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第1篇

关于揭东区三农普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实地走访了解全区麻竹笋产业种植、加工情况,结合第三次农业普查掌握相关情况,形成该调研报告。

目前,我区种植加工麻竹笋基本集中在埔田镇,已形成产业集聚规模。近年来,埔田镇在省、市、区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把麻竹笋作为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打造,采取建基地、扩规模、抓出口等措施,种植规模和产量逐年增大。埔田镇作为麻竹笋生产核心区,辐射带动了锡场、新亨、玉湖等周边乡镇的全域发展,先后被评为“中国竹笋之乡”、“广东省竹笋专业镇”、“广东省科技专业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埔田竹笋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全区麻竹笋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2017年麻竹笋产量10万多吨,产值约10.4亿;麻竹笋加工企业49家,年加工量超过6万吨,2017年出口额达8.8亿元人民币,创税5500万元人民币;年销售产值超2亿元的麻竹笋加工企业3家,农业特色产业经营农户8000户,带动农民每户增收3200元,农业特色产业经营专业合作社6家,80%以上的麻竹笋产品出口远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埔田镇将在一个产业(即竹笋产业),三个延伸(即特色餐饮、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融产业优势、交通优势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于一体,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全链条增值,开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主要依托产业的龙头企业作为纽带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企业,主要是:广东裕洲食品有限公司、揭阳市裕中食品有限公司、揭阳市骏佳实业有限公司、揭阳市雄佳佳品有限公司、广东新路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揭阳市念恩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承载的主体,模式主要是企业+基地+农户;以外贸为主的销售,年出口额达到1.4亿美元以上,已基本形成以麻竹笋产业为主,产业横向延伸,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完整产业链。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第2篇

黑龙江省宁安市作为东北农业发展的典范,总人口44万人,农业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63.6%,幅员面积7924平方千米,全市耕地面积为221万亩(大亩),是国家级百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原料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尤其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宁安市在优质米、烤烟、水果、淡水鱼、蚕蜂、对俄罗斯蔬菜出口方面颇具特色,整体带动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5元,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11月,笔者对宁安市特色农业发展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了宁安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搜集数据撰写了此调研报告。

一、宁安市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宁安市具有黑龙江省典型地域特征,土地主要以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63.52%;位于北纬44度,年均有效积温2650度,适宜耕种,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人均耕地面积7.89亩(2011年),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了自然地域优势以外,宁安市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大地优势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业基础设施完善

宁安市开始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以来,建成水稻育苗大棚5661栋,水稻大棚育苗比重达到79%,改善中低产田8800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80万亩,建设标准化良田2万亩,农业标准化率90%;实施响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黑土区卧龙小流域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建设,水利泵站达到54处、干支渠670千米,全市可控制灌溉面积达到38.3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0.1万亩;完善农机具补贴1031万元,机车总动力全国领先;建成243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年信息1800条,实现了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的接轨;落实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9处,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02万亩,建有蔬菜大棚1.7万栋。建有自动雨量监测站23处,人工雨量监测点32个,高炮人工增雨防雹基地9处。

(二)政策积极引导扶持

政策引导、扶持是宁安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另一项重要优势。为了促进宁安市特色畜牧业发展,市财政专项拨款3000万元扶持资金,作为特色农业发展启动资金,并投资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67个、养殖场270个;积极辟建了三个物流园区,引资1.8亿元建设了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海关、商检、检测关口前移宁安,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可直接签封出口,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内陆口岸;引资投入0.7亿元建设了占地3万平米鑫淼物流园区,成为东三省最大的农资、农机物流园区;同时,政府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引导相关农民形成特色产业园区,形成规模经济。目前,宁安市已经建成响水大米生产园区、特色香瓜生产园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等项目。

(三)特色企业龙头作用明显

宁安市建设有牡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带动农民订单种植157万亩;组建带动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16家,每个合作社都确定一名标准化生产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生产资料统购、技术操作规程培训、生产指导、统一销售等工作,引领特色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共同应对市场。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宁安市农民增收近2亿元。

二、宁安市农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在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地特色农业扶植政策、较高的劳动力水平和特色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等一系列特色农业发展优势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宁安市特色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规模经济、品牌农业两个方面。

(一)规模经济

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实现规模经营,是宁安市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宁安市全市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80万头和1000万只,依托鑫鹏肉业和正大实业两大畜牧龙头优势,宁安市畜牧养殖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60%,产值实现10.2亿元。

另外,宁安市利用“公司+农户”模式,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实现规模经营。以上海中华香烟集团为例,宁安市利用自身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烟草种植条件,与上海中华烟集团建立长期关系,利用企业订单,宁安市发展烤烟4.5万亩,平均亩产达到342斤,亩均收益达到2320元,列全省之首(2011)。

在此基础上,宁安市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对外农产品出口产业。全市建有蔬菜大棚1.7万栋,蔬菜总面积达到12万亩,每年对俄出口果菜8万吨,出口额5000万美元。

(二)品牌农业

品牌农业作为宁安市特色农业的代表,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宁安市品牌农业在农民增收中占到了17%以上。“润宝”牌葡萄糖、“镜泊湖”牌绵白糖、“响水”牌大米等多个产品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福临门响水牌”大米成为世博会参展产品,雪城(鑫鹏)牌猪肉被认定为省级放心食品,“兰岗”西瓜被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供应农产品。其中,有机食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6个,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响水大米、虹鳟鱼、兰岗西瓜、蔬菜、优质地产果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热销产品。

三、宁安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宁安市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有效灌溉面积和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较低;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鑫鹏肉业、正大实业等龙头企业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合作组织力度不够,规模效应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农村基层干部思想观念、领导方式还跟不上政策制度创新步伐,开拓性不强,公益发展滞后;四是地方财力有限,乡村不良债务严重,村集体经济薄弱;五是农村土地流转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强化。

四、宁安市农业发展思路及对策

宁安市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巨大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保障特色农业优势地位,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发挥品牌农业、规模农业作用,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利用区位优势发展,观光农业是宁安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参考宁安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宁安市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宁安市规模经营的进一步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规划,应该更为广泛地推动“公司+农户”合作,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收益。因此,只有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优化机制、延长链条、规模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加强规范引导,加快发展;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和对外(俄)果菜批发市场对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现规模效益。

(二)整合并放大品牌优势,发挥品牌效应

充分利用现有的知名品牌,搞好整合、整治及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做大做强宁安市烟、糖、米、畜、菜、经等支柱产业;放大品牌效应,建立品牌化涉农企业,扶植其成为新的龙头产业带动规模经营发展。

(三)加大特色农业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对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扶持政策,构建多元投资体系,形成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政府补贴、地方配套、多方援建、干部入股、优惠贷款等等多元投资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

五、结语

特色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宁安市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优秀典范,对我国特色农业尤其是东北特色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实地调研情况的分析和总结,阐述了宁安市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色农业 推动 农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报告中重点强调了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在当前看来,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如何转变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化的理念经营农业,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特色农业的概述

(一)特色农业的涵义

在某些设定的区域之内,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借助某些特定的农业资源,获得高质量、高经济附加值以及具有绝对特色的农业产品,并且将这种特色发展壮大,具有一定的规模的高效农业现象称之为特色农业[1]。

(二)特色农业的特征

特色农业具有下列几种特性:第一,特色农业能够将当地的农业资源、人文特色、历史价值进行综合,并且将这些资源所能发挥的效能最大化。最终实现农产品单价增值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目的;第二,特色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使农产品的附加值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市场指向更加准确。

二、新时期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农业人口基数过大,人均耕地生产面积较小。然而,我国地域广阔,某些区域的资源极为丰富,这些资源的存在也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基本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市场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我们应当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以及当地的资源,积极调整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基本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对于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建立,提升农民的基本收入,保证农村地区的经济稳定,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运用特色农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和落实农业发展规划

完善和落实农业发展规划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实际的农业规划过程中应当按照以下几点进行:第一,所选择的优势产业必须具备较强的特色兴,所选定的产业应当是以各种类别的自然资源为基础,而市场的基本需求则是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所有的产业发展必须满足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更应当尊重农民群众的基本意愿。第二,加强产业结构和市场风险的分析,之所以将其称之为特色农业是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特定性,而其中所蕴含的风险将会更加突出,因此相关的决策人员更应当充分把握特色农业的基本发展方向,对特色农业做出更为准确的产品定位。只有清晰准确的目标定位才能够将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有效推动我国的特色农业向着全新的方向去发展。

(二)进行特色农业融资方式的拓展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有基本的基础设施,相关的技术研发和推广以及农民的培养和标准化的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工作开展的基本支撑。当前来说,资金的短缺正是限制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资金筹集,第一,加快和完善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第二,加快税收政策的改革,以税收减免和特定项目投资补贴的形式激发民间资本进行特色农业投资的基本热情,如此一来,能够引进多方资金,使农业金融市场更为壮大;第三,促进各大型农业企业的交流和开发,并且以工商联盟的方式推动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上述办法能够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以其他的融资方式来解决特色农业发展对于资金的基本需求将会是未来特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三)建立健全化农产品市场销售制度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它们实际的经济效益渐渐提高,甚至超过了农业产品,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有完善的市场销售制度,从而提高市场经济效益。而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市场买方也愈加发达,市场销售对于工业以及农业等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基于此,为了提高农业产品的销售额以及经济效益,应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销售制度,完善市场影响体系。首先,应该利用市场差异以及产品特性进行农产品高端市场开发。市场差异化能有效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优势。特色产品应该具有市场差异性,符合特色市场销售基本要求。最主要是采用先进的产品技术从而开发更多绿色食品。其次,对特色农产品市场进行考察,然后在进行合适的价格定位。而特色农产品于其他农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可替代性较小,因此市场其他跟随者很难效仿,根据上述特色农产品特征,对其进行价格定位时,可是适当采用高价化的方式,消费人群主要为大中城市中高端人士[2]。而市场销售的渠道也应该符合大中城市的基本要求,可以在超市,大型商场以及专卖店等大型服务场所进行销售。

(四)合理利用地域优势开发特色农产品

对于特色农业来说另一个快速发展的途径就是创造特色农业产品品牌,产品品牌促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是产品差异化的基本条件,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市场效益。根据市场调研发现,现如今多数特色农业发展为小户以及散户等,没有形成系统的市场销售体系,缺乏完善的市场制度管理,不利于特色农产品长久稳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产品品质已经符合市场要求,但是不利于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管理控制,从而导致特色农产品受到市场的影响,并且对特色农产品的长久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基于上述分析,为了开发农产品特色市场,应该提升农产品特色品牌影响力,以产品品牌为基础,从而在产品品牌的影响下不断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效益,进一步开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影响力,从而促进特色农业的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盐边县 现代农业 对策建议

一、盐边县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1.农业内部结构基本合理,比较优势逐步显现

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农业发展的程度和速度。农业中的优势产业要重点发展,而相对薄弱的产业则需要大力扶持。从2006年盐边县农业各产业产值可以看出,农、林、牧、渔、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均有一定的发展。在盐边县农业各产业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占有较大比重,分别达到了45.08%和40.36%。而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所占比重最小,仅为1.75%,这说明农业服务体系还不是很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与攀枝花市农业内部结构相比,盐边县林业、畜牧业和渔业所占比重均略高于攀枝花市,这些是盐边县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

2.农业七大产业初具规模

借助独特的气候、光热等资源条件,盐边县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发展,重点培育了以桑、菜、果、畜、渔、烟、茶为主导的农业七大产业。目前七大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2006年,盐边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2291万元,七大产业总产值达到55747.32万元,占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7.12%。除畜牧产业外,其他六大产业现有规模总计33.66万亩。七大产业中,畜牧业分布在全县的所有乡镇,产值远远高于其他六大产业,具有较大的规模。其他产业虽形成一定规模,但规模还比较小,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农副产品加工业开始起步但规模和效益亟待提升

近年来盐边县在农业七大产业的基础上已经发展起了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这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辐射和带动了一批农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盐边县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盐边县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较晚,县内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也还较低,这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除了七个龙头企业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些不具规模的小作坊。

二、盐边县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这为以“桑、菜、果、畜、渔、烟、茶”七大基地为主体的盐边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加大对西部地区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的支持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这将有利于盐边县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特色农业的优势。

2.“扩权强县”给盐边县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四川省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县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是盐边县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机遇。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下放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有利于增强发展的自,增强县级政府调控能力,提高县级政府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这意味着四川省有可能对盐边县农业发展直接转移更多的资金;使盐边县可以共享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和更快捷地了解先进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经验。

3.“金三角”农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盐边县的资源优势发挥

2004年在攀枝花召开的云、贵、川资源“金三角”农业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用较短时间将攀枝花发展成为具有典型特色、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特色农业出口创汇基地。地处云、贵、川资源“金三角”、攀西资源开发腹地的盐边县,县域内水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气候资源独特,是攀西地区“早春菜”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云、贵、川资源“金三角”农业发展战略为盐边县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三、盐边县现代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1.支持农业科技入户

目前县内有一些优良的农业技术,但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应用,导致农产品质量良莠混杂。县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把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纳入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还要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盐边县要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盐边县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其次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可以探索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由当地农民承包经营。

3.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

盐边县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县内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就要相应的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政策制定上,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工业企业同等看待,使它们享有同等的税收优惠、优惠供地等政策;在制定七大产业建设发展规划后,将七大产业建设任务列入乡镇单项目标考核内容,促进七大产业的发展,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原料保障;为了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更好更顺利的发展,实行限时办结制等优化发展环境的制度,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参考文献: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

1休闲农业概念及内涵

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在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及文化传承等资源的基础上,以满足人们休闲、观光、体验及娱乐等消费需求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消费需求不再局限于都市化的便捷,更呈现去城市化、自然化等趋势,休闲农业也顺势发展起来,它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系统科学、生态学原理和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是生态、休闲、科普相互融合有机体。

休闲农业的内涵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功能上。首先,休闲农业的主体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模式,它从传统的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到农产品加工销售和休闲服务行业。休闲农业生产的产品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农产品,更包括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切身的生产体验、舒适的农家生活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等。其次,休闲农业要提供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休闲农业服务的主体是向往乡村生活的都市人,要为他们提供满意的休闲服务,就要让他们能够真真切切地融入到农村生活中来,并且在这种生活体验中,让他们感受到农村之美、农产品之美和农业生产之美,让他们更敬畏大自然,更珍惜劳动成果。最后,休闲农业必然是生态农业,它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生态就是其中一大卖点,也是其发展的基础和特色,只有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才能实现休闲的需求,而休闲体验的消费模式也将进一步增强环境的生态保护。

2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现状及问题

重庆市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市政府把休闲农业作为一大产业来抓,着力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最美休闲乡村7个、中国美丽田园14个,总体发展形势呈现上升趋势。休闲农业发展效益良好,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了就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效果明显。

同时,重庆市休闲农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休闲农业发展层次较低,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特色不够突出。经营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受限于自身的学识和经验,他们的经营比较粗放,大多局限于农家乐的形式,主要提供吃喝玩乐;硬件设施简陋,比如各个农家庄园的整体风貌以及室内装修都显得简便和雷同。二是休闲农业经营方式单一,少有综合利用,缺少休闲、体验、采购等项目,民族特色和当地民俗的开发不到位,对人文资源的开发更是少见。三是休闲农业提供的服务水平尚待提高,一方面是硬件设施亟待加强,比如食宿条件、卫生环境等,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亟待提高。四是休闲农业发展监督管理不到位,存在自主无证开发经营的情况,另外平山伐林、私搭乱建、乱排乱放现象突出,使生态环境受到不良影响。

3重庆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3.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针对人们日益高涨的休闲消费需求,要充分利用好重庆市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规划休闲农业发展,加强自然资源和特色农业的结合,加强人文民俗与休闲观光农业的结合,注重挖掘亮点,突出特色。结合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定位,合理布局休闲农业区域性产业,在都市功能拓展区打造以都市闲情为主题的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区,着力发展以体验为主的园艺和设施农业;在城市发展新区打造以巴渝乡情为主题的现代农业景^区,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打造以山水真情为主题的滨水生态农业体验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打造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武陵山民俗特色农业休闲区,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

3.2强化扶持,正确引导

重庆市政府应该出台积极的休闲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对于示范园区、精品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大资金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推进休闲设施的改造升级,全力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休闲度假区,推出一批吸引消费的农业旅游项目,培育好良性互动的农业旅游市场。还要在经营理念、发展模式、内容创建等方面加强引导。比如,要改变单一的提供消费的经营理念,强化生态意识和文化意识,做可持续性、友好互动性的休闲农业;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探索多元化投入模式,为休闲农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丰富休闲体验的内容,在创意设计和民俗文化开发上多下工夫,注重生产和生活、自然和人文、休闲和学习的相互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