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政府采购

我国从2003年将政府采购这种方式推行至法制化,至今仅仅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非凡的成效,政府采购发挥其规模优势,提高了集中采购的执行力,降低了监督和管理成本。社会逐渐接受和认可了这种通过社会化的公开招标的集中采购政府所需物资的方式,高校也不例外。高校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加强了对校内各级单位物权的约束,同时节约了资金。但在推行高校政府采购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预算管理作为政府采购第一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根据本人从事高校采购的工作经验,探讨目前高校采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高校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重视性不够,执行较随意

《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部门在编制下一财政年度部门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年度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列出,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财政部的《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指出,财政预算信息是财政政务信息的重要内容。从以上相关法规条文可以看出,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然而,高校普遍对预算编制在法律层面上的重要含义认识不够;对预算编制作为政府采购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所起的关键性作用认识不够;对预算不细化、不精确导致的采购效率过低、容易滋生腐败的严重后果认识不够。

在预算执行方面,高校由于其组织结构层次复杂,机构设置分行政机关、学院、系、研究所等,内部管理范围和空间都非常大。虽然普遍高校的采购经费集中在校本级,但年度预算一经下达后,下属独立机构拥有经费的自。同时由于高校采购高精尖仪器具有时效性,这种自主性和时效性的结合往往容易造成“随意性”:没有预算临时购买,习惯性拍脑袋临时采购;预算不够随意调整;采购行为脱离预算监管,高价购置或重复购置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高校采购人员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预算编制粗糙水平低

高校的预算编制一般由财务部门会同二级部门相关人员共同制定,由二级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执行。由于预算编制人员需要具备在相关设备、合同、商业谈判、招投标、法律、工程等方面的综合性知识,但高校相关人员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其素质与政府采购的要求具有一定的距离,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不符、预算执行出现时效性延误、牵扯到专业问题时力不从心等的窘境时有发生。

除此之外,高校预算编制粗放、水平低,表现在:1.部门项目目标不明确,年初预算随意做;2.预算编制粗糙,只列大类不分细项,技术指标模糊甚至没有;3.项目造价不从实际出发,不做市场调研,人为影响因素大等

三、高校政府采购预算透明度偏低

高校的政府采购预算不像政府部门的采购预算属于政务公开的范畴,年度总预算公开程度低;又由于高校内部管理的复杂性,采购很难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总预算好比一本内部可调的总账,基本上仅供于上级主管部门上报和查阅。

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公开的内容很有限。从目前实际可获得的高校公开的政府采购预算来看,基本是狭义的针对项目采购而言的,是执行一次招标采购才将相应的预算金额公开,但对于零星采购和询价采购而言,这样的预算便不得而知。除此之外,高校预算一般仅仅公开项目名称、金额,相对比包括采购资金来源、技术参数、数量、型号、单价、采购项目截止时间等内容在内的全面的政府采购预算而言,当前高校政府采购预算公开的内容还相当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相关法律学习,提高各部门的预算重视程度

在校级各院部、行政机关等加大对《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文件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学习,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或者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使相关人员强化法制观念,理解预算编制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警示案例的学习,使相关人员依法办事,严格按预算采购、按程序采购,避免走入任性购买的腐败陷阱。

在预算执行方面,高校要严格预算管理,预算和执行并驾齐驱,一一对应。在这个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所有政府部门的运行经费必须纳入预算,纳入预算的所有货物、服务和工程均需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通常情况下,没有预算不允许采购,也不允许超预算采购,更不允许挪用预算资金。高校如按这样执行,不仅可以规范管理节约资金,还可以减少采购中的随意性和腐败情况的发生。

二、责任到人,提高专业素质,预算编制精细化

首先预算编制要做到专人负责制,从二级学院中挑选有税务、财务、检验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与财务管理部门对接,起到好的桥梁作用;加强与财政主管部门、招标的沟通联系,邀请招投标专业领域的专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其次强调政府采购预算的精确性。高校采购预算相关负责人应明确经费,对项目建设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按采购目录制定一年的采购计划,严格预算管理;精细化采购预算,针对采购物资提出或者通过专家论证明确技术指标,对采购物品的规格、性能、价格等都做出详细具体的要求与规定;预算编制调研先行,对厂商信誉和商品质量深入了解,加强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的能力。

三、提高高校政府采购预算透明度,引进预算监督和约束制度

高校政府采购应遵循《政府采购协议》中的透明度的原则,在上年年末会同二级部门政府采购相关责任人编制本校的年度采购预算并予以公示,这样不仅可以体现高校来年的宏观发展布局,还能严谨内部管理,按时间进度推进预算执行,并“应采尽采”。

扩大高校政府采购公开内容,项目采购公开也可学习全面政府采购的内容,包括采购资金来源、技术参数、数量、型号、单价、采购项目截止时间等;同时零星采购、询价采购也要做到按需购买,有据可查。

接受来自主管部门、社会各界的监督和高校各部门间的相互监督,强化预算管理,确保预算真实、准确和完整;引进规约性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杜绝高价购置、重复购置物资等情况,提高资金利用率。

总之,只有从上而下深刻理解和领会预算管理在高校政府采购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加强预算管理,才能提高采购效率,避免重复浪费,减少腐败发生的概率。而预算编制由粗放到精细化及提高高校预算透明度的改革,也将更有利于高校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有助于高校政府采购实施成为真正的阳光采购。(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姜爱华 杨秉翰我国政府采购预算透明度问题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 no.8:7-,

[2] 白积洋.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推动政府采购科学化管理[J].中国政府采购,2014.8.

[3] 宋信强.我国政府采购人员的素质剖析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06.3.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采购;企业管理;对策建议

物资、工程和服务采购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对采购活动的管理与监督,规范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举措。但在实务操作中,采购业务不规范甚至弄虚作假问题普遍存在,既降低采购效率,增加采购成本,还可能引发法律和廉政风险,需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一、企业采购管理现状

采购活动,是指企业以合同方式有偿取得物资、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包括购买、委托、雇用、租赁等方式。一般而言,采购活动是企业内控活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国有企业,要求参照行政事业单位做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或主管部门的要求,制订相关采购管理办法,明确操作标准、规程及模版,成立采购管理活动领导决策及执行机构,完善组织架构,固化工作机制,指导督促企业遵循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诚信原则,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采购活动,约束规范采购过程。同时将采购管理活动以公招率等形式纳入内控或绩效考核的范围。从采购活动开展情况看,企业一般会设立由综合管理、财务、监察、法规等部门组成的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采购管理的具体业务。采购方式分为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模式,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5种方式,其中,公开招标以其透明、公正、安全等特征,在企业采购活动中广泛运用,已成为采购的主要方式。以某企业2015年采购计划落实情况为例,剔除未执行项目、集中采购等特殊项目后,公开招标项目已占总采购量的84%。总体而言,目前企业采购管理的规范意识已普遍增强,制度体系已逐步建立,规范执行已成为常态,采购项目从计划提报、审核、分解、变更到采购方式的选取,再到采购运行过程组织及签约履约,大体能够对照制度有序实施、留存记录、可查可溯,但也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二、采购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招未招

即将本企业规定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如某企业2015年非公开招标项目共771个,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量16.43%,主要系服务类采购项目,其中50万元以上的项目28个,10-50万元的项目134个,10万元(含)以下的项目609个,占总数79%。(详见图1)抽查发现,部分项目的立项依据与企业采购制度规定不符,未按规定实行公开招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编造理由或借口来逃避公开招标。有的项目以“来不及招标”为由未实施公开招标,有的项目以“涉及商业机密、服务延续性”等理由采用非公招方式,有的项目在限定地域、品牌后,人为造成“唯一性”而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未公开招标。部分单位在面临安置分流人员、长期用工稳定、照顾原三产等历史遗留问题时,有针对性地选用单一来源方式。3、异常公招流标后转入。一些单位通过限定区域、品牌等方式人为“安排”公招流标,而采用为非公招采购。通过这种方式,使非公招项目理由更充分,操作“更加规范”。4、受市场环境或其他外界因素限制。如网络运营商、书籍采购、广电、纸媒等,虽有多家供应商可供选择,但受地区市场所限及居民消费习惯影响,采购单位的选择余地实际并不大,通过单一来源采购;有些项目因地方保护、协作单位要求等因素而未实行公开招标。

(二)虚假招标

即采购活动未严格按法律和制度规定的公开招标要求及程序执行。实际采购过程中,有的利用信息盲区,设置倾向性条款、调整评分规则、操控或影响评标过程等,选择预设供应商;有的则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定点供应商“中转”开票,提高公招率。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将非公开招标项目包装成公开招标项目。对涉及到垄断市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项目时,部分单位选择承受违规追责风险采取非公开招标方式,而部分单位则选择为预设供应商“包装”公开招标流程,实现形式上的公开招标。2、将直接采购包装成公开招标项目。一些单位在常规项目采购中,或纯粹为提高公招率,或为掩盖实质上的直接采购行为,而包装公招流程。3、利用公开招标供应商“中转”开票。由于中标供应商难以满足采购项目的需求,将业务转由第三方执行,费用发票仍由中标单位开具。4、将不属于采购的费用报销支出“包装”公开招标流程。在采购实务中,采购和报销之间存在模糊地带,如110报警服务年费、防雷检测费、白蚁防治费、特种设备安全监测费等项目,无须通过采购过程即可直接列支,但有的单位为规避道德风险,或为实现采购流程“全覆盖”,进而将上述项目也包装成公开招标流程。

(三)编造采购文档

除为虚假招标编造文档材料外,部分单一来源采购的真实性并无疑异,但由于谈判和采购实施过程流于形式,导致部分文档不符合制度要求。如公安、电力、医院等供应商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往往提供格式化合同,不响应和配合采购单位的谈判、询价等采购程序,部分采购文档只能编造存档。

(四)采购缺乏实效

部分采购项目在前期若干环节出现失误或错误,造成采购质量无法达到预期、采购效率大幅下降或采购成本大幅上升。1、采购文件编制粗糙影响采购成效。如办公用品、车辆维修、零星维修、培训等项目采购文件中,有的对标的物描述不精准,有的在某些与标的属性关联不大的条款上设置分值过大且没有评分细则,采购操作性不强。如某企业办公用品定点库招标,仅标注了标的名称但没有明确品牌、规格、型号、计算单位等,致使5家投标人报价从184元到857元不等,影响采购行为。2、采购控制价未设置或设置不合理。有的项目没有设置采购控制价,致使中标价高于企业财务预算,或高于同期库内供应商报价。有的企业设置的控制价不合理或直接以预算价作为控制价,使控制价严重偏离市场行情,造成高价采购或项目流标。3、采购文件的公示范围有限。有的企业规定采购单位必须在省级以上媒体采购公告,但由于省级以上采购网与多数本地供应商的信息获取渠道存在偏差,采购与供应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部分市县分支机构公开招标项目流标。4、评标或谈判随意,存在失误甚至过错。如评标方式简单粗暴,不考虑数量权重直接加总单价并作为中标依据,落入不平衡报价陷阱,选择的中标人采购总额并不一定最低或最合理;评标人员为减少工作量,评标时实行“分工协作”,一人负责一项,以个人评价代替集体评价,造成对主观性较强的软性指标,其中部分是关键性指标进行评价时出现重大差错,导致不符合需求的产品中标。上述情况均会对采购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三、原因剖析

采购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在于方式选择、采购文件准备、采购公告、招投标组织、评标谈判、材料存档等过程中,既有程序上的,也有内容上的,对采购效率和采购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应招未招,甚至编造材料掩盖虚假招标行为,不仅影响采购成本,更可能形成舞弊和利益输送,加大廉政风险。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公开招标的项目强行组织公开招标,表面上虽提高了公招率,但会严重降低采购效率,或大幅提高采购成本。从效率上讲,拟定招标文件,到采购公告,到实施招标,履行整个招标程序至少1个多月,如采用人为安排流标再采用非公开招标形式的,则需更长时间,采购效率大大降低;从资金成本上讲,请专业机构编写招标文件、设置招标流程,均要支付费用,特别是对一些通过第三方中转的项目,实际采购成本甚至比直接采购更高。更值得关注的是,采购活动的随意性,表面上看是工作缺乏责任心,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业和社会诚信缺失,规矩和法制意识不强等问题,不仅直接影响企业效益,也不利于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对国有企业而言,甚至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鉴此,有必要认真分析采购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真正做到应招尽招、真招实招,提高采购成效。目前而言,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够完善

1、“应招”的范围界限不够明确。现行制度规定了非公招的特定条件,除外,只有公招流标才能采取竞谈,金额小、公招成本高的项目只能采取邀请招标方式。实务中如创新、管理咨询、法律服务等咨询类供应商的人合性较强、服务质量事前难预见、难评价,相比公招方式,竞谈能更好的了解供应商。而大量的小、零、散项目,因利润绝对值低,对供应商的吸引力不强,加之应标成本高、卖方市场等因素,历来流标率高。从考虑招标成本,提高采购效果和采购效率的角度出发,选择竞谈等非公方式采购更合理,但显然与制度规定的适用条件不符,致使部分企业“另辟蹊径”,通过公开招标流标证明其非公招的合理性。2、控制价设置相关制度规定缺失。合理设置采购控制价,是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实效的关键。由于制度未强制要求设置控制价,因此不设置或未合理设置控制价并不违规,加之确定合理控制价的难度较大,多数单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或有意规避。3、采购信息公告的要求不够明确,操作性不强。目前,制度只规定必须在省级以上媒体公告采购信息,但未明确在本地媒体公告的要求。导致采购单位是否在本地媒体公告,取决于当地政府采购网是否接纳企业采购项目,也取决于采购单位是否重视并愿意付费刊登公告。4、采购与费用报销的边界不明确。采购的要义是以合同方式取得资源和服务,看似明确,但实务中仍存在边界模糊、难以判断的情况。一些开支,如报警系统采购和年费开支、税务金税系统采购、白蚁防治、防雷、高压配电、车辆尾气检测、协会会费等,费用开支的对象大部分不属于政府机构,但不具备选择供应商的条件或议价基础,究竟应走采购流程还是走报销流程,各单位处理方法不一,有的单位甚至将其全部纳入采购,造成低风险采购项目的高成本投入和低效率产出。

(二)认识不够清晰

1、对应招尽招的认识存在误区。采购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落实“应招尽招”,主要目的是防止“应招不招”,但并非全部都招。而公招率是侧面反映采购状况的指标,而不是采购机制的运行目的。但实务操作中,采购工作参与各方,制度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之间,领导和部门之间,对采购方式、程序要件或某些具体节点要求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企业将公开招标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或虽不考核但定期在系统内对采购情况进行公示,部分单位把“应招”理解为“都招”,为应对考核或使公示结果更漂亮,片面追求公招率,将本就不需要公开招标或不适合公开招标的项目,甚至是费用列支项目都“包装”成公招项目,造成公招率的虚高。有的单位甚至利用信息盲区,设置倾向性条款、调整评分规则、操控或影响评标过程等,选择预设供应商,造成虚假招标。2、对采购效益理解不全面。有的单位片面地认为“采购价不高于历史价格才是采购效益的体现”,不主动了解市场状况等基本情况,凭主观臆断设置门槛和条件,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造成采购流标或采购质量下降。

(三)执行不够严格

1、前期市场调查不充分。部分单位采购的前期市场调查方法简单、手段落后、调查取样不够,或询价供应商恶意虚报价格,导致控制价大幅度偏离市场,影响采购成效。2、采购业务能力缺失。采购成效的高低,与经办人员主观态度和客观能力密切相关。实务中,负责采购的部门或人员对采购制度流程和标的物的熟悉程度,采购文件的制作经验,市场调查方法的熟练运用,商业谈判的经验和技巧,对市场博弈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等能力,与采购要求尚有差距,影响采购的实效。3、工作随性不负责任。有的单位对标的物特性未进行有针对性的了解,招标文件只简单设置几个指标,且未进一步设置评分细则,甚至直接拷贝、抄袭其他采购材料,造成招标材料与实际采购要求脱节。如肥皂采购项目中,对关联度不高的服务方案和服务计划分值设置达到25分,绿化采购项目中对苗圃面积的打分只简单设置0-10分。

(四)监督不力

1、现场监督流于形式。现场监督的要点不够明确,部分单位的现场监督人员仅出勤,实际作用发挥有限,却在形式上为不规范的采购活动背书。2、执行与监督职责不明确。执行部门未切实履行采购活动的主体责任,提交审核的采购文件错误较多,而参与采购活动监管的其他成员则持“事不关己”的态度,对问题视而不见。

四、加强采购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企业应加强研究与实践,探索符合经济规律与管理发展进程的采购管理模式,有效平衡效益与规范,切实提升采购成效。

(一)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有效控制采购风险

目前企业采购活动缺少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等要素,执行、控制、监督“一刀切”、“胡子眉毛一把抓”,应招未招、虚假招标、执行随意等情况较为普遍。对此,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流程,从规范性与效益性兼顾的角度出发,研究处于不同市场地位时的内部控制要点和控制规范,确保更加全面地适应多变的外部市场环境。如全面推进采购一体化建设,大力实施模板化管理;细化采购目录、明确释义、修订流程,进一步厘清认识,明晰采购边界,有针对性地梳理操作流程,明确操作要点;研究物资和不同类型服务采购的特点,合理界定不同类型项目的评标权重区间,评标更科学、规范;将设置采购控制价作为强制性条款列入相关制度,同时加强对合理确定控制价方法的研究;完善前期调查的相关规定,明确市场调查的要求、方法与手段,增强事前调研力度;利用大数据打通采购信息互通的屏障,确保信息共享;打通政府采购平台,利用政府采购信息提高采购效益和效率。

(二)进一步推进集中采购,有效增强采购实效

加大集中采购力度,实现程序与业务双集中,用业务集中推动业务流程的趋同,以点带面,形成从业务计划、财务预算、管理流程的联动,全面深入推进采购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完善采购制度、标准与流程,并以模板化的形式,持续优化流程、精简环节、统一标准、提高效率。首先是要立足实际,合理“建模”,经上下协同,充分把脉,明确不同采购方式的操作流程节点、各类招标文件模板及记录表单。其次是要强化常态“用模”,将其作为依规办事、简约管理、弥补短板的有效措施,融入采购全过程;第三是敢于否定,持续“优模”,实时关注模板使用效果,针对操作难点及时解释引导,并能根据采购要求与市场变化,不算优化,确保实效。

(三)进一步理清职能定位,有效实施采购监督

执行与监督分离,明确采购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有益于采购政策的贯彻落实。由于部分单位的监察、审计等监督部门往往都是采购委员会或办公室的成员单位,在角色识别和职能定位上存在混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较为普遍。建议进一步理清监管流程和要点,从制度层面统一操作口径,明确执行与监管部门的责任定位,避免职责推诿与监管“背书”的现象;探索“分层监督”模式,整合优化监督方式,建立现场监管模板及有效的责任落实与追究机制,突出监管实效。

(四)进一步关注系统运行,有效提高数据运用效力

信息化是控制采购流程,规范操作,防范风险的重要抓手。建议要加强对采购数据的常态采集与分析,建立采购基础信息库,从微观数据出发,以宏观视野审视,用“大数据”手段重新挖掘数据价值和内涵;在完善信息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将采购流程完全系统化,逐步取消线下审批流程;以系统项目编号为标记,实现采购报销等业务流程的融合,实现采购行为的硬约束。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桌面计算机;技术参数;采购;成本

中图分类号:G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259-01

计算机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目前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学校、企事业单位,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遍及所有的学校,尤其在大中专院校的应用更为广泛,大多院校都建立起了计算机中心,进行广泛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同时各种专业计算机实验室也层出不穷,得到广泛的应用。学生学习,教师办公,高校中的几乎每个地方都要用到计算机。笔者所任职的高职学院目前计算机总数已超过2400台,其中有计算机服务器,有专业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工作站,但绝大多是桌面计算机,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增添或者淘汰更新,数量不在少数。这些计算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维护成本等不是一个小数目。本文就是从高校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桌面计算机入手,探讨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减少计算机采购成本、减少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提高桌面计算机的使用效益。

一、高校桌面计算机采购现状与问题

1.缺乏桌面计算机关键技术参数论证标准

在采购前,一般都是由设备的使用部门提出采购申请,填报采购计划表。但通常情况下,涉及到桌面计算机等设备,使用部门只提出采购的数量以及需要实现的功能,相关的技术参数内容过于简单,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表格,不能很好地说明如何满足使用要求,使得后面的采购论证缺乏分析数据,导致论证流于形式,不利与采购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设备。

2.采购前参数数据论证不够充分

根据采购管理的相关理论,采购前论证非常重要,没有经过充分的论证而进行的采购是比较盲目的,会给日后带来诸多的问题,如维护成本高、使用成本提高等。在相关的采购项目中,涉及到的桌面计算机,往往只是设备的使用部门按照实践教学等需要提出所使用设备的技术参数,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提交的数据参数进行采购前的初步征询,直至最后提交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进行采购。在这整个过程中有关桌面计算机的参数极少进行调整,参数是否适用合理,只有申请设备使用部门单方意见,其结果就导致了前述问题的发生。

3.采购管理机制不完善

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会导致管理功效降低。目前高校教学设备采购以政府采购为主,而我国的政府采购仅仅进行了十来年,许多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所在地区及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建立相应的制度,不断推动采购管理优化。

二、高校桌面计算机采购应考虑的因素

1.技术性能适当超前

计划采购的桌面计算机,在参数的控制方面应该适度超前。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分为介绍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产品的价格也从介绍期的高价逐渐降低。因此,采购桌面计算机应尽量购买增长期的产品;若资金不足可以采购成熟期产品,但技术参数上CPU的性能应尽量高,内存容量应当是当前流行配置两倍以上,以保证计算机较长时期正常使用。

2.节能与环保

节能环保是当今全世界的热门话题,也是当前计算机控制研究一个主要热点。目前省电、环保的产品已经成为主板厂家新的研发目标,一线主板大厂和品牌厂商逐渐使用了节能技术,目的是使计算机在空闲或低负载模式下的功耗、发热大幅下降。因此高校在桌面计算机采购时应重视主板的节能性能,尽量采购一线品牌的产品。

3.降低维护成本

因为采购的桌面计算机是用于教育教学的,为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使用的计算机性能稳定,故障率低,如购买集成了保护卡、显卡、网卡等高集成度地计算机产品,提高计算机兼容性,避免了因接触不良而引起的故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维护的时间成本、人员成本,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维修材料成本。

三、高校桌面计算机采购的建议

1.建立校级设备采购专家小组

桌面计算机采购作为一项专业的采购项目,单靠数个专业人员,临时组成的小组进行采购项目审核,显然是不够规范和科学的。建立校级设备采购专家论证库,其中设立计算机采购专家小组,专门论证计算机设备采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建立关键技术参数指标

高校的桌面计算机数量庞大,若从长远考虑其使用的经济性,节省的资金还是很可观的。从实际应用来看,桌面计算机使用的经济性与其技术参数关系最为密切,如集成程度高地计算机,可以降低计算机采购成本,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每年制定一个有关计算机的关键技术参数指标表,供设备使用部门撰写计划采购设备技术参数时参考,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及使用的总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3.制定行之有效的设备采购制度

良好的管理机制,可以充分发挥采购管理功效,能创造良好经济效益,但采购管理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建立制度与规程,才能保证采购设备的质量,这需要领导层面、管理部门加以重视和研究才能解决的。

参考文献: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4篇

一、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计划管理问题

大屯公司设备的采购计划都是年度计划,是年初依据矿井的年度生产计划、安全保障等而编制的,但是事情往往不会按照计划的样子顺利发展,万一出现实际情况与年度计划不相符的问题,我们就要结合实际情况改变原有计划。当然我们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实际生产情况,基于此认真改变原有计划,避免原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比如生产没有按照新计划进行造成的损失,以及设备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资金短缺。

2.技术改造后出现的问题

由于大屯公司所属四矿矿井的工作时间比较长,因此公司内部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了多次技术提升以及设备的升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实现了部分旧物利用,减少了旧物闲置造成的经济损失,被闲置甚至任其老旧损坏,成为沉淀资产乃至不良资产。

3.对新建或改扩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项目整体规划考虑不够,存在临时增添项目或更改图纸现在的现象,导致工期延长,部分采购来的设备存在闲置现象。其次是不同的设施安装所需的时间不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这就导致了容易安装的设施被闲置的问题。不管是哪种问题,我们都需要制定科学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减少由于设备闲置带来的经济损失。

4.设备使用管理现状

大屯公司普遍存在设备数量、型号过多,导致备用配件数量过多,储备资金占用较大等问题。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效果没有考核约束

目前仍然存在一些管理人员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这些管理者只重视煤炭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问题。这样就会制约煤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煤矿企业的固定资产存在闲置时间长、旧物利用率较低等问题,我们发现了煤矿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3.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有些煤矿企业根本就没有内部监督管理范围,这就导致其所在的企业不能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工作,这样就无法及时发现改正一些错误,不能很好地落实上级下达的指示,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三、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现在大屯公司在原来的管理工作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完善,这样能够在确保正常生产的基础上减少投资成本。然而我们还需要按照以下策略进一步完善管理。

1.高度重视计划管理

建议建立以“年度计划为主、季度计划为辅、月度计划为不补充”的计划管理模式,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状况,实时调整投资计划,避免闲置与浪费。这就要求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及考核。

2.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设备使用负责人,加大赏罚力度,让各部门有法可依,遵照执行。二提高采购管理人员素质也业务水平,一旦发现问题要进行清查,不能姑息。三是公司采购管理委员会定期不定期对采购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3.建立考核管理制度

对实施采购过的设备进行效益分析,对未到达预期目的的予以考核,重奖重罚,尤其是针对各单位设备采购申报部门及其分管设备投资的主要领导,并对于企业内部只重投资不中效益进行彻底的清查。

4.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体制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监督审计部门必须要相互独立,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限的有效性,互相监督,互相监管。各部门之间,要按照企业的规定互相监督,互相勉励,共同进步,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全力支持固定资产的清查和日常核实工作。

采购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范文第5篇

根据中支内审工作部署,20xx年6月份和12月份分别在全行范围内开展对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分析评价活动。依照内控评价方案,分“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审”五个方面内容对支行内控制度进行评审,将定期风险分析评价工作渗透到全行每一个职能股室、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每一个岗位。我们将评价的监督对象确定为一线营业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以重点股室、关键岗位、薄弱环节的审计为主;有针对性地检查监督各职能部门建立的各项制度,注意内控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拓展了评价范围,提升了评价层次。通过审计评价,共发现重要岗位尚存在十多项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一一列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并书面报告市中支和支行领导,督促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全行得到严格落实。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调查工作

我们根据本行的重点工作、簿弱环节及风险点确定审计调查项目二项。分别是《对瑞安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的调查》、《对瑞安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的调查》。

今年8月份对支行集中采购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一些管理上的欠缺和不规范的操作,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

今年11月份对支行外汇法规、内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现场询问、调阅部分档案资料和观察临柜操作情况,基本了解和掌握了瑞安支局外汇管理工作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瑞安支局能够较好地执行外汇法规,及时贯彻落实外汇政策,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内控管理制度,业务授权分责明确。并能根据上级局的内控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对各项内控制度予以细化补充,及时修订完善了各项外汇业务操作流程、外管股各岗位工作职责、外管股人员考核办法,建立了《内控督导检查办法》。但也发现了不少一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提出整改建议,基本得到整改落实。促进了外汇管理部门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外汇法规政策,严格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

今年我们通过审计调查,共发现了违规现象20余项,提出整改建议20条,大部分已得到整改落实,分别撰写的调查报告已呈报给支行行长和中支内审科。

(二)积极开展审计发现问题“回头看”活动

在行长亲自督导下,我支行由内审牵头,认真组织开展了对XX年度以来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做足做细“亡羊补牢”工作,强化了整改落实,巩固了审计监督成效。

1、领导重视,强化整改意识。布置安排对XX年度以来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事宜。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整改意识,主动查找风险隐患,坚决杜绝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2、精心组织,确保整改实效。安排专人对所有审计项目进行逐一梳理,认真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并要求各部门将自查情况、未整改原因及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报内审部门。内审在各部门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人员进行了再检查。

3、强化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制定了瑞安支行内审整改责任追究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经过直接责任人、部门负责人认定后,根据问题的原因、性质和情节等采取相应的责任追究措施,并给予经济处罚。

4、严格督促,实现整改目标。针对个别未整改到位的问题,督促,制定下一步具体整改措施。通过开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回头看”活动,真正实现了“整改促完善、整改促提高、整改促进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