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计学的局限性

统计学的局限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统计学的局限性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第1篇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新媒体艺术的兴起,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新媒体艺术渗入了艺术的各个领域,新媒体舞蹈是最后被开发的田地,也是集成最多媒体元素的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支持下,新媒体舞蹈的作品和软件层出不穷,如“Life Forms”等,为新媒体舞蹈的演出和编创提供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舞蹈剧目课是一门艺术表现性课程,是通向舞台的艺术性训练课程,在舞蹈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舞蹈艺术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场地、课时、教师精力等局限性,浪费时间、精力,事倍功半。如今,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舞蹈对剧目课教学的影响作用以及新媒体技术在剧目课中应用的可能性。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计算机对舞蹈进行记录和编创,很少涉猎舞蹈的课堂基础教学,或者所采用的技术过于依赖硬件的配置,增加了应用的难度,不适用于舞蹈教师或演员的独立操作。本文立足于舞蹈剧目课教学,设计一套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理念的适用于剧目课教学的交互式系统。

1 舞蹈剧目课与新媒体舞蹈简析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图画),结合音乐、舞台艺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1]。舞蹈剧目课属于艺术表现性的训练课程,每个剧目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它是包含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鲜明的创意、具体的角色、丰富的情感意志以及舞美、灯光、服装、道具等众多姊妹艺术的结合体现,加强舞蹈剧目课教学,对当前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舞蹈剧目课是舞蹈教学的本质与核心[2],传统的剧目课教学采用“口传身教”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口头讲解、亲自示范动作、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想象营造出一个原生态传承的特定环境,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具有现场感,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临场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当堂提问,但由于场地的面积、人员的数量、教师的精力、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舞蹈艺术的身体体验等原因,使得学生形成了单调和孤立的学习方式,而束缚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3-4]。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兴起,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艺术的各个门类当中,正如马晓翔在《新媒体艺术透视》一书中提到的:“新媒体艺术不仅是计算机合作与兼容数码技术创作作品的方式,也是用计算机的计算力量和技术来创作新符号、新定义、新的交流与形式的方式。”舞蹈艺术作为一门多种艺术共同融成的综合性艺术,其与新媒体技术更能擦出不可估量的火花,美国著名编舞家兼数字艺术家阿尼达?程如是说:“新媒体技术不仅是舞蹈记录和传播的物质媒介,更是激发灵感的技术型缪斯。”可见新媒体技术对舞蹈艺术数字化革命的真正含义[5]。如前所述,剧目课作为舞蹈学习通向舞台的表演性课程,可以从新媒体舞蹈的本体特性中找到新的教学理念,即在全新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立足于创意理念,并且融合了高新技术手段和互动设计理念。也就是说,更新传统剧目课的教学理念,结合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化支持,搭建具有完整资料库、训练实时采录比对功能、远程/在线反馈功能、舞台模拟再现功能等允许学生自主学习和远程/在线学习的剧目课教学平台,以期做到教学中的事半功倍,对舞蹈剧目课教学改革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该平台的搭建需要多学科的跨界合作,本文仅对平台中所需的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与实现。

2 基于新媒体舞蹈理念的剧目课教学系统模型规划

本系统是一套适用于舞蹈剧目课教学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数据库形式管理课程参考资料和用户个人资料,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用户的个人练习进行原型比对,给出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通过可视化设计允许用户选拼动作进行新剧目的自由开发。

本系统吸纳了新媒体舞蹈的理念,将剧目课与虚拟的数字化舞台直接相连,并允许用户自由创作,激发创作的灵感和表演的热情,为实际的舞台演出提供全新的数字化剧目经验。

本系统模型的具体规划如下图所示:

其中,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是技术中的重点,接下来,本文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3 二维图像特征点提取与对比

3.1 芭蕾舞的算法定义

芭蕾舞在动作上有着固定的手位、脚位和精准的评价标准,因此逐帧对视频进行二维特征点的.提取与对比,即可很准确地得出动作的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反馈和建议。当然,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作品特点给出视频中关键动作或重难点动作的时间,可以进一步减少计算时间和重复动作计算的冗余。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症状评分;综合治疗

The clinic analysis of integration therapy on chronic prostatitisLIU Ning,QIN Su,WANG Wan-dong.Department of Urinary Surger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ibin,Sichuan Province,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 curative effect of the integration therapy on the chronic prostatitis.Methods Review and analysis the clinic information of the 476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treated with general methods(control group),and the 382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chronic prostatitis and treated with integration methods(treatment group).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on curative effect(P

【Key words】

Chronic prostatitis;Grade of clinic symptom;Integration therapy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男性泌尿生殖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因复杂、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容易复发等特点,在治疗上又是比较棘手的一种疾病。目前估计全球男性的发病率为9%~14%[1-3]。笔者在从事泌尿生殖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对近几年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病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广大同行提供临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858例患者。均确诊为典型慢性前列腺炎。

对照组: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476例,按照传统常规治疗,年龄18~50岁,平均33.6岁。

实验组: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382例,除了按照传统常规治疗,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治疗、物流治疗等。年龄20~51岁,平均32.1岁。

1.2 前列腺炎诊断标准 参照文献以及临床标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诊断[4,5]:①典型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道灼热,大便时尿道偶有少量白色分泌物流出。疼痛表现在以前列腺为中心的广泛区域,可为会、外生殖器区、下腹部、耻骨上区、腰骶及周围坠胀疼痛。以上疼痛可单独出现或合并出现。可减退或消失,障碍,或阳萎或疼痛。精神萎靡不振,头晕眼花,乏力,烦热,抑郁或失眠等症;②前列腺触诊:腺体饱满,或软硬不均,或有局限性硬结或局限性柔韧区或质地较韧,可有局限性压痛,前列腺大小不等。可以是正常大小,也可以因腺体纤维化而硬化萎缩,或因细胞浸润而肿大,左右两叶不对称;③诊断方法采用“四杯法”简化的“两杯法”,即前列腺按摩前后试验,在前列腺按摩前后分别行尿液镜检和细菌培养。

1.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综合治疗[6-8]包括:①药物治疗:针对细菌培养以及抗生素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主要以喹诺酮类为主,连服两周以上;②肾上腺a-受体阻滞剂,连服3个月以上,个别口服肾上腺α-受体阻滞剂有不适的患者改用切其他药物;③心理治疗等其他治疗:由心理专科医师进行规范的心理治疗,结合中药、解痉药物等,前列腺按摩等物理方法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①和②治疗。2007年以后的实验组,因为客观原因(本院购买了一些物理治疗仪器以及进修了物理按摩等方法,结合心理治疗)增加方法③进行综合治疗。

1.4 疗效判断 参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标准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5],病情按照轻、中、重分级轻(0~9分),中(10~18分),重(19~31分)。或者按照以下标准评价:痊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评分减少60%~9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前列腺液检查WBC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软件,对资料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分值进行t检验。P

2 结果

本研究病例典型症状以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道灼热为主,伴会、外生殖器区、下腹部等部位疼痛。前列腺触诊主要是腺体饱满、软硬不均,可有局限性压痛。

2.1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的疗效 疗效统计结果显示(表1),在痊愈和显效的患者中,其比例实验组都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分别高达41.10%、34.29%,高于对照组的34.87%、33.40%。而有效率和无效率,尤其是无效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有显著性差异(χ2=114.13;P

2.2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评分 临床症状评分统计结果显示(表2),治疗前两组之间评分差异很小,分别为(27.81±3.91),(26.64±4.55),而治疗后评分差异较大,分别为(13.09±5.21),(9.94±6.9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差异较大,分别为(14.22±2.15),(17.70±3.02),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1;P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是困扰男性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特别是有过泌尿生殖道感染经历的男性,往往在治愈感染后出现前列腺疾病的可能性较大。近年来,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在慢性前列腺炎严重程度评价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标准。参照其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可以对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症状和疗效进行统计准确的评估。目前,临床一般根据该评分标准,可以客观地将慢性前列腺炎病情进行轻中重分级,轻(0~9分),中(10~18分),重(19~31分)。或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按照程度分为四级:痊愈(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症状评分减少60%~9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前列腺液检查WBC

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看,目前的方法很多,主要从抗菌、a-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等方面。最近有人提出心理问题是影响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最近有了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到该疾病的治疗中。从本研究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07年以后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2006年之前,说明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是有明显效果的。

本院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时,常规对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因为有文献认为[7],该类患者也可能潜在难以诊断的病原体感染[8]。目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使用抗生素已达成共识,选用易溶于酸性前列腺液的脂溶性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无论对细菌感染,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均有良好疗效,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小。故建议首选阿霉素,有较好疗效,且有较长的半衰期,适用于比较严重的慢性前列腺炎应用。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绝大部部分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还没有痊愈。因此我们认为,前列腺炎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可以使症状改善、细菌培养转阴,但随着治疗时间的适当增加,结合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许多在短疗程无效的患者症状也会得到较为满意的疗效。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疗程是非常值得商讨的,在短期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可能需要8周,甚至更长的疗程才能有效[8]。

参 考 文 献

[1] 胡小朋,白文俊,朱积川,等.慢性前列腺炎细菌及免疫学研究.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29-31.

[2] 王平,王侠,刘屹立,等.慢性前列腺炎诊治及疗效评价(附600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9):528-529.

[3] 黄劲松,唐茂芹,刘照旭,等.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86-87.

[4] 程军平,戴景兴,刘永谦,等.前列腺解剖位置观察及经直肠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分析.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23(6):633-635.

[5] 谢续标,彭龙开,赵晓昆.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的临床应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5):36-38.

[6] 李玉,杜雪梅.局部按摩和生物反馈技术联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评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4):2238.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三维超声心动图;实时显像;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 R5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c)-105-02

Evaluation of global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using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LIU Huan, CAO Yunxiang, QIAN Dajun

Depart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the Affiliated Wuxi People′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right ventricular (RV) glob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PE) by using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 Methods: 30 normal controls and 30 patients with APE were studied. And all th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ic datasets were acquired. Then series of RV parameters, namely end diastolic volume (EDV), end systolic volume (ESV), RV ejection fraction (EF) were offline measured by TomTec 4D RV-Analysis software which can also provide the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time curves (RV-VTC). EDV, ESV, EF, RV peak filling rate (PFR) and RV peak ejection rate (PER) from RT-3D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value of EDV and ESV were larger; EF, PER, PFR were reduc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wo groups (t=2.490, 2.172, 2.897, 2.894 and 3.042, respectively, all P<0.05). Conclusion: The RV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PE is decreased and RT-3DE can evaluate RV volume and global function accurately.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eal-time imaging; Pulmonary embolism

急性肺栓塞(APE)是一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其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室(RV)压力负荷急剧增大,导致右心功能损伤,进一步发展为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1-2]。研究显示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例90 d死亡率明显提高,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右室功能不全是APE远期预后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和不良预后的早期预警[3]。因此,准确评估APE患者右心功能尤为重要。本文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APE患者右心功能检测方面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2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APE患者30例(APE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7±10.3)岁。均由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及肺动脉CT和(或)肺动脉造影证实。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对APE组患者有无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可能引起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进行分类。30例同年龄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相似的志愿者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Philips iE33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配备X3-1矩阵型实时三维心脏超声探头。配置TomTec超声图像处理工作站,内含4D RV-Function分析软件,可进行右心容积定量分析。受检者取左侧卧位,同步记录心电图。嘱受检者屏气,探头置于心尖四腔启动全容积显像模式(full-volume),经心电图自动触发,采集连续4个心动周期“金字塔”形三维数据库。将图像导入TomTec工作站,启动4D RV-Function分析软件,载入心尖四腔观的全容积图像,确定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时间点,以半自动方式分别在右室冠状面、矢状面和四腔观上勾画右室轮廓线,生成右室立体模型。软件自动计算右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和右室射血分数(EF),并显示右室整体容积-时间曲线(RV-VTC),利用其计算峰值排空率(PER)和峰值充盈率(PFR):PER为曲线下降支的最大斜率,PFR为曲线上升支的最大斜率。dv/dt=[V(t2)-V(t1)]/(t2-t1)。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PE患者与对照组RV-VTC相关参数比较见表1。

APE组与对照组比较,APE患者表现为:①右室扩张,EDV增大,ESV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右室整体舒张、收缩功能下降,PFR减小,右室整体EF及PER减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V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评价右心功能的方法很多,如放射性核素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和右心导管法,但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及创伤性,在临床上未能广泛开展[4]。由于右心室形态复杂,呈新月形,肌小梁丰富,而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基于假设的几何形态来推算其容积,测量不规则的右心室有一定局限性[5]。RT-3D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诊断技术,能够显示出心脏的三维立体结构,可不依靠形态学假设来测量心室容积,特别是对于形态不规则的右心腔较传统二维超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6]。Jenkins等[7]的研究提示RT-3DE所测定的腔室容积与目前的“金标准”MRI测定值或模型实际值相关性良好。

本研究显示:APE组与对照组比较,EDV、ESV、EF、PER、PF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均受损。这是因为APE时,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上升,右心室负荷增加,右心室EDV增大,当后负荷增加超过其代偿能力时,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此外,右室扩大和右室壁张力增加导致右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致使右心室舒张功能下降[8]。RV-VTC可观察整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的连续性变化,较EDV、ESV能提供更多、更详尽的心室做功信息[9]。其中PER和PFR分别反映右室收缩排空和舒张充盈的容积相对时间变化率,可以敏感地反映右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这对于APE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病例数不够多,随着后续研究的深入,有待收集更多的病例进一步探讨。

RT-3DE的问世,是超声医学的一项划时代的技术突破,它能在数秒钟内收集所有的三维数据,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RT-3DE能准确、敏感地检测APE患者的右心功能变化,为临床提供更准确、详实的右室功能参数,为APE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当然,目前RT-3DE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图像质量易受患者呼吸影响,脱机操作比较费时等,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RT-3DE将在今后的医疗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Ribeiro A, Lindmarker P, Juhlin-Dannfelt A, et al. Echocardiography Doppler in pulmonary embolism: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s a predictor of mortality rate [J]. Am Heart J,1997,134(3):479-487.

[2] 郭慧.急性肺栓塞39例的心电图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48.

[3] 刘品明,Meneveau N,Schiele F,等.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50-753.

[4] Nesser HJ, Tkalec W, Patel AR, et al. Quantitation of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s and ejection fraction by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comparison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radionuclide ventriculography [J]. Echocardiography Mount Kisco Ny,2006,23(8):666-680.

[5] Heusch A, Lawrenz W, Olivier M, et al. Transesophageal 3-Dimensional versus cross-sectional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the volume of the right ventricle in children with atrial septal defects [J]. Cardiology in the Young,2006,16(2):135-140.

[6] 王心房.超声心动图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3.

[7] Jenkins C, Chan J, Bricknell K, et al. Reproducibility of right ventricular volumes and ejection fraction using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comparison with cardiac MRI [J]. Chest,2007,131(6):1844-1851.

[8] Wood KE. Major pulmonary embolism: review of a pathophysiologic approach to the golden hour of 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ulmonary embolism [J]. Chest,2002,121(3):877-905.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周围型小肺癌;X线;CT;诊断

本文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应用X线及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手段,现对患者X线、CT影像学诊断的表现特征作如下叙述,以期能为提高肺癌的确诊率起到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12月收治经病理学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2例,其中男患24例,女患18例;年龄在37~68岁,平均年龄为(49±5.73)岁;患者均经病理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根据病理类型分为:小细胞癌7例,大细胞癌5例,鳞癌13例,腺癌17例;临床表现多以咳嗽、发热、咳时胸痛、咳痰有血等症状为主,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行常规体检时发现异常,42例患者均行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

1.2方法

1.2.1 X线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站立位进行X线平片侧位、后前位片检查,仪器选择采用富士FCR CAPSULA X型CR机对患者进行不同千伏X线片检查,包括:低千伏X线平片检查(平均值:侧位86kV,20mAs;后前位75kV,10mAs),高千伏X线平片检查(平均值:侧位128kV,8mAs;后前位125kV,2.5mAs)及体层检查。

1.2.2螺旋CT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经X线片检查后,再行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仪器选择GE BrightSpeed型螺旋CT机,参数设置为:200mA,130kV,螺距1.3,扫描层厚5mm,扫描层距4mm,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扫描,常规扫描后加做薄层2~3mm CT扫描,扫描范围由肺尖渐渐到肺底。行CT薄层增强扫描时,扫描速度控制在1s/w,肺窗位-450Hu,窗宽2500Hu,纵隔窗位+20Hu,宽500Hu;于高压注射器内置入100ml碘海醇,以2.5ml/s经肘静脉注入,于对比剂注射25~30s后,采集扫描图像进行观察。

1.3评定标准 对42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X线以及CT影像学检查的表现特征作回顾性分析与对照。注:X线片与CT扫描的图像数据由本院2位及以上主治医师共同阅片,经过讨论分析后,联合作出诊断,以便尽可能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χ2)来检验,在P

2 结果

2.1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X线检查周围型小肺癌,主要的X线片表现为局限性小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清、密度较小,诊断为周围型小肺癌者34例,诊断准确率为80.95%,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者共8例,误诊率为19.05%。CT影像学检查周围型小肺癌,主要的影像学表现为边缘不清、三角形影或喇叭口影、肿瘤周围血管被牵拉向病灶集中、小点状低密度影等,诊断为周围型小肺癌者39例,诊断准确率92.86%,误诊漏诊3例,误诊率7.14%。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结果对照发现,CT影像学的肺癌诊断准确率为92.86%,优于X线片的诊断准确率80.95%,两种检查方法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表现对照分析 两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表现多以边缘不规分叶征、毛刺或锯齿状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兔耳征等为主,但CT影像学检查的征状检出率要多于X线片的检出率,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CT薄层增强扫描具有较高分辨率,肺癌患者病变部位的影像学特征明显,应用CT检查可有效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检出率。而肺部X线片虽然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性,组织重叠较少,对早期发现病灶具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该技术的局限性,无法对病变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因此,临床多将肺部X线片应用肺部常规检查中,通过X线片普查,可将疑似肺癌患者筛选出来,再进一步进行CT检查,利用多层CT薄层增强扫描,提高患者隐蔽部位小病灶的检出率与正确率,并对患者肿瘤的形态、位置、内部结构、血管走行作出准确显示与判断,为早期确诊疾病、早期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综上所述,X线在周围型小肺癌的普查与初步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CT诊断在周围型小肺癌的定性与分期中有明显优势,因此,可将X线与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联合应用,以便能有效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Excel 生物统计学 分布 CHIDIST函数 CHIINV函数

1.引言

《生物统计学》是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科学[1],是畜牧、兽医、农学、微生物、医学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统计工具,越来越多的数据分析离不开生物统计学原理。《生物统计学》中的上机实习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本次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已经把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普哇松分布、F分布、卡方()分布等的概率计算纳入《生物统计学》实践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针对不同数据清楚分布类型,针对不同分布类型选用不同Excel函数模块,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分布概率计算,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数据分析中。本文主要介绍的是Excel中的CHIDIST和CHIINV函数在分布中具体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更多软件被应用于《生物统计学》,如Excel[2],SAS[3],SPSS[4]-[6]等,对二项分布、正态分布、普哇松分布、F分布、分布等常用分布的概率计算来说Excel显得简单多了。虽然《生物统计学》后面的附录中一般提供分布的临界值表,但是有其局限性,即当自由度(df)>40时书本上就查找不到其临界值了。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Excel中的CHIDIST函数和CHIINV函数在分布中的概率和临界值计算,方便学生或其他人员利用Excel直接获得概率或临界值。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王香萍,王文凯,李俊凯,等.EXCEL中关于生物统计中两组平均数的应用方法及探讨.考试周刊,2011,6:180-181

[3]黄中文,张丹.生物统计与SAS教学中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5):140-142.

[4]白俊艳,徐廷生,张小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上机实验改革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5,18:247-248.

[5]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57-58.

[6]白俊艳,武晓红,张小辉,等.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安徽农业科学,2015,43(5):369-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