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镇银行的发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由于国有银行在市场化和商业化阶段过渡,以防范金融风险,在信贷方面主要是大企业、大项目和城市地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削弱了“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由“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的加剧,融资难的问题。而设立村镇银行对于扩大哈尔滨市的金融机构的总数量,提高农业贷款,农村金融服务,满足农村建设资金的需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国家对村镇银行的政策确定的。但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事物的金融机构类型,在发展过程中必然有一些制约因素和不规范的地方。
设立村镇银行是中国农村金融历史改革的重大突破,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之举。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网络覆盖和渗透性,金融资源的配置,继续资本流动引导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有效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扩大农村地区覆盖金融宽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村镇银行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金融机构网络覆盖率低,资金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使农村金融市场得到逐步完善,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哈尔滨村镇银行的发展也不例外,为“三农”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第一,鲜明的地域特征,多元化的资本结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在农村地区设立了主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业机构。村镇银行要求设立在一个县或郊区的行政区内,服务对象也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区域特征十分明显
根据有关规定,设立村镇银行可以由外国资本,产业资本和私人资本和其他农村地区的资本投资,收购和新设农村银行。这样的规定,可以促进的各种类型的资本流入农村,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银行的投资主体,能有效地改善农村的资本实力,完善哈尔滨村镇银行的资本支持体系。
第二,市场定位为坚持服务“三农”。村镇银行的建立是为了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的竞争,促进农村市场的资金流动,促进农村金融供给。
第三,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优势。村镇银行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村镇银行独立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网点少、规模小、知名度比较低
最新统计数据,在哈尔滨浦发银行只有1家村镇银行,营业机构非常的少,与区乡镇比,覆盖面极低,这与庞大的银行营业网点相比,是微乎其微。截至2013年末,贷款额不足1亿,
这样网点的布局和经营规模在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中是非常困难的,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制约哈尔滨村镇银行的推广和发展。哈尔滨浦发村镇银行的成立时间较短,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点少,网点分布较偏,业务规模小,广告少。因此,乡村银行的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知名度很低。
2、产品单一、客户满足度低
村镇银行的产品比较简单,其业务主要是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中最基本和最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等,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和信赖的客户群体。
3、管理系统滞后
在设立村镇银行初期,由发起的银行负责IT系统的支持,提供支持操作的财务会计制度,如银行账户管理系统,身份验证系统,企业和信用查询系统等。然而,哈尔滨浦发村镇银行存在滞后的问题,如:没有信贷管理系统,系统不能产生符合要求的报表。
(四)村镇银行的发展策略
哈尔滨浦发村镇银行作为地方性质的股份制银行,是为当地提供优质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通过一些发展策略,目标是让股东满意、让客户满意、促进员工成长、创银行的特色。
第一,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机制。哈尔滨浦发银行的村镇银行,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为“三农”的探索,小微企业金融产品,采取差异化战略,改变金融产品缺乏的情况,逐步建立符合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想吻合的客户群体。在目标市场细分中打出品牌,建立影响力。
第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村镇银行根据我国《公司法》、《商业银行法》和银行监管的相关要求,结合实际完善“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机制。根据独立运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协调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科学、有效的决策、执行和监督。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在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法人银行的优势,实现农村银行有序和平稳运行。
第三,以科技为技术支持,完善的服务和管理功能。村镇银行应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作用,以应用技术水平为支撑,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充分发挥发起行的科技支撑作用,利用现有的技术,增加村镇银行的电子银行服务,开通与它行的资金实时结算,设计银行卡产品;同时提高管理系统建设的科学和技术支持,如信贷管理系统,自动报告管理系统等,为村镇银行稳健经营,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科技支撑。
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资金的支持,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花大力气发展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有所忽略。所以现阶段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具有小额、风险较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原有的大规模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需求,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
随着农村银行在需求上的增加和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2006年银监会适时调整准入政策,让越来越多的银行进入到这个领域,村镇银行应运而生,并较快发展。在实际运作中,银监会先试点再扩大范围,再引入外资银行加入,整个体系逐渐完整。截至2011年底,全国已组建726家村镇银行。2013年末,全国各地新型农村机构总计8872家,同比增长28.2%,其中村镇银行占比10.9%。东部地区村镇银行数量在全国占比最高、增长最快(30.0%)①。
二、外资村镇银行的设立与发展
(一)外资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外资银行在国内建立分支机构限制很多,而建立准入门槛低、受到政策鼓励的村镇银行是业务拓展的一个很好的渠道。外资银行在大城市开设网点较难获批,且银行业竞争太激烈,而开设村镇银行更容易获得审批,既响应了中央支持“三农”金融服务的号召,又能享受优惠政策,还能收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好口碑,催动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村镇银行。
2007年12月,全国首家外商独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的开业,拉开了外资行布局中国村镇银行的序幕,掀起了外资行抢建村镇银行的。
(二)经营优势
1.拥有实力雄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注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筹资单一问题。知名的外资银行,可以在短时间获得客户的信任。在吸收存款和引入民间资本上弥补了村镇银行产权制度上的限制。
2.外资村镇银行选址的区位优势以及先进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弥补了地域限制带来的局限。开放性经济地区,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贷款投入生产,产出多元化的销售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业务地域限制的影响。
3.创新的贷款模式,控制了风险,使盈利得以保障。汇丰中国和汇丰村镇银行业务的运营和管理是完全分开的,每个村镇银行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设置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方式,如“公司+农户”、“农业合作社社员联保贷款”、“贷得乐”等各类无抵押贷款。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汇丰村镇银行与当地的龙头农业企业合作给农户及产品经销商提供贷款,三者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企业可以对农户及经销商进行筛选和推荐,并提供担保,为他们解决了缺少抵押品的问题,银行也能有效控制风险。目前,“农户联保”的模式也已经被村镇银行广泛使用。
三、外资村镇银行的进入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启示
(一)注重合作伙伴及网点的选择,弥补产权、地域限制的影响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成熟,监管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仍有待完善。完全由个人或非银行业机构出资设立村镇银行,存在较大风险,故产权限制在现阶段是必要的。从外资村镇银行的设立,我们不难看出可以利用发起银行或出资银行的良好信誉,及具有雄厚实力的合作伙伴弥补产权限制的缺陷。地域限制使村镇银行缺乏规模效应,所以对选址提出更高要求。开放的经济环境,涉农企业频繁的对外交易,跳出了区域的局限,其资金使用不仅为本地经济创收,还可以利用货币乘数带动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发展。
(二)创新业务模式,进一步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1.丰富存款模式。存款是银行的业务基础,将存款业务做好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存款模式上可针对“三农”特点进行多元化尝试对大额存款客户提供专业管理,提供相关理财产品,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针对个体农户可推广教育存款,个人通知存款等特色存款,普及金融知识同时吸收多元化存款。
2.更新贷款模式。第一,发挥当地特色产业的经济支柱作用,将公司加农户的组合进一步完善,若能借助特色农业,以村镇银行为媒介,将生产农户、加工、销售,以此产业链形成贷款小组,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担保,可以更好的控制资金流动,小组成员进行共同担保,在各环节中缺乏资金时,先由小组成员评价贷款风险与可行性,再由村镇银行进行审批,贷后由村镇银行定期跟踪贷款情况,完善贷后管理工作。第二,引导农民联保贷款。既可实现村民的共同监督,又使他们结成风险共同体。村镇银行积极引导村民交流合作,也保证了还款质量和期限的确认。第三,采取更为灵活的担保方法。农户手中的不动产不易作为抵押品,这就需要尽快建立村镇不动产担保的登记查询系统,并由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使农村房屋、土地承包权等不动产抵押更加灵便。
3.升级管理模式。在人员配置上,要求管理模式与村镇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配套,加强村镇银行企业文化的营造,形成一整套的人员培训模式,促进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培训过程中要强调“合规经营,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注重对员工风险意识培养,在服务中树立专业过关,服务优质的良好形象。
1 村镇银行的定义
银监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给出了定义:“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 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虽然国内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银监会确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的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市场定位不清,农村资金外流
当前国内村镇银行机构网点少,规模小,并且从业人员也较少,且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营情况来看,国内从推广阶段开始设立的村镇银行,部分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内,设在乡镇的很少。这就与试点制度设计目标中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解决金融供给的缺乏、竞争不合理的问题等存在预期上的差距。另外,部分村镇银行将目光放在贷款金额比较大的小企业主及出口企业上,集中锁定大客户和高端客户,其行为某种程度上已经违背了既定经营理念,并逐渐偏离服务“三农”的主要宗旨 。同时,一些村镇银行纷纷把资金投向能盈利的优质项目,使得农村资金外流现象较为严重。
2.2可持续经营能力较弱
(1)资金头寸紧张、吸收存款难
国内村镇银行资金来源匿乏,普遍注册资本金规模较小,多依靠储蓄存款。一方面,居民的收入偏低,闲余资金不多,储蓄较少,村镇银行增加储蓄存款很困难。另一方面,村镇银行成立时间较短,社会公信度不高,很多农户对村镇银行的资质持怀疑态度,愿意把钱存进来的较少,导致村镇银行总体存款规模小,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头寸紧张。许多民族地区的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规模偏小,而当地涉农资金等款项都不能存放在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当有限,导致吸收存款困难。
(2)信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部分村镇银行依旧依据传统银行的业务实践与理念来经营,缺乏创新能力。目前,村镇银行主要经营传统存贷款业务,这与当地信用社业务有重合,导致金融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受行号的限制,没有实质进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客户开户的积极性。
2.3放贷需求大、额度小,发展受制约
目前,村镇银行的放贷市场具有较大的需求量,农户和村镇企业是贷款的主体。但是因为村镇企业和农户农业生产都缺少稳定的现金流,且农村地区的保障体系并不完整,传统的商业银行将村镇企业和农业排除在贷款客户名单之外。因此,村镇银行变成这些资金需求者的主要来源,拥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但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很困难,无资金来源,因此银行的贷款额度变小,直至停止,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策略的建议
3.1 明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应该非常明确服务于“三农”的定位,摆正经营的方向。在机构的布局方面,不能偏离“稳定县域”的基础又不能与当地实际脱离。目前“贷款难”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低端市场的空白以及中端市场的金融供给不足 。由此村镇银行的市场应定位于成为低端市场的供给主力以及弥补中端市场供给不足。
3.2 适度放松利率管制
据央行规定,我国村镇银行贷款利率不应比12%高。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贷供给方是村镇银行,注重成本收益。目前,农村金融具有供不应求的状况,考虑到贷款农户借款数额小、居住地偏远、分散,频率低等多方面因素,中央银行规定的最高12%的贷款利率依旧偏低了。低利率无法使村镇银行较高的运营成本均衡,因此村镇银行存贷款利率管理应该赋予更大的灵活性,恰当放宽利率监管,运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动员储蓄。
3.3 结合市场需求开发金融创新产品
村镇银行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发展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实行产品差异和特色化。个性化服务的关键是打造特色,为村镇银行内部的优质客户建立起全方位信用体系。除此之外,在贷款的风险识别方面,还可以实行乡村联络员制度,或者建立金融服务站,以便于深入基层识别农户的人品及还款能力,切实有效的降低贷款风险。 在力量所能触及的情形下,本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具有优先放贷权,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需重点支持。
3.4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担保作为法律上的一种制度,能保证村镇银行的资金安全,因而能降低风险,提高还款率。政府应加速建设农村信用的担保体系,在发展农村服务的网点,使其正规金融机构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让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得到健全,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和信用担保组织从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 村镇银行 发展 问题 解决对策 分析研究
1.前言
村镇银行的设立对我国农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发挥出了自身极大的生命活力,极大了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中央为了加大农村的建设力度,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为了使得村镇银行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才能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
2.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村镇银行自从实施以来,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的环境。人们也因此在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村镇银行近些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村镇银行发展的时间还不够长,经验方面还比较欠缺。这是因为这些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只有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楚之后,我们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本小节主要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2.1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国家为了大力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以及改善村民的生活,针对村镇银行出台了一些列的政策。这些政策自从实施之后也极大的促进了村镇银行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这些政策没有对村镇银行的管理制定细致的政策。因此,村镇银行的管理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国家在村镇银行的管理方面没有细致的规定,因此不同地区村镇银行的管理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2.2村镇银行业务功能还不够健全
国家为了大力发展村镇银行,曾经公布村镇银行的功能可以按照国家的其他银行来进行。但是村镇银行与这些银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由于村镇银行业务功能方面还不完善,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3村镇银行缺乏人才
由于村镇银行的办公地点就是农村。因此,大部分人才为了自身获得更大的发展,而不愿意去农村工作。所以,村镇银行人才的缺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金融方面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主要在一些大中城市就业,而不愿意去投身到农村当中。因此,人才的缺乏严重的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除此之外,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比较低。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素质的低下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村镇银行的发展。
本小节主要对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我们只有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楚,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3.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第二小节的分析阐述,我们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与了解。村镇银行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村的发展情况。因此为了解决村镇银行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更好的让村镇银行为农村所服务,本小节主要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对策。
3.1注重政策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国家虽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政策。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村镇银行所制定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国家有关部门在对相关政策制定之前一定要明确村镇银行支持政策的含义进行清楚的认识。由于村镇银行与其他银行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无法与其他银行相比拟。因此,国家要想使得村镇银行更有生机的发展下去,那么国家必须在税收以及农业贷款方面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村镇银行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是绝对离不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针对村镇银行的特点制定一些扶持政策。
3.2注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
村镇银行发展的好坏与相应的监管体系是否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必须对村镇银行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国家有关部门要想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准入制度应当严格的建立。村镇银行的一些比较高级的管理人员在任职之前,一定要对将要任职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审查。第二,村镇银行的运营监管制度也要严格的建立。第三,信息披露制度也应该严格的建立起来。
3.3注重高级人才的引进
现阶段,我国村镇银行缺乏人才现象比较严重。人才缺乏是阻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使得我国村镇银行能够长期的稳定发展下去,国家必须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去投身到村镇银行的建设队伍当中。
3.4注重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
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是村镇银行发展遭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可以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以此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村镇银行。在宣传的过程当中,国家还可以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人们到村镇银行存款。村镇银行对自身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大,将会大大的拓宽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除此之外,村镇银行也可以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村落设置一些村镇银行的分行。村镇银行分行的设立也可以有效的拓宽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渠道。
4.结束语
村镇银行对我国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的让村镇银行服务于农村建设,本文首先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不管在现在还是在今后,村镇银行都将会对农村的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得村镇银行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及时的发现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孙雪梅,李鸿建.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个案研究[J].经济纵横,2009(7).
[2]王晓燕.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9(21).
摘 要:村镇银行在国家的扶持下一直跟随着时展的脚步,为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从地区分布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到我国村镇银行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最后展望我国村镇银行的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 :村镇银行 经营模式 多元化 地区差异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概述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自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本变得十分稀少,直到2006 年12 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紧接着2007 年3 月1 日全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的正式诞生。其诞生的意义在于满足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高、收益小的服务需求,解决了农村贷款难的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与推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趋势。
(二)村镇银行的特点
村镇银行是一级法人机构,与银行分支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村镇银行建立“门槛低”但监管严格,使村镇银行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治理灵活。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三农”经济建设,而在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所需求的金融产品相对简单,这使得村镇银行形成自身一大特点——治理灵活。鉴于这一特点村镇银行大可以按照不同的地区、不同公司乃至不同的人的特点来为其“量身定做”金融产品,而农村的贷款量少,大大降低了这样做的金融风险。这样做无异于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了银行运行的稳定,附带的还提高了在农民心中的信任度,可谓“一石三鸟”。由此村镇银行的灵活性决定了它能在发展过程中迅速的适应市场变化从而得到更好的进步。
2、经营对象与特点。村镇银行主要服务对象是那些文化水平相对欠缺、没有一技之长、生产要素欠缺、勉强或难以维持生计的农民和从事简单的个体经营、种植业、渔业等正在脱贫致富的农民,而将从事规模化的经营活动的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资源分流给农村信用合作社,这样在保证了农村资金问题解决的同时也避免了与其他银行的恶性竞争,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村镇银行的发展其本质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相同的三个阶段。村镇银行要时刻牢记其建立的宗旨在发展的同时要扶持“三农”的经济发展,因此村镇银行的入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农民的生活问题。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人们就会产生一种比较的心理,在众多的金融服务项目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此时的村镇银行正式迈进了第二阶段,此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自己产品多元化的建设上,如此才能顺应市场的变化,在村镇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最后,银行将步入稳定发展阶段,而发展的过程中必将与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竞争关系,必须因地而异,在稳定发展的同时,重点推出自己银行独有的特色服务,从而形成市场竞争力。
3、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由于村镇银行的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不统一,因而很难正确把握其市场定位及建行宗旨。村镇银行应该定位为“贷农贷小”的小型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是农户、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1 年年底,全国242 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起设立786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726 家。到2009 年末已开业的148 家村镇银行中80%以上的主发起人为城商行、农商行、农合行、农信社等小型金融机构,而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对设立村镇银行缺乏积极性,仅仅设立了9 家。总之,总体来说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趋势良好,但速度缓慢。
(二)我国村镇银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任度问题。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村镇,国有商业银行等传统银行在人们心中占据了难以逾越的地位,他们对村镇银行的看法往往是“小银行”“不入流”等。除此外,大多数村镇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完善,使操作风险增大,加大了人们的不信任度。信任度的欠缺把村镇银行推到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2、内部员工素养问题。村镇银行是一个低成本运营的金融机构,农村户数较多,管理发面也需要很多专业人才,但在偏僻地区如果不能给予专业人员较高的工资很难找到合适的人,这又让村镇银行陷入两难,一方面要维持低成本运营,另一方面又要进行专业化管理。长此以往必然因员工素养问题导致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难以控制的情况。以西峰瑞信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 年该行8 个营业网点共有干部员工93 人,而其中有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的仅仅4 人,占总员工的4.3%。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人才匮乏。
3、经营问题。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需大于100 万元人民币,近年来大多村镇银行的注册资金都超过5000 万元,经济稍微好点的地区有1 亿到2 亿的。但相对传统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资金比较匮乏,再加上在偏远的地区存款的增长速率缓慢。而村镇银行是否联网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村镇银行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并未联网,很大程度的依赖手工操作,这样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加大了操作风险的可能。
三、解决村镇银行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支持力度
村镇银行是为“三农”服务的,政府应该给予政策方面的优待,首先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村镇银行的各项服务,关注村镇银行的各项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双赢;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优先考虑新增行政事业单位专户在村镇银行的开立;然后就是最大可能的给村镇银行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最后,引导村镇银行建立健全农户信贷档案,使其与农户建立良好互信关系,从低风险的信贷业务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稳步发展信贷业务。
(二)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要改变目前的现状,靠政府扶持是一方面,而自我的提升占据的比例往往更大。第一,银行的营业网点的布局要谨慎考虑,因为村镇银行是低成本运营金融机构,每一个网点的建立必将与传统农业银行形成竞争关系,而在这一关系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网点的设立要瞄准传统银行的空白点,进行“补漏”操作,形成错位竞争优势。第二,结合自生灵活性的特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根据地区特色为其制作该地区所需要的产品设计,做有自己特色的银行发展。第三,借鉴和引用国有商业银行的先进网络设施,会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第四,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不断引入具有责任心的高级管理人员,降低信用风险。
(三)加大不同地区经营模式的借鉴和学习
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经济发展有明显区域性的国家,村镇银行在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都各有各的特点。
1、“以镇为主”——东部地区。由村镇银行分布可看出东部地区的村镇银行最多。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沿,因而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中西部来说较为发达,因此东部地区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因此要想在东部金融业分一杯羹,首先得具备一定的规模,最好在一亿以上,否则银行承受风险的能力不足以满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这样的话即偏离了村镇银行建立的市场定位又损失了一大笔利润,这样下去规模不够的村镇银行必将失去竞争力,故而在东部的村镇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
在东部沿海地区自主创业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很多人都有不错的想法但缺少资金,所以村镇银行大可以着重发展创业贷款项目。因此东方地区村镇银行的重点应放在无抵押产品设计上,与此同时应该放宽对个体户和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条件,提高贷款发放的效率。扶持第一、二层农民的创业之路,拉动东部农村经济发展,从而在东部地区得以立足。
2、“以村为主”——中部地区。中部地区自古以来因自然条件优越,一直以农业发展为主,使得中国大部分农户都集中在中部地区,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宗旨是“以村为主”。中部地区的经济不及东部地区但农户的数量引起质变,虽然在每一位的成本上会有所减少但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这个资金的缺口也是相当可观的,因此中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也应该具备较为雄厚的资金后盾。
虽然中部地区正在蓬勃发展,但第一层农民明显较少,所以村镇银行的主要目标应该瞄准第二、三层农民,由于贷款金额较小,对于这种情况可实施联保贷款制度,这样一方面将自己的资金外放能够获利,另一方面无形中贯彻了村镇银行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创建宗旨,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3、“以乡为主”——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即使如此,我们不得不面对我国对西部的开发进展缓慢,现在的西部仍处在待开发阶段,村镇银行的入驻无疑是西部地区的福音。
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必然要以“小且精”的主旨发展,西部的村镇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第三层农民,在国家对西部的政策下要确保做好。另外由于人民稀少也可向中部地区一样采取多人联保贷款制度,在条件允许下可放宽农民的还款政策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款周期采用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四、我国村镇银行未来发展前景
(一)政策引导会不断凸显
近几年,我国不断的出台对村镇银行的扶持政策。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于2008 年5 月联合印发《关于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有关政策的通知》,该条款将村镇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变得“书面化”“正式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大大的提高了运营效率;财政部于2009 年先后了《关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条令规定村镇银行在当年的经营达到银监局的要求同时贷款余额同上年有所增长,那么国家将给予一定的补助,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二)自身社会适应性将不断增强
村镇银行的建立宗旨是“贷农贷小”。在与传统银行间的竞争中村镇银行并不占优势,与其与传统银行恶性竞争,还不如瞄准传统银行的“盲点”发挥自身的特色,培养发展“低成本、易推广、能重复操作”的符合农村特色的金融项目。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为“三农”提供多样化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建设信息化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加大自己的工作效率。在政策引导,政府推动下用灵活多变的创新信用模式为“三农”服务的同时,大力宣传自己的品牌,让人民了解自己,进而加大信任度,才能在以后发展中稳步行进。
参考文献
[1]柴瑞娟.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研究[J].法学杂志,2010,3(12).
[2]徐瑜青,周吉帅,刘冬.村镇银行问题调查与研究[J].农村经济,2009(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