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劳动教育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范文第1篇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没有必要的劳动教育,学生就不可能得到完整的教育,这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并竭力做好这一工作。

劳动课是新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充分整合各种活动,挖掘学校潜力,利用学校资源,将活动课程化,进一步挖掘并开设了校内和校外劳动基地,校内每个班级认领自己的绿化区,校外在学校周边的果园设置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开展到实践基地劳动的活动,体会劳动的喜悦,为学生丰富的劳动课程打下基础。

一、在果文化课程基础上,深入挖掘,开设特色综合实践劳动课程,学校在校园内设置班级劳动区域,校外设置劳动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二、学校开设了根雕、泥塑、十字绣等相关社团,并建立果文化展示室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居家小小设计师”、“变废为宝小制作”、“ 心灵手巧我在行”等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做成小制作,感受纸张、布块、针线、盒子、一次性水杯这些小物件经过巧手后发生的神奇变化,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创意物化能力。

打理家务、入厨做饭、植物养殖、玩转游戏、趣味健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活动主题“ 家务小达人”、 “垃圾分类我在行”,低年级小主题“叠衣服”、“每天早早起床叠被子”、“整理我的房间”等等,让家里干净整洁;“护绿小卫士”让绿色净化心灵;“我是厨房小帮手”、“ 我和蔬菜交朋友”让一粥一饭表达对家人的爱;“一起来做老游戏”让亲情洋溢;“做时间的小主人”、“体育锻炼我最棒”让身体更健康。

三、实验探究篇

“生活中的图形”、“趣味小实验”、“我是小小科学家”活动中,学生们在科学实验中学会思考,培养了动手能力,激发了创造力,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

在进行学校劳动教育同时在家也积极开发劳动课程,开展了孝心感恩父母、我为父母端杯水的活动,体会父母的艰辛,同时也让孩子学会感恩,融入感恩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为学生教育互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虽然,劳动教育课程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变广,成效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劳动课并不总是有效的发挥其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成为师生的负担。而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尤为明显。

一方面农村学校条件较差,资金不足,软硬件设施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学生有效开展劳动课成为空谈。而且现阶段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多是“花式”劳动课,实效性和实用性都有所欠缺。未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合力,使的教育效果未达到预期状态。

另一方面,在多数家长的认知里只有文化课成绩完成的出色那才算是“好孩子”。尤其是在劳动方面现在的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尤其是农村从学校,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就行,干什么活。”农村家长观念滞后,认为孩子不用学习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致使孩子缺失了最基本的自我自理能力,并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有普遍的降低。

针对这样的状态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推动此项工作的进行。首先,学校解决劳动课教学资源的配备,根据文件要求配齐配齐全物资,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协调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挖潜,拿出经费和时间来,让老师走出去学习相关的劳动教学方法、理念。解决教的问题。其次,做好全体教师的宣传推进工作,让全体教干教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真正从根源上接受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把劳动思想、理念、做法等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孩子,让他们建立起最基本的劳动观念。从而解决想不想的问题。三是召开家长会,进行家校沟通,提高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要停留在旧观念上,劳动是每个健康的人必备的技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也让家长认识到,劳动并不是之前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更高层面。解决家长认不认可的问题。通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推进,保证劳动教育在学生、家长层面全面开花结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

对于乡镇学校中,劳动的资源并不缺乏,只是在于劳动资源课程的开发与配置上。

以我们乡镇为例,学校处在全国闻名的红富士之乡,学校周边劳动资源配置完善,学校利用校园的空地开发出适合本地风土人情的果劳动课程。学校建立自己的果园,让孩子们经历苹果成长的过程点粉-疏果-套袋-摘带-采摘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及能体会到劳动的不易,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能够体会父母劳作时的辛苦,做到感恩父母。多让孩子走出去,经历劳动的艰辛,同时体会劳动的乐趣。

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校教育,正式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是不可获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参与家务劳动;给孩子一定的物质基础,自主劳动;给孩子良好的空间,享受劳动;给孩子一个方法,学会劳动;给孩子一些要求,坚持如一;给孩子一个规则,体味劳动。

经历了劳动教育,学生在照顾果树、照顾花草、整理洗漱自己衣物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急积极性有所提高。学校举行的感恩父母活动在同期进行,在活动中许多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都令人刮目相看,家长也反应孩子回家与父母的话题也多了,能够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也融洽了许多。

我们都已经意识到劳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乡镇学校,劳动为所有孩子的明天,劳动也是所有孩子的明天,真正的让我们携手共进,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综上,我校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开展,与学生同在共行,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技能、增强综合素质。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劳动教育课堂。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管理模式 学生自治 自我管理 劳动

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如何把劳动管理和劳动育人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一种较为科学、实用的劳动模式的确立和具体实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环境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校的建立发展,为将来职业岗位需要和今后的个人生活做好充分的意识和行为的准备。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建立一种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当然,这种模式的建立,是以理解、尊敬的人本理念为前提,以提出期望、确定标准为目标,以鼓励、激励为手段,以充分认识劳动对个人成长的意识为动力而建立起来的。

一、基本方法

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并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学生推选值周长,并由值周长去搭建“小班子”,经过管理者认真辅导,使之确立劳动目标和管理方法、工作方案、工作艺术。以便使劳动值周过程在劳动教师的督促和引导下,值周长的管理和学生自我约束紧紧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我觉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完成劳动教育。

当然,这些自觉活动,都必须有一个动力源,即学生对劳动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对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我价值含义的理解和同步进行的其他思想教育内容获得。让这些认识固化到学生的思想深处,从而内化为学生自觉行为习惯,不只是使之成为他们自治管理劳动行为的动力,还要使这个育人效果经得起生活和社会的考验,成为融入他们生命中的一个元素。

二、具体的操作内容

我们在总结多年来从事和研究劳动值周管理工作积累下来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劳动教育的每个内容、环节进行了细化,并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强调将内容、方法与目的紧密结合。

1.规范性内容

①确立形象标杆。如每天三次站队。校园劳动中落实“三人成行,五人成列”的队列管理。理解和强化“一眸一行是形象,一言一行是素质,一点一滴是服务,一分一秒是岗位”的总体形象理念。校园劳动中学生穿校服,配戴劳动教育胸卡。同室的工具摆放、规范的语言交流,倡导班级有专业特色,有形象特点,树立“礼貌我先行”、“学生我来示范”的形象标杆,让每个人成为校园的一道美丽风景。

②建立考核制度。一是班级以10分为满分的量化考核制度。一是以100分为满分的学生个体考核制度。其中班级量化考核纳入对班主任考核范畴内,学生个体考核进入档案,来强化班主任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懂得付出和回报的关系,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③搭建劳动的学生分配制。劳动教育严格按着“一人一岗位,一人一责任区”进行分配和考核。不断强化岗位责任,为对学生的个体考核提供第一手材料。

④建立劳动标兵的评选制度。学生在每一次的劳动中,以5%的百分点比例,让班级通过多样化选举这次劳动中的劳动标兵。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学生充分感受劳动的自豪感,劳动的光荣感。

2.思想教育内容

苏霍姆林斯机说道,“只有当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思想,被孩子们的接纳并印在行为中时你的劳动才是最伟大的劳动”。劳动教育也不例外,它的意义只有让学生认识到了,体悟到了对于他们成长、成人的作用和意义时,才能够在头脑中接受他,在思想中重视他。才能把诸多的硬性内容印在他们的行动中,才能成为劳动教育。为此我们对学生进行劳动意义的大讨论教育,通过讨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劳动是创造美的活动,所有创造美的活动都是美的,劳动是美的!使他们真正以劳动为美,以劳动为荣,直至以劳动为乐。

五、劳动教育作用

1.在思想方面

通过“自治管理”模式,使学生从自我觉醒中变成自觉行为,从而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岗位意识。使学生体悟到劳动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从“自我、本我”中走出来进入“超我”境界”。

2.在行为习惯上

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劳动习惯、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学生体悟到“优秀是一种习惯”,“完美是一种习惯”。

3.培养了一种理念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范文第3篇

一、培养集体服务劳动对幼儿成长的好处

1.让幼儿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几乎包办了所有事情,锻炼的机会少,导致形成依赖、娇气等不良习性。而培养集体服务劳动,可以让每位幼儿都有施展身手的机会,因为看到同伴们个个那么能干,他也会不甘示弱,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小班下学期,有很多家长向我反映,说自家的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动手能力提高了,不像以前一遇到不愿做或不会做的事情就哭,现在变得不怕苦和做事有耐心了。

2.让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也称社会交往能力。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到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因此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培养集体服务劳动,可以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会赏识他人;学习“礼尚往来”,别人这次帮我擦桌子,我帮他擦椅子或者下次我也帮他擦桌子,等等,让幼儿尝试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

3.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集体服务劳动的过程中,看到每个为大家服务的身影,都让幼儿感到大家都生活在一个集体里,为了我们的集体大家都在努力付出,当看到劳动成果时,心里都充满自豪感。我曾经在幼儿进行集体劳动的时候对多名幼儿作过调查,他们都一致认同:这是我们班;我们班在劳动;教室让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再苦再累也值得;不容许谁破坏我们班的环境卫生。可见,集体服务劳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一个人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就更能融入集体,更能让集体接受。

二、培养集体服务劳动的实施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班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认识及一些因素的考虑,我特制定了以下不同的集体服务劳动实施方案。

1.小班。

(1)上学期:观看、感受、分享。

考虑到小班幼儿身心发育及动作能力发展较差的特点和天气变冷等因素而不安排集体服务劳动。我们通过观看老师劳动,让他们比较老师劳动前后教室的不一样,让他们一起分享老师的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我具体是这样做的:我拿来劳动工具,先让幼儿猜猜它们的用处,激起幼儿的好奇心。请幼儿观看我劳动的过程,在劳动结束后,请幼儿说说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如变干净了、老师流汗了……我告诉他们虽然劳动很辛苦,但看到教室变干净,我很开心。

(2)下学期:每周五下午一节劳动课。

通过对上学期观看老师劳动,幼儿也想试一试,再加上幼儿的动作发展更加协调了、天气也暖了,我便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先是擦桌椅,每人一块小毛巾,我示范浸湿毛巾、拧干、擦等方法,再让幼儿自由擦,可以擦自己的,也可以擦别人的,或其他摆玩具的桌椅。我在意观察、帮助能力稍差的孩子,防止幼儿玩水或因不会拧毛巾而导致衣服湿了。在劳动结束后,我表扬了所有的孩子,说所有参与劳动的孩子都是勤劳的孩子,因为有大家的劳动付出使得我们的教室干干净净,最后总结劳动时还要注意什么细节及下次劳动时候我的期待。并在幼儿完全能较好地擦桌椅后,开始增擦窗户的任务,让劳动内容变丰富,幼儿能劳动的范围更广。

家园合作: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并掌握了擦的技能,家长在家里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幼儿派任务,如每次晚饭前后擦饭桌。在搞卫生时别怕麻烦,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擦桌椅,即使他做得让你不够满意甚至要返工。对有突出表现的幼儿,如有一个幼儿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坚持擦饭桌,除了对他进行表扬外,也要让家长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并感谢,这样就会让他觉得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劳动的价值,更激起了他爱劳动的积极性。

2.中班:每周五下午一节劳动课。

中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好的发展,对劳动过程要求的细节也实施得相对准确了。所以,在劳动的时候我先增加了擦黑板、倒垃圾等简单的任务,同时还教他们扫地、拖地板。刚开始我都轮流分配劳动任务,保证每位幼儿都有实施的机会,这样才能熟悉各项劳动任务的内容。在每位幼儿都掌握了扫地(从同一方向扫,扫成一堆后再用垃圾铲一起铲)、拖地板(侵湿拖把要注意的细节、怎样拿拖把才会省力、拖地板时要注意不要碰对别的小朋友)的要领之后,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但要防止一窝蜂的现象出现,可以规定每项任务的具体人数,也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换劳动内容。

家园合作: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并掌握了教室里的所有卫生实施技能。家长在搞卫生和安排家务的时候可以适当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幼儿在家里也有表现的机会,体验和家长一起劳动的乐趣。如有一位家长家园合作做得特别好:她鼓励她的宝宝经常帮助他人,而且让幼儿坚持每天帮隔壁的伯伯下楼到特定的信箱拿报纸。在知道这个情况后,我专门利用一个特定的时间在班上对这个能干的宝宝进行表扬并鼓励别的幼儿也向他学习,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宝宝。

3.大班:安排值日生。

为了让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生活,我特意制定了幼小衔接内容: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值日生,具体职责是负责本班教室的一切卫生事务及其整理并摆放好各类玩具、物品,让他们自己协调每次各自要负责的任务。我每周五下午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幼儿和表现最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品格;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6-0011-02

【作者简介】潘志琴,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江苏常熟,215500)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语言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发展相融合,同样,语言教学也总是包含着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所以,语言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控制情绪,积极面对挫折,这才是成功的英语教育。学生的交流能力涉及人的品格、情感和思维方式,有优良品格的人,即使语言能力稍差,也能顺畅地与人交往,包括与外国人交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施行,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和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可以看出,教师除了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开始慢慢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其对语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品格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往往只是抓住教材中一些显性的情感教育因素,然后进行简单、机械和形式化的处理,这无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没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品格培养缺失的现象

1.话题讨论不够深入。

教材中的故事往往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关注故事本身,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解读故事,体会编者的意图。

以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故事主要讲了Liu Tao的同学都会打篮球,但是他不会,于是,同学鼓励他试一试,结果真的进球了的事。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结尾,和学生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at last?

S:Yes.

T:Can Liu Tao play basketball at first?

S:No.

T:Boys and girls,if you can’t do something,you can have a try.

从教师的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关注了尝试的重要性。但是,本课教材展示的是比较顺利的结果,如果一次尝试不成功,学生该如何面对?且这个情况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当同学碰到困难时,除了鼓励别人尝试,你能为他人做些什么呢?教师并没有根据教材进行深入解读。

2.情感互动缺少过程。

一些教师为了达成预设的情感目标,在课堂结尾,仅以几句对话或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课堂总结,这样的教学,形式往往大于内容。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该课用现在进行时讲述了Mike一家的周六和孩子们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事。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之后,和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Are Mike and Helen good children?

S:Yes.

T: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m?

S:We should sweep the floor.We should....

T:We should help our parents.

很显然,这样的对话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一次劳动教育,学生的回答很流畅,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学生的回答都是从故事中得来的。这样的对话缺少真实的交流,能否触动学生的内心不得而知。课文中Mike兄妹帮妈妈做饭,帮爸爸洗车,主动打扫家庭卫生……文章不仅仅体现了孩子们帮忙做家务,更多的是体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

3.教材本意缺少发现。

教师备课时会从文本的某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或者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一些教师关注了细节,却忽略了故事整体所要表达的内容。

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6 In the kitchen,描述的是Liu Tao回家,看到父母在厨房做菜,然后一起吃饭的事。故事围绕父母做饭、一起吃饭两个场景开展对话。对话中,Liu Tao不断地表达喜欢和感谢之情。一位教师在故事教学结尾,展示了教材中的最后一幅插图,并提问。

T:What does Liu Tao eat?

S:Vegetables,meat,tomatoes and potatoes.

教师在屏幕上输入句子:Eating vegetabl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从总结可以看出,教师关注了课文中提到的蔬菜,看到了Mike非常好的饮食习惯,所以提醒学生要多吃蔬菜。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了蔬菜上,而Liu Tao对父母表达的感谢之情,教师却没有提及。

应该说,以上三种现象只是学生品格培养缺失的部分表现。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增加了体现时代特色和时展的新话题及语言学习内容,如:环保绿化、劳动教育、朋友亲情、生活习惯、困难挫折、饮食营养、中外文化等内容,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语言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将这些新变化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减少形式化、标签化的情感教育,需要教师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素养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

二、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品格的策略

英语教学中的品格培养,应该在学生和教材对话、学生和教师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渗透。所以,我们的对话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生活。

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往往都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的,所以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对话,也要立于儿童立场,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对话。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案例中,Liu Tao是比较顺利的,一次尝试就成功了,而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并不多。所以面对这样的故事,教师要抓住契机,鼓励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尝试,也许不一定成功,但是勇于尝试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除了鼓励Liu Tao,还可以为Liu Tao做什么?以此引导学生主动帮助同学。因为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积极帮助他人才是学生所需要的态度。

2.触动学生内心。

好的活动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真实的互动应该触动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有话想说。只有当学生走进故事,才能真正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情意。以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结尾,询问学生:妈妈做饭时,你在做什么?爸爸洗车时,你在做什么?如果你也和Mike他们一样去帮忙,父母心里会怎么样?如果你帮助父母洗车、拖地、做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放慢了对话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做家务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父母,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融洽家庭的氛围,相信学生的感受会更深。这样的讨论,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所触动。

3.挖掘教育素材。

中学劳动教育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全面和谐发展;职业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B·A·Сухомлинский,1918~1970),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享有“教育思想的泰斗”的美誉。苏联政府曾授予他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多枚苏维埃联盟勋章和苏联教育科学院通信院士的称号。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给人们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论文和近1200篇文艺作品。其中,《帕夫雷什中学》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33年、担任校长26年的工作总结,是他一生心血与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了他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想。

该书除前言外,共有7章,分别从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全部教育思想,尤其是其核心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也正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所倡导的。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所采用的很多教育方法和所坚持的教育理念,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就已经探索和实践了。例如,他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等。甚至有些在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眼中只是理想的事情,在当时的帕夫雷什中学却已经办到了。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当时就是一种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种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趋势的、反映了教育本身规律的教育思想和做法,对于我们现在探究的教育理论而言,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就职业教育而言,该书中所提及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也同样能够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以下笔者从书中所介绍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环境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该书的第二章中强调环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他说:“学校的物质基础和自然环境都是教育、启发、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书中他把环境分为了“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同时他又指出二者相互协调配合,才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物质环境上看,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只是基本具备,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我们的职业学校硬件设施还有很多不足,客观上限制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职业学校应该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善的物质学习环境。

从精神环境上看,职业学校的学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的现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如学生活动小组流于形式,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缺乏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只知道死记书本理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远大理想,没有刻苦发奋的动力。笔者认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做法主要有:经常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生活,参与各种劳动,提倡大量阅读和课外实践。而我国很多职业学校甚至现在都没有做到这些。

美育对于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在该书中强调美育的部分是笔者感触较深的。他把美育称作“情感教育”,美育“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他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的源泉”。笔者非常认同这句话,而且觉得美育对于教育系统而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一个经常被人忽视和遗忘的部分,在职业学校尤为如此。现在,我们几乎很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找到有关美育的内容。根据该书中第七章“美育”的内容,我们可知,美育通过各种特有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会学生认识美,在此基础上培养美的情操、美的修养,塑造美的心灵。一个学生只有在拥有了美好的心灵和优良人格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因此,美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缺少了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因为它对于学生拥有美好的精神世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和面对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也是同样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把“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劳动来陶冶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培养学生感知和领会美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创造美,为全面发展做好应有的准备。转贴于

教师素质对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该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到:“一个好教师要精通某项劳动技能,并且是这项工作的能手。十分重要的是,学校里要有出色的园艺家,有醉心于机器的人,有电工技术专家,有细木工,有喜欢教学实验园地作业的植物栽培家。一所好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应当有从事某项劳动的热情。”在当前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水平明显下滑的情况下,这句话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最好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同样也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技能,更要有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有用的信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笔者还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好教师”的标准和我们现在对“双师型”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是非常相似的。

从现实情况看,我国职业学校的有些教师或多或少地还存在着“动口不动手”、“会说不会做”、“熟悉书本不熟悉市场”、“懂得专业而不懂得行业”的现象,教师的责任感普遍不高,就很难保证“上机能操作(操作工型),上岗能运作(师傅型),上台能动作(部门领导型)”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职业学校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自身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努力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