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交媒体舆情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 数据 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

长期以来,互联网舆情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通过网络所、传播、共享的舆情信息,是展现广大人民群众心态、体现政府能力和信心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社交网络、移动网络等新型互联网平台的出现,目前对互联网舆情服务的要求正在日益增强。

现有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评估系统在语义处理上采用基于关键词的技术,其在网页处理上直接的局限表现在不能有效地进行实体识别,影响了主题定义的质量,导致系统在热点追踪、文本分类等核心功能的实现质量不高;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由于系统运行在能力有限的物理分割服务器上,导致海量舆情数据的分析能力不足[1]。本文引入语义计算[2]、云计算[3]、主题检测等技术,为舆情分析提供了强大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能力,可以依据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不同的舆情分析能力和服务。

本文所提出的针对互联网中出现的新型移动平台、社交平台、舆情数据海量化等新兴状态,采用云计算技术、社交网络分析技术、语义计算技术、文本流主题检测技术、垂直搜索引擎技术等在内的多项新型技术,针对多样化和海量化的舆情数据展开监测和评估,并通过云计算所具备的全新计算架构,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按需计费、可定制和可弹性管理的商业服务模式,最大程度上契合用户的需求并降低用户的使用费用,通过空间、虚拟机和舆情评估模块定制等跳过用户自行投资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成本,为用户提供低价优质的全新舆情监测与评估体验。

1 整体方案

下面,本文将分别从舆情检测技术、云计算平台架构、舆情传播分析技术等三个方面阐述本文所提出平台的技术方案。

1.1 舆情检测技术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信息采集:主要完成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指定站点、频道、时间范围等对这部分功能进行定制。信息采集主要通过Crawler对网页进行采集,或者通过专用DB导出工具,直接挂接到站点的服务器上实现舆情信息的高效采集。(2)用户接口:允许用户采用专门需求对自己的评估监测需求;允许用户专业特点、应用体验对系统的功能重新进行定制;完成舆情监测评估的报告的反馈呈现功能。(3)舆情监测评估控制:对监测评估需求进行语义解析,并据此调度监测评估程序库的程序,来完成监测评估结果,而后将结果以图形、表格、文字报告等形式反馈给用户。

1.2 云计算平台

云计算平台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资源服务层(即IaaS层)、数据服务层(即DaaS层)、平台服务层(即PaaS层)和软件服务层(即SaaS层)。在这四个层次中:(1)IaaS层:基础资源虚拟化、基础资源动态负载平衡、超大规模高速网络聚合带宽技术、云安全控制。(2)DaaS层:基于ETL的海量舆情实时信息处理、大规模舆情信息文本流分类管理、海量舆情数据安全防灾管理。该层中将通过结构化数据库(Oracle)和非结构化数据库(HBase和Hive)等同时管理存储数据。(3)PaaS层:标准接口管理、异构数据交互与转化、服务部署、任务分配与平衡。该层中将部署节点控制器、集群控制器等实现平台管理。(4)SaaS层:统一访问门户、舆情采集、管理与分析挖掘应用部署。

1.3 舆情传播分析技术

当重点聚焦当前舆情传播中的用户社交关系的分析和处理:(1)用户社交关系路径获取与分析技术:实现不同ID情况下用户身份的统一识别和认证;继而对用户的网络社交关系、社交圈等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获取用户对于每一个舆情主题的传播路径等。(2)用户社交关系的计算基础技术:该技术为用户社交关系、社交圈、社区身份等信息提供可计算的逻辑基础,从而使每一个用户的社交关系、身份信息等具备可定性或定量计算的可能。(3)用户关系在舆情传播中的路径和影响力预测技术:该技术可计算并预测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用户关系可能会导致舆情主题的传播方向,传播对象和传播群体;同时可针对不同用户关系,预测这些关系和路径对舆情主题传播可能产生的附加影响力。

2 关键技术

本文所提出的舆情数据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核心技术。

(1)大规模网页信息采集、网页信息抽取、文本实体识别技术:通过构建云计算平台,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计算资源整合,并进一步利用虚拟机动态分配、网络节点分布式计算等实现大规模网页舆情数据的爬去的采集;利用语义计算、垂直搜索引擎技术、文本过滤、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实现了网页信息的抽取与文本实体识别,最终完成舆情信息的采集、分类、抽取等功能。

(2)基于云计算的大规模、分布式舆情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云计算平台下,划分出专门的虚拟机,通过云平台下MapReduce并行算法,完成舆情信息的汉词切分、语料分析、主题提取和分类、舆情情感计算,最终实现舆情信息的分析处理功能。

(3)基于社会关系的移动社交网络(微博等)信息舆情传播模式分析技术:依据互联网媒体平台中用户的社会关系,对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媒体中所出现的舆情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利用用户社会关系实现对舆情传播模式分析,最终完成主题传播跟踪、舆情影响力评估、舆情预测等功能。

(4)大规模舆情文本流主题检测分类技术:针对互联网大规模文本流舆情数据,利用在线舆情文本进行主题建模技术、在云计算平台进行自动的非监督学习,对舆情文本进行分类、检测等。

3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以云计算、语义计算、用户关系计算、文本流主题检测等技术为基础,克服了传统舆情检测系统仅仅依赖于关键字、词频等统计手段的缺点,同时涵盖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不同传统和新兴网络载体,以面向服务的互联网舆情监测评估系统作为主,并向行业应用以及个人应用服务。

参考文献

[1] 郑魁,疏学明,袁宏永.网络舆情热点信息自动发现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36(3):4-6.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情报学;大数据管理;舆情分析;课程建设

1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的组织

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作为现代情报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把适合军队信息化发展的网络舆情研究新理论与实践成果融汇到教学内容之中,能够架构起深度的教研内容体系,是培养情报学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方式。

1.1建设理念与设计思路

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建有情报研究方法与情报整编、信息管理和大数据挖掘、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技术、情报获取理论与舆情采集系统研究、情报分析理论与舆情处理系统研究、情报检索理论与舆情服务系统研究等专题。该课程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情报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根据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我国情报管理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该课程对培养学员信息管理工作理论素养和信息技术,加强学员情报管理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依据我国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专门情报管理人才为目标,遵循课程教学规律,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坚持因材施教,突出教员主导、学员主体,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和能力训练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机结合。设计思路是深化情报学教学改革,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既要充分讲透教材,又要扩充前沿内容,把网络舆情分析与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融汇到教学内容之中,架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实施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

1.2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数字环境下情报管理正在经历从宏观层次的文献向微观层次的情报、知识和信息转换。情报管理越来越关注信息获取、信息分析、网络信息管理、数据库和信息内容安全等方法和技术,也越来越关注信息管理系统、情报网站系统、舆情分析系统等的研究。本课程围绕情报管理的总目标,介绍情报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专门情报与情报整编研究、信息管理与情报技术研究,重点研究网络舆情的情报获取、分析和服务。精选代表性论著和专题核心文章布置研究生认真研读,选择部分专题进行研讨和技能训练。按照培养需求,不断完善专题内容,以进一步加快研究生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内容标准就是通过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的教学,要求研究生对情报管理方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高层次理性认识,从研究和应用的多个层次上了解和熟悉情报管理的先进设计和先进技术。学习内容分为以下8个环节:情报管理前沿研究概论;情报研究方法与情报整编研究;情报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大数据挖掘;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技术;情报获取理论与舆情采集系统研究;情报分析理论与舆情处理系统研究;情报检索理论与舆情服务系统研究。

1.3教学实施方案

依据内容标准制定的8个环节,给出以下实施方案。教学要求总体是:教学内容紧跟发展趋势;以教员课堂讲授、经典文献导读、交流讨论和课外阅读研究为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为:①情报管理前沿研究概论。掌握情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研究;理解和掌握学重点是涉情报报管理理论前沿的基本问题。②情报研究方法与情报整编研究。掌握情报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理解情报研究方法在军事情报研究中的应用;熟悉军事情报整编的研究。③情报工作中的信息管理和大数据挖掘。掌握情报管理的基本技术;理解情报工作中的大数据挖掘问题。④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理解信息建模的基本原理;掌握社会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了解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建模和社会网络分析。⑤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技术。理解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的一般技术;了解情报工作中的信息内容安全与保护。⑥情报获取理论与舆情采集系统研究。掌握涉情报报获取的基本原理;理解舆情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功能;理解舆情采集系统的实现机制。⑦情报分析理论与舆情处理系统研究。掌握舆情情报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解舆情处理系统的建设和功能;理解舆情处理系统的实现机制。⑧情报检索理论与舆情服务系统研究。理解和掌握涉情报报服务的基本原理;理解舆情服务系统的建设和功能;理解舆情服务系统的实现机制。

1.4教学组织与论著研读

通过基本著作阅读,编写教学实施计划,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能力训练方案等工作,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组织采用讲课和研讨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双向互动,提高研究生开发和管理信息数据库、舆情分析系统,以及掌握相关应用技术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研究生对有关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操作和分析;个别专题内容按任务和对象需求进行调整和选择;课程进行期间组织学员进行研讨;围绕教学,组织好讨论、答疑等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舆情应用系统的开发。授课教室具备现代多媒体教学条件,原型系统研发具备网络连通的教学条件。考核内容主要是研究报告写作成绩和平时成绩。基本阅读著作,教材是笔者所编著的《网络舆情分析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版)。参考文献主要包括张晓军《美国军事情报理论著作评介》、刘慧等《军事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王能斌《数据库系统原理》、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周荣庭《军事信息管理概论》、傅会民等《军事信息技术》、马费城等《信息管理学基础》、肖占中《军事信息管理》、刘继贤《军事管理学》、黄晓斌《网络信息挖掘》、史忠植《人工智能》、刘瑞挺《信息管理实用技术教程》、翟延富《数据库与网络技术》、樊月华《Web技术应用基础》、方兴东《网络舆情蓝皮书》等。

2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的实践

情报大数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课程,实践环节系统地探研涵盖网络舆情采集、网络舆情处理和网络舆情服务的情报大数据管理技术,并构建其演示训练系统,力求在学术上拓展情报学科领域的研究空间和深度,提高相关知识和成果的利用水平。该课程实践方法的核心之一是深度融入网络舆情分析技术,以下阐述相关教研内容。

2.1能力实践综述

主要研究互联网上主题舆情的分析技术,以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理论体系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为基础,将国内外先进的知识技术运用于网络舆情智能化分析的全过程,促进图书情报界在网络舆情采集、处理和服务方法与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一是网络舆情的智能化采集。网络舆情情报规划与获取研究,主题网络舆情的语义特征抽取研究,舆情网页内容和链接相关性的判定研究等;二是网络舆情的智能化处理。主题网络舆情的本体构建研究,语义层的舆情信息聚类和分类研究,基于情感本体的舆情倾向性分析研究等;三是网络舆情的智能化服务。舆情事件网页内容的词汇关联分析研究,基于网络论坛的舆情话题追踪研究,网络舆情检索系统中的查询主题分类研究等。

2.2课程实践之一:网络舆情的信息采集

网络舆情的信息管理。包括:①网络舆情的信息采集。网络舆情的采集方法、搜索引擎的研究进展、网络信息的分类及其抽取。②舆情话题的搜索技术。话题搜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主题爬行的实现。③网络舆情的信息处理。网络舆情的处理方法、网络舆情的信息内容分析。④网络舆情的内容分析与服务。知识技术及其应用、主题舆情内容分析框架。⑤基于社交网络的舆情传播动力学性质。网络舆情信息抽取和整理。包括:①舆情网页的结构特征与分块处理。话题标记和页分块、内容分块、布局分块、结构分块。②基于主题爬行的舆情网页分块。网页的预处理、网页分块的特征提取、舆情内容块的整合。③主题网络舆情的语义特征抽取。网络舆情语义的特征、特征抽取及其改进、网络舆情的情报获取与整合。网络舆情的情报价值与情报支援;网络舆情情报支援系统。

2.3课程实践之二:网络舆情的信息分析

舆情网页与话题相关性的判定。包括:①内容相关性的判定方法。元数据方法、链接标签数据方法、链接结构分析方法、页面语义信息方法。②链接相关性的判定方法。、主题链接上下文信息提取、基于语义相似度计算的链接判定。③舆情网页内容相关性的分析。主题特征的选择、待识别网页模型的建立、话题文本识别算法的选择。④舆情网页链接相关性的分析。基于信息链接关系的分析、增加主题分析的改进算法。基于本体的网络舆情分析。包括:①通用本体构建的几种方法。②基于本体的主题网络舆情知识模型。舆情的本体知识源、本体的主题舆情构建策略、知识模型中的本体库架构。③主题网络舆情本体的实现方案。本体构建的规则、本体的实现步骤、一个舆情事件的本体实例。基于情感本体的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包括:①网络舆情的倾向性分析。②网络舆情倾向性识别方法及比较。基于文本分类的倾向性识别、基于语义规则的倾向性识别、基于情感词的倾向性识别。③情感本体的构建方法。领域语料的情感概念选择、基于情感本体的领域语料整合多情感概念的情感本体构建、本体话题构建。④基于情感本体的主题舆情倾向性分析。特征词情感倾向度、增加程度级别的特征词权重、基于情感本体的倾向性分析。⑤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实验与结果分析。

2.4课程实践之三:网络舆情的信息服务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范文第3篇

笔者每每最爱读袁道唯博士的卷首语,透过袁博士在服务体验过程中的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学会从客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获取服务的过程中思考管理问题,在管理的过程中换位思考,从客户感知来完善服务。

记得2011年11月刊中袁博士以《社会化客户接触新纪元》注1 为主题的卷首语中说到:随着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权力向客户转移,客户服务不再是企业单一主体的事,其结果更多会和特定人群以及平台有关,客户与客户间的自服务、互服务更为普遍。如今这些话正在一一应验,社交媒体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沟通平台,上海联通客服中心也在2011年的11月成立了多媒体客服中心并先后开通了3G视频客服、在线客服、掌上客服、微博客服、百度知识库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服务模式,在拓展自助服务、互动服务上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其中掌上客服实现10010客服热线IVR可视化查询、业务在线咨询、订购一站式服务、人工语音交互服务,结合手机同步推送音频、视频等功能,并及时对接集团全国知识库提供检索服务,力争将“掌上客服”打造成为客户3G智能手机终端上一项具备全业务服务功能、自动和人工服务兼具的热线服务新渠道;微博客服则以积极主动、开放诚信的态度融入到用户之中,对用户通过微博发起的各类咨询投诉30分钟内给予响应并处理。同时通过开展舆情监控对用户的潜在需求提供主动服务,对负面不实言论予以澄清说明。另一方面,微博客服还将用户的声音及时客观地传递到公司管理层,通过每周要情分析、每月舆情分析持续推动服务流程改进。如今官博活跃粉丝比例超过 90%,获得各类微博表扬600余条,其中万粉名博表扬50余条,逐渐成为一个与用户真诚沟通的平台。此外上海联通率先在联通集团内试点基于百度搜索的“联通百度知道企业平台”,打造准行业知识库。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搜索引擎极大的客户覆盖范围将业务信息传递到客户手中,同时利用企业平台在线实时回答客户提问、实现服务交互。

还有,《思考大数据时代的数据信息管理》注2 一文中“改善客户生活工作的一系列新型应用一定是建立在客户行为洞察基础上”的观点与我们管理者的战略不谋而合,在今年,上海联通客户服务中心开始探索智能语音分拣系统,将热线服务录音转化为结构化的索引信息,不仅为问题分析和运营改善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更为公司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今年3月起,我们邀请厂商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完成多次智能语音分析系统软件的POC测试,包括客户来电原因、重复来电、超长电话、市场活动等专题分析,突破性地尝试通过客户的主观感受和关键字索引来进行识别分类,从而得出影响客户服务感知的主要因素并据此优化和完善业务流程,为提高客服中心运营能力和服务质量提供了大力支持。

其实在《客户世界》中还有太多太多精彩的文章、论点带给我们新视野、新想法,它们犹如灯塔般为客服中心的发展引航指路。在这个平台中,大家抱着将呼叫中心产业做大做好的一片赤诚之心互为分享经验,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年时光,从而促使这个行业紧跟时代步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最后,再次祝贺《客户世界》十周年庆典,祝福《客户世界》能够越办越好!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范文第4篇

以手机网民为代表的新媒体网民可以随时随地在微博、QQ、论坛等平台和浏览信息、发表和分享意见。移动互联网络使得网民利用生活中碎片化时间参与重大舆情互动成为现实,并且使得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跟进和融入网络舆论话题成为可能。近年出现的“随手拍”活动,把移动互联的功效发挥得较为充分。如影响较大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中,各地网民纷纷将疑似乞讨儿童照片上传至微博。同时移动终端在突发事件中具有其他媒介难以比拟的“现场直播”优势。如在“7・23”动车事故中,手机微博在第一手事故信息及时发出和交流中起到重大作用。另外在在上海“9・27”地铁事件中,相关部门和救援人员利用手机传播现场资讯,同时官方微博“上海地铁”(粉丝112万人 )及时配合相关信息,对于事故的妥善处理和舆论澄清起到积极成效。

(三)社交服务网站(SNS)日益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推波助澜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于1967年创立了“六度分割理论”,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后来有人根据这种理论,创立了面向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服务,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拓展,即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根据艾瑞咨询网民网络行为连续性研究系统iUserTracker数据显示,2012年Q3社区交友类服务用户规模达到4.22亿人,不断保持平稳增长。目前社交服务季度覆盖人数远超新闻资讯类服务,与搜索、视频和即时通讯三大网络服务相当。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社区交友类服务已经成为中国网民最常用的服务之一,社区交友类服务进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社交网站具有大众传播和私人通信的双重特性,信息只在个人圈子里流转,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不便于站方和政府部门监管。因此在突发事件当中,在其他开放式传播的站点中屏蔽相关信息后,社交服务媒体将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阵地。

艾瑞咨询分析[2]认为,社交网站网络暴力事件越来越多,许多人通过社交媒体促成大规模集体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政见,其原因在于社交网站覆盖广,传播快,并且事件爆发后能够轻易逃避责任。如从2011年英国“伦敦大骚乱”到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到西亚北非“茉莉花运动”。在国内社交服务网站同样具有其他媒介难以具备的信息传播通道隐蔽性。如2011年5月呼和浩特市“街头骚乱” 和大连PX“集体散步”事件中,各网站和搜索引擎对此事件相关信息进行了屏蔽,但大量的信息却在社交网站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四)博客深度分析优势犹存,轻博客仍待发展

随着人们快餐式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发展,博客由于其写作的“费时费力”、互动的单一性和大量简单复制粘贴带来大量重复垃圾信息的堆砌,博客的议题和传播功能有不断弱化趋向。同时微博也存在信息过于碎片化及大量信息含金量不高,造成介于博客与微博之间的产品,取消了字数限制的轻博客走进我们的视线。在国外,美国轻博客网站Tumblr 2012年10月的页面浏览量已经从年初的150亿增长到200亿,其月页面浏览量的年增速超过30%。近年国内轻博客网站的数量一直在迅速增加,然而诸多轻博客网站一直难以得到大家的公认,例如轻博客网站博游吧、盛大许朝军创办的点点网,以及盛大网络富微博社区“推他”,无论是从用户体验上,还是从功能上,都难以达到微博和博客的综合优势的标准,让用户并没有体会到兴趣爱好和交友为一体,不被广大网友所认知,这是所有轻薄客急需解决的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等待市场的考验和广大网友的认可。

(五)论坛/BBS在突发公共事件舆论表达中逐步弱化

几年之前,“芙蓉姐姐”、“天仙MM”等网络红人相继现身论坛,“卖身救母”、“馒头血案”、“虐猫事件”等热点事件点爆BBS,BBS成了新闻“猛料”的集散地。然而从2010年开始,随着微博时代的开启,BBS在新闻热点曝光方面的功能就已开始弱化,网民爆料与传播首选微博。尤其是近年作为BBS主力的校园BBS的境遇可见一斑,2011年底复旦大学BBS “日月光华”(网络论坛)的66个版面因人气低迷被列入关闭考察名单,同时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同济大学的“同舟共济”等BBS站点也都面临着用户人数缩减的局面。2011年10月发生的“湄公河中国船员遇害”事件,国内最先是由网友在天涯社区爆料,随后微博上对该信息进行大量转载并形成热议,而寻找新闻事件素材的也多从论坛转入微博追寻,而对于天涯社区最先披露这一事实则较少提及。BBS影响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用户的媒体使用习惯变化;另一方面在于BBS所使用的telnet网络协议是开发较早的一种网络系统,其功能较为有限,界面的方便、美观程度也无法与当前基于浏览器的论坛、微博、SNS网站相比,同时其不能显示图片,文字内容的容量亦有限定。当然,由于论坛/BBS所具备的深度分析、挖掘和沟通等优势,能对纷繁杂乱的舆论进行梳理和价值导向,以及使用习惯等因素,BBS还会继续发挥其短期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升级完善以及微群等应用的发展,今后可能出现新的“并存、融合、互补、创新”局面,因而出现融合BBS和微博特性的新的媒介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锦旗.中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逻辑[Z].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 王慧娴.艾瑞视点:2011年社交网站成澳大利亚主要网络暴力平台[DB/CD]. http://,2012-04-13.

社交媒体舆情分析范文第5篇

走下“神坛” 接上地气

活动发出后,数十家央企陆续通过微博和微信加入到“卖萌”行列,为了“比萌”也是“蛮拼”的:中石化成了“小石头”;宝钢是“小宝”;神华集团叫“小神龙”;五矿集团叫“小达”;三峡集团是个萌妹子,闺名“小微”……并用甄体、蓝精灵体、聚美优品体、元芳体等网络流行文体,甚至方言公司动态,谈论公共话题,更有甚至还推出了自家的清新可爱的卡通形象,网友直呼“萌翻一片”。

一向“高大上”的央企为何开始卖萌了?

活动的举办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微信公众账号是“国资小新”)称,在国资、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国资系统亟待甩掉背负已久的诸如垄断、高薪等标签,赢得公众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需要以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来输出他们改革创新的成果。

从名称到语气,从前的“大哥大”们投身于卖萌事业并将其拓展到各项领域。不久,航天科工在其官方微信了《九天揽月―嫦娥玉兔历险记》,这是香港科学馆“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的开场动画片,该片造型逗趣、语言诙谐,在微信上被广泛转发。

随即,中国南车动画《高铁的前世今生》,用幽默的语言、网络的画面解析高铁,网友认为这一举动很好地改变了“铁老大”的呆板形象,“涨姿势”、“萌萌哒”!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做了一组漫画《供电欧巴的时间去哪儿了?》,讲述一线供电工人一天的辛勤劳作,两天时间就被转发2000余次,被很多网友点赞。

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表示:“国企和老百姓的距离太远了,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国企渐渐脱去‘高大上’的外衣,和公众真诚、平等地沟通。”

央企创新“代言人”

“今年夏天,清风起吟,荷香四邻,我们都是小新,我们一起清新,一起创新……”“国资小新”的这条微博在网上掀起了“小新体”热潮。

作为国资监管者的国资委,其官方微博“国资小新”也是一个萌角色并受到网友喜爱。“国资小新”执行团队负责人、国资委新闻中心网络处处长闫永介绍,他们要努力将“国资小新”人格化,贴上“有血有肉、亲民、真诚、专业、清新自然、勇担责任”的标签。

国资小新也遇到过挑战。去年国资委原主任蒋洁敏在被宣布接受调查的几天里,“国资小新”的每一条微博后面,几乎都有网友问及“蒋主任”。“主任被抓了吧亲?”“你们老大被抓了,有啥感想?谁会是继任者?”“求证你的老板的事?”“小新你好淡定啊……”

闫永说,“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失声是不对的,公众是有期待的。我们必须主动发声,不主动马上就变被动,这很关键。”

眼下,国资、国企遭遇多种质疑论调,包括高薪论、私有化论、垄断论等。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以及各大央企开通微博、微信,希望能更好地和公众沟通、为用户服务、受社会监督,构建阳光国资、透明国资。

“我们一手抓内容,一手抓安全。内容上讲究有用、有趣。安全方面,我们的微信内容要经过层层审核。卖萌要有度。”某金融央企新媒体负责人称。

“平常要多说,出了事也要说”

近两年来,国资委新闻中心组织央企召开了多场舆情分析例会、新媒体培训,引导央企用好新媒体。比如在培训中会现场布置作业,针对某个事件写一条微博,然后请专家点评。或者,分小组进行微信公众号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再互相PK。甚至还会教授央企如何在国外社交网站,如脸书(Facebook)和推特(Twitter)上宣传自己的品牌。

“我们鼓励央企多说,平常要多说,出了事也要说。平常多说为了培养公信力,关键时刻才能发挥作用。”国资委新闻中心网络处副处长李红茹说。

根据舆情监测,2013年涉及国资监管、央企、国企的报道,其中负面报道占比12.82%,但绝对值达到80多万条,而且其穿透力、破坏力远大于正面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央企负面舆情集中于腐败、亏损、安全事故、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产品服务质量、垄断暴利等领域。正面舆情则关乎社会责任、科技创新、公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