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茶文化与茶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茶艺英语;中西文化;问题;思维方式;情感;差异性;翻译策略
茶艺英语翻译由来已久,它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输出。随着中国入世,中华茶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国家对茶文化的教育培育与宣传也更加重视,基于茶文化交流的茶艺翻译逐渐兴盛,使得中国茶艺文化为更多人所关注。
1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显著,从茶艺英语翻译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化表现就更为突出,它对茶艺英语翻译所带来的影响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来看。
1.1生活观念差异
语言源的差异性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活观念,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活观念,他们对于语言的塑造能力及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迥异的生活观念就造成了各色文化差异,茶艺英语就是其中之一。茶艺源于东方社会,而它与英语的融合即是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直接碰撞必然会带来诸多差异性。从生活及东西方人性格习惯来看,东方人含蓄内敛,生活观念略显拘束,所以他们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意译。而西方人性格直白,情感热烈,对东方茶文化永远保有一份神秘感,所以西方人的茶艺翻译更加倾向于直译。举例来说,中国人会说“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儿倒不出”,它用来讽刺那些口齿不灵,反应木纳的人。而在西方,以英语为母语语言的英国属于岛屿国家,地处偏僻但商业文明发达,语言文化历史深厚,所以它在表达茶文化语言环境时则更加直白,比如“ateahound”就是专门用来讽刺某些在舞会、茶话会以及各种公共社交场合中公开对女士大献殷勤的花花公子。这其中英国人直接用到了“hound”(猎犬)这个词,它也表示卑劣的、不断侵扰他人的人,可见英语对茶艺英语的表达非常直截了当。
1.2历史文化差异
中国人对茶的喜爱可以说深入骨髓,他们不但饮茶,还会研究茶文化和一切与茶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一品茗茶背后都有它的传奇历史典故,常常人们在品茶之余也能徜徉于悠远历史之中,回味无穷。就比如说“西湖龙井”,它的典故就出自于乾隆年间某一品茶治好了太后的久病,因此,它也被称为“贡茶”,从此名扬天下。这些奇妙有趣的故事也让茶艺英语翻译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些茗茶背后的历史典故,所以他们的翻译可能就难以形神兼备。在英语国家中,最有名的典故就是“afternoontea”(下午茶)。在17世纪的英国皇室,下午茶文化传遍欧洲,它还衍生了“teabreak”等等习惯用语,这些茶艺英语历史典故让人们理解了更多的中西方茶文化内涵,使茶艺英语翻译文化发展更加兴盛。
1.3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与语言源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礼仪、风尚与习俗,它们也都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的,且对社会绝大多数人群产生了一种约束力,促成集体习惯的最终形成。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多将儒教、道教与佛教文化相互衔接,讲究静心养性,所以中国人多喜欢品茗清茶,中国人也愿意在品茶、闲谈交流之余来增进情感,所以,就有了“茶余饭后”这一成语。相比于中国饮茶语言文化的悠闲,英国饮茶语言文化则更趋向于精致细腻,例如teacaddy(茶叶罐)、teatray(茶盘)、teaparty(茶话会)等等。而在英语中更有teawagon(用茶车)这一名词,它是指那种可以推到客厅或户外,供客人集体享用的移动茶几,这也体现出了茶艺英语在西方地域中所体现出的小资文化情调。
1.4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也决定了语言源的发展进程,中西文化存在地域差异影响,因此,他们在茶艺英语翻译方面也存在思维方式角度差异,这种思维方式角度不同来自于地域差异,也来自于文化背景差异。在茶艺英语中,单词与字符能够根据语言的思维习惯来或自由、或固定组合起来,形成人们常见的语言语态形式,就这一点来看,中文与英语在茶艺语言表现方面就有较大不同,它主要体现在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表达形式上。比如说,我国就非常崇尚由整体扩散到局部,由大及小的思维方式。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通过中文习惯来确定整体句法结构展开细节局部处理,再根据西方英语思维中所奉行的个体主义来反其道而行之,即由小及大来将茶艺英语翻译出来。它的翻译流程主要从点着手,再逐渐延伸到整体,实现茶艺英语的整体翻译过程。可以见得,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角度也都是镜像相反的,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为茶艺英语翻译带来不同影响,但他们殊途同归,都能达到最终的翻译目的[1]。
2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茶艺英语属于专业术语翻译范畴,它的翻译不仅仅要体现多种语言的规范性,也要注重翻译的有效性。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切实影响,现实茶艺英语翻译是存在许多阻碍的,例如以意译变形为主的茶艺专业术语信息缺失问题,也存在某些翻译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些都极大影响了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领域与茶艺领域的传播过程。
2.1茶艺专业术语严重缺失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艺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许多茶叶的命名都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与典故,极具底蕴。不过在英语茶艺翻译过程中,就由于中国语言文化内涵的过于深厚而暴露出英语翻译术语的严重缺失感,许多茗茶名称不得不以拼音代替命名,比如西湖龙井茶就被翻译为“Xi-huLongjingTea”,普洱茶被翻译为“Pu‘erTea”。这种翻译完全不能体现出这些茗茶背后的精彩典故,更不能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化寓意表达上相当欠火候,不能词情达意。
2.2东方意蕴表达困难
在铁观音的茶艺表演过程中,就有投茶环节,它在中文中被称之为“乌龙入宫”(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中的一种),它的英语茶艺翻译为“Oolongcomingintothepalace”。而铁观音在其泡茶表演过程中被称之为“高山流水,春风拂面”,这其中高山流水暗指提茶壶高处冲水,体现茶艺表演者技艺精湛;春风拂面则是用壶盖刮去茶汤表面的泡沫,让茶水更加清澈剔透。但在英语茶艺翻译中,它被翻译为“Flushinghighandpurringlow,andthewindblowingface.”从上述两句中英文茶艺翻译对比也可以看出哪一种在意蕴表达上更加迎合茶文化格调,显然英语在翻译方面缺乏凝练,无法体现茶道中那种清新高雅的意蕴[2]。
3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客观讲,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无法消除的,那么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就应该强调更多技术表现及情感表达元素的发挥,用它们来弥补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鸿沟,实现中西方之于茶艺文化的顺畅交流。
3.1基于技术表现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
3.1.1强调对专业术语的有效研究首先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必须明确对一切茶文化用语的有效规范,应该从茶叶的名称方面来细致划分翻译技巧。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如果从翻译皮毛来理解并运用茶艺英语,就很可能失去对文化传播的初衷。还以普洱茶为例,我国普洱茶分为“普通陈年普洱”和“31年陈年普洱”,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加以区分,例如“普通陈年普洱”就要翻译成“AgedPu’erTea”,而“31年陈年普洱”则要翻译为“31-YearPu’erTea”。再比如说针对台湾阿里山的普通乌龙茶与冻顶乌龙茶,在英语中它们都被统译为“OolongTea”,但是在茶艺英语翻译中,它就应该被翻译为“TaiWanAlishanOolongTea”、“DongdingOolongTea”更为合理。3.1.2强调直译与意译的相互衔接考虑到中西文化是存在固定文化模式的,所以他们在语言信息的表达与传递上无法达到精准无误,体现在茶艺英语翻译中就存在了严重的不平衡状态问题,即两种语言之间的互相干扰。为了在茶艺英语翻译中维护中国语言文化特色,可以将“明前茶”意译为“Theprecedingdragonwelltea”,这就表明“明前茶”必须要在清明前采摘,且暗示气候条件影响对所采摘茶叶的品质影响相当巨大。另外,茶艺英语翻译中也应该意译的将红茶翻译为“blacktea”而并非“redtea”,这是因为红茶在加工过程中颜色会逐渐变深为深红色,趋于黑色,所以它才被称之为“blacktea”。综上所述,英语茶艺翻译中应当将意译与直译融合起来,根据茶叶的文化历史来形成有效翻译衔接,其目的也是为了传情达意,让东西方文化及人群都能接受并深刻了解茶文化。
3.2基于情感表现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
对茶艺英语翻译的策略释出也要基于情感表现来阐述,比如说在茶艺表演语言翻译中,形容茶的味道应该选择那些含有丰富感情与韵味的词汇。举例说,在形容茶汤味道浓厚时要用的词汇应该是body,而形容茶汤明亮时所要运用到的词汇就应该为bright,形容茶汤爽口时可以用到point,这些词汇虽然普通,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却拥有它们异于表面的其它层次意味。比如“point”,在英语表面直译意味中,它就表示“点”,但它在英语中也有爽口的意味,比如说它可以形容茶为“afewpoint”,表示这茶喝起来有些爽口。通过这些普通的词汇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也是茶艺英语翻译文化中对情感及韵味的细腻独到表现[3]。
4结语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但茶艺文化翻译却要尽量消除这些差异,形成相互之间的流畅文化交流沟通。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它可能基于翻译技巧,也可能基于情感表达,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搭起了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直译与意译的桥梁,让茶文化知识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杨.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7):117-118.
[2]陈敏.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较[J].福建茶叶,2016(8):368-369.
关键词:地域文化 普洱茶茶馆 设计
Abstract: yun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border, unique climate, rich products, minority is in the majority, forming the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Tea in the world of the big three drinks, yunnan puer tea culture represented by, and yunnan xishuangbanna of puer tea is the famous at home and abroad, so the design of yunnan teahouse can fully show the yunnan region characteristic and culture.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puer tea tea hous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赋予了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文化最初的积淀。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如海洋、山脉、河流以及气候特点乃至独有的人文精神等等,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云南是个旅游非常发达的地区,再加上有26个少数民族,这些精彩纷呈的民族性展现了优秀的民族茶文化。鉴于此,云南的茶馆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我们知道茶馆是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它为现代人的精神需要提供一个休息的驿站,在茶馆里可以拥有个人的自由时间,也可以在品茶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另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特别像云南这样的旅游大省,地域特色的东西尤其突出,再加上普洱茶在云南的突出地位,云南茶馆的设计也从云南的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在推广云南茶文化的同时结合云南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吸引前来旅游的游客,感受不同地区的品茗文化和地域风情。而茶馆要在保持中国传统和西化中求生存,必须要在茶馆设计中顺应时展。设计茶馆就是在设计环境、氛围和情调。所有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目的都要围绕着如何营造令人舒适、满意的茶馆气氛。茶馆是饮茶消遣之地以及私密性较强的会友和商务会谈,它追求轻松,具有个性和隐秘性的气氛。茶馆的设计应该层次分明,丰富而不繁琐,既有交流的开敞处,又有尊重私密的玲珑角度,音乐轻松自在,色彩柔和,灯光设计偏于幽暗。茶馆设计的意境和气氛是十分重要的,顾客常常看重的是茶馆的氛围。茶馆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茶馆的区域设计,另外就是茶馆的环境氛围设计。
一般茶馆的面积在70―500之间。当然也有一些1000左右的茶馆。不管多少面积的茶馆所要进行设计的区域都相同,主要有六个区域:门厅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吧台区域设计、餐桌区设计、后勤区与卫生间的设计。
1、茶馆的门厅设计
门面是第一印象,吸引消费者进来的首先是门面。茶馆的风格和主题可以从门面上一目了然。设计的关键是提高消费者进来的兴趣,创造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同时也是展现这座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 门厅是交通枢纽中兴,比起其他地方,会使人们对茶馆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规范的入口门厅从主入口就开始延伸,一进门就会看到吧台。门厅本身又具备一种宣传作用,外观上应非常吸引人。门厅一般都有交通、服务和休息这几种功能,它是消费者产生最初印象的重要空间,而且是多功能的共享空间,也是形成格调的地方,消费者对茶馆氛围的感受及定位常基本都是从门厅开始的,是设计者需要重点进行装饰陈设的空间。另外门厅的设计要根据茶馆的大小、家具装饰色彩选用合适的植物和容器。云南茶馆的门厅基本都有水的存在,或用石头盛放,也或做成小的喷泉池,也或用一精致的容器盛放水,放在厅的什么位置则是根据老板的命运卜算的。另外云南茶馆门厅运用最多的是与佛教有关的佛祖神像,看来茶文化与佛教源远流长。另外都设置了神龛以求财运亨通,同时还有云南特色的高大的葫芦型的饼茶摆放。总之,门厅内陈设宜采用大效果观赏性的艺术陈设。与门厅相协调并同样重要的是外部招牌及标志的设置,是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部分。
图一自拍图二自拍
2、茶馆的内部空间设计
茶馆内部空间设计是茶馆设计中最根本内容。结构和材料构成空间,采光和照明展示空间,装饰为空间增色。不同的空间形式具有不同的格调和氛围,让人产生不同的精神感受。在考虑和选择空间时,就要把空间的功能、使用要求和整体氛围统一起来。一颗印是云南特有的建筑空间形式,云南唐先生茶馆的内部空间是按照一颗印的形式展开设计的。在考虑茶馆空间设计的所有因素中,中心的问题是必须针对本茶馆经营的特点、经营的中心意图及目标消费群的特点来进行设计。总之,一流的空间设计是精神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布局、材料、用色上大胆而个性。
图三自拍图四自拍
3、茶馆的吧台区设计
吧台可以说是茶馆设计的中心,选料上乘、工艺精湛。是所置空间的焦点,吧台用料有大理石、花岗岩、木质等,并与时下的先进材料协调构成。云南是大理石的出场地,同时云南也盛产木头。再加上普洱茶能制成各种各样形状的特点,所以云南茶馆的吧台的陈设是非常丰富与独特的。另外,云南的好多茶是属于功夫茶,一般都在粗大的木桩雕刻的茶席上摆弄茶艺别有一番风味。云南茶馆的吧台基本都是开放式的,以展现琳琅满目的云南茶叶。
图五自拍图六自拍
4、餐桌区设计
云南茶馆通常都会设计不同的角落,让消费者感觉每次的体验都不一样。
5、后勤区设计
后勤区主要是指厨房、员工服务柜台、收银台、办公室。茶馆的厨房设计不同于一般餐厅,茶馆是以茶为主饮。
6、卫生间设计
茶馆卫生间的设计业很重要,与茶馆的风格要向一致,通过卫生间表现出茶馆的个性,有时卫生间的设计可以为整个茶馆的设计加分。云南茶馆的好多卫生间都有焚香一事,使得环境清醒些。
图七 自拍 图八自拍
煮茶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各种佐料。不同地区蒙人奶茶制作的方法有差异,各地爱喝的茶的味道也不同,所加入的佐料也就不同。一般来说,加小米、奶皮子、黄油渣、稀奶油、黄油或绵羊尾油等调料。要想把茶煮好,关键是将稀奶油、黄油渣、奶皮子、熟奶豆腐等调料搅拌好,才能煮出别有风味的奶茶。有的人在奶茶中加盐,有的人喜欢甜而加糖,要根据各人的口味添加。至于鲜奶可分牛奶、羊奶、马奶和驼奶,一般以牛奶为上品,羊奶次之,也有的地区用马奶和驼奶。蒙古族制作奶茶是用熬的方法,而熬煮之法又是中国古代的饮茶艺术。早在唐朝,《茶经》序言的作者皮日休就描写过煮饮茶的方法。元人杨维祯《煮茶梦记》记载“:铁龙道人卧石床,命小芸童汲白莲泉,燃槁湘竹,授以凌霄芽为饮供。”[3]可见这种方式是有一定文化继承的。
奶茶的功效
奶茶中放的炒米是脆炒米,是用糜子米炒制而成:先将干净的糜子米倒入铁锅内,加适当的水煮,并不断搅翻锅内的米,米泡胀后,使米皮层中的水性维生素渗透到米粒中去,增加米中的维生素含量。把泡胀的米捞出凉晒,然后把干净的细沙子倒入铁锅内,将沙子炒红,把泡胀的米倒入,进行快速炒,使米开花,即可出锅,色黄不焦,米粒质坚而脆。这种炒米泡在奶茶中,吃起来酥脆香甜。也有糜子米不用水泡,也不用沙子炒,而直接将糜子米放入锅内炒。这样的炒米较硬,被称为硬炒米。然后用碾子碾糜子米,去其皮,将糠簸出,即可食用。这种炒米不发霉变质,便于保存和携带。用炒米泡奶茶喝了解饥饿。在不同季节所喝的奶茶也不完全相同,如夏季鲜奶多,奶茶是用鲜奶煮。但在冬季鲜奶就极少,主要用奶制品代替,特别是黄油茶在寒冷的冬天,受寒冻僵时,饮黄油茶能很快得到恢复。蒙族人除饮奶茶外,还饮嘎仁萨面茶。这是用绵羊脊骨汤煮茶,饮后可以提高视力和听觉。饮杏仁宝日汤煮茶,可以通宣理肺。饮酸枣茶能健身补血,治疗失眠。蒙人还有喜欢将野生植物的果实、叶子、花用于煮茶,煮出的茶,风味各异。一些入茶的植物已经被证明有一定的药用价值[5]。东部蒙人对兴安岭南麓地区生长的各种茶树,制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如在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阿巴哈纳尔旗、乌珠穆沁旗以及察哈尔、克什克腾旗等地区的蒙人,饮一种阿巴嘎茶。阿巴嘎学名为地榆,属蔷薇科,是草本植物,生于草甸草原的林缘附近,叶为椭圆形,秋后采集叶、茎、根放在阴凉处,可以和青砖茶煮,味道香,加入鲜奶及其他佐料,即是阿巴嘎茶。
蒙古族人熬制茶和饮茶的茶具
蒙人熬制茶和饮茶的茶具也是很考究的,以下就六个方面做简单介绍:①装奶桶:装鲜奶的有木桶,主要是柏木、松木或柳木制品,后来的桶多是金属制品。②搅茶桶:将熬制的奶茶佐料放在桶内搅拌,搅拌出油为止,然后把搅拌好的佐料倒入烧开的茶水搅拌。③蒙古刀:削砖茶或切砖茶的蒙古刀,刀身是以优质钢打制的,刀刃锋利,把砖茶切开研碎。④茶壶:盛茶的茶壶各地区使用的不完全相同,一般的茶壶嘴小,底大,铜质,也有铝质的。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也有的呈六边形或四边形,容积比普通茶壶稍大。铝壶和铜壶的壶嘴和壶盖都非常讲究,刻的花纹。有的银壶,清代制的凤嘴龙纹银壶十分精致,并配以各种卷草、莲花瓣和各种几何纹样,形成了极为精巧的富有装饰性的民间工艺品。⑤高筒茶壶:蒙语为温都鲁,意即高的,壶形为圆锥形,壶口呈半圆形,约二尺左右高,带把。一般用桦木制作,上面有四道或五道金属制作的箍,箍上刻有各色花纹,也有用紫铜和黄铜制作的,紫黄相间,色泽夺目。温都鲁是盛奶茶、奶酒的必要器皿。⑥茶碗:蒙古族所用的茶碗是木制的,称“翠花碗”。“蒙人胸次所拎之木碗以桦木制成,贵者以札批野(桦木根有翠色花纹)制之。曰翠花碗。制时,须以核桃油擦摩使润。镶以银。碗中镶银三钱许,佳者值银廿余两。桦木者值数两。”[6]这种木碗是用桦树根旋挖成型,再用装饰薄银片包镶而成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大的木碗铺是瑞恒永,价格最低的是树身制作的木碗。木碗便于蒙牧民随身携带,藏于怀内,使用时拿出来。蒙古族王公贵族使用的木碗,是用银片包镶而成,包镶的图案多种多样,八宝图案最多,非常讲究,是美丽的装饰品,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虽然器具不如中原饮茶所用的复杂,但简单实用又极富民族特色。
物质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观念与意识的差异,因为由于地域和环境的不同,同一类的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观念中所具有的功能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这种事物包括人们的日常所使用的食物,所饮用的饮料,以及居住的不同环境。举例来说。中国一直流行一句话,那就是对于老百姓来说,吃饭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此在中国的旅游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无论走到哪处的风景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扑面而来。最近在互联网络上比较流行这么一张中国的地图。地图的主要内容不仅标出了各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景点名称。更为让人叹服的是,在各个旅游景点中,还特意的选取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例如,在中国的山东,你会品尝到大煎饼的味道,在山西,有刀削面,在新疆有手抓羊肉,在东北,有杀猪菜,在四川有正宗的麻辣火锅等等。可是,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外国朋友会大饱口福的同时,会心生疑问:Whatisit?他们经常问的这个问题,难倒了大部分的中国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者们。因为,这些中国独有的特色美食,很多在欧美国家的字典中没有收录,另一方面,即使勉强把这些所谓的特色美食对应的英文翻译出来,由于缺乏对欧美日常饮食文化的了解,翻译的也是比较生硬的。
欧美国家的饮食,从营养角度来说,确实比较讲究。例如,他们比较善于用烤或蒸的方式来尽量避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流失。他们在每年的感恩节所食用的火鸡,就是属于这种加工工艺的。另外,中国作为酒的故乡,有着灿烂的酒文化。这一点让很多欧美的游客非常佩服。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白酒所独具特色的醇香,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人在酒桌上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酒文化。因此,就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已经渐渐的走向世界的各个地方。同时,作为有着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中国,我们的茶文化也已经香飘万里人家。在每家每户饭前饭后喝一杯茶基本上是一种不变的惯例。欧美国家对于茶的感觉,不如对咖啡感觉浓厚。因此,这种饮食文化的差异,也会在旅游英语中有着比较突出的表现。那么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如何做好旅游英语中的翻译呢?笔者经过查阅相关的图书资料,尝试总结了以下几种翻译方法。
二、基于文化差异下的旅游英语翻译的具体方法
1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所谓的“求同”方法,是指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在遇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下不一样的表述时,尽量从欧美国家的文化事物中选取相应的事物来进行匹配。当然这种匹配并不是要求一对一的绝对的匹配,而是讲求而二者在表达意义与功能上的匹配。例如,中国在各大景区中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植物,这些在英语的相关词典上并没有完全收录。因此,在遇到这样的词汇翻译时,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同”方法就可以发挥作用。咱们在旅游景点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欧美游客并不是很熟悉的。例如,大白菜,月季花,大葱,槐树等等。对于这些事物的英文翻译,我们可以寻找西方文化中的对应事物,二者只要在功能或者类属上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就可以进行中国特色的英语嫁接。所以,上面的几个中国特色的事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表述为,Chinesecabbage,Chineserose,Chineseonion,Chinesebachelortree等等。
2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所谓的旅游英语翻译中的“求异”方法,就是在旅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从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的角度来考虑翻译。换句话说,在翻译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着可以表达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时,不用过多的强调与西方文化的匹配性,而是坚持本民族的表达特色。一种比较简单的表达方法就是中国的汉语拼音来表示。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已经跃居世界的领先水平,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吸引着近千万的国外游客来华旅游、观光。这些外国游客的到来,很好地帮助把中国的特色文化推介到世界的各个地方。很多游客基本上快成为了半个“中国通”。因此,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对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事物的拼音解读,不仅是一种文化保护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国力不断提升的象征。例如,现在很多外国的游客,对于中国的“功夫”,“宫保鸡丁”“胡同”“北京烤鸭”等中国特色的事物名称的汉语拼音,都已经比较熟悉和了解。这种在翻译文化中“求异”的方法,随着中国不断地走向世界的步伐的加快,将会在未来的一天,掀起一股学习中国文化的浪潮,这种浪潮在欧美的几个国家已经开始掀起。
三、结语
关键词: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语言是交流和传播思想的工具。简单的说,我们学习外语就是为了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我们。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促进加强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这一环节,把它看成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1.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在斯科隆(Scollon,R.)所著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中,简单地将文化分为两种:一为 “high culture” 高级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等。另一种为 “anthropological culture” 人文文化指习俗、仪式以及包括衣食住行、人际关系各方面的生活方式价值观的美丑定义,时间取向、生活节奏、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与性别、阶层、职业、亲属关系相关的个人角色。文化学习中我们主要指的是“anthropological culture”.
2.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
鉴于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达到外语教学的目的要求,就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切实贯穿文化教学的内容。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文化教学,这一点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二、文化差异
1.词汇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也是构成短语、句子、篇章的基本要素。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但要学会单词的字面意思,更要了解它们的文化含义。否则,容易在交际中引起误解,造成麻烦。
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很多相似的表达,例如: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良药苦口。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英语和汉语表达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例如:
brown sugar 红糖 a yellow 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
blue talk 下流的言论 white elephant 昂贵又无用之物
in the pink :非常健康 black looks白眼
pigheaded 犟驴 cowed look 害怕的表情
2.习俗、价值观差异
1)交谈
英美人的空间意识较强,当陌生人离他们太近时,他们会觉得很不自在.甚至觉得是一种威胁,所以和他们交谈时,不要站得太近,当然也不要离得太远而听不见。
当两人交谈时,英美国家的人比较喜欢得到对方的回应,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时不时会听到听众说一些简单的词,如 “Oh, yes”, “OK”, “I see”, “Uh huh”等等,这是听者像讲话者表示“我在听,你可以继续。”中国人的谈话习惯则和英美国家的人不同,中国人一般不会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插话,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样做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这样的话,英美国家的人认为中国人不愿意听他们交流,而中国人觉得对方经常插嘴太不礼貌,导致局面很尴尬,有时交谈甚至无法进行。
除此之外,交谈时也应该注意话题,英美国家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所以一般个人的年龄、履历、婚姻、收入、个人物品价值、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都是不愿被谈论的话题。如果初次见面是在找不到合适的话题,那么就谈“天气”,这是他们社交中永恒不变的话题,也是不容易出错的话题。
2)拜访
如果被邀请到某人家做客,中国人习惯早到,和主人聊聊天,帮女主人准备准备食物,大家对这些都习以为常。而英美国家则完全不同。如果你被邀请到某人家做客,如果是社交活动而不是商业活动,提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正在为你的到来做准备,如果她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你就到了,这会令人十分尴尬。迟到10分钟时绝好的选择。但不要超过半小时,这会被视为不礼貌,而且你也应该为此道歉。除此之外,也不能在主人家呆的太晚,这也会被视为不礼貌,因为对主人不够体谅。一般在10-11点之间离开比较合适。
三、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文化意识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其主导作用,是两种文化交流的中介。所以,教师的文化意识在外语文化教学中占很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中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老师认为外语教学教授语言知识足以,没有必要教授文化知识。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对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尽管他们意思到了这一点,但很少有老师认真地思考如何将文化教学系统地、科学地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在授课过程中直至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汇、短语成了教学的障碍,才会解释。除此之外,教师缺少直接与外国文化接触的机会,因为大多数老师没有去国外学习深造的机会,而这恰好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好的方式。
2)学生缺乏地道的语言交流环境
Hinkel指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以及学习英语一个明显的难题就是和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交流的机会。英语学习者很少或者没有和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交流,很少有机会或者没有机会体验具有启发性的跨文化交际。”
事实上,外语教学中,讲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远远大于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只有在语言大学或其他类学校的外语系有外籍教师,而他们的数量远远低于中国本国的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有限。
缺少地道的语言交流环境,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或没有机会意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另外,由于缺乏语言环境,使得学生在学习新东西之前,没有机会去巩固和实践已经学到的东西。学习中,只有不断地巩固、学习才能提高。
四、文化教学的策略
1)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
教师是文化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文化意思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 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就要求就是在出了熟知课本内容之外,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读一些与教学,文化线管的书籍、报纸和杂志。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影像资料,如Discovery,国家地理杂志等多方位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课余时间还可以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之所需,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2)采用过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有些文化知识用文字介绍比较单薄,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幻灯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有强大的文字、图片、 音频、视频功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但切记,教师在授课时,应遵守关联原则和适度原则,只讲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的,可略过不提。另外,教师必须把握好尺度,分清主次,语言教学以怨言教学为主,文化教学为辅,文化教学坐到点到,说到为止,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正常教学的进行。?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像学生推荐一些外文读物,影视资料如探索发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些名人传记片等等?,让学生从多方面进步提高。
语言之有魅力,风格之值得研究,主要是因为后面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文化。通过文化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Scollon, 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Discourse Approach, [M] Blackwell Pres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Hinkle, Eli,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3] 邓炎昌,刘润请,《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研与研究出版社,1989.
[4]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徐秋琴,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