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发展的历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农田水利工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随着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特点。各地不断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但近年来各地高发的灾害性天气,如干旱、洪水、涝灾等现象,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收成,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及时缓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实现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大量实践证明,重视并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必能获得林茂粮丰、人富民安的同时,还能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人类安全的危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谐。
2.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洪排涝工程、饮水安全工程等,不断提高农村用水安全。借助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节约减排,循环利用,提高水能效。加大对水资源的整治力度,保护和营造绿色环境,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潜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设施,改变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繁荣。
3.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维护生态文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更是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人类利用农田水利工程,来改造自然条件,提高抗灾减灾能力,保持生态平衡,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措施
历史原因造成了我国二元制的社会结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别逐渐加大,矛盾日益凸显,农民收入低,生活质量不高,生活环境较差等,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经济建设及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逐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同时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社会进步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繁荣稳定、国泰民安。
5.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确保增产收入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的收入及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距离小康社会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实现农村社会小康水平的前提、关键。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农民生活离不开水,水是农业生产、农作物良好生长、人类生存的命脉。因此,今后要把传统水利优势与现代水利技术有效的结合,不断建设并完善各地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以满足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与优势,确保社会经济、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6.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特点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即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要的手工劳动方式,依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比虽然具有低能耗、低污染等优势,但却产量低、效率低。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完善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是农业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集约化的标志,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是促进农业生产高效高质的保证。因此,要充分利用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服务。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一种资源,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且有近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被人类利用。目前,我们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仅是江河湖泊、降雨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目前,世界各地都缺少淡水资源,而我国又是一个严重干旱缺少淡水资源的国家,中国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6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排在第88位,虽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而且还有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就是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东南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土地占国土面积的36.5%,但其水资源分配量却占全国水资源分配量的81%;而其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但其水资源分布量仅占全国的19%。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各地均有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的发生,如洪水、风暴、冰雹、干旱、地震、山洪、泥石流等,每一种自然灾害我们都无法改变。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利用现有现有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加以科学预防和防范,减少因干旱、暴雨、洪水等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规避各类灾害对人类安全造成的威胁。
例1 下图为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我国现在已将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推广至25°N以南地区,主导因素是( )
A.消费市场的扩大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高速交通的发展 D.全球气候的变化
(2)俄罗斯的南部地区产量较大的农产品及其主要区位因素正确的是( )
A.天然橡胶、咖啡――热量
B.向日葵――热量
C.稻米――水源
D.茶叶――土壤
(3)东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稻米质量优良,主要是水稻生育季节( )
A.热量丰富 B.昼夜温差小
C.日照时间长 D.降水量大
解析 读图可知天然橡胶最适宜的生长纬度是0~20°,而我国现在已将天然橡胶种植纬度推广至25°N以南地区,说明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然橡胶品种进行了改良,增加了天然橡胶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其分布的范围扩大。俄罗斯南部纬度大致在40°~50°,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区,与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对照可知,南部地区产量较大的农产品是向日葵,其影响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热量。我国东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稻米质量优良,主要是东北地区纬度高,水稻生育季节是夏季,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加上降水较长江中下游地区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答案 (1)B (2)B (3)C
点拨 在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题目时,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考虑。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的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其次,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同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很大,进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在农业区位选择时,应着重考虑市场和交通运输条件这两个最富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最终确定比较合理的农业区位。
例2 图甲为某地牧草成长、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图乙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足 B.降水偏少
C.牧草生长旺季 D.鲜草供应偏多
(2)该地区所在国家以乳畜业为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C.最大限制性因素是土壤盐碱化
D.最大的障碍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矛盾突出
(3)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它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
A.人口的多少 B.牧草的数量
C.气候的特点 D.市场的距离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重3个方面:(1)主要考查统计图的判读,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牧草生长不能满足乳牛牧草需求量,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此时降水多,但气温偏低,热量不足。(2)主要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根据气温与降水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温带海洋气候,由于该国以畜牧业为主,所以可能为新西兰,所以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3)主要考查乳畜业的主要特点,由于鲜牛奶保质期短,如果距离消费市场远,易变质,所以要扩大消费市场,就要生产不易变质的其它乳制品。
答案 (1)A (2)B (3)D
练习
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农场种田用上了生态新模式,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蔬菜,玉米秆、蔬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成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品,而浮游生物营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塘时,塘底污泥作为“生态”肥料还田,增强土地肥力。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描述的生态型模式最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种植园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下图是根据材料画出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的数码与文字组合正确的是( )
[①][②][③][④][塘底污泥]
A.①―猪羊、②―玉米蔬菜、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B.①――玉米蔬菜、②――浮游水生物、③――虾蟹、④―猪羊
C.①――玉米蔬菜、②――猪羊、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D.①――玉米蔬菜、②――猪羊、③――虾蟹、④――浮游水生物
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十六世纪明朝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回答3~5题。
3.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化 B. 市场需求
C. 作物熟制 D. 水分差异
4.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
A. 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 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 提高机械化水平
下面是斯里兰卡示意图和该国茶园景观图,回答5~6题。
5.有关斯里兰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
B.旅游资源单一
C.西侧夏季降水多,东侧冬季降水多
D.西北部和东南部降水最丰富
6.斯里兰卡是全世界最好的红茶产地,其优越的条件是( )
①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山坡地排水条件好 ③酸性的土壤 ④国内市场广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
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国外有人叫嚷“谁来养活中国?”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适当进口一点粮食以调节国内市场,过去这样做了,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但绝不能把解决粮食问题寄托在别国身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化肥供应,培育良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等。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含英.政企分开,建立现代水利企业制度[J].中国水利,1994,(3)
[2]相昆.95年水利工程发挥巨大效益[J].中国水利,1995,(11)
关键词:沼液沼渣;生态农业;汉中市
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143-02
1 引言
有机物如秸秆(经粉碎)、人畜粪便、工业有机废水等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的分解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混合气体称之为沼气,其发酵残留物中的液体为沼液,其余沉淀下来的物质为沼渣。沼液和沼渣是优质肥料,用好沼液沼渣,对促进农村供给侧改革,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沼液沼渣主要用途
(1)沼液的主要用途。沼液中含有各种水解酶、腐殖酸、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赤霉素、生长素、糖类、核酸以及抗生素等。其中,赤霉素可使种子提早发芽,核酸、单糖能增强作物的抗旱能力,游离氨基酸能增强作物抗冻能力,抗生素则能防治作物病虫害。此外,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添加到饲料中,还能促进畜禽增产。沼液除能给农作物、果树等作有机肥料,使其增产、提质、增效外,还能用于浸种、叶面喷肥、保花保果剂、无土栽培母液、配方滴灌、养家畜家禽及养花卉、蘑菇等。
(2)沼渣的主要用途。沼渣是沼气发酵后剩余的半固体物质,用途十分广泛。一是沼渣含有的有机质、腐植酸,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二是沼渣富含氮、磷、钾等元素,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三是沼渣含有较多的沼液,固体物含量在20%左右,主要是部分未分解的原料和新生的微生物菌体,施入农田,会继续发酵,释放肥分。因此,沼渣在综合利用过程中具有速效、迟效两种功能。沼渣主要用于粮、棉、油、菜、瓜、薯、橘、梨、葡萄、桃、李、花卉等,育苗、育秧、苗木生产的基肥,还可用于生产食用菌、养鱼等。
3 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取得的主要成效
汉中市“三沼”综合利用起步于 “九五”期间,开展了多项沼气综合利用技术试验和示范,目前精选出8项综合利用技术:即粮油作物配施沼肥技术、沼液浸种技术、沼肥蔬菜栽培技术、沼肥茶叶种植技术、沼气加温养蚕技术、沼液养鱼技术、沼气生态果园配套技术、沼液叶面喷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筛选出三种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模式:一是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温室模式,主要组成要件包括沼气池、日光温室、畜禽舍和厕所。这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较典型的有北方“四位一体”和中部“生态温室”模式。在全市主要应用于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中。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户用沼气池近13万口,结合“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建设,实现了农户生活污水、庭院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为农户家庭生活提供清洁能源,为庭院种植提供优质肥料。实现了小而精的“三沼”利用模式;二是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菜园(果园)模式,主要组成要件包括小型沼气工程、畜禽舍和设施蔬菜基地(果园)。这种类型的生态农业模式较典型的有北方“中部地区生态果园”模式和南方“猪-沼-菜(果)”模式,西北“五配套”模式等。在全市主要应用于畜禽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建设中。2011年以来,全市共新建200 m3以下小型沼气工程若干处,工程建设在小型养殖场内,沼气工程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圈舍增温消毒和场内生活用气,沼液沼渣通过抽渣车转运至场区周边蔬菜基地或茶园果园等种植区,在种植区建设沼肥储存池并铺设灌溉管网,将转运来的沼肥进行储存,根据作物用肥时间再合理施用。该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养殖场粪污处理难题,又为农业种植提供了大量高效优质有机肥,受到了养殖户种植户的欢迎;三是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场模式,这种模式是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主要组成要件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处理畜禽粪污的大中型沼气工程。在全市主要应用于农业园区大中型沼气工程及其配套工程建设中。截至2016年全市已建成一批大中型沼气工程,年产大量沼气、沼液和沼渣。规模化养殖场粪污产生量巨大,一部分通过沼气工程发酵,产生沼液沼渣。沼液通过沼肥配送车转运至田间地头或通过铺设管网稀释后直接利用,沼渣经过固液分离后,液体作为沼液施用,固体与另一部分养殖粪污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进入有机肥生产环节。沼渣和畜禽粪便经过好氧堆肥生产出来的有机肥可作为商品肥出售,也可用于园区种植业使用。该模式实现了种植养殖内部循环,减少了污染物输出,同时也为企业增加了收入。
4 沼液沼渣在菜、果、茶综合利用技术实例分析
汉中市、县能源办(站)先后在汉台区、洋县、勉县、略阳、宁强等地试验示范了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示范效果明显。
洋县马畅镇大坝沟村进行柑桔施用沼液沼渣对比试验。挑选两块各0.5亩且果树长势相近的地块:普通地块按照常规管理模式种植,施用化肥3次,喷洒农药3次。试验地块施2次沼肥,2月上旬施春肥,以沼渣为主,含部分沼液,沃晔柿20~30 kg;7月中旬施壮果肥,单株施沼液量30~50 kg;挂果期,用沼液给叶面喷肥两次。结果表明:试验地块果树减少施化肥2次、减少农药使用2次,节约成本200元,比普通地块多产柑桔75 kg,产量高出30%,增加收入90元;通过质量状况测定,普通地块柑桔含糖量9.72%(测6次平均值),施用沼肥柑桔含糖量11.5%(测6次平均值),含糖量高出普通地块1.78%,品质大幅提高。
城固县原公镇郑家坡村建立了猪―沼―果(柑桔)生态农业示范园,总投资74600元,柑桔“三沼”综合利用示范面积106.5亩,涉及示范户55户,亩增效益760元,106.5亩节本增效达80940元。
略阳县两流水村开展沼液沼渣种植西瓜示范,三年平均亩产2500 kg,比传统种植(农家肥、化肥)亩增产410 kg,按1元/kg计算,亩增产值410元,三年总增产值7.59万元,用沼液、沼渣种植的西瓜口感好、品质优、产量高,深受消费者喜爱。
勉县定军山镇在设施蔬菜基地内,建有3个200 m3的沼液储肥池,用沼液沼渣种植蔬菜。蔬菜生长期用沼渣沼液施底肥一次、追肥三次,并用沼液进行叶面喷肥,种植的蔬菜茎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好、无病虫,特别是黄瓜、西红柿口感好、鲜嫩无污染,比使用化肥N植的蔬菜品质好、产量高、色泽形状好,亩均增产可达20%以上。
宁强县千山茶叶公司玉皇观茶叶生产基地实施茶叶沼液灌根试验,试验分5个小区,每个小区0.2亩,每小区分别根灌沼液25 kg、50 kg、100 kg、150 kg,对照组不用沼液。在树冠滴水线挖3~5寸浅沟浇施,对新生叶梢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考察叶梢的长度、叶片数、主茎的粗度和株高。结果见表1。
试验表明:沼液根灌茶园,茶树叶梢的长度、叶片数、主茎的粗度和株高明显增加,增幅分别在0.5~5.2 cm、0.9~4.8片、0.05~0.22 cm和10~37 cm,叶色更绿,产量相应也增加,以每亩根灌750 kg稀释沼液效果最好。
5 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出池后立即使用,沼肥出池后应堆沤5~7 d再施用。二忌不兑水直接施用,要先兑水稀释,一般按1∶1兑水稀释。三忌施于土表,沼肥施与旱地作物宜采用穴施、沟施,然后盖土;施于水田应在耕整前均匀施于田面,然后用梨翻入底层。四忌过量施用,施用沼肥的量不能太大。五忌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混施,混合施用会造成氮素损失从而降低肥效。六忌用酸化池、不产气池的沼液施肥浸种。七忌沼液浸种后不用清水洗净种子就播种。八忌在炎热中午或下雨前进行沼液叶面喷施。
参考文献:
[1]阿不力米提・吾斯曼,任娅琴.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J].农村科技,2010(5):25.
[2]郎进宝.沼液沼渣促进蔬菜增收综合利用技术[J].农业知识:瓜果菜,2008(14):37.
[3]李建利,齐爱芹.沼渣沼液在西红柿上的综合利用[J].北京农业,2014(9):641.
[4]唐航鹰.沼液在蔬菜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2003(3).
[5]连志红.沼渣沼液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9).
关键词:特色农业;秭归脐橙;电子商务
《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支持电商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换挡是我们未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最近两年,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特色农产品直供网销成为电子商务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二、湖北秭归县脐橙发展现状
湖北省秭归县地处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国家首批命名的中国脐橙之乡。秭归脐橙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皮薄色鲜、肉脆、香味浓郁、香甜可口的特点,是全国唯一能提供周年上市的产区。并且秭归培植柑橘历史悠久,自2006年6月起对秭归脐橙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国家划定的脐橙栽培最佳适宜区之一。目前秭归脐橙已销往全国30各省市自治区、5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地区。
三、秭归脐橙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质量标准程度低,产品定价不均
秭归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波动起伏,层峦叠嶂,脐橙种植分布不均,农户种植技术不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导致秭归脐橙的整体生产处于分散阶段,质量标准化无法满足,市场相对独立。据2015―2016年市场调查分析,脐橙的每斤价格相差在5元左右,同一种类脐橙价位不一,严重扰乱了整个秭归脐橙市场价格。
(二)品牌知名度差,消费市场狭小
近年来赣南脐橙凭借品种优质、外观好看、产业规模化种植的特点抢占了60%的脐橙市场份额。由于秭归县政府对秭归脐橙保护性政策制定不完善、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宣传效果不佳,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减弱,产量减少,秭归脐橙供应量和品牌效应远不及赣南脐橙。另外,受市场竞争的压力,秭归脐橙在销售过场中收到了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及包装杂乱的负面评价,秭归脐橙的良好声誉受到巨大挑战。
(三)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电子商务设施不完善
秭归县地理位置处于丘陵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脐橙作为果蔬农产品,在采摘、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脐橙的损耗成本高。另外秭归县物流基础设施的建立不完善,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运输量小,物流运输成本高,大大限制秭归县物流的运输条件。
目前,秭归脐橙冷链物流设施缺乏规模化与专业化的管理,物流仓库与配送技术设施目前并未建立。这些原因都导致秭归脐橙的销售成本高,市场面积狭小。
四、“互联网+”背景下湖北省秭归脐橙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推进秭归脐橙的标准化建设
针对秭归脐橙难以形成规模化种植的现状,秭归县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指导,根据不同品种的脐橙树的生长要求,因地制宜,使地形等自然因素更有利于脐橙的规模化生产。另一方面应制定秭归脐橙精品果的质量标准,从外观、口感、环保三个方面,保证秭归脐橙的整体质量。同时,政府应联合企业对种植农户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让农户自发形成合作社,联合经营,节约资源,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收购者的随意提价,影响农民的收入,利于市场的规范。
(二)加强秭归脐橙品牌建设
秭归脐橙的品牌发展需要得到秭归县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以政府名义推广秭归脐橙的品牌形象,通过政府拉动企业和农户、媒体合作,共同打造秭归脐橙的专题宣传活动,通过利用O2O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模式,宣传秭归脐橙的优良品质,打响品牌知名度,树立秭归脐橙良好品牌形象。
(三)加强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秭归脐橙的电子商务发展来说,冷链物流和仓储设备的基础建设不完善,为了克服秭归地区的电子商务物流建设的瓶颈。第一,秭归县政府对当地的电子商务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引导,尤其是在冷链物流的上与当地的交通环境相适应。第二,在现代O2O的果蔬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发展下,要加强对于冷链物流基础建设技术的重视,从而使冷链物流成为秭归脐橙发展的一大助力。第三,在地区扶持下,建立O2O社区平台,使线下实体店铺和线上虚拟平台相互配合,实现互利共赢。例如,有大学生创立的湖北省橙・秭秭归脐橙电子商务公司,就是利用线上网站与线下实体商铺相结合,打造秭归脐橙特色活动,从而实现对秭归脐橙的推广、宣传,打开秭归脐橙的销售市场。
三.总结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变农民的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也可以提高农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得中国特色农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该文为武汉东湖学院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EB/OL.].(2013-03-01).http://
[2]向锋,宋文化,谭勇等.湖北秭归脐橙标准化生产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9):184-185
[3]丁景涛.一个生鲜电商失败者的经验分享[J].农产品市场刊,2013(6):32-33
[4]曹立新,谭勇,宋文化等.秭归县脐橙产业资源优势分析[J].中国果业信息,2013,(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