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第1篇

icu是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急危重症病人集中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的病房单元。由于icu的工作特点,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跨专业、跨学科的知识,熟练的急救技能,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1]。由于护士人力资源有限,且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培训尚未普遍开展,icu护士配置通常是从临床各科室抽调及新毕业护士补充,这些护士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能胜任icu护理工作,这对icu护士长是个严峻的考验。本科2004年成立综合icu以来,采用分层次、分阶段对进入icu的护士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icu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措施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4年—2008年进入icu护士23名(包括轮转护士在内),年龄20岁~31岁;均为女性;本科3名,大专15名,中专5名;8名为学校分配后直接进入icu,15名为从其他科室抽调的护理骨干,工作时间最长者为10年。

2  培养方案

2.1  培训目标 

2.1.1  新毕业和低年资护士培训目标 

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各班工作流程、基础护理技能、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常见病种护理常规及护理要点等;同时重视新护士职业情感的培养,使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护理工作。

2.1.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除具备以上能力,还必须熟悉各专科护理理论、护理要点及护理技术;掌握各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主要治疗药品的给药方法、常用剂量及毒性反应;掌握化验的留取方法及化验正常值;掌握科内常见操作的配合及抢救配合;加强此阶段护士的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2.1.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目标 

具有熟练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础护理操作技能,能胜任各项护理工作;熟悉专科护理理论知识。

2.1.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目标 

可结合工作需要与个人特长,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达到护师及主管护师的任职水平。

2.2  培训内容 

配备专科教材,如《icu护士必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为培训教材,将计划中的培训题目分配给护士长及带教能力强的护士,按培训时间讲授,必要时单独讲解。具体内容如下:①icu的发展、现状,建立icu基本条件、布局及设施;②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各班次的工作内容;③icu常用仪器操作及专科技能培训,如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仪的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排痰法、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及动脉穿刺置管术等术后的维护与护理等;④各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⑤护理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如呼吸机停电的应急预案、非计划拔管的预防等;⑥icu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⑦icu院内感染的监控等[2]。

2.3  培训方法  

2.3.1  低年资护士及新入icu的护士培训方法 

要求3个月~4个月基本完成培训内容。第1周~第2周以见习为主,熟悉icu环境,如各通道的出入线路、物品的放置等,明确icu感染管理的要求,了解icu基本工作程序,各种规章制度等,护士长为培训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使其尽快融入icu护士角色中,引导她们树立良好的护理职业理念,热爱本职工作。第2~第4周主要培训icu病人基础护理要求及方法,有专门带教老师带领进行晨、晚间护理,讲解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特点和要求,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方法、危重病人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方法等。第2个月培训内容为icu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护理文书书写等。第3个月~第4个月培训内容为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监测方法、各种特殊药物的配制、专用急救技能,如除颤、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的配合等。

2.3.2  工作1年~2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除熟练掌握上述培训内容外,科室每月安排相关专科知识集中业务学习,遇特殊病例可临时安排,由护士长或教学能力强的护士讲课,同时要求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

2.3.3  工作3年~5年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相关科室参加短期轮转学习,如心电图室、麻醉科、大内科、大外科,以便更好的掌握各种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各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2.3.4  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培训方法 

到上级医院icu进修学习及参加各种类型的重症监护培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技术及操作方法,尽快普及新技术、新知识,使之发挥教学、科研或管理才干。

2.3.5  其他

2.3.5.1  护理查房及护理会诊 

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护理查房,遇特殊疑难或涉及多科室的护理病例,邀请护理部及相关专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护理会诊,全科护士参加,会诊拟定的特殊护理措施及要求,要人人掌握并严格执行。

2.3.5.2  参加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积极参加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及科主任主持的死亡病例讨论,从病情、治疗、手术和护理方面进行分析,巩固护理专科理论知识,积蓄护理经验,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水平。

2.3.5.3  利用晨间交班提问,提高icu护士的专业能力 

护士长利用晨间交班时间就icu护理基本理论、专科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的具体护理问题对全科护士进行提问。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实施提高了icu护士的临床工作能力,培养了icu护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促进了icu护士勤学好问、严谨求实的良好作风的养成。

2.4  考核 

科室根据学习计划进行分层次、分阶段考核,理论包括疾病护理常规、专科综合理论知识、各项核心制度、应急预案、护理风险防范知识等,80分以上合格;操作包括常用护理操作、各项仪器的使用、icu专科技术操作等,90分以上合格。同时结合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跟班带教中观察的情况、科室医生的评价等从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思想品德、工作能力、责任心、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能力的评价,分优、良、差3个等级,考核优或良为合格,根据考核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3  结果

经过培训,在23名护士中,逐步挑选出综合能力较强的12名护士从事icu护理工作并逐渐成为本科骨干,其余护士进入各临床科室并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促进了我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第2篇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wenous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所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临床上较为多见,占周围静脉闭塞性疾病的95%左右[1]。据研究报道,ICU患者DVT的发病率为31%[2],DVT也是ICU病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2年2月15例DVT患者的发病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以预防及降低ICU患者DVT的发病率,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DVT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76-22.5岁,神经外科7例,胸外科2例,脊髓损伤1例,外伤5例。

1.2诊断标准

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皮温高、皮肤色泽改变,Homan征阳性。

1.3发病原因分析

根据Virchow1856年提出的血栓形成的三要素是:静脉瘀滞、内膜损伤和高凝状态。将患者的年龄、卧床时间、心肺功能、动静脉采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镇静和脱水药物的使用作为危险因素。

2 结果

证实ICU病人DVT的发生于与多重危险因素有关,患者年龄、卧床时间、动静脉采血次数、镇静、脱水药物、机械通气等均使DVT的发生率增加。本病例中12例在ICU治疗期间痊愈,2例死亡,其中一例病人放弃治疗,另一例病人死因为脑部疾病,1例好转返回普通病房,出院时痊愈。

3 护理

3.1一般护理:长期卧床者应定时改变,一般每1h或2h翻身,做适当的上下肢活动,护士应指导、监督及检查病人的活动情况;注意保护静脉,尤其对长期输液或使用刺激性药物者,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条静脉反复穿刺,静脉留置针不超过3天,输液过程中病人主诉肢体疼痛、麻木及静脉炎的症状出现时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做相关检查,排除DVT。

3.2肢体的功能锻炼: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对大手术后的病人,术后24小时开始抬高训练,,应抬高下肢20-30°,下肢远端高于近端,尽量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影响静脉血流[3],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不能下床者,应鼓励病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弯曲和背伸运动,昏迷的病人,不能自主活动的,应被动运动。

3.3保护静脉血管,减少创伤:留置深静脉导管以颈内或锁骨下静脉为主,尽量不在下肢进行静脉穿刺或采血,对于偏瘫病人尽量不在患侧肢体输液,扎止血带。静脉采血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深静脉穿刺。增强护士静脉穿刺的技巧,严格遵守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无菌操作。

3.4机械性治疗:包括间歇或者持续小腿气动压迫,分解压力袜,使用弹力袜。对于高危人群,要认真观察,对比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水平的腿围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提高早期诊断率。

3.5加强评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讲解DVT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常见症状,告诉病人,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和护士。戒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的活动方法;对于存在DVT高危病人,口服阿司匹林的病人或者服用肝素时应同时监测出凝血时间,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3.6DVT患肢的护理:对于已经发生DVT的患者,血栓形成的1-2周内卧床休息,抬高患侧肢体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者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患肢不要按摩或者做剧烈运动,以避免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严密观察患侧肢体温,脉搏及皮温变化,每个班次记录患侧肢体周径。

3.7溶栓护理

3.7.1疗效观察:用药后每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和脉搏强度,注意有无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患侧肢体周径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重者,应立即向医生汇报。

3.7.2并发症观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多为牙龈出血,注射部位出血、泌尿、消化道出血及手术切口的血肿和出血。用药后需要严密观察出血倾向,执行医嘱定时查凝血酶原时间。

3.7.3溶栓后肢体活动: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者肢体不能过冷或者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

3.7.4加强宣教:应增强病人的自我预防意识,例如刷牙时动作轻柔,防止跌伤,避免抠鼻子,注意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引起痔出血。

3.8预防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最常见的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约占95%,肺栓塞实际上是DVT的并发症,严重者造成猝死,大多数肺栓塞临床表现轻微,产生明显症状和体征时,缺乏特异性,容易与其他导致心肺功能异常的疾病混淆。护理人员在采取DVT预防措施的同时,注意观察高危人群肺栓塞的三联征表现:血痰、咳嗽、出汗、血痰、胸痛、呼吸困难和胸痛、恐惧等,如有此症状,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应立即给予支持护理,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急性呼吸窘迫病人给予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执行医嘱静脉输液维持血压,尽量安慰病人,减轻病人的恐惧,如无溶栓禁忌症,立即给予溶栓联合抗凝治疗。

综上所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以预防为主的,ICU病人又是DVT的高发人群,ICU护士对于预防和治疗DVT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早期观察到自己的不适症状,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医护人员也应当保持学习,提高对DVT发生的警觉度。

参考文献:

[1] 单鸿。临床介入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56.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ICU;感染性休克;急救优质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6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15-01

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它是以全身性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损伤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性临床综合症,其具有发展快,病情紧急,死亡率高等特点。在临床急救时,需要医护人员及时有效进行抢救,而护理人员是最早接触病人的工作人员,如何有效合理的观察病情,并给以及时的急救优质护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护理的方法和及时性是提高感染性休克病人成功救治和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1]这些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并熟练的掌握急救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现将我院对ICU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回顾2012年我院收治的6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均在24岁至85岁之间,平均年龄53岁。在6例病人中有重症病毒性感染3例、败血症3例。所有病人均因病情加重,转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监护。病人在转入我科后均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有血压下降,器官灌注不足的体征,符合系统性炎症综合症的标准。6例ICU感染性休克病人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后,其中有5例病人抢救成功,占总数的83.3%,死亡1例,占总数的16.6%。

2护理体会

2.1液体复苏护理护理人员积极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快速将中心静脉置管通道开通,需采用单针多腔管的方式,液体的选择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保证液体的液量,最好采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给予病人液体复苏。绝大多数患者在最初的24小时内均需要给予持续的、大量的液体复苏,并注入液体量显著多于流出液体量。需要在六个小时以内使病人复苏,复苏标准为MAP值65mmHg、中心静脉压为8至12cmH2O,最终使病人的尿量恢复、血乳酸水平下降、皮肤灌注良好,病人意识清醒。在输液的过程中,为更及时的调整输液的量、速度和质,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CVP以及生命体征测量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g/d,护理人员就应该给予病人液体复苏。[2]

2.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护理经液体复苏后,MAP仍未正常,就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急救。根据医师嘱咐和病人血压变化情况,选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剂量,将用药情况和病人情况做好记录。泵入时,应从小剂量开始,最好采用单独的一路将血管活性药物泵入,严禁其他药物从此路注入,并检测病人的中心静脉压情况。在病人血压稳定至6到8个小时后将泵入的剂量适量减少,最终达到缓慢停止泵入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事项: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必须建立在扩容、治疗原发性疾病、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之上。[3]

2.3抗生素应用护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广谱、早期、给予足量的静脉注射,以达到有效控制病人感染的病情,要依据临床护理判断或选用广谱抗菌药。在进行血培养后,应该在最初一个小时内进行静脉内抗菌治疗,同时应保证快速注入,必要时应给予弹丸式给药。在给药的48至72小时之后,应根据临床治疗资料和微生物学,重新将抗感染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抗生素药物的治疗效果和病人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在选用抗生素时,可以选择一种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避免病人对药物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毒性,减少治疗成本。

2.4控制感染源措施病人在休克急救未显效之前,应以治疗休克为主,同时注意感染情况,在休克得到及时的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应以治疗感染为主。如引起病人受到严重感染或出现感染性休克时,应考虑到深静脉导管的血管内有创装置引起的可能性,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后,应马上将原深静脉导管去除,同时将导管尖端和两组不同位置的血培养留取。如病人有腹腔脓肿、胆囊炎、穿孔、肠缺血是导致休克的诱因情况时,应在病人初期复苏后尽快进行病灶控制。[4]

2.5病房管理,监测控制护理人员应严格依据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卫生制度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在选用消毒液和快速消毒液时,应按七步法将手洗干净,保证每次洗手不得少于三分钟。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定期监测CRP、血常规、导管以及痰和尿的培养指标。如病人出现呼吸费力、嘴唇发紫、血氧饱和度低等状况,应立刻给予机械通气,以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

2.6日常护理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感染性休克病人ADL评分基本是四级,所以要积极做好日常护理的配合,其中包括病人的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每日对中心静脉置管处的皮肤进行消毒,给予3M膜将其覆盖,定期检查置管处皮肤是否出现发红、脓肿等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保证每周给置管处更换两次敷料。[5]如病人出现高烧不退情况,应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体温不高的病人应加强保暖。病人的引流袋和输液装置需要每日进行更换。由于病人长时间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再加上病人休克导致组织缺血,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差,病人很少翻动,很容易引起压疮,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给病人更换、更换床单,在必要情况下,需给予病人背部的按摩,以防止压疮情况的出现。

2.7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观察病人情况,给予病人心理方面的安慰,为消除病人焦虑不安、恐惧的心理,应耐心为其讲解病人所担心的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体会

建立科学规范的护理制度是保证急救成功的重要前提,护理人员在急救过程中,分工明确,做到忙而有序,相互密切配合,运用熟练的业务技能,为急救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抢救意识、病人病情的鉴别观察能力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同时丰富的急救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能,是成功急救的保证。

综上所述,优质的ICU感染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工作的配合时保证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做好ICU感染性休克病人急救护理工作,就要加强护理人员对临床急救工作的重视,尽职尽责,做好护理人员的本职工作,丰富临床知识,总结临床经验,积极做好急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小蓉.严重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救护[J].当代医学,2010,17(18):105-106.

[2]尹冬玲,吴晓华.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2):14-15.

[3]罗江勤,蒲敏.创伤性休克手术抢救护理配合[A].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全国急危重病护理(杭州)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48-49.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第4篇

1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1环境因素

由于监护仪的报警声或其他声音,会导致病人感官接受单一刺激。[2]

持续的心电监护,会使病人渐渐丧失时间概念,使病人感到优郁。[3]

噪音、光源的污染。ICU白天噪音水平不得超过4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35分贝,但有关研究证明,ICU噪音污染在一天的任何时候都高于标准,最高可达80分贝,并在大多数时间会达到令人心烦意乱的水平。照明:为了监护的需要,ICU中24h都使用人工照明,多数患者都不习惯在明亮的环境中人睡。[2]

ICU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家属不能在床旁守护而护理人员又常常为治疗护理忙碌,病人往往不愿与医护人员交流常感到孤独寂寞。

ICU同室病友:同室病友表现出的痛苦表情或,会使患者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尤其得知病友死亡的信息,更会使其他患者产生强烈的恐惧

1.2疾病因素

既往有过精神病、脑外伤或脑血管疾病、安眠药中毒或长期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患者。

现有疾病: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有关。此外与手术类型也有关,研究表明:直接进行脑手术或脑手术后伴有脑血流减少、血管栓塞的患者;进行食道、心脏等开胸手术的病人或开胸术后伴有低心输出量症侯群的,创伤或大手术后伴有高热的患者;大手术情况复杂时间过长的都可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2]

1.3自身因素

年龄、性别、自身性格等自身因素的不同,产生的心理问题的种类及严重程度也是不同的。

1.4气管插管的因素

由于建立人工气道而导致患者暂时性的语言交流障碍.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等,常觉得孤独无助。

对于清醒且烦躁的气管插管患者,如有拔管倾向,应采取适当有效的约束限制活动,从而防止拔管的发生。为避免自行拔管的情况发生,用约束带固定四肢,并加手套固定约束患者。但是约束器具的使用会使患者产生自尊心受损的不良心理感觉,气管插管后经常性的吸痰会引起患者的不舒适。[4]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呼吸机的机会也比较多。很频繁机械通气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患者渡过急性呼吸衰竭这一难关。在适当时机撤离机械通气,靠患者自然呼吸来维持适当水平的呼吸功能,而非取而代之。在临床工作中,常有符合撤机标准但屡次撤机失败的患者,其中心理因素是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因素造成撤机的困难,同时又使患者的自信心受挫,引起恶性循环。[5]

2心理障碍的类型

2.1恐惧

陌生的环境,ICU特殊的治疗环境,如仪器设备多,监护仪的应用等,危重及抢救多,特殊治疗及护理多,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同病室患者的刺激,进人ICU病房的患者1、2天内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在陈群[6]等的研究中,52例ICU患者(除意识障碍者外),其中男性39例,女性13例,年龄8~79岁,其中存在恐俱心理15例。由此可见恐惧心理障碍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而气管插管患者由于以前大多没有类似插管经历,插管引起的不舒适会比不插管的患者的恐惧感更强烈。

2.2孤独

孤独是进入ICU的患者常有的心理障碍。在肖佩华的研究中[7],420例清醒病人,其中男250例,女170例,年龄13~89岁,平均50岁,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孤独心理,如盼望家属的探视,压抑不愿意与人交谈等。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气道而导致暂时性的语言交流障碍。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等,常觉得孤独无助,此外,由于ICU病人病情变化快,难以适应迅速的角色转变,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使其感到孤独。

2.3焦虑、紧张

由于无法用语言沟通,气管插管患者通过不断摇头、打手 势、眼神等形式努力表达自己的意图,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烦躁不安、焦虑、紧张,致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脉搏氧下降,更有甚者不配合治疗,想拔掉插管,要求不断改变,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将出现人机对抗。[8]

2.4猜疑

患者的猜疑大多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由于这种猜测缺乏根据,常影响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判断。[9]猜疑心理多见于性格内向或老年患者,表现为优愁、冷漠、情绪低落,担心吃错了药、打错了针,有的还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的医学知识推断疾病的转归以及药物的疗效,还有的不提供病史,有不适也不告知医务人员。原因分析:①ICU的特殊环境给患者一种压抑感;②原是家庭生活支柱,现失去了某种生活能力;③病情危重,对治疗失去了信心;④凡能引起孤独感的因素均可加重抑郁、怀疑心[6]。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而老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较为常见。在全清霞[4]、李红芳[10]等人的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均大于60岁。

3护理措施

3.1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11]

环境因素是引起ICU气管插管患者的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在病房环境的布局上考虑到通过视觉和听觉、眼睛所能看到的颜色、光线、耳朵听到的声音使病人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1.1病房的颜色

传统医院装饰普遍采用白色,但白色也有缺陷#尤其是对一些危重病人来说易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在装饰危重病房时使用象征生命的绿色,就会对病人的治疗和心理康复产生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绿色是视觉调节和休息最为理想的颜色。紫色对病人有镇静作用。可以通过改变墙壁、窗帘、护士服等颜色,通过视觉给病人以潜移默化的心理护理。

3.1.2 尽量保持环境的安静

创造低噪音的环境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烦躁、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所以不用的仪器要关掉;监护仪的音量尽量关小;护士进行一切护理操作、说话、开关门及走路要轻,严禁谈笑及高声喧哗,以尽量降低病房内的噪音。

3.1.3 有序的病房环境

病房内各种仪器的摆放尽量避开病人的视线。使用时要说明使用的目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免引起病人的疑虑和恐慌。进行各种操作时要有条不紊,遇到紧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给病人以安全。

3.1.4 保护患者的隐私维护病人自尊

病房每张病床都配有拉帘,进行擦浴、导尿、灌肠以及大小便时,要及时遮挡以免暴露病人身体,维护病人的自尊心。对于家庭困难及欠款的病人;不应该冷嘲热讽,使其放下包袱配合。

3.2建立护患沟通[7]

3.2.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①护理人员应言语温和、动作文静,给病人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使病人乐意和护士交流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逐步取得病人的信任;②要善于观察病人行为和情绪反应,并及时了解病人的生活、衣食和睡眠习惯,根据病人的特点加以安慰、解释和开导以消除心理障碍,切实地帮助病人解决问题;③护理人员或护士经常陪伴床边并通过握手、微笑等给予病人鼓励和心理支持。并利用治疗及晨间护理时间与病人交流。这样,既可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切实为病人解决困难,又可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

3.2.2合理的语言交流方式

对因人工气道而暂时语言交流障碍的病人,可以根据病人的特点采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可基本满足病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如:手势语言、写字板、卡片的使用。通过上述交流让病人真正把护士作为交流对象,优化护患关系,尽快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积极地配合治疗。

3.2.3患者亲属的配合加强和患者亲属的沟通

①让亲属在探视时间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活动、按摩四肢,并给病人亲手做可口的饭莱等,使病人感到家庭的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②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调整探视时间;③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有研究[12]表明重症患者家属在亲人入住iICU后,普遍存在较重的焦虑情绪。从事ICU工作的医护人员在临床护理患者的同时,必须兼顾ICU患者家属,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帮助,增强他们的信心!加强重症患者的家庭支持能力。

3.3心理护理

3.3.1心理护理的时间选择[11]

人体每天9:00~11:00、16:00~17:00、19:00~21:00精神较活跃,愿意提出和回答问题,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此时进行心理护理,病人能尽快进入角色。 方晓岚[13]报道,最佳心里护理时间为19:00~21:00。因此应在此时间内安排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以提高心理护理的效率。

3.3.2 心理暗示

暗示是融语言与寓意于一体的一种治疗方法,有时能带来优于药物治疗作用的效果。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可恰当的运用暗示来加强药物的作用效果。并用积极的暗示减轻病人的消极情绪。

3.3.2音乐疗法

有研究表明,当具有一定频率的声波传达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后,能促进其生理活动的协调,时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富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而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降低心理紧张程度。[14]因此可以提供收音机或录音机,让病人倾听平时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的节奏,刺激身体神经、肌肉,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是病人在疾病或医疗过程中身心改变的一种治疗方式,能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在ICU的气管插管患者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通过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做好医患沟通,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以缓解,这样更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贝,ICU清醒患者机械通气期不良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年6月 第卷第3期.

[2] 陈蓉、龚晓琪,ICU综合征的防治与护理,2006年5月第3卷第14期现代护理.

[3] 鲍玫、熊辰光,调整ICU患者的病理心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4;13(6):264

[4] 全清霞、林碎钗、林跃跃、孔海燕,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护理杂志,2006 May;23(5).

[5] 董诗圆、蒋红,心理护理在机械通气撤机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1月第40卷.

[6] 陈 群、周泽洁,52例ICU病房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8卷第3期.

[7] 肖佩华, ICU患者孤独心理的原因分析和对策,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年第18卷第6期.

[8] 白永菊、付燕, ICU气管插管患者心理障碍及对策,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4年9月第2卷第3期.

[9] 王慧、刘志宏,医学心理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0] 李红芳、郭丽娟,机械通气患者激越反应原因分析及其护理,护理学杂志2006年10月第21卷第19期(综合版).

[11] 孙玉霞、聂柔佳、刘霞、艳丽,ICU病人的心理实施人性化护理,吉林医学2006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12] 左晓霞、李峥,ICU患者家属焦虑状况调查,现代护理,2006年第12卷25期.

icu病人的常见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了解内科ICU患者家属的主要情绪反应,以便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 对1023例ICU患者的主要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及观察,了解其主要情绪,并针对性进行管理。结果 90%以上患者家属经过医护人员及时的情绪管理后,心理压力得到充分缓解,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加强对内科ICU病人家属的情绪管理极为重要。

【关键词】情绪反应;ICU;病人家属;护理对策

内科ICU病人多发病急、进程快、病情复杂危重、愈后不确定、耗费大等一系列问题,给患者家属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及时的缓解,不仅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直接感染病员的情绪,影响病员的身体康复,增加医护人员的压力。2006年9月以来入住ICU的病人,我们都对其主要家属进行情绪管理,受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入住内科ICU患者568例,年龄13~92岁,其主要家属1023例,其中病人配偶349例、子女46例1、父母213例,病人入住ICU后对这1023例主要家属均通过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及观察,结果显示95%以上的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

2 主要情绪表现

2.1 焦虑、恐慌当家属得知病员病情危重的信息后,易产生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和焦虑感,表现为:思绪杂乱,神情慌张,坐立不安,甚至有些家属自我失去控制;

2.2 悲哀绝望是家属得知病员病情危重的信息后最常见的情绪反应之一,尤其是有些病员的病情经过全力抢救无明显好转,甚至于无力救治时,家属的这种情绪反应更激烈;

2.3内疚、自责当家属得知病人的病情危重时,很多家属有一种强烈的内疚、自责情绪,他们怨恨平时没有照顾好病人,对病人的病情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敦促治疗,客观上延误了治疗;没有满足病人的某些愿望,还惹病人生气,觉得对不起病人,往往想到这些、谈到这些,病人的家属就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悔恨的泪水,甚至有些家属表现为捶胸顿足,自责自虐,尤其是那些主观上延误了病人的救治,致使病人病情危重的家属,其内疚、自责情绪往往更强烈更持久;

2.4 情绪急躁易冲动有些家属对诊断、治疗、医院的有关管理制度、入院后的手续办理、及某些病情发展变化过程不理解,加之病人的病情危重,使家属的情绪很急躁,易产生一些不理智的言行;

2.5郁闷、无助有些家属对病情及治疗不了解,对周围环境不熟悉,家庭经济状况差,病情经救治无明显缓解,有些疾病经全力抢救后可能留下终身后遗症,使家属心情很郁闷,尤其是那些平时在家庭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病危了,其家属更感无助,不知所措。

2.6 习惯性心理有些病人多次入住ICU,前几次均能病情好转出去,认为这次也能好转出去,不能接受病人这次可能病情不能好转出去的事实;

2.7 否认心理有些家属只看到病人暂时的表面现象,不理解潜在的危险性,认为医生在夸大病情,否认病人病情危重的事实,如有些脑血管意外的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是发病后逐渐加重的;

2.8 仇视心理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对医院的成见很深及媒体对医院的一些负面报道,有些家属会百般挑剔,故意找茬,甚至无理取闹。

3 主要应对措施

3.1 在抢救病人时,要忙而不乱,紧张更有程序,迅速而准确,让家属在心理上对医疗、护理产生信赖感、安全感;

3.2 及时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病人现在的病情、治疗及可能的预后,随时提供病人的病情信息,使家属对病人的病情及抢救过程有动态的了解,适时向病人家属介绍已抢救过的类似病人的情况,使家属对病人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3 与家属进行诚实、坦率的沟通,要有同感心,尊重、同情理解家属,从家属的角度分析问题,以朋友的身份与家属交流,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听家属的诉说内心的矛盾痛苦,使其得到放松,缓解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情;护理人员理解家属的要求和行为,耐心解释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有关问题,让患者家属消除疑问;护理人员用积极关心的态度帮助家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勇敢地接受现实;

3.4 对家属的过激行为,不能训斥、嘲讽,先以忍让、克制、冷静的态度让其发泄,选择少数在家庭中有较强影响的家属进行沟通,主动与家属进行“心理换位”,耐心对其进行解释疏导、安抚,劝导他们不要在病人面前出现情绪波动而干扰病人的情绪,尽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与医护人员配合,稳定病人的情绪,使病人解除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使家属认识到:家属的情绪、家庭的支持对病人的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

3.5 以亲切和谐的语言介绍周围的环境,相关仪器的主要功能,有关制度的目的和意义,并关心其自身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适当的探视机会,和家属一起讨论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让家属知晓并参与病人的治疗护理,以消除其陌生感,感到被关心、被支持、被重视;

3.6 尊重病人、关心体贴病人,及时准确抢救病人,热情周到服务病人,让家属感到病人重视、被很好地救治护理;很放心;

3.7 对内疚、自责家属,要进行劝慰,告诉他,很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或许病人并没有责怪的意思,现在的自责没有任何益处,现在积极的配合治疗、鼓励病人、精心护理病人才是最好的补救办法;

3.8 切实减轻患者负担,无庸讳言,经济负担是心理负担的来源之一,许多患者拒绝住ICU就是这个原因[1]。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选用较便宜的药物和简单的治疗,在经济方面,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尽量为病人节约,给以适当的减免费用,并帮助他们发掘及依靠有关的社会帮助系统;

3.9 对有仇视心理的家属,我们要提高法律意识,对家属的态度要不卑不亢,既不能让对方挑出毛病,又不能让人感到你软弱可欺[2],在诊疗过程中用实际行动要让他们转变观念,认识到病人及家属和医护人员不是仇人,而上同一战壕的战友,我们需要共同对付的敌人是疾病!

4 结 果

病人1023例主要家属中90%的负面情绪得到有效控制,有13例家属曾与病房的医务人员发生纠纷,经过我们的情绪管理后均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救治病人。在ICU中无一例病人及家属与医务人员发生纠纷, 无一例病人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投诉。

5 讨 论

家庭是很多成员组成的,家庭中任何一个成员的心理状态都直接影响其他成员的情绪,患者家属作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患者的治疗与健康,对医疗护理秩序的稳定,对科室及医院的知名度及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家属的良好心理状态,不仅有利于其本人的身心健康,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疾病的转归;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能更好地理解医疗护理行为,积极配合医疗护理,这直接影响病人的救治;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加了对医疗护理行为的理解和谅解,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