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木工程的类型

土木工程的类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木工程的类型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荷载;结构设计;研究

土木工程结构是整体建筑工程中的荷载骨架,针对于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规划,主要是指土木工程建设环节中所应用的材料、尺寸、骨架类型等。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上需要保障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此外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与工程实际的荷载为研究重点,保障结构设计能够与荷载有序结合,保障土木工程设计的精密性。

1 土木工程荷载与结构设计关系

在土木工程施工荷载问题的分析与结构设计联系紧密,从众多的土木工程施工结果上来看,土木工程荷载决定着结构施工的方向以及施工方法采用。土木工程荷载实际上是指建筑结构上所收到的不同程度的形变,而在土木结构上所产生的形变。在不同环境、不同施工技术下的土木工程项目,其荷载类型不同。大部分的工程荷载主要为以下几种:第一,基于时间变化的荷载。土木工程荷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分为永久、偶然、突变等形式的荷载。这些荷载类型与建筑结构、自重、压力等有关系,荷载也会随着这因素增加或者是减小。如地震、大风等都为自然荷载,这些荷载变化缺乏一定的规律性,在土木工程中难以控制。第二,结构动力反应分类。土木工程荷载从建筑动力角度出发,可以分为静荷载和动荷载。动荷载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规律的变化。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决定着荷载的变化。这是因为,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当中包含了工程结构设计和功能设计,功能设计中注重的是采用何种方法来强化土木工程的结构支撑,在具体的施工中采用不同的结构设计模式,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荷载形成。

2 土木工程荷载要点分析

2.1 荷载值确定

土木工程项目荷载可以通过结构模式、荷载类型进行精确的计算,从而实现土木工程施工。在土木工程中包含了自重、结构重力等内容,其中自重是指土木工程结构的自身重量,该种类型的重量也是一种永久性的荷载。如土木工程深基坑部分的重量、土的重量等都属于工程中永久性荷载。那么在对于该种永久性荷载进行计算中可以从工程自重角度出发,计算自重体系中的承载物,其中建筑墙体、梁、板等都为结构自重。在计算荷载环节中,通过线、力的集中处理的方式,按照材料的单位体积自重、结构构件设计尺寸等,将具体的荷载计算出来。如,在板的面层自重计算环节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楼面的自重。准确的测量出面层的材料厚度、面板厚度、材料体系,将以上要素参数相乘便得到结构部件的自重。在计算梁的荷载效应过程中,通过线荷载的方式计算梁的荷载。

2.2 荷载效应分析

不同组合模式的荷载在土木工程中所能够产生的荷载效应不同,在对荷载效应进行分析环节中,注意包含了以下几种方式:

其一,准永久荷载效应;准永久荷载效应是最为普通的效应,应用到常规的荷载状态分析中。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到投入使用中长期受到荷载影响,那么在对荷载值进行计算中,可以将荷载标准值与准永久系数相乘。在实践工程中,该种准永久荷载效应组合模式一方面能够将对土木工程进行结构长期分析,另一方面还能够避免结构超荷载,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分析综合控制。

其二,频遇荷载效应;频遇荷载效应模式针对土木工程荷载变化的情况,应用可变荷载标志乘以一个小于组合数频遇值的系数。该种方式从实践中分析,应用效益比较高,并且能够针对可变化的荷载进行统计与分析。

其三,标准荷载效应;标准荷载的实际组合方式,是指土木工程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的裂缝、绕度等进行精确的计算,通过标准荷载效应控制模式,将分项的系数确定为0.1。在具体的组合数值系数确定时,还需要设计人员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其具体的数值。

2.3 风荷载的计算

风荷载是土木工程荷载计算中的重点内容,在风荷载计算环节中包含以下内容: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高度处的风震系数;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为基本风压。如在一处教学楼建筑中,建筑结构设计使用的年限为50年。设定该工程中的基本风压为=0.75kN/m2.在该工程中将结构高度确定为18.5米,取为1.0。在对土木工程的风荷载计算环节中将其换算为框架上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其中,设定A为一品框架上各个层节点上的受风面积。结果如下:

3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土木工程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并且工程设计比较复杂,在具体的结构设计环节中所应用的设计方法不同。在文章中主要针对结构平面图设计、屋顶结构图设计、详图设计、楼梯设计以及基础图设计等进行研究。

3.1 结构平面图设计

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环节中,设计能够符合建筑工程需求,以及人在土木工程中的舒适度。基于结构的平面图设计是保障土木工程结构稳定的基础性设计,在具体的设计当中,设计人员需要ν聊竟こ袒肪辰行调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对工程结构整体进行设计与绘制,具体的设计需要通过在现场中进行调查、取样。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最为关键的就是安全度,结构抗震性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因此需要在结构设计中格外关注其抗震性方面的优化。土木结构的抗震性与施工地点特征有关系,当施工所处的环境中抗震设防烈度在六度区中,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就需要进行截面抗震的验算。在具体的工程中,还需要满足建筑结构的抗压性能,及时有效的发现设计工程中的问题。特别是在应力的设计环节中,需要采取专业的曲线绘制软件进行计算,以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精确性。

3.2 屋顶结构图设计

屋面的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需要进行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基于屋面的结构设计主要包含了两种设计方式:第一,梁板式结构设计。该种结构设计针对的是建筑屋面不平整的情况,在屋面上进行大跨度的结构设计。该种结构设计模式在大型的商业建筑中比较常见。第二,折板式结构设计,该种设计在具体的应用中针对屋顶之外的结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对设计图纸进行充分的了解,掌握图纸设计的意图。

3.3 土木工程挡土墙结构设计

在特殊地带的土木工程结构施工环节中需要对挡土墙的结构施工设计进行考虑。挡土墙的结构设计需要满足土木施工规则,通过合理的挡土墙结构设计来保障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进行土木工程挡土墙结构设计环节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既要符合工程实际,也需要满足建筑结构的稳定需求。以斜坡中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为例进行分析,斜坡上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挡土墙与建筑主体结构相互分开;(2)建筑主体结构与挡土墙相互结合。为了准确的计算出挡土墙结构应力,需要根据其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在静止土压力以及水压力作用下,挡土墙计算模型,取1米板带宽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中荷载与结构设计之间的关系密切,为了提升土木工程的质量,需要对土木工程的荷载进行计算,根据实际荷载确定结构设计方案。从众多的土木工程施工结果上来看,土木工程荷载决定着结构施工的方向以及施工方法采用。在文章中针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工程设计比较复杂,在具体的结构设计环节中所应用的设计方法不同。文章中主要针对结构平面图设计、屋顶结构图设计、详图设计、楼梯设计以及基础图设计等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BIM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 教学体系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是用数字表达建设项目的物理和功能特性,贯穿建设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即项目的可研、立项、决策、建设准备、实施和运营等全过程所有阶段,要求在不同阶段由建设项目参与者提供相关数据,建立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设工程信息库数字模型[1]。由于BIM在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方面的卓越表现,BIM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领域已如火如荼[2]。

将BIM技术应用于高校教育属于全新领域,研究成果较少。本研究BIM技术植入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中,创新了试验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1.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现状与评价

1.1试验现状

吉首大学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均为实体试验,类型包括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砂浆试验、砌墙砖试验、钢筋试验、石油沥青试验等(见下表)。

1.2试验现状评价

如上表显示,吉首大学开设的土木工程材料实体试验具备如下特点:

沿袭了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方法,即按教学顺序与教学内容安排试验教学,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需要具备较多的试验设备与较大的试验场地,试验前期投资较大,设备运行费用较高。

试验消耗资源较多,若重复试验需要的资源更多,试验效率不高。

试验多为验证性类型,设计性与综合性试验类型缺乏,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教育。

2.基于MIB的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体系构建

2.1指导思想

依据“理论够用,应用优先”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采用植入式的方式构建土木工程材料BIM实验教学体系。以直观、生动、形象、可视、交互的教学形式取代传统的实训、实验,展示土木工程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及仪器设备的构造、操作流程等知识难点,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实践教学目标。

2.2总体框架

采用传统试验与BIM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将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内容分为实体试验与BIM试验两部分。实体试验以验证性试验为主,BIM试验以设计性试验、综合性试验与创新性试验为主。实体试验与BIM试验自成体系又相互支撑,形成一个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的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时,根据教学进度可平行或交叉进行(见下图)。

2.3改革措施

2.3.1建设MIB教学队伍

开展MIB试验需要一批熟练掌握BIM技术的教师,因此加强BIM教学师资建设是首要任务。通过自身培训与引进具有BIM实践经验的工程人员加入教师队伍,是构建BIM技术教师团队的有效方法。

2.3.2构建BIM试验平台

BIM试验平台是使BIM技术融入实践教学的硬件基础,因此学校应尽快下定决心构建。鉴于吉首大学BIM基础较弱,为尽快形成BIM实践教学能力,可先建设BIM模拟试验室,以满足相关急需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的需求。

2.3.3创新BIM试验教学方法

BIM试验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大作用毋庸置疑,但要处理好实体试验与BIM试验的正确关系。对于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来说,一定的实体试验是必需的,因此BIM试验只能是植入式的,不能用BIM试验取代所有的试验。

2.3.4制订BIM激励机制

BIM技术用于教学属于新兴领域,需要制订相关激励机制来推动BIM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成立BIM技术应用工作室、开设BIM技术教学应用课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问题与讨论

3.1吉首大学目前还没有BIM基础,如没有BIM技术平台、没有熟练掌握BIM技术的教师等,因此项目实施的前期任务艰巨。

3.2 BIM技术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至关重要,因而开设BIM课程,将BIM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BIM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3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需要给学生强化的是BIM理念,即用工程化的数字信息描述现实世界的实体建筑,建立数字化的工程信息模型供工程全生命期使用。BIM理念与BIM软件不是一回事,不能将BIM的作用与价值等同或归功于BIM软件。

3.4虽然BIM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之中还存在诸多难点,但假以时日,BIM之花一定会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苑中全面绽放。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创新

一、传统的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下面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介绍。

1. 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和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以及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要按照不同的的设计等级进行施工,具体参照《桩基施工规范》。

按承载性状划分,基桩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还有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在桩基础施工中,首先要确定选择桩型。

2. 钢结构施工

它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同时在施工前应该切实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项工作涉及场地的清理、道路的修筑、基础的准备、构件的运输、装备的检查等工作。钢构件运送则要按照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该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位置、标号。同时清除表面,摩擦面应该保持干燥清洁。因为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所以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应该准备灭火器,时刻提高警惕防止火灾的发生,安全施工。

3.深基坑施工技术

为了保证土木工程的地下结构稳固,保证建筑物的整体安全,对于深基坑施工要求就相对复杂。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基座进行深度挖掘施工,同时对深基坑的周边进行必要的支护工作以及加固工作,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我国高层建筑逐渐普及,深基坑技术也有了相对成熟的实际施工经验,并且在一些工程中已经使用计算机技术对深基坑施工进行分析,保证了深基坑的施工效率以及施工精度。

二、新型预应力技术的创新

对于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中,还有一项新的创新技术,即体外预应力的创新与发展。体外预应力的应用范围一般有三个,包括大跨度土木工程和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以及特种的结构施工。体外预应力中有一种十分重要的体系,即粘接体外预应力,它是预应力中的典范,因为其产生的摩擦损失小,这样就有利于后期的处理及其维护,便于控制。除了粘接体外预应力之外,还有一种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体系,它也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体外预应力。关于其优点有很多,比如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较为简单,摩擦损失小,特别是单根无粘接体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描述不难看出,体外预应力的创新对于施工过程的重大作用,节省了更多资源的同时也同样使其经济效益提高。它的创新带给了我们更多的便利,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当今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最大化、质量效益最大化, 因此现代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大,建筑规模不断增大, 因此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呈现出科技化、自动化、生态化的新趋势。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科技化趋势

由于现代的土木工程施工要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工程造价是左右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参数之一。工程造价推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必须采用新的高科技技术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要, 利用科技推动施工过程的的自动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等发展,用以降低不必要的人工费、机械费等 ,使工程施工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多层次渗透,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提高土建工程施工效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自动化趋势

自动化是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它力图把互换性和流水线引人到建筑活动 ,以标准化、工厂化的成套技术改造建筑业的传统生产方式;从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我国今后的建筑施工技术的统一化提供了可能性。

土木工程综合性极强,需要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其安全性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的影响,土木工程的综合效益也直接受到其施工技术的牵制。因此,施工技术对于土木工程来说极其重要。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技术工作者实时跟进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研究,努力将最新型的技术成功应用到土木工程的施工当中,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我国土木工程的施工技术真正做到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聪,汪鹏飞,土木工程未来展望―浅谈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J],商情, 2011(20)

【2】尚亚伟;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3】刁立明;;浅析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J];华章;2011年19期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 创新型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4-0062-02

近年来,国家及社会均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技术不断革新的现状。目前,由国务院批准,并由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启动并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主要是对这一现状进行的积极革新。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对“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具体解释是:“质量工程”是以提高高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提高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在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等 6 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建设,支持和鼓励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深入改革和大胆创新,引导高校的本科教学方向,带动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和创新。所以,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配合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以及适应土木专业发展的趋势而进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内外工程类人才培养的不同模式

(一)国外人才培养的模式

国外工程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主要有美国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美国模式主要是由社会和学校两部分组成,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先进行工科基础教育,学生毕业后则由社会提供具体化、职业化的专门教育,并且有各专业的工程师考试和职业资格认证的要求,在完成所有项目以后才能成为工程师;欧洲大陆教育主要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其培养过程主要在学校完成,大学生在学校要先完成与工程师相关的基本教育和基础训练,获得职业资格认证,则在毕业时可以取得工程师学位。国外工程类的人才培养模式,均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和实践有着同等重要的要求。

(二)中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工程教育则较为倾向于知识,其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出发点在于传承和创新人类的知识和文化,这种观念也被称为学科本位论。因此,也造成了中国土木工程教育的主要模式为: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学习,毕业进入专门企业以后,通过在企业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来完成工程师的职业教育,自此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关的课程设置都是沿革了国外的相关模式,但因为中国教育界和高校对于大学生培养的认知是在于知识的引导与学习,因此也造成了大学生土木工程师职业化培养的滞后,不能与其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有力的结合,土木工程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皆希望大学毕业生已具备与工程师相关的基本能力,土木工程企业无需再进行其基本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土木工程企业的用人观念也要求我们高校在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变革。

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如上所述,中国工程教育人才较为偏向于知识的传承和创造,因此,我国土木工程教育的现状存在有多种矛盾体:第一,国家、社会、企业均需要工程师人才,而高等学校却不培养工程师。第二,学校教学主体缺乏工程实践经历,而学生却需要接受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第九届(2008 )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工作研讨会中,总结了国内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类型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定位。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最新的调研统计,我国目前共有362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其中研究型大学(985、211学校)共有65所,主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学型学校297所,主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二,不同类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在单位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单位性质(设计、施工、管理)、岗位层次( 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 等方面有所不同。

目前,较多高等学校对于实践性教学和创新型能力培养不够重视以及没有充分合理的认识,部分高校只是简单地复制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使得高校毕业生一方面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另一方面从事施工技术时又缺乏相关的工程职业素养,从而导致了社会对于高等学校工程教育教学质量认同程度的不断降低。

三、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意义

(一)从宏观角度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十报告中均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辟论述。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关键和基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学发展观所实施的具体做法。

(二)从中观角度讲,培养具有良好创新型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的现实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的更新,土木工程建设市场的开放,使得这一行业的垄断逐渐破冰,与土木工程施工和监理相关的企业也逐渐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经营模式,并试图向横向全面发展。但是,现今的山区高速公路、大型桥梁隧道工程、超高层建筑工程、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和港口航道工程等各项技术的难度不断提高,项目的管理与国际接轨,使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校中对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模式日益陷于“学术化”和“通才化”,毕业生对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缺失已然与社会对土木工程师的实际要求脱节,土木工程行业所需要的技术、管理、创新等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在高校中未能如愿以偿地培养出来,因此,要求开办有土木工程专业的各类高等院校,必须转换人才培养的思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三)从微观角度讲,探索和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保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都存在着找工作难的问题,这一方面与高校人数逐年增多有关,但也与高校工科教育严重的产学脱节有关,高校教育只重学术性和与当代最新技术的脱节,使得学生对于实践有着眼高手低之惑。要解决“就业难”这种现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观念,并逐步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强化本科生工程技能方面的培养,加强工程类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几点建议

综上几点,我们通过对国内外工程教育的比较以及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意义的认知,可以发现工程教育必须紧紧跟随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必须以社会、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为要求,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工程师人才。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第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逐步深化地为学生创造创新实践平台,改善实践环境,推动学生自主创新活动;第二,在设置培养方案的环节上,要不断地完善工程教育中的工程设计和实践类课程体系,使得这两方面的课程能够贯穿高校学生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争取使得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有较大的突破;第三,不断深入和摸索高校的产学研结合模式。高校应当努力争取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实践基地的建设,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之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教育观念上,第一,做到大众化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重。第二,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老师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校外企业技术老师则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提高,将具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将更为主动地学习和具有更高的工程设计创新能力。第三,要有国际化教育的思路,高等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所学专业领域中最高精尖的技术和知识,也使学生能够有高度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技术沟通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姜秀英,俞亚南,陈仁朋.土木工程创新设计实验班的架构与实施[J].高等建筑教育,2009,17(6):109-112.

[2] 朱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5):93-96.

[3]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Z].

土木工程的类型范文第5篇

一、土木工程领域中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意义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当中十分关键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决定作用。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施工材料要求也有所提高,所以,需要深入研究混凝土问题,以保证可以满足现阶段土木工程的建设需求。在这种形势之下,新型混凝土材料应运而生,而且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因为新型混凝土是对普通混凝土的创新与升级,所以,在质量和性能方面都有所提高,而将其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当中,有效地保障了工程的建设质量[1]。第二,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新型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耐久性较强、强度较高,而且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特点。为此,在土木工程领域当中应用新型混凝土不仅可以节省建设的成本,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增加建筑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而降低对于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二、土木工程领域中的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

(一)活性微粉混凝土的应用

强度超高,且单位抗压强度达到200-800MPa,抗拉强度在25-150MPa范围内,同时,每平方断裂为30kJ的混凝土类型是活性微粉混凝土。该类型的混凝土其每立方体积质量可以达到2.5-3.0吨[2]。要想将一般混凝土转变成活性微粉混凝土,首先需要将颗粒最大范围予以缩小,并对混凝土均匀性进行全面改良。其次,在使用微粉以及极微粉材料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堆积密度的最优性。再次,需要对钢纤维进行增放,以保证其自身的延性。另外,适当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并将非水化水泥颗粒作为主要填料,以保证堆积密度的增加。最后,对于硬化过程,应当采取加压与加温等方法,以提升混凝土强度。通常情况下,普通混凝土级配曲线是连续性的,但是,活性微粉混凝土级配的曲线不同,并不是连续台阶形的曲线,而且骨料粒的直径不大,和水泥颗粒尺寸大致相同。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现阶段,绝大多数国家都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新型材料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应用,所以,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高性能混凝土本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般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性能混凝土自身轻度在60-100MPa之间,如果是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那么其强度会高于100MPa,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同时,结构自重与地基荷载也有所降低,使得材料实际使用量不断减少,有效地增强了可使用空间,节省了工程整体造价[3]。其次,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极强,所以,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劳动强度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施工消耗量。最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耐久性特点,所以,在恶劣环境中也同样可以抵御,为此,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物当中。在维修费用方面有所下降,而且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不断降低,提高了社会与经济效益。正是由于高性能混凝土自身的特性特点,为此,在全球内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三)碾压混凝土的应用

碾压混凝土通常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或者是公路路面等领域中应用,而且这种类型的混凝土发展速度很快。其中,在碾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浇筑机具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在平整环节需要使用推土机,而振实环节需要使用碾压机,在中间解决环节最好使用刷毛机,在切缝环节需要使用切缝机。通常来讲,在施工中,机械化的水平极高,而且施工的效率也相对较高,能够添加粉煤灰[4]。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实际浇筑的工期能够减少将近一半,而在用水量方面能够减少20%。另外,在水泥使用量方面可以减少30-60%。除此之外,在混凝土高坝修建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碾压混凝土间层抗剪的特点。

(四)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应用

将纤维添加到混凝土当中,能够对混凝土抗拉性与延性不理想的问题予以有效解决,而且发展效果理想。与承重结构相比,钢纤维混凝土的发展速度最快,而且实际运用的范围也最为广泛,通常应用在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碳素钢纤维或者是耐火材料工业不锈钢纤维方面。若纤维长度与长径比属于正常尺寸,那么纤维产量一般控制在1-2%之间[5]。在此情况下,与基体混凝土对比,能够使钢纤维混凝土抗拉的强度提升到4-8成,同时,还能够增强抗弯的强度。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弹性阶段,在变形与基体混凝土性能对比方面,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却能够增强其塑性变形的韧性。

(五)智能混凝土的应用

智能混凝土也是对混凝土的一种改变,特别是对其不良性质进行了改变。其中,在高强混凝土方面,其实际的水泥使用量很多,而且水灰不多,在其中添加与硅灰相关的活性材料,并在实现硬化后,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自身的密实性能。但是,高强混凝土在硬化过程的前期阶段,能够自生收缩,而且孔隙率很高,增加了开裂问题发生的几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使用预湿轻骨料,且掺量是20%作为骨料,进而确保混凝土的内部能够形成蓄水器,进一步强化其潮湿养护工作的效果[6]。这种添加预湿骨料的方式,会降低其自生收缩,并减少微细裂缝量。对于高强混凝土,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受密实性影响而降低其防火性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高强混凝土遇热以后,岩浆当中自由水和化学结合水会转变为水气,但是,却无法通过密实性极强的混凝土逸出,最终形成气压,导致柱子自身保护层逐渐剥落,也同样减少了柱子本身的承载能力。在对该问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在每方混凝土当中添加聚丙烯纤维2kg,这样一来,一旦处于高温状态,就会熔化纤维,并且为水气的逸出提供相应的途径,有效地减小气压,以免柱子保护层出现剥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对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推动工程的施工进度,所以,一定要对这种全新的施工材料予以一定的重视。文章不仅阐述了新型混凝土应用的现实意义,同时阐述了多种新型混凝土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雨佳.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筑,2014(17):257-257.

[2]吴丽琴.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4(8):135-136.

[3]李向辉.浅谈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8):768-768.

[4]蒋文彬.详细论述土木工程中新型混凝土材料应用[J].四川建材,2010,36(2):271-272,274.

[5]刘国庆.新型混凝土材料在土建过程中的应用与发展[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9):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