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行业市场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范文第1篇

展望2009年,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然存在。国内众多的医药招商企业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明天的医药招商市场发展会是如何呢?我们不妨从一下几个关键词来简单解读一下。

关键词之一:优胜劣汰

自2006年医药行业进入高速发展之后的调整期,行业企业的优胜劣汰就成为市场的主旋律。特别是最近两年,伴随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大力整顿,以往依靠简单投入、投机取巧、甚至非法经营的招商企业,大部分都已经被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一批定位清楚、经营规范等强势去也的崛起。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国内现有的几千家招商企业,将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不适应经营成本的上升和行业监管加强的压力举步维艰,而其中1/3以上的企业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等多重压力下逐步退出市场。当然,能成功生存下来的企业,一部分是在吃以前企业大发展时期留下的老资本,若不主动求变,难免也会步其后尘。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获得发展的招商企业,则会成为未来医药招商行业的翘楚,以其新模式、新思维、新管理抢占市场制高点。

关键词之二:兼并重组

当然,在大行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客观因素下进行的医药招商行业的洗牌,必将推动一系列行业市场的整合。这种整合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会产生行业内部的并购重组,通过区域优势的不断互化,真正形成业内超级企业的出现,并通过这种集团化、规模化企业的引领,推动整个行业企业经营水平的提升。

这种趋势引导下,未来的医药招商市场版图,必将形成“大集团、强市场、小区域”这样一种三级企业并存的情况。即:在医药招商领域会形成几个具有大品种、多科室,可以和生产企业叫板,具有极强产品图吞及市场运作能力的集团化企业;同时,一些在细分市场定位清楚或者在某一区域具有良好关系的企业,则成为某一区域或某一细分市场的强势企业,组成医药招商市场的骨干力量;同时,依然会有许多单位和个人进入医药招商市场,这些新进入者与固守医药招商传统模式的企业,在有限的区域和空间生存,起到补充整个医药招商市场产业链条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之三:精细化招商

所谓精细化招商,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及行业发展趋势,确立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色优势,通过有针对性的实施招商行为和市场经营,使得这样一种优势得到最大化体现,而不断加强招商精准度和经营效果的一种招商模式。

目前的医药招商市场,大多数企业依然沿用电话招商的传统模式,在产品线规划、渠道规划、市场掌控方面存在很多弊端。这些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企业也无法做大做强的。值得关注的是,在医药招商领域已经有一批具有很强前瞻力的企业给自己做了精确的定位,并沿着这个定位确定了企业在某一细分市场的经营规划,并通过药交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实施品牌差异化传播。这里,既有深圳朗欧的高端精品路线,也有山西怡宝的专业男女科药品供应商,还有河南医保药业的特色药品营销模式等等,都无一例外的取得了行业的关注和认可。放眼未来,这样一种趋势必将扩大,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医药招商领域的专业化细分,而市场的深度细分则是经营机会的无限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发展大有帮助。

关键词之四:专业化组织

医药行业归根结底是一个相当专业的行业,这是由其行业的本性决定的。既然行业的本性讲究专业,那么行业的从业者也需要具备相当完备的专业知识,行业企业也必须具有相当专业的组织运作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匹配行业特性,提升企业竞争力和行业发展水平。

作为医药招商企业来讲,传统的电话营销模式下,对于招商人员的从药品研究着手到医药行业把握都没有细致的要求。在招商企业眼里看来,只要具备极强的沟通能力和关系营造水平就可以做好业务、做大业务。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经营思路在医药招商初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和成功的个人。但是,伴随行业本质的回归,以及民众和商对于药品安全等信息的关注,熟悉掌握药品特性、详细全面的市场研究、精准行业把握的高端人才逐步得到行业认可。同时,药品招商企业为了适应临床、专科、OTC等渠道的需求,不断将产品学术研究提上公司的经营日程,并且在医药招商企业内部逐渐设立临床招投标部门以及专业的产品经理等一系列企业组织机构的提升,都向我们表面未来医药招商市场的专业化之路已经开启。这种以人员的专业化、组织构架的专业化、市场把握的专业化等多策并举的专业化之路,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对于市场的把握程度的,最终提升医药招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之五:品牌化运作

作为医药行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医药招商企业由于自身没有品种或很少有品种,自身不直接面对渠道进行产品经营无法掌控渠道实现资源优势保持,尽管其作为连接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商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很少有企业重视自身的品牌宣传和提升,往往都是依据品种来进行形象打造。这种做法的初衷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对于后期的隐患却可能是巨大的。试想一下,如果其依据某一产品打造的形象认知在产品被生产厂家收回而失去产品的时候,其打造的认知在商和终端的印象还会有多少?

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当务之急就是如何打造出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很好的有效兼容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商。这个平台,就是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很好的市场细分,配合专业化的组织运作,媒体方面的宣传配合,逐步建立企业在某一市场的领导地位,从而建立在该细分渠道或细分产品线方面的品牌影响力,来引导上游生产企业和下游商形成一种认知上的共识:**企业在某一领域很专业,厂家有了针对性的品种交给该企业操作一定可以成功,大大减轻了生产企业自己操作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商如果有该领域的产品意向,直接找该企业合作就可以完全达到目的,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简洁高效。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范文第2篇

创投业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以台湾地区为例,1984年政府拿出96亿新台币,撬动了2400亿新台币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创新企业中,所创造的资本规模达到2.4万亿。2008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台湾当年GDP中的61.63%是由当初创投投资的企业创造的。

从1984年起,台湾开始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在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最有特点的就是对LP的税收优惠。当时规定,向创投基金投资超过2亿元新台币的LP,就可享受20%的抵税优惠。LP大多都是企业家,本身有缴税的义务,所以这项优惠政策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很大。而且抵扣的税款额度可以连续用5年,也就是说,如果抵税额度在1年中没有用完,未来还可以再用4年。表面看来,这个优惠政策会让政府的当期税收减少,但实际结果是,政府优惠减免的4000万税收,马上被放大了5倍,变成2亿的资本投入创投基金中。在创投基金募资及投资到企业的过程中,这2亿资本还会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企业。经过5~7年的发展,被投企业创造的GDP反馈回来创造的税收将是当年优惠税收的若干倍。以医药行业为例,美国创投协会做过统计,创投投入的1元钱,10年后会增长到750元,从而形成750倍的回报。

1984年之前,台湾在未启动创投优惠政策时,其在全球销量第一的是技术含量很低的电风扇、脚踏车、热水瓶等传统产品。而创投兴起后,台湾的龙头产业开始转为IT、电子等高附加值产业,这些行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

当时台湾的优惠政策中也有附加条款,就是创投管理公司募集到的享受到税收优惠的资金,只能投到政府指定的高新产业领域中,而不能任意而为。因为如果这部分资金被投到房地产行业等行业中,就违背了政策的初衷。

应当说,台湾的这种激励创投发展的体系非常科学,参与者都是受益者:一方面,那些本来需要缴税的人把钱投放到政策推动的创新领域里面,不但可以收到税收减免的好处,而且这笔投资在未来的收益也属于自己;另一方面,企业拿到资金后可以获得持续发展,壮大之后的收益也很可观。而企业发展了,政府的税收额也会水涨船高。这是一种积极健康的循环效应。

政府推动技术转化

在技术转化方面,台湾也有可借鉴之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担负着技术转化的角色,它是台湾的一个新技术发动引擎。一个创新产品从技术研发到投入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新、大型、有技术难度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很少有社会资本愿意大举投入,此时就需要政府出面担负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过程中的大部分资金。在台湾,担负这个职责的机构是“工研院”,其费用的95%来自政府。一项新技术完成产业化转化后,“工研院”还同时鼓励研究团队带上技术自行创业或是将技术转让给民营企业,投入生产。“工研院”会在其中占很小比例的股份,然后项目便开始市场化运作。许多台湾的电子、IC、平板电脑等公司都是依靠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例如台积电、联电等。综观台湾科学园区的发展,其成功原因在于实现了企业、政府、学校、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这六大资源的有机配合。只有这样,创新才能蓬勃发展。

影响创投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创新能力,是否有足够多的创新企业决定着创投发展的规模。比如日本的创投行业发展就不是很成功,因为日本的青年都喜欢在大公司里工作,导致日本很有钱但是没有创业激情。而以色列恰恰相反,这个国家的创投体系非常完整,因为以色列人有着澎湃的创业激情,两三个人组成的创业公司在以色列比比皆是。

从医药产业看大陆的创投发展机遇

只有资金和项目源充足,加上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创投才会有用武之地。目前中国大陆创业创新的宏观氛围很好。从宏观来看,2013年中国经济对世界GDP的贡献已达27%以上,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层次的市场,在2012年的人均GDP统计中,克拉玛依、阿拉善、鄂尔多斯等石油与煤资源城市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人均GDP在1.3万~1.7万美元之间,而西部偏远地区有57个地级市人均GDP在1100~2995美元之间。以医药行业为例,这种GDP的分布特点对医药企业的市场定位有参考作用。在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区中,销售排名前10的地区多位于东部沿海,其销售额长期占总额的67%~69%,利润占比则达到73%~74%。其他20余个地区的利润占比只有25%左右。而经营东部沿海集中市场的企业与经营偏远地区市场的公司,其对营销能力的要求及资源配置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大陆医药市场过去10年的平均成长率高达22%,是现在世界上唯一足够大且呈两位数高速成长的市场。与此同时,西方成熟的医药市场的成长率仅为0%~3%,所占市场份额也进一步下降,美国由34%下降至31%,日本则由12%下降至9%。根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的统计,中国大陆的医药产业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未计入中成药),预计2017年这一指标将达到15%,由此,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单一医药市场。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药营销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医药行业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息息相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药生产企业数量显著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医药市场总体趋势保持平稳增长。同时,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医疗机构的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等,都对处于医药生产和医药流通交界地带的医药营销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在当前国际环境下,市场营销是医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环节。由于现阶段医药市场上的产品同质化较严重(即产品重复率高),各医药企业的竞争事实上就是市场营销的竞争,是各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竞争。

一、 医药营销专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目前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从培养机构来看,有院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培养方式来看,有课堂授课方式和网络远程教育;从培养性质来看,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医药营销专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是不断探索当中,尤其在医药营销的教材建设、课程体系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然而不能否定的是,在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

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医药营销理论是在一般营销理论指导下结合医药行业特点的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分支,在医药营销专业教学中也就必然会出现如何权衡“医药”和“营销”教学要点的问题。由于医药营销专业同药学、市场营销、临床医学等许多相邻专业的关系不易划分清楚,因此,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所培养的医药营销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院校培养目标非常宽泛,不符合中国目前市场对医药营销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需求。

2.课程设计与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在医药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中,有些院校对培养医药营销 “复合性”人才的认识不准确,把医药营销简单理解为“医药+营销”,只强调这个专业的“广度”,造成课程体系里管理、营销、经济、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笼统庞杂,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缺乏突出的方向。

3.教材编写与学生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医药营销专业课程多而散、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分界线不明显,有关医药营销的书籍低水平重复现象还比较严重,内容深度、广度不够,教材内容沉旧,教材编写与学生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4.师资力量薄弱。医药营销专业涵盖面涉及到医学、药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现有的师资大多数来自于从事单一专业教学的教师,知识储备不够系统和深入,并且大多没有医药营销的实战经验,这使他们在医药营销的教学中常常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

5.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欠缺。由于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上许多医药营销人员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置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利益于不顾,进行销售假冒伪劣药品、播放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院校对学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不够,未能培养出学生珍爱生命、勇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二、 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

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可以由以下几类构成:(1)医药营销实用技能人才。以医药营销实用技能为培训主体,主要包括:医药市场的调研能力、公关广告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医药推销技能等。重在培养学生在医药营销实际环境中的各种应用能力。(2)医药营销管理人才。以医药营销领域管理层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他们在具备一般医药营销人才的素质基础上还必须有管理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医药营销团队中担当战略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引领医药企业的整体运作。(3)医药营销服务人才。以提供医疗和药品服务为主要内容,在具备精良专业能力的前提下深化为消费者服务的意识,做好医药营销领域的服务性工作,例如:医药咨询、医药售后服务、疗效跟踪调查等等,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服务态度和能力。

2.人才培养总模式的构建

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医药营销领域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这客观上要求把确定“素质培养+行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首要任务。该人才培养模式是动态化和系统化的,素质培养与行业应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一方面,学校通过基本素质教育课程(德、智、体)、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使他们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能力和身心发展等方面具备医药营销专业所应有的基本素质,为医药营销行业应用服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医药供求市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等行业应用领域对医药营销专业提出所需的人才要求,促使学生增强素质,形成医药营销领域所需的综合能力,顺利就业。

3.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根据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采用模块教学,强调特色,突出素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行业应用方向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又分为医药类课程子模块、市场营销类课程子模块、经济管理类课程子模块。通过公共基础课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和基础能力;通过医药类课程子模块,培养学生医药基础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市场营销类课程子模块,培养学生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通过经济管理课程子模块的教学,培养学生一般的经济管理能力;通过行业应用方向课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突出的专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力。

(1)转变教育观念,逐步推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根据医药营销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上必须突出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上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就业为导向,改变过去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学科系统性,强调教学内容与形式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职业选择,从而更具有市场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要从过分偏重理论讲授转变到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本位,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倡导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勇于探索和实践具有医药营销特色的新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教学效果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和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逐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做到科学、公正的教学效果评价。

(2)有机整合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体系结构。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使三者之间内容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体系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淘汰与专业关系不太紧密的少数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程,加大部分主干课程的课时数及实践课时的比例。结合国际医药营销发展形势,适时开设新型课程供学生选修和辅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体系的构建

医药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要突出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构建实践体系。实践体系应由四大平台构成:医药实践教学平台、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医药营销案例分析和应用实践平台。医药实践教学平台内容包括临床医学实践、药物分析、药剂测验等。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内容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网络营销、广告宣传等。医药营销案例分析平台主要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具有案例资源的收集与存储、案例资源的查询、案例教学分析和案例研究等功能。应用实践平台主要是针对医药营销应用方向,建立实践基地,强化实践训练。

(1)开展医药营销实验室教学。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的重要功能,通过开发专门的医药营销模拟教学系统软件,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单元训练和综合训练,如医药分类管理、药品陈列艺术、医药流通程序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医药营销的各项技能,从而能够适应和胜任未来的实际工作。

(2)加强医药营销案例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通过真实案例所呈现的市场行情及变化,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从复杂的医药市场表现中,找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做出决策并制订实施计划。在这种案例启发下,学生可以掌握书本难以讲授的市场营销思维方式和实际运用技能。在实践体系中,案例教学强调师生融入市场的主动性。要求师生自行寻找医药企业编写调研计划、制订调研方案、实施调研任务、撰写市场调研报告。通过实际调研,采集医药营销案例,感受市场氛围,把握市场脉搏,增强学生医药市场应变能力。

(3)提供现实的营销环境。综合类院校和医药类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资源优势,成立医药营销实践中心,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学院医疗器械、药品的考察、鉴定、招标和采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际医药销售活动,在真实的营销环境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学科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师资的学术水平和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3],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首先,可以聘任医药营销领域的优秀从业人员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将其切身体验应用于课堂教学;其次,逐步完善教师的考评、考核制度,采用灵活的考评方法,增强教师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第三,提供更多深造和学习机会,增强国内外医药营销教师的互访和教学合作,从而有利于教师掌握国际医药营销的最新动态。

6.职业道德教育的加强

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医药营销是区别于其它一般商品的营销,在目前中国医药市场成熟度和规范程度不高、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医药营销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医药营销行业的持续发展。医药营销中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对医药质量、医药价格、医药分销、医药促销手段等方面的处理和态度上。因此,在应用型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中应当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坚持灌输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念,培养医药营销人才良好的执业态度和对患者、民众及社会的尽责精神。

三、医药营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多种能力的人才。通过该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既掌握医药卫生和市场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又了解营销活动的基本规律,能将医药需求转化为医药营销实际应用;既掌握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知市场环境下的医药营销模式及服务方式。

2.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泛指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上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通过医药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单元训练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开展医药营销的各项技能,使学生具有医药营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满足医药市场需求的营销应用方式。

3.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在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能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医药营销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交叉性的新兴学科,其发展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更新。通过该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有助于学生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4.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服务型人才。医药营销专业也是一个复合型专业。该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和应用特色,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医药营销学科设计多个专业方向,可以按照行业和企业的岗位环节设置细分,比如, 药品销售、药店经营管理、医疗器械销售、医药市场研究和策划等服务。

5.有助于培养医药营销国际型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那些具有国际医药贸易知识、熟悉国际医药贸易规则和惯例的国际型医药营销人才将炙手可热。通过该模式中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学生不仅具备在国内医药营销领域打拼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能在涉外医药贸易部门、外资企业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晶夫 安祥林 方发芳:医药市场营销的特点及其策略[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85

[2]顾 海 雷 婷 翟铁伟:面向21世纪的医药营销人才培养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6):105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药行业药品品牌品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需求量最大的消费品之一,药品的销售较少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蒸蒸日上。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国政府都对药品生产、销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医药知识,制药企业在向消费者介绍和宣传他们的产品及特性方面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消费者用药选择主要根据处方医生的建议。而购买药品的费用主要依靠政府和保险公司来支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使新上市的产品在其专利期内享有垄断地位。近年来,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和兴趣不断增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非处方药市场迅速扩大,失去专利保护的药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新药的开发费用又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制药企业需要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巩固市场份额。药品品牌的建立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

制药行业的新药开发费用巨大,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概率并没有提高,因此充分利用上市新药获取高额回报是制药公司十分迫切的愿望,而品牌管理是提高成功的有效方法,当一个品牌的价值被开发的时候,就可为卫生管理人员、处方医生和病人创造利益,而这一利益反过来也将加强药品买方和卖方的联系。

(一)强势品牌能直接与顾客建立稳定的关系平台

一个药品品牌在卫生管理部门、处方医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时,在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也具有其优势地位,成为经销商必然销售的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和互联网都有助于品牌拥有者和消费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旦这种关系得以确立,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将变得很小。

(二)强势品牌能够提高具有显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强有力的品牌管理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药品专利保护过期以后,成功的品牌管理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药品的认知,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品牌药品和仿制药品,并形成了品牌药品性能更优的信念,愿意为自己接受的品牌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竞争优势,使制药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三)强势品牌能够跨越国家和市场疆域的限制

在制药行业中,随着非处方药市场的拓展,将一个处方药品牌的价值延伸到非处方药市场已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品牌管理能使该品牌在转换后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影响他们在品种繁多的非处方药市场的购买决定。同样,在药品营销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强势品牌所形成的声誉也保证药品更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同。

(四)强势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愿意更多的了解有关疾病和药品的知识,直接面对消费者营销的品牌建设过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五)强势品牌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品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品牌代表着产品的特点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在处方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心目中形成了这一品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信念,能持续支持其购买决定,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药品品牌策略实施的对策

制药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消费品行业,其药品品牌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从确立品牌策略到品牌管理的实施,都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药品的特性和竞争市场等方面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将品牌策略整合到产品开发的各阶段,明确品牌承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一)建立品牌管理组织

创建隶属于公司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是必然趋势。如品牌管理委员会、品牌领导团队、全球性品牌经理等。这些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负责人均位居公司高级执行层,资历较高,经验丰富,富有战略头脑,能应付更复杂的状况,竭尽全力推动品牌发展。品牌管理组织要负责品牌管理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控制,令企业全部活动都围绕品牌展开。并且品牌管理组织还要负责寻找专业的品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更加精细、专业地进行品牌管理工作。

(二)选择时机启动品牌策略

药品品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对一个刚上市的处方药而言,一旦这一新产品的疗效得到确认,其可能的市场定位已经粗略地确定时,品牌策略就应该开始实施。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开始于二期临床阶段。这样能使产品在进入三期临床时,医学界、科学界就已经开始讨论各自的看法和需求了;对于一个准备开始大规模销售或准备作为非处方药销售的产品,只要这样的转换已经进入考虑阶段,也应该开始实施品牌策略;随着消费者对了解疾病和健康知识兴趣的增加,制药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的扩大品牌在商业上的吸引力,而且要保证潜在消费者接受到能决定选择的产品信息是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因此,决定产品定位和沟通的品牌发展战略应该越早越好。

(三)确定战略目标及品牌承诺

设计品牌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品牌的长盛不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名和品牌价值必须附加承诺-品牌承诺。对于药品而言,品牌承诺应该能够提高处方医生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任,是值得患者期待的、可以测量的结果,是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以及方便性等方面卓越性能的表述。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忠诚度、减少沟通障碍,从而实现长期利润。品牌承诺的有效传达可以有3个标准进行衡量:更高的初次使用率、更低的转换脱离治疗率、更高的转换加入治疗率。

(四)做好客户研究——分析、定位

第一,分析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位置和消费者认知的价值。这样的分析过程明确了消费者的心目中每个产品品牌所占据的特定或独一无二的位置。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产品在营销和科学上的准确评价,就可以形成关于这个新产品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信息和描述语言。

第二,细分市场。对药品的两大客户——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更仔细深入的分析,对他们的动机、感受的强度、失望和被满足的需求都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细分市场的界限和需求的范围,揭示未被目前已有药品所占据的未满足需求的市场空白。客户研究可以探索品牌形象、首要描述语和描述语调等语言和形象的表现。一个由病人需求推动的产品和一个纯粹由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品牌设计和执行、临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途径都不同。营销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在以病人需求推动的和以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各个治疗领域的市场是不同的,其创新能力、市场复杂性和目前临床需求也是不同的。

(五)积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医药行业品牌形象设计主要包括品牌词汇和产品促销材料。将一个产品的科学基础和市场理解转变为适合的品牌语汇需要丰富的医学经验。为了在医学和医药管理界达到最广泛的认同,品牌语汇表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不同的要求时,保持品牌核心信息的连续性。最有效的品牌语汇是能推动客户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的语汇,是能包涵疗效、安全性和品牌价值的语汇。品牌语汇包括:产品承诺和信息、商标、品牌标志与形象。

产品促销材料的视觉形象,从展会展台、病人教育资料、到销售的详细辅助材料和品牌广告,都应该以同一品牌语汇进行宣传,并揭示品牌核心价值观。如果品牌的视觉学习能得到市场研究和于二期临床开始的以品牌为核心的策略支持,那么在品牌上市前和上市时的努力就能为各级顾客所接受,包括最终消费者和影响病人选择的人士。这也是成功上市新产品的标准。

另外有效的公司内部沟通、培训和控制过程要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持,品牌首先必须在整个组织内部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何丹.品牌药归来[J].中国药店,2007,(2).

医药行业市场研究范文第5篇

这几年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笔者对医药企业的生生死死倒也见怪不怪了,只是因为朋友在那里,我产生了一点兴趣。仔细沟通了之后,就引出一个问题:单品种经营的生产型企业,如何进行有效得市场经营?

一、A企业现状

A企业是地域性很强的年轻企业,成立不到两年,有药品批准文号10几个,目前已经上马生产销售的是一个治疗风湿的西药片剂,属于典型的单品种运营的中小型企业。可是,由于近年来国家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等因素,企业生产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压力就更大了。而伴随着近年来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也使得企业的产品价格成本提升,影响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运营方面,A企业采取自建队伍、自营渠道的销售模式,主要通过卫视广告和OTC连锁卖场为主的药品营销模式,配合以一定规模的促销。并不断调整营销方向,以第三终端运营来配合,希望可以从第三终端市场寻求一定的销量提升。而无论是什么样的营销模式,由于受制于产品线的单薄和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影响,都没有取得较好的收益,反而让A企业背上了沉重的经营压力。

二、深层次思考

从上面的这些情况,我们不难看到,笔者朋友所在的这家A企业的基本情况,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字眼来进行简单评述:“生产型企业”、“单品种运营”、“OTC渠道销售”、“第三终端配合”、“卫视广告+促销拉动”。下面我们就这几个关键字眼来进行简单解析

“生产型企业”

目前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进入品牌化、资源整合化、区域和渠道专业化这么一个时期。特别是针对我国的生产型企业来讲,其竞争核心已经从前几年的产品竞争发展到品牌、资本等方面的综合性竞争。不再是几年前那样有一个不错的品种,就可以成功实现销售,过上小康的生活了的模样了。

现在的医药市场,更多是趋向于资源集中化。大型企业凭借自身实力收购中小企业,实现集团化市场运作。对中小型企业来讲,有了一个不错的品种,只是完成了进入市场第一个先决条件,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格,但是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还存在。如何解决生产问题?如何在繁杂的产品市场供应链中各种因素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渠道开发……等等。所以,中小型生产企业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一定程度上就会拖累市场运营。并且,这个问题会一直困扰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单品种运营”

单品种运营,一定程度说明企业产品线的不饱满,从而影响市场销售过程中各类品种之间的相互配合问题。这样不能根据市场对产品进行有效组合,合理搭配产品在市场开发过程中的不同功效,在市场占据和盈利方面往往不能有效兼顾,常常顾此失彼。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单品种运营使得企业的品种在市场渠道定位方面更精确,会使得企业在市场经营方面少走弯路。同时,企业也可以集中所有的优势资源来打造企业的产品,增加了企业单产品的市场营销力,一定程度上又有利于企业的市场品牌塑造和独特产品形象提升。

“OTC主要渠道销售,第三终端配合”

OTC渠道是一个竞争充分,大容量、强竞争、低利润的渠道,对参与竞争的企业要求很高。在一线城市的OTC渠道,买送、返利、大堆头、各式终端展示、厂家派促销现场拉单等形式层出不穷,可最终每个单类产品的销售都是品牌药牢牢占据前列。这主要是跟这些品牌产品前几年积累下来的品牌影响密不可分的,当然也成为了后来者进入渠道竞争难以逾越的鸿沟。

而第三终端在经历了前两年的疯狂之后,逐渐趋于理智。企业也逐渐改变简单的会务推广模式(吃饭+送礼=签单),转而向丰富的产品组合和多样的现场活动提升从而唤醒第三终端的参与热情,最终提升销量这样一个时期。A企业的单个产品很难单独撑起市场推广,而与其它企业的联合推广因,其产品很容易被孤立,形不成河里,影响销量。   “卫视广告+促销拉动”

单纯卫视传播的有效人群有多少?对区域的影响力有多大?这个问题我们不是专业的调研机构,结果不得而知。但是从近几年的成功品种—哈药六厂的葡萄糖酸口服液我们不难看出,其采用的“央视启动、卫视配合、重点区域县级电视台推介”的三级联动模式,不失为一种有效运作的大手笔。只是这样的运作过分强调了广告的拉动作用,并且还必须保证一定的时间延续性,费用投入是比较大的。而促销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陷入“促则销,不促则不销”的怪圈,因而一直是各企业头疼的问题。

三、单品种企业的市场操作

清楚了上面这些主要因素之后,单品种经营企业是不是就没有出路,只能等死啊?也不尽然。企业可以通过有的放矢,明确目标定位,找准市场特性点,实施市场特性与企业现实情况的有机结合,从而定位发力以求取得突破。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产品市场定位

产品定位,就是要从市场角度清楚产品的特性。明确的将就是产品本身是高毛利、市场紧俏品种?还是低利润、市场普通品种?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生产立项之初要仔细进行市场研究,精选那些市场需求量大,竞争不太充分,有价值空间的品种进行生产。避免只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出发,生产的品种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而陷入经营泥潭。

同时,良好的产品市场定位,还可以使企业根据产品的价值实现情况来围绕其所进行的产品销售配置相关资源,有利配合产品的市场销售。并且,产品在各级渠道销售产生的价值空间,可以有利吸引渠道或个人进行市场销售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产品市场流通的快速、高效!

2、媒体精确选择

媒体在产品销售中的重要作用,企业都很清楚。但是媒体的投放却是一门大学问。诚然,大手笔的高密度、长时间广告投放肯定会起到较大的作用,可是对于众多的中小生产企业来讲,这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其往往因为受到自身实力和渠道竞争力的影响,无力应对高额的广告费用,只能蜻蜓点水式的进行分散投放,不仅削弱了本不雄厚的资金实力,还分散了广告对消费者的引导力。

对于单品运营的中小企业来讲,一项重要功课就是学会如何有效分辨媒体效用,用较小的投入实现最大回报的问题。在媒体的选择上面,一定要依据产品本身的市场定位,从对渠道经销商、产品商和消费者三个方面的有效吸引着手,来打造产品的市场影响力。这就不仅仅是“卫视广告+促销拉动模式”所能达到的,需要的更加严谨的研究和规划。

或许,借助一次全国性的或者地区性的药品展会,通过有效的策划、对外口径一致而且卖点鲜明、个性突出的推广,可以吸引不同的经销商和产品商。这样的例子比较多,几乎每年的全国和地方的药交会都会冒出这样一两颗闪亮之星,我们不妨可以仔细观察有效借鉴一下;

或许,一次全国范围内或者地方范围内的事件营销,通过媒体的报道和体验者的口碑传播,也会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例如:2003年,广州白云山板蓝根的“抗病毒、防非典”的事件营销,在极短时间内提升了品牌和知名度,实现销量的成倍上升,至今广州白云山的板蓝根仍然是市场的强势品种,价格高、利润高、而且销量高!这样的例子,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3、渠道特性研究

药品销售的渠道多样性,决定了其不同的特性,必须要仔细研究。就拿上文的A企业来说,OTC渠道的竞争激烈程度恐怕是在进入之前其没有好好考虑和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

药品适合哪个渠道,除了药品本身的适应性之外,企业决策者的把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面对现在OTC市场竞争以大卖场、连锁为主的激烈竞争而不断衍生的广告推广、终端促销、人员推销、一体化展示等情况,企业介入的难度会越来越大。想进入大卖场,首先高额的进场费、堆头费、赞助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就是个大问题。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竞品厂家促销的排挤。而即使企业努力实现销售之后,到企业手里的份额也会少之又少。所以目前这块看似庞大的销售市场,不知埋葬了多少意气风发企业的尸骨。

这就必然要求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静下心来,对产品适销的渠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研究,找出主导渠道销售的因素,分析出这些因素的解决方案,从而集中优势兵力来进行攻关。中小生产企业就好比小户人家过日子,首先钱要花在刀刃上,花对方向;其次,才是如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不断取得渠道销售突破。任何想当然的思想和做法都是很危险的,特别是对中小型生产企业根式如此。

4、操作模式分析

目前医药行业,各个企业在不同渠道都在不停的探索市场操作模式。那些精心研究,完整布局的企业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那些人云亦云,只会跟风的企业,运气好的可以捡到“市场碎屑”,运气不好的则出力不讨好。

对于像A企业这样单品种运营的中小型生产企业,我们可以考虑采取定位突破营销手法,走“自营渠道和区域招商结合+差异化OTC渠道运作”的模式来实施市场操作。

A、自营渠道和区域招商结合

鉴于中小型生产企业在单品运作整个市场方面的不利条件,可以采用走自营渠道和区域招商相结合的道路。

对于进入成本相对较低,市场竞争不是太激烈,市场潜力巨大或者市场影响力巨大的区域,企业可以采取自建队伍、精细化渠道运作的方式进行市场操作。可以通过一定区域内从高空电视广告投放、平面报媒配合、地面全方位展示等手段,在较短时间内容最大限度的提升产品对渠道、商和消费者的影响力,从而保证产品的有效市场销售。

同时在竞争激烈、市场容量小、空间小的那类市场,可以实施区域总的模式实施区域招商。这样不仅有效的节约了企业的市场开发成本,还能最大限度的在短期内借助外在因素提升产品对渠道和区域的影响力,实现产品的市场销售。同时,当产品在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的销售,或者因为商经营方面的因素影响市场发展的时候,生产企业可以适时的采取市场紧缩政策或者收回权进行自营。这样的市场操作,对企业来讲可以有效减少市场经营风险,同时牢牢占据市场经营的主导地位!

B、差异化OTC渠道运作

就是通过对OTC渠道竞争现状的分析研究,走差异化路线,寻求在相对竞争宽松环境中的强势占领,从反向影响主流OTC渠道实现销售的运作思路。

具体的来说,就是依托中小型连锁药店和单体药店,实施战略合作伙伴的导入模式。把握其对产品需求的差异化、市场销售额提升的急迫性和营销手段的空洞化,实施重点导入和扶持。在大卖场不能有效覆盖的区域,重点布局几家中小型药店,用快速消费品的直营店经营模式重点操作,来提升企业单个品种的销量和渠道影响力。并将这种模式不断延伸到大卖场周围的药店,形成农村包围城市。

同时,在大卖场2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社区、社区医院、诊所。卫生服务站等地方,通过与这些单位的有效联手,打造文化宣传层面的产品广告推广。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宣传栏、社区墙体口号、展板、组织社区活动等手段,来影响患者对产品的忠诚度,最终实现反向引导大卖场、其它药店和医院建立产品销售的合作关系,并最终实现产品有效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