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icu基础护理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icu;专科护士;定向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130-03

加快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是保障ICU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需求[1]。目前,对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培训方案不完善、培训效果欠佳等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ICU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改革,采用定向培养的模式并在临床中开展,收到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将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重症治疗科轮转的规范化培训护士纳入本研究;要求纳入研究的护士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已取得护士执业资格。将纳入研究的护士按照转入ICU时月份奇偶数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对照组)与定向培养组,奇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对照组,偶数月份转入护士纳入培养组。

1.2 培训方法

对纳入研究的两组护士进行为期4个月的基础与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其中基础护理的理论与技能培训由医院护理部根据《广东省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统一组织完成;ICU专科护理能力培训方案由科室自行组织制定,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两个方面,理论培训主要通过讲课与自学形式完成,临床技能培训主要通过操作示范完成,其方案的具体内容为:①传统方法组:组织约40课时的理论与45课时的技能培训,其主要内容根据临床经验制定,包括循环、呼吸、消化、神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等ICU各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患者评估、基础护理技能、抢救技能、各种仪器的使用等临床基本技能。②定向培养组:组织约80课时的理论与40课时的技能培训:理论培养方案根据护理状况指数(CNSI)制定,包括基础ICU护理、机械通气护理、静脉内置管护理、输液管理、心律及循环监测、药物管理、肠内营养护理、卫生护理及设备管理9个方面;临床技能培养方案根据纽约大学卫生经济学中心护理任务综合技能汇编制定,包括与患者的交流、营养、卫生、排泄、药物、生命体征、护理程序、护送患者、患者出入院、专业间的交流、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指导及给药等12个方面。

1.3 考评方案

1.3.1 参与度考评 收集两组护士的规定培训周期及实际参加理论与技能培训的课时数,了解其对培训的参与情况,评价培训方案的吸引度。

1.3.2 培训效果考评 根据医院规范化培训护士工作要求以及广东省医院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求设计考核方案:基础护理理论与技能考核由医院护理部统一组织完成,每次培训完成后进行考核,最后根据累计考核的平均成绩进行综合评价,≥90分为“优秀”,75~90分为“合格”,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参与情况

共58名培训护士符合条件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期间,两组护士均按计划完成培训内容,在培训期间无重大护理安全事故发生;定向培养组护士在专科护理能力培训的总课时数多于传统方法组,参与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各项课程参与度的具体数值见表1。

2.2 培训效果评价

经过培训后考核,两组护士的基础护理能力考评成绩相近,传统方法组护士成绩略高于定向培训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在专科护理考评方面,定向培养组护士在理论与技能考核两个方面平均成绩、优秀率及合格率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培训后考评成绩的具体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提高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科培训的兴趣

规范化培训护士加入ICU团队是ICU专科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最主要途径,而目前临床却面临着如何吸引并留住他们到重症护理病房任职的巨大的挑战[3]。一方面,由于我国护理基础教育阶段缺乏ICU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1],导致轮转护士缺乏对ICU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了解,也没有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因此对参与ICU护理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现有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存在着培训周期长、培训内容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使护士在工作中常产生无助感,也会对从事ICU护理工作的职业规划产生负面影响,不愿进入ICU工作。Lorin等[4]针对医生的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由于ICU的工作负荷重、压力大,轮转医生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因此,需要制定一个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来吸纳轮转护士加入ICU护理团队。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培养模式,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常见模式,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方法相比,训练组的部分培训内容课时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参与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在于定向培养模式具有培养目标明确、培训方式针对性强等优点,能够针对轮转护士工作特征,制定适宜培养方案,提高了护士参与ICU护理工作的兴趣,可吸引其加入ICU护理队伍,有效地缓解规范化培训护士对ICU专业选择度极低的现状,达到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适于在临床培训工作中推广。

3.2 定向性培养模式能够显著提高ICU专业水平

不同ICU培训模式对其在专业核心能力水平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异[5]。在本次研究中,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士在ICU专科护理理论与技能方面能力提高明显,特别是在ICU护士的核心能力,如专科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临床运用能力等几个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其原因在于,传统的ICU护士培养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在培训内容上单纯理解成动手能力或者看成知识和技能的简单叠加,没有贯彻“整体化培养”理念[6],在培训方式上对护士的引导不足,导致现有ICU护士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缺陷;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定向性培养模式更加强调了培训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一方面,根据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学习特征制定培训方式,充分调动参与培训护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地参与对ICU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培训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吸收了护理状况指数的内容以及护理任务的综合技能方案的优点[7],使理论培养方案全面合理,培训内容覆盖了临床需要掌握各种基本专科知识与技能,而技能培养的针对性更强,培训的内容是根据临床需要而制定,可有效地解决临床可能遇到的各项问题,因此其培训质量较规范化培训模式有了显著的提高。

3.3 定向性培养模式有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潜力

在本次研究中,训练组护士在护理综合病例分析表现优于对照组,提示接受定向性培养方案培训的护理临床独立工作能力及工作质量的优势会更大,其原因在于传统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的系统性与针对性不强,导致护士缺乏对ICU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灵活运用的能力,导致在临床工作容易发生护理差错事故。Binnekade等[7]研究也证实未经ICU专业培训的护士对ICU护理质量存在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增加了护士的职业风险。而定向性培养方案的优点正在于其培训模式对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性强,在培训初期就重视护士综合能力培训,特别是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充分调动护士的潜能与积极性,从理论与技能等多个方面全面培养护士的临床综合能力,使接受培训的护士能够更有效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复杂情况。因此,接受定向培养模式的护士,不仅在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团队合作的意识等方面有高水平的职业素质,而且也掌握全面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娴熟的操作技术、敏锐的感知观察能力和广博的人文知识等ICU护士应具备的主要能力[8],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就能体现出明显的优势,保障临床工作按质按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赵秋利,张海丽. 我国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的文献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23-27.

[2] 刘淑媛,陈永强. 危重病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54-567.

[3] 顾怡蓉,金晓燕,刘俐惠,等. 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2):97-98.

[4] Lorin S,Heffner J,Carson S.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regarding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subspecialty training[J]. Chest,2005,127(2):630-636.

[5] 杨晓玲,陈红.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架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60-861.

[6] 白妙春,王岩,陈海花. "整体化培养"理念在急诊ICU专业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探讨[J]. 现代临床护理,2009,8(9):67-70.

[7] Binnekade JJ,Vroom MM. The quality of intensive care nursing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nurses without ICU-training[J]. Heart Lung,2003,32(3):190-196.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基础护理;流程;护理服务质量

为了响应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1年起开始创建优质护理工程,从多方面入手实现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对于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而言,由于收治患者特殊,护理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改善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第一步。就优化基础护理流程对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病房共有21张床位,护理人员54名,年龄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29.20±4.60)岁;大专9名,本科45名;护士13名,护师30名,主管护师10名,副主任护师1名。

1.2基础护理流程优化方法

(1)强化ICU护士的基础护理意识:基础护理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主干部分,做好基础护理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大前提。要求全科护士包括工勤人员都必须重视基础护理,开展以基础护理为主体的学术讲座,对全体护士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集体学习卫生部的相关文件精神,明确护理对象及护理目标,充分考虑患者的需求,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思想。基础护理是确保患者诊疗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护士观察病情的良好途径,在基础护理过程中护士能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且护士能够通过基础护理来体现对患者的关怀和重视,体现人文精神。基础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要求护士学会换位思考,充分体会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需求,明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

(2)优化排班流程:合理的排班能够为护士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又能确保工作质量。ICU班次调整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况,围绕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予充足的护理服务。以往的排班安排中,存在大夜班护士工作量大、休息时间少、体力消耗巨大的情况,这导致护士很难有充足精力来保质保量的做好基础服务,而基础护理不到位则会直接导致患者、家属的不满,进而引发纠纷,在调查中ICU护士也充分反应了排班不合理的情况,因此针对排班情况进行了优化。首先将晨间护理由以往的大夜班护士负责改为了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共同负责,减轻了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其次将白班工作时间提前半小时,确保白班护士能够及时参与到晨间护理中来,大夜班护士和白班护士的共同执行也确保了基础护理能够进行双人查对,避免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其次,在排班的具体安排中,采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对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评估,确保各个班次都能够实现高年资、低年资护士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力互补,既克服了人力不足的问题,又确保了基础护理质量。

(3)优化工作流程:要求以往各班次的护士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对原有工作流程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原有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由管理层进行审核,重新完善和优化工作流程。在流程初步设计完成后,在全体护理会议上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进行修改,初步拟定完成后在临床试用一个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进一步调整流程,最终制定成册,要求所有ICU护士都必须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来执行,尤其对于新护士要强调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如ICU组长工作流程:①查阅ICU护理记录及患者情况。②根据患者病情及本小组护士的工作能力进行本次工作分配。③认真听取交接班记录并提出指导意见。④进行床头交接,了解夜间患者的情况,检查患者的皮肤、及各类管道。⑤和夜班护士共同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擦浴,并整理好床单元。⑥更换氧气湿化瓶,需要雾化治疗的患者配置雾化液。⑦遵医嘱进行气压治疗和多频振动治疗。⑧协助白班护士工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⑨进行转科患者及外出检查患者的安排。⑩协助办公及治疗护士工作。瑏瑡检查治疗车内药械并补充。除此之外,还要强调每周的工作重点,例如周一整理病房、周二检查管道标识等。

(4)加强各级人员培训:在强调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要组织全体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流程的培训,确保所有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流程。做好新护士的入科培训工作,将基础护理流程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强调,确保每个新护士在上岗前都能认识到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护理意识,在入科后由带教老师负责进行流程的说明和指导,确保在上岗前能够熟练按照流程进行护理。每个护理班组要安排资深护师负责指导工作,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护士长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基础护理工作,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感染和激励护士,提高护士对基础护理的热情和动力。定期进行阶段总结,分析该阶段中基础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优秀的护士提出表扬,进一步激发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热情。

1.3评价方法

分别抽取基础护理流程优化前后的ICU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优化前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84.18%,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1.2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2.50%。优化后ICU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1.41%,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21%,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7.78%。两组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基础

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士的专业能力得以体现,能够更好的服务患者,科学的工作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减少护理差错。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强化了护士对基础护理的重视,同时也加强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观察,确保护士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做出应对措施。

3.2减少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有效避免了护理操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了无菌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的研制执行,避免了患者交叉感染,从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改善了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的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往往代表了护理工作质量的优劣。通过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护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大夜班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双人查对的制度也体现了对患者安全的重视,获得了患者的认可。

4结语

优化基础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改善ICU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ICU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邱丽红.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590-592.

[2]蒯莉.优化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24):117-118.

[3]魏雪银,温小连,黄琼,等.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医药前沿,2012,2(11):271-272.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范文第3篇

摘 要 目的:探讨I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方法:在调查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从保障ICU专科护理技术的完整性角度来制定评价体系的三级指标,利用Delphi专家调查、肯德尔(Kendall)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来对指标进行论证。结果:确定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有3项一级指标(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12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通过Kendall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被广东省数十家三级医院采用。结论:根据ICU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以各项ICU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单位制定指标评价体系,是切合ICU护理临床实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ICU;护理质量评价;敏感指标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65

Research on ICU nursing quality sensi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stablished

GAO Ming-rong,BAI Li-ping,CHENG Shou-zhen,et al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ICU sensitive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of nursing quality.

Methods: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ICU nurses,to develope three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urs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ICU,using the Delphi expert investigation,Kendall harmony system and significant test to demonstrate the index.

Results:ICU 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s of 3 first-level indexes (evaluation of basic evaluation,process evaluation and result),12 two level indexes,74 three level indexes,through the Kendall harmonious system and its significance test,by the Guangdong Province dozens of three hospitals by.

Conclusion: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level of ability of ICU nurses,nursing technique to the ICU as evaluation units to formulat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is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ICU in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nsive care unit;Nursing quality evaluation;Sensitive index

重症监护病房先进的监护和急救设备为ICU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硬件支持,而其运转是否安全有效,则有赖于ICU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的成效。为了指引和评价ICU病区的护理管理和护士核心能力建设,选择科学、敏感、符合实际的护理质量指标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关于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1]。我院在对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I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后续的调查论证,科学地建立了ICU护理质量指标的评价体系。现将ICU护理指标的确定方法介绍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选择我院ICU专科护理小组为主要力量,包括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其中15人取得ICU专科护士资格。该小组护理人员年龄33~50岁,从事ICU护理工作8~20年。

1.2 调查ICU护士核心能力 为调查我国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核心能力状况,专科小组在2008年抽取我国1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包括北京、广东、山东、安徽、陕西、江苏、江西、广西、甘肃等)ICU病房的632名护士进行调查[2]。

1.3 I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初步确定 查阅国内外ICU护理质量管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调查的结果,重新审视我国现行ICU护理质量的指标评价体系,决定打破既住将各种护理管理和临床技术具体操作事项分解开来单独评价的方法,而是根据ICU的各项护理技术及病人的护理成效进行整体评价的方法来制定ICU护理评价体系,以促进ICU护理技术的长远发展。最后确定ICU护理质量评价的一、二、三级指标,并根据 ICU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结果进行修正,供专家调查阶段使用。

1.4 Delphi专家调查

1.4.1 专家调查的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各指标的重要性,同时保留开放性,允许专家对指标的增加和删除提出意见。指标重要程度依据Likert 5级评分法分为非常重要、重要、一般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5个等级,依次评为5,4,3,2,1分。

1.4.2 确定函询专家 专家的入选条件:在三级甲等医院工作,至今已在ICU临床护理管理与实践领域连续工作满5年,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为确保专家具有代表性,每个医院的专家不超过3人。根据上述条件确定入选专家30名,来自广东省各大三级甲等医院。

1.4.3 问卷的发放与收回 问卷和专家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调查表均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各专家,同时发送介绍本课题的研究目的、Delphi法的工作原理及问卷填写指南的附件。要求各专家在1个月内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回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肯德尔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来检查专家对各级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2 结 果

2.1 ICU护士核心能力的调查结果 调查发现,我国16家三甲综合医院的ICU 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但在掌握和运用专科技术方面能力相对较低。经条目分析发现,ICU 护士对基本生命支持急救技术、脑复苏护理、进行动脉及中心静脉置管、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准备等基本专科技术掌握程度较好,但是对于危重病人实验室危急值的评估、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效果评价、各项技术新进展的认识等所具备的能力较低[2]。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 发放问卷30份,共回收问卷30份,回收率为100%,说明专家的积极系数高。其中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93.3%。专家对所调查的项目的判断系数值为 0.982,熟悉程度系数值为0.903,权威程度系数值为0.943。

2.3 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经过专家函询,确定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74项三级指标。经过肯德尔和谐系统及其显著性检验,专家对各级指标的评价具有一致性。一级指标以Donabedian的模式,但结合ICU临床护理实际,不采用传统上将护理质量指标划分为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而是将一级指标划分为基础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3个方面。基础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人员和制度的管理。过程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保护性约束的安全护理、血管活性药物及其高危的安全护理、执行危重症监护单的使用、ICU紧急事件的处理、ICU护士的使用和培训、基础护理的落实(卧位舒适与安全)、管道安全护理、转运安全、预防和减少危重症压疮、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尿管相关性感染。结果评价下的二级指标包括患者监护安全。二级指标下各有若干三级指标,即通过明确的规范指引,使得一二级指标得以实现。

3 讨 论

3.1 ICU护士核心能力调查对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的重要性 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是让ICU护士既要高于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引导ICU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建立的评价体系将因不适合ICU现有的护理能力水平而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在制定指标前调查ICU护士的专业核心能力,做到大致了解ICU护士的能力状况,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制定的ICU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因符合ICU护理实际,被广东省数十家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作为ICU护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指标,在指导ICU护理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以ICU护理专业技术为基本框架 目前国内各医院主要根据卫生部1989年《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1990年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下放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试行)》、全国百佳医院放心标准和全国百姓满意放心医院标准以及各医院在参考以上标准的基础上自行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3],为指导我国护理事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ICU临床护理向专业化发展,其指标指导ICU护理的适应性已下降,暴露出一些局限性,如以临床技术操作为主,缺少整体护理指标[4]。

本研究彻底打破既往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将ICU各项护理技术分解评价的方法,而是大致根据ICU的护理目标和专科护理技术的特点对ICU护理工作进行整体评价,从而确立ICU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目的是促进专科技术的发展。如无菌操作基本贯穿于在各种ICU临床护理实践,但如果将ICU无菌操作割裂开来进行评价,由于涉及面广且缺少针对性,将无法体现ICU护理专科技术的整体效果。而如果我们选取预防中心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指标,那么无菌操作仅仅是专科护理集束化措施的一部分,但是无菌操作在任一专科护理中被赋予了特定的目的和意义。

3.3 护理质量敏感评价指标应当符合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最终将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既往制定的部分评价指标操作性差,实际中不易达到[5]。本研究通过三级指标来保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三级指标是实现二级指标的细化,可谓评价体系的操作细则,应当繁简适中,重点保证其可操作性,并可以通过量化评分确定各指标的执行情况。如二级指标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中,其三级指标定为抬高患者床头30°(有禁忌证的除外)、掌握吸痰的指征并会评估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25~30 cmH2O、呼吸机螺纹管的更换、密闭式吸痰、呼吸机各参数及监测、机械通气的湿化及加温等,三级指标的评价内容是明确的,但又不过于繁杂,在质量检查时通过现场查看或询问护士等方法进行检查,只要有不符合三级指标的任何一项护理操作,就应当依据量化规则扣分。如检查中发现呼吸机冷凝水没有按时倾倒,那么就对呼吸机的参数及其监测一项扣分,而不必再单独设立呼吸机冷凝水倾倒一项,从而将质量的评价指标与平时的护理操作具体指引进行区别,保证质量评价指标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

总之,根据ICU护士的现有能力水平,以各项ICU专科护理技术为评价单位制定指标评价体系,是切合ICU护理临床实际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庄一渝.基于数据的ICU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4):9-11.

[2] 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8):38-40.

[3] 王建荣,张黎明,马燕兰,等.临床护理过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24-726.

[4] 侯小妮.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

[5] 方海云,陈 虹,谢 文,等.对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6,6(2):26-27.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范文第4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on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in avoiding ICU nursing risk.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228 patients who was receipted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they were numbered according to the reception sequence,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by table of random numbers, 114 cases in each group. It mainly includes: ICU condition monitoring, health education,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advic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bservation group combined with previous clinical experience. It was analyzed ICU nursing risk, and through the basis to implement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 in order to avoid nursing risk and eliminate safe hidden danger, then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risk events occurrence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2.63% of nursing risk events occurre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14.9%),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risk events occurrenc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low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95.6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3.33%,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Nursing quality in ICU nursing risk has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it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risk of nursing and promote friendly exchanges of each other,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it have meaning and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ICU( Intensive care unit); Nursing risk

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发生相关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外的威胁患者人生安全及生命质量的事件统称为护理风险[1]。近年来,护理风险的防范意义已逐渐获得临床广泛重视[2-3]。其发生不但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预估的创伤,还会对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利益及名誉造成损害[4]。作为护理风险高科室之一,重症监护室(ICU)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该科室医疗救治设备多,收纳患者病情具有急、危、重特点,因此,加强对该科室护理风险的防范,是减少医疗事故及护患纠纷的关键[5]。长久以来,医学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可靠的ICU护理风险规避方案。该文以该院接诊2014年10月―2015年10月ICU接诊的228例患者展开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ICU接诊的228例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4例。对照组男46例,女68例;年龄21~63岁,平均(42.17±5.23)岁;原发疾病:急性颅脑损伤54例,重要脏器组织功能衰竭26例,败血症或中毒20例,其他14例。观察组男56例,女58例;年龄19~66岁,平均(42.57±5.38)岁;原发疾病:急性颅脑损46例,重要脏器组织功能衰竭36例,败血症或中毒18例,其他14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该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均符合ICU收治标准,已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临床基线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ICU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ICU病情监护、健康宣教、遵医嘱护理、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防护。

1.2.2 观察组 观察组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分析ICU的护理风险,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排除安全隐患,详情如下:①建设优质护理团队。组织成立优质护理团队、护理风险监控小组等,结合ICU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流程,设置挤出护理内容,并分布应急处预案,要求团队成员熟记熟背,并按规定落实各项护理工作。另外,为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必要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并将优质护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6]。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向护理人员灌输ICU风险相关知识,介绍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及内容,增强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从而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优化及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的强化。另外,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可结合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职称、业务能力进行分层次培训。②积极转变护理工作模式。传统的ICU护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护理需求,针对这一情况,有必要积极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合理分配人力、物料资源。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强度,可实施弹性排班制度[7]。针对夜间、节假日、突发事件及护理高峰期等时段,应灵活调动护理人员,在确保护理工作全面落实的前提下,减少非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强化基础护理的过程中,还有必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将人性化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诚挚关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基础护理工作精益求精,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时,应具有良好耐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疑虑,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获取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清除不良情绪,建立和谐、友善的护患关系。③优化护理流程。建立健全的ICU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提高日常工作的便捷性[8]。ICU专科操作规范,包括各类并发症的监护及应急处理规范、各类医疗辅助器械的使用规范等。全面优化专科护理服务内容,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另外,有必要加强对急救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管理力度,结合ICU诊疗特点和相关规范,妥善储备、保管各类应急药品,并由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后应及时补充,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和规范,以确保ICU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根据《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中的相关内容和ICU特点设计护理文书相关规范,要求护理人员书写规范,拒绝字迹潦草,严禁随意涂鸦、更改,全面提高护理记录书写效率和准确性,尽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④护理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众所周知ICU病房内大部分患者因各方面原因需留置各类导管,护理人员务必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管道受压、脱落。另外,考虑到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较差,病情危重,在此情况下,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因此,在开展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务必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病房,通风换气,降低感染风险。⑤保持安静。由于ICU属于重症监护管理,对于患者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如何为患者提供安静的养病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意义显著,因此ICU重症监护管理必须要采取多种封闭管理。且由于ICU患者与其家属往往存在情绪激动的情况,甚至部分家属脾气暴躁,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其干涉医护人员正常工作,如果处理不及时,处理方式不正确可能会酿成护理纠纷,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鉴于此,ICU护理人员必须要明确,对患者及其家属要有耐心,积极回应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如实为告知病情与预期治疗情况,并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适合的心理护理。⑥持续质量优化。建立健全的ICU护理质量评估标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监控,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不足。重点加强高峰时段的护理服务质量监控,全面落实护理风险防控核心管理制度,通过全方位、细致化的规范性质量管理和护理服务,为各护理环节相关工作的妥善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院内感染、坠床、压疮等。护理结束后,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由患者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及住院环境进行评估,以了解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4.9%,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icu基础护理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ICU;新护士;规范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8(b)-159-02

综合ICU收治的患者来自于医院的各个科室,患者均存在2个以上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并且ICU病房集中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存在仪器操作复杂、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等特点。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使没有接触过ICU工作和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及正规指导的护士尽快地掌握危重症的监护技能。实现从无经验的护士成为合格ICU护士的角色转变。关系到ICU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质量的高低。如何找到一个合理实用的规范化培训方法是临床护理管理者面临的课题。现将我院ICU 2010年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ICU原有护士20名,ICu工作8-10年2名,4-7年5名,1-3年13名。由于我院ICU床位扩展,新招聘护士15名,均为女性,其中4名已有工作经历,其余11名均为应届毕业生,年龄19-27岁,平均(22.09~1.04)岁,均为大专学历。

1.2方法

1.2.1制订培训计划

根据我院ICU收治患者的特点以及ICU专科护士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要求,详细了解新入科护士的基本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分阶段、规范化、标准化培训。

1.2.2编写培训教程

以《危重症护理学规范化培训教程》以及《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为理论基础,组织带教组长共同编写适用于我院ICU工作模式的《ICU护士培训教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①ICU相关的理论体系;②ICU护士工作制度与各班工作职责;③ICU基本监护技术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④常用护理操作流程;⑤各系统常见危重症的护理;⑥各类护理文书的书写规范;⑦监护室突发事件的应对。

1.2.3成立培训小组

由护士长负责,成立理论授课小组和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小组。

1.2.4实施培训计划

培训时间共5个月。

1.2.4.1岗前培训(3 d)新护士人科后,首先由护士长进行环境介绍,详细讲解ICU病房的各项管理规定,ICU护士的职责,以及人科后的培训计划、内容、目标等。并对新护士提出培训要求。

1.2.4.2理论授课培训每周进行2次集中理论授课,由护士长、理论培训小组成员实施,结合临床实例,利用多媒体手段,针对需求,强化重症监护基础理论,并突出专科特点,使新护士在理论方面加深认识,以便于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顺利进行。

1.2.4.3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与跟班实践指导培养科内1~2名示教护士,新护士人科后统一操作示教,主要培训ICU护理工作中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常用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包括心肺复苏术、无菌吸痰技术、气道管理、呼吸机、监护仪等的使用,并集中进行统一模拟练习,提高其技能水平。

1.2.4.4建立仪器操作流程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出现报警的原因及故障的排除方法,制作成卡片挂在仪器上,组织学习,方便护士使用。并将在使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学习和总结,提高其掌握和使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能力。

1.2.4.5临床“一对一”跟班培训学习常用仪器设备操作及基本理论培训阶段结束后,由有经验的护士进行“一对一”跟班带教,完成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前的培训工作,使其能够顺利承担起ICU常规护理任务,最终实现从护生到ICU护士的转变。要求带教老师在培训中做到放手不放眼,避免差错的发生。

1.2.5考核内容及方法

理论考核:从各位老师授课内容中以及我科培训题库中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理论测试。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包括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专科护理操作规范的掌握程度,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等。综合素质考评主要包括:带教期间的表现,主动认真学习的能力,医护患沟通能力等几方面。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x(sup)2(/sup)检验,以P

2结果

经过5个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培训,有1名护士不能胜任ICU的工作而被淘汰,有3名护士因个人原因辞职,未完成培训计划,其余11名均顺利通过培训。

新护士在经过系统培训后,理论知识较培训前提高了(22.545±1.404)分,操作水平较培训前提高了(16.182±1.077)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对比国内外的ICU专科护士培训现状,国外的临床护士2011年8月第8卷第23期需要经过半年以上的专业培训方可进人ICU工作。而国内,有调查显示,87%的ICU护士没有接受过任何专科培训。我院ICU 2010年床位扩展,为了满足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工作。笔者增加了护士配置,新人科护士中有11例无任何护理临床工作经验。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护士的ICU上岗培训。笔者选择适宜的培训教程与培训方式以保证培训质量。

新护士入科培训前问卷调查显示,15例中有12例有畏惧心理,3例不愿意到ICU工作。10例对ICU专科知识完全不知道。这可能和ICU患者病情危重,护士工作强度高,新入科护士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有关。但是新护士学习热情非常高。学习态度积极,这是科内工作3年以上护士所欠缺的。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新护士的理论、操作技能都有了很大提高。再进入临床工作,缩短了新护士的适应时间,增加了她们到ICU工作的信心。

新护士中4名有工作经验的护士在培训过程中并未表现出绝对优势,培训后考核并未名列前茅。这说明没有工作经验的新护士在经过规范化培训后一样可以胜任ICIJ繁杂的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