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竞技体育的地位

竞技体育的地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竞技体育的地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竞技体育的地位

竞技体育的地位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经济 国民经济 发展 地位 分析

一、前言

我国国民的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体育产业亦取得较快的发展,而人们亦逐渐重视体育所蕴含的经济功能以及价值,尤其为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亦有更清晰的认识。我国在2008年成功举办了全运会、亚运会以及奥运会,而体育行业因此被我国民众比喻为朝阳产业,其在我国国民的生产总值中具有越来越大的比例。

二、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具有的地位分析

我国近三十年来不断改革经济与政治,社会与经济得到高速发展,而国内的生产总值亦逐步提升,直到2011年中国经济在世界占据第二位。而体育产业所贡献的极大经济价值亦包含在里面。

1、在经济的增长中体育极具区域优势,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大力的支持是我国体育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而体育产业不断壮大与成熟亦可对其他产业不断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朝阳企业之一,尤其为世界经济的整体处在低迷的阶段,但同其他行业相较而言,体育产业持久发展潜力更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于其他产业。此外,体育产业对于其它产业所具有的联动的作用更强,一定条件下其的高速发展对于金融业、信息业、通讯业、服务业、制造业、广告业、商业、运输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起带动作用。且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体育可将较多劳动力有效容纳。例如我国的体育用品业具有较大的出口,在1998年的时候通过海关进行直接出口体育用品高达45.98亿元左右,仅排球、篮球以及足球三大球类出口额亦达到8011万美元左右。国外的情况亦如此,英国在1990年的时候有差不多50万人从事于体育产业以及体育运动行业,将农业从业人口大大超过;而在德国有300万人从事休闲的服务业,4000亿马克是该国年营业额;美国洛杉矶的奥运会为该座城市2.5万人创造了就业的机会;韩国汉城的奥运会将就业机会提供给3.4万人;美国亚特兰大的奥运会将7.7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该州人员;我国2008年北京的奥运会将差不多10万个的就业机会提供给北京市[1]。

2、我国体育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社会和谐的促进方面有利。在体育经济不断实现的整个过程中可有效缓解社会的矛盾、维护社会的健康,亦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重要作用。我国当前经济进入往前发展关键的阶段,不仅为关键发展的阶段,而且为社会矛盾的爆发阶段,人们在这个时期亦更易具有过激行为发生,不断激化社会的矛盾,对社会的稳定造成极大的威胁。据社会学以及体育的心理学相关的研究显示,多参加体育的活动可将压力有效缓解,利于将烦躁、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消除。而同时,当人们对大型的体育比赛进行观赏,尤其为观赏大型的比赛时,其手舞足蹈、吼叫、欢呼的同时缓解了心理压力,将民众的心理削弱。而上述这些为体育经济当中社会效益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3、体育主要的作用之一为将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参加体育运动可将劳动者的素质有效改善,将其劳动的生产率提升。据国外学者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劳动者经常的参与体育劳动,那么同那些较少参与体育活动者相比较,前者劳动的生产率较后者平均高出1%左右[2]。生产力中首要的要素为劳动者,而其智力素质以及身体素质提升之后,可提高其劳动的生产率,而这是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可达到的功效。目前,我国国内的学者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体育经济所占有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研究时均一致表明,当九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不断发生通货紧缩现象,整体处于投资需求以及消费需求均较弱的经济环境当中,然而体育消费亦出现持续火爆现象,体育产业中整个效益、质量、结构以及规模均取得飞速提升。由此可知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体育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国民经济当中极具活力且新的一个增长点为体育经济。其次,我国体育经济近年来在对国家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带动方面作用显著提升。再次,在拉动社会的就业、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外资,我国体育经济的作用较大。最后,我国体育经济亦为将国民生活质量与素质提升、以人为本、建构和谐的社会重要的行业之一。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体的国家,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且在网络的社会化、信息的时代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等各方面均飞速变革的今天,我国在各族人员均得到发展的背景之下要与时俱进的发展体育经济,重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而体育经济在这样的环境与背景之下一定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起更大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竞技体育的地位范文第2篇

关键词:温室效应;应对策略;低碳经济;低碳消费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15-02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人类对能源消耗必会持续增长,发达国家是能消耗大国,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源头,加上发展中国家正在谋求走工业化道路以改善民生,全球能源需求必将持续增长,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能源需求总量还将有更大的增长幅度。因此必须重视并妥善解决温室气体带来的环境与资源问题,以解决世界及本国人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话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本文就低碳消费问题在江苏常州地区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调查情况概述

本文从提高人们的低碳经济意识、寻求低碳消费对策、自觉践行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等问题展开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活动及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分析与相关结论。目的之一是宣传关于低碳经济方面的知识;目的之二将调研得到的有关信息和结论为政府部门制定发展低碳经济决策提供参考价值。本次调查地点:是选择常州地区的部分学校、事业单位、企业的员工,调查方式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资料查询、访谈活动等。调查对象涉及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职业,反映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共发放205份调查问卷,收回198份,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95%,数据采集处理采用Excel统计及图表处理。

二、调查结果反映出的几个问题

1.人们对了解低碳消费知识态度是积极的。有55%的人表示会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有36%会在方便或他人影响下去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肯定绝大多数人是想了解关于低碳经济方面知识的。

2.人们对低碳经济的有关信息了解不够,政府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从表1、表2中看到,8%的人没听说过,84%的人是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加起来92%的人对低碳经济的相关问题是一知半解,64%人不知道对中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排到世界第二,18%的人猜测,却结论不正确,只有10%的人是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就反映出人们的低碳经济的认识是一知半解。也暴露出职能部门对低碳经济知识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影响人们参与低碳消费活动的程度。

表1

表2

3.人们参与低碳消费行动需要经济杠杆与宣传教育并肩齐用。在选择何种情况下购买环保产品时,52%的人选择在价格与普通商品相近时考虑购买,25%的人在环保产品价格高于其他产品价格时仍考虑优先购买环保产品,15%的人在购买商品时没有考虑环保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要引导人们采取低碳消费行为除了宣传教育外还需要用经济杠杆来调节,即政府制定相关遏止高碳排放、鼓励低碳消费政策鼓励人们选择低碳消费。

4.树立低碳消费理念,倡导低碳消费行为,需要长时间引导和养成的过程。当问到您遇到别人破坏环境是否会主动劝阻?调查表明,只有6%人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自觉主动劝阻,86%的人选择偶尔劝阻,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离散性。说明大多数人尚未形成低碳意识。低碳经济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文化,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长远战略,这就需要长期培育,以形成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为此,在宣传教育过程中,要立足长远、立足社会利益,坚持不懈地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民众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关于低碳经济的相关知识,懂得发展低碳经济与人们生活、人类生存的关系;二是引导企业改变观念,把低碳看做企业所从事的事业。

三、倡导低碳消费环境的必要性与工作着力点

1.只有营造出低碳消费市场需求才能促进低碳生产。马克思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可见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生产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企业的目标都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消费作为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再生产新的需求起点,是企业实现利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只有消费群体接受并实行低碳消费才能从根本推动低碳生产,缺乏低碳消费就无法给低碳生产找到一个最终的出口,那么整个低碳生产也将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因此实现低碳消费不仅仅是消费本身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低碳生产能否顺利开展,最终实现的根本性问题。

2.政府要总揽全局,统筹安排,倡导低碳消费,实现低碳生活。实施低碳经济的关键力量是政府宏观政策与执行和公众态度与行动。表3调查显示,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公共政策和执行与公众自主行动是实施低碳经济中最关键的两种力量,分别占34%和37%。另外,国内行业发起、国际气候谈判分别是19%和15%。

表3

四、发展低碳经济、激励低碳消费的对策措施

1.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开展关于低碳经济知识的宣传教育。将低碳经济知识纳入市民素质教育中长抓不懈,还应发动社会团体、文化传媒等力量组织系列化低碳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低碳生活氛围,并有专门的职能部门监督与管理,保证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2.政府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70%人主张对低碳经济产业制定相应的补贴政策,65%人主张制定限制高碳消费的经济措施,71%的人主张节能知识的宣传。节能降耗不能仅仅依靠个人道德和认识来体现,应该有一种刚性的制度来约束人们节约能源,如果政府对节能的要求有制度性的保证,那样将会极大地推进节能措施在政府层面以及企业方面的有效落实。一方面,政府要出台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实行低碳消费,如制定奖励措施,对于开发低碳产品,综合利用自然能源,投资低碳生产流程的企业,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引导消费主体选择低碳消费模式。

3.规范媒体宣传行为,避免出现过度渲染“奢侈消费”,过度追求高消费的现象,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让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下来。反对和限制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浪费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彻底改变与节能减排背道而驰的陋习。

4.政府机关自身引领低碳消费,行政职能部门应推出低碳消费行为规范。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办公节能和公务用车的节能实在令人惊叹。据北京市建委和发改委能源审计公示显示,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接受能耗审计的20个国家机关的36栋建筑,政府公务人员人均年耗电量3 072.5度,是北京居民人均用电量488度的7倍,结果基本一致。大城市如此,小城市也差不多。2009年,湖北省首次公示部分省直机关办公建筑建筑能源审计结果,包括省建设厅、交通厅、发改委在内的20 个省直机关办公楼,每年每平方米的平均耗电量为80度,是普通民宅的3~4倍,《长江商报》6月15日)。倡导低碳节能的政府机关如果是个高碳耗能大户,又怎能引导民众响应低碳消费呢?

因此,在推进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中,政府应当知难而进,做全民的表率,从自身办公节能和公车改革做起,制定并执行合理的人均办公面积和能耗定额,改革现行的公务用车制度,从政府财政预算和执行上实施硬约束,实现能源和财政资金的双节约,在民众中树立起政府带头节能、倡导低碳消费的公仆形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7.

[2]人民网,.

[3]王仕军.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开放导报,2009,(5).

竞技体育的地位范文第3篇

各区、县房地局,市房屋土地登记事务所:

为加强房地产抵押登记管理,保障抵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现就抵押房地产为他人担保办理抵押登记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房地产所有权人以其所有的房地产,作为他人债务履行的担保设定抵押的,所有权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债务人为抵押关系的第三人。

竞技体育的地位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地域性 环境空间设计 专业教学框架

肯尼斯·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教授在其著作《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一书中将“建构”(Tectonic)解释为具有文化性的建造或称为“诗意的建造”,其本意是关于木、石材等材料的结合问题。它注重建筑的建造方法,包含构造材料的内容和要求考虑人加工的因素。中国的建筑理论体系很早就认识了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技术与形式的高度有机结合,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造型全然得益于结构的本体,这原本是完全符合现代建筑发展趋势的极为积极的因素,理应成为我们所继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然而,在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架构中,体现出将设计的技能训练分成几个独立的知识加以传授,割裂了其中的有机联系,也割裂了空间和建构。我们应当研究中国建筑的空间和建构内涵,发展营造学社和先辈建筑家的追求,将对空间的认知和建构思想贯彻到设计教学中补充和完善以往的教学。

岭南建筑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岭南建筑从建构特征与方式上具有建筑与环境空间本质性的特征,从其民居与祠堂的空间构成上和岭南地域的人文、气候、地理、生活方式、当地材料与构造方式都具有其独特的建构特征,我校植根于岭南地域文化的土壤中迅速成长,环境空间的设计教学体系也摸索走出地域特色化的建设之路。

一、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目的与方法

与纯艺术不同,建筑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它是真实的存在而不仅仅是象征性的符号。建筑与环境空间是与技术、建造方式以及应用的材料密切相关的,在材料的外部表现和建造技术等方面追求真实。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思路是以地域性空间设计分析的共性问题为主线,如岭南地域建筑与环境的空间要素、空间类型及次序、建筑细部等问题,由若干共性问题的专题单元构成稳定而开放的教学体系。

岭南地域性建构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运用适宜的地域化材料和技术,在既定的基地内创造出符合内外使用需求的空间和形式。在一年级空间设计的基础课程之中贯穿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技术构成建筑设计中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在二、三年级教程中以专题的形式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教学中强调功能解剖及组织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建构分析方法、环境分析技术以及启动、推进及整合设计的程序方法。

培养岭南地域建构空间建构能力的教学方法有岭南建筑空间类型与要素的认知训练、岭南园林空间环境与行为的解读训练、岭南地域主义概念设计与功能的构思训练、岭南地域化生活行为模式与空间的组织训练、岭南地域性技术材料与空间的建构训练和地域性理念构思与设计的综合训练。

二、岭南地域性建构教学单元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建构教学的主线是环境的概念,设计的参考依据为场地和场所。在这条线中,四个层次设置了景观限定、街区限定、坡地以及街道限定四个场地条件。

第二条线是空间的概念,将通常的功能空间类型简化为单一功能空间、单一功能组合空间、简单综合空间以及复杂综合空间。

第三条线是建构的概念,材质和建构是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依据。课程设计中强调的应是材质而不是材料,材质强调的质感、形象以及表现力,而材料强调的是物理性能。设计师的建构活动是通过设计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地域性的空间建构方法与地域建筑的历史理论研究为理论基础,补充验证设计课题的内在逻辑关系。

地域性建构理论研究是研究地域传统的营造体系理论或者说是传统构件的建构关系与建造过程的原理课程,环境空间设计一年级在整个空间设计教学体系中被定位为空间形态设计入门阶段,可以将空间设计形式分为空间与体积、场地与场所和材料与建构三个组成部分。这三个部分解释了建筑和景观环境存在的基本含义,即使用空间的要求、场地的几何特征和场所的肌理感、材质与材质运用的方法。

在训练过程中,针对岭南的建筑文化,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六个层级不同的教学方法,逐步建立设计内在与外延的逻辑关联性,掌握通过设计分析来形成设计成果表达的设计专业工作方法,实现以建构为主线的设计作品的多样性,实现空间建构实践性教学的互动与反思,将现有的设计教学框架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单元教学为组织单位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具体如下:

1.专业课程单元分为四个。在一年级时进行功能认知与形式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形态与材料建构单元和空间类型与组织单元,在三年级教授综合设计课题单元。

2.基础课程单元分为五个。在一、二年级时进行历史理论研究单元,同时在一年级时进行工程制图与模型训练单元,在二年级时进行计算机设计表达单元。另外,一、二年级时还应进行设计案例分析单元和设计专业英语单元。

3.“回归本源”的教学思路构想。即让环境空间设计回归至最初的解决场地与环境、功能与空间、材料与技术等问题的方法与思考。正如张永和在《对建筑教育三个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谈到的:“建筑的基本功能在于掌握设计的技能,即分析、综合、组织建造、基地、空间、使用诸方面条件和可能性的能力。”因此,对建筑设计的基础训练,应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空间概念的认知,一直到设计构思、真实建构。传统的建筑教育最终成果是图纸和模型,教师根据图面内容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也就到此为止。空间建构教学进一步深化教学目标,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从空间认知到设计到建构的完整训练过程。

竞技体育的地位范文第5篇

首先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其概念、原理、参与者和运作流程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深入探讨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阐述了次贷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发展历程和内在原因。然后讨论我国在次贷危机背景下继续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潜在风险,并利用credit poirtfolio view经济计量模型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通过借鉴次贷危机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今后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规避危机的相关建议和策略。

一. 绪论

1研究背景与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基本框架与思路

二.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概述

1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2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机制

三. 美国次贷危机的历程与成因

1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相关机制

2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历程

3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内在原因

四.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及风险

1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状况

2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3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风险研究

五.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策略

1加强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3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4建立完善的证券定价机制

5扩大投资者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