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利与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41—01
随着日趋开放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化浪潮的席卷, 流行文化正在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汹涌的潮流,流行时尚文化在校园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小学生对流行时尚的追逐越来越狂热,流行时尚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传统文化教学的命运与传承,时尚文化摒弃与吸收面前,要正确教育引导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认识流行时尚文化,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是非观,做一个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新型的现代化少年,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正视流行时尚文化的存在,并使其良性发展
小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模仿性,最易于接受社会流行文化潮流,他们是追求流行时尚文化的主力军。正因如此,流行时尚文化在小学内盛行,给传统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应当正视校园文化中时尚潮流的存在,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通过比较和感受两者,取良去莠,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学校可以引进传统的有意义的体育游戏,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生活。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利与弊。对于流行时尚文化,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视其为“洪水猛兽”、歪风邪气,但也绝不能听之任之,而要采取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方式,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尽可能地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其自觉地分辨善与恶、美与丑,跟着主流文化走,创造健康活泼的时尚文化。
二、以有益的流行时尚热点为载体,打造时尚魅力课堂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新概念、新词语层出不穷。教师有责任将一些健康的、积极的新生词语引进我们的课堂,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外阅读中因为某个词语而遇到阅读障碍,显得滞后于时代潮流。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捕捉教育契机,如“神舟十号”升空是举世瞩目的事,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利用这样的契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写体会,爱国主义的情感就会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内心。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层地了解“明星”,了解他们的奋斗史,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三、发挥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引领校园健康时尚风
新时期,流行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在传播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相互碰撞、渗透、融合,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从历史的发展观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吸收流行时尚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为己所用,互利互济。而流行时尚文化本身,既受到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技术的影响和支撑,也深植于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以交融、动态的眼光,来审视流行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营造优良传统文化与流行时尚文化有机融合的氛围,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和审美观。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学生发展;探究
一、忠于教材,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强调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了解。为学生奠定长久、健康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支撑,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品德与社会十分重视学生人文性和方向性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增加对各种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在自学自读中悟道理。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时,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必须让学生多读教材,熟悉教材。熟读教材后我还要让学生说出其从教材中了解了什么知识,进一步加深其对知识的掌握。之后再给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里涵盖历史、地理、天文、环境资源、世界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有关知识,内容十分丰富,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忠实于教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
二、联系生活,科学引领,培养科学精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大课堂,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教学中要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六年级上册“走向文明”和“腾飞的祖国”单元都和生活联系得十分紧密,学习“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教会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的眼光去判断、分析和认识事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为了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是人人动手,收集资料;二是小组合作,交流互动,讨论提高;三是设置问题,师生互动,深钻细究。我在教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时重点讨论了电脑的利与弊、汽车的利与弊,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全面透彻地了解了相关知识,培养了其科学精神。
三、采取灵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品德与社会”强调学生要联系生活实际,重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探明真理。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自悟,之后在小组或全班同学间进行交流。开展探究学习,教师事先要给学生指引方向,围绕一定的目标进行探究,强调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要广泛采取让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能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感觉到与自己不同的体验,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人、事、物,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等。
四、科学引领,明辨是非,学会生活
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中有很多是教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的内容,与我们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脉相连。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也不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领,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其明晓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怎样做既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同时又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做到与他人和谐相处。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让诚信伴随着我”时,要引导学生知道诚信的重要性,理解“人无信不立”的深刻含义,同时教会学生知道怎样做一个诚信的孩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的主旨是引导学生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人,怎样才能拥有健康、有益的生活,怎样学会拒绝生活中的陷阱,这些都是教会学生学会生活的鲜活教材。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的故事,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和引领。教师要收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要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发挥“导”的作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五、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品德与社会本身就是一门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在教学中,有很大创新的空间。我们既可以在教法上创新,在学法上创新,也可在教学方式上创新。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取讲授、问题导学、讨论式教学,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我爱祖国的山和水”时,就利用本地资源组织学生去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AAAAA级景区“大足石刻”。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石刻文化,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还带领学生去调研社区的环境状况,社区的文化生活,组织学生开展野炊活动,等等。像这样把单一枯燥的学习方式变成形式多样、丰富有趣的内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年初,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2011年通过认定的121家动漫企业名单。目前,我国共有390家动漫企业通过认定,这在全国上万家动漫企业中占比甚小,还有众多的动漫企业望“认定”而兴叹。那么,这些通过认定的动漫企业究竟凭什么能够脱颖而出?本专栏将从全国各地遴选一批优秀企业,以老总访谈的形式连续推出,以期对业内有所借鉴。
回归传统 掀起中国古典风
记者:“招财童子”以吉祥中国为核心理念,以传递爱与快乐为宗旨,被称为中国第一吉祥符。无论是形象的设计,还是作品画面感的定位,作品本身中国的传统文化色彩浓郁。促使您回归传统文化的动力是什么?
郑大治:创作的初衷可以从三点进行阐述:首先,我本人的研究专业方向是铜版画,属于纯艺术范畴,也是门小众艺术,但我认为真正的艺术是影响广泛受众的“大艺术”。而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除了众所周知的书画、影视等,动漫的表现形式更是一门综合艺术。
其次,对于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原创动漫,无论是业内专家还是普通大众,甚至外延到市场和产业链,基本上有一致的判断标准:能代表中国的精神内核。比如梦工厂出品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为主题,其景观、布景、服装乃至食物,均对中国元素有全方位的呈现。面对如此丰富的中国文化宝藏,我们完全有优势创作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优秀原创动漫作品。
第三,影响国人生活的文化除了儒释道,最显性的文化是“吉祥文化”。节假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吉祥文化时时刻刻如影相随。于是我们提炼出经典的中国娃娃元素,将抓髻、红点、刘海、兜肚集合成一个简约的、符号化的典型形象,创作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卡通形象——招财童子。
至于说回归传统,也可以这样理解:是基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做现代的表达!
记者:《招财童子》在央视和各大卫视播出之后,得到很高的评价。有什么独到的营销经验跟大家分享?
郑大治: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传播渠道的支撑。新媒体深入人心,未来发展中,如何将二者有效结合,是动漫人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招财童子最初选择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在整个网络、手机和移动互联等新媒体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推广,反响很好,得到广大网友和商家的认可。
目前,国内很多卡通形象都是通过新媒体传播的。新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流媒体等载体,我们熟知的卡通形象如韩国的Pucca、流氓兔,国内的小破孩、张小盒以及招财童子等。这些动漫形象首先在市场上获得认知,其次才具备相应的商业价值。若对动漫形象加强公司化运营和市场化推广,潜力无限大。
事实上,新媒体也有自身缺陷。许多动漫形象可能因为它短小,价值感不足,而使其推广和发展会受到限制。所以我提出一种新概念叫“全媒体”,现在就是一个全媒体的时代。
记者:招财童子以“创新、品质、吉祥、幸福”作为品牌核心,您对这四点是如何看待的?执行过程中又是如何取舍的呢?
郑大治:与“创新和品质”相对应的是“原创和品牌”。
原创是中国动漫产业的生命所在,事关中国动漫产业存亡。中国动漫可创作的题材异常丰富,离开了传统文化,就会使创作淹没在国际动漫的大潮之中。
品牌是动漫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品牌,就不可能产生世界性的影响,也就没有生命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品牌,一定具有丰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完美诠释中国文化精神。
至于“吉祥和幸福”,作为国内少有的坚持“原创中国风”的动漫公司,治图文化对中国原创动漫有不一样的解读。“中国元素不一定就是传统的,原创也不不一定只能迎合小众人群”。招财童子以中国独有的吉祥文化为本,融入当下最时尚元素,以吉祥文化为脉络重新构架了中国传统的仙凡体系。可以用“更幸福、更阳光、更快乐”来表述系列作品给大家带来的心理感受。
记者:《招财童子》不仅在原创动画之路上收获颇丰,而且在品牌授权,以及动漫衍生品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对于发展动漫全产业链之路,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
郑大治:迄今为止,招财童子可以说是国内授权最好的动漫品牌形象。 与授权商的合作,并不是简单地在产品上贴上招财童子的形象,实现授权产品的市场认可和加分。相反,从合作一开始就配合授权商开发和设计产品。目前,治图文化也在寻求转型升级,成为授权客户的综合服务商,对有需求的客户除了高端设计支持、营销活动支持之外,还提供授权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平台支持,实现合作方多赢的局面。
治图文化始终坚持以打造动漫明星——“招财童子”品牌为核心原点,专注于动漫产业化运营,建立一个围绕“招财童子”系列品牌的产业链商业集团!
标新立异 实现动漫全龄化
记者:现如今许多动漫企业的市场定位都是低幼市场,而《招财童子》却以推动和加快中国动漫全龄化为目标,您是如何看待这一市场的?《招财童子》占据全龄市场的优势是什么?
郑大治:中国动漫要做的,就是突破旧有的思想观念,纠正年龄误区。中国漫迷已经有很高的国际欣赏水准,架空史诗、幽默逗趣、打斗悬疑,各种风格早已司空见惯。鉴于生产水平和欣赏水平的巨大落差,国际水准成了本土作品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小修小补无济于事,我们需要的是一次观念、手法、创意、眼光等全方位的脱胎换骨。
打破传统动画的局限性,招财童子还适合年轻人和家庭观看。在片中一改传统中国动画片的说教模式,通过充满笑点的情节和最流行的动漫表达方式让宝宝和家长能够分享片中表述的“勇敢、乐观、分享、信任”。最根本的还是招财童子的精神内涵,和全年龄的受众都有情感上的互动。
记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动漫播放平台的多元化,您是如何看待全媒体时代下动漫发展的利与弊的呢?
郑大治:在全媒体时代下,关于动漫产业的发展,本人所著的《动漫产业盈利模式六加一理论》中有比较全面的论述,简而言之,认识媒体的属性,认识不同媒体的特性,针对不同的媒体介质,做出不同的动漫形式表达,根本还是优秀的作品本身。
记者: 动漫在从文化事业到文化产业的转变过程中,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这几年您有什么深刻的感触?
郑大治:从我们切身的角度来看,因为国家本身支持很多。但是在一些领域、一些角度,比如说金融市场、投融资环境、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动漫从业人应该从练内功开始潜心创作作品,在大文化产业的格局认识上积极拓展市场,尊重行业规律,必将迎来动漫产业的蓬勃发展!
企业家档案
曾几何时,快餐文化就像副食商店成堆的方便面充斥在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不过说起来方便面也确实有它的好处,快节奏的生活,无论你是为了工作而忙碌还是为了生意而操劳,没有时间吃饭,开水冲上一碗面,总也可以解决眼下的饥饱问题。快餐文化也具有此特性,茶余饭后,信手拈来都可以做为学问的,不费时亦不费力。反正这样的信息社会里,我们捕捉信息完全可以不必费上吹灰之力。我想这也是快餐文化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在快餐文化充斥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吃文化快餐,恐怕这也是一个随着时展而出现的不可以改变的现状。那么快餐文化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呢?
首先,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方方面面,新闻、娱乐、体育、流行时尚、美容时装……,总之它涉及到我们可能接触到的每一个方面,任何我们所需要的信息种类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踪迹。于是,生活变得轻松了,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奇闻。
其次,便捷的信息渠道。就像是泡方便面简化了做饭的程序一样,快餐文化也简化了我们的信息猎取渠道。打开电脑轻点鼠标,想要知道的和不想要知道的以及不知道该不该知道的一切就来到了眼前的屏幕上。比起历史上单一的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的传播手段,它没有时间限制,没有信息量的限制,而且具有惊人的传播速度,让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时间差以秒来计。如此快捷,受欢迎也是理所当然。
……
然而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此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如此便捷的文化快餐,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另一个方面的影响——传统文化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暗淡和凋谢。
就拿被称为文学上一朵绚丽奇葩的小说来说吧,无数人类智慧的结晶所凝聚成的小说,曾经被称为世界名著、古典名著的书,已然没了曾经的市场地位。人们似乎已经没有时间读书,也不再需要从书中寻找精神的鸡汤,打开电脑,网络中应接不睱的新闻已足够把人们闲余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了,没有时间看书,也没有心情静下来去认真捧读一本厚厚的书,更谈不上从读书中去提高自身的修养。
另外快餐文化的存在又不仅仅存在于网络媒体中,更严重的是,“快餐”似乎也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大有不可挡之势。继大量泛滥的网络小说之后,市场上出现了一只突起的“异军”——一批销量可观的青春读物。近年来青春办杂志在书刊市场上已不是新鲜现象,如郭敬明《岛》、明晓溪《公主志》、郭妮《火星少女》、蔡骏《悬疑志》等以个人为销售品牌的杂志在图书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吸引了一大批12岁至20岁之间的青少年读者,发行量远远超过主流文学杂志。
对青春文学杂志的热销,有些专家表示理解,他们表示,这类畅销杂志本来就不能等同于纯文学,纯文学杂志有“经典化”的精神价值追求,而青春文学杂志就着眼于“好看好卖”。它们大多直击青少年心理,运用或幽默诙谐或忧伤曲折的笔调,讲述着作者或经历或羡慕的友情和爱情,很容易让中学生产生共鸣,获得认同感。《西湖》杂志副主编吴玄则表示:青少年读者放弃经典阅读,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因为从长远看,这会让我们的文学得不到正常的传承,从而造成文化的断层。“不过,我相信依然有真正的严肃文学爱好者在坚持走自己的路,他们暂时不为泥沙俱下的图书市场认可,大浪淘沙以后留存的只会是这些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者,只有他们才是中国文学值得期待的对象。”
【关 键 词】 选修课;目标;确定
【作者简介】 顾舟山,中学高级教师,盐城市时杨中学副校长,盐城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名校长,盐城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盐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究竟怎么样定位,是自成体系,是必修课程内容的补充,还是延伸和拓展?就当前而言,各地师生对选修课程和选修教材都有较高的认同,但也不容否认,由于选修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选修教材教学中的应试化倾向日渐突出,选修课程教学特点不够突出,选修、必修教学方式、教学目标趋同化现象日渐明显,“知识本位”现象突出,选修课程的开设逐渐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对教材的选择上,突出应试目标
相当一部分学校乃至地区,把选修教材当作必修教材内容的补充、注意,我这里用的是补充而不是拓展和延伸,两者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如在高二阶段,大部分地区选择了《唐诗宋词鉴赏》《史记选读》和《语言规范与创新》模块,高三年级选择《现代散文鉴赏》《唐宋家散文鉴赏》和《实用文阅读》模块。这几个模块的选择体现了学校选修教学的指导思想还是在应试,把《唐诗宋词鉴赏》《史记选读》及《唐宋家散文鉴赏》当成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知识补充,因为在高考试卷中,这两块所占的分值很高,分别是11分、18分,占基础部分总分的32.2%。选择《现代散文鉴赏》则是因为试卷中阅读理解达38分,再加上作文70分,所占比例更高。这样,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课程选修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达到。教师对选修教材的专业研发能力不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匮乏、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等等固然是选修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但是,我们不容否认,应试的现实导向束缚了学校对选修教材的选择,目标的错位成了当前选修课程教学的突出问题。
2. 在教学方式上,沿袭必修教材教学的传统
前面所说的是选择什么样的选修教材才能达到选修课程目标的问题。这里要说的则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才能达成选修课程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很多必修教材教学带有浓厚的应试色彩,强调“训练”。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甚至流程都服从于这一目标。就连人教版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编者的话”中也毫不讳言“考虑到了高中生升学考试的实际需要”。
实际上,选修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开拓视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尊重学生个性选择。选修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题材是多样的,可供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选择的余地是广阔的,但是,又有多少选修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课程资源有哪些?学生的需求是什么?课程目标如何确立?这些是实施选修课程教学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选修课程评价有比较明确的建议,“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因此,确定什么样的课程目标,决定什么样的教材选择内容和教学体例。为了纠正上述两个方面的偏差,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体现以下几点:
1. 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意识为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这里的语言应用不仅仅是指高考试卷中的“语文知识”或者是“语言运用”之类的东西,更是指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表达力,较好地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精神。为达成这一目标,可以选择《实用阅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和《当代语言生活》三个选修教材。在教材的处理上,完全可以摒弃传统必修教材教学的线性流程。应以文本阅读为中心,进行语言问题的探讨。
如谈到语言的规范使用,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的利与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现象,事实上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生活现象、语言现象,已经影响到汉语表达的规范性、科学性,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我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如“斑竹”、“围脖”、“ 喜大普奔” 、“人艰不拆”等等网络语言。在课堂上选择《当代语言生活》中《中国当前的语言生活》等一系列文字进行阅读探讨,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选择《语言的规范与创新》中系列文章阅读,了解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与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实用阅读》中的系列文章,明确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科学性。通过探究,学生明白网络语言实际上就是一把双刃剑,感受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丰富的表达力和深厚的感染力,从而规范使用一些网络语言。学生的语言应用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2. 以培养学生探究和质疑精神为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探究和质疑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选修教材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比必修教材更为广阔的空间。以《史记》选读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研讨的问题:《史记》人物的生存价值观(诸问题之一),并为学生推荐了一批阅读篇目,如《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渔夫》等,选文不限于《史记选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李陵事件及司马迁的“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报任安书》);屈原的“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屈原列传》)和渔夫的“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处世哲学,伯夷的“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和管仲的“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以及韩信的“胯下之辱”,让学生从中探究主人公对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认识。通过对不同文本的横向对比阅读,进行独立、自主探究,学生加深了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认识。因此选修教材的学习,“不是仅仅掌握概念、原理,记住教师的结论”,“更重要的是学会探求学问的方法,培养应用语文、研究语言文字或文学文化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领略中华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和无穷魅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生活品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选修课程的教学尤其强调,应体现学生对“不同于必修课的期待”。所以,选修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应避免必修教材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的功利性色彩,要从构建个体整体素养出发,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使其领略传统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如在必修教材中诗词的教学已经涉及很多,学生对诗词的基础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对古诗词素养有了一定的积累,那么,我们如何处理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 ?古代散文在必修课程中也有很多篇目,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言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如何组织《论语孟子选读》和《唐宋家散文选读》的有效教学?是不是仅仅是必修课程文言文教学的延伸?
中华古诗词和古典散文都是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资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传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涵咏传统文化兴趣和素养。在北师大考察时,更明确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这是同志在治国理政中善待传统文化,更善用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除教材中一些疑难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探讨,适当讲解外,我们大可不必停留在学习必修教材时那种大量简单反复的讲解与练习上面,我们必须立足于教材中,把学习的内容延伸到更加广阔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中去,采用“活动教学”的形式,增加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习的机会,从而达成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和生活品位的教学目标。如在学习《唐诗宋词选读》时,辅以一些诸如诗词背诵比赛、诗词诵读、古诗新唱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古典诗词意境和形象的感受和体验。在教学《论语孟子选读》时,可以设计一个研讨学习的模块:谈谈孔子、孟子的论辩技巧。选文语言之准确,譬喻之精当,思维之缜密,语言之平实,说理之形象等等,对提高学生的探究和思辨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使学生得到精神的熏陶和审美的愉悦。
此外在开设选修课程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类教育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长廊、校园环境、网络等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有效扎实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达成选修课程教学目标 。
参考文献:
[1] 贡如云.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