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专劳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主要工作业绩
(一)师培工作:
93年以来为各级各类培训班讲授14门课程,共计680学时。具体课程有《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外国文学0》、《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小学思维发展心理学》、《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写作与评改》、《实用文写作训练》、《创新教育》、《学习策略》、《科技讲座》等。
(二)科研工作:
承担两项国家级课题,两项省级课题研究。
1、国家教委“九五”课题:制定区域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的个案研究,于2001年结题.
2、面向21世纪小学生应具备的劳动技能,素质及相应的落实对策研究。即将结题,(国家级课题研究)
3、省级“试行二、一合段、培养一专多能人才”课题,99年获二等将。
4、省级《“四自”教学模式探索》课题99年获二等奖。
(三)论著2、参编11本书:《当代教育新视野》、《学习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中小学教学管理基础》、《中学劳动技术》教材和教参,《小学劳动》教材和教参,《当代小学教师游记选萃》、《中学生职业指导》读本。
(四)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市、省级优质课评选,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能手平和教学新秀评选 活动,培养出省级新秀能手50多人。
2、协助省职教分院召开省级教研会3次。主持召开市级教研会8次。
3、深入基层搞业务讲座6次,内容为《改革教法,提高质量》、《专业课教学模式探索》
4、98年组织成立了松原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5、组织了松原市劳动技术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6、组织了松原市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特殊能力竞赛活动。
(五)表彰
1、93年、98年、2000年均被省教育学院评为职业教育优秀教研员。
2、99年被评为综合化。
3、98年被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劳动教育先进工作者。
4、98年、99年获省级职业中学教师技能竞赛优秀指导奖。
5、2001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员和院级先进女教工。
三、拟职能设想:
(一)我市职业学校现状:
我市高职15所,专业课教师300多人,高职在校生800多人。(二)职业学校存在向题 :
1、职业学校生员短缺。
2、专业课实验实习基地短缺,使理论和实践结合受很大影响。
3、专业课设置不适合当前社会发需要。
4、缺少一专多能、有一技之长的专业课教师队伍。
(三)面对现状应开展如下工作:
1、协同市教育局职教科,做好中等职校的招生工作,为增强吸引力,加强职业高中对口升学管理。
2、拓展农村初中办学方向,由农村初中以升学为主逐渐转变到为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同时兼顾升学轨道上来。
3、加大在农村初中开设农业技术课宣传力度,使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在思想上认识上、达到充分重视,从而出台政策。
4、搞好农业技术课教师教育理论和业务培训,使之观念更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指导各县(区)示范校开好现场会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开展多种教研活动,以作用争地位,提高农业技术课教师待遇。、
26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带着对幼教这片净土的向往与渴望,全身心地投身于公道中心幼儿园这个多彩的世界。乡镇幼教是片热土,有尽情挥洒的空间,有研究不尽的课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执着地追求着。耕耘着。快乐着:农村幼教科研是个大舞台,有奉献一生的价值,有深耕细作的精彩,我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探索着,收获着……
一、火玫瑰,为精彩全力以赴
火玫瑰是红色的玫瑰,颜色鲜艳,热情似火,既精彩了自己,又精彩了大家!这种传承是薪火相继的!
1987年,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师长——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公道中心园园长兼乡镇幼师辅导员陈绍娟老师,是陈园长把我带进了教科研的殿堂,由老园长的引荐,使我认识了南师大赵寄石、唐淑等教授,进入了赵寄石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幼儿教育研究”课题组。从此。我走上了精彩年华的上升通道。
1985年,公道镇中心幼儿园成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研实验基地。1988年,公道幼儿园接受了原国家教委“七五”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农村幼儿教育研究”的试研任务。当时我在赵寄石教授的直接指导下参与这项课题的研究。1989年,国际幼教大会在南师大召开,会上播放了我园大班教学实况录像,得到各国幼教专家的好评。1993年,公道中心幼儿园又接受了南师大的“学前儿童多种保教形式”的研究任务。在南师大唐淑教授直接指导下,公道中心幼儿园的“少先队带散居儿童”“大班儿童带散居儿童”“开设中午班”、“开设晚班”等多种形式,以正规教育带动了非正规教育,将3周岁~6周岁未入园的幼儿,特别是流动幼儿组织起来,让未入园孩子接受了与同龄幼儿园孩子的同步教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这个优秀的团体吸引着我,鼓舞着我。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面对着五彩斑斓的教育科研,我暗暗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所热爱的幼教事业,这就是我的七色彩练!我要为这一平凡的事业贡献我毕生的力量,实现我的个人价值!
在专家教授的指引下,年轻的我一边工作,一边虚心地学习,努力使自己不断地成熟起来。业余时间,我苦练教学基本功,勤学专业理论知识;工作中,我不断钻研、思考、改进自己的工作。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年轻的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由于工作认真、出色,在2004年,我由一名普通教师走上了业务园长的岗位。2006年,我被公道镇政府任命为幼儿园园长。我深知,这是组织和同事们对我的信任。职务变了,我的压力更大了,但我的追求却始终没变。在一线,我要做一名好老师,在领导岗位上,我就要做一名好领导。使幼儿园获得更好的发展。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执着的追求,我先后荣获邗江区先进教科研个人、档案先进工作者、区教育局十佳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二、火蝴蝶,为特色精益求精
幼儿教育是面向未来的,精致管理是现代幼儿教育的灵魂,为了实现质的飞跃。我们踏上了构建符合农村特点的园本“综合教育”课程,这是农村幼儿园的浴火重生之路,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公道中心幼儿园参与了南师大学前系赵寄石、唐淑教授主持的“农村幼儿园综合教育的研究”。从此,幼儿园课程的研究时间从学前一年发展为三年;研究内容以苏北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为背景,体现苏北农村的特点,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农村大自然、大社会这个活教材。
从“七五”至“十一五”,公道中心幼儿园参与了多项课题的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挖掘可利用资源,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如在进行“农村幼儿劳动教育实践”课题研究时,我们利用家乡鞋厂、玩具厂、服装厂的资源,在幼儿园走廊上创设“民间工艺”“服装制作”“玩具、鞋子制作”一条街特色区域活动。利用乡村手工艺的优势,我们开辟了一个用麦秆做材料的巧手角,带领幼儿用稻草编草鞋、搓绳子、做稻草人、编围裙,让幼儿在活动中模仿,在活动中训练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在赵寄石教授和唐淑教授“综合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农村幼儿园的课程严重小学化、城市化的倾向——重视活动课程建设,重视隐性课程开发,强化课程整体效益的提升,强化农村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开发与利用。如在收割麦子时,我们领着孩子们拾麦穗,念古诗《悯农》。孩子们在观察和参与力所能及劳动的过程中,了解了麦子生长的全过程,懂得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有效地培养了孩子观察能力和爱惜粮食的情感。此外还注重组织活动组织空间的开放性,在户外开设运动区,在广阔的户外玩“老鹰捉小鸡”“放风筝”和“藏猫猫”,去小溪边玩打水漂等游戏……多样化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主题活动内容。也使幼儿园课程特色得到彰显。
公道中心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特点是:以主题教育的形式出现,注意综合性,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同时。“综合教育课程”更好地符合本园、本地的实际。注重发挥教师在课程园本化探索中的创造性,实现教师从关注文本教材向关注身边教育资源的巨大转变。“综合教育课程”的构建,从观念到行动上提升了全体幼师的能力,实现了农村幼儿教育的伟大“突围”。
“综合教育思想”对农村幼儿园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综合教育”本身。它让我们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解读到了这样的理念:中国的幼儿园课程不应该一统化,一切适合于幼儿发展的课程都值得去探究。
三、火凤凰,为梦想浴火重生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前进就要后退,这是我的信念。为了这一信念,工作再繁重,再劳累,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
工作着是美丽的,学习着也是美丽的。读书学习是我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我的有效方法。1991年我参加了成人自考大专班的学习,每周日往返扬州教师进修学校听课学习,课后还要搞科研,任务十分繁重。2005年。我参加本科学习。在自己学习的同时,我经常把我读过的好书、好文章,推荐给同事们,并创造条件鼓励她们不断学习,为我园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育教学上,我也是一丝不苟。从教以来。先后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好玩的稻草》《蚕豆用处大》等教学活动设计以及多篇教学和管理论文。与此同时,我对幼儿园科学领域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2007年6月,我参加了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编的幼儿园教师用书《科学》一册的编写工作,公道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科研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了推广。2010年3月,我还代表扬州市幼儿园园长在“江苏省农村合格园园长培训班”上作了《团结奋进、深化特色、争创一流》的专题发言和话题互动。
关键词:品行教育;调查分析;策略;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302-03
近年来,中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占整个高中阶段招生的比例逐年下降,致使中职学校的招生形势严峻,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劳动观、人生观,道德意识缺失;交不良朋友、赌博、旷课、早恋、、吸烟、酗酒、网瘾、不尊重老师等问题行为时有发生;在实习工作后,他们缺乏职业责任和职业奉献精神;心理问题也偏多……。面对这些问题,学校的品行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要想做好品行教育工作,有的放矢地实现德育功效,就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品行教育的现状,找到薄弱点。盲目地工作就如隔靴搔痒,起不到成效。因此,我们对62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的品行教育现状,以便于针对性地做好品行教育工作。
一、学生品行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中职学生家庭环境状况
1.家庭教育水平。中职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父亲初中以下文化占到69.13%,高中文化占23.05%,大专以上仅仅占3.72%;母亲初中以下文化占到64.69%,高中占18.59%,大专及以上仅占5.2%。而且在学生品行形成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影响因素并不高,仅占3.72%。
2.家庭生活水平。本问卷调查显示,月收入1 000元左右的贫困家庭占30.48%。他们经济贫困、生活水平低下、教育能力缺乏。这些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比较恶劣,依赖于父母实施的家庭教育状况也不容乐观。这类家庭的家长的个性、学习背景、就业状况和生活压力,使得他们无法对孩子开展良好的家庭教育。
3.父母的工作性质。学生家长的职业是“工人”的约占42.8%;经商的占25.7%;农民占23.8%;待业5.9%;而知识分子仅占0.74%。 可见,工人、农民、待业的弱势群体家庭占到中职学生总数的72.5%。有的学生能够平静地接受家庭贫困的现实,将自己磨练得愈加坚强,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也有的孩子内心充满焦虑、自卑自怜,甚至自暴自弃、抱怨父母、对社会失去信任;也有的变得虚荣、孤僻、金钱至上。
4.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约占学生总数的62.1%,非独生子女约占37.91%。通过走访班主任,非独生子女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户和外地农民工、未就业的家庭。通过调查和走访班主任,结果显示,71.83% 的学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与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生活的6.32%,单亲家庭占16.29%。
(二)中职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氛围。调查显示,学生回到家“没感觉的”占14.46%、感到“无聊”的占9.67%、感到”压抑”的占13.01%,这三项共占37.14%;而家庭环境感觉温馨的占40.92%。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子女的良好个性、健康情感、正确认知的形成起到很大的影响,孩子会乐于接受家长的教育和指导,健康快乐地成长。而家庭不和谐、缺乏互敬互爱的家庭环境会造成子女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对家庭失去信心。其人格特点往往表现出攻击性和反叛性,影响良好品行的形成。
2.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教育方式。 通过“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学生父母与学生的关系进行了测评,结果如下:父亲各因子所占比率:“总是惩罚”占56%,“不会理解” 占30%,“总是干涉 ”占41%,“总是拒绝”占51%,“不会保护” 占41% ;母亲各因子所占比率:“总是惩罚”占 50%,“不会理解” 占 27%,“总是理解”占 44%,“总是干涉”占 37%,“总是拒绝”占61% 。
可见,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这也是部分孩子感到压抑和叛逆的原因。很多家长不能真正做到理解、尊重孩子,简单粗暴,武断专制,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有的表现得很顺从,但内心却很叛逆,有的甚至对家庭产生恐惧感、冷漠感;但还有的孩子可能就走向公开的敌对和叛逆。
3.家庭教育内容。调查显示:理想教育:24.53%的学生从没接受过,37.91%的学生接受很少;勤俭节约和诚信教育:13.01 %的父母偶尔会,1.85%的父母不会有;言行举止、文明礼貌的教育:15.64%的父母不重视,1.86%的父母很少重视;纪律方面的教育:53.9%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多”,9.29%学生认为“没有”;爱心与感恩方面的教育:47.21 %的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多”,14.5%学生认为“没有”;诚信与质朴方面的教育:43.12%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多”,8.55%学生认为“没有”;责任与义务的教育:44.98%的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多”,8.55%的学生认为“没有”;劳动与敬业的教育:50.19%的学生认为“有,但是不多”,14.13%的学生认为“没有”。
可见,其中绝大部分家庭都对孩子进行过或多或少的上述内容教育,但是由于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的缺乏,教育的效果和程度不够深刻,也没有真正地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三)中职学生在小学和初中的品行教育状况
1.在小学和初中接受过下列教育内容的人数比例。质朴教育59.7%,诚信教育51.86%,感恩教育88.06%,责任教育74.25%,遵纪守法教育89.18%,责任义务教育62.31%,礼节礼仪教育54.1%,行为规范教育79.48%,爱劳动教育59.33%,理想教育46.64%。在“你认为小学和初中接受过的教育对你的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教育?”的问题中,学生中73.41%的学生认为是感恩教育,其次诚信教育,占66.66%,遵纪守法教育占51.93%,责任占49.81%,行为规范为48.69%,其他的比例很少。
2.思想品行影响调查比例。在对“在你以前的成长过程中,你认为对你的思想品行影响最深刻的是谁?”的调查中,有3.72%的学生认为是在小学,32.69%的学生认为在初中,3.72%的学生认为是父母,7.43%的学生认为是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47.61%的学生认为是同学朋友,认为是其他人的占4.83%。
由此可见,在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品行教育还是很全面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接受过全面的品行教育。但是从教育影响来看,真正留给学生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学生的道德知识能被学生接受并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效果并不好。而对品行形成影响最深刻的却是同龄人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权威和令学生的信服程度并不高。
(四)心理健康状况
数据显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情况良好,绝大部分中职学生积极、乐观、自信,人际关系正常,有目标、有计划,感到充实和满足。但仍有极少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经SCL90的测量,其中症状“重和极重”的比例分别为:强迫症状1.85%、人际关系2.57%、抑郁1.61%、焦虑1.37%、精神病性0.72%、敌对3.05%、偏执1.77%、恐惧1.21%(这些数据仅供参考)。
二、中职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
从调查结果分析,中职学生品行状况不佳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家庭教育薄弱。中职学生家庭生活环境和状况不良,家长个人修养水平、文化水平偏低,家庭教育能力薄弱、教育水平低下、教育方式不科学等,致使学生缺乏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品行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效果不良。第二,学校教育的失误。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手段缺乏吸引力,教育方式生硬,致使学生不愿意接受枯燥无味的品行说教,教育内容缺乏生动和感染力,没有真正打动学生,难以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共鸣,也就不能内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第三,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浸染,世俗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等。
三、建议和策略
(一)创设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美好体验
品行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被教育者的“接受”。只有“接受”才会实现品行认知到行为的内化。因此学校的品行教育不能刻板老套,要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享受。比如,故事会、讲座、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团体心理游戏和勤工俭学等,才会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的“接受”效果。品行教育绝不是语言的直白说教和灌输,更有效的教育途径应该是首先打开学生的耳朵和眼睛,激发学生的愉悦感和美好体验,然后才是于无声处的、心灵深处的感悟和内观,才会真正地被内化,也才会有行为的改变。
(二)搭建家校联合平台,提升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是品行教育的第一课堂。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前提。然而中职学生的家庭教育却严重缺失。为了实现学生品行教育的全面提升,学校要创造更多契机,引导家长形成正确、良好的亲子交往观念及交往能力,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对学生良好个性、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和接受教育的程度都是非常有影响的。学校多开展一些有益的亲子活动,如一起旅游,读书……还可以在学校举行运动会、军训汇报演出和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中,邀请家长们一起参加学校的这些活动,让他们在亲子活动中相互关心、支持、鼓励,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心,这更有利于中职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品行教育效果。
同时,学校教育要得到家庭教育的大力协作。对问题家庭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理念进行培训和指导。教师通过与家长沟通,诚恳地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平等、民主、温暖、宽松的环境和教育气氛。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品行教育效果。如果学校和家庭各行其是,就势必会削弱教育力量,甚至互相抵消。
(三)贴近学生生活、社会和实际,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人是社会的人,中职学生也是一样。正因如此,品行教育目标、内容、活动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贴近社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出发,先弄清楚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困惑,再了解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追根溯源。同时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听得进,看得见,才会触动学生心灵,才有利于学生消化、接受,让学生学到沉甸甸的人生智慧。才会让学生感动其中、震撼心灵,化为行动,真正学到对他们人生和实际有指导的品行教育。由此实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者的统一和融合,最后形成良好的品行习惯。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德育新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基础,也适当扩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心理辅导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丰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和环境,达到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发展、心理和谐的目的。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团体心理活动,通过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分析解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使更多的学生关心、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学生的人生发展保驾护航!
(五)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从点滴中培养和升华
品行教育不能像知识教育那样仅仅用语言符号灌输来获得,它必须以活动体验为载体,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营造氛围,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撞击。比如,举行感恩内容主题班会、开展遵章守纪月活动、演讲活动等,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更重要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体验,从而内省和感悟,形成情感共鸣。同时把品行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时时处处从点滴中培养和训练。
(六)深入社会大课堂,发挥广泛的教育功能
社会这个大课堂会教给学生们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和感悟。学校要积极鼓励和创设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工学结合、实训、实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活动中,在体验中感悟和锻炼,这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秀个性品质和专业能力及专业思想、职业道德的树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会大大提高学生们适应社会、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己,从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培养进取、负责、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品行教育的使命是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领悟人生。而要达到品行教育的目的,就要先了解学生的现状,知道品行教育的土壤、养料,采取科学适用的品行教育途径和方法,才会使学生铭记于脑、感动于心、动之于行。
参考文献:
[1] 王鹄.浅谈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J].吉林教育,2010,(26).
关键词:会展旅游产业;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一、廊坊会展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会展旅游业作为加快廊坊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依靠廊坊独特的“京津走廊”优势,并借鉴世界上其它国家扶植会展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经验,在硬件设施和政策法规等软件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并放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特别是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将会展旅游作为全市大力发展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倾力打造会展旅游名城。为今后会展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年一度的“5・18经贸洽谈会”,已成为廊坊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特别是从2010年起,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由国家商务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同主办,正式升格为国家级展会。这对于进一步加速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促进环渤海各省市合作及廊坊地区旅游会展业的发展、提升环渤海地区整体开放水平,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更为世界范围的客商搭建了会商洽谈的崭新服务平台。展会的成功举办也带动了廊坊各行各业的经济增长,更带动了河北省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廊坊市有专业性会展场馆12所,有国际标准展位约5000多个,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场馆4个,这些场馆使廊坊的展馆设施走在了河北省的前列,也进入了全国大型展馆的行列,这也为廊坊市会展旅游业今后更好、更快地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随着会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就有了极大的需求空间。培养专业人才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其综合素质,而外语水平的提高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廊坊市各大院校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对今后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出一大批既懂外语又熟悉商务、对外贸易、旅游、涉外事务等知识的外语专业人才,以适应会展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使他们能够担负起宣传河北、推介廊坊的任务。
二、专业人才与培养现状的分析
会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就业。在会展旅游业发展迅速的这一时期,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与困难。从整体来讲,外语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会展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这将成为制约会展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对人才培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精通外语、熟悉世贸规则、懂得经营管理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对人才规格与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将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高专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第二,国家旅游局确立的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的目标。强国需要强才,强才需要一流的教育质量来加以保证。强国的目标,一方面为外语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对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如何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专业人才素质、培养会展旅游行业紧缺人才也就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第三,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和师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制约外语专业人才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师资质量为基础的。现在外语类院校中的大多数专业教师既没有受过系统的旅游专业方面的培训,也没有经过旅游实践的锻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比较差,照本宣科的现象非常普遍。由于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实习基地与教学实践等因素的原因,使得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没能得到根本的提升。
第四,旅游人才尤其是精通外语的会展旅游人才一方面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旅游从业人员的学历也普遍偏低。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市场需求的缺口很大,尤其是既懂外语又懂会展旅游业务的导游、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者等专业人才缺口更大。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对全国导游人员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从专业结构来看,在全国已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19.7万人中,中文类导游人员占34.9%,学外语类专业的人员仅占12.l%。从学历结构来看,导游队伍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7.6%,大专学历者占38.6%。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由于英语使用的普遍性,以及目前外语导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会展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求,因此,会展旅游业需要大批外语专业人才。
第五,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一是培养目标市场定位不够准确准,普遍存在着高职高专(专科)教育是“浓缩版本科教育”的现象。很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课程设置过于宽泛,与社会需求关联不够紧密,没能以就业为导向,导致有的毕业生对会展旅游方面的技能不强,对具体层面的工作也不能胜任。二是现有的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具有会展旅游专业知识的教师与实习指导老师数量不足,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三是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滞后。现有的教育模式基本上沿袭了几十年来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方法,因此外语专业人才的教育存在着教师与行业实践距离拉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低的问题,使毕业生无法很快适应市场的需求,人才供应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即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学校属地的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设置专业,将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趋势作为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
根据廊坊市旅游局的发展规划,在未来几年中,廊坊会展旅游业的收入要实现翻番,在各旅行社、旅游景点、展馆及酒店等单位从业的人数也将大量增加。特别是在“5・18经贸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后,众多外资项目落户廊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世界范围内的客商来廊坊会商洽谈,因此,人才市场对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旅游会展知识且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潜力非常大。
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现有专接本和高职高专两个层次的学生。开设英语、商务英语等专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申报旅游英语专业一本。经过对市场与社会需求的调研,我校英语专业也从原来对学生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转向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定位于培养专科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了解一定的旅游经济规律和旅游法规,熟悉会展旅游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面向旅游第一线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因此,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去旅游一线从事导游、旅行社管理、旅游景点的管理与涉外翻译兼秘书等基层工作。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的调整与新课程的开设,需要密切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结构则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
根据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制定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公共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英语专业课程、综合技能课程。为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分别在第四学期末、第五学期末安排学生短期实习与实训,并在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去相关旅行社和涉外企业进行为期6周的毕业实习。
和兄弟院校相比,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设计比较合理,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课程体系同时也体现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并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落实到了相关的教学环节;实践课程相对比较突出,我们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开设了剑桥商务英语、托业证书教程、旅游英语、涉外礼仪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引导学生考取不同级别的国内及国际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如,要求学生毕业时努力考取英语专业四级、专业八级证书、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证书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等,这些证书既能证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又能增加学生就业的含金量,这对高职高专教育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促进;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考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为自己的就业提供多方位的选择。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类职业的能力,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强,上手过程快。经过几年的探索,我校英语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并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
首先,及时掌握廊坊会展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这主要包括会展游旅行业的发展前景,旅游企业的发展水平、数量与需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旅游一线对旅游英语管理人员的需求以及对学生个体需求等项情况,作为制定培养计划与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据。
其次,通过调查与走访,分析会展旅游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明确如何培养学生从事会展旅游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调整更能满足市场对外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教学模式,组织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再次,加强与廊坊地方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拓宽空间。
(三)培养途径与教学实践
1.教学模式的调整。针对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几年来我们不断调整教学计划,相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三个方面:(1)课堂实践。以听、说、读、写、译为训练目标的外语课,本质上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采用的教学原则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多项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后任务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小组演示、旅游景观与展馆介绍中英文模拟讲解训练等项教学实践,效果非常显著。(2)校内实训。利用每学期末的教学实践周,结合多媒体和语音实验室等方式给学生进行商务实训、礼仪讲解与展示,参观校内办公室与办公设备,开设多项证书课程,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也很直观,通过模拟的一些场景加强了他们的认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此外,有人数众多外语专业学生参加的英语角、英语风采大赛等活动也将学生的英语学习从第一课堂延伸到了第二课堂,从而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与广泛性。(3)校外实践。自廊坊市举办“5・18”经贸洽谈会以来,每年我校都选派相当数量的学生作为志愿者为“5・l8”提供外事服务。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开阔了眼界,向社会推介了自己,同时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所在,明白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旅行社实习,并由指导老师加强沟通与指导。外语专业有时也承接一些资料翻译任务,组织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翻译实践。学生的业务能力通过这些实践得以改善、提高。
2.实习基地的开辟。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与保障。英语专业充分挖掘资源,努力创造条件,已经与廊坊市会展中心、旅游局、教育局、商务局、廊坊市春光旅行社、新世纪旅行社、康辉旅行社等单位加强联系,为学生开辟了多个实习基地,并在第五学期末、第六学期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这些单位一方面可以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外语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与外界交流的平台。通过校内的理论学习与校外的实习培训相互结合,学生不仅得到了综合训练与培养,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3.行业专家的指导。为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我们拟聘请廊坊市知名旅行社的从业人员和旅游局的专业人士为顾问。这些外请顾问专家,将定期来我校进行考察,结合行业的经验和发展、廊坊会展旅游业的前景,商讨外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协调学生的校外实习,并指导学生就业。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能力要求相吻合,少走弯路,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出廊坊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合格的外语专业人才,教师队伍非常关键。过去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改革与专业素质的提升,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加强高校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鼓励教师赴企业调研、实习、兼职工作,以便更具体地了解社会对会展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开阔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深化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同时还可以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从社会或旅游企业招聘专业人才,增加会展旅游英语兼职教师的比例,充实教学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这些兼职教师可以把行业中的新发展、新形式、新需求带进课堂,配合教学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技能培训。会展旅游经济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职英语教师有计划地定期参加有关会展旅游经济的学习和培训,可以很快提高专业水平,更好地促进教学,培养出更多能服务于廊坊会展旅游业,满足社会需求的外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常叔杰,周军,周春荣.关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4,(3).
[2] 伏六明.创新会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5) .
[3] 姜希星,王鹏.高等职业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
[4] 刘雪,孔永生,胡玲玲,高峰.廊坊市旅游发展构想[J].经济论坛,2005,(17).
一.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材改进是专业特色、客观现实的需要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第四条“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我国各地旅游专业《导游语文》之类教材的现状是:未能较好突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尤其是没有合理地兼顾导游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笔者对全国各地导游资格证考试课程之一的《导游语文》之类教材进行了抽样分析,选取了某司组织编写的中级导游员系列丛书之《汉语言文学知识》、《导游知识专题》教材,某省旅游局近10年来组织编写的导游考试推荐教材中的三套不同版本的《汉语言文学》教材,进行了研究,发现既有可取的地方,亦有不少欠缺,很有必要进行改进。
(一)现有旅游专业《导游语文》之类教材,有的存在严重的知识错误和印刷错误。笔者对某省旅游局组织编写的《导游语文》进行过精读,发现其中知识错误和印刷错误高达十几处。例如:汉字规范标准中的汉字排序法本只有音序法和形序法两种,而教材写成音序法、形序法、部首法、笔画法、号码法;“句式类型”中的“整句和散句”等是属于修辞范畴的却编入语法章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中的“沉舟”、“病树”本是刘禹锡的自喻,其中不乏悲愤和牢骚,教材却写成是“对新陈代谢客观规律的清醒的认识”;赋和骈体文本是不同的文体,对联一节中却出现了小标题为“对联和赋的骈体文”的奇怪说法;刘义庆的小说《幽明录》写成了《幽名录》;石玉昆的《三侠五义》本是光绪年间的作品,却写成了道光至咸丰年间的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的代表作;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写成了《啼笑姻缘》;孔捷生变成了孙捷生;说屈原创作了《九歌》、《天问》、《楚辞》等篇,则是把作品集《楚辞》与其中的篇目《九歌》、《天问》等并列了;将欧阳予倩写成欧阳与倩;元曲四大家关、马、白、王写成王、马、白、郑;列举对联“对开”现象时,把“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写成“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殊不知,对联上联的末字应为仄声,下联的末字应是平声;引用南朝江淹《别赋》中的片段时,把“剑客惭恩”写成“剑客渐思”,把“离邦去里”写成“离邦去时”等。总之,或为印刷错误,或为知识错误,若不加以改正,不但带来麻烦,而且会谬种流传,误人子弟。
(二)现有旅游专业的《导游语文》之类教材,有些章节存在内容过于芜杂的现象。例如:某省导游考试推荐教材三套不同版本的《汉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学”一章,简直就是一部系统的中国文学史的压缩版。中专、大专层次的旅游专业的学生考初级上岗证,是否有必要学到这么深广?另外,该章介绍作家作品,基本上是只提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和作家名字,而极少涉及作品内容,根本没有具体的感性材料。又如某省导游考试推荐教材中的第三套《导游语文》教材的地方文学史部分,更是囊括了文学之外的政治、思想、哲学等内容,远离了旅游职业岗位要求。
(三)现有旅游专业的《导游语文》之类教材,有的内容与同属考证的《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材存在大量重复。例如:某司组织编写的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系列教材之一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教材的第二章普通话知识就与《普通话训练与测试》教材内容重复。同属中级导游员系列丛书之《汉语言文学知识》、《导游知识专题》教材中都有“汉字形体演变”内容。同一个专业的教材内容出现程度不同的重复,不但没有意义,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四)现有旅游专业的《导游语文》之类教材没有合理地兼顾导游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而现行《导游语文》之类教材没有配套的实训内容。
二.旅游专业《导游语文》教材改进建议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提出的“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的指示精神,笔者认为编写《导游语文》之类教材应该以职业岗位为导向选取内容。
(一)教材内容要突出紧扣本专业职业岗位要求。若在全国各地《导游语文》之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话,笔者认为如下内容必须加以补充或充实:
1、教材中的汉语言基础中不能缺少汉字与旅游的关系、汉字在导游中的应用、汉字的演变和造字方法、繁体字的识辨等内容。因为,旅游景点的诗词对联一般都是用繁体字书写,导游人员不能在繁体字面前成为“文盲”,要加大力度对对甲、金、篆、隶、草等不同字体的阅读训练,不要求他们认识其中的字,但要求他们每看到一种字体时能够从笔划、结体等不同特征方面入手做出结论:这是什么字体。因为游客中有些是颇有书法功底的。词汇部分,所选成语内容最好与旅游景点或旅游文学作品有关。例如:成语“水落石出”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2、中国文学史及各地方文学史部分,宜从旅游的角度去遴选不同时期与旅游景点有关的优秀作家作品。不同省份的教材,应有不同的侧重点,核心是突出本土旅游资源的特色。如湖南,就应以岳阳(岳阳楼)、长沙(贾谊、杜甫、刘长卿、辛弃疾)、桃花源、南岳、洪江(王昌龄),永州(柳宗元),娄底(、陈天华、成仿吾、谢冰莹)等景区为重点。
3、诗词对联知识部分应介绍点古入声字知识。介绍对古入声字的辨别方法,使学生能读准古诗词及对联的平仄。入选教材的对联应以名作为主,对旅游影响一般的对联则可淘汰;应以雅俗共赏的为主,用典过多和过于生僻的则可淘汰。同时,可考虑多选长联,以供学生断句训练之用。
4、导游语言表达部分宜编入写作指导的相关内容,能学以致用。导游职业离不开景物,也离不开应用文,导游书面语言表达宜编入旅游行业常用的应用文、写景状物、游记、材料作文等的写作指导及相应的范例。此外,修辞、口才技巧、导游语言技巧等亦不能忽略。这些对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表达能力是有实质性帮助的。
5、考虑入选较多的人文底蕴浓厚的山水名胜诗文篇目。“江山也要伟人扶”,有些景点的价值,全在于那里孕育或生活过一些名人。这些名人的代表作,如受教材篇幅的限制,可以考虑在附录里提供作品题目或相关网址,也可以选编成专集,供学生课外阅读,以拓展其知识面,提升其导游人员素质。同时,这种课外读物也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满足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有志提高个人素质的需求,以利造就不同层次的导游人才。
(二)设计配套的实训教材。职业技能是靠练出来的。旅游专业《导游语文》实训教材的设计既要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又要合理地兼顾导游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编写原则可考虑:
1、基础实训内容与教材各章内容的水平要保持一致,提升内容则应具有综合性。
2、自测方面的实训应具有典型性,与考证接轨的实训则应具有题型的仿真性。
3、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实训应具有开放性。例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中的“汉字字形的规范”。实训中宜编排学生课余外出观察店铺招牌,记下不规范的汉字并加以改正。针对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口试要求,实训中宜提示学生平时留意电视百家讲坛和风景名胜解说词。
(三)避免重复的内容。
1、旅游专业《导游语文》之类教材内容既要要避免本身前后重复又要避免与同属本专业其他考证课程的重复。
2、“山水名胜诗文选”篇目要避免与小学、初、高中语文课本中的诗文篇目过多的重复。
(四)内容编写要严谨。
1、教材是学习、考证的蓝本,绝不允许出现知识错误。
2、教材内容中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术语,应做必要的注释。例如:旧体字的概念。
3、对读音特殊学生又少见的汉字,应注音。例如:古人爱在自己的大门上挂画有“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神荼、郁垒”,应加注汉语拼音“shēnshū,yùlù”。
4、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应对教材所选作品的有关格律知识加以相应提示。例如:李东阳《游岳麓寺》“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其中的“看”应补注汉语拼音“kān”,因为律诗偶数句的末字应为平声。
参考文献:
[1]羊春秋《散曲通论》[M] p231-232.湖南,岳麓书社出版,1992,12(第一版).
[2]汤国恩等《中国文学史》[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2005,06.
[3]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主编《导游知识专题》[z],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08.
[4]屈中正主编《导游语文》[M]. 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