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媒体的普及

社交媒体的普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交媒体的普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交媒体的普及

社交媒体的普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新型社交媒体 网络行为 引导策略

随着互联网建设构架的革新,社会化网络力量的兴起,移动网络设备的普及。以微博、微信、Twitter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具备了之前互联网所不具备的明显特征,分享、贡献、协调、参与等。大学生在网络群体中的网络社交活动最为活跃。很多大学生睡觉前最后一件事和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微信。网络社交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深刻影响了参与者的行为习惯。

一、新型社交媒体及其特性

1.1新型社交媒体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各类社交媒体的用户激增。根据百度百科,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而作为社交媒体的最大用户群,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都受到其巨大的影响。

1.2新型社交媒体的特性

新型社交媒体的普及及发展正是由于其便捷性、原创性和交互性三个特性。通过移动终端,用户随时实地可以信息,并随时更新自己的心情和周围发生的事情。评论、沟通、互动功能,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畅通。

二、新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影响

《2014中国大学生媒介与消费调研报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五地显示,微博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率分别为71.1%和82.3%。随着社交媒体应用的普及,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习惯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1、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新型社交媒体的便捷性使当代大学生活更加分富多彩。音频、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信息传播手段使得大学生的通讯沟通手段更加多元化。通过对生活学习的记录,对朋友圈内其他人以及各种公众账号的关注,获取各种各样的新鲜资讯,也大大满足了大学生对周围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通过社交媒体,还可以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和学习小组也大大丰富了大学生们的课余生活。

2、拓展社交圈,提高沟通能力。由于网络突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使得大学生的交友圈不再限定于一个教室或一个校园。通过网络大学生们可以便利的接触校外世界,随时随地与人沟通,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友机会。也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减轻了交友双方的心理负担,消除了部分大学生在日常沟通时的心理隔阂,这也为平时好友较少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交友圈的社交平台。

3、自主学习,获取丰富网络资源。TED、可汗学院、世界级名校公开课等一批公开课正是依托于社交媒体为全世界爱学习的网友提供的一个网络学习平台。这些公开课涵盖了人文、科学、艺术、社会、金融等领域的精彩课程。这些课程大大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2.2消极影响

虽然便利的社交媒体应为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带来了一定积极影响,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社交媒体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1、过度沉迷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对微博微信的应用可以说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时随地查看手机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的一种习惯。这不仅逐渐占据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时间,甚至开始占据他们的学习时间。在课堂上听见微博更新的声音,对老师来说也屡见不鲜。过去侃侃而谈的同学聚会,也演变成大家各自把玩手机。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一旦社交媒体取代了正常的沟通交流,正常的人际交往也将消失。

2、信息过度暴露,大学生安全利益存隐患。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判断能力差,很容易采信一些不实信息。随着社交媒体的极速发展,个人隐私保护措施却为得到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泄露严重,这就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通过网络诈骗,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

3、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意识形态易受影响。新社交媒体使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信息成为现实。但是在这些的内容中,有益的内容可以让受众得到启发,但是也有一些不良信息掺杂其中。大学生心智体尚未完全成熟,意识薄弱,在面对不良信息时容易受到影响,形成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大学生新型社交媒体行为习惯的引导策略

1、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加现实吸引力。同时结合校园发展,把大学生们的的智慧和热情合理的引导到现实中来,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消耗大学生过剩的精力,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了大学生的上网时间。

2、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现在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认可或正在使用社交媒体,学校可以通过指定专门的教师,利用社交媒体融入到学生中。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更容易畅所欲言,老师也可以仔细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加强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对常见的网络诈骗可以独立辨识;对于虚假信息能够仔细分辨;对于流言谣言能够理性的认识。最终实现不受或少受网络犯罪侵害。

总之,对于新型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学校应积极应对,把社交媒体看成一种手段,合理利用网络优势,正确引导并规范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行为,最终实现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有用知识,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 考 文 献

[1]百度百科[EB/OL].http://.

社交媒体的普及范文第2篇

麦肯锡公司今年的调查覆盖了农村地区,调查显示,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和城市消费者一样都是活跃的网购用户,而且他们更享受网购。

麦肯锡本次调研访谈了超过60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覆盖了中国一至四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共计约6.3亿的用户,对其数字和意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挖掘。

本次调研主要针对6种数字行为进行分析,一是通讯和移动;二是社交网络,像微信,像新浪微博都有覆盖;三是游戏;四是在线视频;五是电子商务,六是O2O。

这份名为《中国数字消费者调查报告:对选择和变化日益强烈的渴望》强调了以下五个趋势:

第一 社交商务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国家之一。我们看到我们每天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是78分钟,美国是67分钟。我们依赖亲友推荐的人数占比差不多有50%,美国差不多40%,而且这两个趋势现在来看,是在更迅猛的发展当中。到明年可能要把之一去掉,中国是全球最热爱社交的一个国家。

我们看到社交媒体从单纯的沟通功能逐渐演变出CRM和购物的功能。社交网络在中国市场在慢慢不断的快速演变的过程当中。调查显示,社交网络大大促进了消费者使用网络购物,网络购物的时间在大幅增加,观看网络视频,浏览新闻也都是出现大幅度的增加。

第二 线下实体零售店向展示厅的转型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目前有16%的消费电子产品是通过线上售出的,而5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实体店的展示效应(即购物者在店里浏览商品但通过其他渠道包括线上渠道购买)对30%的消费者而言尤为明显,他们会在店内浏览并同时用手机进行研究,而他们中只有16%最终选择在门店购买此产品。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刘家明指出,门店将来不单纯是交易的一个渠道,更多是展示的功能。

第三 消费者对线上线下融合(O2O)已经非常普及并将持续发展

第四 偏远地区更渴望尝鲜 电商覆盖率超60%

尽管互联网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普及率较低,但这些地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在使用电子商务,网购的比例分别达到了68%和60%。农村用户中的网络达人更是比一线及二线城市多出25%,渴望第一个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

在具体数字上,第一互联网的普及率在一二线达到76%,到三四线是47%,到农村19%,但是在被渗透的这些人群当中,用过电子商务网购用户,19%普及互联网的人群里面有64%用过网购。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在农村互联网覆盖率仅为19%,但是在电子商务的使用上他们跟城市居民一样活跃,麦肯锡全球董事季翔说,我们看到,中国一些领先的零售商已开始迅速行动,建立县级运营中心。这些举措不仅方便了商品的下乡,也加快了农产品向城区的输送。

报告指出商家可以借助这些网络达人在物流和分销体系还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占领市场。

第五 食品网购需求的大幅增长

社交媒体的普及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媒体 手机社交 探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28-01

在2003年,“自媒体”的概念由美国新闻学研究者提出,而在中国,自媒体行业如火如荼,而这下面的背景则是目前智能终端的发展与普及,过去的几年来手机社交软件所打造的互联网社交应用也风生水起,随即手机社交文化也应运而生。不得不承认,当今我们人人都处在自媒体的环境中,每天当你频繁滑着手机搜寻微博朋友圈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他人自媒体平台的信息接收者。

1 手机社交文化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星巴克的咖啡师Avery平日里喜欢绘画,2014年6月他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账号――咖啡馆里的图片集。开通了公共帐号,意味着他既能够随时向微信中“订阅”他的用户推送他的图画作品或者是工作心得等内容,还可以粉丝订阅用户直接沟通,接受他们的评论、点赞甚至是红包打赏。于是Avery平时将他的绘画作品以及工作心得,甚至将咖啡馆中活动通知都一一在公众号中分享,吸引了大批热爱绘画热爱咖啡的粉丝同时,以他的插画为图案的星巴克马克杯最终也在其咖啡馆中售卖,成为该品牌在此店面的限量款,吸引更多品牌文化热爱者的关注。

说起来,这种基于各种互联网社交平台的“自媒体”,与既有的媒体形态相比,最显著的进步,在于能直接“见到”读者。Avery就是这一进步的受益者。他定期了新内容之后,可以即时地在后台获得各种读者或者粉丝的点赞与评论,平均每天收到的几十条评论中,除了收到朋友不断地赞美,亦不乏有人向他推荐或者提醒他注意行业中一些专业知识或者是最新前沿信息,更有人提出了作榭Х裙莨丝偷囊恍┙ㄒ椤R蚨这个公众平台不仅成为了他分享生活收获称赞的地方,更是他职业积累的一部分。

本地妇幼保健院的乳腺科医师尹永硕也有相同感受,微信公众账号出现后,他也是积极使用者之一,并且发现沟通更方便了――病人可以方便地把资料和患处拍照发送过来,他也可以在后台一对一回复指导。最近,他思索许久,决定成立一个以病人为核心以答疑解惑和提供治疗方案为目标的微信公众账号,着重侧重乳腺疾病的科普、咨询以及远程会诊。“过去人们都是在看医院,而不是看医生,大家投奔好医院,对医生往往是随机选择。”在尹永硕看来,自媒体开始改变这种现状。自媒体的出现,就是媒体新生力量的涌现,是在这种技术环境中对信息传达以及共享方式的深刻变革。

现在我们与亲友联络,扫下二维码,文字语音照片视频想发什么就发什么,在朋友圈尽情展现自己的审美趣味,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当下手机社交生活带来的最大巨变。此外,手机社交文化已经不全然停留在简单的社交中,这不只是一个大家拼命展现自我的秀场,不再是点对点的审美关系,而更多的是一张全面而又便捷的生活网,而在这张网中我们活得更美更具有艺术性。

我们知道,O2O是近两年来新兴的概念,他的全称是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的商品交易进入到互联网平台中来,最早可归宿为我们常说的网上购物。而在移动终端兴盛的年代,在手机社交审美文化生活的影响下,O2O的门槛似乎也大大降低,出现了类似商业性的O2O以及公共服务性O2O。这些平台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更简单,或者说更轻松更诗意,我们不用为生活中的此类琐事奔波,一切开始变得从容起来。在这份恬静从容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生技这些最基本的问题,而是多了一种“悠然见南山”的心态。

2 手机社交媒体对文化传播的创新作用

2.1 手机社交媒体扩大文化传播渠道

当前时代,手机社交媒介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是个人信息的平台,各地方的企业、政府、高校文化部门在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利用手机社交媒介,例如手机微博、微信公共帐号以及二维码扫码来进行文化宣传。2015年山东师范大学迎来65周年校庆,学校通过微信的公众平台几天内通过对学校65年历史回顾、优秀校友介绍、校庆活动直播等新形式达到了良好的对内对外的宣传效果,也让身为山师人的同学与老师更加感同身受,增强了自豪感。在此次活动中,手机社交媒体发挥了其最大的作用,因为智能手机及网络的普及,它的影响力替代过了过去学校广播、校报、电视台等只能在校园范围内相对局限的媒介,更借助微信这个更大众的平台将学校历史文化发扬出去,成为一次成功的宣传庆祝活动。由此可见,手机社交媒体已然成为文化宣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甚至有成为重点的趋势。

2.2 手机社交媒体改变文化消费方式

当代审美文化日益呈现出来的是大众文化中受众表现出来的一种感性化与趋俗化。同时,它也被技术理性所影响,通过现代传媒加以传导的娱乐化的审美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用传统的美学观念不复可行。其实反观手机社交媒体已经让大众文化更加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审美消费已经着重于手机社交媒体宣传并突出表现的文化活动中。

手机社交媒体带来的改变,其核心就是支付方式的转变,在线支付成为新的潮流,通过转账、红包等形式的支付,似乎文化消费来得更加轻松,而支付的便捷让消费冲动更易形成,于是文化产品是否带来的冲动感似乎变得更加重要,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品更具艺术包装感,人们似乎可以从这类包装设定出一种美学倾向。

3 结语

手机社交审美文化审美意识本身也是对许多年来以来一直处于形而上美学的消解,给感性的艺术以世俗的关怀。由此,逐步改变过去艺术指导生活以及艺术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的社会学层面的解释,初步达到日常文化与审美之间的多角度切合。目前,美学正日益走向多元共生和世俗生活的日常消费中,促成了艺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沟通。而从这个层面上讲,手机社交文化的积极意义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 陈中小路.“自媒体”:离开组织的日子[N].南方周末,2013(04):01.

社交媒体的普及范文第4篇

信息爆炸挑战内容管理

“IT行业现在有三大热点,这就是社交网络、移动化和云计算,这三大热点都会给内容管理领域带来重大影响。”Tom Jenkins告诉记者。Tom Jenkins是内容管理行业的开创者之一,他在这个领域有长达近20年的从业经验,其编写的互联网搜索引擎曾在初期的雅虎网发挥关键作用。他还是《云时代的内容管理》一书的作者。

Tom Jenkins说,上述三个热点的共同特点就是使得内容的生产更为容易,其直接后果就是带动了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根据IDC等机构的研究,当今数据正在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递增,如今一个企业拥有100TB量级的数据也并不鲜见。而且,新增数据中绝大多数是非结构化数据。与结构化数据相比,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和搜索都要困难得多。另一个影响是信息的格式日益丰富,除了一般的文字、文档、多媒体、流媒体外,还包括网页、软件、各种规范和制定等数字资产。

“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是内容管理的最大挑战。” Tom Jenkins表示,虽然现在硬件设备越来越便宜,但是在并行算法以及搜索技术等相关软件技术方面都还有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较高的需求,内容的管理上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支持众多移动设备

支持众多移动设备也是内容管理系统面临的又一个挑战。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面移动化的时代,再加上互动性更强的社交网络,这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访问和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供了很大方便。

社交媒体的普及范文第5篇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Facebook并未进入国内市场,但扎克伯格来华之行分别与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新浪的曹国伟这些国内强势运营商和媒体平台会面,显示出,未来SNS网站也将占据互联网主流地位。

国内市场还有待成熟,2010年,社交网站的声音来得比往年都大,而一直被关注的SNS社交网站经营模式也将在2011年出现新的格局。

立体化营销

一辆品牌车的广告出现在人人网的页面上。与一般网络广告不同的是,当用户点击其广告中“成为粉丝”按钮后,就会立刻被吸纳为该品牌车的粉丝。之后,这些粉丝与朋友之间将进行二次传播,吸引更多的朋友加入粉丝或参与活动,最后,这些粉丝将成为该品牌公共主页的忠实用户。

“付费媒体、免费媒体、自有媒体将是SNS的三驾马车,拉近了从Web2.0到Web3.0的距离。”人人网全国营销策划中心总经理李普庆说。

李普庆口中的付费媒体指的就是客户初期的品牌广告投入,而免费媒体就是因广告而聚合的粉丝群间的自主传播,在拥有了曝光度和潜在消费者群后,企业还可以在SNS网站设置企业自有公共主页,使用户成为朋友,达到深度营销的目的。

其实,品牌用任何方式进行营销都可以获得消费者资源,不过广告辐准度和受众的详细信息却很难判断。

由于SNS网站注册的用户属于实名制,一旦成为粉丝的好友,好友之间将形成对新鲜事的免费口碑传播,好友之间的影响更具信服力,这正是所有广告客户投放时比较看好的因素。

“在Web3.0时代,消费者更多的网络行为是沟通、分享,所以戴尔非常重视SNS营销。”戴尔大中华区消费及中小企业业务部市场部总监陆旻轩表示。

当初戴尔在选择社会化媒体时有三个标准:用户覆盖,运营能力和技术创新。而戴尔在人人网平台上设立主页后,在8个月内突破了60万粉丝。

现在看来,SNS网站已经逐渐转变成让普通人群从广告旁观者变为广告参与者的新媒体,不过,由于其比传统营销方式拥有更多维度,让效果评估成为难题。

全球最大的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在对人人网进行了3个月的跟踪监测后得出结论,广告的首次传播(B2C)和好友的二次传播(C2C)最终聚集沉淀用户成为品牌粉丝,而粉丝在品牌偏好、购买意愿、推荐度上都显著高于非粉丝。毕竟,好友之间感情化推荐的诚信度远高于硬广告。

现在看来,这种将资源整合并且最大化传播的营销模式无疑将带动2011年SNS网站的营销潮流。

互联网知名分析师吕博望认为,随着互联网企业对广告资源的竞争愈加激烈,深层次的营销显然是未来决定SNS网站成长的关键。

大企业之争

和Facebook锁定中小企业广告不同的是,人人网更看中品牌广告主。

其实在中国真正最先接受网络广告的是品牌广告主。由于大品牌公司对于网络的理解度更加成熟,对网络载体的认知度高。所以,最先应用社交媒体的,品牌广告占据多数。

正因如此,虽然Facebook有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中小企业,但由于国内中小企业对SNS网站的认知度还不深,所以这部分收入不会很高。

李普庆介绍,人人网近两三年广告收益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仅2010年第三季度纯品牌广告收入就已经过亿元。

除此,SNS社交网站试水移动互联网的行动已经悄然开始。

据了解,三分之一的人人网用户通过手机上网,这为其LBS——“人人报到”应用的启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