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理论基本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医教育;思维;问题
Abstract:Absence of TCM thoughts is a serious problem,and to develop TCM thoughts is important in TCM further education.
Key Words:TCM further education;TCM thoughts;Problem,
中医思维模式形成于中医理论体系确立之时,它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医医疗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把天、地、人、时的统一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以形象思维和整体思维为主导,并有机的结合抽象思维方式,建立起相应的理论框架,即以五脏为中心、经络为联系的整体观念和以人体为中心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的“天人合一”观。而中医思维模式是中医从业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也是中医教育的重要目的。所以,在高校中医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中医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医的思维方式,培养用中医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影响建立中医思维模式的因素
1.1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不足,直接弱化了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统一体,其理论基础更具人文特点。所以,学好中医,必须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广博的人文知识做基础,建立直觉思维之上的“悟性”非常重要。而现在的学生由于教育体制原因,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很少接触和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的“国学”知识,受数理化的长期训练,形成了逻辑化、概念化的思维习惯。在中医院校课程安排上除医古文外,基本没有开设其他人文知识课程,使学生对中医的取象类比思想存在先天排斥心理。
1.2课程设置的误区
现在中药专业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大都忽略了对经典著作的学习。据统计,国内大多数中医药院校的中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未安排《内经》、《伤寒》、《金匾要略》、《温病条辨》等四大经典内容。并且在中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众多优秀的药学典籍,尤其是《本草纲目》,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方法,详细介绍了药物名称的由来和含义、产地、形态、真伪鉴别、采集、栽培、炮制方法、性味功能、主治特点等,至今仍然对中药的应用和研究起指导作用。但在中药专业的学习中却没有受到重视,以至于被忽略,难以把握中医药理论的精髓,使学生无法用系统的中医思维去传承、应用、研究、开发中药。
1.3现代教学思维方式导致中医思维方式转变缓慢
对于学习中医的学生而言,从小接受的则是现代科学体系的逻辑思维方法训练,加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薄弱,由此造成的思维方式的巨大反差导致中医思维方式转变缓慢,一方面使学生对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理解、接受困难,对中医学的认同性降低,专业思想不牢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中医思维训练,造成中医院校培养的中医师不太会运用中医理论思维,直接影响了中医的诊疗效果。并且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不甚熟悉,尤其是对中医的精髓,即中医的思维方法很难把握。
2.当代中医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1温习传统文化,熟悉中医思维
医学研究的主体是人,而人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性的复杂的高级动物,人体的双重性决定了医学研究的双重性。早在《内经》中即认识到了这一特点,认为“形与神俱,不可分离”,形成了既重视解剖生理、又重视精神情志的理论体系。在对疾病的认识上,不仅组织结构的异常,而且精神情志的异常,同样属于疾病的范畴。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少接触和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的不足,弱化了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应当通过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或讲座,温习和掌握有关人的社会属性,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古代哲学、古代文学等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学识,熟悉中医思维。
2.2中医思维方法的渗透
高校中医院学生要很好的掌握中医思维方式,就要很好的了解中医思维方法。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与医疗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其思维方式既体现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足迹,又有其作为科学的独特特征,是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方法的综合应用。《内经》的阴阳学说提供了一个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相统一而以辩证逻辑为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相统一而以演绎推理为主的逻辑思维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比类对应式”即“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而中医中非逻辑方法历来被认为在其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中医专业课课程的教学中,要把各种方法的优点和长处进行透彻的分析,启迪学生积极思辨,形象生动、深人浅出地阐述中医学的内容中各种思维的具体应用,对其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3增强中医临床实践能力
任何一个中医师在临床认知疾病、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不管其自觉不自觉,都要运用相关的思维方式、方法,严格遵循思维的规律、规则。否则,尽管你有渊博的医学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也会发生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伤害和痛苦。而从人的智力结构分析,思维能力也是其核心部分。因此,系统地掌握有关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的基本知识,并对临床各分支学科的临床思维问题有所彻悟,无疑有助于中医工作者奠定正确的临床思维的基础,不断提高临床实践的能力。所以,高校在中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增强中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促使他们在诊治实践中运用思维研究成果,自觉地遵循中医临床思维的规律,培养娴熟的技艺,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2.4紧抓中医特点,宏观理解中医,建立中医思维。
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涉及的也就两个方面:即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观。生理上人是以心、肝、脾、肺、肾为中心的五大功能系统(藏象学说),五个系统又在心的主宰下通过经络系统(经络学说)的“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通过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学说)等的作用完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就是辨证,根据四诊(望、闻、问、切)所提供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疾病的征候过程,这也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杨蜀琴.中医革命[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95-105.
[2] 赵立.中医院校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与中医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10(10):300-301.
关键词: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探索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科学中沿用至今的,具有民族特色,系统的理论,独特的诊疗方法和显著的临床疗效等特征,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医现代化,应是以发掘,完善中医学理论,全面引入现代病因病理学说,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建立现代中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使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和诊疗水平更加科学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1.中医现代化的现状
1.1现代中医教育对人才的培养
20世纪50年代以前,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仅有很少数的私立中医学校,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有高等本专门科中医院校40余所,全国有12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院校设置了中医药学院,系或专业,大批名中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任教,建设了一批中医药精品课程,教育模式向多元化,规模化高等教育模式转变,从单一教育层次向多种教育层次转变,从单纯的医疗人才培养向中医药与理,工,文,管多学科复合人才培养转变。
1.2中医药逐步被世界接受
目前,我国与超过60个国家签订了有关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协议。随着西方国家对中医,针灸的兴起,西方教育界对中医高级格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重视起来,许多国家开始和国内高等中医院校合作办学, 自1992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创了西方正规大学第一个中医专业本科教育,澳大利亚又先后有4所公立大学开设了中医学教育。1996年英国的Middesex University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了全英,乃至全欧洲第一个中医学士课程,现在英国已经有11所正规大学在其卫生学院开设了中医,针灸本科或硕士课程,占全英开设卫生学院大学的22%。[2]
1.3中医技术在中医现代化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的主要诊断技术,代表传统中医诊断技术水平,历经数千年的积累与发展,中医学临床诊疗技术日益成熟并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理法方药辨证体系。近50年来,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医行业和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开展了中医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中医药事业“十五”计划进一步重视了中医药诊疗疾病的新技术探索,在广大中医中药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已自主开发出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医药技术成果,中医在防治艾滋病、肝炎、风湿性疾病、糖尿病等现代难治性疾病、亚健康状态调节等方面已经显示出巨大发展前景。
2.目前存在的问题
2.1缺少优秀的中医人才
当前我国中医缺少的是具有扎实的临床基础的优秀中医理论人才,也缺少具有良好的中医理论素养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从医学教育来看
,专业思想不稳固的现象普遍地存在于中医院校,同时中医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脉象、病证都只有在临床中去体会,其治疗也只有在病人病情及变化中去进行,离开了临床、离开了病人很难体会中医的精髓。
2.2不相信中医,盲目崇拜西医
不相信中医独立的学术地位,盲目崇拜西医学方法,对中医自身传统的冷漠,导致中医学术界目前的现状,中医的发展本身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完善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理论框架之内的,这种发展可以是无限的,如果任意想突破这个框架,必然导致违背客观规律。
3. 中医现代化今后的发展
3.1提高中医教育水平,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中医现代化要求中医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有渊博的中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有较好的现代医学基本功。还要对药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现代技术等都要有所了解。要提高中医教育水平,关键在于中医的精髓部分要讲深、讲透,西医的人体解剖学和生理病理学也要讲透,即西医重基础,中医重临床。遇到疾病既知道其病理变化,又知道辨证的核心,从而掌握要领,药到病除。
加快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制订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培养计划,造就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和一大批中青年名中医。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政府表彰和社会褒奖相结合的中医药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落实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培养与专业学位授予相衔接的政策。
3.2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及多学科研究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必须在遵循中医学本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在深刻理解中医中药的基础上,吸纳现代先进技术,完善中医理论,走出单纯用西医模式的理论研究方法或标准来解释中医的误区。[3]
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培养,加强中西医结合理论与方法学的创新研究和学术发展研究等,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与发展。把握和利用好中西医相互融合、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这一世界性发展趋势。
同时近年来多学科,跨学科研究中医学也成为中医现代化进程中不忽视的力量。中医诊疗技术的现代化发展,要从其诊疗原理出发,保持和发扬其优势和特色,满足现代人类社会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要达到这个需求,就要赋予传统技术的现代性,必须融合现代多学科技术,如: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生物技术等,因此,融合现代多学科技术将是中医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方向[4]。
结束语
中医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渐进过程,需要中医界花很大的精力和相当长的时间对祖国医学进行系统挖掘和完整的继承,在保持和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的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开拓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吸取中西医认识生命活动规律及防治疾病之长,优势互补,相互融合,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贡献。 [1]张立平,从国际化发展趋势探讨中医现代化2007.3
[2]韩亚男,澳大利亚和中国中医药教育比较,中国中医药,2005,1(1):50-51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实验教学 重要性 必要性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中医四大基础课程之一,是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学生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临床各科的基石,对于专业兴趣的培养和专业思想的稳定至关重要。所以提高《中基》的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方改革,努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基》的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理论教学,授课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实际操作少,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吃力,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其中的知识点死记硬背,考完后全退还给老师,当然不知其所云,这就难以使《中基》这一主干课程在以后的学习中发挥应有的基础作用。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就得考虑到《中基》这门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和思维体系特点之间的距离,必须找到两者的桥梁。
《中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和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在形成过程中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理论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重思辨和实践,轻直观和具体,可操作性差,其内容深邃而抽象,致使中医学在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上都完全不同于现代科学;而《中基》教学对象恰是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其文化基础基本上是近、现代科学知识,其思维模式以抽象逻辑为主,故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建立起来的思维方式难以接受中医学这个陌生的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致使初学者在学习时往往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要改变这一现状,强化教学效果,就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为了在学生的习惯思维和中医理论的传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李东华等[1]对《中基》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研究,谈到其必要性和意义所在。为了提高《中基》的教学质量,我们对《中基》教学环节做了适当调整,针对书中一些理论内容,插入实验教学,以藏象的肺脏学习为例,理论上,肺的生理功能有三:肺主气司呼吸;肺主行水;肺朝百脉、主治节。如肺主行水的解释是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主行水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肺气的宣发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的较轻清部分,向上向外布散,上至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肌腠以濡润之;输送到皮毛肌腠的水液在卫气的推动作用下化为汗液,并在卫气的调节作用下有节制地排出体外。二是通过肺气的肃降运动,将脾气转输至肺的水液和水谷精微中的较稠厚部分,向下向内输送到其他脏腑以濡润之,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废水)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不管宣发肃降,总之是肺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将水液之精微输布全身、将水液之浊物(汗和尿)排出体外的过程,反之,肺主行水的功能异常就会得水肿病。为了让学生理解并信任肺的这一功能,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内容,通过减少实验动物肺的通气量,然后观察其尿量的排泄证实。实验课后,同学们惊呼神奇,是实验对理论认证的神奇,也是同学们对此法激发学习兴趣的神奇。实验与理论相结合,使理论教学更加直观,首先有助于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强化学生对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中医学理论的认识,从而强化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实验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再次,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后,实验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学相长,互相促进。课后对学生就开展实验课是否有必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0%学生认为有必要而且对实验课表现出浓厚兴趣。因此,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方法要改革,可以从实验教学方面努力。实践证明,《中基》实验教学是推动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以往的教学方法单一而抽象。而实验教学法的实施,打破了《中基》传统教学纯理论化、抽象化的模式。实验教学从教学理念、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多个角度对《中基》理论进行了阐释,这必将会给《中基》课程的教学带来重大的影响,也预示着将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开展《中基》实验教学的经验还不足,存在不少问题。所以现阶段的实验教学处于初试阶段,对学生的帮助有局限性。要使这一改革方案成熟与完善,还需不断积累经验,需要更多人共同努力。
当然,这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之一,要真正使中医基础理论教好、学好、教活、学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必须摸索出一条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化的路子。杨页君[2]曾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中的困惑,提到以现代科学术语阐释或印证中医理论,使之具有现代化的面貌的体系。或者说要使之客观化,实验就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无论是教学的改革还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改革,实验教学都能为中医学的发展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操作竞赛的做法
1.1参赛选手
首先由护理部组织全院护士进行八项中医护理操作的培训,各科护士长组织科内护士练习并一一考核,按照科室总人数的20%选派优秀护士参赛。总共有16名护士参赛。
1.2参赛项目
总体为八项中医护理操作技术,选手现场抽签决定自己参赛项目。要求各科护士按照自身科室的特点设计患者诊断、病情,根据疾病情况选择相应的穴位操作。比如刮痧法,内科可选择头痛、咳嗽等病症,外科可选择各种痹证等。
1.3评分标准
评委由护理部主任、各科护士长及资深老师担任。按《中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评价指南》标准,并增加护患沟通、健康教育等人性化护理的得分比例,选手操作完后由评委老师现场给予点评。
1.4奖项设置
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科室组织奖一个。并给与丰厚奖金。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2、效果评价
2.1全院护士练习中医操作的积极性提高
竞赛目的不仅是展示科室和个人的操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护士勤练中医操作技术的热情。促使大家共同进步。没有模特,大家就互相在自己身上练习,力求经络、穴位的准确。科室有一位同事,对头部穴位按摩的力度和手法总是把握不好,后来就向理疗科医生请教,下班后在自己爱人头上反复练习,直至达到专业水平。通过这次竞赛加强了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操作技能训练,极大地激发了其技术练兵的热情和自我表现欲望。竞赛标准的提示,感受自身技能的不足,使每位有争优的热情、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1)。
2.2中医理论知识增强
大多数护士都是西医院校毕业,中医基础理论底子薄,为了将操作练好,大家主动学习经络和腧穴的理论知识,比如刮痧,得了解经络的循行部位,什么病症该选择什么经络;穴位按摩,得了解穴位的定位和功效。无形之中大家的中医理论知识明显得到了提高。现在护士在病房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总是会教会患者好多中医养身治病的方法,患者都非常乐意接受
2.3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因为中医护理操作需要和患者沟通的内容特别多,比如在为患者进行拔罐治疗时,首先得告知患者拔罐处皮肤会出现紫红色瘀斑,或许还会出现水泡。这就需要护士有足够的沟通技巧,既要让患者欣然接受治疗而又不能使其产生恐惧心理,每位护士与患者沟通的方法都不尽相同,大家在台下观摩后可以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工作中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与患者沟通。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护士用语言、形体等形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情感交流,患者处处感受到关爱之情。护士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是患者及时得到指导;询问患者感受,使患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感到安全,营造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2.4患者满意度提高
以前经常会听到患者抱怨:中医医院治疗方法与西医医院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偶尔开几剂中药而已。现在逐渐开展中医药实用技术后,患者赞许声就越来越多了,认为中医院的治疗还确实具有中医特色!
2.5中医药实用技术得到推广
关键词:图表法;中医;教学
为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目前我国各大西医院校普遍开设了中医学课程。但由于中医学的内容繁杂,理论抽象,且课时数少,对于没有中医学基础的西医专业学生,常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表式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图表教学法将教材化繁为简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中医学》,其内容重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综合运用两方面。相对西医理论来说,中医理论原本即抽象难懂,大篇幅的文字表述更让学生觉得艰涩枯燥,图表教学法则是要求教师在充分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各章节的重难点,通过运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克服了文字抽象、拖沓等缺点,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第三节脏腑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张表格,将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一一列出,见表1,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课程的重难点,便于记忆。
2图表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有当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不光是给学生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除了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理解。而图表的运用则可以使抽象的信息更形象、更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运用图表教学不仅可以以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展现,更可以用大量生动形象、色彩丰富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刺激。例如,在讲授七情致病时,我们选取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图片便于学生理解,讲授悲(忧)伤肺时,学生看到的是林黛玉的图片,老师在此时提问:林黛玉得的是什么病?同学可以很大声的回答:"肺痨!",同时再引导学生林黛玉为什么得肺病,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忧愁伤及肺脏所致;范进中举中范进疯疯癫癫的形象也会让学生轻易的记住"喜伤心"这一知识。而在讲七情对气机影响的时候,我们选用怒发冲冠的女子和吓的尿了裤子的囚犯的图片,让学生深刻的记住了"怒则气上"和"恐则气下"。又如,在讲授中药章节时,因为授课对象并非中医中药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点并非记忆大量药物的功效性能,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告诉他们中药不仅仅是植物,很多我们熟悉的动物、矿物以及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均可入药,并教会他们这些常用的中药的基本用途以及煎煮服药方法即可,且受条件所限,无法给学生实地实物参观的机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收集总结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中药的图片,包括该药物的原始状态(动植物本身)以及制成饮片之后的形态,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图片出现之后猜测是何种药物。实践证明,运用图片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对中药的理解也更加形象,更好的融入课堂。
3图表教学法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十二经脉的循行与交接规律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对于课时数极少的护理专业学生,如何让他们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掌握这一知识点,图表的运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见图1。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阴经和阳经,再用箭头将其按照循行走向连接,并标出交接部位,这样,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以及流注次序便一目了然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当复杂难懂的理论变为一张简单可视的图表,同学们自己就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使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及流注次序图
4图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图表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总结归纳,每一张图表都是经过教师的多种方式反复考虑, 最后讲解时取其精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这一学习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对图表的运用更加熟练,并能学会自己总结归纳的方法,能将图表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达到了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图表教学法不仅挖掘出图表化繁为简的潜在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