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众思想;影响;利用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千姿百态,既一脉相承,又百花齐放。在一个地区,中华文明具体地表现为地方传统文化,有传说故事、工艺美食、风景文物等物质表现形式,又有说唱、舞蹈、绝技表演等非物质表现形式。在思南县合朋溪镇的传统文化就有“说伏似、唱花灯、锣鼓灯、舞龙、醒狮、上刀梯、下火海、丧葬、许愿、祭祀、哭嫁、土法造纸、米花米丝、神仙豆腐、花烛等20多种形式。
传统文化是地方发展的历史沉淀,也是人文活动痕迹。大到社会统治管理思想,小到民风习俗,无不受其影响,又相辅相成,共同徜徉在历史长河。
从宏观上看,在灿烂的中华文明中,道、佛、儒学相互联系,此消彼长,影响和贯穿着中华民族社会管理思想始终。从尧舜禅让到君权神授,从孝义治天下到以仁政管理,从人治到法治,无不体现中华文明发展进程。
从发展历史看,有了辉煌的历史文明,就有了妄自尊大,闭关自守的清朝封建统治,导致创新不足,经济落后,才有了鸦牌战争以来的近代屈辱史。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也有了一度的崇洋思想。经过了近代战争洗礼和现代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华民族不断审视和修正文化思维,目前,又逐步走上了文化发展正确轨道。
传统文化对民众思想的影响
传统文化以一定形式存在于民众的生活,影响民众思想情趣,民众生活又反作用于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傩技上刀山、过火海表现了人们敬畏自然、敬畏生命、勇敢拼搏的思想情怀;哭嫁风俗表达了即将出阁的女儿与亲人之间感恩惜别之情;米花米丝、神仙豆腐的制作则表现了人们利用自然、创新劳作,体验美好生活的情感;醒狮、舞龙则表现了群众勇猛、乐观、敢闯敢拼的性格;丧葬、还愿、祭祀等仪式,与其说是迷信活动,不如说是人们寄托哀思、净化心灵、自我解脱的方式;土法造纸术和《有女不嫁造纸家》的歌谣,充分展现了造纸劳作的艰辛,体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等等。
人们通过参与、听闻、观看传统文化的演绎,而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内心,这是任何教育和规则无法取代的,是这个社会和环境作用的结果。人们又通过学习,来思考这些传统文化,反作用于传统文化的取舍和前进方向,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管有时候,甚至很多时候要走弯路,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也是无法避免的。
传统文化通过对一个人的综合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的为人、处事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态度。有了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才能逐步修正和形成自己的个性、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民众思想现状及原因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裕,但却表现出富而不贵、安而不乐、浮躁、嚣张的社会现象,部分群众的思想表现出猜疑、等靠要、耍无赖、冷漠等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局部和少数,但仍然极大地阻碍了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伤害了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情感。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较多,但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去看,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的缺位造成的。
从总体上看,从开始,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已不再“强大”,继而有了“以夷制夷”、维新变法、改革开放等创新举动。在此过程中,不泛矫枉过正、崇洋思想作祟,一概排拆传统文明。这一点,从“洋马儿、洋火、洋铲”等产品名称就可见一般,当时凡事沾上了“洋”字的东西,就高人一等,令人刮目相看。
从地方发展来看,“除四旧”等活动把传统文化发展压在低谷,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奋起直追,一定程度也制约了传统文化的发展,这些原因导致传统文化长期远离群众生活。少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之广大群众纷纷到发达地区“杀广”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从而导致思想偏离了轨道。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这种思想上的偏离和传统文化的缺位都是不允许的。
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的设想
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高层看,能够腾出手来抓文化产业,从群众看,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也强烈地要求精神生活丰富起来。要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修正群众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开展传统文化普查,摸清家底。通过详细调查整理,对区域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内涵、发展根源和趋势做到一清二楚。目前,我镇正在开展传统文化搜集整理,已搜集到醒狮、舞龙、傩技等20多种传统文化表现种类。
其次是研究传统文化内涵。根据社会主义核价值观要求和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挖掘传统文化精神实质和闪光点,并融入到大文化、大旅游发展中去。
再次是规划传统文化发展蓝图,创新传统文化产品和表现形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文化大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规划区域传统文化发展蓝图,并按步实施。创新传统文化产品,多出精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精神,传播正能量,凝聚发展力量和酝酿发展形势。
最后,就是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创新传统文化发展、传承、投资等体制机制,让传统文化的投资人、表演者、传承人有舞台、有地位、有奔头。
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是漫长的,对民众思想的影响和修正过程也是漫长的、潜移默化的。所以在此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切忌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有长远的、详细的计划和方案,循序渐进。要有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毅力。
二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切忌我行我素,偏离轨道。
三是在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借鉴西方文明的先进经验和成果。我们应当有、也必须有坚强的文化自信。切忌崇洋和排它两种极端,应学会会众合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只有立即行动起来,充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并将之长期的展现在广大群众生活之中,群众的思想才能被修正,品格才能提升。群众才能摒弃猜疑、等靠要、耍无赖等不良思想。才能肃清富而不贵、安而不乐、浮躁、嚣张等不良社会形态,才能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
[参考文献]
[1]《从道德仁学到民主仁学》 孔学堂书局 吴光著。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较为复杂,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整合与企业管理、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文化背景与企业管理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文化整合与企业管理
企业的管理会受到一个国家文化整合的影响。以我国为例来说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以博采众长的开阔胸襟不断提炼和整合东方各国优秀的管理文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周易》、道家、释家、法家、墨家、兵家和伊斯兰教有关管理思想和办法为主体的管理文化,而这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我国文化的长期整合与与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与文化的发展也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通常来说以中国管理文化为代表的东方管理文化,已经开始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管理界众望所归的灿烂新星。这与我国文化的大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之间的联系还体现在随着大量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且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其对于企业的文化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重视和联系。另外,文化发展与企业管理还体现在其实现一种适应中国文化背景的“人为为人”的价值观,以道德追求为核心的企业精神文化。
3.文化背景与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与文化背景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即任何一个企业的在某一国家的发展都需要适应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民族风俗,这首先体现在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是一种管理思想,大多是来自服务于一定的经济活动,这导致了其无法避免地会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色彩。除此之外,在文化背景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分析过程中,如果以我国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看,儒家思想是东方管理文化的主干,并且也是中国管理的渊源之一,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几经变化和更新,其影响却是深远的,这对于在中国生存的企业具有广泛和强烈的影响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影响企业管理者、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影响企业管理者
影响企业管理者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基础和前提。通常来说对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而言,借助于儒家的管理思想内涵大多是十分丰富的,并且其内容往往也涉及到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文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管理者的影响还体现在其对于划分“修己”和“安人”,即自我管理和社会管理两部分。其管理活动始于“修己”功夫,终于“安人”行为。即我国传统文化会使得诸多企业管理人员以实现自我管理为目标,然后在这一前提下推己及人来实施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
2.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来说,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文化的发展是其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所不可或缺的内容。并且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良好的企业文化还能重视研究企业的氛围和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使得企业文化和管理的发展符合客观实际。除此之外,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还体现在企业激励制度的建设和企业领导风格的形成等非硬性文化指标上,即在这一指标的完善过程中中国优秀文化的渗透可以起到超乎想象的良好作用,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3.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影响的核心内容与重中之重。众所周知企业在每个阶段中所主张的经营战略都是不同的,这一部分是受到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企业不容忽视的是企业管理层也会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且以其中的经典思想作为一种依据来制定企业下一阶段的企业经营战略。举例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尽管没有产生出独立的管理理论,但深含于中国传统文化浑沌整体中的管理学问是丰富的,它影响着一代代企业家去探索企业成功经营发展之路。但尽管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的精深武库,可唯有以当代更广阔的全球眼光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创新,同时须接受现代的西方组织与科学管理的“启蒙与洗礼”,才会对企业管理学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最终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可靠性和精确性的不断进步。
【关键词】传统文化;企业管理;影响
前言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而多样,在社会的发展下,应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在应用中应该有选择性的应用,避免盲目性。本文主要针对于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实现良好的企业管理效果,提高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
1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1.1 传统文化中的“分”“和”说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荀子》一书对组织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荀子认为合群是人类的本性之一,而“分”又是人类结成社会群体的必要前提,没有等级划分的限制,群体内部就会发生争夺。而企业是由组织构成的,组织是由人员构成的,要想使企业获得长远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与企业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合理的分配企业的员工,使其能够各司其职,职能明确。这也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分”说启发下得出的管理理念。而在企业的管理中,除了要各司其职之外,还需要实现“和”。所谓的和主要就是指,企业是一个组织,也是一个大团队,在大团队下,还有很多的小团队,团队里的成员需要发挥出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整体的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难免会与个人利益产生矛盾,团队里的成员需要以团队的利益为重[1]。在企业的管理中,管理者通过了解“分”“和”说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并且将其充分的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能够实现良好的管理效果,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员工职能明确,还能够提高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激将法”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非常大。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激将法对企业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需要企业管理者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像,如果企业以个人业务评价工作能力,那么企业领导者在个人业务发面需要表现突出,这样才能够使员工信服,并且对员工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员工将个人业务突出的管理者作为目标,不断的超越,进而最终也成为领导者[2]。企业的领导者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激将法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能够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争相做好个人工作,成为团队的领导者,进而有助于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
1.3 传统文化中的“礼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礼治”主要就是指一种用来规范以等级为中心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即建立贵贱、君臣、父子等级从属关系为核心的名分等次。而在企业中,有总经理、经理、部门主管、组长以及普通员工,这也属于名分等次,通过在企业中设立不同的等级,能够实现对企业的良好管理,并且呈现的是一级管理一级的方式,能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效率,并且能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进行,通过秩序化的管理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可以说,传统文化中的“礼治”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哪个企业管理者能够将“礼治”的思想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且进行良好的运用,哪个企业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3]。
1.4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其道家的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其联系到企业管理中,主要就是指员工在企业工作中,应该给予员工充分的自由实现自己的构想,但是前提条件是员工自己要为结果负责,有助于摆脱繁琐的企业控制系统。无为而治的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就是,能够增添企业的活力,使员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企业管理者应该将无为而治的思想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能够提高整体员工的素质,突出企业人才的优势。
2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传统文化的启示
鉴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先进思想,通过对其良好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而在实际的应用中,管理者应该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每个企业面临的情况不同,应该选择不同的传统文化进行应用,像,一些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样的企业可以采取无为而治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层次水平,能够促进企业的优化升级[4]。二,应用中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完美的,有其进步的一面,也有其落后的一面,因此,在应用相应的传统文化的时候,也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将一些落后的传统思想剔除掉,运用先进的思想进行企业的管理,这样才能够实现良好的企业管理效果,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三,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企业管理者在应用的过程中还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充分的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再进行应用,能够确保应用传统文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辩证的看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利用,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洪贵.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工厂管理.2012(05)
[2]黎德化.股份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契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03)
[论文摘要]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古代学者以其丰富的思维智慧提出的各种管理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同时与世界的先进管理理念接轨,已是目前企业所需要探讨和考虑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把握
企业管理是在西方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它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更是一种文化,尽管中国古代学者并没有正式提出过企业管理这一概念,但其思想却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例如,“以人为本”“贵和尚中”理念等,管理者应将这些积极思想应用于现代生产管理过程中,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必然有不适合现代管理的思想,比如平均主义思想,重传统轻创新等管理者需要避免或尽力消除这些消极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理念,更需要将这些先进理念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以便为将来形成我国自己的企业管理理论打好根基。
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1.儒家文化
中庸之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而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意在强调应该时时能做到适中,既无过,也无不及。
不将文化贯穿其中的管理是一种工具性,机械化的管理,而中国企业注重“情”,因此就需要不仅在技术、制度方面逐步完善,更要融入情感理念,这样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但是管理者更需要把握“情理”的适度。中国有许多企业人情风盛行,岗位的安排设置,职权的大小有很多取决于人情。这不仅揭示了这些企业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也阻碍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适度应用“情理”观念,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本土企业。
儒家思想倡导整体主义理念,认为人的生存发展应该基于群体的发展,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该理念恰好是现代企业提倡的“团队精神”,并且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良好效果。然而集体主义观念一旦发展到极端,会对个体产生贬斥作用,对标新立异的个体产生孤立和攻击,从而导致个体对群体的畏惧和依赖心理,其结果是扼杀了个体的创新动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孟子曰:“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其领导者必须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再去影响他人。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首先要有自己明确的价值观念,在众人思想的汇集下,形成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了企业的成败。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将孟子的这个观点应用于企业中,企业的成功并非领导者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实现的,必须有其追随者的帮衬与努力。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提升自己,获得组织成员信任的同时,也必须重视“人本思想”,体恤成员,信任自己的成员,管理者需要把企业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让成员认为企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让成员甘心情愿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2.道家文化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一种自然哲学,强调办事要遵循自然规律。
老子曰:“上善如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局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指出水的具有滋润万物却与其他事物不产生冲突的本性,旨在对领导者提出的要求,这与现代企业管理中提倡的“以人为本”有异曲同工之妙。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者也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以人为本,一切管理活动必须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维持自身人才的竞争优势。
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兵书,其连续不断的军事战争是这个时代的突出特点,各国倾尽人力斗智斗勇,尽显其政治,军事才华,其中的战略计谋堪称为经典。尽管三国时代军事管理与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其中有很多管理思想史通用的,管理者可以将三国时代的战略管理融会贯通于现代企业管理。
管理者要有强烈的求才欲,以及豁达心胸,广纳百言,融汇众智。这种理念在三国时代的军事管理中体现在多处。以曹操为例,其求贤若渴的形象深入人心,他运用各种手段网罗各类人才,委以重任。选拔人才,使用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管理者要善于与员工进行沟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组织成员能够人尽其才,才能是企业协调运营,各方面共同发展。
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明确目标,并集中于这一点,全力以赴,在实施计划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适当地予以激励,以便更快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就蕴含着保证重点,避免四面出击的思想。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首先解决重中之重,而不能像刘备那样,战线过长,目标太散,必然导致失败。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塞涅卡)。企业管理者应该从各个方面做出榜样,使组织成员心服口服,甘愿追随。例如孙策在战场上一向冲杀在前,士兵纷纷效仿于他,个个奋勇,争先杀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因此,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效的管理其成员,大多时候是因为他的行动不足以服众,没有凝聚力,使成员不能尽心尽力。
由上可知,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两面性。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点,实施组织化,科学化管理,又要不断地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然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及伦理理念根深蒂固,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如果一味的照搬外国管理模式,必然会使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因此要两者并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便能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马银春,吴学刚.读三国学管理.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120- 313.
[2]唐药隐.儒家语录.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43-50.
[3]巨天中,李放.孟子智慧今说.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9.62-63.
2015年1月3日凌晨,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云南巍山古城被一场持续两个多小时的大火所吞噬,火灾过火面积约为300平方米,导致古城的历史面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拱辰楼被烧至仅剩一个框架,未造成人员伤亡。我国众多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落,多为木质结构,存在火灾隐患的系数极大。然而,对于这些历史悠久的古建筑来说,由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单纯用经济数字来统计的,也是不可估量的。那么,应该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古建筑群,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索的。
一、科技进步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决定性力量。我们的各种需求:住所、通讯、交通、安全、娱乐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供给。每个人都在享用科技带来的财富、方便、舒适等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是完美的、万能的。科技的负面效应恰恰伴随着科技发展同时产生。以大理巍山古城的火灾为例:1.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家用电器也在随之更新。在古城区及房屋室内,电器线路私拉乱扯的情况随处可见,线头裸露在外,使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甚至有些电线直接搭接在木质结构上。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及宗教性的古寺庙,一些僧人、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中也大多使用电暖气、“小太阳”等设备取暖。此次火灾起火直接原因为电气线路故障引燃周围的可燃物,以致蔓延造成火灾。2.与早些年相比较,如今的消防设备已经相对完备化。但由于巍山古城所特有的地理空间格局:距市中心较远,交通以及消防通信都有不便。另外,由于地理环境的复杂化,落差大,使得室内外的消防水源匮乏。古城区街巷狭窄弯曲,石阶重叠,以致消防车无法直接通行及靠近火源。3.当人们陶醉于科技的辉煌成就时,往往忽略了它所埋藏的隐患。古城内虽安装配备了一定的消防设施,但当火灾突袭时,人们表现的却是手忙脚乱甚至是手足无措的状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消防安全的意识也比较薄弱。使得各类隐患更加凸显。4.房屋建筑水平的发展,使古城内房屋建设密集紧凑,导致防火间距不足。从中国历史的古建筑可以看出,古建筑在设计、建构过程中一般呈现成群对称分布,形成建筑面积大且房屋间数较多的现状。但如今有些建筑过度侧重美观,使得连廊与建筑物相连,挤占了古城中的消防通道及隔离带,高密度的建筑群错落相加,最终将导致防火间距狭窄,甚至没有。
二、事故的反思与整改对策
大理巍山的火灾事件,值得我们去深刻的反思。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防火材料和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改进与提高。合理利用现代防火技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前提下,遵从安全、经济、适用的原则,建立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扑救保护机制,是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保障。(1)严禁唯利是图,重保护轻利益。为了能更好的加强文化保护,政府要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加强对旅游区附近的管理工作,有限制有计划的对古城进行整改和修建,加强炊事、照明、取暖、香火和可燃、易燃物的管理,做到人离火熄。加强电源管理,安装线路不能直接铺设在梁、柱等可燃物上,避免使用大功率的电器设备。(2)强化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古城火灾防控能力。在古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移动灭火设施等。天然水源旁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码头,供消防车停靠吸水;地处偏远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蓄水池,配备水缸、水桶、沙土以备灭火。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明确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单位主体,落实监管责任,确保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全面加强古城火灾的防控综合能力。(3)运用现代技术对易燃构件作防火阻燃处理。调查中发现,在古建筑火灾案例中,有四成以上是由于不慎用火点燃易燃物引起的。而古建筑中棉、麻、丝、毛织物众多,一经点燃,往往会迅速成为火灾传播的媒介。因此,运用现代技术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改善其耐燃性,使之即使遇到烟头、明火等不至马上燃烧甚至蔓延。现在常用的阻燃产品有溶剂饰面型防火涂料和水基防火阻燃液等。针对古建筑内部电线电缆易老化、短路、起火后延燃的特点,可选用饰面型防火涂料,厚度仅为1mm即可达到电线电缆的防火阻燃要求。(4)加强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古城保护要做到预防第一,消防第二。消防部门有针对性地向古城居民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如发放公益广告、张贴宣传画、发送警示短信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宣传活动,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提高群体防范火灾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能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但同时也能体会到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无性繁殖产生的生命伦理问题,三鹿奶粉引起的道德缺失问题等。大理古镇的大火已被扑灭,但它给我们留下的思考仍在继续。对古建筑进行科学有效的防火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企业及个人应当时刻敲响安全警钟,认真吸取教训,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加强对各类隐患的排查,努力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切实将历史留下的瑰宝保护好,让科技发展与历史文化更好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