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利水电智能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压力钢管;焊接线能量;控制

一、 概述

锦屏二级工程压力钢管大部分直径为6500mm,少量为6050mm。厚度δ20mm-56mm,其中38mm厚度一下为普通低合金钢(包括38mm),其余为高强度钢。在压力钢管制作、安装过程中,出现了产生较大的焊接线能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将影响产品使用寿命,给工程安全运行带来极大隐患。

二、 压力钢管焊缝接头形式及焊接方法

接头形式:场内制作全部为等厚对接接头,背缝焊接均为碳弧清根焊。填充层及外缝盖面层以及洞内环缝均采用手工焊条电弧焊,焊接位置为制作现场为立焊焊接工位,洞内安装为全位置焊接工位。

三、 焊接顺序

纵缝正缝第一道为分段退步焊。,其余焊道均为连续焊。环缝则由底部分中向两侧焊接,每个工位连续焊接,未采取退步焊形式。

四、拼装及焊接工序数据收集

为解决线能量较大问题,我们进行了几组试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

(一)管节一(纵缝焊接),管壁厚度δ=24mm、宽度方向均为3000mm

1. 坡口开制:不对称X型,内2/3,外1/3,钝边2mm、坡口角度为单边30°。

2. 瓦片卷制质量检查:见下表1

表1 瓦片卷制各项实测数据

瓦片编号 瓦片端头弧度 瓦片开口尺寸 端头直边长度 中心内凹

瓦片一 2mm 6450mm 110mm(100mm) 6mm

瓦片二 2mm 6440mm 100mm(100mm) 6mm

3. 瓦片组对几何尺寸检查

(1) 拼装间隙:采用φ4mm焊条预留拼装间隙,纵缝上下两端拼装间隙约为6mm,

(2) 用专用外弧样板测纵缝处弧度:纵缝上3mm,下为4mm,中间为6mm,均为内桃形式。纵缝处直径为6480mm(采用挡桩固定)。

1.4 焊接线能量限制范围依据 (线能量范围确定)

⑴根据DL5017-93中鲁布格电站钢管的手工焊焊接工艺为参考,下限值为12KJ/Cm,上限为60KJ/Cm。[1]

⑵以焊接工艺评定合格试板为依据,经现场实际计算确定。

焊接线能量计算公式:

焊接线能量:E=P/v =UI/V 其中:v―焊接速度(cm/s)U―电弧电压(V)I―焊接电流(A)

36mm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试板焊接参数(立焊工位、平均值):U=20 I=165 V=70mm/86S=0.08Cm/S, 则E=20*165/0.08=41.25KJ/Cm。为了将焊接线能量控制在较低范围,将低合金钢焊接线能量上限值定为40KJ/Cm。

在焊接工作开始之前,对焊接人员要求采用分段退步焊法、多层焊。预热温度为80-100℃[2]。具体焊接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试验管节一焊接参数(不考虑拼装间隙的影响)

焊缝编号 焊接

层数 焊条直径(mm) 焊接电压(V) 焊接电流(A) 焊接长度(mm) 焊接时间(S) 焊接线能量(KJ/Cm)

Z1 1(正) φ4 19 160 80 86 33.4

2(正) φ4 20 165 75 84 36.7

3(正) φ4 20 165 70 84 39.7

4(正) φ4 20 165 75 84 36.7

5(背) φ4 20 165 70 84 36.7

6(背) φ4 20 165 85 84 33

Z2 1(正) φ4 20 165 75 84 36.7

2(正) φ4 20 170 70 82 39.5

3(正) φ4 20 170 70 82 39.5

4(正) φ4 20 170 75 82 37.4

5(背) φ4 20 170 70 82 39.5

6(背) φ4 20 170 80 82 34.7

焊接层次示意图

上述结果表明,各层焊接线能量均在在允许范围内。

(二)试验管节二(洞内环缝焊接),壁厚36/36

钢板坡口开制为不对称X型,由于坡口机自身加工性能受限,所能开制的30°最大单边坡口深度为20mm,则坡口比例基本为内3/5,坡口深度20mm,外2/5,坡口深度14mm,钝边2mm、坡口角度为单边30°

焊接过程记录:

先焊内缝,焊完后外缝采取保温清根,均采取连续、多层焊法。具体焊接参数如表3所示:(由于工位较多,且焊接层数较多,特挑选工位五作为代表)

表3试验管节二焊接参数(不考虑拼装间隙的影响)

工位编号 焊接

层数 焊条直径(mm) 焊接电压(V) 焊接电流(A) 焊接长度(mm) 焊接时间(S) 焊接线能量(KJ/Cm)

五 1(正) φ4 20 165 70 84 39.8

2(正) φ4 21 175 65 80 45.9

3(正) φ4 21 175 60 80 49

4(正) φ4 21 175 55 80 53.2

5(背) φ4 21 170 65 80 45.9

6(背) φ4 21 175 60 77 47.1

7(背) φ4 21 175 65 80 45.9

试验管节二焊道形式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如果按照这样的焊接方式,各层焊接线能量基本上均超出工艺规定范围,且有的焊道超出的数值较多。通过上述各项焊接参数及母材厚度综合分析,认为焊接速度慢、一次焊接厚度较大是焊接线能量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此,特做了试验管节三,对一些参数做了一些改变,主要体现为增加焊接层数。

(三)试验管节三洞内环缝焊接,壁厚36/36。改进焊接工艺后焊接线能量

环缝各项几何尺寸参数与焊接工位与试验管节二相同。

试验管节三焊接参数

焊接

层数 焊条直径(mm) 焊接电压(V) 焊接电流(A) 焊接长度(mm) 焊接时间(S) 焊接线能量(KJ/Cm)

1(正) φ4 20 165 75 84 36.7

2(正) φ4 21 170 80 82 36.4

3(正) φ4 21 170 75 82 39.2

4(正) φ4 21 170 75 82 39.2

5(正) φ4 20 160 80 82 32.7

6(背) φ4 20 165 80 84 34.7

7(背) φ4 21 170 75 82 39.2

8(背) φ4 21 170 75 82 39.2

9(背) φ4 21 170 80 82 36.4

试验管节三焊道形式

改进焊接工艺后,通过数据对比可发现,试验管节三前四层与试验管节二四层之间每层线能量下降数值分别为3.1 KJ/Cm、9.5 KJ/Cm、9.8 KJ/Cm、14 KJ/Cm。

如果单独拿正缝盖面层焊接线能量相比,则下降数值为20.5 KJ/Cm。可以说环缝焊接工艺的适当改变(增加焊接层数)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五、结果分析

(一)焊接线能量与焊接参数之间的关系:

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速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焊接速度――过快,熔化温度不够,易造成未熔合、焊缝成形不良等缺陷;若焊接速度过慢,高温停留时间增长,热影响区宽度增加,焊接接头的晶粒变粗,力学性能降低,同时使焊件变形量增大。当焊接较薄焊件时,易形成烧穿。

2.焊接电流――过小会使电弧不稳,造成未焊透、夹渣及焊缝成形不良等缺陷。焊接电流过大,易产生咬边、打底层易焊穿等缺陷,也会使焊接接头的组织由于过热而发生变化。

3.电弧电压――电弧长度越长,电弧电压越高,降低保护效果,易产生电弧偏吹等。在焊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短弧焊接。但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电弧电压也将随之增加。

(二) 三组数据结果对比

当焊接位置为单一焊接工位时,焊接工位不发生改变,整个焊接过程焊接电流和焊接电压基本上为固定值。因熔池形状较好控制,单根焊条焊接长度在每层焊道中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焊接线能量相对较好控制。当焊接工位不断变化时(全位置),随着焊接工位的不同,焊接电流也将适时作出调整,这也导致每层焊道中单根焊条的焊接长度将会发生一定改变,同时也导致了同焊道不同工位的敷熔金属厚度也不同,线能量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也是全位置焊接工位较单一焊接工位焊接线能量相对难控制的原因。在电压和电流一定的条件下,焊接速度越快,单根焊条焊接长度越长,敷熔金属厚度越薄,线能量越小,反之越大。现场实际测量焊接厚度时,同样的焊接电流,同一层焊道,实测平焊工位一次焊接厚度仅5mm,立焊工位则~9mm,相差接近一倍。

六、 焊接线能量控制方法

控制线能量主要是控制焊接速度:一为控制每根焊条的熔敷长度;另外为控制每道焊道的横截面积(或敷熔金属厚度)。

(一)控制每根焊条的熔敷长度

由于选定焊条直径在给定的焊接位置上焊接时,焊接电流(I)和焊接电压(U)的变动都是不大的。当焊接电流一定时,熔敷一根焊条所需时间基本是稳定的,不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情况,于是控制焊接线能量的问题就变成主要控制一根焊条的熔敷长度的问题。

(二)控制每道焊道的横截面积

即控制焊道的形状尺寸,也就是焊道横截面积可以反映一根焊条熔敷长度的多少。若焊道横截面积大,则焊接电流相对较大,敷熔金属厚度较厚,即一根焊条熔敷长度短,焊接线能量大。改变熔池横截面的长、宽数值,就可改变横截面积。用对于固定焊接位置的一定坡口形状的焊缝,规定用焊接层数来完成,这实质上就是规定了线能量。

七、结论

(一)焊条电弧焊的线能量是可以控制的,主要是控制焊接速度和焊接电流。

(二)用控制一根焊条的熔敷长度来控制焊接速度,也就控制了焊接线能量,这种方法合理简便可行。

(三)用控制每道焊道金属的敷熔金属厚度来控制焊接线能量也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方法。

八、结束语

焊条电弧焊的焊接线能量与焊接电流、电弧电压及焊接速度熔敷长度、敷熔金属厚度有关。锦屏二级压力钢管制安焊接过程中,通过上述方式控制焊接线能量,使产品质量得到了根本、有效的保证,并进一步提高了焊接人员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 DL5017-93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 DL/T5017-2007.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范文第2篇

1.1自动化技术功能性优势

信息技术以及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壮大驱使着水利水电工程朝向自动化发展,其自动化技术功能作用不断的被水资源调配系统所采用,不仅能够提升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而且也能够缩减人工施工操作过程中的难度,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能够顺利的实施,达到预期的建设效果,增强其自动化作业,提高整体的建设效率。网络信息平台的技术,能够给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中心及时并且准确的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能够给水量数据的自动化控制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增强水资源的分配,使水利水电工程逐渐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模式,从而扩大水利工程信息自动化的应用前景。

1.2智能性能够满足水资源调度需求

智能更新与智能调配等等技术已经逐渐被各行各业所吸引和接纳,水利资源监控系统引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调度模式,其功能发挥主要是通过向数据中心传输水资源的数据信息,从而能够宏观的反映出输水作业的整体状况,并且向管理部门潜在水利风险信息,让技术工作者能够根据数据信息及时的调整输水控制策略,此技术能够实现在水资源信息中的智能调配功能,降低在使用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信息化网络的应用使其水利水电具有储存水利项目有关信息数据的大容量功能,对于整个水资源调度的综合管理以及设备操作的运行具有极大的便捷性特征,十分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水资源调度的需求。

1.3顺应时展的需求

社会正朝向信息化以及一体化方向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引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从而来建立更加完善的数据信息系统,为水利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综合信息分享以及支撑服务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为了能够满足社会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随着人们的社会活动不断朝向高效率的发展,对于水利水电供应以及支配要求也不断的加大,因此,水利水电工程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的重要,能够顺利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的管理分配方式,从而提升整个水利水电的服务水平,顺应时展的需求。

2.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自动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技术应用程度低,资金支持薄弱

基于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需求,针对其技术应用进行变革是必然趋势,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就决定王清华刘利荣袁丁了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发展以及推广的速度。而在水利水电工程真正应用信息自动化技术的过程中,对于技术的引用依旧处于一种表面现象,由于资金以及各方面的制约因素会导致沿用以前的技术支持成分依旧比较浓厚,技术的应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先进技术没有应用到实际生产。信息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的现象,可以反映出水利水电工程对信息自动化管理投入资金比例与工程信息自动化发展速度和水平成一种反比的关系,资金越多信息自动化水平越高,而资金投资低其自动化水平自然也会降低。在水利水电工程时间的建设过程中,一般都会忽视信息自动化技术层面的资金投入问题,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建设初期对于资金的使用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规划,大部门资金投入到其他建设环节,导致没有购买到技术较高的自动化管理软件和设备,从而制约了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效率。

2.2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支持力度小

在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只拥有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软件和设备,而缺乏专业的技术操作人员也是一种较为病态的现象,二者必须达到某种程度的统一才能够更有利于整体的发展。拥有较强能力的信息操控者以及管理者才能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变动情况进行一个较为综合的分析和整理,对于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解决,使其从根本上杜绝能够避免的各种隐患问题,从而增强治理水利水电的技能水平。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理论教学而言,比较偏向于一种冷门学科专业,对于此方面学习的学生极少,缺乏一定的理论研究知识,必然也会导致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

3.增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应用的对策

3.1注重技术的创新开发,合理资金配置

针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而言,成本控制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自然也不会例外。从水利资金配置的性质可以看出水利水电资金属性的确立绝大程度是依赖于资金本身就有的特性,而水利水电资金配置属性又是依靠水利物品的特殊性以及资金投资种类的多元化所决定的。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并进行合理的配置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降低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者能够在工程建设初期就科学、合理的计划和分配每一个建设环节所需的资金,并且注重技术的创新开发,引进信息自动化技术来增强技术水平,合理的配置在后期技术实践中所需要的资金,从而实现水利水电管理的自动化。

3.2培养技能人才,发展人才战略

水利水电企业要想得到长久有效的发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水平,其根本上就要注重人才战略的重要性。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创新型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机制,吸纳市场上优秀的技术人才,对现有的职工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技能知识培训,从整体上来提升水利水电企业的技能水平。水利水电企业需结合自身对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引进技能型人才,以创新和专业技术团队来发挥自动化技术的功能作用,要从本质上建立自己独有的激励机制,将科技创新中人才的技能作用发挥到最大。注重自身职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制定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速度和效率,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提供更优质的发展环境。

4.结束语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优化路径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1.1管理效率低

水利工程相关企业在施工前的设计阶段及施工过程的人员组织,任务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管理问题。其中涉及到的部分监理部门在工作落实上没能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在施工基层阶段存在管理松散,工作态度不认真等问题。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不规范和不科学的操作不仅难以保证施工的整体质量,也会因技术应用不到位等问题而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部分工作人员或施工团队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过度缩减施工成本。在原材料及施工工艺上出现缩水的问题,再次降低了工程的质量。此外,部分参与施工的人员及管理人员还存在身兼数职的情况。其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施工工艺与其对应的施工内容并不匹配,这就容易造成施工的同质化和表面化,使整体的施工流程杂乱无序。

1.2施工环境限制

一般来说,建设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大多处于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在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对于土壤环境及水文条件的要求较高。并且施工过程对土壤和地质环境的原始结构会造成一定破坏。由其产生的连带作用甚至容易引发土壤对水利工程主体结构的腐蚀或对施工区域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这也不利于维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3施工材料选择不合理

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例如混凝土的型号,钢筋的规格等。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需要构筑体积庞大的混凝土结构体并通过施工工艺等手段防止外界温度变化和土壤含水量对建筑物主体结构造成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应具备水化热低,干缩小等特点。为了达到这一施工条件,往往会在混凝土中混入矿物掺合料。这些掺合料的成分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中热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虽然都能有效降低水化热,但在实际使用中的配比和掺合量也存在着一定差距。如果因原材料选型不当或配比不合适就会造成混凝土构筑物的结构强度下降,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

2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效果的对策

2.1加强管理效力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过程中涉及到的任务数量多,内容较为复杂。施工监管人员要积极落实各项管理政策并协调工程的基础建材及设备按时分批的有序入场。协调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保质保量的完成全过程的施工任务。对于各项保障施工质量的措施及一系列施工管理规定,必须认真学习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予以开展和落实。严格管控质量控制的环节及质量评价体系。针对现场出现的各类质量缺陷和隐患必须及时发现并做出改进。为了进一步完善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管效果,可增设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在现场进行施工监管。针对施工流程,施工工艺和各类材料的使用方式等进行统一管理。对项目的关键施工环节进行整体把控,全面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2.2重视先进技术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化生产模式也需要和水利施工相结合。为此,可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让他们认识到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方式及实际价值。并积极引入智能化的施工流程和管理手段,这不但能大幅度减少人力物力成本,还能实现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无疑是优质工程项目的根本保障,通过落实一系列的培训教育活动来保证施工人员的整体专业度和技能水平处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较高层次。通过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持续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

2.3细化质量标准和规定

从管理制度和规定的层面对施工质量进行约束能够有效避免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结束验收阶段,对于出现的各类质量问题必须在进行客观的质量评估验收后才能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质检人员需要严格地对施工过程的合理性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情况进行筛查。以基层工人的施工质量检查为重点工作,同时配合各类技术应用管理和施工质量的监管,保证全体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另外,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和内容设置个性化的质量管理方式。如发现质量未达标的施工环节,应及时签发监理通知单并联合施工单位针对专项施工标准方案进行补充和优化。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范文第4篇

水利水电;测量;CAD;GPS;GIS;遥感

工具的进步引起了社会的变革,技术的革新推动了效率的飞跃。在信息社会,我们要积极有效地运用各种信息化工具,服务我们的工作。结合水利勘测工作,各种勘测手段的应用,促进了勘测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计算方向发展。定性与定量的紧密结合,对于促进我国水电水利工程发展有重大意义。

1.CAD技术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中的应用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产生于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它伴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普及。二十世纪80年代CAD技术开始引入我国。90年代,CAD技术和系统在我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CAD的应用迅速普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开始逐步加大对大江大河的整治力度。对水库和堤防除险加固工程投资巨大。与之相应的勘测设计工作量也急剧增大。传统的手工绘图、计算不能满足其任务要求,利用CAD技术,则极大地改善了勘测设计条件。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实现了计算绘图与测量的一体化,从数据录入到输出都是在自动化软件的管理下进行,在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设备之间以数据流的形式交流,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自动化计算,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还避免了人为的错误。可能以前手工计算要三个工日的工作量,不到一分钟就计算完成了。

CAD技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面对日益复杂与苛刻的勘测设计工程,CAD技术发挥的作用也将会也来越大。它的发展已经和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这两项是相互促进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未来是要求朝着标准化、协同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那么以计算机智能管理操作为基础的CAD将为实现这一方向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的CAD技术应用今后应重点放在三维设计、协同设计、智能化设计方面,使CAD工具不仅仅当绘图工具,还要当计算工具、储存工具和测量工具。

2.GPS定位技术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

GPS是指全球定位系统。是世界上第一种大规模商业及民用应用的卫星导航,测绘测距系统。作者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GPS系统不会在我国有更加深入的应用了,因为我国已经有了类似于GPS的北斗系统。同时,欧洲有了自己的伽利略系统,俄罗斯也有了格洛纳斯系统。本文所指的GPS,代表以上所说的所有系统,并不是仅指美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近年来,GPS高精度的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的突出优点有以下几点:

GPS设备操作简便,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它重量轻,体积小,所带来的后勤压力也小,减少了测绘人员的劳动强度。

观测站选址灵活,不需要通视,减少了观测站的数量,也就减少了测量工作的经费和时间。

几乎不需要人工计算,定位精度高,减少了计算失误率。在小于50km的基线上,其相对精度可以达到1ppm~2ppm,随着基线的加长,其定位相对精度就越高,这是人工观测不能比拟的。

观测效果丰富。GPS观测成果同时提供了三维坐标。在测量经纬度的同时,也测量了所处地的高度。这就为研究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地面点的高程开辟了新途径。

对于手工校正要求低,观测时间短。目前,利用经典的静态定位方法,完成一条基线的相对定位所需要的观测时间,一般为1h~3h。为了进一步缩短观测时间,提高作业速度,近年来发展的短基线(不超过20km)快速相对定位法,其观测时间仅需数分钟。

GPS观测设备能全天候作业,一般不受天气条件限制。突破了光学观测的局限。

3.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勘测中的应用

根据遥感的平台分类,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三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工程中有关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A.遥感技术在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为全面的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遥感图像成为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所必不可缺的参考资料。

B.遥感技术对于危险地带的监视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等易出现问题的地带进行监测与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的现场观察,可以方便快捷的判定该地区的地质活动强度与稳定性。

C.遥感技术对于非地表资料的判读

利用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

D.代替人工进行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

在保持必须的野外考察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可以用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样可以节约测绘时间,提升工作效率。

4.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水电勘测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即GIS技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与计算机系统,传感器系统,数据库系统紧密相连。这些技术又是在不断发展的,每项技术的进步都给GIS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所以GIS在水利勘测设计行业的应用和发展,不仅仅取决于GIS技术自身的发展,更取决于整个行业的数字化的进程。

GIS技术可以有效的管理具有空间属性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它自身集成了信息采集(需要传感器支持)、存储、判别、计算与处理、多样化专业性输出等功能。是计算机技术在资源管理行业利用的代表。GIS技术的发展有以下2种趋势:

网络GIS。是指GIS技术与互联网密切结合并深度拓展的一种产物。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遥控的基础技术,从互联网的任意一个节点,网络用户可以浏览GIS站点中的空间数据、制作专题图,以及进行各种空间检索和空间分析。千里之外的数据犹如在眼前一样,可以直接操作。它可用于除了一般数据外的特殊数据类型,尤其是矢量数据的处理。以网络浏览器为应用工作平台,在客户端可以实现对矢量数据的操作,全国各个测绘点和数据库连为一个整体,并可通过网络远程调用和各类数据、图形、图像。

“3S”组合集成技术。“3S”是一种更加深入化的组合系统技术,它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的深度组合,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加上软件的分析能力,统一的接受由其他接口传来的各种信息,并作出判断。在这个大系统中,每一部分进行分工,犹如大脑控制躯干,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GIS则对多源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时时编译、动态存取,系统组合的功效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多种情况,表达更多的信息。

5.结语

面对快速发展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我们要积极地学习利用新的技术和工具来为我们服务。本文介绍的以CAD电脑辅助绘图技术,遥感技术,GPS全球定位技术,GIS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水利水电行业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负担,并且能提升准确率。我们在发扬艰苦奋斗工作精神的同时,也要主动学习掌握这些新的工具,新的技术,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水利水电勘测事业的工作需要。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水利水电智能管理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水利水电测绘工程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仪器设备方面,还是人员配置方面,都在逐步完善,对于测绘工程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传统的测绘工程中,由于受到人员水平、仪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测绘水平不高,无法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为了提高测绘工程技术水平,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从最早的地面摄影到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再发展到技术先进的GPS技术,成为水利水电测绘工作发展的全新阶段。测绘工程的质量对于工程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科研以及运行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是保证工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所以要高度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在现阶段的水利水电测绘工程中,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全过程都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完成,在数据的获取方面可以利用GPS技术获得精准的数据,然后通过计算机程序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可以快速的绘制出图形,简便了工作程序,减少了操作过程中人为操作的失误,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水利水电测绘工程进入全新进程的重要阶段,所以在技术上要不断的创新,注重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操作人员,为我国水利水电测绘工程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2水利水电工程测绘自动化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测绘自动化技术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显示于一体,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图精度高、图形属性信息丰富和图形编辑方便等优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下面主要介绍3S技术。

2.1GPS技术

GPS称为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GPS定位技术与常规地面测量定位相比,具有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功能多、应用广,观测时间短,执行操作简便,全球、全覆盖、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特别是RTK的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在水上定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GPSRTK技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一种全天候、全方位的新型测量系统,称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是目前适时、准确地确定待测点的位置的最佳方式,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GPSRTK具有定位精度高且精度分布均匀,速度快、效率高,观测时间短,方便灵活,测程不受限制,不受通视条件影响等优点。

2.2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GI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准确采集有关的数据,并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管理、更新和分析,是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的技术系统,对现代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起重要支撑作用。

2.3RS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