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范文第1篇

本班共有学生51名,女22名,来自周边十几个村庄,学生精神面貌良好,学生的学习卫生等各方面都很好,在学校中各项活动中都能取地良好的成绩,总之本班在各方面都能均衡的发展。有较大的潜力,然而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学生多班额大,总有几个顽皮的学生,在其中组织纪律方面,尚待提高,个人卫生和集体卫生也是也是一个难题,学生自制力差,认真完成作业情况也不乐观,面对多方面的问题,特制定本计划:

二、`学期目标:

由本班概况,从而可知学生状况,参差不齐,针对本班的不足与长处,制度预期的目标:

1、学生思想品质方面,思想进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情操。

2、学生文化素质方面,在思想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智力开发,挖掘学生智能潜力,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达到最佳发展状态。

3、体育方面,由教师具体指导,定期了解学生体育发展的情况,使之认真锻炼身体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或者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4、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劳动知识掌握一些劳动技术,培养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

三、工作的重点`难点

结合本班实际,我认为思想教育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学生从思想上有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去认识,才能保证全面的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工作计划:

为实际的预期目标,保证全班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班主任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搞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加之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方法,抓根治本的对症下药,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运用说服,榜样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级工作。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职业技能 导游业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Guide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HUANG Guoq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guide vocational skills concept and constitute , mainly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 in college "guide servic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and further proposed specific measures of "business guid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 guide service; teaching reform

1 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及构成

1.1 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

在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写的导游业务教材中界定的导游服务技能是指,“导游人员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为游客服务的方式和能力”。①姚雪莹认为,导游服务技能是导游在已有旅游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导游工作服务的特点,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稳固的导游服务方式。②综合上述作者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导游服务技能的概念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1)导游人员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为游客提供服务的前提。(2)导游人员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服务技能提升的基础。(3)根据导游工作的不同特点,提供专项是导游业务能力增强的关键。结合导游业界实践,笔者认为,导游服务职业技能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2 导游服务技能的构成

1.2.1 带团技能

带团技能是导游职业技能的核心,是指导游在带团期间为了满足游客需要、保证旅游活动顺利完成,所熟练运用的各种带团方式、方法的能力。掌握不同团队的基本服务程序和操作技能,是带好旅游团的前提。

1.2.2 讲解技能

讲解技能是衡量一位导游职业技能的重要指标,它具体包含口头讲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态势语言能力三方面的内容。要求导游人员在为游客提供沿途风光讲解、景点导游讲解、平时应变沟通中能综合运用语言技巧,传播目的地文化和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导游的立身之本。

1.2.3 应变技能

应变技能是导游职业技能的关键,是指在旅游途中,面对不可控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导游能够运用自身丰富经验,灵活、理智地处理后续事宜,尽量减少游客利益的损失。导游员在突发事件处理上的得体、机智与灵活,是游客满意度的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维护旅行社声誉的有效途径。

1.2.4 专项技能

专项技能是指服务于各种旅游形式所需的专门能力。随着游客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会议旅游、休学旅游、工业旅游、新婚蜜月旅游等形式丰富、类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对导游服务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导游人员在熟练掌握常规服务技能的同时,还要补充专项旅游服务所需的专业技能,提升旅游服务的层次。

2 高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理论化偏重

高校导游业务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于概念、程序、原则、方法的内容阐述多,而质量高、代表性强的经典案例和实训项目训练较少,对于行业的前沿信息、新知识和新理念的介绍缺乏,导致课程内容陈旧、滞后行业的发展,实践指导性差,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2 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单一,局限于导游讲解

导游业务实践技能训练的项目应该包括服务准备、迎接服务、入住酒店、核对游览项目、参观游览服务、送客服务等六个实训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偏重于导游讲解,将讲解服务作为导游业务教学中的重点,而忽略了导游带团是流程式操作。

2.3 “双证”师资缺乏,教学效果欠佳

实践性教学是上好导游业务课程的基础和支撑,需要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导游证的“双证”教师充实教学队伍。而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多高校从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老师尽管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素养,但是缺乏必要的业界实践经验的积累,在教学中只能就理论深挖知识点,照本宣科,不能通过鲜活的案例和亲身经历,情景再现式地与学生(下转第96页)(上接第92页)分享带团过程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流程,因而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教学效果欠佳。

2.4 教学评价单一

对于实践技能性操作课程的考核,不能仅仅通过课程考试这唯一的手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会导致学生为了获得高分而应付考试,知识不能内化为技能,转化为一种职业素养,这是在导游业务教学评价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3 基于职业技能培养视角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1 以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导游学的相关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导游服务程序,灵活运用专业职业技能处理旅游接待中的一些主要问题,为培养专业导游奠定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导游业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打破常规套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模块化教学,将全书分为导游概述模块,导游必修技能模块和导游专项技能模块三个部分。其中导游概述部分重点讲述导游学基础知识,必修技能和专项技能模块注重实践技能的强化和训练,培养学生的上团操作、导游讲解、突发事件处理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2 丰富实践技能训练的项目

按照上述构想,在实践技能两个模块的教学中,每一模块在教学内容的编排形式设计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案例导入、正文、课堂小结、案例延伸讨论、课后思考题七个项目。在了解本章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以案例导入的方式进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探讨的兴趣,带着问题进入正文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在课堂小结部分将新课内容和案例导入有机结合,再次强调学习的重难点。案例的延伸讨论可以结合业界经典案例,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则进一步促使学生的反思和能力提升,有利于学生导游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形成。

3.3 完善教学师资结构,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了弥补教师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照本宣科的弊端,强化师资建设,兼顾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均衡发展,是提高导游业务教学效果的基础。具体而言,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学师资结构:(1)提高“双证”教师的持证比例。鼓励教师报考导游资格证,从事导游业界实践,积累带团操作经验,丰富一手教学素材。(2)聘请旅行社优秀的海外领队、星级导游到学校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直接与业界进行接触。(3)鼓励一线教师深入到旅游企业顶岗锻炼,参与经营管理,增强教师的业务实战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

3.4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技能性课程的考核应制定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针对导游业务而言,学生的考核应分为基础理论考核、实践教学考核、平时课堂提问三部分,分别按照30%、50%、2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其中实践教学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打破传统的试卷考核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 结语

本文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探讨导游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导游服务水平、导游讲解技能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业界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文系西南大学教改项目(2012JY036):《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职业技能培养的视角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数据外包;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064-02

大连作为全国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近几年与中外的软件公司合作不断增多,正在逐步成为数据外包产业的基地。这不仅带动了大连的就业市场,更是我们中职学校的契机。如何让中专生在就业市场中更有竞争力,这无疑是我们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早起源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最初的目的是要让广大的劳动者适应当时的劳动需求,现在衍变为让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需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实际的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独立或者分组学习,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法,而是围绕项目,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引导、指导和监督。

二、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以某在连日企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例

1.结合教学分析项目。首先确定项目,教师根据企业工作的真实业务,来分析这个业务在实际教学中所需要的知识点。根据这些知识点对学生进行侧重培养、培训。针对知识点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编写教学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培训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例:(以某日企BPO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例)企业与学校联系,将业务与老师分析是否可以用于教学。将可以适用于教学的业务规则交代给老师,让指导教师首先要熟悉业务,并对这个具体业务的规则进行知识点分解分析。(1)日本语知识。学生应掌握标准日本语教程中的日语的基础知识,平、片假名及简单的日语日常应用等;根据本业务的需要再重点掌握日本语人名、姓氏和地名;制定日本语知识学生的达标程度并对此考核。(2)日本语录入。掌握日文KANA输入法的相关规则,会熟练运用KANA输入法来录入日文平、片假名,日文人名、姓氏、地名,每分钟录入日文平、片假名的速度是80字。(3)看图软件ACDSee的使用。会使用ACDSee软件简单的处理图片。需要将图片进行适当的放大、缩小、旋转。需要掌握ACDSee软件的相关快捷键:F(全屏显示切换)、回车(浏览方式改变)。(4)识图能力的培养。结合入力规则,通过对不同图片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不同的图片中迅速找到入力内容的位置。(5)处理图片软件PhotoShop的使用。会运用PhotoShop处理批量图片,将图片进行适当缩小。使用动作面板制作整个操作的动作记录,将处理图片的操作记录好后,设置快捷键,再次使用此操作时直接调用快捷键。(6)EXCEL使用。会运用EXCEL冻结窗口、会进行单元格格式修改、改变回车换行方向。需要掌握相关的EXCEL快捷键,复制Ctrl+C、粘贴Ctrl+V、剪切Ctrl+X、修改单元格F2。对EXCE工作簿的重命名、数据列的选择也要了解。(7)工作技巧。对打开的多个窗口之间进行切换,快捷键ALT+TAB的准确应用、桌面上各个窗口的布置、切换。同一类多个文件之间的排列,切换等。

2.根据工作流程制定教学计划。(1)制定学生学习任务书。依据项目的流程及要求,制定学生的任务书,学生根据下发的任务书来完成相应的工作。(2)分组编号。根据学生的素质分组并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学生要分层次,知识掌握好的,工作灵活的可以担当稍微重要的任务;其他稍微薄弱的学生可以担当适合自己的职位。(3)知识点讲解。入力规则的明确,将所需的相关知识点列出,有针对地进行讲解、分析。教师并不是像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在任务中穿插讲解知识点。针对错误点较多的,分层次讲解。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因为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而变得乐意学习。(4)学生下载任务书,明确任务。学生拿到任务书后,通过阅读任务书中的内容,明确自己要做什么。(5)实施作业。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辅导。(6)任务结束上传任务,并对任务作备份。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将文件上传到指定位置,并由教师对所做任务进行备份处理。

3.检查任务完成情况。(1)检查,检验数据的正确性。将所有学生的录入数据进行比对,判断学生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问题不同,制作错误表。(2)下发错误表,对错误内容进行修改。对每一位学生下发其错误表,通过分析这些错误,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并由学生自己改正相关问题。(3)学生修改再上传,这个过程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做以调整。学生将自己的错误修改正确后再次上传。(4)数据的抽查。对学生修改完成的数据随机抽取检查,检查如果再次出现问题,这名学生就要停止做业务,回到培训阶段。

4.学生评估。(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每日都要填写日报表,根据自己当天任务的完成情况填写。开总结会,让学生表达自己都学会了什么。学生们可以讲讲他们的项目活动开展的过程,其间的故事,各自最大的收获等。(2)指导教师评价,结合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每日根据学生的日报表来分析学生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指导。

5.提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师统筹。通过分组(分层次安排角色)来进行任务的安排,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此项任务,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来进行角色分配,具体如下操作:(1)检查组:组长职责是制定入力任务表,并将入力组完成数据分配检查任务,组员根据组长分配检查入力组数据的正确性。(2)入力组:组长职责是对组员进行规则的讲解,任务回收,回收任务后直接上传到检查组,给检查组组长。组员根据入力规则和任务进行入力,如果遇到不清楚的地方直接咨询本组组长,完成数据录入后,对数据进行上传。(3)图片处理组:组长负责讲解规则、下发和回收任务、任务完成情况记录,组员要对所需图片进行截图、修图操作。

三、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改变了以往课堂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中职教师,及时把握岗位技能需求,找准培养目标,更是重中之重。让一线教师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要求在校的学生。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物课堂教学 整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77-02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伴随网络的发展,互联网传递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教育信息,如动植物的图片、课件、动植物的趣闻、最新生物科学进展等。这些信息也应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是值得每一位生物教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1 制作生动的教学课件,丰富课堂内容

1.1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引入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节课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图像、文字、声音有效地结合起来,与单一刺激相比能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授《细胞癌变》这节内容时,笔者结合2009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奖介绍的新闻短片,由介绍关于引发细胞衰老和癌变的机制的端粒酶引入本节课,引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激起了学生勇攀科学高峰的欲望,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1.2 多媒体具象展示,化解教学难点

生物教学中,诸如细胞结构、代谢途径、遗传变异现象、生命调节现象或过程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于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与具体,把漫长的过程变为瞬间演示,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在学生头脑中变无形于有形,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细胞增殖》的教学中,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变化的规律难以掌握。教师就可通过三维动画来模拟细胞分裂的过程,形象地展示染色质细丝如何在细胞分裂时高度螺旋化折叠而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呈现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让学生建立起了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的知识结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提高应用能力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有些实验无法进行实际操作,而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则可给学生真切感,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例如,《内环境稳态》一课所涉及的知识较为抽象,虽然通过初中学习学生有一定的生理学基础,但将人体中各个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认识还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模拟人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过程,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氧气通过肺泡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通过血液运输进入全身各处组织液,最后到达细胞的全过程,有助于理解“内环境稳态需其他器官系统协调这句话”,在解题时对于物质跨越多少层膜结构也能理解了。

3 进行开放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科教学是一种基于资源的教育活动,网络不仅为教师进行搜寻、整理、综合有关某课题知识、素材、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有利于系统学习的情境,为查询、搜索指定的课题进行探究提供了便利,搭建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平台。高中生物学科的有些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学习。例如,笔者在上《细胞的癌变》一课时,首先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布置四个探究题目“致癌因素、细胞癌变机制、预防癌症、治疗癌症”,各小组认领题目分头调查研究,分工合作,有的上网调查,有的制作演示文稿,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多媒体展示交流。全班学生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防癌食品、致癌食品、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吸烟与癌症的关系、如何改变生活方式以预防癌症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探索感兴趣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借助于网络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使书本知识拓展到更广、更深的层面,同时在学习中获得的体验也可以应用于生活实际。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表现,信息技术是一种认知工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但学科教学的重点在于本学科的素养培养,我们在教学时不要为了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不能用信息技术取代一切课堂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着力于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的优势,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学科课堂教学。

(天津市津南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天津 300353)

参考文献:

[1]王春梅.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整合的模式[J].生物学教学,2006(5).

[2]李丽,袁锋.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1).

劳动教育的重点与难点范文第5篇

美育教育 化学教学

1.挖掘化学的内容美。在备课中,教师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出美的东西,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帮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激励学生不断学习的精神,最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享受认知,才能让其带来,牢固地掌握知识。元素周期律给人以节律和秩序美;CO:,CH.,P等分子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同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价给人以整齐美;NaCl,KAI(S04):等晶体结构给人以均衡美。S在0:中燃烧的火焰、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给人以色彩美;Fe在0:中燃烧、铝热反应给人以壮观美;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石笋给人以静态美;化学平衡的有规律移动给人以动态美;氧化还原反应又给人以辩证统一美;等等。事实上,化学的实际应用,正表明人类有关无限丰富的想象与智慧,我们在化学教学中挖掘美的内容,能够起到“以美激情”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发动自己的动力系统,增强学生探索自然、寻求美的兴趣与信心。

2.掌握化学的语言美。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要给学生一个严谨而活泼的语言影响,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严谨中学会思之有序、言之有理、论之有章。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恰当、鲜明、有针对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诱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热情。三是语言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使学生随教师的思路而学习,在不知不觉之中,已学会课文知识。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时,这样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图景:日升月沉,斗转星移,星河灿烂,天外有天,这是天体大自然,即宇观物质世界;山岳合流,沧海桑田,百草丰茂,燕舞莺歌,这是地球小自然,即宏观物质世界;借助电子显微境,洞察物质构造,小小微粒,历历在目,运动不止,瞬息万变,这是粒子小世界,即微观世界。字美,句美,意更美。它不仅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形象,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而且使学生如亲临自然界美的境地,产生了美的情感。再如,学生在解答“为什么误服氯化钡等可溶性盐之后,可服用硫酸钠解毒?”时,常会这样回答: “硫酸钠可能和氯化钡等可溶性钡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硫酸钡。”我们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中毒的是钡离子,再分析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的本质,最后启发学生精练为“硫酸根离子可沉淀钡离子。”这样,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精练,有一种简明的美感。

3.探析化学的社会美。社会美是现实美的主要方面,它是现实生活的美和社会事物的美。如果说雷利发现氩气、拉瓦锡测出空气成分的故事包含了严谨美,那么凯库勒“梦”到苯的环状结构则包含了神奇美,如果说侯德榜痛斥德国化肥商表现出了民族气节的崇高美,那么玻尔在法西斯眼皮底下保存诺贝尔奖牌,则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美,如果说海边、湖边盐田给人的壮阔中充满了勤劳美,那么小猫立在2200C火焰(绝热板)上给人的神奇中充满智慧美。所有这些,又构成了一幅幅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追求真理、不屈斗争的壮丽景象,这其中既有波澜壮阔、慷慨悲歌的斗争,也有富于诗情画意、优美典雅的生活。发掘社会美,能够起到“以情喻礼”、“以情喻德”的作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4.鉴赏化学的艺术美。艺术美作为美的反映形态,它是艺术家们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和现实美相比较,它具有“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和更理想”的特点。艺术美不仅加深人们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和体会,而且更能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进行“碳酸钙”教学,向学生展示出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大理石柱照片,那栩栩如生、穿云破雾的飞龙,集中体现了一种庄严、向上的美,巨龙腾飞的民族精神强烈地感染着学生;把学生曾学过的《石灰吟》巧妙地与教学结合起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全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教师吟来抑扬顿挫、情调激昂,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韵律美,并且领悟了诗人经受考验,坚强不屈,廉洁奉公、胸怀坦荡的崇高品德的美。“铁和铜”及“合金”教学,可以联系青铜器艺术;商代的司母戌大方鼎突出地表现了威严、神秘、活泼的崭新面貌,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始的艺术标志。鉴赏艺术美,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性情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