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当下农业发展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状;对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190
0 引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那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了,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改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而要想全面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的发展,就必须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现状,加快发展,加大投入。
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投入到了实际生产,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方面增加了大量的投入,各种农业机械设备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农业机械化作业进一步扩大,所带来的农业收入也大幅度上涨[1]。在科技时代里,农业机械化发展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趋势,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有着重大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快,但是在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难以全面提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1.1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我国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农机动力多,配套机具少;许多农业机械设备跟不上实际发展需要。再加上区域性的较差,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要高于经济水平低的地区,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了不平衡。
1.2 农业机械化投入较少
资金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但是就目前来看,国家对农业机械化资金的投入还不够,各项专业资金在农业事业中所占比例比较少。另外,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依然比较传统,在农业机械的购买积极性不高,他们大多不具备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的能力,从而影响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1.3 农机服务体系比较薄弱
对于农业机械而言,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而农民的文化水平比较低,针对这些机械设备,农民不能熟练的操作,而机械设备出现问题后就会增加农民的负担,需要农民花费更多的资金去维修,在这种情r,必然就会阻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农业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没有积极做好农业机械新技术推广工作,相关社会服务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
2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2.1 调整农业机械化结构
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而要想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必须针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进行战略性调整[2]。首先,要根据农业机构以及产业化经营需求,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化应用范围;其次,要制定优先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根据市场需求建立集约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再者,要全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业机械在“量”和“质”双重提高。
2.2 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资金,脱离了资金,农业机械化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粮食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要想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3],以机械化生产来带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加大农业机械生产的宣传,引导农民接受农业机械化生产,为农业生产配备大型农业机具,从而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推动农业的发展。
2.3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可以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首先,加大农业机械技术服务,建立多元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要集中解决紧缺农技产品的关键技术装备;其次,要完善农技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机械技术质量监管,从而提高农业机械设备质量,保证农业机械设备的稳定、安全运行。另外,要做开展农业“三下乡”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认识,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从而真正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4]。
3 结语
综上,农业机械化发展在我国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但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从而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要想真正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就必须全面加快机械化战略的制定,加大农业机械化的投入,积极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从而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农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计龙先,方自林.浅谈芳华镇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02):200-201.
[2]陈鹏,张蕾,张明亮,秦静.天津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4(08):78-82.
【关键词】低碳农业;化肥施用量;农业播种总面积;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政策建议
一、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现状
农业的低碳化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从经济和生态的角度衡量其发展效果。农业碳排放量降低并非低碳农业发展的全部,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子集,但只有通过了解农业的碳排放总量、强度、结构等因素,才能对症下药,为农业低碳化发展提供改进的方向。
农业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导致的直接或是间接的碳排放;二是农机具在使用柴油等化石能源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所产生的碳排放;三是土地利用过程中破坏了土壤有机碳库,造成的碳流失从而形成的碳排放;四是灌溉过程中电能利用间接耗费化石燃料所形成的碳排放。
(一)我国农业碳排放总量
农业碳排放总量是一个总体衡量碳排放数量的指标,它一方面有助于从侧面来比较各个产业间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一个跨度内农业自身的排放数量。由图可以看出:(1)1997年以来我国农业碳排放量始终处于增长阶段,从1997年的5642.648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8086.845万吨,13年累计排放88114.08万吨,年均农业碳排放量为3.044%。(2)农业碳排放增长率呈现小幅波动的情况,从1998年开始连续四个倒U周期,以2004年为分水岭,其中2004年增长率最高涨幅达8.261%。
(二)化肥过量使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近期研究表明,我国单位耕地面积的化肥平均施用量已上升至434.3公斤/公顷,是化肥使用安全上限的1.93倍,但利用率仅为40%。
(三)化石能源高消耗导致温室气体排放量大
近几年的数据表明,农业领域的三大能源――煤炭、石油、电力的消费弹性大于1,农业生产中能源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此外,我国农业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重不断上升,能源消费结构呈现不合理趋势,而煤炭的排碳量比其他能源要高。以2007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煤炭消费为例,其导致的排碳量就高达1673吨。
二、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模式超越了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同资源环境非协调性矛盾的产物。就低碳农业而言,人们生活方式“高碳化”、生产主体行为短期化、低碳技术演进锁定和政府制度碎片化等已成为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阻碍。
(一)生活方式高碳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发生改变。存在对粮食等农产品的刚性需求增大,但农业自身的自然生产力是有限的,逐步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将导致农村环境的污染和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另外,由于不良消费方式造成了大量食品的浪费,据估计,我国每年仅浪费的粮食就相对于1亿亩耕地的生产量,也就说相对于农业多释放了1亿亩耕地的碳排放量。
(二)低碳农业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是必要保障,当下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国家一直很重视“三农”问题,在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上有相当的倾斜,但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还显得不足,支农资金投入结构不合理。
(三)低碳农业技术研发与普及不够
低碳农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是基石和关键。要实现农业能源节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温室气体从而保护生态环境,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技术创新和发展。在我国,当前对低碳农业技术的重视和研发力度远远不够,国家的支持工作也做的不到位。当今,制约推广应用低碳农业科技的直接因素是投入资金缺乏,科技水平落后,缺少农村技术人员,没有完善的科技推广及服务体系。
三、影响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因素分析
(一)化肥施用量与农业总产值
化肥的诞生与应用实现了粮食的增产增收,实践证明,充分和合理使用化学肥料是促进农作物增产,加速农业发展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其投入能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发挥良种潜力、增加有机肥量,但同时,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碳排放的急剧增加,在提高农业总产值的作用下,作为碳排放主要来源的化肥毋庸置疑地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二)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业总产值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用先进的工业带动落后的农业,用经济和科技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增加会有效提高农业的科技化程度,从而以更高的生产效率促进产出的增加。但是,也造成了农机具在使用柴油等化石能源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所产生的碳排放,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
(三)科技水平与农业总产值
它是种植业碳排放量与种植业实际生产总值的比率,也就是单位种植业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的多少。农业生产活动的能源效率指标越高,产生的碳排放量相对越少。所以该指标常用来反映农业科技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资源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转变都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提升农业的生产力,而且可以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
(四)农业人均GDP与农业总产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会相应提高,消费影响生产,进而增加总产值。但同时,人们更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对高环境质量的需求,不仅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压力,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规制,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即环境库兹涅茨理论。
(五)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农业总产值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增加会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农业总产值,但是,也加大对机械动力的需求,从而间接增加碳排放。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需要科学合理调控,确保农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3):128134
[2]李赶顺,李富军.我国低碳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探讨[J].商业时代,2012(28):113114
1.1垣曲县概况
1.1.1区划概况。垣曲县又名舜乡,地处山西省南部,从属于山西省运城市,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靠太行。县辖5个镇,6个乡,188个行政村,1277个自然村。全县国土面积达1620km2,辖区总人口为232500人,市区常住人口97300人,流动人口22300人。辖区东西相距最远65km,南北则为48km,总面积1620km2。人口密度约为143人/km2。
1.1.2地理与气候。地处华北大陆板块南面,鄂尔多斯地块和河淮地块接触部分的南方,中条断拱东北端东部,以黄河为界南面和河南省的渑池、新安县相隔。境内北高南低,西、北、东三面环山,中部则是垣曲山间盆地,呈现出马蹄形,同时北宽南窄,从北向南倾斜,连接黄河谷地北岸。整体海拔位于600~800m范围内。全境72.24%为山区,面积达1170.80km2;25%是黄土台原区、丘陵;其余则为洪积、冲积平原区。气候方面而言,由于是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天干旱多风,夏天多有偏南风雨量集中,冬天则盛行西北风少雪干燥,四季分明,春秋水分充沛。而垣曲,热量资源较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适宜很多农作物生长。
1.2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1.2.1垣曲县农业发展状况及经济地位分析从农业的地位来看,2011~2013年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变化不大,在2013年较前两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基本维持在10%左右,全省维持在6%左右,垣曲县农业所占的份额较大。这一方面是因为农业总量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由于宏观环境的影响,工业增速放缓所致。此外,近三年垣曲县农业增幅逐年降低,分别为7.3%、5.6%和5.1%,全省增幅基本保持在6%左右,可以看出垣曲县农业的总量虽然在增加,但增幅却在逐年降低,说明农业的发展速度要整体落后于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农业起着稳定农村、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其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垣曲的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要继续加大发展力度。从全县的财政收入来看,2011-2012年大幅增长,2013年出现负增长,同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8.5%。可以看出县财力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可以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从而更好发展。
1.2.2垣曲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垣曲县已经形成了果、桑、畜、烟、菜、椒、菌、蜂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但由于粮食面积过大,农业的增长效益不明显,农业的总体效益仍显不高,同时粮食种植面积过大、经营方式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端农业在整个农业中还没有占据主导地位,全县农业“大而杂、全而小”,包含了传统农业的方方面面,经营分散、缺乏规划、效益不高的特点明显,规模化、园区化、集群化农业正处于形成阶段。所以发展优势高效农业,实现农民收入翻番是发展的核心任务,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发展特优农业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1.2.3垣曲县农民收入水平分析。2013年垣曲县农业经济发展的水平,纵观发展速度较快、增长幅度较大;横看发展较为滞后,农业需要进行转型改善,具体的发展现状如下表。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增幅基本与全省和全国同步。经营不集中和较低的单位产值限制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民仅仅能以农业为自己的基本收入来源。在农村经济总收入构成中,农业收入占了44.35%,外出务工收入占了21.65%,而农业收入主要来自出售产品收入。由以上分析可知,花大心思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重鼓励基地农业、园区农业和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才有可能达到农民收入到2015年和2020年的成倍增长,实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的目标。从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带动的作用角度而言,垣曲县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典型的农业县。城镇化水平低下,使大量农村人口存在,一方面造成农村人口转移缓慢,收入难以大幅增长;另一方面造成了土地规模集中受限,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如果加强推动县城扩张,建设中心镇区,则农村会受益。调查中,农村居民更多的愿望是能融入县城或中心城镇,对城镇化建设有迫切的要求,这对加快农村人口转移,实现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同步发展具有现实的作用。
2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限制条件分析
2.1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
2.1.1优良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社会资源。垣曲县区位优越明显,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区域特色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矿产资源的丰富和集中分布,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再加上铜选冶炼产业、缫丝业、炼焦业、非金属矿制品业、黑色金属采选冶炼业、医药及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园区的建立,以工促农带动了特色农业发展。复杂的地形、气候和绿色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基础。
2.1.2便利的交通条件。垣曲县有便捷的交通,截止2014年,境内有长达78km的南同蒲铁路;纵贯全境的闻垣高速公路、省道王横线,还有侯马到焦作的公路干线、以及支线公路和多条简易公路,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循环体系,总里程达到1000km多。垣渑高速、晋运高速也处于前期筹建阶段。本县交通有南同蒲铁路礼———垣支线直通县城,闻—垣、东—济、北—赵、阳—店四条主干道与外接连接,东—济高速公路于2010年10月份通车运行。以县城为中心,与乡(镇)村之间村村通路已全部通车,交通十分便利。
2.1.3特色产业优势。山里红果脯、中条山蜂蜜、泉鑫白厂丝、佛云山辣椒酱、沐风香菇酱、舜皇菖蒲酒、舜土坊野生核桃油等作为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其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提升了整个农业的生产水平
2.1.4工业带动优势。垣曲工业化、城镇化将成为主要力量来驱动农业的高效发展,近年来工业产业的强力壮大,在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人口转移、增强县财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稳步推进,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加快建设。
2.1.5政策优势。农村、农业发展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得到了各级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除了国家对农业进行大力支持外,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特色产业如设施农业、畜牧养殖的支持力度。当下无疑是农业转型上档发展的重要阶段,煤焦、冶金、制造等领域的资金将会受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全县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影响,进入农业领域,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园区化、基地化和规模化建设,为进一步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优越的政策环境和县委县政府明晰的发展思路以及强力的产业支持,将推动垣曲农业进入大跨越、大发展的新时期。
2.2垣曲县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传统观念较浓,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覆盖面较小。垣曲农业目前虽然引入了先进的装备,但仍沿用传统农业的思维模式经营,以家庭分散经营的“一户多业、一地多品”的现象非常普遍,缺乏精细管理和规模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发展思路以粮食为主,阻碍了精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比较效益因此得不到提升,农民很难实现增收。“果、桑、畜、烟、菜、椒、菌、蜂”主导产业在整个农业中所占的比重过小,产业发展的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2.2农业科技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当下垣曲的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如果想要实现再上一个“台阶”的目标,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模式。近年来农业科技化、产业化进程在加快,但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而另一方面,虽然农产品在加工、储存、保鲜等方面进行了产业化的建设,但发展滞后,难以实现对整个农业的推动促进作用。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太少,导致很大份额的农产品难以完成转化增值,这大大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必须努力改变。
2.2.3农业生产要素流失,劳动力老龄化严重。农业投入受比较效益和城市极化作用,无法满足农业的发展条件,这一点在垣曲表现得更加明显。由于大量生产要素被工业所吸引,导致农业投入不足,农村年轻劳动力因此外流,最终留下从事劳作的劳动力最老高达80岁,50~60岁是主要劳动力。
2.2.4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规模发展面临着土地流转整合的困难。由于以家庭形式分散经营是目前的农村经营机制,所以只有改变土地流转、改善经营方式才能发展区域的连片规模。而这在目前很难快速高效实现。最近几年有约400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状态较好,但很少真正实现规范经营。自发状态下的农业,很难实现高度的资源整合。各村镇缺乏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限制了农业的规模发展。
3垣曲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建设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体系
形成培育优秀的新型农业主体的意识,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大户等主体的发展;巩固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实现“四位一体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制”;全力改善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帮助农民培养抵御市场风险的思维和能力。
3.2建设现代农业投入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投入机制,完善公共财政支农体系,实行多元化投资。鼓励社会资本在农业方面的投资,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充分引导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体系的建成;充分发掘和利用雄厚的县民营资本,以“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为原则,鼓励民营投资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如独资、合资、股份合作等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促使民营工业转型投资农业产业化开发,完善农业信贷政策。
3.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判定一个地区的农业是否发达,可看当地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正是农业的需求增加,促进了农业机械研发工作的发展,致使从事此行业的人员日益增加,这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致使更多的新农业机械在各大农区出现。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解放了大量的人力。但是,由于我国农业机械起步晚,前期发展较慢,虽然在近几年发展较快,但与其他多数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最终影响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步伐。
2农机推广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1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我国农业总体水平还处于世界底层,这是因为国内大部分地区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效率不高,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农业机械的普遍使用,则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大发展。由此可以推断,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为例,单个农民一天可完成将近2000m2的生产任务,而运用农业机械之后,同样的时间内可完成几十倍的工作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农业工作效率的提升,不仅表现在同等时间内完成工作的多少上,还表现在缩减劳力上。高程度的机械化生产,且具备同等生产力,此种情况下,农业机械就成为决定此地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当下,国内农业生产水平并不高,还无法普及农业机械,只能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推广,这是造成国内农业生产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这是实现我国农业大发展的前提。
2.2提升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唯有
不断提升先进农机的普及水平,才能实现农民致富。二者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一,通常农业生产结构较为合理的地区,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必然高;农民只有从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才有机会从事副业,从而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这属于全新的致富方式,离不开科学农业生产理念的指导。当下,国内许多地区的农民都实现了全面致富的理想,从而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其二,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大小商品的流通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活。但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地区,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与之对应的商品流通还软绵无力,导致农民即使拥有一定数量的商品,也不容易找到合适的贩卖渠道,使其收入水平无法得以提升。而投入效率较高的农业机械之后,情况则大有改观,农民获得了更多运输商品的方式,拓展了商品的流通渠道,使农民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收益。农业生产机械程度的提升,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推动了农村大发展,同时也为农民带来了全面奔小康的机会。特别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大好,农民认识到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需求,唯有引进先进的机械,丰富自己的经营方式,实现新农业模式生产,才能获得良好且稳定的收益,这也是保证地方农业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所在。
2.3农业事业与我国经济共同发展
透过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发现,一个国家,唯有在整体层面上实现了工业化,才能为农业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者是共进退、同发展的。而且,工业化程度的提升,还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部门不仅可以吸纳工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还可以从工业行业中获得促进农业大发展的机械,使农民增收的愿望由梦想变为现实。这不仅极大地缩减了务农人员同其他行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成为了社会财富均等分配的保障。
2.4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了
实现农村经济大发展,个别地区盲目引进农用机械,期望通过农用机械数量的提升,来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事实却经常事与愿违。这是因为,这种方式仅看到了区域内的农机推广现状,却忽略了农业经济全面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机械设备的数量超过了市场的承受范围,就会导致经济混乱。因此,农村要想发展经济,必须结合当地实际,科学配备机械,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创收的目标。这需要对农机的推广范围加以调整,既要重视农业,又要把农机应用于同农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之中,实现各行业的和谐发展。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农场,因其普及了农用机械,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才获得了更大的收益。此类农场已成为使用农业机械的楷模。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依然以家庭作为农业生产主要模式,受资金所限,不能购买大型的农业机械。针对此类情况,国家需要对农机推广理念加以调整,生产出越来越多的小型农业机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比如,让农民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型拖拉机,辅助农业生产。此类拖拉机使用起来极为简单,且辅助作用良好,属于农用机械首选种类之一。
3结语
[关键词] 蔬菜发展 现状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26-01
1 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技术推广困难
2015年度,我县蔬菜种植面积11.892万亩,年产量21.72万吨,产值4.1738亿元。其中,各类主要蔬菜种植面积为根菜类0.52万亩、白菜类1.45万亩、甘蓝类0.19万亩、绿叶蔬菜类0.23万亩、豆类0.63万亩、茄果类0.41万亩、水生菜类5.7万亩、薯芋类1.11万亩等。蔬菜产销主体共有690个,其中蔬菜企业6个,合作社39个,家庭农场55个,种植大户590个。蔬菜冷库只有12个。我县虽一直在推广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但由于多年的农业发展,生产者更加信赖具有多年经验的生产技术,而不是所谓的高新技术
1.2 资金投入少,回报差
蔬菜产业属于农业产业中的一种,具备劳动密集型的特征,要想使其不断发展,就需增加资金的投人,才能获得长期的回报。而我县本身并没有处于较为发达的地区,蔬菜收入总体较低,且并不稳定,同时,各级财政资金每年投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资金50万左右,资金量少、散。政府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回报较为明显的工业产业之中,而不是回报时间长且风险较大的农业上。对于蔬菜产业资金的利用,经调查,总体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将其利用起来,缺乏附加值,也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难题所在[1]。
1.3 蔬菜产业落后
我县蔬菜产业总体较为落后,虽具有较为广阔的种植面积,但是缺乏后续程序,包括对应的蔬菜加工企业,市场流向较为单一,难以扩展更为广阔的市场,产业链整体并不完整且不具备抗风险能力。除上述问题外,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效率低下,不具备品牌效应,无法提升产品本身的价值。
1.4 缺乏技术推广人员
现阶段,整个我县的技术推广人员200余人,其中从事蔬菜专业技术人员17人,正规蔬菜专业技术人员2人,乡、镇地区严重缺少相应人才,这也是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同时,虽然配有专门的农业研究设施,但是技术人员总体知识较为落后,近年来很少进行有组织的全新农业技术学习。
1.5 环境恶劣
恶劣的环境主要来源2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多年的蔬菜种植[2],为了提高产量,不受限制的使用化肥,使土地遭到严重的破坏,污染、土壤养分降低等问题日益突显。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问题,经常出现干旱问题,并没有与蔬菜种植相对应的沟、渠等设施,都是影响蔬菜种植的问题所在。
2 我县蔬菜行业发展策略
2.1 推广人员的培训
针对推广人员需要进行全新知识的培训与增加激励政策。推广人员的培训需具备下面两方面:一方面将其派往我国专门设立的培训机构进行最新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另一方面聘请农业研究专家进驻或定期进行讲座,这样不仅可以随时学习到专家的知识,专家也可实地考察当地实情,制定符合当下实情的农业生产技术。针对推广人员需要增加激励政策,同时,对无所作为之人也需予以惩罚,根据青蛙效应,生活在平稳的环境中,只会慢慢退变乃至灭亡,只有在具有危险的环境下,才会努力奋斗。推广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成果决定奖励还是惩罚,以调动起积极性。
2.2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方面,我县部分生产者由于地理与经济的问题,并不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概念。针对上述问题,农业技术推广首先应进行科学与文化上的讲座,普及农业知识,以科学讲解全面提升生产者的个人素质,也可增加其接受全新的农业相关技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讲座内容以种植技术、种植环境构建、全新的蔬菜品种、保护环境、保障生态平衡为主,不仅要做好农业的种植,也要保护种植环境不受到破坏,保证生态与经济和谐互助的关系。
2.3 构建全新的蔬菜行业产业链
针对蔬菜行业产业链的种种弊端,首先以提升基础设施为主,这是保障蔬菜拥有更好的质量与产量基础所在。我县具有大量的山区,根据山区实情,构建蔬菜基地,以提升其抗灾害能力为主。扩建整合蔬菜加工基地与企业,并提升蔬菜本身的附加值,以干净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宣传核心,打造独属于缙云蔬菜行业的品牌,提升总体市场竞争力。扩展蔬菜供应途径与销售源,不仅要在整个浙江地区,更要覆盖到国内每一座城市,以巨大的销售网络为发展基础。
2.4 培养蔬菜种植典型村
针对我县内部的蔬菜产业实情,培植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蔬菜种植典型村镇与企业,利用羊群效应,一旦出现具有丰厚成果的村镇与企业,其余村镇与企业也会随着效仿,减少推广难度与工作量。村镇与企业的培训以相关技术为主,包括蔬菜产品的加工技术、保鲜技术、储运技术和新型农业设备的引进与学习,还需针对种植技术、优良品种进行选择与种植,并提升蔬菜产品的高品质加工,扩展整套蔬菜产业链。
总结
针对我县蔬菜行业的种种弊端,本文提出包括推广人员的培训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构建全新的蔬菜行业产业链、培养蔬菜种植典型村等对策,系统通过上述方案,完善的解决我县蔬菜行业的各种弊端,使蔬菜行业发展越发正规且高速,使生产者与当地政府都能从中获得有益之处,实现共同发展与富裕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