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食用菌;可持续发展

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畜禽粪便、农产品加工及农民排放的所有有机废弃物。随着我国对高效农业、环保农业、循环农业要求的日益提高,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对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废弃物只有被彻底分解才能重新回归生态链,而食用菌则是生态链上的分解者,将其应用到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上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变废为宝,还能产出美味鲜香、营养丰富且兼具保健价值的天然食用菌。因此,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是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极佳方式。

1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对农业生产的意义

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业废弃物,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废弃物循环利用。食用菌是连接种植业、养殖业等多个产业的纽带,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生产食用菌不与农业生产挤时间,农民可以在农忙的季节从事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利用农作物废弃物进行食用菌生产。同时,在生产食用菌过程中会产生菌渣,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再利用。此外,菌糠还可作为饲料应用到畜禽养殖业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通过食用菌生产链的延伸,实现多层次搭配,多效益统一的循环生态发展,这不仅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秸秆废料、林业废料、农产品加工废料的循环利用,同时产出美味鲜香、营养丰富且兼具保健价值的天然食用菌,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拓宽了“三农”问题的解决途径、增加农民就业渠道、延长农业产业链、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的作用与模式

食用菌是生态链上的分解者,其生产是分解农业废弃物的过程,有效促进了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在食用菌生产中大量转化了农作物秸秆和木枝木屑,减轻了焚烧秸秆、木枝木屑带来的环境压力。梁连友研究显示,利用苹果枝栽培香菇,在不影响苹果产量的条件下能增加产值400元以上[1]。徐建俊对桑木屑和杂木屑栽培香菇的研究指出,桑木屑香菇生物转化率比杂木屑香菇高1.7%,表明桑枝屑是一种优良的香菇栽培原料[2]。同时,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菌糠稍加处理可作为饲料喂养畜禽,有效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指出,香菇下脚料作饲料能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3]。此外,菌糠作为有机肥还田,有效降低无机肥使用,研究显示,利用菌糠作有机肥对番茄的生长和品质均明显提高,单株产量比施用尿素增加28.1%[3]。各地根据自身特点,以食用菌为纽带,形成以种植业、养殖业、工业等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生态系统模式。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生产食用菌不仅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栽培基质材料来源,同时能变废为宝,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3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高效农业、环保农业、循环农业要求的日益提高。各地以食用菌为纽带,利用农业废弃物开展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农业废弃物数量庞大、品质差且消费者对农业废弃物价值存在消极观念及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创新研究匮乏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农业废弃物循环技术的推广与发展。同时,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生产食用菌的转化效率普遍偏低,产品单一,投产比不高、轻简化栽培技术尚不成熟,使其难以建立食用菌的标准化、工厂化生产,难以适应产业化发展。此外,当前对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食用菌主要集中在是否可行,对农业废弃物产生食用菌的安全性问题及其对食用菌的生理生化影响研究较少,阻碍了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推广。

4结语

随着生态农业的发展及政府的重视,食用菌以其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被引入循环经济中。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实现食用菌生产、畜禽养殖、环境治理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及食用菌的品质,促农增收,还起到变废为宝,有效解决农村面源污染,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之,以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大有作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梁连友,呼有贤,李鸣雷.渭北果区果-菇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6(1):18-20.

[2]徐建俊,李彪,孙传齐,等.桑枝屑香菇与杂木屑香菇的品质比较[J].北方园艺,2016(3):134-137.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93-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农业工程相关专业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工业工程专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熟悉了解农业工程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环境等方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至今尚无直接的教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该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该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讨《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绪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以“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引入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为使课程更好地展开,首先将“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内容引入绪论课,以便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农业的发展及其意义,更容易理解《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后续的主题内容。

“什么是农业?农业是怎么来的?”笔者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农业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它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理,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农业泛指种植业[2],它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从广义上讲,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称为“大农业”。目前农业早已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3]。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可以借助古籍中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进行讲解,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我们经常把农业的起源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4]。在农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1)原始农业――基本特征是完全依靠人力和简陋的木、石工具,模仿动植物自然生产过程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

(2)传统农业――当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开始学会制造铁犁和使用耕畜,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开始打破原始社会那种封闭式的生产方式,逐渐进入较为开放的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3)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不仅提高土地生产率,并打破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同时现代农业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2介绍农业工程的内涵

通过“农业及其发展历程”的教学,对“农业”进一步延伸,向学生讲解农业工程的内涵。农业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手段、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设施的各种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理论的总称[5],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及其原理。自1910年内燃拖拉机问世,标志了现代农业工程的开始。

另外从当前农业工程学科构成角度给学生一个全面的介绍。目前农业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科学技术研究的范围很广,总体归结为以下7个方面: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工程、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工程。农业工程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

3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从何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环、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乐赝�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

在农业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方式,利用化肥、农业提高作物产量,工业化模式的农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下去存在严重的隐患[6]。“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我们要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农副产品的需求构成威胁的农业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要解决未来可能将要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要回到循环性生态农业上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未来农业只能走“用地养地”、“精耕细作”配合一定现代化设备和生态技术的生态农业。

4从熵的角度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熵的角度对农业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剖析,以便使学生更加清晰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物理学中发现和揭示了熵世界观的概念[7-8]。它告诉人们,物质和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在表现形态上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序到无序”。为了创造工业文明,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消耗各类自然资源,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9]。

笔者探讨分析后得出结论,农业的实质就是通过绿色植物吸收与转化太阳能形成负熵。生物体的负熵机制如图1所示,以负熵为起点,并以这种负熵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耗散的方式展开农业生产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又尝试按照数学极限的思想,并提出一个极限公式(公式1),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讲解。该极限公式可将其表示为如下的形式:以时间t为自变量,自然界的熵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则

(1)

式中,C为相对常数,即人类生存的星球在某一时期能够忍受的熵。熵是最后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无效能量的总和。这种情况在封闭系统中表现明显,当熵达到最大值时,则表示一切有效能量均消耗殆尽。当有效能量和无效能量相等时(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规定),则意味着系统进入了全面崩溃,或称“热寂”阶段[10]。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世界的有限性,有意识地尊重地球资源的极限,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地球的宝贵,从而做出对人类继续生存有重大意义的调整。

通过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有力的告诉学生,我们必须把熵定律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只有发展低耗、节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符合减熵原理和生态规律的农业,才能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该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环境问题,尤其是工业化的农业,在带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性。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发展,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寻求一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1]。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正确认识学习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核心内容。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只会让环境背上沉重的包袱的问题,而不会带来长久的效益,因此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利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的科学体系去解决问题。我们面临的任何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其实都是系统。将农业工程看成大的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农业系统的合理组建和最佳运行的过程技术。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gricultural cycle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构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循环,有效利用资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改变。

农业循环经济是科学地安排不同生物质在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或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品。生物质包含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派生物、排泄物和遗体以及其中的生物质能。生物质中的每一种都是农业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是相互作用、互为循环经济条件的不同物质组合形成农业循环的系统。当前,农业循环经济大体包括以下四种模式:一是农业产业内部循环系统;二是农业—工业循环系统;三是种植—养殖—工业—营销系统;四是农业—工业—旅游业系统。当然,随着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循环系统。那么,为什么说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呢?

1.1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现代工业的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使用石油燃料、塑料薄膜,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品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排入河中又造成了新的污染,等等。上述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2农业的自身特点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紧密相连、水融、密不可分,使农业经济系统更易于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农业与人类自身消费最贴近,人类处于食物链网的最顶端,是自然的一部分,参与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这为循环经济要求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农业的产业构成特点更易于发展循环经济。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系统、林业系统、渔业系统、牧业系统及其延伸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农产品贸易与服务业系统、农产品消费系统之间相互依存、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耦合体。农业产业部门间的“天然联系”、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经济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3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且我国农业人口多,农业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如果仍以传统粗放型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方式来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农业资源输出会更加严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有限资源将加速耗竭,农业环境和资源所承受的压力反过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制约作用,所以,必须转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应遵循四个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4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思考(Rethink)的行为原则。

减量化原则,即减物质化,为循环经济的首要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该原则以不断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在经济运行的输入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尽可能多地开发利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农业上应用减量化原则最科学、最灵活的方法就是“九节一减”,即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油、节柴、节粮与减人。

再利用原则,就是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坚持并灵活运用再利用原则,就必须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根据再利用原则的要求,对各类农产品、山区土特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附产品及有机废弃物,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进行成分分析,开发新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反复加工,不断增值。这样做不仅加工企业本身不再产生污染,而且可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再循环原则,就是尽可能再生利用或资源化,把废弃物返回工厂,在那里经适当加工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中。运用再循环原则,大力发展“白色农业”——开发利用微生物资源。中外专家将微生物视作“宝贝”,给它取了个新名词:“白色农业”。利用它,可以生产出无公害绿色食品、无污染饲料、肥料、农药以及取之不尽的能源。专家认为,开发微生物资源,可以缓解能源与环保的矛盾。近几十年来,中国在发展农业微生物能源——沼气方面已取得巨大成绩,在利用农业废弃纤维质资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精来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方面也取得进展。

再思考原则,就是不断深入思考在经济运行中如何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实现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最大化。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着不断认知的过程,科技进步没有止境,构建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模式不可能一次完成。大自然的奥妙是物竞天择、长期进化的结果,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长期坚持,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以追求达到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实际效果。运用再思考原则,就是要着力经营生态环境,开发安全优质农产品。

从近10年国民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GDP的增长速度都在8%左右,国家税收每年都有2000多亿元的增长额,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这个增速必将为“三农”的解困奠定强有力的物质基础。200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422.00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达到16391.68亿元,增长14.6%;财政支出12421.38亿元;税收收入合计15810.24亿元,增长21.7%.可以看出,税收收入稳定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为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提供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的“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在达到发展经济目的的同时,又能够保护好自然资源及其环境,并且人口保持在地理环境的承载限度内,使人类及其后代能够永续生存发展。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类的发展观产生巨大飞跃。目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认同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循环经济是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些引起中学生困惑的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学生对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形成学生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己任的中学地理学科在消除学生这些困惑中将发挥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地理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以地理学者的身份进行地理研究工作,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不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还能得到科学结论。通过“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消除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困惑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可持续发展经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经济发展,二是经济可持续。从财富的角度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经济,就是社会的总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增加,至少不减少。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而言,其关键在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到一种经济模式最能统一思想,便于实施。由于循环经济可以为优化人类经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提供整体性的思路,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因此,笔者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的观点。

从提倡一些废弃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到循环经济的提出,是经济发展理论的重要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把经济和环境系统割裂的弊端,要求把经济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促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体系转轨到物质的合理使用和不断循环利用的经济体系,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从90年代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目前,德国、日本都大力倡导建立循环型社会。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消费体系仍在形成阶段,建立一个资源环境低负荷的社会消费体系,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地方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实现途径。

循环经济的具体实现途径主要包括:要使政府在法制建设方面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主体,循环经济要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目前,应该加快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点和总结。建议采用绿色国内生产总值(EDP)概念。EDP比较全面地体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框架。开发绿色技术,使之成为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以绿色需求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开展循环回收利用的试点。

3.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

该书从我国国情出发,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了深全面的探而讨,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献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体可行的宝贵意见和对策措施。

3.1要加快制定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全国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3.2要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抓紧制定各类相关法律法规,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条例》、《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回收管理办法》等。

3.3要强化政策导向,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是用足用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势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另一方面以与时俱进精神,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再就是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

3.4要加大科技投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探索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一方面,加快用高新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以及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另一方面,要组织重大示范项目,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如清洁生产技术等),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的示范工程。

3.5要加大示范试点和典型企业的推动和辐射作用。首先是在继续推进清洁生产示范试点计划的实施的同时积极开展循环回收利用的试点。其次,以循环经济的要求,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特别是新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再就是抓紧推动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的工作,专家们对于上海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尤其重要

3.6要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增强人们的观念和参与意识,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会对中国进一步研究循环经济,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想,促进各地循环经济的试点和示范实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军,王文兴,刘金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探索--循环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

[2]张宪法.对我国生态农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3,22.

[3]吴天马.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势在必行[J].环境导报,2000,4:1~4.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1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解决桐乡市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家具、钢铁、木工机械等专业市场,培育和壮大花卉、汽车、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塑料、布匹、水产等新兴的专业市场,结合桐乡市规划开发建设高档商贸中心。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服务水平高,渗透到各行业、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战略,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外延扩展,消化闲置商品房,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积极规划好旅游产业,要在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创立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规模旅游,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

2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

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发展而加剧。在桐乡城市规划过程中,首先要使工业布局规划结合城镇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工业向本市转移;要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其次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再次要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好重点工业园区。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机制,把保护耕地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和“三高农业”。从景观生态角度统筹安排城乡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在保护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良性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具有水乡和基础景观特色的园林式现代化城市。

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桐乡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桐乡人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首先,由于桐乡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因此必须增加人口集聚,人口数量是确保桐乡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次,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社区供给与保障、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多功能社区中心的结构规划。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大力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引进人才,搞好科技开发、转化与应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推广者和传承者,只有科学、教育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农业及其可持续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壤肥料;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333123

引 言

吐鲁番地区位于天山东部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由于地形地势原因,当地的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风力强,因而当地的特色农业发达。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荒漠化现象的严重,推进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土壤和肥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必须要对土壤和肥料加强管理,推进吐鲁番地区的可持发展战略进程。

1 当前吐鲁番地区土壤和肥料中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土壤养分缺失,土壤质量下降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吐鲁番地区的种植业重复种植和生产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机肥的使用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为了促进种植产量的提高,很多当地农民大量施用化肥,但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方法的不当,造成了吐鲁番地区很多土壤的质量下降。像土壤的物理状况、肥力养分、蓄肥能力都在不断降低,而且荒漠化的加剧、各种污染对土壤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2 不合理施肥现象普遍存在

吐鲁番地区由于其区位的特殊性,气候条件和沿海地区具有很大的不同,在施肥过程中施用肥料的成分也存在不同。但是很多当地的果农、菜农、粮食种植户在施肥的过程中施肥过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像氮肥、磷肥的使用,给当地本就不充足的地表水出现富营养化。而且,很多“有毒”的化肥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很容易导致化学污染,土壤的结构也会受到破坏,导致土壤的肥力程度下降。

1.3 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的施肥比例不平衡

在当前农业的生产和种植过程中,吐鲁番地区由于位置较为偏僻,农业生产水平较为落后,很多肥料的使用比例不均匀协调。像钾肥施用比例偏低,单质化和低浓度的化肥施用比例偏高。而且,在吐鲁番地区,很多果农会过多使用化学肥料,追求像哈密瓜、葡萄等的产量,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小,也是土壤肥沃程度下降的重要原因。

2 吐鲁番地区土壤肥料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对策

2.1 施用微生物肥料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技术开始逐步应用在土壤肥料中,并且在各农业试点区域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吐鲁番地区,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成为未来土壤肥料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说,施用有机磷细菌肥能够分解土壤的有机物质,提升土壤的肥力;施用钾细菌、无机磷细菌肥料可以分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矿物质;施用菌根肥能够有效增强农作物根部对营养的吸收能力;施用抗生素则可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2.2 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

在吐鲁番地区,当地的禽畜种类和数量十分之多,农业的生产可以将粮食作物的秸秆和马、牛、羊等动物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应用在耕地或者是种植的土壤当中。主要是以农作物秸秆、动物粪便作为原料,加入高温的复式混合发酵菌剂,能够尽快实现高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作为土壤肥料使用,增强当地的土壤肥力。

2.3 增加有机肥料的施用

对于土壤的肥力程度而言,关键在于能否有效提升土壤均衡和充足供应多种养分。在吐鲁番地区,针对当地干旱少雨、荒漠化现象严重等原因所导致的的土壤贫瘠,可以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在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中加大有机肥料的施用力度,改善当地土壤的结构条件,加快土壤内部对于养料和能量的供应循环,提升土壤的肥力。

2.4 加强对土壤肥料的研究检测

吐鲁番地区要想进一步发展和解决土壤肥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当地土壤的研究检测工作。在当地建立土壤肥料的效益实验网络,对于土壤中的结构、成分进行实时监测,像土壤中氮、钾、磷以及其他的营养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行实时掌握。并且建立专业的数据库,以便于对吐鲁番地区的土壤肥料进行长期的监控。

3 结 语

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增强土壤的肥力是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农产品安全的基础环节,土壤肥料对于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吐鲁番地区土壤肥料中可持续发展还存在的问题,要科学结合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使用,保护土壤生态环境,推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