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范文第1篇

鲍身涛(1962-),男,山东烟台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男科疾病和生殖健康相关性研究及皮肤性病防治工作。

【摘要】 应用中药内服、中药保留灌肠和针灸三为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35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显示中医综合疗法疗效远较单一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中医综合疗法; 精浊; 劳淋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病之一,本病具有病因复杂、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属于中医“精浊”、“劳淋”等范畴。笔者在18年的男性病临床工作中,认真总结了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规律,发病特点以及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的内外因素,结合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种方法,运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制定并实施了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保留灌肠加针灸,三方面为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为这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临床观察共纳入107例,均来自本院男科门诊和生殖医学专科门诊。病例采集时间为2002年3月~2005年8月,将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35例。

1.1一般资料

年龄分布:治疗组72例,平均年龄36.8岁;对照组35例,平均年龄36.1岁。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具有可比性。病程情况:治疗组72例,平均病程18个月;对照组35例,平均病程17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临床症状: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且易反复发作,难于根治。也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无临床症状,只有前列腺液等检查异常;有的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与客观检查不成正比。将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前列腺液检查:两组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1)典型症状:①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道灼热,于晨起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②疼痛症状:疼痛表现在以前列腺为中心的广泛区域,可为会、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及周围坠胀疼痛,以上疼痛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③障碍症状:可减退或消失,障碍,或阳痿或疼痛。④精神神经症状:精神萎靡不振,头晕眼花,乏力,五心烦热,抑郁或失眠等症。(2)前列腺触诊: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局限性硬结或局限性柔韧区,或质地较韧,可有局限性压痛。前列腺大小不等,可以是正常大小,也可以因腺体纤维化而硬化萎缩,或因细胞浸润而肿大。(3)前列腺液(EPS)镜检:WBC≥10个/ HP,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1.2.2中医证候辨证标准(1)湿热下注证: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尿道滴白,阴囊潮湿,尿后滴沥,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2)气滞血瘀证:会、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区、腰骶及周围坠胀或疼痛,尿后滴沥,尿痛。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3)肝肾阴虚证:腰膝酸痛,五心烦热,头晕眼花,或遗精,舌红少苔脉沉细。(4)肾阳不足证: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尿后滴沥,精神萎靡,或阳痿,舌淡苔薄白,脉沉迟。(5)脾虚湿滞证:尿频,排尿乏力,会阴少腹坠胀隐痛且遇劳加重,纳呆食少,舌淡而胖大苔白腻脉细无力。

1.2.3病历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药物治疗(1)中药内服:自拟慢性前列腺炎方。基本方:蒲公英、鹿含草、丹参、赤芍、乌药、川楝子、泽泻、车前子、枸杞子、菟丝子。湿热下注证减枸杞子、菟丝子,加萆解、黄柏、滑石;气滞血瘀证加王不留行、山甲、桃仁、红花;肝肾阴虚证减蒲公英、鹿含草,加熟地黄、泽泻、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肾阳不足证减蒲公英、鹿含草、泽泻、车前子,加肉桂、山萸肉、益智仁、桑螵蛸;脾虚湿滞证减蒲公英、鹿含草、赤芍、川楝子,加党参、白术、升麻、茯苓、炙甘草。用法:每付水煎3次,均分两份,早晚各一份,每日一付。(2)中药保留灌肠:自拟前列安灌肠汤。基本方:鱼腥草、大青叶、苦参、土茯苓、车前子、郁金、鸡内金、当归、丹参、桂枝、竹叶、甘草。用法如下:每付中药水煎成300 ml,每次用150 ml,药温保持37℃~40℃,待排空大便后用灌肠器由将药物注入,改变呈俯卧位,保留30分钟,同时嘱患者收缩,早晚各一次。每疗程为30天,治疗两个疗程为限,两疗程之间休息3天。

2.1.2针灸治疗(1)湿热下注型:患者侧卧,取穴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操作方法:平补平泻。(2)肝肾阴虚证:患者俯卧,取穴肾俞、命门、志室、太溪、三阴交。操作方法:采用补法。(3)肾阳亏虚证:患者侧卧,取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关元。操作方法:采用补法。(4)脾虚湿滞证:患者仰卧,取穴百会、气海、足三里。操作方法:采用补法。(5)气滞血瘀型:患者侧卧,取穴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血海、委中。操作方法:采用平补平泻。前10天每日一次,后20天隔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休息3天。每疗程为30天,治疗两个疗程为限。

2.2对照组

前列康片每次5片,每日3次,连用30天。消炎痛栓1枚,塞,隔日一次,连用30天。30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为限,两疗程之间休息3天。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根据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辩证标准,制定本病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① 临床症状消失;② 前列腺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③ EPS检查连续 2次以上正常。显效:① 临床主症消失;② 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明显改善;③ EPS检查连续 2次以上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减少≥ 60% 。有效:① 临床症状减轻;② 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所改善;③ EPS检查连续 2次以上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减少≥ 30%。无效:① 临床症状略有减轻或无变化;② 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无改善;③ EPS检查连续 2次以上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减少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治愈37例,占51.39%;显效19例,占26.39%;有效16例,占22.2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占14.29%;显效10例,占28.57%;有效11例,占31.43%;无效9例,占25.71%,总有效率74.2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显著,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2治疗后细菌培养转阴情况治疗组72例中,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占22.22%,治疗后细菌转阴者13例,转阴率81.25%。对照组35例中,细菌培养阳性者7例,占20.00%,治疗后细菌转阴者1例,转阴率14.2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远远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3.2.3治疗后三个月复查情况治疗组病情稳定者66例,占91.67%;对照组病情稳定者19例,占54.2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

4体会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2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61-03

中医理论指导下,中医特色的辨识是从望、闻、问、切这四诊合参,以热、磁、电生理、血液流变、压力感受器以及计算机信号转化技术,研制出了各种具有中医优势特色的现代化诊疗设备,将人体的异常信息通过数据或者图像等直观方式表达出来,经专业技术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分析,解读亚健康状态。辅助诊断中医亚健康态的设备,如脉搏传感器、一滴血检查、红外热图、体质辨识系统等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其检查结果对临床早期发现身体异常信息,以及在人群中发现亚健康态患者的预防医学思想普及具有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

1望诊

11面诊陆萍等基于面诊的证素辨证(即五色:赤青黄白黑),制作中医面诊证素辨证神经网络设计图,在MATLAB工具下构造一个层前馈式神经网络,通过输入预处理层、证素辨证计算隐层以及后处理层,对64例受试者检测分析,除了脾虚和湿证不能准确辨析,其余基本上都能得到准确的证型辨证结果[1]。上海中医药大学不仅在“色”,而且在具备中医辨证特色的“光泽”也有研究。李福凤等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线性判别式分析LDA、二维线性可分性分析(2D)LDA方法对3600余例中实验专家判读一致的160例受试者提取面部光泽特征,对其分类判别,并对比实验不同色彩空间中的识别效果,发现在RGB、HSV、Lab类3通道色彩空间上的结果普遍高于其它单通道[2]。李洪娟等对316例健康体检人群在暗箱中采取目鼻唇额颊颏等区域的面部红外热图,对热值数据分析,发现此区域的温度变化与脏腑疾病的分布规律一致,可间接推断气血阴阳运行状态。此项比可见光的面诊更方便准确,并能排除受试人皮肤本来颜色的差异对可视光下面诊的干扰,因此减少了误差偏倚[3]。

12舌诊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借助于特殊探针(非接触性)进行舌、颜面皮肤各部位的血氧气饱和度(SpO2)舌分光定量,对舌诊结果进行无创的、客观的、量化的研究。西原辰一等用这个仪器对81例健康人进行了检测,测量面部和舌各部位的SpO2,女性比男性敏感,更易受年龄的影响[4]。

中医舌色仪通过采集受试者的舌底图像 2~3 帧,对舌下络脉的形态、颜色以及舌下络脉管径最宽、最长径来比较舌下络脉的2异常程度。用计算机对舌下络脉的RGB值,并进行计算转换成I值。黄东华用中医舌色仪分别对152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分组检测,肿瘤患者舌下络脉异常程度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和正常人群,而肺癌患者的异常程度又明显高于其他癌症患者[5]。

13TT-M热成像IRT图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令受试者背对镜头,双手自然放在两膝上,距红外摄像机镜头15m处,屏气状态下用红外热像仪采取、记录颈肩部热像图,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处理后,结果发现:亚健康人群背部的温度与正常人存在差异性,左右两侧对称性也存在差异[6]。

14虹膜检测虹膜检测仪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及健康人群的虹膜图像,并依据虹膜定位图及相关理论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王佳佳等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420例,健康人群250例进行虹膜图像检测、分析,发现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虹膜表现按性别分组在胃环异常、卷缩轮无活力、卷缩轮星形或锯齿、肠环色重、肠环狭窄等方面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7]。

15微循环检测范海宁等采用多部位多功能彩色微循环检测仪对亚健康者行甲皱微循环检查,室温保持18~25℃时,令患者端坐并将左手无名指置于心脏水平高度,显微镜下观察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及袢周状态等指标,并按田牛氏积分法计算积分,发现在形态积分、流态积分、以及袢顶与袢周积分上存在明显差异[8]。

16超高倍显微诊断仪(MDI,亦称“一滴血”检查)郭广会等以南京康氏公司生产的超高倍镜显微诊断仪(MDI)采取小手指末端血,制成活血片与干血片,发现亚健康者与健康人群,在血液细胞学标准及其有形成分的改变及干血片整体动态平衡、氧毒素的足迹及形态、大小分布及内含物等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9]。

17多媒体显微诊断仪(THMMDI)检测法THMMDI在MDI基础上将放大倍数提高20000倍,增加了病原体以及细胞学的检查。钱锦康等对86名志愿者采小指尖血制成血涂片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临床检测结果比较,发现其诊断阳性符合率为90%,能基本暴露出临床体检中发现的阳性现象[10]。

小结:望诊是较为直观的检查,医生经验的丰富直接影响诊断结果,但是通过客观、量化的现代化设备,大为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面诊和舌诊较为简单易行,是中医特色诊断的直接体现,故投入临床的使用率较高;而一滴血、微量元素检查虽为有创检查,但理化检查直接分析体内异常变化,准确率较高。红外热图可视化在临床使用意义也较大,例如颈椎病的早期发现,但和面诊对信息采集的照度和色温有较高要求一样[11],红外热图也对摄像环境湿度、温度、空间等也有要求。有望今后在进一步提高望诊的准确率及推广率时,标准化望诊信息采集环境[12]。

2闻诊

21口臭仪Halimeter生产的口臭仪,通过对从口腔或鼻腔散发出来的难闻的气味中的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sulphur compounds,VSC)分子进行检测,VSC≥125 ppb 即表示存在口臭。杜泽园等人对125例纳入者进行口臭仪和传统闻诊测试,口臭仪在口臭的检出率上低于传统闻诊,但在操作方法上避免了医患双方的尴尬[13]。

22中医闻诊采集系统“中医闻诊采集系统”经小波包变换结合近似熵的非线性方法分析处理各组声音样本,通过支持向量机(SVM)得到分类结果,为研究最基本的中医虚实证候提供更客观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陈春凤等对308例受试者研究发现,正常与非健康、实证与虚证、气虚与阴虚各组的识别准确率均达到较高水平[14]。王忆勤等用此系统对81例慢性咽炎患者采集和分析声音信号,发现慢性咽炎患者与正常人的语音信号在不同频段上的能量特征具有区别[15]。

小结:嗅诊主要对排除气体中的各成分进行检测和判读,而声诊则运用现代声学技术和传统的声诊理论,客观量化声音,减少了因为听力异常、环境干扰等对判读结果的偏倚。声诊在辨识体质阴阳虚实方面的临床诊断有客观的发展前景,且因为对音频音调的分析判读使其在耳鼻喉领域亦有价值[16]。

3问诊

31中医心系问诊采集系统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实验室里运用量表法及计算机,对中医心系问诊症状采集的规范进行尝试性研究,研制出中医心系问诊量表,经统计学考核,基本达到研制目的,并在量表制作的基础上,制作出中医心系问诊采集系统,即在寒热、汗、头身胸腹、饮食口味、二便、睡眠、情绪、妇女等8个维度中,最终筛选出66个症状变量[17]。刘国萍等已将此系统应用于中医心系病证临床采集工作,已采集病例3000余例[18]。

小结:各类问诊量表可使问诊客观化、量化,但使问诊系统化、规范化能更有效地、熟练地收集病人的信息,这也是目前问诊研究的方向[19]。且因为问诊的多维化,故目前针对各个方向或者系统的研究有限,首先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确立一套完整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和使用价值的中医问诊的程序和规范[20]。

4切诊

41脉象数字化分析仪上海中医药大学采集ZBOX-I型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2113例受试者寸口关部脉象,取7个压力段,最佳取脉压力段采集时间为60 s,其余压力段采集时间为10 s,选择最佳压力脉图备作脉图参数分析平、弦、滑及弦滑脉脉图,根据血液动力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通过分析压力脉图计算四种脉象对应的脉搏波波速(PWV)、反射因子(Rf),并进行比较[21]。

42脉搏传感器检测兰州理工大学利用HK-2000C集成化数字脉搏传感器,在人体左桡动脉采集脉搏信号,通过对脉象信号的分析来识别亚健康状态。但该研究的样本数目有限,对脉象特征参数的提取上尚不完善,尽管该研究对亚健康的诊、治评估可以提供客观依据,但运用于临床还有一定差距,以期提取更好的区别亚健康和健康状态的特征参数[22]。

43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赵兰平用便携式四诊合参辅助诊疗仪采集亚健康人群的脉动压力信息,从位、数、形、势四个属性对脉象进行研究,对获得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亚健康状态人群Pop、HR、CV、HB等特征量与健康组存在显著差异,提示亚健康状态人群脉图多呈弦紧状态[23]。

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以标准胸前单极导联方式和脉搏信号通过血氧探头,采集脉搏功率谱峰值和脉搏传输时间,并作为特征参数。脉搏功率谱上的第一主峰的频率f1 反映心脏的搏动频率,因此提取脉搏功率谱第一主峰的峰值作为特征参数。而脉搏波传导时间,则通过测量心电图上R波与到达手指脉搏的脉搏波的时间差来确定[24]。

小结:腹部切诊即腹诊亦属切诊的一部分[25]。目前尤其对脉象的客观研究较为丰富,将脉象的形、态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的直观结果,便于进行特征化统计归纳。

5讨论与结论

关于亚健康状态评测的方法还只是局限在量表评估和仪器评估阶段,至今也没有一种公认的评测方法。而现存的各项生化等辅助检查存在成本高,诊断过程相对复杂,且限制结果判读的准确率。但辅助检查是诊断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手段,使诊断更加客观、量化并规范。临床上可采用主观指标与客观检测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辨识亚健康状态,其研究价值在于可为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陆萍,林坤辉,周昌乐基于神经网络的中医面诊证素辨证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655~2657

[2]李福凤,李国正,周瑞基于PLS_LDA的中医面诊光泽识别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6):977~981

[3]李洪娟,沙莎,李婷婷面部红外成像诊法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7):787~790

[4]西原辰一,史载祥,酒谷薰健康人舌诊及面部望诊的可视光组织氧监测研究[J].中医研究,2009,22(11):18~21

[5]黄东华舌下络脉望诊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2006

[6]李顺月,张栋,宋晓晶,等中医"未病"诊断的初步研究-背部肌肉疲劳的红外热像图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6):535~536

[7]王佳佳,王天芳,王龄,等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虹膜表现特点的探索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2):79~82

[8]范海宁微循环检测在亚健康诊治中的意义[J].海南医学,200718(6)145~146

[9]郭广会,徐莉,王雪梅MDI量化分析矿泉浴对飞行人员亚健康的调节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1,20(9):769~770

[10]彭娜亚健康诊断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6):1324~1326

[11]宫爱民,邸丹中医望诊标准环境的选择与测量[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29~2030

[12]张成明红外热成像技术指导针灸干预亚健康临床的环境标准基础研究[J].泸州医学院,2010

[13]杜泽园,陈礼云口臭患者应用口臭仪与闻诊诊断的效果评价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6,13(3):36~37

[14]qinWang,Jian-junYanC-fY-i,Application of voice signal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J].Journal of Chinese Integrative Medicine,2010,8(10):944~948

[15]董伟,陈春凤慢性咽炎患者中医声诊语音信号特征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2):202~204

[16]莫新民,张义胜,张建丽中医声诊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1):54~56

[17]刘国萍,董英中医心系问诊采集系统初步研制及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1):20~24

[18]刘国萍,许朝霞中医问诊规范化研究的难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191~1193

[19]刘国萍,王忆勤中医问诊理论的源流及发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21~23

[20]唐利龙,王天芳中医问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71~74

[21]燕海霞,郭睿中医常见脉象脉图特征分析及识别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5(12):2295~2298

[22]张爱华,杨凤霞,王润东基于脉象信号的亚健康状态的识别[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6,32(6):82~84

[23]赵兰平,李海燕,朱庆文等亚健康状态数字化脉诊属性特征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3):197~198

[24]王琦,张爱华心电脉搏信息融合在亚健康状态识别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6):1181~1185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 唐仁晓,男,本科,营口市精神病医院 中医主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近30年。

枕神经痛是指枕大神经或者枕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的以后枕部和颈部疼痛为主的病症。起病急,常为一侧后枕部和颈部阵发性酸痛或针扎样疼痛,头部活动、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于后枕部有压痛点。本病属中医“偏头痛”范畴。本文作者于临床采用针刺方法治疗枕神经痛2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 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20例病人,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23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2天。

2诊断依据

所有患者均有枕后疼痛,并向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为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部分患者经不活动时可诱发或加重症状,多数患者有受寒凉或枕部劳累病史,检查枕部无红肿,在枕下2cm左右距后正中线2~4cm之间有压痛点,痛点处肌肉紧张。枕部皮肤常有感觉减退或感觉过敏,无其它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3治疗方法

3.1取穴:主穴:风池、天柱、阿是穴。

辩证配穴:风痰阻络:翳风、列缺、丰隆。

肝胆火旺:太冲、行间。

痰浊上扰:阴陵泉、丰隆。

3.2操作方法:上述穴位均取患侧,以1.5寸毫针针刺,用泻法刺头部穴位快速捻转,加强针感。留针20分钟,每日针刺1次,14天为一疗程,休息3―4天后继续下一疗程。

4疗效标准

4.1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即枕后疼痛及牵涉痛消失,枕下无压痛,半年内无复发;

4.2显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局部重压后仍有轻度疼痛,半年内偶有复发,再经针刺治疗症状及体征消失;

4.3好转:疼痛及其它症状明显减轻;

4.4无效:疼痛及其它症状无明显改善。

5治疗结果

本组20例,治疗1―2个疗程,最少6天,最长28天,治愈1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

6典型病例

王某,女,31岁,营口市某企业员工。2011年6月初诊。主诉:右侧后枕部持续性针扎样疼痛近一周。痛甚时自觉右侧头重头麻,不敢转项,时有头晕。曾口服去痛片,高乌甲素片等,疗效不好而来诊。查:右后枕部乳突后1―2cm处有压痛点,转头时疼痛加重。舌苔红,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枕神经痛,中医诊断为偏头痛(风痰阻络)。治以祛风化痰,通络止痛,取风池、天柱、阿是穴、翳风、列缺、丰隆,均取右侧,针用泻法,留针20分钟。起针后患者痛止。 翌日,患者自诉针一次回家后止痛近6小时。每日1次继续针刺,共治疗6天,疼痛及头重头麻等症状完全消失。

7体会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药;保留灌肠;婴儿湿疹

婴幼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约占婴幼儿皮肤病门诊的60%以上。中药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但中药味苦,婴儿口服困难。自2004年8月开始,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0例湿疹患儿均来自2004年8月-2008年6月本院小儿皮肤病专诊门诊。其中男77例、女43例;年龄1~6个月65例;>0.5~1岁41例;>1~2岁14例;病损部位:发于头面部者76例,肢体屈侧者26例,泛发全身者18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婴幼儿湿疹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脾虚型、血虚型。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符合本项观察的治疗技术适应症要求。③婴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疾病和证候诊断标准。②已经接受其他方法治疗,可能影响本项研究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及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④年龄大于2岁者。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施治

2.1.1 湿热证 形体强壮,活泼好动,多食易饥,多怒,大便多干,小便多赤。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止痒。方药:湿疹汤加减(石膏、滑石、黄柏、板蓝根、龙胆、白芍、牡丹皮、甘草、黄芩、生地黄)。发于头面可加疏风清热药防风、蝉蜕;发于外阴者加清热利湿药柴胡、栀子。

2.1.2 脾虚型 形体虚胖,性格较静,大便易溏,舌多胖,苔多腻。治法:健脾除湿、祛风止痒。方药:枳术汤加减(滑石、茯苓、黄柏、枳壳、厚朴、苍术、猪苓、泽泻、薏苡仁、白术、车前子、陈皮、甘草、防风、砂仁、黄芪)。湿困化热去白术,加金银花、萆薢。

2.1.3 血虚型 皮损色黯或色素沉着,剧烈瘙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面色无华,眩晕,心悸,失眠,指甲色淡,舌质淡,苔白。治法:养血疏风、润肤止痒。方药:养血润燥汤加减(当归、生地黄、白芍、何首乌、蒺藜、黄芪、沙参、麦冬、鸡血藤、土茯苓、枸杞子、甘草)。瘙痒明显影响睡眠者加白鲜皮、酸枣仁;夹瘀者加红花、桃仁。

2.2 操作方法

①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正确,清洁肛周皮肤,垫一次性小单,肛管。②用一次性医用导管自轻轻插入肛管5 cm,抬高臀部10 cm,把温度为38 ℃药液(2 mL/kg)缓慢灌入内。③药液注入完毕后,缓慢拔除肛管,用卫生巾在处轻轻按揉,并嘱患儿家长观察15 min,保留药液1 h以上。疗程:1次/d, 15 d 1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拟定。临床治愈:全身皮损完全消退,皮肤瘙痒消失无新皮疹出现,随访3个月无复发者;显效:全身皮损消失>70%,皮肤瘙痒明显减轻,无新皮疹出现;好转:皮损消退30%~69%,皮肤瘙痒减轻,随访有少量皮疹复发;无效:皮肤丘疹、水疱未消失,皮肤瘙痒不减,新皮疹反复发作。

4 结果

临床治愈67例,占55.8%;显效35例,占29.2%;好转14例,占11.7%;无效4例,占3%。有5例于用药期间出现腹泻,流口水较多,停药后消失。

5 讨论

中药给药方法陈旧落后,一直是制约中医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虽然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经提出“密煎导”的肛肠给药方法,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中药保留灌肠才有了很大发展。《内经》指出:“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即皮肤的某些病变与肺的功能有关,而肺的功能变化又与消化道,特别是大肠的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皮肤病都与消化道功能异常有关,在治愈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同时,皮肤病也得到治愈。这些都给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皮肤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现代医学认为,直肠有大量的静脉丛,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特别是直肠下静脉丛,经过髂内静脉直接进入下腔静脉。经直肠吸收的药物,不经过肝、胃等脏器,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疗效,减少了药物对这些脏器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这是其他疗法所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婴幼儿,直肠静脉新嫩,其主要活动为睡卧和爬行,不同于成年人久坐或站立,受重力的影响小,很少患痔疮等直肠静脉瘀阻的疾病,吸收能力明显高于成年人,加之小儿服药困难,因此,中药保留灌肠对婴幼儿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中医脉诊的操作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代中医心理治疗医案评析

前言

在中国,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1]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2]目前国内心理治疗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3]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等与西方人差别很明显,[4]心理治疗中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理论、模式。[3]作为中国的心理治疗,必须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与医学有着深入的理解。[5]中医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心理疗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6]中医得心应手的治病技艺,数千年来主要在医案中体现,本文选择部分历代心理治疗医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归纳整理,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对所选用的每个医案进行客观分析。

劝说开导

劝说开导疗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情感障碍等,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和情感活动等的一种心理治疗。劝说开导疗法,应用范围极广,是中医心理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其运用要点:在进行劝说开导时,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医生要有极大的同情心,态度要严肃、诚恳、热情,语言要慎重,鼓励、引导病人吐出真情,因为病人的倾诉不仅可以帮助判断病情,本身也是一种宣泄,可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

怡悦开怀主要是通过医生对患者进行语言劝说开导,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情志障碍所在,从而积极主动地加以自我调节,控制情绪,纠正不良心理。

案一:杨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病,七日大渐。其子环而泣之,请医。季粱谓杨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为我歌以晓之?杨朱歌曰:天其弗识,人胡能觉?匪佑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医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晓,终谒三医。一曰矫氏,二曰俞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季梁曰:众医也。亟屏之。俞氏曰:汝始则胎气不足,乳有余。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医也,且食之!卢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禀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药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医也。重贶遣之。(《列子·力命第六》)[7]

按:如何治疗季梁的疾病,因三个医生的语言、治疗水平不同,故效果、待遇迥异。矫氏按一般情况硬套,被辞退。俞氏重视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得到病人好评。卢氏指出此病产生既不由天,亦不由人,更不由鬼,药物也不能治好。人存在很大的个体心身差异,若能明白这个道理,寻求适合自己心身特点的调养方法,这病是能好的。卢氏的劝说除了暗示作用外,与病情相符,言语契合病人心理,被愉快接受,增强了其痊愈的信心。

释疑解惑释疑就是根据患者存在的思想疑虑,通过语言说理开导或是采用其他的方法,解除患者不必要的怀疑或猜疑,帮助他们去掉思想包袱,恢复健康。

案二:吴桥治陈龙,年八十而病尿浊不禁,则隐几而日夜会,不复近衾。诊之六脉沉沉垂绝矣。叟乃命孙扶起,曲跽告曰:老夫春秋高,子孙仅立门户,死其时也。吾从侄继鸾,年四十,病瘵且危,家极贫,举室五口,嗷嗷待哺,愿公救其死,即尤死贤于生。就而诊之,卧无完席,室中仅二缶作炊。然左脉平,右脉虚大而数,曰:此忧思伤脾也,扶脾土则有生理,治宜补脾抑肝。叟闻瘵者可生,则大喜过望,其病一再剂而愈。逾月瘵者无恙,则夫妇帅诸子罗拜谢之。(《太函集》)[8]

按:陈龙,年八十,病尿浊不禁,不复近衾。古稀老人并不畏死,一番言语让吴桥知晓了,“尿浊不禁,六脉沉沉垂绝”的根本原因是担忧“从侄继鸾病瘵且危,举室五口,嗷嗷待哺”。医家又诊其侄,告知瘵者可生,解除了陈某的思想包袱,大喜过望,接受治疗,二剂病除。

暗示转移

暗示转移法亦即意示疗法,指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以诱导患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医生的治疗性意见,或产生某种信念,或改变情绪和行为;一部分医家同时借助语言等方式,剖析本质、真情,以解除患者的疑惑,治疗由情志因素引起的疾病。

其运用要点:暗示转移法主要是使用语言或借物示意。语言暗示包括词句语言和肢体语言。借物暗示指借助于一定的药物或物品,暗示出某些现象或事物,以解除患者心理症结的方法。医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丰富的社会学和生理知识,运用时应该谨慎从事,切不可令患者看出任何破绽,否则难以取效。

案三:一人在姻家过饮,醉甚,送宿花轩。夜半酒渴,欲水不得,遂口吸石槽中水碗许。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心陡然而惊,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胃脘便觉闭塞,日想月疑,渐成痿隔,遍医不愈。吴球往视之,知其病生于疑也。用结线红色者,分开剪断如蛆状,用巴豆二粒,同饭捣烂,入红线丸十数丸,令病人暗室内服之,置宿盆内放水,须臾欲泻,令病人坐盆,泻出前物,荡漾如明,然后开窗,令亲视之。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名医类案·卷七·诸虫》)[8]

按:醉甚口渴,而饮石槽水,但天明视之,槽中俱是小红虫,疑心顿起,郁郁不散,心中如有蛆物,“思则气乱”,胃脘便觉闭塞,脾失健远,渐成痿隔。“情疑而病,向来以药治之,皆无验也”。吴球用药催泻,将红线丸混入排泄物中,使病人产生虫去病将安的信念,“其病从此解,调理半月而愈。”可见暗示疗法确是心因性疾病的上佳治法。

顺情从欲

顺情从欲是顺从患者的意念、情绪,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以消除患者心理病因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情志不遂所引起的心身疾病。

其运用要点:人的欲念无论恶劣与否,都有其存在的必

然性,如果正当而必要的生活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不仅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会导致精神情志的病变。此类病变,单凭劝说开导、移情易情是难以解除患者的疾苦,必须“以从其意”(《素问·移情变气论》),只有当其基本欲望得到满足时,神志病变才有可能痊愈。

案四:有荷担贩盐者,家无斗粟,盐为捕所夺,呕血数升,匍匐求治。同文潜以白金半锭杂药中,其人启函得金,以为误也。同文曰:我安得有金?即遗汝,必明告汝矣。其人得金喜,饮药立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十二册·医术名流列传》)[7]

按:赤贫之人,以荷担贩私盐为生,盐为捕所夺,“怒则气上”,呕血数升,匍匐求治。本案治心为上,药治为辅。钱同文巧妙地以半锭白银混入药中,使贫穷者极需挣钱养家的渴求,因得到意外之财而满足,对症治疗,饮药立愈。

移易性情

移易性情疗法就是转移注意疗法,是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或通过精神转移,改变患者内心思恋的指向性,从而排遣情思,改变心志,以治疗由情志因素所引起疾病的一种心理疗法。

其运用要点:心身疾病病理过程中一些导致或影响疾病的境遇或情感因素,常成为影响患者心身功能稳定的刺激灶,它反复地作用于心身功能,使之日趋紊乱,而这种紊乱又强化了刺激作用,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使病证迁延难愈。对此,可借助移情易性转移注意疗法,有意识地转移患者的病理性注意中心,以消除或减弱它的劣性刺激作用。如魏之所言:“投其所好而移之,则病自愈。”

凡患者过分关注自己的病痛,以致这一心理活动有碍于疾病治疗和康复时都可选用。若患者过分注意躯体的某些部位,从而成为强化了的病态条件反射,亦可试用。此外,还可用于纠正某些由于注意力过分集中而出现的病态行为。

案五:按《古今医统》,莫君锡,不知何郡人,大业中为太医。炀帝晚年,尤迷于色,方士进大丹,帝服之而阳过盛,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君锡奏为置冰于帝前,日夕望之而渴逐止。(《古今医统》)[7]

按:隋炀帝过服壮阳药,“日饮水百杯而渴不止”,莫君锡让隋炀帝把注意力转移到冰上,面对冰形成条件反射,凉意生,烦渴止。此法与曹孟德望梅止渴异曲同功。

激情疗法

有意识地诱发病人某种情绪变化,如激怒病人,或使其羞愧、惊恐等,利用随激情而出现的某些可以预期的强烈机体或行为反应,从而改善躯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的疗法,可以称为激情疗法。

其运用要点:此法难度极大,容易被病人误解。此疗法用之失当,有可能刺激伤害患者,侮辱其人格,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故非万不得已不可行之。

案六:齐闵王疾,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诊王脉,谓太子曰:非怒则王疾不可治,怒王则文挚死。太子曰:苟已王疾,臣与母以死争之,愿先生勿患也。文挚曰:诺。与太子期而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履登床,履王衣问疾。王怒不与言,文挚因出陋辞以重怒王,王吐而起,遂乃疾已。王不悦,果以鼎生烹文挚,太子与母合争之不得。夫忠于平世易,忠于浊世难也。(《吕氏春秋·至忠》)[7]

按:此为激怒疗法。文挚诊齐闵王卧病不起,认为怒可愈。首先与太子商定出诊时间,但三次爽约令王怒;在诊病时又逐渐增大刺激力度,故意“解履登床,履王衣”,加深怒意,最后以陋辞诱使王大怒,怒则气上,郁积之物随之一吐为快,“遂乃疾已”。

案七:邱汝诚治一女子,欠伸臂不下。邱命其母裸女上身,以单裙著之。曰:俟吾揭帘即去下裳。母如命。邱扬声而入,女羞缩臂即复故。(《挥尘新谈》)[8]

按:激起人的羞愧之情,每能诱发其做出超常的反应,特别是强有力的保护行为。合理地进行诱导,正常地利用这种自身强有力的保护反应,常可起到纠正心身病态,尤其是运动系统病态的作用。本案是妇女运动系统的病态,类似于神经性强迫状态。男尊女卑是封建社会的价值取向,男子可乐无度,但女子却不能失去贞节,甚至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说法。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身体意味着失去清白,邱汝诚抓住女性的这种意识,突然上前佯要脱其衣裙,女子因羞愧下意识做出超常的自我保护,心身病态得到纠正。

案八:一人无故舌出于口寸余,他医遵古方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不效。先生(陈梦琴)命取鸡冠血涂之,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声大而腾,病者愕顾,而舌收矣。或问其故,先生曰:舌为心苗,心主血。用从其类,必鸡冠者,清高之分,精华所聚也。掷钲于地者,惊气先入心,治其原也。以按:周真治妇盖从其法化出。(《冷庐医话》)[9]

按:此为惊恐疗法。舌出于口寸余,熏以巴豆烟,饮以清心脾药,不效。陈梦琴用鸡冠血涂舌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使人持铜钲立其后,掷于地”,巨大的响声令“病者愕顾”,随响声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使舌出不能收的躯体功能状态得到改善,舌能收回口腔中。

【参考文献】

1董湘玉.中医心理学基础·编写说明[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

2王米渠.中医心理学[M].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1986:67.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79,378.

4李黎,俞锦宾.试论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本土化[J].绍兴师专学报,1994.(1):55.

5阎勤民.女性潜意识——一个心理医生的导引手记·自序[M].合肥:花城出版社,1999:5.

6徐斌.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7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第十二册·医术名流列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l983:152,291,1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