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投资技巧

风险投资技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投资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险投资技巧

风险投资技巧范文第1篇

2、分散投资。不要将所有的钱投资在同一只股票上,持有五只左右的股票能够有效的降低风险;价格的变化。股票的价格并不仅仅反映公司资产的价值或者销售的增长,它也反映出投资者的信心、行业的兴衰和经济的景气程度,是如何减少股票投资风险的要点之一。

3、进行长期投资。所有股票的价格都会上下波动,但拥有优质产品、卓越管理和出色销售的公司,会带来不菲的长期回报。

6、评估价格合理与否。评估一个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市盈率指标,市盈率低通常意味着股票的价格低估。用收盘价除以每股收益,就得出市盈率,它是比较同一行业的不同股票价格高低的有效工具,是如何减少股票投资风险的重点。

7、红利多少。这是公司支付给股东的现金回报,红利丰厚的公司一般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因为他们不但有机会通过股票的价格波动盈利,还将获得红利分配。

风险投资技巧范文第2篇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尚有许多不足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投资资本退出困难,退出渠道不完善。从国际上来看,风险投资资本的退出渠道包括主板退出、创业板退出、OTC市场退出、股权转让、管理层收购和清算等。我国现阶段的规模有限的证券市场,使得风险投资主要为大企业服务,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扶植比较少,再加上在我国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发展空间的创业板尚未发展成型,这些使得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够顺畅,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尚不健全,严重阻碍了风险投资的发展。

(2)风险投资活动支持力度不够。从风险投资的支援体系上看,由于我国风向投资起步较晚,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在扶植企业发展方面提供的优惠政策较少,就我国现有的经济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来说,我国长期实行科研开发经费由政府财政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层层分配的管理体制,尤其是科研与生产与商品化严重脱节,有些地方与风险投资操作规则相违背,风险投资相关法律与法规不健全,对风险投资发展缺乏有效激励措施、明确的发展计划和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不能适应风险投资的发展。

(3)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缺乏。风险投资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的不同于一般投资行为的投资活动,风险投资行业涉及到众多知识学科,比如投资、审计、管理、财务、以及部分高科技专业知识。据统计,71.88%的创业投资结构认同好的风险投资家团队是风险投资项目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风险投资家是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同时具备丰富的金融资产投资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在我国风险投资行业中掌握如此众多学科知识的投资专业人才比较匮乏。人才的不足也严重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

2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对策

(1)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渠道,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直接导致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偏小,这就在源头上限制了我国投资行业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渠道。结合国外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风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可以从社会个人资本、国有大型公司、政府资金、相关机构投资组织等方面拓宽风投资金渠道。同时,注重民间资本的合理应用,合理筹集社会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个人资金等民间资本。

(2)建立一套分散风险的投资机制。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风险难以消除但可以进行合理分散从而降低风险,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风险分散投资机制是保证风险投资行业良性发展的必备条件。将投资资金分散到多个投资项目中,并采用分批投资、资金资产组合投资、不同投资主体联合投资、建立投资咨询管理体制、风险投资项目监督监管制度等方式来分散与降低投资风险。也可以借鉴世界各国推崇的有限合伙制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风险资本的运行效率。我国有限合伙制的模式建立了风险投资结构,但这种合作是建立在双方的契约约定基础上的,其运作必须有规范的法律规范作保障,因此,我国有必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有限合伙制的推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风险投资创业难度大、风险高,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让方面都给予风险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大政府在优惠政策上的执行力度,应将发展风险投资作为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建立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和专门机构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加快如《风险投资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出台进度。

风险投资技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风险投资投资人风险投资家

在风险投资中,人风险尤为突出,因为投资人(所有者)与风险投资家(人)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风险投资家积极参与风险企业的管理;另一方面,有限合伙人的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使其无法监控每个投资项目的操作,因此,对于风险投资家的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除了对风险投资家进行严格的筛选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素质之外,还应在合同中加入相应的条款来进行制约。

一、投资人对风险投资家的筛选

风险投资家是风险投资中最为能动的因素。要成为一名风险投资家,必须具备各类有关专业知识和风险投资的管理经验,有追求高回报的强烈欲望和承担高风险的能力,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即个人的财务积蓄从而有可能对风险基金投入一定数量的资本。风险投资家应具备以下素质:

1.具有工程技术专业基础知识。高科技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企业,而不是由技术引进而形成的企业。这就要求风险投资家必须熟悉某一科技领域,并且对这一领域的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在众多新技术中筛选出最有发展前景,可作为风险投资对象的新技术项目。

2.具有金融投资实践经验。风险投资家应该能够进行资本运作,及时募集追加资本、监测和管理资本的使用,确保风险投资的保值和增值。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及其商品化、市场化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研究开发、中试与投人生产所需资金的比例为1∶10∶100,而高科技创新企业在创业初期基本上没有现金流入,甚至为负流入,且高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是一种长期投资,它一般要经过3年~8年才能见到收益,这就需要风险投资家能够及时募集到追加资本,并具有高超的融资技巧。

3.掌握现代财务会计知识。现代财务管理的中心是资金管理。风险投资家对于财务监督与控制,规范财务管理,追加资本筹集,股票上市,利润分配政策,及时退出投资等重大财务问题必须及时做出决策。

高科技创新企业与一般的传统企业在资本结构上有很大不同,前者在资产构成中占优势的不是有形资产,而是无形资产,即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力资源等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并占据统治地位。这就决定了单纯从传统财务会计报表上所体现出来的企业经营状况已不能完全反映高科技创新企业的真实情况,风险投资家必须及时了解会计热点问题,如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人才资源会计等,以达到公允、合理、客观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4.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具有团结协作、追求成功的工作作风。由于高科技创业家一般是技术人才而缺乏管理经验,如果说在创业初期,企业规模不大,高科技创业家一人身兼数职还游刃有余的话,那么,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他必须面临角色转变的问题。这时,风险投资家应该能够为所投资企业带来全新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参与企业的业务决策,协助企业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核心,使高科技创新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的生产作业、市场营销与决策、质量控制与监督体系,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管理要效益。

5.精通法律知识。高科技企业的特点之一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且在某种意义上依靠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风险投资家应具有相应地法律法规知识,以便在最大限度上为所投资企业争取到法律上的支持,使所投资企业在依法纳税、守法经营的前提下,维护其合法的权益。

二、在合同中规定的约束性条款

在投资人与风险投资家所签订的委托合同中,可以规定如下方法来避免风险投资家做出不利于投资者的决策:

1.风险基金是固定期限的,风险投资家不能永远保管资金,这与其他的互惠基金和公司的无限寿命不同,固定期限的机制使投资者能够不在以后再投资于同一个风险投资家所管理的基金,如果风险投资家行为不端,在下次募资时将有很大困难。

2.参与利润分配给风险投资家很好的刺激,促使他尽力去提高投资组合中风险企业的价值。

3.有限合伙人可以退出基金,不再注入以前承诺的资金,但这会使有限合伙人损失以前投入资金和收益的一半。

4.风险投资公司的资产出售所得,必须返回给投资者,禁止风险投资家从事一些自我利益的交易。

好的风险投资家愿意接受这种固定期限的合伙制基金和投资业绩挂钩的奖励措施,他们同意投资者每过几年对他们的业绩进行评估,如他们投资管理业绩不佳,将无法得到追加资金,或无法从其他投资者那儿获得资金,如果他们表现不俗,则能分享巨大的投资收益,并能继续在这个行业募资、投资、收获、再募资。如果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会同意这些条款,投资者通过这个合同来筛选好的风险投资家,这份合同提供了一种双赢的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风险投资技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

一、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的特点

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在面对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将风险资本注入到一些未成熟的高科技技术产业中,通过提供增值服务使产业快速的成熟起来,然后通过上市、并购或其他有效方式迅速撤出投资,从而获取高额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项目具有极高的价值性

高技术产品,一般就是指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高附加值,有着较为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型产品,孕育这类产品的高科技技术项目必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2、投资的不可逆性

由于当今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使多数未研发出的技术不能付诸实施,从而导致前期大量的资本投入并不能充分利用,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又不能像其他投资那样,在出现不利时,可以迅速撤回资本,从而导致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的不可逆性。

3、投资的高风险性

由于高科技产业持续较长,中间要经过工艺技术研究、产品试制、中间试验和扩大生产、上市销售等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失败的风险,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否能够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创新企业自身的不确定性和不成熟性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会使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投机性,从而增加市场风险。

4、投资收益的预期性和不确定性

高科技风险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往往是不成熟的企业或项目,这些企业或项目缺少历史资料和管理经验,拥有的仅是较好的技术,其未来收益基本只能靠预期来确定的,具有较强的预期性。但是,在高科技风险投资项目中,它看重的是投资对象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市场潜力,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从而增大了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

二、我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1、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风险资本规模小

目前,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资金来源仍是三个渠道,即自筹、政府出资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 (政府和银行性质资本占70%以上),一方面限制了我国风险资金来源的规模,另一方面也使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风险投资的规模较小,尚不能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投资渠道窄,没有充分利用包括个人、企业、金融或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构筑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投资的风险集中于国家身上而无更多分担投资风险的渠道,这在政府财力有限的前提下是无法形成良性循环和发展的,这也是我国风险投资业规模较小的直接原因。

2、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不健全

风险投资是一个包括融资、投资、资本经营和企业管理等内容的错综复杂的金融过程。没有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作保障,风险投资难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也必然受到制约和影响。然而,由于我国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实践经验少,且发展不成熟,因此,在制定法律法规中考虑不全面,造成风险投资不能规范发展。

3、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单一,运营机制不完善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效率和发展速度。而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态比较单一,大部分采用有限公司制,这种组织形态只能依靠公司自身的资金进行运作,且融资功能有限。不规范的经营运作,使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催化作用不能有效的发挥。

4、科技产业政策不到位,科技创新不足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民众创新意识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众多的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导致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经营行为短期化,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迫切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5、缺少有力的政府引导政策,尚未形成对风险投资的政策诱导

风险投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向导,但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也必须遵循风险投资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政府的角色定位。按照风险投资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角色应该以间接引导为主,直接参与为辅,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简单地说,政府应该着力于风险投资宏观环境的把握,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风险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然而,从风险投资需求看,我国的科技产业政策激励不足,缺乏一套促进高科技产业良性发展的激励机制。从风险投资的供给看,缺乏一套引导不同风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政策与环境。

6、风险投资人才严重匮乏

高水平的风险投资业不仅需要有高强度的投资,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需要管理者既懂技术又懂金融管理,所以风险投资家的素质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败。目前国内对大多数科技界、经济界、企业界来说风险投资依旧是一个初探的新领域,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操作上,真正能懂得风险投资,又有比较系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奇缺,而现有的人事及工资制度也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另外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中存在“风险企业家缺位”问题,致使风险投资者担心风险企业的信誉问题而抑制风险投资的投放。

三、解决我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的几点对策

1、开辟多渠道的风险投资来源

鼓励地方、企业、金融机构及个人参与风险投资业。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科技、经济和市场发展水平,着眼在创造环境、完善市场机制上下功夫。我国的民间私人资本储备雄厚,他们在“住房”、“汽车”等消费实现后,其储蓄存款将有可能转化为新的投资。这就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可通过公开发行基金债券等吸收大量社会游资,这将大幅度地增加风险投资的资金。

大批外国风险资本投入到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为填补我国风险投资业巨大的资金缺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更促进了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国外资金促进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初期,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机构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利用各种对外招商引资的机会,把引进国外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加强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为风险投资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并提供特别的法律保护。规范运作风险投资, 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竞争和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更要适时调整外汇管理、股权流动等监管和政策措施,适应风险资本国际化的要求。另外建立以有限合伙制为核心的风险投资机构,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机构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因此根据国情,我们需要设计出适宜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建立起既能体现出有限合伙制的特殊优点又能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能被接受的风险投资组织形式,以尽快适应市场,适应外国风险资本的竞争,适应我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

3、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个企业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必须适应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动态变化,着眼于全球范围考虑产品前景,要以国际眼光制定企业的总体战略,确定经营方向、产品结构和竞争层次。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下,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是全球化的市场,企业今天的核心技术不等于明天的核心技术。因此,只有在优质的基础上求发展,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科学的前沿,才能成为企业的核心。

4、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

拥有一支多层次、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是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和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创造适宜环境,提供优惠政策,大力培养造就一批风险企业家、投资家、创新家和金融人才。首先,采取送出去方式,即政府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我国的风险投资从业人员到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培训和实践,努力学习风险投资技巧及相应的程序和操作,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投资经验。其次,引进来,包括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安排下,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外著名风险投资专家到国内讲学交流和创造有利条件,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最后,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在大学生和研究生课程中设立风险投资的有关课程,培养后继主力军。

参考文献:

[1]李永周.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2]周志丹.风险投资于高新技术风险企业价值培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唐炎钊.中国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综合评估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风险投资技巧范文第5篇

信任对后续融资支持的影响MacMillan,Kulow和Khoylian(1989)认为风险投资家做得最多的两项工作是帮助企业筹集资金和提高管理能力[20]。风险投资不但为新创企业的发展注入了资金,而且在企业随后的发展中,风险投资可以给予再次注资和提升其融资能力[21]。除了自有资金,风险投资家更多通过引进其他风险投资机构进行权益投资,或者引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企业提供债务融资等手段,进一步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在后续融资过程中风险投资家实际担当着风险企业的信用担保人、风险过滤器的角色,同时风险投资家联合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功的投资,尽可能早地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声誉[22],因而风险投资家可能面临着投资失败、风险企业滥用资金所带来的资金和声誉双重损失的可能性。双方之间的信任使风险投资家不会担心风险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谋取私利而带来双重风险,愿意继续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风险企业也因为对投资家的信任,能够正确认识后续融资可能带来的股权稀释问题,而较为坦然地接受后续投资,正如Shane(2002)指出,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相互之间越信任,风险企业越能整合到创业必需的财物资源,且所获财物资源数量也越丰裕[23]。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2: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信任正向促进风险投资家后续融资支持。信任对战略支持的影响风险投资家会对新创企业的战略制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促进企业未来的快速成长[24]。风险投资家通过占有风险企业的董事会席位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来对其提供战略支持。风险投资家通常是某一行业和相关几个行业的专家,对特定行业的发展、市场潜力大小和市场变化趋势有深入的了解和跟踪,因而在参与风险企业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专长于外部环境分析,而风险企业则对自己企业的资源状况、优势与劣势最为了解,双方拥有互补的专长知识,实现专长知识的共享,则能够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Inkpen和Ross(2001)指出,跨组织合作的伙伴间必须要有高度的信任关系,才能使伙伴愿意提供有帮助的关键知识或经验[25]。当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建立高度信任时,双方会积极与对方分享自己的知识:创业者不必担心完全披露己方的资源、技术等信息而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且会增强与对方分享知识并向对方学习其专长知识的意愿,这样风险投资家也因为对方的坦诚而主动提供自己的知识并参与战略制定,提高战略支持的程度,使得双方间的学习顺利进行、知识得到有效整合,从而有利于风险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决定和战略规划。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3: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信任正向促进风险投资家战略支持。信任对管理支持的影响风险投资家一般拥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律,因而Hurry等(1992)指出创业者能够向风险投资家咨询学习经营创业企业的技巧和方法[26],进而弥补自己管理经验的欠缺,提高管理技能。通过投资家的管理支持,创业者将获得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或者对管理实务形成更深入的理解,这个过程实际是投资家的知识向创业者转移的过程。Kim和Mauborgne(1997)认为信任能够很好地增强伙伴间合作与共享意愿,一旦人们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他们将会非常愿意共享彼此信息[27]。因此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信任关系,是投资家与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创业企业提供管理支持的重要基础。当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存在高度信任时,创业者更愿意与投资家进行深度交流,主动向投资家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敢于暴露自身的不足,而风险投资家也会因为创业者的积极互动而增强进一步提供知识和指导的意愿,使企业获得更充分的管理支持,并且能以一种包容、耐心的态度面对企业暂时存在的不足。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4: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信任正向促进风险投资家管理支持。

不同维度信任对网络资源支持、后续融资支持的影响谋算型信任中,信任的确定通常是基于信任带来的收益及信任破坏带来威胁的比较[11]。在这种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境中,信任双方倾向于做出理性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计算最大化的期望收益和最少化的可能损失,同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28]。在谋算型信任下,双方关系建立在激励约束机制和共同利益之上,双方的了解还不是非常深入,均处于试探性阶段。此时风险投资家还有较强的防范心理,担心创业者能否恰当地使用资源,基于理性计算只为风险企业提供有限的网络资源,比如介绍部分自己非常熟识的供应商或销售商等;而另一方面创业者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不希望对方在企业中介入太深,或者因为对风险投资家的网络能力、提供的网络资源的价值感到没有把握,故在提出资源要求时也不主动,因此在双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谋算型信任阶段网络资源支持的程度相对有限。在谋算型信任下风险投资家做出后续融资的决策前,将会非常审慎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增值潜力,并在继续投资可能带来的收益与投资后创业者可能的败德行为导致的资金和声誉风险间进行计算权衡。由于此阶段风险企业还未树立足够的声誉,并且此时企业披露内部的经营信息非常有限,信息不对称情况较为明显,这使投资家无形中会加大风险评估值,因而增资会非常谨慎,这样在谋算型信任下,风险投资家经利益计算会提供必要的后续融资支持,但若谋算型信任的程度降低则会倾向于降低后续融资支持的幅度。在了解型信任或认同型信任中,双方关系超越了纯粹的利益计算,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非正式的沟通增加,交往也更为深入,双方间持续的互动与沟通增强了他们对对方需求、偏好及态度等的了解和行为预测能力,因而逐渐打消对对方行使机会主义行为的顾虑,促进了对对方的友好和谅解。在这两种信任状态下,出于对风险投资家的了解,创业者更愿意坦陈自己的需求,比如告知投资家在研发过程中遇到了技术瓶颈,希望介绍同行业企业展开合作或介绍该领域的技术专家提供咨询,这样使风险投资家的资源支持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基于深入了解不担心对方会不恰当地利用资源,因而会告知自己的资源状况和价值;同时也相信创业者是具实提出的资源需求,故愿意将自己网络中其他的成员介绍给创业者;而在向其他企业推荐创业企业时风险投资家的声誉也增强了创业企业的可信度,使网络内其他企业更容易与创业企业缔结合作关系,有利于创业者赢得更多获取资源的渠道,使风险投资家的网络资源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在了解型信任或认同型信任状态下,双方的共同信息范围逐渐扩大,风险投资家对创业者的价值观、偏好、行事习惯也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关于风险企业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明显降低,风险投资家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竞争程度了解非常深入,对企业即将发生的资金需求了然于胸,同时也认为创业者滥用资源或谋取私利的可能性很小,因而能够也愿意为企业量身制定后续融资计划;由于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信任,提高了风险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则容易受到与风险投资家有来往的金融机构的青睐,从而带来更多的低成本资金[29];同时创业者能够更加深刻理解风险投资家的融资策略的出发点,可以很好理解和顺利接受增资带来的股权稀释。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5: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不同维度信任对网络资源支持正向影响作用不同,了解型信任及认同型信任对网络资源支持的促进作用均比谋算型信任强。命题6: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不同维度信任对后续融资支持正向影响作用不同,了解型信任及认同型信任对后续融资支持的促进作用均比谋算型信任强。

不同维度信任对战略支持、管理支持的影响由前述增值服务的界定可知,风险投资家为风险企业提供战略支持、管理支持实际是投资家的战略思想、战略规划经验和管理经验、营销技能、管理新思路等复杂隐性知识向风险企业转移的过程。隐性知识的不可编码性,使隐性知识转移通常需要借助面对面的接触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实现。而深层次的沟通、交流只存在于双方相互间具有格外强的信任时,否则仅停留于表面层次。当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是谋算型信任时,信任关系属于信任的初级层次,在这种信任关系下,双方遵守规则、严守本分,相互接触少,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主要限于投资协议约定的信息披露,风险投资家仅通过参与董事会的正式沟通方式介入风险企业战略决策,因而他向风险企业转移的复杂专有知识较为有限,而更多的是简单知识;同时由于风险企业家心存芥蒂,向风险投资家所提供的企业资源、技术前景等关键信息比较有限,使风险投资家难以有效地进行企业的战略分析与战略制定,因而此时提供的战略支持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在谋算型信任下,风险企业担心过多披露信息会暴露自己的缺陷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很少会主动披露企业内部的经营信息,这使风险投资家对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的了解受到局限;而且在这种信任中,由于创业者对风险投资家的能力了解还不充分,对于风险投资家提供的管理运作支持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希望过多干涉其经营管理,因而,风险投资家在这一信任阶段提供很有限的管理支持。当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处于了解型信任的状态时,非正式接触明显增加、沟通变得开放且频繁,双方的密切交往和深度交流,将成为投资家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途径和知识转移的手段。创业者不必担心知识流失的风险而愿意提供技术细节,愿意将自己在资源获得、企业战略布局等方面的困惑与投资家交流。这使风险投资家对企业的资源状况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产品、技术的领先程度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创业者的战略设想也更为明了,也就能针对企业现状提出具有价值的战略规划设想,因而此时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的战略制定过程的影响较为深入,提供的战略支持较多。在了解型信任关系下,一方面创业者对投资家的人品、管理经验水平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企业信息披露更为主动、全面,使投资家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实际的情况;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对创业团队的经营管理能力、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方面也有了直观认识。随着双方沟通的增加,投资家能够及时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得当、失当之处,也更有可能为企业准确把脉,得以在必要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发现企业产品独特且附加值高但管理及销售比较混乱,风险投资家就会帮助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销售队伍,协助其进行市场开拓。由于隐性知识具有不可言传的特性,获取隐性知识的关键就是通过共同的活动来分享相同的经验,风险投资家在手把手的指导企业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过程中,管理经验等隐性知识将得到传递。虽然信任双方接触的越多,他们就越能理解和预测彼此间的行为,并且了解到各自的问题和期望,那么从这里赢得的收益将会比几乎所有其他地方来得更多[30],但在认同型信任关系中,双方将时间和精力更多放在感情交流上,反而降低了专有知识共享的程度和互相学习的程度[31],尤其在中国的关系文化背景下这一特征将会更为明显。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家与创业者间长期的交往互动,造就了相互的深入了解和深厚感情,双方甚至形成了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事准则,拥有高度默契,认为在企业经营、发展等根本性问题上与对方的取向是一致的。创业者认为投资家已经对企业的经营情况非常了解而没有必要向其提供企业的经营信息,由于认同对方的价值观和理念,而不必为具体的管理运作问题和投资家进行讨论,并且认为对投资家的战略观点与倾向非常了解而不需要和其就战略制定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家认为不必详细地过问创业者战略制定的过程,他们也会做出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战略决定;同时觉得通过此前的深入交往和指导,创业者的企业经营管理思路也和自己是一致的;并且创业者的管理能力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创业者的管理决策不再需要过问具体的细节,风险投资家因而会将时间和精力更多放在双方关系培育和情感交流上,反而减少了对风险企业战略及管理知识的传递。因此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命题:命题7: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不同维度信任对战略支持正向影响作用不同,了解型信任对战略支持的促进作用最强,而认同型信任对战略支持的促进作用并不比谋算型信任强。命题8: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不同维度信任对管理支持正向影响作用不同,了解型信任对管理支持的促进作用最强,而认同型信任对战略支持的促进作用并不比谋算型信任强。

本文界定了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信任及其维度划分,明确了增值服务的定义和内涵,在此基础上,从信任的发展演化规律出发,进一步分析了信任和各类增值服务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间的信任促进双方社会网络的融合,创业者通过这种信任网络能进一步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双方间的信任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进而使创业者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双方的高度信任关系,使投资家愿意提供自己的知识或经验,同时创业者认可确信对方知识的价值,愿意提供真实信息,从而使风险投资家更为有效地协助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并为企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管理支持。而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双方之间不同维度的信任对增值服务各变量的影响规律不同:了解型信任及认同型信任增强了他们对对方需求、偏好及态度等的了解和行为预测能力,因而逐渐打消对对方行使机会主义行为的顾虑,故这两种信任对物质资源支持,即网络资源支持、后续融资支持的正向促进作用均比谋算型信任强;在谋算型信任下有限的正式沟通局限了知识传递,了解型信任中双方丰富而频繁的沟通促进了隐性知识的共享,而在认同型信任关系中,相互的高度认同使双方更多地重视情感交流而不够重视知识交换,因此,了解性信任对知识资源支持,即战略支持、管理支持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而认同性信任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不比谋算性信任强。综上所述,创业者与风险投资家的信任与增值服务间呈现一种较为复杂的关系,双方应当树立合作意识,悉心维护信任关系并努力提升信任层次,使风险投资家的资源优势能更充分地为风险企业所用,来提升竞争优势;同时双方在非常熟识、信任的情况下,还应有意识地加强业务交流,激发不同意见,避免群体思维,从而使风险企业从风险投资家处持续获得高质量的知识,改进企业绩效,以利于提高风险投资的成功率。

作者:张识宇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