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交媒体的属性

社交媒体的属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交媒体的属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交媒体的属性

社交媒体的属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人物形象设计 人物形象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和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多媒体技术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是对人物形象设计学科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探索人物形象设计教学发展新方向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时代下的人物形象设计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趣味性也大大提高,从而可以获得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获得的效果,成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 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概念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方式,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乐、音效等形式的信息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一个交互式的整体中,并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留下深刻印象。多媒体技术强调的是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信息媒体的技术,而从本质上来说,多媒体技术具有三种最重要的特性:信息的多样化、信息的集成性和系统的交互性。所谓多媒体教学,也被称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2.1 多媒体教学的生动直观性

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教学,往往以老师的讲解、示范作业的讲评为主,大多为形象的想象、图形的变化、技法能力的传授等理论性的知识,有时也会采用模特、打幻灯片、放录像等手段,但造型所表现的意境、创意的新奇、视觉的美感等等,并不是靠语言就可以说明白的,因此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通透,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的特殊性正在于实践性和技能性,远远不止理论性和知识性。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组合到一起,将视觉符号形式由平面为主扩大到三维和思维立体形式,从而使一些抽象的理论图形生动化、具体化,并且使得原本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能够把信息知识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的各种初始设计意念在电脑教学的帮助下广泛地分解组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2 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

人物形象设计师一门视觉艺术,那么课堂上所传授的大部分内容,还是要转化成实物来演示、讲解。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45分钟的一堂课内,只能对一个模特的整体形象设计,从中还要穿插各种知识信息,这样就会花掉很多时间。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供更多新鲜的、可靠的等人物形象设计教学所需的各类信息,使得课堂的信息量大幅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从而提高人物形象设计课堂的教学效益和质量,这是提高人物(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16页)形象设计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大大节省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所需的时间,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多时间来欣赏和讨论,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从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设计技能。

2.3 多媒体教学的资源多样化

在传统的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更侧重于对各种专业课程以及对人物形象设计的技能的学习,相应地缺忽略了对设计信息、资源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造成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时代特征的脱节。而人物形象设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开放的学习资源以及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的机会,这样有助于学生拓宽自己的视野、主动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借助日益普及的高速信息网络,多媒体技术可实现计算机的全球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这样一来,教师及学生便可以通过互联网,将他们的学习触角进行延伸,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成果来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取得更加广发和独特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并且能够拉近学生与时代的距离。

3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人物形象设计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避免造成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

并不是每一门人物形象设计课程都适合于采用媒体教学的手段,如人像素描、化妆造型等这些基础课程,除了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之外,还需要老师的直接演示,以及学生的实际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就这些课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不是很适合。同时,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仅仅是对书本内容的简单复制,这样反而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另外,有些老师在课件制作完成后,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使用这个课件,容易造成教学内容与时代的脱节,缺乏新意和创意,反而不利于学生对新内容、新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还体现在,部分教师以为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优越性,却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

3.2 避免造成学生思维想象空间的缺失

由于多媒体教学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准备好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问题的设计都早已安排好,使得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是相矛盾的。另外,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容量大,画面却换速度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反而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极大地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社交媒体的属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内移动社交媒体;定位;多维尺度分析方法

[DOI]10.13939/ki.zgsc.2015.01.017

1 前 言

近十年来,随着互联网Web2.0[ZW(]Web2.0指的是一个利用Web的平台,由用户主导而生成的内容互联网产品模式。[ZW)]的到来,社交媒体也随之涌现,各种类型的社交媒体层出不穷。从最早的猫扑,天涯到后来的微博、微信、微视,社交媒体从电脑搬上了手机,而且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大。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更是达到了5亿,手机超越电脑成为我国第一上网终端[1]。随着中国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将社交圈搬上手机,这导致了传统社交媒体的没落。然而现有的移动社交媒体,如QQ,微博,微信等,其功能大都集中于即时通信,内容分享,个人信息展示等,出现了产品雷同化的现象,导致目标人群定位不明,致使大量用户流失。对于移动社交媒体来说,最为迫切的问题是识别自己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以及与竞争者的区别。然而对于新兴的移动社交媒体,这些在理论上目前都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国内外学术界对此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导致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都是靠直觉,或者将所有能想到的功能都集于一身,使得用户不知所措。

2 文献回顾

“社交媒体”是一种以用户自行生成和共享内容为特点的新媒体,它是建立在Web2.0的基础上。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一个本质问题却遭到忽略,即如何在互联网技术产品不断多样化的背景下定义“社交媒体”并对其进行定位[2]。

欧洲商学院教授卡普兰给社交媒体做出了如下定义:社交媒体是一类允许用户创建和交换生成内容的应用,该应用是建立在 Web2.0 的思想和技术基础上 [3]。基于此,本文将移动社交媒体定义为:移动社交媒体是一类建立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且允许用户创建和分享内容的应用。

有了如上定义就能对现有的移动社交媒体进行定位分类,欧洲商学院的学者们设定了 “自我表达”和“社会存在” 两个维度,通过测量不同移动社交媒体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对其进行定位分类。而加拿大的学者詹・基茨曼(Jan Kietzmann)则更进一步,他提出了蜂窝理论(如图1),将移动社交媒体的属性分成7个模块:揭示身份、对话、共享、揭示个体“存在”信息、建立互动关系、建立名望/可信度和建立社区[4]。本文参考上述文献,确定了移动社交媒体的几个重要属性――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并根据这些属性对其进行定位。

图1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国内现有的移动社交媒体――QQ、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猫扑、豆瓣、微视、陌陌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这些移动社交媒体的用户对其在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这8个属性上的评价,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分析用户心目中对这些移动社交媒体的感知偏好,探讨用户感知结构差异,为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策略提供参考。

本研究主要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通过一组直观的空间图来表示研究对象的感知和偏好,即用多维空间中的点表示不同移动社交媒体之间的感知或心理测量关系[5]。空间图的各维度代表一个以上的属性,可以通过观察坐标轴和各个品牌的位置解读空间图,从而可以得知哪个品牌更加注重哪个属性,据此可以对其进行定位。

4 数据收集

根据《中国社交媒体-统计数据和趋势》显示,我国社交媒体的用户年龄段主要分布在21~30,占比49%,因此,主要该人群发放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就问卷中的各个品牌属性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该属性越受偏好。林震岩认为,进行MDS分析,只要一份问卷就行,但为了有更高的代表性,所以搜集更多用户的意见再进行分析[6]。因此本文通过网站问卷星(http:///)共发放20份电子问卷,回收20份,其中有效问卷15分,有效回收率为75%。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用8个属性来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表现,这8个属性分别是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

9个品牌的移动社交媒体受访者的样本容量为15.其中女性占40%,男性占60%。93.99%的受访者年龄在21~25岁,6.67%的受访者年龄在26~30岁。其中微信的使用率为100%,新浪微博的使用率为53.33%,腾讯微博的使用率为13.33%,QQ的使用率为80%,人人网的使用率为33.33%,豆瓣的使用率为13.33%。受访者通过移动在线媒体进行写日志的占40%,发照片占53.33%,更新状态占66.67%,分析新鲜事占60%,留言、跟帖占73.33%,玩游戏占6.67%,与好友即时聊天占86.67%。

5 实证分析

5.1 移动社交媒体具体属性表现比较分析

表1分别列出了QQ、微信等9个移动社交媒体在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8个属性上的平均得分。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这9个移动社交媒体中,表现最好的是微信,在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5个属性上都排名第一,在交友、建立社区、新闻浏览三个属性上排名第二。QQ表现得也比较好,在交友、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三个属性排名第一,在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娱乐/游戏、新闻浏览这几个属性上排名第二。新浪微博有自己的特点,虽然它的属性排名都不是很靠前,但是在新闻浏览这个属性上排名第一。其他几个移动社交媒体品牌在各个属性方面都表现一般,其中腾讯微博排名较靠前的属性是分享内容,排名第五,人人网排名较靠前的属性是交友,排名第三,猫扑排名较靠前的属性也是分享内容,但是只排第六,微视跟豆瓣都是在分享内容这个属性上比较突出,但还是没有竞争力,排名分别为第七跟第八名,陌陌最突出的是其交友属性,排名第四。

5.2 移动社交媒体定位感知图的构建与分析

5.2.1 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感知图

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绘制用户对QQ、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人人网、猫扑、豆瓣、微视、陌陌这9个国内移动社交媒体的感知图。通过计算Young应力公式1的应力值(Stress)和模型决定系数(RSQ),对移动社交媒体,二维感知图的应力值为0.02565,模型决定系数为0.99698,接近1,根据Kruskal的解释,应力系数0.2以上(不好)、0.1(还好)、0.05(好)、0.025(非常好)、0.000(完美)[6]。因此本文的二维感知图拟合度非常好。

根据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品牌在感知图中所处的位置(如图2所示),它们在各个属性方面的表现以及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和竞争关系也可以通过空间感知图表现出来。以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各属性的得分为应变量,以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在各维度的坐标值为自变量(X),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在感知图上得到各个属性向量。回归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

各移动社交媒体在不同属性上的表现可以通过感知图中的属性向量说明,将感知图中代表各个移动社交媒体的点向属性向量上引垂线,该垂线段越短,代表该移动社交媒体在这个属性上的表现越好。

如图1所示,QQ和微信在感知图中的位置比较靠近,说明这两种移动社交媒体在消费者心目中定位比较类似,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竞争关系。腾讯微博和人人网距离原点比较近,说明这两种移动社交媒体在各个属性上表现都比较良好,其都定位在属性齐全,功能强大上。其他几种离原点都比较远而且彼此之间间隔也较远,说明这些移动社交媒体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是异质化的。

5.2.2 定位感知图中的维度

感知图中的维度是用户用来感知和评判移动社交媒体的优劣的标准。为了识别维度的含义,分别将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在两个维度上的坐标作为因变量,以各个移动社交媒体在交友、即时通信、分享内容、建立互动关系、建立社区、个体信息展示、娱乐/游戏、新闻浏览这8个属性方面的平均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回归模型中的回归系数相对较大的自变量来解释感知图的维度[7]。

对移动社交媒体感知图的第一个维度进行回归时,最后得到的回归模型中保留了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分享内容这三项为自变量,排除了其他5个自变量,回归模型的R2为0.992,调整后R2为0.987.在对第二个维度进行回归时,最后得到的回归模型中保留了新闻浏览和交友这两个自变量,排除了其他6个自变量,回归模型的R2为0.990,调整后R2为0.987。回归方程如下:

X1=-8.329+0.7×建立互动关系+0.435×分享内容+0.203×交友

X2=-0.980+0.402×新闻浏览-0.209×交友

回归模型结果说明用户在感知和评判移动社交媒体时,采用的最重要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建立互动关系、分析内容和交友,第二个维度是新闻浏览和交友。对于维度一来说,三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都为正,说明坐标轴的左边建立互动关系、分析内容和交友这三个属性得分低,而右边得分高。对于维度二来说,新闻浏览的回归系数为正,而交友的回顾系数为负,说明坐标轴的上方,新闻浏览属性得分高,交友属性得分低,而坐标轴的下方,新闻浏览属性得分低,交友属性得分高。

图2 国内移动社交媒体感知图

6 讨 论

就国内移动社交媒体的空间感知图来说,右下方区域代表在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即时通信、娱乐/游戏这几个属性表现非常良好,而且距离属性向量越近,代表该属性越好。从图中可以看出,QQ和微信在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即时通信、娱乐/游戏、个体信息展示、建立社区以及分享内容这几个属性上都表现非常好,属于全面优势定位。因此这两种移动社交媒体今后应该继续保持和强化自己的定位。而新浪微博跟腾讯微博在新闻浏览方面表现得比其他社交媒体要好,属于特色定位,而人人网在图中的位置比较靠近原点,而且处于各个属性向量的正向位置,其定位比较中庸。陌陌虽然只有在交友属性上是正向,说明其定位在差异化上,但是其交友属性还是不及QQ和微信,因此陌陌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则必须进一步强化其交友属性,并且还须想法进一步提高其在个体信息展示、建立互动关系、即时通信上的属性水平。猫扑、豆瓣、微视则处于弱势定位区域,比较现实的定位调整是提高在新闻浏览、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分享内容这几个属性的水平。或者只提高其在新闻浏览、分享内容以及建立社区这几个属性水平,达到差异化的目的。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感知图的右上方区域还是比较空的,属于“蓝海”领域,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7 结 论

本文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描述了用户对国内9大移动社交媒体的空间感知图,说明了消费者对这些移动社交媒体的感知,以及它们在用户心目中的定位,并根据它们在感知图中的位置做出了分析,且对各种移动社交媒体未来的定位调整方向提供了改进建议。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用户在识别国内移动社交媒体的定位时,主要考虑交友,建立互动关系,分享内容以及新闻浏览这两个维度。因此,移动社交媒体要想改进产品定位也因从这两个维度进行考虑。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4-01-16].http:///link?url=5q5BgCmpR5yAS_vpxMN-Cjk2Plye-kj6ciZ9Mvhix84DiLgn4A5uhq4qfUIKVun-hPZFE6rddIs8tRAUrrcRPG5vGF-L5PtN1mfEHcpP6m.

[2]徐天博,曹雨齐.社交媒体:不同偏好的多样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10-30(B006版).

[3]Andreas Kaplan,Users of the world,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J].BusinessHorizons,2010,53(1):59-68.

[4]Jan Kietzmann,Social media? Get serious!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al building blocks of social media[J].Business Horizons,2011:241-251.

[5]纳雷希・K.马尔霍特拉.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419-422.

社交媒体的属性范文第3篇

社会化媒体已经无处不在。

很多人在讲社会化媒体营销,但是我们要先搞懂什么是社会化媒体。我认为凡是具备社交属性的媒体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化媒体,博客、论坛等老牌社会化媒体自不必说,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网络媒体,都具备了社交属性。大家看看自己经常上的网站,是否有社交网站账号直接登录的按钮?看看这些网站的内容页,是否有社会化分享的按钮,社交网站账号是不是可以直接评论?我想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都已经不可避免的加入了社交属性,哪怕只是一个分享按钮,只要你能通过一次点击将信息分享给社交网站的好友,我就认为这个网站是社会化媒体。于是,现在所有的网络媒体几乎都可以称为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基础是关系链。

社会的构成元素是人和组织,而社会能够称之为社会的关键则是人及人、人与组织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链。现在已经是网络社会时代,那么在社会化属性日益增强的互联网中,关系链自然是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度高,而信任度高的原因就是社交关系链。我们只有很好的利用了用户的社交关系链,才能发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优势。

社会化媒体营销一定要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既然知道了关系链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成败的关键作用,我们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关系链。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链,但是关系链的建立需要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显然,更好的手段是利用用户之间既有的关系链,在关系链的某一个点注入信息,通过关系网迅速传播。然而就像电流需要电压才能传输一样,没有传播动力的内容即使投入关系网中,也激不起一丝涟漪。对于社会化媒体营销来讲,最困难和最重要的就是增大营销内容的传播动力。

主体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多种多样。

营销内容有了传播动力,你只需要依靠自己的优势资源将内容的“石块”投入用户关系链组成的“池塘”中,涟漪便一圈连一圈甚至一圈叠一圈的迅速传播出去。而营销内容传播的启动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这要看自己的优势和能够利用的资源。可以是电视节目中的曝光,可以是网络媒体的报道,可以是微博大号的转发,可以是大量投放的广告,甚至是靠水军冲上的热门话题榜。只要能启动内容传播的程序,击中关系链中的任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开端,这个开端可以是单点,但最好是多点同步启动传播,这样的叠加效应将很明显。

有了具备传播动力的内容,依托既有的社交关系链进行传播,加上社交关系链附加的高信任度,内容传递带来的营销效果只能让营销人乐得合不拢嘴了。

这篇文章理论方面的内容多一些,我知道很多读者喜欢看案例,不喜欢听理论,我平时讲课也更愿意讲案例,但是最完美的案例也绝无可能直接复制,不懂理论,套用别人案例的做法,万难成事。因为文章篇幅的问题,这篇文章我不再多讲案例,不过近期我会多分析一些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案例,以证此文观点。(文/李俊超)

《全球社会化媒体营销行业研究报告》

社交媒体的属性范文第4篇

当然,Facebook的价值不单单应以股价来衡量,Facebook最大的价值是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抓住了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关键点——社交性!但是,它也受制于这点,比如,互联网世界只需要一个Facebook。我们渐渐理解了麦克奈米的“社交功能说”,当社交功能与其他功能叠加,社交网络可以生出很多可能性。

当“社交”成为一种功能

正如麦克奈米所判断的,纯粹的社交类网站在Facebook之后很难实现超越,但Facebook为互联网世界打开了“社交之门”,几乎与Facebook的崛起同步,整个互联网都在朝着社交化的方向发展。

在国内,网络的社交属性很好地“被开发”着。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多也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截至去年底,中国社交媒体的用户数量已达3亿,他们平均每天花在这类网站上的时间是46分钟,而美国和日本用户仅分别为37分钟和7分钟。

社交媒体受用户青睐,自然也受到企业重视。从早前开心网与F团合作开展团购业务,到人人网和56网致力探索社交与视频的深度融合,再到酷6网推出旗下社交视频产品“新酷六”,无论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还是网络视频,社交功能日益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标配”。

在“不社交、难成活”的年代,作为传统网络社交表现形式的论坛也悄然发生变化,包括围绕大众衣食住行的网站,如大众点评、55BBS、搜房网、汽车之家等。

拿汽车之家来说,其社交化就体现在用户数及活跃度上。目前,汽车之家论坛有近500万注册用户,每天近300万用户活跃在论坛上,这些活跃用户之间的第一层纽带就是话题,再深一层的关联就是社交,垂直类论坛上集中的热点话题浇筑起黏性社交,这就是其与一般论坛的区别。

其实,这种变化就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而发生的。从早年的Chinaren到西祠胡同再到天涯,各种论坛一直存在,但网民们却也一直在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间“迁徙”,垂直类论坛的出现给了“数字移民”们一种家园般的归属感,社交性把网络上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聚合起来。全面掌管汽车之家、二手车之家的盛拓传媒CEO秦致这样理解社交属性对于垂直类论坛的意义。“垂直类论坛的社交魅力,除了因为平台足够大,还在于‘精准’两字。一来垂直类论坛的用户都很明确自己的需求,这一点极大地降低了用户流失的风险。二来简单、实用加上口碑传播,这些社交功能也构成了垂直类论坛的核心竞争力。”他以汽车之家论坛为例,从页面设计到网站功能都很简单,容易上手,便于高效传播信息;另一方面,这一社交化的平台很自然地会形成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传播,同一平台上使用人群越多,则黏性越高。

视频社交深度整合

如果说先天具有社交潜能的论坛朝着更社交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那么,看似与社交无“交集”的网络视频行业也不遗余力地“玩社交”,就更能展现社交功能巨大的“可能性”。

在国外,谷歌宣布将旗下视频网站YouTube与社交服务Google深度整合,这是震动业界的一个大动作。在国内,我们也捕捉到了种种动向。人人公司花巨资收购56网;腾讯视频打通QQ和腾讯微博;新浪微博已无缝“链接”土豆网;搜狐视频则与MSN中国就视频业务达成战略合作;酷6网也先后与YouTube、ChannelV、开心网建立合作关系……

人人公司副总裁、56网总经理周娟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和以YouTube为代表的视频分享模式正在走向融合,“整合”将成为2012年网络视频行业的关键词。中投顾问IT行业研究员王宁远也认为,社交化将成为各大互联网板块融合的重要部分之一。事实上,众多视频网站向社交领域迈进并非跟风之举。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去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人,较上一年增加14.6%,使用率提升至63.4%。报告写道,微博、SNS(社交网站)成为重要的视频传播平台,网民视频分享习惯的养成扩大了网络视频的传播范围,极大地拓展了视频传播平台。

有业内人士分析,社交化之所以成为视频网站不约而同的选择,原因在于社交媒体的出现,让视频网站看到了跨过盈利门槛的解决之道。目前,在高额版权费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网络视频仍处于全行业亏损的状态。而融入社交属性后,视频网站可能在视频营销价值放大的趋势下,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盈利路径。

数据已经在证明,融合了社交属性的视频网站更容易获得用户及广告主的认可。今年以来,网络视频的广告收入火速蹿升,一季度国内网络视频广告收入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218%。

UGC模式创造核心价值

每“拉”到一个注册用户,大约需要1元的成本。这是互联网行业普遍的推广成本。而视频拍摄分享应用Viddy在入驻Facebook后,几乎每天都在以零成本获取约30万的新增注册用户。这就是UGC SNS产生的化学反应。

什么是UGC?UGC即用户创造内容,视频网站的UGC模式,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目前,视频网站的内容来源无非内容采购、自制剧和UGC三种,由于前两种内容获取的成本越来越昂贵,因此,UGC模式被认为是视频网站寻求盈利的一条通路。酷6网CEO施喻毫不讳言,酷6坚持UGC模式跟成本有很大的关系,“相对‘高买高卖’的长视频,UGC短视频的成本会低很多,且用户黏性高,相对来说更容易实现盈亏平衡,这也将帮助酷6更快达成盈利目标。”据透露,致力于UGC模式,酷6网的签约原创视频作者已超过8000人,其中不少人已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被酷6青睐的UGC模式,恰恰是与社交化结合最紧密的。一份来自调查公司哈里斯互动的研究显示,美国用户在网上看完视频后分享感受的用户是一般用户数量的两倍。而原创类短视频更是能触发观众的分享及评论。另一项研究也表明,在18-34岁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中,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每增加9%,体现在视频网站上的收视率会提高1%。

在与社交网站“深度交流”的过程中,UGC模式进一步放大着自己的核心价值。今年3月,人人公司宣布对56网追加大笔投资,人人公司董事长陈一舟坦言,在互联网的冬天,在中国概念股集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这笔投资充分证明了人人公司对以UGC为核心竞争力的56网模式的肯定。日前,56网联合人人网发起了一项用户体验增值计划“分享”,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坚持“YouTube路线”的视频网站,作为一家UGC内容超过80%的视频网站,随着“分享”的深入,我们或许能够看到UGC嫁接SNS的成功样板。

社交媒体的属性范文第5篇

A.社交(18)

Facebook

Whatsapp

Line

Viber

Twitter

Skype

微信

LinkedIn

Badoo

Google+

Kik

Kakao Talk

Pinterest

Tumblr

Foursquare

Tinder

Snapchat

Facebook Messenger

B.视频(7)

Youtube

Vine

Vube

TED

Vimeo

IMDB

Dailymotion

C.音乐(4)

Shazam

Spotify Music

SoundCloud

Pandora Radio

D.拍摄(5)

Instagram

Flickr

Camera+

相机360

PicsArt Photo Studio

E.资讯(8)

LinkedIn Pulse

Reddit

CNN News

BBC News

Kindle

Buzzfeed

DailyMail

Huffingtonpost

F.出行(8)

Waze

谷歌地图

Ovi Maps

Yelp

Booking

Airbnb

Uber

The Weather Channel

G.购物(4)

Groupon

eBay

Etsy

Amazon

H.浏览器(3)

Chrome

UC

谷歌搜索

其他(9)Evernote

Dropbox

谷歌地球

谷歌翻译

Paypal

Gmail

Yahoo邮箱

金山电池医生

Wikipedia Mobile

从中发现的规律:

1.几乎所有应用都同时满足人性多种底层的高频需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需求:

提升存在感

成长需求

娱乐需求

人际沟通

性需求

节约时间

节约金钱

获取信息

安全需求

2.社交类应用占比近30%,此外近60%应用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

3.近50%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媒体属性,社交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受欢迎。

4.中国有微信、UC浏览器、相机360、金山电池医生4款应用成功登顶,金山清理大师和GO桌面在非安卓系统不流行故排除。

5.接近40%的应用“涉黄”,尤其Snapchat、Tumblr、Youtube这样的重灾区。

6.几乎所有应用从一开始就定位于服务全球用户,在很早期开始国际化拓展。

7.近20%的App在国内无法流畅使用,原因你懂的。

8.接近40%的应用为腾讯、谷歌、微软、Facebook、雅虎等巨头出品,还不算太夸张。

9.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已失去主导地位,甚至让位于移动搜索。

10.超过70%的应用出自美国本土,但美国的优势在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