内步行街的多样性,设计利用走廊空间尺度的突然增大而形成一个比较开阔的――中庭,步行街和中庭的设计体现了建筑空间的个性和特色,它们是消费者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也是构成建筑空间最重要、最基本的骨架.

步行街的设计原则:

a.内凹外凸的可视性原则

室内步行街的设计形式多种多样,有曲线的、直线的、折线的、还有曲直相结合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其中直线方向明确,且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弧线可以给人带来流畅感,弧形的中庭及走廊设计能够给人一种流动的空间感,可以增强视觉延展性,增加购物趣味,让顾客对商业空间产生想主动了解的意愿。所以虽然设计中室内步行街的形态各异,但都遵循一个基本的原则:内凹外凸的可视性原则。此原则能够增大商业界面,使得店铺“能见度”更高,争取满足人体视线能够看到的最大范围同时也能促进商业建筑中的人流流动。

b.合理的尺度

合理的空间大小、尺度以及形状变化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空间感受。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建筑内部进行消费活动,室内空间的尺度设计尤为重要。步行街的尺度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体工程尺度需要,还应满足广告展示需要。步行街是良好的展示空间,它可以聚集人流,拉动人流移动,消费者在移动过程中能够看到更多的店铺。步行街的尺度应该增加消费者的可视范围,为店铺创造良好的展示效果。

步行街中庭宽度一般为8米,两侧走廊宽度在3.5米至4.5米范围,走廊应考虑4股人流并排行走的宽度,同时预留休息、人流停靠区域。步行街长度应控制在300米范围以内,避免人员在长时间走动后产生倦怠感。步行街层高一般控制在5.4米至6.3米范围内,一层取大值。步行街最小净空应满足一层3.6米,二层及以上各层3.3米。

c.移动的连续性

步行街在商业综合体中作为主要的交通载体,引导顾客进入各个功能空间。尽可能的设计为一个完整的环状路线,保证人流的连续性,从而为顾客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消费环境。由于目前的商业综合体体型越来越大,在庞大的单层面积里,如何使商业综合体保持其商业活力,已成为步行街的设计出发点之一。设计在保证步行街连续性的同时,可增加一些可变空间和活动节点,为顾客增加不同的多样的空间节点,丰富其个性化选择,打断因过长的步行街流线而带来的倦怠感和视觉疲劳,使整个购物环境保持一种积极地活力。

3.3.业态布局

针对各业态对步行街商业氛围的营造,人流的引导作用,主力店、次主力店和精品店在平面设置上分别有以下一些特点。

主力店的布置分为两种:端头布置和中部设置,根据步行街的规模有时会出现两种布置方式的组合。主力店设置的方式体现了其在商业综合体中的作用:从外界带来更多人流;引导商业综合体中的人流方向;品牌引领;带动提升租金和消耗较大的营业面积解决建筑空间中的“死角”。

次主力相对消耗的营业面积没有主力店大,但其也有一部分定向人流,与主力店共同营造商业综合体的商业氛围、建立品牌定位和拉动商业人气。设计中一般将其设置于中庭周边或一些主力店无法顾及的商业“死角”。

精品店面积较小,布局灵活,其设置在连接主力店的动线两侧,根据各种经营类型的不同,其在面积控制和布位上也各有特色。如餐饮店,由于工艺要求其必定会存在就餐区和后厨区的划分。一般餐饮店铺都是控制在300平米-500平米的范围内,餐厨比为2:1-3:1。厨房应考虑部分与外界联通的面,用以作为热厨区的泄爆。普通精品店应考虑净深对商铺的影响,一般面宽:净深=1:2~3。店铺面向步行街的面宽最小为1个柱跨(8米左右),主要为考虑设置店铺的展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