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就目前来看,学术界对农村金融的概念尚未形成官方统一的界定方式,对其内涵的看法依旧处在讨论与探索阶段。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学术界对农村金融的内涵有以下三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直接将其看作农村的金融。第二种看法考虑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金融的成因,以及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性,对农村金融一词赋予了更多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第三种看法是在历史范畴下通过宏观经济视角对农村金融进行解释的,认为应该结合我国的城乡二元化格局对农村金融进行研究。

我国的农村金融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调控下,以基本市场经济规律为前提,承担着为农村经济和金融市场提供资金融通等金融服务的义务。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金融理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农业信贷补贴论,另一个是农村金融系统论。农业信贷补贴论认为农村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农村居民没有储蓄能力。由于农业投资周期长、收入不确定、收益性低等产业特征,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商业银行不可能选择农业作为融资对象。农业信贷补贴论曾被广泛认可,但它的理论前提却是错误的。根据很多亚洲国家发展农村经济金融的经验,当存在激励机制和储蓄条件时,即使是贫困阶层的农民,也会产生储蓄需求。而且经验表明,由于贷款资金的用途可以进行替换,因此低息贷款很难按照理论设定那样促进特定农业活动的发展,政府也就很难通过低息贷款的收入再分配作用将利益偏向贫困农民。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农村金融系统论产生,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农村金融系统论的理论前提完全不同于农业信贷补贴论:首先,农村金融系统论认为贫困阶层的农村居民是具有储蓄需求和能力的,政府没必要从农村外部注入资金;其次,低息贷款影响了人们的存款意愿,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最后,农业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因此非金融机构有理由设定高利率。

二、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个阶段:1979年到1993年

第一个阶段开始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之后。在这一阶段,国家着力于恢复和建立新的金融机构,使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强化了金融市场的竞争程度。1979年,中国农业银行正式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恢复了合作金融组织的地位,并在中国农业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下开展各项金融活动。与此同时,政府对民间信用放松管制,允许了民间金融组织的设立和民间自由借贷活动的开展。

(二)第二个阶段:1994年到1996年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1994年。为了构建一个能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式成立,该银行旨在将政策性金融服务从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和中国农业银行中分离出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有两种用途:一种是确保粮、棉、油等基础农产品在各个流通环节顺利流通,开展以流动资金贷款为主的收购、储备和调销贷款;另一种以改善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为主要目的,重点支持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产前环节,开展以固定资产贷款为主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造和农业开发贷款,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银行也按照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具体要求,加快了商业化改革的步伐,与农村信用社进行分离改革,并对农村信用社承担金融监管的责任。

(三)第三个阶段:1997年至今

在认识到亚洲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经历了1997年出现的通货紧缩之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对农村金融风险的控制。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制订了发展地方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基本策略,要求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的机构,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开始对民间金融活动进行限制,打击各种非正规的金融活动,并于1999年开始撤消全国各地的农村合作基金会。

三、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金融机制基本被激活,金融体制逐渐完善,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到2013年为止,全国所有市县和大多数乡镇都己被金融机构网点所覆盖,金融服务可以到达所有乡镇。

首先,基本形成了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主导,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等。中国农业银行于1979年恢复成立,其主要目标是服务“三农”,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村镇银行是伴随农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而出现的金融机构,在当前的农村金融活动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社、国家农业投资公司等各类投资公司、农业保险公司以及各类民间资金互助组织。

其次,农村金融体制逐渐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重点围绕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其脱离了对中国农业银行的隶属关系,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管理由县级信用联社承担,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得到逐渐恢复。为了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的职能,政府将其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职能进行分离,使其成为自主经营的商业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开始实施商业化管理模式,其组织机构得到进一步健全。

最后,农村金融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建设方便了农村金融活动的开展,降低了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则缓解了农民贷款麻烦和贷款难的问题。由于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和各项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

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存问题

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农村金融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我国的农村金融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新形势不相适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导致现有的农村金融逐渐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耕地开始逐渐向大户集中,土地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始出现,农村金融面临新的经济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在国家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的政策方针引导下,我国的农村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从而产生资金集约化要求。此外,农村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和市场调节手段的运作催生了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增值的各类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仍面临着资金融通的难题。

(二)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单一

农村改革的逐渐深化使农村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方式逐渐科技化、农业生产形式和产业种类不断多样化,这些变化使我国的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性面临更高的发展要求。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引导下,各个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不断创新,试图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种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成绩十分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很多农村金融机构仍然按照以前“单一化”的旧理念为农村居民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到限制。

(三)农村金融借贷双方:农户贷款难,金融机构放款难

农村金融活动中还存在着农户贷款难、金融机构放款难的问题。一方面,当农户贷款时,小农户由于规模小、分散、贷款程序复杂等原因,难以得到金融机构及时有效的信贷支持,转而采用向亲友借钱等途径筹集资金,严重影响了农业产出;而大农户的经营规模、方式、性质等已经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他们的资金需求同样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不仅使农业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土地产出率,更使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遇到障碍。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进行放贷活动时,必须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和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借贷方必须具有产权明确的抵押物品,放贷方自负盈亏。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属于低收入群体,收入也不够稳定,使农村金融机构面临放贷难的问题。

五、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对策

(一)进一步建设正规金融机构,加强其主导作用

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建设正规金融机构,加强其主导作用。首先,要强化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国有性金融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市场服务职能。其次,要大力促进合作制金融组织的发展,改善其管理模式,规范其运营程序,使其充分发挥促进农村金融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

随着农业生产形式和产业种类的多样化发展,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单一的缺陷日益突出,因此为了适应农村金融建设和经济发展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机制,通过激励制度调动市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鼓励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大力培养相关人才,积累高质量的专业性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各大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根据不同的客户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农业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人身保险保险产品创新

一、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的现状

第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养老保险有极强的需求。目前,我国乡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镇更严重。农村人口老龄化也会逐步改变人们消费及储蓄结构,提升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为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开展留下广阔空间。此外,老年人群体是一个各种慢性病高发的群体,这不仅对医疗保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农村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弱化,老年人护理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照料护理类的险种,将拥有广阔市场。

第二,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改变了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农民养老观念的变化,为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第三,特殊农民群体的人身保险需求。城市化使得大量农民离开相依为命的土地。因此,失去土地后的农民对养老保险提出了高质量要求:希望既能解决当前人口的养老,又能惠及后代人。也就是要为有限土地补偿费用寻找一个资金经营者,它可保证资金高效运行,能实现本金的保值和增值,由团体不记名地分享经营利益。失地农民也急需健康保险,以满足医疗保障需求。第四,农户对保单质押贷款的需求。当前的正规金融安排不支持农户资金借贷需求,农户借贷资金中绝大部分来自民间金融。从实践层面的反映来看,多功能的养老金账户,尤其是能够对农民的生产生活急需提供灵活贷款支持的养老金账户,深受农民欢迎。新疆呼图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证”质押贷款经验为保险业提供了较好的启示。

二、我国农村人身保险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真正适合农村市场的人身保险产品的种类和数量均不足

在当前阶段,风险保障是农民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但目前为农民设计的保险产品,一是产品未能充分考虑城乡差异,同质化现象严重。二是保险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超出多数农民的购买能力。

2.农村人身保险在营销体系和业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总体来看,农村营销网络的构筑还未成型,完整、有效的营销渠道体系的建立也尚需时日。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伴随着农村营销服务部的建设,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及时跟上,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少数农村地区在客户回访、续期收费等方面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客户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在业务管理体系方面,机构、人员、资金、单证等管理亟待加强,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工作亟需改善,以进一步适应农村市场的内控机制和标准化业务流程的建立。

3.农村市场相对脆弱,如果开发不当,极有可能出现从众性投保、群体性退保等非理,严重破坏市场资源

由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民风纯朴,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市场传染性强,销售误导和无理拒赔的后果可能相对城市来讲后果要严重得多。正如监管机构所讲:农村保险市场的开发就像生态一样需要保护,如果开发得好,潜力是巨大的,农村保险市场就像一个聚宝盆,挖掘不完;如果开发得不好,由于寿险产品的替代性很强,农民可能就不会再买保险产品,保险在这个地区就无法发展,甚至绝收。

4.外部政策环境还不能满足农村人身保险的业务发展要求

广大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决定了发展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经营成本远远高于城市。同时,几乎空白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村人身保险市场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远高于城市。因而,政府的有效推动是发展农村保险业务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关于财政、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还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部分地方政府主动利用保险和保险公司的意识亟需加强,对农村人身保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

三、我国发展农村人身保险的相应对策

1.积极开发真正适合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力求做到条款简单、保费低廉、保障适度

各家寿险公司应加大农村人身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针对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实际需要,重点开发医疗、养老、意外等保障险种。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发展投资分红型产品,但应尽量控制在较低的比例范围内。在产品设计与推广上,要调整好趸交、短期和长期业务的比例,保持合理的结构,将寿险小额期交业务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以保护农村人身险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开发上要特别引导以劳动力为主要参保对象,而目前农村市场参保对象多为儿童。

2.加大农村人身保险的营销网络构建和业务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力度

推进农村营销服务网点建设,加强营销人员培训和管理,不断探索适合农村人身险发展的组织形式创新,也成为推动农村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目前农村保险普遍存在重视开展业务而管理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客户服务工作不充分,在客户回访和续期收费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各家保险公司应健全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尽快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续期收费和客户回访制度,并尽快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此外,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应考虑设立专门的农村保险部门,由专人专岗负责,这样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针对农村市场的特殊情况,各家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城市与农村不同的社会问题,避免社会矛盾的出现

农村市场在开展保险业务时,一定要明确法律关系,明确保险公司所担当的角色;在客户服务中,绝不能有欺诈和误导行为,务必搞好售后服务。针对农村市场的脆弱性,保监会已于2006年10月出台了《促进农村人身保险健康规范发展的通知》,相信这必将对规范农村市场的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公司经营行为,打击和防止误导行为,实行保护性地开发农村人身保险市场起到强大的指导作用。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网购 问卷调查 地区差异 前景

一、背景

现如今,网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人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消费方式,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便利。送货上门、物美价廉、种类繁多等因素是网购所受人们青睐的重要原因。然而,农村仍然有很多地方不能网购,诸多因素使农村网购发展缓慢。同时,不同地区农村网购有着不同的发展状况,可以从中寻找到相应制约条件,并对农村网购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农村网购目前普及率不高,但农村市场庞大,有着较高的发展空间。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商巨头开始涉足农村,农村网购存在的问题正在逐渐被解决,必然会引起农村市场的巨大反响。

此外,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激发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潜力,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字,过去三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到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2013年仅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县域发出的包裹就达约14亿件,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农村网民人数已近2亿。阿里研究院曾预测,到2016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将有望增长到4600亿元,成为网购市场的新增长点。农村网购逐渐占据网购市场,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目前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

二、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

河北唐山、江苏徐州、重庆巫山、贵州安顺、宁夏固原、云南曲靖部门农村。

(二)调查时间

2016年7月~9月分别对固原、安顺、武汉、巫山、曲靖进行调查,10~11月对徐州进行调查。

(三)调查手段

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入户对农村网购现状进行深度调查、与农民进行座谈并记录农民对农村网购的了解及期望等方法。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经过为期4个月的实地调查,共收集到2113份电子和纸质问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得到以下Y果:

1.不同地区物流方便程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巫山、唐山、徐州这三个地区认为物流方便的比例超过50%,另外三个地区的比例均远低于百分之五十,所以可以看出巫山、唐山、徐州这三个地区的人对于本地区的物流方便程度比较满意,而另外三个地区则满意度相对较低。

2.网购经历的影响因素。整理后的数据显示,收入是网购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收入呈现差异化,唐山、巫山、徐州农村总体收入在2500以上比例分别为63.48%、57.24%、51.63%,而曲靖、安顺、固原为30.12%、36.75%、27.33%;30岁以下六个地区会网购的比例相差不大,基本在70%左右。在30岁以上,唐山、巫山、徐州、曲靖、安顺、固原的比例分别为54.42%、49.18%、39.41%、19.17%、15.98%、22.8%,可见经济发展较好的唐山、巫山、徐州地区30岁以上会网购的人数相对较多,而发展相对落后的曲靖、安顺、固原地区人数较少;在文化程度方面,总体的趋势呈现文化程度越高会网购的比例越高,但不同地区因为教育资源的限制,文化水平也有所差异,唐山、巫山、徐州的文化教育水平稍高于曲靖、安顺、固原,即对网购所需基本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会网购的人数较多。

3.选择网购的原因。从环形图可以看出,种类丰富、范围广和价格便宜是最主要的网购原因,即使是不同地区,这两个因素的人也达到了30%到40%,可以看出这两点是人们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说明了农村实体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善以及高额的价差给农民增加支出从而有利于网购的发展;对于配送方便的原因,反映出固原大多数人没有选择这项很可能是因为配送还不方便,说明经济建设需要加强;在网购成为时尚潮流这一方面,重庆、唐山、徐州接近30%会网购的人都认为这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安顺、曲靖、固原则比较低,仅10%左右,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着人们的网购行为。

4.会网购的人对网购产品的选择。从图可以看出会网购的人选择网购的物品主要是服装、饰品和生活品,从表格也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对于物品的需求基本一致,网购的物品都主要是服装、饰品和生活必需品,基本都在30%到40%之间,尤其以重庆巫山居多,达到了56.42%。

5.网购风险因素。由图可以看出,网购人员对风险因素的选择比较平均,这些都是网购存在的风险,但可以看出51.81%的人关注个人信息安全和46.51%的人认为付款方式不安全,同样也是信息安全问题;同时有60.72%的人认为产品质量差,说明了网购商品的质量有待提高,不应该消费消费者的信任,同时对于收货的关注以及售后服务的关注点也相对较高。同时看第一张表格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对网购风险的意识基本一致,主要在意的也是物品的质量和信息的安全性,对于退货成本高这一项,21.47%的安顺选择,究其原因在于地理位置处山区导致成本高和速度慢。

6.制约网购的因素。通过对整体问卷数据的整理过后发现不同地区人们对于农村网购发展的制约因素都大体相同,网络不方便、不会上网或是很少上网、消费观念跟不上、收货不方便、担心上当都成为了主要的因素,售后服务困难是考虑比较少的因素。

图5 制约网购的因素

经过以上分析发现,制约农村网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发展落后。目前农村地区的网络没有全面普及,互联网还没有到村到户,导致农村对互联网缺乏认识。农民网购主要依靠手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智能手机只会用于通话,并非用于上网。

(2)文化教育水平低。文化教育程度决定着农民接受新知识的难易程度,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和教育资源的限制和整体教育水平不高,大大降低了农民接受科技的热情。

(3)消费观念有待转变。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现在主要购买商品的形式仍是集市交易。对网络购物缺乏质量信心,所需品集市足以满足,不喜欢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等待上,更倾向于现货交易。

(4)基础设施亟需改善。基础设施牵连着物流问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如曲靖、安顺、固原等地部分农村的公路、水电还没有到村到户,农民更加关心交通、生活便利的问题,不会考虑网购。

综上所诉,不同地区的农村网购发展情况不同,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网购发展形势较好,缓慢的地区则相对落后,要改变当下农村网购的情形,必须着手于网络水平的发展、文化教育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三、对解决农村网购问题的思考

(一)加强农村网络建设

现如今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城市与农村之间还存在明显差异,农村的网络普及率较低,使得农村接受外部信息的速度迟缓,不能及时与社会的发展接轨。农民对网络的利用率低,导致农村网购市场不活跃,加大农村网络的普及度已成为发展农村网购的首要任务,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联合各电商巨头进行网络站点的设置,实现网络进村,增加农村服务的便利。

(二)加强文化教育,对西部地区进行教育支援,促进教育公平

我国的西部地区教育落后,这也是问卷中出现曲靖、安顺、固原的网购水平落后于唐山、巫山、徐州的原因。只有改善了教育问题,才能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才能增加农民对网购的接受程度,从而促进电商在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村的电商人才,带动农村电商发展脱贫致富。

(三)大力宣传网购知识,转变农民消费观念

农村现在多是集市交易,农民对网购的意识不高,因而促进农村电商发展时提高农村地区人们自身的素质和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宣传网购知识,例如张贴宣传海报、设置网络宣传栏等,或者是通过平面媒体等来对农村地区的人们进行文化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农村电商成功案例,积极调动村民思想意识,加强人们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体系发展

国家应加大力度对农村进行改善,增加公路到村到户项目,同时改善农村的公路现状,将公路建设纳入电商发展规划,并提高公路保养的质量。在改善基础设施之后,加强物流体系管理例如通过规路线、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等,在农村地区加强“最后一公里”物流建设,在村落之间设置站点,方便收商品。

四、农村网购的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城镇市场的饱和,未来电商的发展对象将转移到农村,农村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目前农村的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进行网络消费的人越来越多。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在2105年约3530亿元,相比2014年涨幅高达94.3%,据统计市场规模将在2016年达到4600亿元或更多,这将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可见农村网购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子商务正向农村经济社会渗透。农村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结合,阿里巴巴已计划在三到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通过农村淘宝村级服务中心,将建立起农产品、农村、农民的信用体系。

二是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以及生产力逐渐被释放。近年来,互联网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农村对网购的了解,使农村地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潜力逐渐被释放,加之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增加,在城市居民消费方式的影响下,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使得务工人员周边人群消费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农村地区有很大的生产力,但是原来这个生产力是没有地方释放的,因为传统渠道比较小,农产品的销路一直是个困扰农民的问题,能进入传统渠道的都是小众,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农村通过互联网去销售他们的产品,提高收入,形成了农业生产力的释放。

三是消费选择多样化。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提升,农村消费需求同样提升,单一的集市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需要更多的渠道获得商品。农村电商的发展正好解决这一问题,拓宽了农村的消费渠道以及增加了货比三家的可能,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商品,提升了农村的生活质量。

四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支持农村电商的政策也不断落地。国家对农村电商的发展一直给予政策支持,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等积极参与农村电商。此外,国家还投入大量资金给予支持。

五、结语

经过为期4个月的实践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农村网购相对落后,地区之间呈现明显差异。在调查的6个省份中,数据显示唐山、巫山、徐州的农村网购目前的发展较曲靖、安顺、固原好,进一步深究发现前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基础设施、文化水平、网络普及程度都相对较高,而后三个城市则存在明显的劣势,同时可见地理位置也是制约网购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目前农村网购存在的瓶颈,应该先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发展互联网,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利进行网购知识宣传,使农村的消费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慢慢改变农村的消费方式。

同时农村这一板块是目前电商巨头的重点开发对象,农村的巨大消费潜力和生产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电商关注。目前城市电商发展缓慢,市场正逐渐趋于饱和,农村市场则可以引进大量的投资。未来农村的电商发展将实现上行和下行两个维度,并通过上行不断改善农村经济,带动GDP的增长,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减少贫富差异。

参考文献

[1]金荣荣.农村网购中物流配送问题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

[2]雷泽坤.影响农村网购市场因素分析[J].时代金融,2016(11).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经济;互动式发展

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动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的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我国农村金融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绩,农村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总的来看,我国的农村金融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改革进展比较缓慢。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动式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动较弱,两者处于相对独立发展的状态。我国的农村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30多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从农村经济改革之初,农村金融改革就没有同步进行,而是独立于农村改革之外,沿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金融体制,相对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来说,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非常弱。农村金融市场建设的进程更是缓慢,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立与运行举步维艰,农村金融服务于农村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进行资金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发挥对农村金融的带动作用,加上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比较弱,很难实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两者基本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状态。(2)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的核心地位被弱化,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金融对于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重要功能,金融虽然从属于经济,但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据调查,从2003、2006、2009、2010年我国农业信贷规模如下表一,农业信贷比例低说明我国农村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资源配置等各种基础功能都没有发挥出来,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更谈不上农村金融自身产值的增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由此看来,农村金融功能的弱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表1 2006、2009、2010年我国农业信贷规模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亿元;2010年无公布数据。

二、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互动式发展的几点建议

(1)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比农村金融改革先行一步,造成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撑作用的发挥,所以,必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仅仅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还包括农村其他金融机构的建立与管理、国家对于资金的流向的引导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的建立与完善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可以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提升农村金融的科学管理水平,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资源配置等问题,从而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的新农村建设。(2)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带动作用。农村金融虽然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本质上来说,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一部分,整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和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完善。因此,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人口素质、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也产生了负作用。立足长远,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农村经济的真正出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村经济的实力,从而实现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3)加强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互动,促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两者之间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所以,只有实现了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才能使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共同发展。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两者之间的互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在不断的互动中,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依然很落后,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生活水平低下,这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中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追究其深层次原因,就要深入了解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在,从而分析出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我国处于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当前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有56%的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全局发展而言意义重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何才能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

1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现状

我国农村的经济在60年代以来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民主义的过渡时期,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次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第二阶段,这期间弄寻经济发展因受到的影响而停滞不前;第三阶段也就是改革开放到现在,生产了的提高使农村经济上了一大台阶,农民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生活逐渐走向小康化。目前,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农村的发展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

1.1 农产品质量跟不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发展技术滞后,生产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准下,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1.2 对生产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受到资金和科技不足的限制,且建设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盈利水平还相对较低,缺乏对市场资本吸引力,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去农村投资。

1.3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集体经济意识薄弱,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因素,从而导致农村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全面发展,导致不平衡发展。

1.4 从总体上看,农村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村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只能以传统的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植一些玉米、高粱等普通粮食作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和文明素质的提高。

1.5 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差,电力、通讯、运输、环保、供排水等设施短缺,造成农村经济发展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尽管“十五”以来对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对农田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2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近几年,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村进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要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结合实际的发展状况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

2.1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在资金投让方面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疏通供应渠道,启动农村经济的资金。同时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2.2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要使农业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就必须紧跟市场经济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及渠道。使原来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向多元化转变,将各种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运用到农业发展中去,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各种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3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农村经济已具备了推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围绕市场和资源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化。产业化可以帮助农产品抗御市场风险;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从而使农业能持续发展;产业化有利于农业科技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提高。

2.4 集体化经济有利于集中资源优势,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农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由于大部分乡村对引导和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没有大的举措,群众缺乏市场意识,把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视为唯一的增收渠道,集体化经济就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主要由集体控制并拥有,建立集体规划,公共管理,把科学发展观和农村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济。使农村由农业向新型工业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力进步创造条件。

2.5 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产品技术能力的培训,通过对农民素质、知识的提高,从而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创新、经营、自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重要的人力智力支撑。

3 结论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基础地位,由于我国现在贫富差距相当大,发展农村经济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全局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

[2]田向利.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4.

[3]江小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历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王文隆,泉州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