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幼儿舞蹈 特点 教育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和生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在这个时期接受必要的舞蹈教育对其智力开发和身体运动机能完善有着特殊的作用。加上舞蹈是各种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类型之一,被人们称为“艺术之母”,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总之,舞蹈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系统的舞蹈教学来促进幼儿的全方面发展。
一、幼儿舞蹈的特点
关于幼儿舞蹈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为了提供幼儿自娱,爱玩是孩子的天下,幼儿通过舞蹈的学习能受到美的熏陶,另一方面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只不过幼儿舞蹈是一种形象生动,更易被幼儿接受的艺术形式。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共同点,但是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幼儿各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脑的神经发育尚未成熟,思维具有直观性,所能接受的事物必须是形象而具体的,所以幼儿舞蹈中的人物心理、情感必须利用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第二,幼儿舞蹈具有童趣性。这里的童趣性包括幼儿的情趣和兴趣两个方面,是幼儿对某种事物所产生的探究意识倾向。幼儿喜欢玩游戏,而游戏中的推、拉、跳、滚等行为是幼儿舞蹈动作编排中的借鉴因素,可以说幼儿舞蹈就是一种高级而有趣味的游戏,充满着幼儿的情趣。第三,幼儿舞蹈具有模仿性。模仿就是幼儿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所以说幼儿对舞蹈的学习是具有模仿性的。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的特点,因而教师在进行幼儿舞蹈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精神情趣,重视幼儿成长上的问题。
二、幼儿舞蹈教育的现状
幼儿舞蹈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属于一门综合艺术,是幼儿喜欢且乐于接受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文艺性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幼儿的舞蹈教育方式也慢慢被提上日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长期以来幼儿舞蹈教育没有一个科学且系统的教学理论,通常只是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补充,它的重要性还没有被真正认识。下面我们通过对幼儿舞蹈教育意义的分析来说明加强幼儿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幼儿舞蹈教育的意义
1.幼儿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主题。幼儿舞蹈教育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通过舞蹈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启蒙性的教育,以挖掘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的各方面的发展。幼儿舞蹈教育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除了能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外,还是幼儿喜爱切容易接受教育形式。近年来,素质教育受到广泛关注,而文艺性教学也慢慢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了培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因而,教师要重视幼儿舞蹈教学,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多采取形象具体的教育方法,重视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以达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2.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舞蹈是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在幼儿舞蹈教育中舞蹈动作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幼儿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舞蹈教育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幼儿舞蹈属于一种运动,适宜的舞蹈动作和科学系统的舞蹈训练能够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生理机能发育的完善,经常参加舞蹈教育相关的游戏和活动,还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另一方面,幼儿舞蹈教育也是一种艺术教育,当音乐响起,为幼儿营造一种优美、和谐、舒适的训练环境,在这种美好的氛围之下,幼儿的身心都受到了熏陶。不仅会感觉心情愉悦,而且舞蹈动作就会显得格外自然、协调,加深了他们对艺术美感的感悟,培养了他们的内在气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3.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培养
幼儿舞蹈教育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儿的舞蹈形式、体裁、表现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幼儿通过对舞蹈过程中观察、模仿、练习、表演等一系列行为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舞蹈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幼儿舞蹈教育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练习,让幼儿对美的感觉有了自己的理解,激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舞蹈的感受,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此外,幼儿想要学好舞蹈,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可靠训练,这个过程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十分辛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鼓励和引导,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毅力,让他们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从而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发展。
4.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情操
人的性格并不是朝夕间就能形成,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学习以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教育而形成的。一个人良好性格的塑造,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幼儿在进行舞蹈学习时,感受到的是美好、愉快、轻松的氛围,通过与其他小朋友的默契配合,与老师心灵的沟通,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美好的事物,容易陶冶幼儿的性格,帮助他们塑造热情、活泼、开朗的性格。
舞蹈本身就是通过肢体语言将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一个舞蹈包含了人的动作、姿态、表情、心理活动等多种因素,它的综合性和丰富性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审美空间。舞蹈是最直接最形象的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幼儿舞蹈以其独特的形式让幼儿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事物的欣赏、对丑恶行为的憎厌。通过科学系统的舞蹈教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了幼儿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曾大地.幼儿舞蹈教育及意义浅析[J].大舞台
[2]赵军.浅谈少儿舞蹈教育[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关键词】音乐感受 情感发展 优化教学
Cultivate the music experience ability to advance the feeling development
Diao Zhongling
【Abstract】To cultivate the infants’ music feeling ability can make their internal feeling richer and deeper, make their life richer and more colorful and the living quality is higher and higher. For that, teachers need to realize the particularity of infant music education, should substantiate the teaching content effectively, widen their music view,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optimize the music activity.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icking point of teaching, seek for the breaking point, expand the music activity scope and feel music from more than one channel. In addition, if they want to achieve that purpose, they must regard the infants’ age character, developing level and music aesthetics as the foundation, infants’ active learning and spontaneous behavior as the base and teachers’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rt artistic quality as the character.
【Keywords】Music experienceFeeling developmentOptimizing teaching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感受力则是人们在对音乐作品产生审美知觉的过程中获得的相应的情感体验、审美感受的一种特殊能力。
幼儿情感发生的过程中,常以旋律动听、节奏明快、情感色彩明朗的音乐来刺激他们的大脑中枢神经,并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使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进行美感教育。这样,久而久之,必定使其内心情感更丰富、更深刻,他们将来就会用良好的心情去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他们的生活就会更多彩,生活的质量会更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促进情感发展呢?
1.要充分认识到幼儿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幼儿音乐教育与其他年龄阶段音乐教育的区别是由这一阶段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决定的。其特点包括综合性和游戏性两大类。幼儿音乐教育应防止在技巧上提出过高要求,防止把知识技能的传授训练凌驾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上,更不能用对中小学生甚至成人的要求对待幼儿。
2.充实教学内容,开阔音乐视野。培养提高音乐感受力的前提是让孩子大量地接触音乐,以激发其音乐兴趣,开启音乐知力,拓宽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经验。以往教学纲要中,每学期的教学内容不会超过15个曲目,平均每周不到一首。一味地复习,既限制了孩子的音乐视野,又会削弱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从改革教育内容入手,不断地以各方面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音乐内容丰富孩子的智慧和情感。首先把对孩子发展水平差异上的了解及孩子的年龄特征为精选依据,努力挑选孩子喜欢且易理解接受的音乐作品。如小班第一学期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任何负担的情况下共学了42个曲目,另加4首音乐欣赏,第二学期又让孩子接受了50多首曲目,如《一、二、三》、《面包歌》、《两只耳朵》、《大猫小猫》等。其次,仔细分析教材的难易度,把教材各二分之一分成易、一般、难三大类,容易的如《苹果》、《朋友你好》,一般的如《清晨的火车站》、《好娃娃》,较难的如《两只小鸟》、《小铃与小鼓》等。
3.改进教学方法,优化音乐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必须全方位地精心组织,优化每一个音乐活动。为此,我们设计了以下主要的教学方法。
3.1对位法:即根据音乐内容选择相应的活动。例如,下大雨时学唱《下雨歌》;玩皮球时唱《皮球歌》:“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皮球会拍了,歌也就会唱了。
3.2多动法:即让孩子更多地边唱边律动。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因此在听音乐、唱歌时都带有明显的动作性的特点。不管幼儿动作的样子如何都是一种感情自然的流露。
3.3优化法:即精心组织最优化的音乐活动。包括正规的音乐学习活动和各种非正规形式的音乐活动。
3.4感染法:即教师身体力行感染孩子。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教育过程中情感教育水平高低的关键。
4.抓住关键,逐个突破。
4.1想听――让音乐走进孩子。这就让幼儿养成倾听的习惯和兴趣,激发其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4.2会听――使孩子走进音乐。也就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努力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然后逐渐使孩子走进音乐。
5.拓宽音乐活动层面,多渠道感受音乐。
5.1玩“乐器”。根据孩子年龄特征,我们先让孩子从入园就几乎天天摆弄打击乐器,无论在音乐活动中还是各活动间隙都可自由使用,既让孩子们得到了不同音色音高节奏的感受,又给他们带来了极其愉快的创造性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育;活动设计;节奏;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7-0261-01
音乐是老师管理班级的好帮手,不同的音乐代表不同的指令,根本不需要老师组织纪律的。比如:钢琴奏出一连串的琶音,孩子们就知道整理玩具了;《小蜜蜂》的音乐就是坐成半圆形形状;听到三下和弦音,就知道这是安静的信号等。这样的常规,既培养了孩子们音乐的辨别能力,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自然的状态下还学会了哼唱歌曲等,可谓是一举多得。
一、音乐教育是艺术与教育的交融
幼儿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在音乐活动中有素质能力上的差异。因此,教师要细心地、反复地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不仅要掌握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还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只有把握音乐艺术教育的功能和特点,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特性,才能逐步完成音乐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
近期笔者关注很多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看到很多教师都重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这是使音乐教育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条件。因为幼儿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才能获得能力,受到教育,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
二、音乐教育的学科特点
各个学科只有在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才会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音乐教育也是有着这样几个特点:
(一)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不能仅仅满足于拍节奏。
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拍节奏是幼儿节奏入门训练最常见的、最适合幼儿接受的方法。训练中,不仅要使幼儿动作协调、合拍、整齐地拍节奏,更要在节奏性活动中引导幼儿从运动神经上获得节奏感觉,这是形成节奏感不可忽视的条件。
在孩子们对儿歌能建立稳定的节拍律动后,就可以进入节奏的教学。教师可以选用一些与儿歌内容有关的,并且能引起幼儿兴趣的象声词,来代替原来的词,引导幼儿发现和感觉,儿歌中有的一拍一个音,有的一拍两个或多个音。
(二)培养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和领悟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是与非。
音乐艺术不是靠直白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情感,起到启示、感染的教育作用。如:儿歌《一分钱》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和愉快的旋律,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又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
三、通过实践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如何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师生的情感沟通,使孩子们在其中受到熏陶,丰富情感,使幼儿身心得到发展,从而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下面介绍的特点类型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相结合的音乐教材。
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进幼儿的生活,使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感受。
(二)根据乐曲内容,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充分表现出一定的情感,激发幼儿也有情感地参与其中。
教师要十分乐意和善于扮演这些角色,以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情境之中。如音乐游戏中,教师可以不同的身份,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游戏中的活动去调整幼儿的情绪和心理。如:当“小老鼠”到处乱跑时,教师可以扮演“大猫”,并说:“大猫来了!”要求幼儿马上蹲下不动,或者扮演“老鼠妈妈”说:“小老鼠累了!”并带头假装睡觉……。
(三)教师的语言、体态、脸部表情和音乐、动作示范,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如在《小黑猫打立正》这个音乐律动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模仿小猫走路的可爱相,表现出小猫调皮、机灵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带动全体幼儿积极地投入到表演中。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 探讨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然而在我们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感知体验时幼儿参与途径单一,不是全方位的。
2.感知体验时幼儿大多局限在活动室里,而且还局限在自己的位置上。
3.提供给幼儿感知体验的作品没有典型性,不利于幼儿掌握事物的基本结构。
4.提供给幼儿的感知体验作品与操作主题也不相匹配。
那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如何组织开展有效的美术教育,激发幼儿自发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性地表现美,来提升幼儿对美术活动自发的表现力呢?
一、提供多样化的感知与体验途径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感知与体验途径非常重要,幼儿欣赏和感受的对象,可以是适合幼儿欣赏的大师的经典作品,也可以是童趣十足的优秀儿童作品;可以是可视的美术作品,也可以是相应的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幼儿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或对经验的回忆和体验。总之,感知和体验的环节主要是帮助幼儿仔细观察,丰富表象经验,以便将其中蕴含的艺术语言、符号吸收内化到自己的头脑中,甚至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操作活动中。
另外,感知与体验的途径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有视觉、听觉的感知,还要有运动觉、言语知觉、直觉等各方面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也不局限于教室中,必要时、方便时,还可以把幼儿带入广阔的大自然中欣赏、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领他们去实地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增强艺术感受力;这种参与还不局限于在座位上,它们可以随着感情的起伏离开固定的座位,去尽情地跳、尽情地舞,或者坐在地毯上,甚至躺着也
可以。
二、提供典型性、多样性、审美性的感知作品
教师提供给幼儿感知体验的作品既要有典型性,有利于幼儿掌握某一事物的基本结构,又要有多样性,有利于开阔幼儿眼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绘画《各种各样的恐龙》时,首先可以欣赏普通的恐龙,让幼儿在一目了然中掌握恐龙的基本结构:头部、胸部、腹部、尾部,然后再欣赏各异的多幅恐龙图片,让幼儿理解,虽然恐龙有多种多样的长相,但是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再如,泥工活动中幼儿捏花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花瓶的基本结构:瓶口、瓶颈、瓶腹、瓶底,引导幼儿分析基本结构,可以帮助幼儿把握花瓶的形体特征,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然后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幼儿欣赏各种材质、各种形状、各种花纹的花瓶,为下一步自己创作花瓶插上想象的翅膀。例如,多提供大师的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如米罗的《指挥乐团》《人物》,保罗的《野菊》《宇宙来的声音》,毕加索的《牧神的脸》等,在欣赏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
三、提供与主题相匹配的感知作品
教师提供给幼儿感知和体验的作品要与操作主题相匹配。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幼儿艺术地表现、感知世界,就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兴趣特点,尽可能利用各种手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优秀作品,进行欣赏。例如,绘画《奔驰中的马》,可以让幼儿通过看看录像、听听《策马奔腾》的音乐来感受马儿在草原上奔驰的飞驰的感觉,进而鼓励幼儿用动作模仿、体验策马奔腾的感觉。
四、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体验
想象和创造是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与再创造的过程。在开展绘画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对绘画对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在欣赏《滑稽人》时,对滑稽人的人物神情和姿态的感知与体验,可通过视觉的观察,还可以通过语言的描述,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的模仿体验其滑稽的造型等。就如美国学者霍斯曼所说:“就像语言教学,能把听、说、读、写综合起来一样,艺术教学也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等融为一体。”上美术课时,教师还可以将一幅幅绘画配上“画外音”,使幼儿对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态的感受,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绘画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美术理解和感知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以自己的理解来灌输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的感受和理解以忽略不计,以免扼杀幼儿的想象与创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