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病案信息;质量管理;改进
病案是医疗中的文书,记录着有关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记录,是一种重要的科研、教学资源。因此,病案质量关系着患者的病情,关系着医务人员的治疗方法,关系着医院的经济利益和形象。提高病案信息质量能够满足多方的利益需求,同时持续改进质量能够使病案信息质量达到更高的标准,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 病案信息在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1.1病案首页的书写规范的重要性 病案首页显示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诊断与治疗方面,它为最初的医疗统计提高了最明了的资料。因此,病案首页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医疗治疗的管理,如果其质量较差,可能会提供错误的导向。关于病案首页的书写要求,一般要满足患者的身份识别、病史记录资料、医院统计等方面。从病案首页的记录质量可以看出科主任的质量意识。病案首页一般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住院资料、诊断和治疗资料和其他基本资料,是最初的资料,在经过医院统计部门处理后,能够为医疗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因此,必须全面、准确地填好病案首页,为医疗质量的提高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供多元化的信息。
1.2病历和病程记录的重要性 病历记录了治疗过程、用药情况、辅助检查等各种信息。病历和病程记录不仅关系到医师的诊疗职责,同时也关系到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在遇到医患纠纷时,病历和病程记录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依据,最终的目的是要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病历和病程记录反应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综合素质,反应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意识。因此,必须有完善的制度规范病历和病程记录的行为,使其能够及时、准确、规范的书写,同时还要明确责任,加强监管,遇到违反管理制度的要严厉追究责任[1]。
1.3辅助检查报告单的重要性 辅助检查报告单包括了患者的各中检查报告,是病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的信息客观反应了患者的病情,同时还反应了医院医技科室的诊疗技术水平。另外,辅助检查报告能为医护人员提供诊疗方面的指导,能够根据检查报告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提高治愈率。
2 病案信息质量在依法治院中的重要作用
2.1病案为医患纠纷提供了法律依据 病案是医患纠纷中一种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书写,提高其在医患纠纷中的法律效力。在目前的法律规定中,有"举证责任倒置"和"举证不能"两种规定,这样就加大了医院的诉讼风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了病案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病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判决结果。因此,必须提高重视,客观、真实、规范地记录病案,以应对医疗风险。
2.2依法提高病案质量 病案详细、完整地记录了医疗过程,通过病案中的信息能够发现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诊疗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大多在病案完结后进行质量审查,虽然能够提升病例质量,但已经错过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所出现的问题,而且还经常出现药物剂量记录问题、就医知情问题等,虽然暂时没有出现事故,但仍有很大的风险。因此,必须依法控制病案质量,由终端控制到环节控制,即在病案的每一个环节生成时就要严格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另外,在日常的管理中,还要定期组织人员对病案进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对于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依法处理[2]。
3 病案信息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病历记录不准确 ①回忆性记录。有的医务人员没有及时地记录患者的入院情况、诊断情况等,仅凭回忆大致补录,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②复制病历。虽然电子病历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较大的方便,但有的义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利用现有的模板复制病历,而没有发现具体的问题,使病历缺乏科学性;③记录不准确[3]。例如,查房记录不细致,询问患者病情如走马观花,没有根据患者的异常分析出应有的问题,不能评价诊疗效果。
3.2签字不及时 有的医务人员没有意识到签字的重要性,在一些特殊的检查和治疗中,没有及时让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有的甚至代替患者家属签字,以致在医患纠纷中使医院处于不利地位。
3.3病案开发管理不科学 一方面,病案本应该对医疗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病案管理人员的不重视,只是照搬数据,没有对病案的信息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处理,使其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病案管理人员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封存病案,有的甚至擅自修改病案,导致病案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有的医务人员为了个人利益私自盗取病案,而管理人员也疏于防范,为以后的医疗事故埋下了隐患。
4 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及措施
4.1病案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 一方面,病案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够保证医务工作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合法性。病案并不是普通的文件,它具有法律效力,病案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患者维权意识地提高,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影像了医院的形象。因此,做好病案质量持续改进工作能够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医院的声誉。另一方面,病案质量的持续改进还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客观、真实的病案能够为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反应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
4.2病案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措施 ①要提高重视。医院的领导要提高对病案质量的重视,制定有效地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规范书写、管理工作,使病案质量管理水平能与医院的发展水平相一致;②要依法治档。在病案的记录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质量,建立医院、医师、科室、病案室等四个层面的监控体系,细化责任,狠抓落实,要定期抽查病案,从源头到各个环节防止不合格病案的出现;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积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使管理人员做到依法存档、依法封挡、依法护档等工作;另外,要努力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通过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让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技能,从而更好地管理病案,使病案在提高医疗水平、解决医患纠纷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④完善管理制度。要建立病案记录制度,规范病案的首页记录、辅助检查报告记录和病程记录,确保病案的真实、合法和有效;同时,还要建立病案管理责任制,让病案按照规定的程序存档、借阅,防止档案的丢失、篡改;要建立一系列监督制,严格监控各个环节;制定激励制度,设立病案质量监控委员会,每月开展病案质量评比工作,对质量优秀的病案要给予通报表扬,对于蒙混过关的要通报批评,在赏罚分明中提高医务人员的病案质量管理意识。
5 总结
病案信息为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提供了数据,对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病案也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关系到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因此,必须持续改进病案信息质量管理,从病历的书写入手,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继而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利,维护医院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陈政.病案质量管理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09).
关键词:医患沟通 医疗质量 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7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8-01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历来是医疗工作的重点,也将是各个历史阶段永恒围绕的主题。如何在医疗卫生需求日益增长与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环境下,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需要从影响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几点重要因素入手。其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医疗制度、医疗纠纷和院感管理。本文将就以上四个重要因素分别展开论述。
1 医患沟通是重要手段
医患沟通作为诊疗活动的开始,贯穿于医疗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从总体治疗方案的确定到床位的迁移,都需要沟通与告知,它是知情同意制度的表现形式。医患双方的有效沟通是缓解医患矛盾、避免医患纠纷、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沟通是指让患者及其家属真正理解告知的内容,并同意该诊疗活动或方案。
由于医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患方对于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均处于被动地位,医务人员则因其专业的医学知识背景而掌握主动权。在沟通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注意沟通方式方法,对于不同受教程度的对象,应采取相适宜的表达方式予以沟通,切忌使用过于专业或生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对于沟通对象提出的咨询问题,特别是年老患者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对象,耐心解答,避免生、冷、硬语气,让其感受医务人员的关心、爱心。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应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服务于民”的价值取向与服务意识,切实体现人文关怀,摈弃传统的以医生为主导的诊疗模式,倡导医患互动的新型模式,争取患者的主动配合,提高效率,实现生理-心理-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搭建畅通的医患交流平台,为医疗服务,为人民服务。
2 医疗核心制度是基础
医疗核心制度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与基础,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关键。(找文献补充何谓医疗核心制度和其与医疗安全质量直接的联系,此部分需要展开)。诸多诊疗过程都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小觑,其中一环未执行到位即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不良后果,影响医疗安全。
以会诊制度为例,科间急会诊:在治疗或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遇必须立即经会诊解决的紧急、疑难问题时可申请。受邀科室值班医师或总住院医师应立即前往,不得推诿。如会诊医师无法处理,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并做好会诊记录。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病人的身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医疗差错发生,确保医疗安全。另外,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众多医疗纠纷及医疗安全事件中,因知情同意制度落实不到造成的不在少数,尤其是手术或者有创操作案例,因术中更改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但未取得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而引发的事件屡见不鲜,为医疗安全埋下隐患。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则是对于病情较为复杂、诊断尚不明确的个案进行商讨,可根据疑难复杂程度,邀请相关科室参加讨论,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看待疾病诊疗,积极发挥横向思维,提高医学综合素养,对于及早发现潜在医疗风险,修正诊疗方案,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 医患关系的处理是难点
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置作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对于整体工作秩序稳定,社会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纵观近年媒体热议焦点,医患纠纷冲突事件层出不穷,医患关系呈现对立冲突态势。再看11-12年度的医疗恶性事件盘点,其中“2012.3.23”案仍历历在目,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名患者认为医生故意刁难,不予诊疗,遂心生怨恨行凶。患者闯入风湿免疫科办公室,砍伤3名医务人员,砍死1名实习医生,诸如此类流血事件屡见不鲜,更呈上升趋势。
由此,我们不难总结当今社会医疗现状:医疗环境严峻,医闹事件不断,医患关系紧张,对立冲突升级。而医患纠纷特点:数量―持续上升;性质―性质恶化;索赔―数额畸高;方式―非理非法;影响―越来越大,并增加了广泛的群众性与复杂性,医患双方的对抗性日益凸显,再次增加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难度。
唯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宗旨与理念,持续质量改进,控制医疗风险、排查安全隐患、防范医患纠纷。做到如下几点:①加强医患纠纷相关预防及处置方案建设,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规范医患纠纷事件应对处置过程,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与社会其他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共同建立完善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机制,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法制和谐社会。②积极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快纠纷应急处理联动机制的落实,建立两室(医患纠纷调解工作室、警务室),设立专门场所、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配合相关医务部门及人民调解机构(主要是第三方调解中心)开展相关工作,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同时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应急处理联动机制,安排院内安保人员协同警务室专职人员共同处理,维持秩序,控制事态,降低不良影响。③组织专场医疗安全研讨会,围绕医疗安全主题展开,引经据典,深入剖析,点评细节,解读政策,重申医疗风险、医疗隐患和医疗安全。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平台、讲座培训等途径加大相关方案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印象,特别是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更是教育的重点,包括门诊、医技等医务人员亦是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一群体是医患双方纠纷事件的直接接触者,他们对于事件的整体概况、家属情绪及事态影响等方面有着最为直观的了解,在事件的萌芽阶段能否处理得当,对于后续事件的整体把握和处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④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相关学习,强化培训,正确树立医疗安全观念和危机意识,做到依法行医,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特别是新时期、新形式下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⑤加强与新闻公众媒体的交流与沟通,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严肃打击歪曲事实、营造社会仇视的不正之风。
4 院感管理是重点
近年各地频发的院感事件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200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9名新生儿自9月3日起相继出现发热、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其中8名新生儿于9月5日―15日间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相继死亡,1名新生儿经医院治疗好转;2009年3月,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6例重症感染患儿中有5例患儿死亡。2011年山西临汾尧都区眼科医院近日发生一起医院感染事件,7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感染,数量如此之多,频率如此之高,院感管理绝不能忽视。
具体举措如下:
(1)落实管理制度,加大执行力度,启动奖惩机制。日常工作中,各科室、院感管理部门应根据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管理,细化院感控制举措,加强医疗器械等医疗用品的监测与检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消毒或洗手),加强抗菌药物及围术期的预防用药的合理使用,严防医院感染的发生。除常规检查监测外,相关职能部门应不定期抽查或组织专项检查,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及完善。
(2)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相关技能操作,树立院感风险意识。根据国家医疗卫生工作重点及任务部署,明确院感监测与管理重心,并积极制定相关培训课程,向全院医务人员传达政策精神,要求掌握院感知识与技能,同时保持危机意识,对于任何隐患予以警惕排查。
【关键词】 医务管理;医疗质量;纠纷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98-01
医患关系是当今社会和卫生系统的敏感话题之一,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也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现象,给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带去不可估量的影响[1]。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也成为目前医院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医务科对医疗质量监管的监管有着重要作用,我院从2012年开始采取“加强医务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质量”相关措施,现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内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实施“加强医务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质量”措施前后的472例患者。实施前的236例患者中男性121例,女性115例;年龄18-69岁,平均(36.92±7.41)岁;内科86例,外科92例,妇科41例,传染科17例。实施后的236例患者中男性120例,女性116例;年龄19-70岁,平均(37.06±7.93)岁;内科87例,外科91例,妇科40例,传染科19例。均为住院患者,排除文盲、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患者。实施前一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11年1月――12月;实施后一组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2012年1月――12月。
1.2 方法 在我院实行加强医务管理,严格控制医疗质量的措施。观察实施前、后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并进行比较。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加强医务管理
1.2.1.1 明确职责 定期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综合水平、业务能力等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员经培训后再次考核,直至合格后才可投入实际工作;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以“职业纪录、法律法规”为主题的教育,使其做到“以患者为核心,并全心全意为其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起的高度责任感、良好医疗作风;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医疗制度;严格医疗纪律,防止收红包、药品回扣等贪污、受贿现象的发生。
1.2.1.2 全方位管理措施 严格监督药品收入与支出,如将医、药分开核算、管理等;药品招标过程公开化;严格监督,防止乱收费、乱检查及不按原则用药的行为发生;重视全方位培养人才,选送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修、深造;对医疗服务差的现象及时、严格进行纠正;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建立“以医护工作者至上”的院内文化。
1.2.2 严格控制医疗质量
1.2.2.1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明确医院的整体目标,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将评价情况和绩效挂钩;根据医院情况创建相应的考核,具体落实到各科室中,并加强监督;考核后针对医院的薄弱环节,采用“经济杠杆式”的方法将各项目水平程度进行调节,以带动各科室内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方面的考核,以确保其在正常状态下运行。
1.2.2.2 发挥医师的质控作用 对医师进行培训,使其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同时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定期对其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其严格按操作规定进行;鼓励科室、医师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其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及极强的责任心;住院医师实行24小时责任制,保证诊断、治疗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保证医疗质量;年终对医师的业务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其作为升职的依据;刚步入临床的医师采取各科轮换制度,从多方位提高医疗工作的质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 SPSS13.0 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明显较高,且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明显较低,见表1。
3 讨 论
医疗质量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医疗技术水平的直接反应,且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2]。医疗质量主要是指利用医学及相关科学的知识与技术,在目前拥有的条件下,通过服务增加患者期望结果和减少非期望结果所达到的程度[3]。因此,医疗质量是患者期望的具体体现,衡量其行为的优劣就必须依据患者所获得的利益。
目前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及医疗技术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对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政治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医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医疗质量水平的高低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4-5]。因此,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既是社会寄予医院的厚望,也是医院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稳定发展、生存的必然途径。对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调节措施,在医务管理方面从培养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观念做起,并遵纪守法,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在医疗质量方面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同时积极发挥医师的质量调控作用。通过与实施前的一组患者进行比较,实施后患者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且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的下降,见表1中所述。
综合本次分析,我们认为加强医务管理,明确医护人员职责,提高服务质量,严格控制医疗质量,建立以患者为本、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发挥医师的质控作用是促进医疗质量,防止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封以生,洪嵘,孙伯青,等.加强六类重点病人管理减少医疗缺陷保障患者安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262-263.
[2] 余红星,袁方均,李斌,等.认识医疗质量内涵切实提高医疗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2010,17(3):257-258.
[3] 关于转发卫生部医政司征求《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住院临床指标)(2011年版)》意见的通知[EB/OL].2010-01-21[2010-01-25].http:///art/2010/l/21/art_262 j5327.ht-ml.
关键词:电子病历;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对医疗服务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降低医疗纠纷,提高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电子病历作为临床各种信息的集成平台,其不仅能够充分展现医疗服务中,较为完整的信息,同时还可对临床各项数据进行挖掘,在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电子病历在医院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中的功能优势
1.1实时提醒功能 自患者入院一刻开始,结合患者的病情程度及疾病种类等各项信息,即可提醒其初始化的基本治疗措施。例如:通常在患者入院后8 h内,医护人员必须将相关病程信息记录到电子病历系统中,此时,若医生未完成病历填写,随着时间推移,系统会随之进入到倒计时提醒状态,提醒医生需要在剩余时间内完成病历的书写。
1.2多级质量控制功能 结合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对病历书写本质需求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可形成多层次、多环节的病历质量控制[1]。从人员层次上实现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主要是根据不同岗位来进行质量控制,例如:科室质控医师、书写医师、质控管理人员等,来设置相应的书写权限,形成一级对一级的监控,一级对一级的负责。从时间层次上实现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主要是指自患者办理入院手续之后,即可在系统中建立起该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形成事前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在患者成功入住医院之后,结合相关辅助手段与医务科的质控干预,即可形成事中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而在完成病历的全部书写之后,系统可对病历的逻辑性、完整性等进行检查和核对,即可形成事后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
1.3动态调整功能 在运用电子病历进行时势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时,不仅能够充分掌握静态规则点的质量控制情况,同时还能够对各种动态情况及可能出现的实施动态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慢性疾病患者每3d进行1次病程记录,而当其病情突然加重时,医生可开出病重嘱咐,此时电子病历系统将自动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每日均会通过提醒功能提示进行1次病程记录。
1.4逻辑校验功能 在患者住院期间以及康复出院时,电子病历系统均能够通过对病历各项条目的完整性、逻辑性等进行检验[2]。例如:针对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讨论,知情同意书签订等相关环节。同时还必须根据医院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对特殊手术进行手术审批记录的书写。
1.5统计反馈功能 病历评分、是否超时、分级情况等均能够根据科室、全员以及医生不同等级进行实时统计和查询,医务科管理人员则可通过病历系统掌握质量控制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决策方法。同时还应当结合病历质量各项目标要求,对病历质量的症结进行了解,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至相关部门,以便后期决策更具有针对性。
1.6信息统计分析功能 在实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时,后期的统计和分析非常重要,更是提高临床质量的重要方法[3]。通过电子病历的运用,结合其终端的运行功能和质控辅助功能,系统能够全面掌握质控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和统计,以此来实现对病历质量以及各个科室病历质量的全面统计和总结分析,更好的评价科室病历质量及工作开展情况。
2 电子病历实施对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促进作用
2.1在实时监控及分级监控中的预警作用 首先电子病历的运用,可促使电子病历的质控工作重心从后期转移到病房,有效提升临床各科室参与质控的主动性,防止科室对医务科审改病历形成依赖心理。同时该系统通过科室主管医生、质控医生以及科室主任形成三级病历审核体系,可更加深层次地分析整个诊疗过程,起到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质量的目的。
2.2在病历质量监控中的分析校正作用 医务科管理人员进入病历系统之后,可对各个科室在院患者或者出院患者等各项情况进行查阅,在发现存在问题时,可由质控系统向相应医护人员发出质控检查结果,同时可对修订后病历信息进行再次审核,从根本上实现了对病历质量的全面控制。此外,该系统还可对病历质控信息做出相应的评分,并能够对病历缺陷问题进行统计,从中评判医疗小组、医生等质量控制情况。通过该系统对网上病历进行调阅,很大层次上提升了质控效率,同时问题病历的检出率也所提升[4]。
2.3病历研究中的统计改进作用 电子病历系统可对以往的病历进行储备,为后期科学研究提供分类对照、查找、统计等各项便利,为临床研究提供大量的病历案例和研究数据,更利于临床医疗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的提升。
3 电子病历用于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监控指标体系
在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中,采用电子病历进行监控,应严格按照下列两项指标建立监控指标体系。一方面,结合临床实际需要,选择能够充分展现医疗工作以及查房制度等情况的评价指标,作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重点;另一方面,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对病历资料书写的各项要求,对病历书写进行评分,完成相关分值的增减。
而在对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逻辑起点的设计时,①将患者具体情况作为质控的起点,例如:在进行转科的过程中,启动转科系列监控。②将医生嘱咐变化作为质量控制起点,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要求,对四类医生嘱咐进行触发启动:①患者的病情程度等;②患者的动向,如:出院、手术等安排;③医师变更,如:交接班、转换科室等;④抢救情况。
4 结论
总而言之,电子病历作为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基础项目,充分发挥其统计、反馈以及监控等各项功能,可展现公开、公平、公正的质控效果,更利于医疗质量控制的实时了解,对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帅,苏维.电子病历与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3):2-6.
[2]留毅萍,卢向红,李练红.浅谈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临床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推进[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5(3):26-27,72.
《办法》主要包括召回的定义、分级、类型、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定义 召回缺陷医疗器械是国际惯例,但医疗器械涉及的学科跨度大、品种门类繁多、技术复杂程度高。本《办法》明确了召回产品的定义: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其已上市销售的存在缺陷的某一类别、型号或者批次的产品,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并完善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方式消除缺陷的行为。
分级《办法》根据医疗器械缺陷的严重程度将召回分为三级:一级召回,指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已经引起严重健康危害的;二级召回,指使用该医疗器械可能或已经引起暂时的或者可逆的健康危害的;三级召回,指使用该医疗器械引起危害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召回。
类型 召回从类型上分,主要有主动召回与责令召回两类。如果医疗器械存在缺陷,企业可以采取主动召回的措施。但如果企业发现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而不主动召回的,食药监部门有权责令召回并将处以一定的惩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可吊销企业《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法律责任 《办法》对不履行法定召回义务的行为设定了处罚。如召回的医疗器械已植入人体,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就应当与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协商,根据召回的不同原因,提出对患者的处理意见和应采取的预案措施。
召回的医疗器械给患者造成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企业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或使用单位请求赔偿。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使用单位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企业追偿。
《办法》的出台,要求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努力确保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并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纳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
《指南》的实施在这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政府、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首先,所有和医疗器械相关的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建立并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
生产企业 作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更应按照可疑即报的原则主动发现、收集、调查、分析和控制所生产的医疗器械发生的所有不良事件,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按时报告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不良事件。把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纳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并对不良事件进行评分、评价,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涉及的产品数量、销售区域和使用人群等情况,采取停售、停用等控制措施。经调查,如明确属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可按照风险评估的结论,对产品采取警示、检查、修理、重新标签、修改说明书、软件升级、替换、收回、销毁等召回措施。
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作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在主动收集所经营和使用医疗器械所导致或者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不良事件后,应及时将不良事件信息反馈给生产企业,并协助生产企业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二类和三类的医疗器械,所有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都应建立产品的可追溯制度,一旦那些支持、维持人体生命的医疗器械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医疗器械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找到相关问题产品和患者,对问题产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患者采取及时的救治手段。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如发现可疑不良事件,可以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进行注册和报告,网址:114.255.93.220或211.103.186.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