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第1篇

一、全媒体时代地市级电视台在舆情引导中面对的问题

1.舆情引导面临巨大压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分流电视媒体产业的受众的同时,也使社会舆论的传播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人人皆可发声、人人都可接收已成为现实。因此,一旦有问题出现,相关部门要想通过传统媒体对信息进行监控,要想在舆论中达到真正的统一,或许已不可能实现。这些都是电视媒体在短期之内无法超越的。

2.处理网络舆情的手段欠缺

巨大的互联网已成为我国社会舆论的强大力量。面对全媒体时代的社会舆论,有些部门因对社会舆论的特点和传播规律掌握不够,遇有突发事件或不可抗拒的事情发生,在舆论引导中仍然采用旧习惯、老方式和旧方法以及几十年不变的单一灌输式做法来处理。为此极易引起受众的“审美疲劳”和产生逆反心理。随着时间的耽误,媒体也因找不到权威信息,不知该由谁以及怎样信息,最后出现以讹传讹的状况,从而削弱了地方电视台的优势地位,使得整个的电视舆论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二、融入全媒体环境做好舆情引导,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舆论引导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市级电视台的舆论引导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地方的重要体现。所以面对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地市级电视台的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情,才有利于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否则将会造成不可收拾的被动局面。

1.强化本土主流媒体的地位,提升舆情引导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首先,建立地方特色新闻体系,争取对目标观众的吸引力。新闻节目作为地方电视台立台之本,如何将地方新闻栏目办出自身的特色,如何打造新闻品牌,如何提高节目的可视性,这些都是地方电视台刻不容缓的改革创新重任。地方电视台要想制作出优秀的新闻节目,就必须要作出改革。

一是变当地党委政府的“指令”为信息“富矿”,淡“宣传”重“新闻”。作为地方电视台,在新闻采集中除了要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能力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作为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功能的优势,把当地党委政府的“指令”变成自己的优质新闻资源,创新制作,从平民的角度来报道地方新闻事件,尽量让其新闻题材软一些,切入点再小一些,形式更多一些。变枯燥单调的“宣传”为贴近群众的“新闻”,从而更好地吸附受众,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以此提升在全媒体时代引导舆情的公信力。

二是地方电视台应该发挥其地方优势,积极发掘极富地方特色的新闻素材,扎根于地方现实的实际情况,拓宽新闻报道渠道,打好“民生牌”。就地方电视台而言,无法与中央和省级电视台那样雄厚的实力相比拟,但是地方电视台却具有自己接近性强的优势,而这一点是其他省级电视和央视无法完全展现出来的,这也是地方电视台吸引观众的法宝。那么我们的地方台就应该立足于这一优势,真正“弯下腰”、“俯下身”,就能捕捉到更多更好的“活鱼”,为群众所喜欢,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服务,进而赢得老百姓和领导的好评,自然也赢得更多的观众,树立了舆情引导的权威性。

其次,强调和谐统一,增强其服务意识。当前,在各种媒体激烈的竞争态势下,地方电视台要想发挥好舆情引导作用,就需要对电视的节目编排进行重新调整,增强自身的市场服务意识。这种调整主要依据频道收视人群的市场表现、节目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电视台节目进行调整,让其电视节目更加贴近观众,以此来满足和符合观众的收视需求和收视习惯。同时通过对观众群体进行客观的判断和分析,在做到保证收视率的同时,努力做到节目编排与市场服务意识的和谐统一。如针对地方台节目单一的情况,如果各地方台之间加强合作,资源共享,就会进一步拓展新闻关联度,产生1+1>2的效果,提高收视率,而且,地方台之间因其可比性更容易做到“比学赶超”。

2.创新管理,加快与新媒体融合,打造全媒体时代舆情高地

如今是媒体技术相当发达的时代,不管是哪家媒体都是无法仅凭一己之力涵盖所有信息。当今的媒体界都是在数字化体系下采用共享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这就使得地方电视台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形态资源,与之进行不断的融合。有了新的媒介形态资源就可以利用以电视媒体为传播平台,以电视的表现形式来承载其他媒介的资源。“通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把多个不同媒介融合在一起,以此嫁接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地方电视栏目和节目,将博客、网络视频、网络杂志、报纸广播以及手机等等都可以融合到电视节目中,地方电视台需要不断地拓宽栏目制作的视野、整合节目信息的资讯、丰富内容的信息量”,以此来打造全媒体时代的舆情高地。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第2篇

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蔡雯从国外引入媒体融合概念后,传统纸媒历经10年探索,大致形成了报网双核、中央厨房、全媒体融合等模式,并为各家媒体所采用。而今,媒体融合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建设层面。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构建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媒体及媒体人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探索与实践,媒体评价这个“旁观者”的风向标、监测器和金点子的作用亦不可或缺,建立科学有效的全媒体评价体系也是媒体融合发展之必须。

全媒体评价是什么?全媒体评价就是在媒体传统评价的基础上,融合新媒体评估技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的方法,对各类媒介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和点评,以此服务媒体融合走稳走好走快。

全媒体评价是传媒新常态时期对新闻阅评的延伸和补充。它遵循的是新闻阅评的基本原则,拓展的是新媒体平台的范围,评价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内容。全媒体评价不同于对单一媒体的点评或评估,它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互动性较强的运作体系。

全媒体评价评什么?总的来说,全媒体评价就是要评媒体的舆论导向、导向力度、引导艺术和媒体建设,评媒体的内容、渠道、平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运作,评媒体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大到媒体综合指数评点,中到重大主题宣传策划、版式制作、首屏设计、栏目包装、题材选择,小到图片摆放、标题拟制、标点数字、文字润色,等等,都应属于全媒体评价的内容。

全媒体评价怎么评?全媒体评价的方法就是遵循新闻阅评原则,发挥观察哨、啄木鸟、了望塔、护林员等功能,借助新平台技术和大数据分析,采用传统媒体产品质量评估法、媒介分析法和全媒体影响力指数法(微信WCI、微博BCI、APP指数、网站lexa排名及PR值)等技术手段对媒体及媒介产品进行评价。目前,全媒体评价的重点是媒体融合和融合新闻。全媒体评价,可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及评价专报等形式,服务媒体增强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舆论引导力。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闻传播 科技 创新 应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已达7.1亿,手机网民突破6.56亿。面对媒体格局深刻调整、舆论生态重大变化,在融合发展的竞技场上,没有第一,只争朝夕。

作为新闻舆论的引导者,党报更应锐意改革,趋时而变,加快媒体融合步伐,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党报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履行好新闻舆论工作职责和使命。

以科技理念提升党报引导力

1.以科技理念为引领。

党的十报告提出了“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的重要命题。这是党对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部署。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融合发展的深度;理念创新的程度,决定融合发展的力度。党报作为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记职责,不辱使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党报需要构筑自己的媒体阵营,通过媒体融合,让发出的声音更响亮、传播更广泛、影响更有效。

2.以科技理念为方向。

观念就是价值,思想就是力量。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纸质媒体的党报,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是势不两立还是相互融合?

孝感日报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孝报集团)给出的答案是:以顺应促逆势。集团确立了“媒体融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大思路,积极应变,与时俱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平台、经营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真正让媒体融合产生化学反应,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互融,形成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经过融合发展的蜕变,集团综合收入在4年时间内翻了两番。真实的数据充分证明了融合发展的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

3.以科技理念为动力。

媒体融合既是技术革新,也是观念更新,更是体制机制创新,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

近年来,孝报集团按照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力推进各项改革,实现体制机制全方位颠覆式创新,通过拆除壁垒,借助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新闻采编平台,大胆实施采编流程再造,改造升级生产要素,完善考核体系和分配机制,调动了全员参与融合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媒体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两个阵地由“相加”到“相融”的转变,使孝报集团的传播力实现几何级倍增。

以科技投入提升党报传播力

1.突出“设施+”,巩固融合发展的基础。

孝报集团按照“集团式运作、全媒体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思路,把发展新兴媒体作为其发展升级的重要工具与战略目标,为其提供资金、人力、内容、品牌等全方位的支持,使传统媒体继续巩固新兴媒体蓬勃发展。

近年,集团在科技传播设施建设上不吝财力,先后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建成全媒体采编系统、移动采编系统、电子阅报屏、便民资讯等新媒体平台。升级报纸印刷设备,抓好报纸发行,巩固传统传播方式。新设立孝感网、电子阅报屏编辑部,进一步扩大新媒体平台。同时,配套人才力量。2013年以来,集团共引进各类技术人才67人,其中本科46人,研究生5人,海归硕士2人,中级职称6人,副高2人。

2.突出“互联网+”,开辟融合发展的阵地。

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格局:现代人的阅读方式转向了移动电子阅读,接受偏好转向了互动、视频和直播。这些,都对传统主流媒体形成巨大挑战。

报纸是传统传播媒体,互联网是新兴的信息载体。党报要及时发声、适时发声,就必须用好互联网这个利器,通过多元传播,让党报舆论宣传彰显主流、有效传播。

孝报集团顺应互联网传播规律,加强传播力建设。在融合发展上,延伸产业链条,重点打造两报、两微、一网、一屏、一端的互联网+媒体的传播矩阵,使主营业务大为拓宽,整体运营模式更加多元,实现内容、品牌、价值、服务、经营的互联互通。

事实证明,让新闻传播拥抱互联网,为新闻传播插上科技“翅膀”,才能满足人们的“抢鲜”需求,才能成为传播“主角”。

3.突出“新闻+”,探索融合发展的路径。

对于路径的探索,孝报集团进一步挖掘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核心价值,围绕主流新闻生产者和区域信息提供者的行业定位,一手抓新闻宣传,一手抓信息服务,促进从单一新闻生产向“新闻+服务”的跨界融合。

通过构建以孝感日报为主导、孝感晚报为补充的传统新闻传播矩阵,孝感网・槐荫论坛为基石,形成两报一网一屏和“两微一端”为重点的新型媒体政务及社区服务矩阵,逐步实现从传统的报纸出版到全媒体发展、从单一广告经营到多元化产业布局、从新闻生产到“新闻+服务”的跨界融合,并取得了“两个效益”双丰收。

以科技应用提升党报影响力

1.科技在网媒传播中的应用。

在网络科技蓬勃发展的当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主力军。无论是在人们工作和学习中,还是在休闲娱乐中,网络媒体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孝感网・槐荫论坛是孝报集团旗下的社区网站。网站作为“党网”的角色,精心铸造新媒体品牌,正确引导网上舆论,既激活了人气,又弘扬了正气。通过突出地方特色,合理设置栏目、加强报网互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创办12年来,现拥有注册网友超过46万,每天访问人数超过2万,网站牢牢领军孝感网络舆论。《孝感网》及“槐荫论坛”先后获得 “全国最具本土传播力品牌”、“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价值品牌”等荣誉。

2.科技在户外传播中的应用。

孝报集团利用传媒文化属性,全面推进报业战略转型,构筑一个以新媒体为主导、多种媒体协调发展的舆论引导新格局。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融合发展,建设党报电子阅报屏,打造新型互动电子媒体,提高党报的阅读率,扩大舆论引导覆盖面。

目前已建设安装室内电子阅报屏近200块,户外电子阅报屏21块,发展楼宇阅报屏127块,覆盖12个大型住宅小区,固定受众100万人,流动受众200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以电子阅报屏为主体,楼宇电视、电子竞技、文化交流等多元并进的复合型户外媒体平台。

3.科技在分众传播中的应用。

加强党报的传播力,还需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挖掘立体传播深度,突出整体传播效能。

有数据研究表明,占据我们阅读和观看时间的主要平台是微博、微信、各种手机客户端。因此,孝报集团高度重视当今这个“信息无缝隙时代”的重要载体――手机,根据信息阅读差异化需求,适时推出“两报一网一屏”的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

今年,集结集团两报一网一屏的精干力量,以通讯、消息图片、言论等多种题材,通过“两微”直播全市县域经济暨“双过半”推进会及拉练活动进程,反响良好。在抗洪抢险和“五城五跨”主题宣传中,“两微”更是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平台形式多样、容量丰富的报道,实现信息传播从可读到可听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华,实现多终端传播和满足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媒体 媒体融合 舆论引导

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由“合”到“融”的逐渐深入,在推进新型主流媒体打造过程中,媒体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要向着交融互惠的共赢局面发展,要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领导能力,加强媒体内容的管理,自觉坚持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增强传统媒体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绝对领导权。

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传播新特征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化的进程已将新闻传播推进到一个革命性变化的临界点。”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舆论场与传统媒体舆论场差异日趋显著,并且传统舆论场在受到新媒体舆论场的影响后,自身的舆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新媒体中海量的、过剩的信息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相对不足,如何让受众在众多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话题。随着媒体融合步伐的加快,互联网生成舆论、影响舆论的能力日渐增强,年轻一代更是将新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新媒体的裂变式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舆论引导和传播格局。

媒体融合使得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观念及方式发生转变。首先,主流媒体在应对舆论结构的变化下,进一步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管理,确保正确导向提供新思路,为其自觉坚持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供新的视角。由于新媒体中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活跃性,使得草根话语盛行,从而解构了主流话语。对主流舆论话语进行解构和重读,并由此形成在持续时间上长短不一的众多舆论新焦点,表现为对官方媒体、公权机构、社会名人的批评或带有讽刺性质的移植、套用、修改或是歪曲。这些解构行为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部分网民对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负面情绪,但同时也消解了主流话语的公信力。

其次,传统的舆论引导遵循的是大众传播模式,传播者主要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受者是听众、观众以及读者,信息流向是由传播者定向传递给受众,具有一对多的特点。新媒体的大众传播模式则不同,传播者是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以及自媒体等所有能传播的媒介,受者也是包括传播者和受众在内的所有人,信息流向呈多元化、多方向的趋势,传播特点则为多对多。传者与受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增强了媒体的影响力、引导力和传播力。例如,传播者在节目、栏目中,通过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终端,与观众、听众实现双向互动,逐步树立起用户理念,让用户能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全方位进行体验,聚集众多的用户,提高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总的说来,在媒体融合环境下,舆论的引导不再遵循单一的路径,也不再以传统媒体为主导,新媒体受众的舆论冲击不仅是与传统媒体舆论的制衡,更是一种多元的、互动式的引导。

最后,媒体融合的实质是舆论阵地之战、平台渠道之战、受众用户之战。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传统媒体的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确保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绝对主导。借助新媒体可以扩大节目的宣传力度并且助推线下活动的影响力,一方面能试探受众对即将推出活动的兴趣度,以便及时完善和调整,另一方面也能让活动信息以较快的速度传播出去,吸引受众的关注。借助新媒体获得信息源,利用新媒体的云平台,建立全媒体信息共享,从而打造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平台。此外,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各类媒体之间进行信息能量交换以及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能量的交互,让受众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提升内容资源的共享利用水平,进而形成取用便捷、资源共享的广播影视新型生态系统。

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的特点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更深入的融合进程中,由传统媒体单一引导的舆论主战场也逐步分化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舆论场中。相比作为国家耳目喉舌“上传下达”的舆论管制,如今媒体融合之下的舆论场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和延展。这样的舆论场建构离不开传播者、传播平台和受众共同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这三个因素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使得媒体融合下的舆论场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特征,每一个特征中都涵盖了正面的推动力与反面的不可控力。

首先,新媒体在与传统媒体争夺话语权的同时,受众也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曾经的受众已拥有了接受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身份。新媒体赋予受众话语权,给受众提供了自由言论的平台和环境,更建立了与受众之间相互信任的联系。个人情绪的表达既是对社会和生活、对主流媒体话语的某种反馈,又是自身思想与精神输出。个体情绪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感染与扩散,放大成为群体的集体情绪,甚至可以引发对整个社会的情绪。因此,在现实的舆论场中,最易形成轰动效应的舆论压力,往往来自受众对社会阶层矛盾与社会发展矛盾等和有关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负面情绪与过激心态。当这种受众心态被放大和利用时,某些“痛感”话题、谣言和流言的扩散也更为容易和广泛。

第二,传播者和传播平台之间关系的变化使得舆论场形成了多重扩散圈。首先,传播者的范围扩大,传播者的角色不仅限于主流媒体,更有各类自媒体的身影。这必然带动其在不同扩散圈的共同释放,从而造成舆论波浪振幅更为多样。不同的振幅所产生的舆论效应也是不同的。不仅如此,传播平台也在扩大,不仅囊括了主流网站或客户端各类信息的与分享,还蕴涵着由社交W站、贴吧、弹幕、评论、转发、收藏等多种微平台与微渠道。信息在呈现指数型增长的同时,舆论诉求也更加多元,舆论焦点更是无处不在。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影响下,技术扩散与舆论扩散的速度、广度与深度是并行的,只要是具有话题性的观点与论述,都很容易形成舆论聚合,形成舆论影响。舆论热度的极速升温,也就意味着,对舆论的引导同样需要速度的提升。

第三,受众与传播平台之间关系的变化使得舆论场层级更为细化。与传统媒体把握着舆论主导权阶段相比,如今舆论场的广度是相似的。但是新媒体将受众的隐形话语提到了显性的层面之上,在深度上丰富了舆论场的层级。以社交网站、贴吧、弹幕、评论、转发、收藏等微平台与微渠道为层级的舆论场的作用力也呈现出不同的强度,主流媒体舆论场与接地气的民间舆论场的交锋也更为频繁和激烈。民间舆论场对主流媒体话语的解构和重塑,形成了更为活跃甚至更为戏谑讽刺的表达热潮,强化自身话语权的同时,也容易弱化主流话语的公信力。国家精神、传统文化观念等主流意识形态该如何传播,成为当下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媒体机构之间和媒体机构与其他行业之间需要形成“协作互益”关系。传媒产业边界淡化与消失,包括“公共信息生产领地边界的模糊、媒体渠道边界的侵蚀、媒体产品与市场边界的模糊”②等现实情况之下,舆论场的力量被一步步细分,其内涵也随之不断细化。原来我们曾认为的大众媒体传播被细化为在各类媒体平台之上的某种意义上的“人际”传播,使得当下的大众传播也具备了人际传播渠道多元、表达自由、主体分散的特点。这一变化也影响到大众传播媒体向更具亲和力,也更戏谑化的表达方式的转变。可以看出,媒介融合的舆论场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所致,并且随着融合力度的扩大,其传播力量强化的同时,也会带来对和谐健康的传播环境更高的要求。例如,受众所被赋予话语权,其真正意义上是赋予了有更多表达欲望和更强表达能力的受众,在给予了受众自由传播思想的同时,也容易因为有了话语权而更肆意的表达。其产生的舆论力度和受众本身的思想根基都更为强硬和坚固,相对应的沉默的螺旋效应会更为明显。因此,从舆论产生的源头上来说,媒体融合的舆论场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引导和把控方式,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如何形成各自助力的舆论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方式的转变

首先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场域的转变。媒体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相对单一,报纸、广播、电视还基本停留在各自的媒介载体内,而新媒体的生产,突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物理形态的界限,文字、声音、图片、图像多种形态进行集中展现,契合了不同受众的内容消费需求。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就要借鉴新媒体对媒体物理形态的多重融合,寻求媒体内容的转变。

针对媒体物理内容的融合,不管是最先崛起的新媒体还是后觉的传统媒体,当下主流媒体都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实践。在坚定不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主流媒体都有献礼工程。《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腾讯新闻、今日头条、凤凰网等都拥有各自的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平台以及微博平台,而且在单一平台内,融合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口味,尤其是像《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等传统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应用上更是厚积薄发,利用自身优质的采编平台以及对舆论风向的敏锐捕捉,取得了较好的舆论引导效果,一个个跨部门、跨媒体、跨平台的新型媒体架构正在形成。

在以往由传统媒体掌控的年代,媒体生产的内容,多是以国家社会大事作为主导,缺乏对社会民生、百姓生活的关注。新媒体崛起后,以草根文化为标榜的新媒体不仅与传统媒体争夺国家、社会舆论的话语权,而且在社会民生、社会矛盾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传统媒体曾一度处于失声的状态,新媒体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在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换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形式上相“加”,再继续推进媒体融合,就要实现全方位相“融”。保持传统媒体党的舆论喉舌地位不放松的同时,也要适度关注民生问题、社会舆论问题。利用传统媒体在社会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

其次是媒体融合过程中引导思维的转变。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思维应当由传统主流媒体一家独大、居高临下的固有思维转变为新媒体的开源、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这种互联网思维水平。摒弃传统的媒体治理理念,转变以往传统的议程设置权的掌控方式,以应对当下新兴的、更具挑战性的传播格局,整合现有的媒体资源,将传统媒体在政策把握、内容监管、专业化水平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的时效性、影响力、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强强联合,积极拓展媒体融合的形式,实现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转型。媒体融合过程中,舆论引导者应转变思维习惯,培养适应互联网传播格局的思维特质,重新认识我们所面临的媒介化社会和日益移动互联网化的世界,自觉运用互联网思维来观察世界,并按照网络社会新的传播规律来引导舆论。”③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中央电视台为进一步推进电视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利用新媒体开源、开放、共享的思维模式,与央视本身优质的采编资源相结合,着力打造“中央厨房式”采播系统,建设全媒体演播室和“一体化”制作平台,全力支撑媒体融合核心业务。这种被称为“中央厨房式”采播系统可以对新闻节目进行统一采集、制作、播出、分发,实现素材一次采集、多频道共享、多渠道分发。央视利用自己在新闻采编的雄厚实力与新媒体广泛的分发渠道,正在逐步转变媒体引导的思维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这种创新的融合思路是一个经典的媒体融合案例。

最后是媒体融合过程中传播路径的转变。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传播路径呈现出发散性特点,以往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时代下逐步瓦解,信息围墙崩塌,新媒体集合了广播、电视、报纸所有的传播优势于一身,不管是在互联网PC端还是移动端,新媒体的传播路径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因此,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快新型传播路径的融合,将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如专业的采编平台、高素质的媒体从业人员、对舆论导向的专业分析等)与新型的传播路径的对接,真正实现从相“加”到相“融”,实现媒体融合下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成功转变。只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才能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这是主流媒体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主流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路径。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主流媒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媒体融合的舆论场需要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引导和把控方式,主流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融合形成各自助力的舆论场,转化舆论引导的场域、思维方式以及传播路径,将主流媒体打造成有思想的新型主流媒体,整合新型媒w的舆论影响力。

(作者单位:北京电视台)

栏目责编:邵满春

注释:①高 钢:《媒体融合:追求信息传播理想境界的过程》,《国际新闻界》,2007(3)。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范文第5篇

一、敢说话:在当好喉舌和反映呼声上找准平衡点

就目前状况而言,党报评论强度不足的客观情况,影响着党报评论作用的发挥,关系到舆论引导效果的好坏。这就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来提高党报评论的强度。

最近几年,《内蒙古日报》不断增强评论在版面中的分量,增大空间与时间的覆盖率。目前,理论周刊开设每周一期的“评论”版和“e言”版,确保在多元化的社会舆论面前及时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到无缺阵、不中断、少空白,为增强评论传播力度打下了坚实的数量基础;头版有《今日谈》,经济周刊有《前沿聚焦》《思享》《微语》,社会周刊有《焦点》《辩证法》等固定的言论专栏。

1.要发挥好喉舌作用

党报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报评论唯有与大局同心、与真理同行、与实践同步,才能在第一时间占领舆论高地,更好地发出“时代强音”。《内蒙古日报》创新机制,专门抽调政治强、业务精的人员组成评论写作小组,撰写有思想深度和引领力度的评论文章,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系列评论就是其中的一个果实。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是全区年度工作的一条主线。围绕这一重大主题,《内蒙古日报》精心组织了《黑白“蝶变”巧妙转型》《你“腾笼换鸟”,我“筑巢引凤”》《“土”资源还需“洋”变身》《“绿”不仅是颜色》等12篇“寓理于事,深入浅出”的评论,观点新颖、视角独特、思辨清晰、文风清新。针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趁热打铁、持续发力,策划了《思想还要更解放》《骨头越硬越得啃》等3篇评论,分析病灶症结,明确改进方向,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

2.要反映好群众呼声

评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观照现实、引发思考。对于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热点、焦点事件,倘若党报失声,就会失去舆论引导的阵地。在围绕中心做选题的同时,《内蒙古日报》及时捕捉社会热点,择机推出相关话题,尽量减少“漏评”和不参与。《化解“节日劫”》《公开才有公信》《助残还有哪些盲点》《治污必先治吏》《免费不能浪费》《天价拖车等于趁火打劫》等带有监督意味的评论,第一时间回应社会热点,表达鲜明立场,赢得读者好评。

二、早说话:在及时发声和正确引导上找准平衡点

社会转型,矛盾多发,带给人们诸多困惑。面对社会上的不同声音、不同见解,新闻评论需自主关注社会重大问题,准确回答相关疑问,疏解不理性情绪,给困惑中的人们以引导。党报评论的及时发声,有助于形成主流共识和统一意志,从而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近年来,无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还是思想领域的倾向性问题,都成为《内蒙古日报》评论的重要议题。

1.要对热点话题及时发声

当前,新闻传播呈现裂变式特征。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往往迅速出现各种看法观点,激起强烈的舆论撞击。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党报就要抢发“第一论”,既“亮旗”又“亮剑”,及时发声、善于发声,真正占领舆论制高点。评论版的《洞见》《街谈》栏目,每期聚焦一个事件,洞悉新闻本质,澄清认识误区。《辣语》则运用评中评的形式,通过简明、独到的寥寥数语评价新闻事件。点滴创新汇聚在一起,使得评论专版呈现出活泼生动的特征,影响力逐渐扩大,许多稿件常被各大网站转载。

2.要主动设置话题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题眼”,生发评论,因势利导,才能掌握话语主动权。在自治区党委提出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许多普通群众对其内涵一知半解。《内蒙古日报》主动发声,推出《做好雪中送炭》《献上民生大礼包》等7篇评论,系统深刻阐述这项决策的出台背景、重大意义、主要目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分析透彻,做了一次充分的思想总动员,为工程顺利推进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要向全媒体生产模式转型

顺应“微时代”的阅读习惯,评论的生产同样需要流程再造,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内容从单一的报纸转向多样式、多手段、多平台。在每年的自治区两会和全国两会期间,《内蒙古日报》推出全媒体评论专栏《微评汇》,微评同时在平面媒体、官网、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客户端等,对“一次创作、多次、多层次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生产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并逐步实现常态化。

三、会说话:在夺人眼球和以理服人上找准平衡点

1.评论是说理的艺术

写文章喜用老百姓语言、善用典,好看耐看,广受欢迎,这种风格应成为评论的主调。新闻评论不仅讲求新闻性、政治性,更讲求可读性。当下,网络评论以其快捷、新鲜、犀利、贴近、互动的优势,对传统媒体评论特别是党报评论形成“抢、逼、围”之势。如果党报评论继续保持“四平八稳”的姿态,甚至是套路化、模式化、说教化,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因此,要更多运用体现人文关怀的情理交融式话语、鲜活生动的群众话语,由命令式向讨论式转变,由指导式向引导式转变,由灌输式向疏导式转变,使其跟上社会语言环境和读者阅读心理的变化。

2.选题上要以小见大

新闻评论的魅力,贵在由单一事件发散开,有的放矢,激浊扬清,言无虚发,点出问题本质。《内蒙古日报》的《今日谈》栏目,内容涉猎广泛,从小处入手、针砭时弊、微言大义。《非遗保护要活起来》《服务到“家”亦需服务到“佳”》《干事创业不妨来点“洪荒之力“》《别把科学家困在报表里》《扶贫先扶志》等言论,及时跟进民生热点话题,写法上注重联系实际,力忌空泛议论,增强了言论的贴近性和亲和力,得到广泛好评。

3.形式上要不拘一格

体裁多样是h报评论创新、搞活,满足更多读者需求的重要方面。除了传统的社论、评论员文章、时评等既有类型,还可以采用随笔式、杂文式、点评式、复合式、组合式、对话式等等,使党报评论变得生动活泼。《内蒙古日报》在宣传优秀基层党员干部吉日嘎拉时,结合他生前写下的56本工作日记,选取其中有特色的10篇,在头版重点推出《日记点评》,图文并茂,焕然一新,产生良好效果。为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开设《微观发展》专栏,以“漫画+一线镜头+百姓心声(专家点评)+微观点”的形式,从小视角观察发展新成绩,用微观点思考发展新变化。栏目刊出后,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点滴创新汇聚在一起,使得《内蒙古日报》的评论呈现出活泼生动的特征,影响力逐渐扩大。

4.文风上要清新活泼

党报评论不仅要有一贯的、坚定的主张,而且要有独特的表达,不能板起面孔说些官话套话。这几年来,《内蒙古日报》以改文风为重点,使评论的语言更加简洁灵活,文风更加朴实明快。开设《报言网语》《网声民意》等专栏,加强报网互动,积极吸纳网络新鲜表达方式,推动党报评论在两个舆论场的交流融合。两会期间推出的《微评汇》,《敢于向自己开炮》《权力不能为“情”所困》《小明就是百姓代言人》等微评,风趣幽默,言简意赅,产生了良好效果。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地市报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视听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广播电视局

黑龙江纺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