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各地的传统文化

各地的传统文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各地的传统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各地的传统文化

各地的传统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载体;商务英语

1、中华传统文化的涵义

关于传统和文化,《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给予了解释:传统是“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华传统文化即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来的社会发展中世代相传的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精神文化财富和物质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天、地、人相对话的历时性记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有形的历史古迹、文物等,也包括无形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理应发扬光大。

2、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

传统文化是渗透在血脉中、以人为载体、长在人身上的活体遗产,因人而生,因人而传。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渠道:

(1)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操作简便的PC机,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领略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了解异彩纷呈的各地文化。世界各地的媒体,能更直观地让人了解各地以政治、军事、体育等为代表的文化特色。

(2)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通常是通过诸如孔子学院等的教学实践来传播和展示民族文化和教育、教学理论的。越来越多的国外院校开始开设汉语课及以中国法律、传统民俗为主的相关文化课程。此外,国内外交流学生、留学生的日益增多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拓宽了道路。

(3)诸如贸易博览会、经贸洽谈会、世博会,甚至于奥运会等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会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4)人员接触的感知、渗透更能潜移默化地向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正是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当前,国际间的交流日趋紧密,人们的足迹可以遍布整个地球村。而起到国际交流作用直接与外国人接触的主要是从事外交、外贸、涉外旅游、石油、技术等人士。从事涉外工作或与外国人直接接触的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育水平对文化传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大多数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都曾接受过商务英语教育。追本溯源,商务英语教育_与基础英语教育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

3、构建商务英语的内部环境

(1)文化适应性作为商务英语能否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要素,说明商务英语要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相一致。商务英语是体现企业亚文化的一种手段,是社会宏观的大文化在企业中的投射,因而商务英语必须体现出社会的宏观大文化。所以,中国企业商务英语的文化基础就应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人类的一种本原文化,是在与各种文化、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借鉴和融合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表征。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可道,非常道”的真理追求意识,“无为而治”的管理意识和“有生于无”的创造观以及孙子的“五事七计”以道为首的思想等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培育和建构商务英语理论的重要基石。

(2)长期以来,我国商务英语理论缺乏中国特色,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和应用到商务英语理论中。实践表明,只有建立扎根于现实土壤、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商务英语,才能使企业发展具备永续的原动力和发展的持久力。例如,海尔的“In Good Faith Forever”,集中反映了德、信、人尊、人与人之间亲和的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也正是由于海尔把传统文化作为商务英语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和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从体系到高度,从高度到延伸,将诸多竞争对手远远抛于身后。

各地的传统文化范文第2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文化的定义,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单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为主干。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构筑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三家传统文化之思想,在中国合称为三教。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有: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来源:文章屋网 )

各地的传统文化范文第3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一、认真钻研教材,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礼义道德的等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所以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着眼于教材对话与传统文化对话。如在教授小学课文《孔子拜师》一文时,要把挖掘教材所蕴涵的礼仪文化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广泛搜集古人在拜师过程中的一些传统礼仪、称谓及古人尊师爱师的名言警句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类似的有趣故事,如“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让学生课后阅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把故事所包含儒家思想中的仁义道德加以传达,让学生感受现在学校所要求的文明习惯的养成其实就在传承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礼仪。

二、引领学生感受丰富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象征。汉语文化形象丰赡、意义深远、气韵生动,这就是语文教学中所要寻觅的文化。因此,语文课堂应倡导师生一起去探寻、体验和理解蕴涵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汉字本身就镌刻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烙印:一撇一捺相互支撑站立起来才能成为“人”;“人”“言”要讲“信”。细究每个汉字,都能发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智慧。所以,小学必须加强识字和写字的教学。要让学生领悟掌握汉字的基本规律和书写规范习惯。让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同时,多介绍古人习字书法的感人故事。教育学生学写字就是学做人,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自己形成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内核,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蕴涵着丰富的思想观念。教材中许多文章都描写民族英雄敢于并且主动担负社会责任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帝国主义的阻挠面前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詹天佑》);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舍身捍卫祖国和民族尊严的晏子(《晏子使楚》)……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站在文化的平台上,理性地审视语文教学,引领学习语言的同时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传统美德,探寻民族精神,进而提升品位,历练人格。

三、努力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

中华传统文化既具有物化的客观形式,又具有主体形式的存在和延续。例如:诗、词、曲、赋、国画、书法、对联等。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有知识的梳理,还要有习惯的养成、技能的落实和文化的积累。例如:在执教《北京的春节》和《元日》时,教师除了传授语言文字知识外,还应该认真分析探究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了解各地春节、元旦中的风情习俗,了解认识春联、书法等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查找关于“屠苏”的知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通过查资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或以综合性语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的来源及各地节日的风情习俗;让学生感受诸如戏曲、武术、国画等国学精粹的博大精深。学生长时间徜徉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并注重积极尝试和点滴积累,定能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各地的传统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其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独特民族气质和民族文化的外在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影响着中国社会,对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也是影响至深,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不仅在当时领先世界,时至今日也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1 衣食住行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衣食住行是所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中最基础的环节,可以说任何人的一天都是从柴米油盐开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衣食住行上时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一身身漂亮的旗袍,把观众看得如痴如醉,也让外国影评人惊叹中国旗袍的端庄靓丽。旗袍,作为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从民国时期,由宽松肥大变为窄瘦,并有长短袖之分。一般款式为紧贴腰式,直领开右大襟,两开衩,钉扣绊,长至膝下略掩足,款式高雅,清新大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至今仍深受欢迎,并成为中国服饰文化的代表。从满汉全席到民间小吃,传统文化在饮食上的影响力更是巨大,饺子、元宵、月饼、京八件、沙琪玛等更是中华传统美食的代表。电影《满汉全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中国饮食文化热潮,人们从世界各地纷纷来到中国品尝地道的中国传统美食。以故宫和拙政园为代表的传统中式建筑,在雍容华贵中不失娴静优雅,展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至今仍为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在出行方面,虽说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车马舟船,但是在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中随处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比如说,人们都喜欢在私家车中悬挂保佑吉祥的饰物,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出行方面的物化表现。

2 文化娱乐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娱乐是社会生活的另一个主要方面,也是社会文化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日常文化娱乐活动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享誉世界,齐白石、张大千更是世界级艺术大师,在2013年12月2日的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中国书画大师黄胄的作品《欢腾的草原》以1.288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人们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国粹京剧更是蜚声海内外,深受群众喜爱,梅兰芳、马连良等艺术大师的精彩唱段余音绕梁,业余票友的精彩唱腔也是功力深厚,夏日的公园里、广场上经常可以看见票友们在一起切磋技艺,你方唱罢我登场,尽情享受中国传统文化为人们带来的快乐。此外,杂技、下棋、抚琴、扭秧歌等其它文化娱乐活动也深受群众喜爱,经常在民间的街头巷尾出现,这些文化娱乐活动都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3 体育活动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体育活动是群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十分丰富,武术、荡秋千、太极拳等中国传统体育活动最为人们熟悉。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源于商周时期的军事训练,至秦汉形成流派,并有著作记载,在宋明时期达到巅峰。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荡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现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太极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由于太极拳是近代形成的拳种,流派众多,群众基础广泛,在公园、广场甚至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练习太极拳的人们。

4 医疗保健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如果说到医疗保健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不讲到中医。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人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现在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亚洲的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这些隶属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外,英国、美国、德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逐步认可欢迎中医。可以说,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弘扬着中国传统文化。

5 人际交往中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各地的传统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必要性 如何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46-01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地理学融自然性和人文性于一体,是一门综合科学,并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地理学科易与同其他学科建立联系,例如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而文化具有地域性,早期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的积淀,作用于文化个性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使文化带上特定的地域特色,从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必然会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所学到的地理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从高山峻岭,到河流湖泊;从塞外边疆,到江南水乡;不论是人口分布,还是行政区划……地理教学都包含着深刻爱国热情和人文情怀,教师在教学中便可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们既掌握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并与学生一起唱了起来。让学生欣赏我们壮族的铜鼓舞;蒙古族的赛马、摔跤、射箭;毛南族的马革球。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服饰、活动,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情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爱乡情感

我们的学生来自各地,但是他们对于自己本乡的文化并不是十分了解,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文化已经出现了断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在文化的冲击。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所在乡镇,安排教学计划,给学生复习他们的传统文化,并希望他们将这些文化传承下去。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壮族,是我国的一个主要民族。但是很多的同学并不知道这个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所以,教师应告诉他们每年的“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上万的男女青年,都兴高采烈地穿上节日盛装赶来参加。

(三)实施华夏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根据学校综合调查,当代中学生对华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其表现为: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有些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有些学生也不同程度地表现为对父母缺少应有的感恩之情、缺少亲情的交融等现象。通过华夏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让他们学习到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四)有利于传承和谐理念

我国山河壮丽,气象万千,长江黄河,一南一北,奔流不息,自然环境独特而复杂。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国家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多种灾害的产生成为可能,人们在改造利用它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传统文化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地理与文化结合

地理这门学科,不但难度大,内容多,涉及面广,触及的问题较多,而且它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要强硬灌输,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只有通过电教多媒体这个渠道,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八年级《地理》时,要讲青藏地区的交通。解放前,青藏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歌: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坐高山,趟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走进新郎的帐房。通过多媒体显示,让学生看清楚青藏地区羊肠小道的险峻和行走的艰难。这样,通过教师引导,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进入一种探索的良好状态。

(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创新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和心灵家园。时下,国学热在各地方兴未艾,诵读经典在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而人教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的发行,更是开启了一条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新路。引导传统文化进课堂,将国学教育有机融入到中小学体系,无疑有助于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同时,作为德育教育和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的稳步推进,能够帮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努力探究地理知识元素,挖掘文化底蕴

努力探究地理知识元素,挖掘文化底蕴,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学习水平,要全面掌握地理知识和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并钻研其蕴藏的传统文化,才能对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总体上有个把握。此外,还要求教师对相关学科如历史和政治课程也要跟上去,这样在综合地理、政治、历史等条件下,才能更生动形象、并有说服力的讲解地理文化,同时学生也更易于接受。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四)既要应试又要实践

传统文化进课堂,尤其是地理教学,既要过应试关也要过时间关。只学不考试固然有基于为学生减负考量的因素,但在应试教育下,很可能遭遇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最终和其他副科一样,沦为给主科让路的陪衬。这显然有悖于我们的初衷。此外,传统文化在地理教学中要摆脱庸俗化、肤浅化,避免流于形式。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担负起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素养。

总之,传统文化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十分迫切的应用需要,但在应用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同教学结合,增强我们整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http:///article/browse/98488.jspx.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