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行业的发展前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SWOT分析;宿迁;中小商业银行;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3—02
引言
随着宿迁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这里指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发展所形成的“鲶鱼效应”为整个银行业带来了竞争,也注入了活力。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包括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在内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同样,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推动宿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何立足国情,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地方实际的发展思路,健康、稳定地发展,越来越对宿迁市地方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通过对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苏州银行等宿迁市地区代表性中小商业银行的调研,本文将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逐一阐述。
(一)优势:Strengths
1.资金质量高
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宿迁市以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金融市场份额占宿迁市市场的整体份额较小,但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人均利润率等盈利性指标大多优于国有商业银行,比大银行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而可为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业务创新提供更有利的资金保障,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宿迁中小企业的认可,当下也有不少的宿迁市地方企业愿意选择中小银行作为其经营发展的有利资金平台。
2.体制较新
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是宿迁市银行业的主体,受产权制度的限制,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必然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经营与决策受到限制,而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组织,具备了较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作为经营目标,努力开拓包括宿迁市中小企业在内的资本借贷市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的资本增值。其次,与宿迁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需要负担的公共责任较低,因而在对宿迁市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发放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与大银行相比,由于组织机构体系简单,决策效率高且决策的自由空间大,能够更好地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宿迁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3.金融创新意识较强
当前,宿迁市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基本上还是由省行或国家认命,笼罩着较为浓烈的行政色彩,银行内和银行间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会受到来自于制度层面上的很大制约。而近年来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实行股份制体制,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公平的管理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地方和省内知名高等院校乃至省外院校的优秀高等人才,员工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员工结构也比国有大型银行具有一定优势,这使得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在对宿迁市中小企业贷款的技术研发能力方面明显超过大银行。
本文认为,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以及金融创新保障机制,使其在同业资金业务领域的优势明显,通过对银行资金的灵活和合理调配,大大优化了其行内资金的资产负债结构,银银平台、柜面通等特色业务已经被宿迁市民和企业广泛认可,规模效应和经营效益已经大大显现。
(二)劣势:Weakness
1.资金规模劣势
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主要考核银行资产的抵御风险能力,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这个比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权数资产的比率不应低于4%,该比例越大,说明银行资产安全性越好。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的发展需要有雄厚的资本规模作为支撑,强大的资本实力是银行取得客户信任、吸纳客户资本,开展信贷业务的基础,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前提。在这一点上,由于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受到起步晚、规模小等众多历史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拥有的资本规模与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营业网点少
中小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宿迁市地区还没有形成覆盖广阔的营业网点(包括ATM自助设备)。本文调查发现,在宿迁市地区(含三县在内)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仅拥有营业网点约60多个,其中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和苏州银行等在全宿迁都仅有一个营业网店,这相对于宿迁市现有的约471.56万常住人口(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而言,人均可享受到的服务微乎其微。而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拥有网点约154个,其中单单是中国工商银行就拥有网点86个,此外,虽然交通银行刚刚进驻宿迁市不久,但已经在主城区发展了多个ATM自助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持卡客户的交易需求。宿迁市大银行如此庞大的网络覆盖面是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无法匹及的,也构成了其自身在未来实现较快发展的巨大屏障和重要制约。
关键词: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结算;国际结算
一、引言
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如火如荼的发展,商业银行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扩大了经营范围,增加了业务收入,同时也发展了客户资源。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可以作为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不仅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人民币结算服务,还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商业银行对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的推动。
二、我国商业银行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现状及问题
(1)服务对象局限。商业银行海外机构服务对象多局限于国内企业的海外分支机构,缺乏当地的客户,且产品结构单一,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境内分行提供的人民币融资或利差业务。服务对象的局限性,将阻碍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
(2)国际化人才缺乏。商业银行海外机构在国际化专业人才方面与大型跨国银行存在差距,其主要负责人和大部分员工都是来自国内分行,对国际及当地金融政策和监管法规缺乏了解,必然会影响到其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与其行关系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行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增长,范围也覆盖到中国主要贸易往来国银行,业务种类也日益齐全,但其结算业务存在着以下问题:
(1)行人民币账户数量较少。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与众多外资银行建立了关系,但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的行却为数不多,无法真正推动人民币行清算模式的发展。以工行为例,截至2013年11月,共为外资行开立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325个,在其1771个行中仅占比18.35%。
(2)行人民币账户交易数量不足。行虽开立了跨境人民币清算账户,但其认为人民币账户的资金依然存放在中国境内,如果要将资金划转给其客户还需要进行跨境划转,操作上存在着时效性和清算费用的问题,因此交易数量不足。
3.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产品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产品的种类主要涉及到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跨境经营活动领域,包括向企业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服务和向境外金融机构提供人民币清算、账户管理、同业拆借等服务。但现有跨境人民币结算产品种类较少,商业银行在丰富产品种类时遇到了以下问题:
(1)外部监管约束。商业银行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往往受到外部监管部门的政策约束,跨境人民币结算在推出初期监管和约束较多,产品创新的脚步也因此有一定程度的减慢。
(2)内部缺乏创新主动性。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缺少鼓励政策,都在被动的进行产品创新,若某家银行研发了新产品,陆续会有其他银行进行产品模仿,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创新主动性,产品创新停滞不前。
三、我国商业银行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发展的对策研究
1.海外机构发展对策
(1)提高本地化发展能力。海外分支机构在维护境内企业海外机构关系的同时,应重点拓展当地客户,着手于本地市场的开发。海外分支机构应调查不同行业的客户交易习惯和业务需求,制定市场营销的突破口,因地制宜、积极开拓当地优质客户,为当地客户提供人民币现金管理、银团贷款、债券投资、衍生品交易、国际结算、电子银行等跨境人民币服务,丰富和完善综合化服务水平体系。
(2)培养国际化人才。海外分支机构在员工队伍建设时,应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国际金融政策法规知识和国际业务产品开发能力的专业化团队。在境内招聘业务水平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加以培训外语、国际金融运行规则、现代金融运行规律,派往海外工作,建立中方的海外机构管理团队。同时在所在国引进一批当地金融人才,提高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
2.行发展对策
(1)积极营销欧美银行跨境人民币账户。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并将发展欧美地区跨境人民币账户作为中间业务的支柱增长点。目前我国企业在同欧美客户进行贸易时主要使用美元和欧元作为结算币种,导致欧美银行缺乏在我国银行开立跨境人民币账户的积极性,但是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和我国政府给予跨境人民币结算不断的政策开放,相信跨境人民币结算会在欧美大规模发展,商业银行应抓住先机,给予外资银行一定开户优惠条件,例如开户一段时间内免收账户管理费等,大力发展欧美银行开立跨境人民币账户。
(2)鼓励行增加交易数量。针对行虽然开立跨境人民币账户,但是不愿意通过此账户进行跨境人民币交易的现象,商业银行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鼓励行增加交易数量。如当交易数量达到一定笔数时,给予行手续费减免或优惠,或承诺行一定外币结算量来达到互赢互利的局面。同时,也可设立专门服务机构为行的跨境人民币账户资金转移提供迅速、高效的服务。
3.鼓励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
一、引言
随着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国有企业的股权的改革,2005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加快了上市的步伐。2005年6月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6月中国银行先后在香港和上海证券市场上市,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实现了在香港和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并创下了全球融资规模最大的IPO。(杨德勇和曹永霞,2007)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在也于06年在香港上市。至此,我国现共有14家上市银行 ,无论从股权结构还是整个银行业的面貌,中国的银行业发生了显著地变化。
纵观国内已有的关于股权结构的论文,基本都停留在05年以前的实证研究,忽略了近两年国内国际的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国有银行上市以后的表现;同时它们的研究的角度也不够全面,因此笔者认为进一步全面地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选取9家已上市商业银行,分别对银行的效率表现和股权结构的相关作用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到当代银行业的发展特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分析
(一)财务指标分析法
1.财务指标体系。按照商业银行资金“三性”平衡原则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要求,从反映被测度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费用控制能力、资产质量与安全性、资产流动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设立财务指标,建立财务指标体系,测度商业银行效率(Berger A N, Harman T H. 1998)。根据财务指标的重要性确定财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如下:盈利能力方面占60%,费用控制能力方面占10%,资产质量方面占10%,资产流动性方面占10%,发展能力方面占10% 。
(二)中国商业银行财务效率的测度和评价
本文主要测度9家上市银行(4家股改后的国有商业银行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水平。利用有关财务指标数据,经过计算得到2000~2009年中国商业银行的财务效率值、平均值及排名;由于国有银行与05年前后实行了股改,因此其测算的数据标准有变化,笔者按照三种情况进行了排名:05之前十五家银行的效率排名;05年之后9家银行的排名;00-09年股改后的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整体排名。
在05年股份制银行改制以前,前五名的银行全部为股份制银行,而国有银行的财务效率值相比而言极低;尽管国有银行实行了股改,但由于极强的股权垄断性特征,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排名已久靠后;改制对国有银行带来了部分好转的迹象,但由于高度垄断性,这种迹象还有待改善。第四部分将对股权结构与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进一步地实证分析。
三、上市商业银行绩效与股权结构的实证分析
(一)单因素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1.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1)被解释变量:S ―衡量上市银行绩效的综合指标
(2)解释变量:
Fl: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
F5:前5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
F10:前10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
HERF10:公司前10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平方和,表示公司大股东持股的集中度和公司前10名大股东持股的分散程度
2.单因素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其中i代表不同的银行,t代表不同的年份。 表示i银行在t年度的绩效,依次类推。
模型估计结果说明:
1)从 的估计值来看,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前十名股东的持股比例、前十名股东的持股比例的平方和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都具有负的相关关系;第一股东的持股比例过大,不利于银行的充分监督和控制以及市场化经营;而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与商业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股权比例数据笔者发现,由于国有银行的特殊性,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的高低完全由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决定,并没有起到股权的相互制衡作用,这说明股权过度集中不利于银行的效率。
2)t检验值:分别针对 ,给定显著水平 ,自由度为n-k=54临界值 , 对应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2,所以应拒绝原假设。同时可以从修正的拟合优度大小看出, 的检验效果最好。
(二)加入控制变量的多因素模型的变量设置及计量分析
由于上面的单因素模型分析中,笔者担心解释变量并不能充分地解释银行效率(很可能存在异方差性),并且为了进一步考察银行效率的印象因素,笔者将引入多个控制变量对银行效率进行更完整地解释。
1.多控制变量的设置
结合银行效率研究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特点,我们从规模、创新、稳定性、盈利能力、配置、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以及营业范围等八个方面去构建解释银行效率的模型,重点考察其中股权结构的作用。我们选取了分别反映银行规模、创新程度、稳定性、盈利能力、资产配置5个变量以及股权配置这一解释变量。
2.模型设置及计量分析
通过共线性的检验,笔者发现总收入的对数与股权配置的各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与银行稳定性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为了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笔者舍去LNTA这一控制变量,减小相关性影响,进而得到计量模型如下:
对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显示,控制变量的解释性不显著,解释变量F5、F10具有较好的解释作用,方程的拟合优度不是很高,尤其是F1 和HERF10的解释力不是很好,另外模型不具有明显的异方差性。
从回归结果发现,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1)LD、INO对S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系数仍可说明总存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与银行效率成正比、非利息收入(总收入-利息收入) 占总收入的比例却与商业银行的效率成反比这与前面的猜想有所背离。通过考察银行现阶段的发展程度,笔者认为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
由于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的国家性质,我国银行业监管十分严格,总存款占总贷款的比例都有着严格地控制,不存在明显的市场化波动,因此对银行的效率影响并不显著;2、我国的金融市场化进程还不够完善,我国的银行业尽管在不断地改革中,但银行业务依然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因此银行业的创新度尽管有所提高但起作用还很小,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程度还不高,对资本市场和银行业的发展还未起到显著作用。
(2)STA与S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由于t检验值较低,其相关性不显著,即资本充足率对商业银行的效率有正的相关性,资本充足率大小代表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强弱,对银行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ROA的系数非常高,可见其对银行效率的相关性很高,ROA越大,银行效率越高。
(3)观察解释变量的系数值和t检验值发现:F10在模型中的解释力度最高,说明其它四个变量对F10有较好的控制力,也得到了前面分析的结果,其负的系数说明股权分配的垄断性越高,银行效率越低。整个模型的拟合度较之前的单因素模型有所提高。F5也有一定的显著性解释,负的相关系数说明前五名股东的持股比和越大,银行效率越低,这与前面的假设相背离。
前五、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与银行效率呈负相关关系,他们的持股比例和越高,商业银行的效率越差。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前五大股东和前十大股东的股权分配不具有明显的差异,股权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大股东手中,股权的流动性越差,垄断性越高,这既不有利于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也不利于银行在资本市场上的竞争以及银行内部高效率的管理控制。另外,通过观察国有银行的现有股权情况可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尽管通过了上市、以及股权改革,但由于很强的垄断型股权结构的存在,依然对公司内部治理的有消极作用。
四、商业银行效率分析的政策挑战及建议
本文首先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股权结构模式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发现股权结构的影响主要在于前十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作用。本文进一步运用我国银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考察, 结果显示股权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前五大与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对银行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并且持股比例越高,效率越低,呈负相关关系。
股权结构作用于银行公司治理和行为方式, 进而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完善的股权结构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基础部分, 能够促进商业银行效率的提升。但是, 完善的股权结构并不愈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的自动提高, 只有通过借助市场机制的力量, 尤其是资本市场对产权的争夺机制、信息监控和投票机制, 才能推进银行经营机制的科学转换, 进而提升银行的公司治理整体水平与经营绩效市场竞争能够提高商业银行效率, 但只有在逐步完善股权结构的过程中, 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总而言之, 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与市场竞争程度有关, 而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与股权结构的完善程度相关。
参考文献:
[1]帕特里克丁•哈克,斯塔夫罗斯•A.金融机构的绩效――效率、创新和监管.泽民奥斯,徐诺金等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85-96.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资本不断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流动资金、技术研发、招募人才、市场扩张都需要资金。如果仅仅以企业自身的资本滚动经营,很可能无法抓住市场机遇获得快速的发展,而善于利用财务杠杆,就更有机会做大做强。可以说,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在一定情况下都有着融资需求。
不过,企业融资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够实现的,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要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各项经营指标符合要求、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必不可少。但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想到融资,这就很可能陷入越是缺钱,越难找到钱的窘境。因为这种时候,银行会对企业的还款能力会产生一系列的担忧,想要顺利通过放贷审核并非易事。
对此有专家提出,哪怕在不缺钱的时候,企业也可以考虑授信前置。因为哪怕是资质再好的企业,都需要一定的融资期,很可能因此错过市场的机会。而从银行获得备用授信,急需用钱时,就能灵活机动了。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融资之前企业该做怎样的准备工作呢?
准备工作五步走
(一)如何选择银行
目前有100多家银行推出了200多种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品,对企业主来说,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匹配的银行并不容易。很多时候,企业明明有着不错的潜力,却会因为银行业务员对相关业务不熟悉而四处碰壁。
有没有更省时省力的方法呢?我们不妨考虑求助网上“桥梁”。比如在融道网,你可以提交企业的基本情况、行业、融资需求,融道网的专利“融资靶向匹配系统”就可以根据这些条件,自动把你的需求推送到了解你的行业、曾经做过相关业务的银行信贷员处,变“企业找银行”为“银行找企业”,企业就可以坐等信贷员来找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申请成功率,再也不必要盲目去找银行了,事实上,要了解200多种银行产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二)如何确定贷款金额
很多中小企业都认为贷得越多越好,但是银行的规定却是根据上一年度的营业额来确定的。专家介绍,通常额度是在上一年度营业额的10%~20%之间,超出这个范围银行基本免谈。
(三)做好你的经营计划
“你靠什么还钱?”这个问题值得企业主好好思考。在申请贷款前与银行的沟通中,应该将做好的相应计划书呈现出来,告诉银行你的计划和项目如何运转。银行只有知道你怎么赚钱,才有可能把钱借给你。
(四)建立你的信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企业也是一样。任何对资产或资金进出的隐晦,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损益表”进行对比之后,均可以被发现。一旦被银行“揪”出问题,企业主不妨坦白告知。
信用记录对企业申贷很有作用,融道网融资专家提醒,如果企业没有信用纪录,企业主个人的信用记录也可以作为银行考查的基础,因此企业主要积极在银行留下信用纪录,包括使用信用卡、工资打卡等等。
金融混战的背后,更多是人才的战争。
离职潮的冲击之下,银行的高管荒若隐若现。据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已有61位银行高管出现工作变动,其中,涉及银行核心高管岗位约50人次,含董事长、副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监事长等职。半年数已达去年全年水准。
除了正常离退休和体系内的调动,不断涌现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和知名企业的金融板块也在稀释和吸收来自传统银行的精英,部分银行甚至出现了中高层青黄不接、急需提拔的状况。
而在以结构调整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下,银行中高层干部加速流动不仅反映了市场的客观供求,也孕育着以电子商务、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业态下金融业可能演变的趋势。
多位惹眼银行高层或退或升
银行大佬去哪儿?仅从2016年的半年来看,离职变动的高管数据已达到2015年全年的水平,与员工年龄结构老化相似,当中因退休而离职的不在少数。
与2015年银行行长们的主动离职有所不同,2016年银行高管的频繁变动更多是内部“补位”需求,多位重量级银行家的退休使银行高管层面临“新老交替”。
自2月,任兴业银行行长14年的李仁杰退休加盟陆金所任董事长后,5月执掌“宇宙行”长达16载的姜建清到龄“谢幕”,由工行行长易会满接任董事长一职,而根据公告,工行重庆分行副行长王百荣也将接替退休的魏国雄任工行首席风险官。
因退休或年龄原因不再任职的还有原招商银行董秘许世清和原招商银行副行长兼北京分行行长王庆彬。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家走上仕途。2月农行董事长刘士余刚刚接替肖钢出任证监会主席,3月农行副行长李振江调任国务院金融事务局副局长,而6月,中行副行长朱鹤新赴四川任副省长,负责金融、商务等工作,也从机构高管走上仕途。
对此,作为福建省管企业,近年来高管调整同样较多的兴业银行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部分高管人员由于正常到龄退休和上级组织工作统筹安排等原因陆续离任,也属于正常调整。
跳转跨越银行体制内外
研究人才流动路径,圈内小循环和圈外大循环的并行成为上半年高管流动的新特点,而圈外挖角也主要发生在管理一层。
伴随民营银行、互联网、企业金融的发展与深入,借鉴传统银行精髓的第一步就是挖人。“除了实干高管,跳槽三类机构的中高层主要以原电子银行部、产品创新部、研发部的干部为主。”资深银行运营研究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民营银行方面,原光大银行副行长邱火发拟出任恒大发起设立的民营银行董事长;民生银行副董事长、非执行董事刘永好筹备四川希望银行,其行长一职或由原浙江网商银行副行长赵卫星担任;而3月刚刚辞职拟任中关村银行(筹)行长的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侯本旗日前却又传退出。
在互联网移动金融平台方面,兴业退休行长李仁杰加盟陆金所,平安普惠副首席风险官冯瑞彬、汇丰银行中国区首席法律顾问周莉莉加盟点融网,建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皓就职蚂蚁金服,民生银行总行零售风险部总经理李迎晨、华夏银行总行理财处长吴志坚加盟玖富,农行互联网金融开发部负责人也于5月加盟了短融网。
企业方面,百度公司上半年挖来光大银行资管部总经理张旭阳、渣打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黄爽,均瑶集团则挖来原上海农商行行长侯福宁,出任副总裁一职。
“得人才者得天下,新型金融机构因人才而生也可能因人才而死。就当下而言,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和互联网公司是新型金融机构人才的主要来源,跳槽过来作为高管年薪普遍过百万,优秀的年薪可高达千万。而除去高薪酬,股权激励的诱惑力更大。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在薪酬、股权激励方面则处于劣势,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离职潮加剧新旧更替
在宋清辉看来,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整个银行业在不景气的市场中苦苦挣扎,一些银行高管或许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不是很乐观,加之薪酬待遇水平不再具竞争优势,从而导致离职潮频现。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论是自然变动,还是跳槽离开,大量离职所带来的银行内部承继也给了新人机会。
对在传统银行体制内成长多年的中高层来讲,下定决心换领域从头开始并不容易,新金融模式和截然不同的企业思维在“下战书”的同时,也必将带来了更多碰撞。
“国有行、股份制银行的人才储备较为充足,一年流失一两百位中高层,可能不足以产生影响,但互联网金融机构则不可同日而语。”
宋清辉认为当下银行高管跳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薪资等激励机制不足,二是发展空间受限。“不同银行的高管培养机制大同小异,几乎都从一线实战中获得经验和进一步上升的机会,而大部分新型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更多是互相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