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堂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的时候,做好笔记很重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光听不记,课后自然就忘得快。如果边听边有选择地记笔记,记忆必然深刻。实践不断证明,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会赢得更多的机遇,而做好课堂笔记则是达到学习高效的科学手段之一。事实上,相当多的同学在记录课堂内容时表现出较为突出的被动性、随意性、零乱性,使笔记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学生记笔记的兴趣也逐渐没了,有的学生不再记笔记,甚至把笔记本丢到一边,严重制约了学习成效的提高。所以,既要告诉学生做好笔记的重要性,更要教会学生做笔记。
笔记本的选择上,我发现不少学生所用的笔记本精致小巧,这固然有便于携带的优点,但空间狭窄、信息载量小是非常突出的局限性,所以选用较大些的笔记本就可以解决以上缺点。同时要学会“条块分割”的记录法,即把笔记本的每一页用竖线划分为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一两部分,前者记老师课堂所讲内容,后者用来补充新内容。如我们在笔记本上记下课堂上老师所讲“succeed in doing sth”的用法,后来老师又补充或我们在学习中发现“succeed”的其他用法,由于在笔记本上已给新知识留下足够的空间,可以直接把新的内容补充进去。这样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便于集中掌握和复习。
记什么?我们在做笔记时,当然,并不是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我们要学会巧记。要分清课堂内容的主次地位,采取“有重点、有选择”的记录原则,应记些要点、关键词、关键句式,着重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特别是老师讲我们课前预习有疑问的内容时,更要注意记录。记例句要记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如老师讲“enjoy doing sth”用法时举了两个例句:“He enjoyed reading the novel.”“Old people enjoy talking about the past,while young people enjoy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不用说,我们记第二个例子比较好。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多媒体具有编辑存储、播放、数据处理等多种功能,所以在有些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了不起再多一块小黑板,一副挂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甚至一些学生对学习都失去了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图像等直观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变静为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和细节转换,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清楚的感性认识。
2、创设学习环境,强化记忆
多媒体课件以其动感的画面、流动的音效、优美的文字、绚丽的色彩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一改以往学生厌倦的白纸黑字情形,创设出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做到“眼,耳,口,脑”多个器官并用,这就强化了记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些内容必须由教师板书出来,内容一多,就得花大半时间去完成。而利用多媒体手段,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例如画正弦函数的生成过程,用常规的方法讲解,在黑板上画图像的过程就需要6~7分钟的时间,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只需约1分钟就足够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时效。
4、生动直观,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止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其重点、难点具体生动直观,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还能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比如在讲“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一节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用教具进行比划演示,这很难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达180°后的图像与原来的图像关系说清楚,学生也很难掌握。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让图像绕一个点旋转180°后的运动过程和结果都保留在屏幕上,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同时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以丰富和强化,使学生很容易建立起“中心对称”的概念。
二、应用多媒体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但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其本身的特点与限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1、课堂容量过大,会出现“迷航”现象
当短时间内接受超置信息时,大脑会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叫“迷航”。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量罗列,而在使用时,受到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就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出现媒体信息海洋的“迷航”现象。
2、有些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但要选择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和素材,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某些学科的内容是不适合强硬用多媒体去完成,在一些学校,因为多媒体的“热”,不少老师一哄而上,用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
3、容易使教师不分主次,并产生依赖性
教学是一个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手段,不能是一节课的全部,也不能全部替代教师的授课活动,所以,不能把课件做得面面俱到,更不能把应该由学生思考的问题轻易地展示出来。对于那些用一两句话就能使学生明白的内容,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与精力去制作课件。更不能产生依赖性,盲目崇拜、迷信多媒体。它作为一种“电教”方式,应给予正确的定位,即它的“辅”和“非主导性”。
一、三项:基础与前提
我们都知道,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特殊原因,自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重理轻文”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政治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谓的“政治无用论”、“政治大而空”等说法。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增加了政治教育者的难度。我觉得让政治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应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特意总结了以下几条。
1.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观点、确立信念、付诸行动的转化过程。这种由知到行的转化,要借助情感、意志等中介来“催化”。列宁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调动和激发出来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
2.引入时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带有时事性的综合教材,但因社会发展迅速,仍出现教材的一些内容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利用一些时政新闻材料,可以优化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对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填补教材内容落后于形势的缺陷。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上报道的国内外重大时事结合教材相关章节,有选择地纳入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样学生的兴趣会立即被调动起来,开始认真阅读课本。这些新闻时政材料为教材注入了“新鲜血液”,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化教学的效度。
3.引导质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这样,课堂就会迅速活跃起来。在课堂上,当我认为这个学生质疑很有价值,就引导大家展开讨论,石击浪起,学生兴趣浓厚,讨论热烈,各抒己见,相互争辩得面红耳赤。但问题越辩越明,最后看法统一了。通过这样的讨论,大家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二、散论:升华与提高
借助投影仪、电影、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来阐明事物的特征、发展过程及其相互联系,向学生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到“国家的标志――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时,我让学生看中央电视一台节目预告前“国旗、国徽、国歌”的录像和《开国大典》中亲手升起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录像,学生在融“形、光、声、色”为一体的国歌声和升旗仪式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政治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政治考试中的材料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此外,联系一些学生熟悉的俗语、诗词等都能收到活跃课堂功效,让政治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总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功底来引导其学习政治,而不使其觉得政治课单单是老师所讲的琐碎知识的集合。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从而真正爱学、要学这门学科。
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我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社会小调查,如在讲到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时,我要求学生调查父母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内容,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欧阳超.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这种教学模式和教法体系至少有以下三个弊端:(1)它违背了“教学应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思想。它把学生当做容器,一味向学生灌输,它无视学生的存在,抹杀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抑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发挥,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局面,是学生学语文没有兴趣的重要原因,也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重要原因。(2)它违背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学科个性特点。“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很难体现中学语文的这一学科特点,可以说无法完成上述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3)它违背了“中学”的学段特点。中学是打基础的学段,它不同于高等教育或成人教育,将高校或成人的教学模式套用在中学是不适当的,尤其对中学语文教学更不适当。为此,应铲除弊端,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一、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
“以训练为主”不应单纯地将其看做一种教学方法,而应看成一种教育思想,体现着时代的特点,体现着“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的新的教育思想,体现着中学语文学科的最基本的性质、特点和目的任务。有人认为“以训练为主”就是满堂做题或满堂提问,那是一种误解。其实就“以训练为主”这一点来说,不妨借鉴音、体、美教学的方式方法。音、体、美也是技能训练课,教师上课,几乎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他们总是在确立了教学目标,布置了训练任务后,就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训练为主”。语文课既然是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为最终目的的技能训练课,就应该像音、体、美教师那样去“训练”学生。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师应向音、体、美教师学习。“以训练为主”的精髓在于切实把学生放在主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以训练为主”的基本教学模式时应牢牢把握如下几点:
第一,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活动,牢记“训练”为主,要有时间保证。
第二,训练过程,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的主人必须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训练活动,服务于学生的训练活动。
第三,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为主,指的是全体学生,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训练就不全面,训练目标将难以实现。传统教学也有一些训练活动,但往往只局限于个别优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因此,受益的仅是个别学生。一定要注意改变这种状况。
二、打破封闭式,实施开放式。搞“活”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处于封闭状态,这种封闭式教学使得课堂毫无生气,使得学生对语文课没有兴趣,这种僵化的封闭式教学必须予以改革。
第一,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能以它丰富的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能有效地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枯澡、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手段,使昏昏欲睡的学生集中精力“活”起来。
第二,以读激情。语文教学,读为根本,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的很多文章都充满了农厚的感彩,很合适朗读。这时,假如老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将文章声情并茂地朗读出来,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学生也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竞答抢答。有些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做出回应,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而也有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却羞于启齿或明知不答。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采用竞答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必答、轮答、抢答等类型的题目,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学生的思维和课堂气氛就会“活”起来。
第四,角色对换。语文课堂上,可以做一些适当的角色对换,部分知识、题目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讲,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又可以加强学生记忆,找出自己知识盲点,懂得老师讲课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与老师“情同意会”。
第五,走出课堂,课内外结合。教学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适当地到阅览室去上课,到校园中去上课,到生活中去上课,到社会上去上课,冲破课堂狭小的天地,让学生到大语文环境中去观察、去体验,到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学习、去探讨,把语文课上得丰富多彩。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课内外结合,可能出现一种崭新的局面。
三、盘“活”教材,实施单元教学
教材是死的,如果教师不能全面的、熟练的驾驭和使用它,课堂教学中这个主要的依靠对象也就形同僵尸,没有鲜活的生命,学生惧之、厌之;相反,教师如果将死的教材重组形象,赋予生命,学生就会亲之、爱之,课堂教学也就“活”了起来。怎样才能盘活教材呢?
1.化整为零,零整结合
教材是课标的载体,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等要求体现在其中。教材由一个一个的单元组成,其中每个单元各有训练的重点,而组成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虽各有千秋,但具有共同特点是不容质疑的。正因如此,教师在把握教材时,就要不惜分割它,把课标要求落到某单元的某篇课文中,明确这篇课文在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让知识、能力等训练相对变得单一,在立足整体中去处理部分,挖出文章的内蕴,教出各篇的特色。
2.削繁留简,简繁得当
前面说过,一个单元总有一个相同点(教材在组织编写的时候也是基于此),那么教师在处理某一个单元时,就不能篇篇俱到,要大胆削减内容,找出本单元的典型代表(不论讲读、阅读还是自读课文),把相同点(也是训练链条上的重点)讲深讲透,学生练深练透,把其他课文与之比较,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而不会感到茫然,不知到哪去学。
关键词:初中体育 体育课堂 有效教学
一、有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本人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从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分析,发现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还是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低效现象,例如:教师一言堂、“放羊式”等低效教学现象,而且本人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还发现,大部分同行都是从教师的角度对提高体育课章有效性进行分析,比如怎么写教学目标;怎么安排教学方法;怎么选择教学内容;怎么创设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等等。然而真正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影响体育课堂实效性的因素所在,然后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去制定相应的对策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就是从实际出发,通过走访调查,收集问卷和汇总基层教师的评课笔记,找出根源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药到病除,真正解决这个初中体育课堂的实效性问题。
二、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强化师德,关爱学生
本人觉得,加强教师自身师德,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献身体育事业。体育教师的工作平凡而艰辛,真正可以说是“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风吹太阳晒,晨练、出操、上课、训练以及很多校内校外等等工作,看似简单却很辛苦和繁琐,然而还常常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歧视,以应试为目标的学校教育运作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有些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课时工资进行打折处理,有些学校在补课、福利上对体育教师特殊对待;有些家长甚至班主任都不清楚自己班级和孩子的体育任课老师姓什么叫什么,更不会关心今天体育课上了些什么内容;有些学生也认为体育教师比其他教师地位偏低,在思想上认为体育教师只不过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教练,上课也不需要备课,而不像其他教师那样有着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在体育教师身上他们感觉没有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
针对这些不公平的待遇,作为基层体育工作者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既教书又育人,既要使学生这到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得到合理有效的锻炼。在教学、训练和辅导等工作中都要做到踏实肯干、认真负贵、言传身教,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去教育、感染学生,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楷模。
(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优化课堂质量
1.加强教案编写能力,促进有效备课
首先:备课要有系统的计划。从目标的达成到内容的安排都应有系统的构思,在一定程度上与以前的课能够顺利的衔接,使得每一次课都能有的放矢。其次:备课的形式要更新。在备课的形式上不必拘泥于以往的传统模式,但要在必备的几个基本环节写清楚的前提下备出特色,备出新意。第三:备课要符合学校实际。体育教师承担的课程通常是跨年段的,但我们不能像其它学科那样有平行班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我们的场地、器材的限制决定了我们不能每次课都上同一个内容、采用同一种教法。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精确讲解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学会熟练运用术语,口令提示。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作用、要领做法和要求等时,语言要准确、用词要确切、语气要肯定、表达到生动,要用最短的语言达到最大的效果。
(三)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双方的交往是互动的社会性过程。教师要真正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尊重理解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能结合体育课章的特点,给他们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给他们创造另一个公平竞争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作为学生要尊重教师,把自己作为课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到练习中,多和教师沟通交流,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2.促学生积极投入,提高身心素质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对象,是建立师生良好关系的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在课堂中要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对自我的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自己的不良行为。体育课具有开放性,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必须有更高的自觉性,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比如说在投掷课上,学生如果自由散慢,不按要求列队或练习,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结论
本人历经参加工作至今对本课题不懈的努力,研究工作即将告一段落,但却发现,对于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只是迈出了万里之跬步。虽然本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有限,研究经验不足,研究材料匮乏,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疑虑。在这里本人以最真诚的态度,希望各位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导,以利于我在此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旭芳,以人为本,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