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南县;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引言
信息是当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和条件,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利用农村信息化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打造农业生产活动中产、供、销环节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拓展农产品市场,帮助供需双方有效交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实践团队在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的多个乡镇就“农业信息化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实发问卷18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69份,回收率为93.89%,本报告以此次调查为主要依据,旨在分析商南县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制定更好的信息化宣传方案以及更好地推广农业信息化技术、产品等。
1 具体情况
1.1 农村基础信息设施使用状况
针对居民家中基础信息设施的配备状况,根据调研结果可知,手机在居民中的普及率最高,固定电话与电视仍占有较高的地位,而电脑和其他信息化设施的使用率较低。由此可见新型信息化设施的使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和提高。在居民对手机运营商的选择方面,中国电信在农村信息化应用(移动通信设备)方面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居民家用信息设施主要用途来看,了解新闻、休闲娱乐、工作需要、教育需要、聊天交际等方面均有涉及,总体来说居民的家用信息设施还是以休闲娱乐为主,与工作的结合率较低。
1.2 居民信息获取途径
在学习使用信息化设施的途径方面,通过自学书籍学习使用信息化设施的人数占被访总人数的24.68%,通过朋友家人的指导的人数占51.27%。可见朋友家人的指导为目前居民学习使用信息化设施的主要途径,而信息化培训课程以及书籍的运用所占比例较低。农村信息化建设缺少较为正规的学习途径。从农村居民平均每天使用电脑与智能手机的时间方面来看,电脑的使用时间很短,绝大多数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电脑在居民生活中重要性并不高。不利于信息化技术的传播。而对智能手机的运用状况高于电脑,手机的使用频率较高,可见手机是信息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居民更倾向的方式。从居民最希望掌握的信息化技术方面来看,希望掌握生产经营方面信息化技术的欲求较大,希望将信息化与农业相结合的人数较多。
1.3 农村信息设施应用现状
数据显示,在获得信息和知识过程中对互联网或智能手机依赖程度非常高的有28人,占被访总人数的16.87%;对互联网和手机依赖程度不高的占被访总人数的61.45%;不受影响的有36人,占被访总人数的21.69%。居民在获得信息和知识过程中,对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依赖程度总体不高,居民利用信息化产品获取知识和信息意识不够。在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功能方面,居民使用网络的局限性较大,还没有将网络与生产与生活很好的结合。而在这些功能中利用网络获得市场和技术信息的人较多,可见居民对市场和技术信息的需求度较大,同时也反映了居民使用的网络功能较为单一。从居民到信息服务站寻求农业、种、养殖业信息的频率来看,67.26%的居民没去过服务站咨询和获取相关信息。由此可见,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居民生产生活中的帮助较小,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较低,居民寻求服务站帮助的意识也较低。从居民有无通过信息化途径进行技术经验交流方面来看,58.93%的居民没有通过信息化途径进行技术经验交流的经历。居民在利用信息化途径进行技术交流方面较为缺失,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普及。从居民所获取的信息对于提高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帮助程度来看,58%的人认为信息对于提高劳动收入和生活水平帮助较小或没有帮助,可见居民所获取的信息并不能及时有效地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对此我们更应为乡镇居民提供更有助于提高生活的信息。
1.4 农村信息服务站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30.51%的居民村镇中有农村信息服务站,69.49%的居民村镇中没有农村信息服务站。这其中也不乏并不知道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存在的居民。可见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宣传力度较小,并不能够较好地为农村居民服务。在有农村信息服务站的村镇中:中国电信在搭建农村信息服务站这方面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所占比例高达49%。但仍有较大一部分人群并不知道信息服务站的运营商。在公共信息化设施的配备方面,广播在村镇信息化设施配置中所占比例较高,而其他设施的配置率远远低于广播,可见传统的公共信息化设施在村镇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信息化设施种类单一。在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化设施的配置统计中电脑所占比例较高,达到53.66%,可以看出,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化水平较高,但仍有设备较单一的问题。从信息服务站提供的相关服务来看,党员远程教育、医疗保健、农村市场信息、天气预报及灾情预警、农村科技、种养殖技术、农情咨询、政策法规等都有涉及,具有医疗保障咨询功能的信息站占比例达32.58%,这为农村居民的医疗问题提供了一定保障。与居民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天气预报及灾情预警服务所占比例也较大,可见一般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关注农村居民生活的项目上提供了较好的服务。而农村科技的咨询服务则是最少的,只占2.27%,多数农村信息服务站还不能够为农村居民的生产提供较好的帮助。从居民最关注的信息咨询类型方面来看,医疗保障仍占据主要位置,达到31.25%。这也反映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在居民最关注的信息上提供了较好的帮助。在居民最希望农村信息服务站提供的信息咨询方面政情法规和党员远程教育占有较大比重,可见农村信息服务站提供的服务应该走向多元化,不仅在生产生活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更要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
2 结束语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建设 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和现状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HIS,也叫“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系统。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医院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更不能缺少一个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信息的不及时和不对称往往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时间上的延误,耽误了病患的最佳医疗时期。就拿病历来说,传统的纸质病历给患者在异地或不同医院就诊时造成很多的不便:保存分散,难以查找,容易丢失;内容是自由文本形式,字迹可能不清,内容可能不完整,意思可能模糊;科学分析时需要转抄,容易出现潜在错误;只能被动地供医生作决策参考,不能实现主动提醒、警告或建议;占用存储空间等等麻烦,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则不同,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中,病历将实行电子化:电子病历是病人完整的、集成的信息,不仅信息载体电子化、多媒体化,且提供超越纸质病历的服务功能。病历内容全面充分,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集病人的临床信息,能记录病史、病程、诊疗情况等,就连CT、MRI、核医学、超声等影像图片和声像动态都可以记录在内。医生可以随时随地提取有关信息,医生可以快速全面的了解病人病情。
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将各类医疗器械直接联接并将附近各医院乃至地区和国家的医院信息联成网络。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医疗的发展的大方向,不仅可以大量解放和发展劳动力,为医院更好的解约成本,还可以减少医院的工作流程环节,从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信息化会让患者的医疗信息收集汇编工作有效地进行,更好的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性价比最高、最适合的服务。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之后,医院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也会随之发生转变,从原来的整理和保管职能变成了现在提供电子信息服务的职能。这可以让医院更好更快的发展自身,进行现代化的转型。
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医院信息化管理是为实现联系更紧密、信息更及时的一个管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是关键,也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要利用信息化来实现医疗信息的获取、传递、利用、共享等功能,同时它也是资源优化、重组配置的关键工具。在一家医院中,如果能够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管理,那么这家医院就可以实现基本的现代化了。而这个信息化管理并不单纯的是指以现代化工具进行管理,而是包含着有效配置医院及其相关单位的各种资源、运用各种信息渠道,以更准确的信息和更便捷的服务管理对患者进行服务的管理过程。
(2)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创新和融合
当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这种新的管理系统和模式出现后,老的那一套管理办法就面临着一场更新和革命。这样的问题是属于管理层面的,并不是单纯的IT工具的应用就能够解决的。所以,医院应该正确对待信息化建设,积极改革创新谋发展,努力在市场经济这片大海中起航。只有不断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创新的单位才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留。在医疗与科技如此高度应用的今天,医院也面向产业化的发展,这就意味着必须要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商场如同战场,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次资源重新分配的转折点,这关乎一家医院的生死存亡,更需要管理层面的创新和融合,只有这样,医院才能面向现代化,才能有更加长远的未来。
(3)信息化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的发展是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提高完善的,而无论是医院的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的市场环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说,信息化管理不能只依靠信息化工具,而是要将这个采集信息的过程与医院内部的战略目标和业务流程紧密联系,只有这样,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在这样一个动态的管理模式中,以前的任何方式都不可能拿来复制,这就要求我们医院和领导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模式来进行信息化的运作,努力的将信息化管理的动态过程与医院的管理发展相适应。
3结语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推广和发展离不开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的推行和实施,反过来亦然,医院内部信息化管理的实施也离不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据我国目前的情况看,除了各大直辖市及省会级城市的外,我国绝大多数的二三线城市的医院还处于改革的新阶段,这意味着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技术手段的重新配置。因此,要想更好的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要进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医院本身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当前国内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1院外医疗器械物流管理
目前,我国的医疗器械商业企业绝大部分为小规模企业,由于该类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先进的系统的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理念,缺少优秀的既懂经营管理、仓储调配又懂专业技术的综合性人才,导致企业经营规模有限,难以形成网络优势、规模优势。在仓储方面,存在仓储条件差和运输方式原始等现象,导致仓储整体表现为低效、高耗、分散、不安全。从而很难通过信息化、物流建设以提高运营效率,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经营性企业门槛低,使得大量企业均可进入该领域,普遍规模偏小,不可避免的增加可流通领域层级,中间环节过多最终导致层层加价。中间商物流管理水平有限,同时针对储存过程中的层层转包,其监控和追溯也难以全程开展,那么在医疗器械的转运、储存过程中则会增加安全隐患,从而难以保障消费者安全。例如,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的运输、储存多需要严格控温,由于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济,冷链物流发展受限,对于出货量偏小的诊断试剂,货量、冷藏车辆的资源整合受到显著影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2]。大部分医疗器械的价格虚高并不在生产厂家,而是由于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过程复杂所引起。
1.2医院内器械物流现状
医院内的物流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主要包括对内、外的信息沟通、传递以电话、传真以及电子邮件等订货方式为主,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大量工作人员分工不合理,从事的事物缺乏规范性与专业性,且工作效率低下,如大量工作人员叫货、入库、验收、票据、库存管理等低质量、重复性的工作[1]。日常管理中缺乏专业指导,容易导致货物存储混乱,资料查找、核对困难等问题[3]。一些医院盲目攀比,为了提高医院声誉和收益,超前购买、配置各种大型医疗设备,造成其使用率较低,从而引起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医院重购买轻管理,导致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购置与应用开发、效益评估等存在脱节的情况。加上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容易导致使用不到位,仪器一旦出现故障,只能花费很长的周期返厂维修。尽管我国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较为先进,但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院器械物流管理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三级医院本身实力较强,器械物流消耗量极大,储备、管理、技术人才充足,更容易认识到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能更多的接触先进的创新的管理理念,整体而言观念、理念认识相对较高,但也存在部分认识不足,出现医院发展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二级及以下医院,主要表现在医院主管人员自身对管理的理念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缺乏优化管理的压力,许多医院对于发展精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物流的动力不足,且对于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尚处在模糊不清的初级阶段,多数医院无质量风险控制流程,甚至停留在货物的出入库管理层面。
2.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对策研究
医疗器械物流在整个医院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其的管理优化则是衡量医院诊断治疗效率、医疗服务质量以及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方法。随着政府、医疗系统对该行业的逐渐重视,以及政策和市场的导向,其发展已开始逐步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转变。第三方医疗器械商业企业快速发展,不断重组合并,对医疗器械的运输、储存的集约化、规模化管理逐渐展开。目前,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已开始从简单、粗糙的出入库管理逐步向计划、采购、入库、使用、维护等系统化管理过渡。但物流管理发展的同时面临许多制约性问题,针对以上医疗器械物流发展的趋势、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①优化货位[3]:医疗器械具体分类,并对仓库进行合理布局,以优化货位,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医院医疗器械存储杂乱、随意摆放等的现状,有效改善货物周转率、利用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情况以实现“零库存”的管理;②数字、信息化建设[4]:建立一套实时监测的数据监管平台,即通过建立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医疗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的数据平台,做到信息共享、资源配置优化以及监管得力。通过标准的数据分析、信息交换技术以及预警模型研究,提高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既可以精化生产企业的按需生产,又可以提高中间环节的医疗器械供应效率,同时保障了医疗部门的诊疗效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③建立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5]: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检测、考核、维护、使用等一系列环节进行全行控制,并进行优化完善,做好每一环节的登记、交接记录,保障每一环节透明化、可溯源,如此才能将风险、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医疗设备安全、可靠,促进医疗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④制定行业物流管理标准[1]:政府、医疗、物流行业携手合作,制定关于医疗器械物流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强制性的规范准入企业、医院、人员规范医疗器械流通、储存等过程中的行为,统一编码,统一管理,建立医疗器械流通标准,便于交流、对接,通过合理提高标准,严苛要求,淘汰或者整改不合规的企业、医疗机构。
3.结语
医疗器械物流管理的优化需要从技术、制度、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优化、改善,需要政府部门、第三方企业以及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为行业注入新的血液,有利于现有制度的完善和新制度的提出,对于技术的改进,可优化行业运行效率,降低库存成本,对于制度的完善,可以净化环境,利于各项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的实施。最终建设完善的医疗器械物流供应链,优化货位和仓贮管理,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提高医院的诊断治疗效率以及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锦,王耀飞,李建生,等.283家医院医疗器械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6(1):54-56.
[2]崔忠付.我国医疗器械物流发展问题与趋势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20(11):50-51.
[3]王雨宁,施先亮.三甲医院医疗器械仓库货位优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6):36-40.
提起看病,相信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大早,匆匆忙忙赶到医院,可发现已经有很多人排在挂号处;接下来就是排队候诊,医生龙飞凤舞书写的处方,让你对药品一头雾水;交费还要先排长队划价,再换个窗口排队交钱,然后到另一个窗口才能取到来之不易的药品――且不提疫病本身对人的折磨,看病本身也成了对身心的一种折磨。国内医疗行业一位资深专家曾经说过:“除非在数字信息系统上投资,否则医院简直不能在竞争之中生存下去。要么数字化,要么就干脆停业。” 可以说,打造医疗行业的“诺亚方舟”――医疗信息化――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方法:造船的3个阶段
医院信息化即医院信息系统(HIS)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和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
1.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HMIS)
HMI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阶段,就是指医院的MIS,它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技术环境。HMIS的建成,将对医院起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消耗的作用。全院级的HMIS不仅仅只是各部门HMIS的简单相加,它要求在全院实现各部门之间各种信息的共享。目前,我国90%以上的大型医院已经实现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近40%的大中型医院正在建设全院的HMIS。
2.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HCIS)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HCIS)是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是相对面向管理的信息系统而言的,指以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展现、处理为中心,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技科室的医疗工作服务的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等等。
链接: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医院信息管理化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卫生部有关人士表示,2003年以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去,然后在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电子病历,促进病历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3.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GMIS)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信息技术在真正的诊断、手术中的应用还很少。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主任饶克勤认为,现在不少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是医院管理流程的计算机化,并不是真正的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的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包括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医疗保险、卫生行政部门等的信息共享,以数据库为中心实现病人信息的无纸化和无胶片化。今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再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管理的信息化,把信息技术真正应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手术中去。
困难:4大障碍影响进度
1.资金困难
一个三级甲等医院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系统,需要至少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投资,而这些投资的绝大部分需要医院自己筹集,因为目前国家的拨款只占卫生事业支出的10%左右,所以医院的信息化基本上是自力更生,大多数医院采取了边积累边建设的方式。有些医院由于受到赢利的压力,更愿意投资购买一些可以马上产生效益的医疗设备,如CT机、麻醉机等,而不愿意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信息系统上投入巨资。
2.人才缺乏
医院信息化建设要得以迅速发展,必须有一批从事这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需要。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化过程中,既懂IT、又懂医学和医院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更值得注意的是,医院好不容易引进了这方面的复合人才,可由于体制的原因,这样的人才在职称评定及职位升迁方面却不能享受优厚甚至只是正常的待遇,以至于人才的流失也很严重。
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已建成HMIS的医院中,真正被有效利用的仅为60%左右,其余的使用效率不高,甚至是形同虚设。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些医院缺乏通晓IT技术和专业医学知识的人才。
3.太专业
由于太过专业,而且业务流程十分繁琐,医疗信息化本身的复杂程度非一般的其他行业所能比拟。到医院看一次病,从挂号、就诊、化验、做CT到交费、拿药,少说也需要十几个流程,要住院所需要的流程就更多了;另一方面,治疗不是一次性买卖,有的病人一住院就是十几天甚至几个月,每天都要吃药打针,这就产生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药品的信息、化验信息、X光图像的信息等,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病人都在产生着海量的信息。除了每个人在产生着海量信息外,医疗行业还是惟一需要面对13亿人口的行业,有的人可以不去银行存款、可以不坐火车,但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生病。这些都导致医疗信息化复杂程度的提高。
4.产品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产品的问题。现有的医院信息化产品性能很难使用户满意,主要原因有:系统响应速度慢,用户要想使用常常不得不等待很长的时间;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存在问题,死锁、宕机和掉片子的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占用的数据库空间膨胀过快且导致系统性能下降;产品功能需要增加、扩充和提高,特别是需要增加临床信息管理功能;产品应用软件缺乏标准化,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用户需求和设计的变动使程序修改要求频繁,但是程序又不易修改;产品维护和技术支持的工作量过大,企业疲于应付,使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市场产品雷同,竞争激烈, 好多产品几乎是同水平重复甚至低水平重复。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医院信息化产品在系统性能、可靠性、功能和信息共享和交换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问题。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的王继中教授认为,当前国内HIS产品在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瓶颈有三个: 第一是所选择的数据库平台不当;第二是所采用的软件设计方法和工具欠佳;第三是在如何建设中大型HIS系统上缺乏经验。
现状:工程规模和趋势
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2003年,以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行业信息化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总体市场规模达到25.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40.2%,这一增长率大大超过2002年的18.4%。
医院信息化建设依然是医疗行业IT应用市场的主体。各种大、中、小型医院基础信息网络和相关信息系统的新建与改造项目带动了IT产品的广泛应用。国家信息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医院间竞争的加剧,促进了医院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改善管理和业务效率,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虽然在2003年上半年SARS发生期间,医院的主要任务在于应对疫情,但在SARS发生后期及2003年下半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全年的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
硬件采购占有绝对比重,服务器和网络设备需求呈上升趋势。2003年,在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总投资的25.8亿元中,有19.8亿元投入在硬件产品的采购上,占76.8%;软件产品为3.9亿元,占14.9%;信息服务产品为2.1亿元,占8.3%。硬件投资之所以占绝对大的比例,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医疗行业整体上还处在信息 化建设初期阶段,网络建设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因此,服务器、网络互联设备以及台式机仍是医疗行业的主要需求。
软件和服务投资份额仍然偏低。软件和服务虽然在近两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目前普遍存在资金缺乏的困难,有限的资金通常会优先投在硬件产品上,用于基础网络的建设和改造,所以这部分的投资份额仍然偏低。
未来几年医院信息化市场将出现新的增长势头。未来几年,医疗行业的各种IT系统的建设将持续升温,IT产品的应用也将日益广泛。据权威调研机构预测,2004~2006年每年的总体市场规模将维持在35亿~5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硬件主要是基础网络建设和硬件设备所占比例仍为最大,每年都将维持在70%以上,但整体上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随后几年,硬件投资比例将缓慢减少,软件和信息服务比例相应增加。
一些新型的信息化应用将粉墨登场。在一些基本实现医院管理信息化并且条件较好的单位,类似PDA等移动服务将具有一定的需求量;而远程会诊也成为实现不同医疗机构开展信息交流和共享的网上办公新概念,事实上,在一些有分部的医院,远程会诊已经开始投入应用。
支持:厂商纷纷跻身“船”中
打造医疗行业的“诺亚方舟”当然离不开IT厂商的支持和参与。不管是为利也好,为名也好,不少IT厂商纷纷跻身“诺亚方舟”。
在2003年7月10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医院信息管理化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包括IBM、HP、GE、Oracle在内的国际IT大腕都登台宣讲了数字化医院的方案。
2004年5月,IBM宣布,2004年将投资2.5亿美元推进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其实早在1992年,IBM公司就开始涉足医疗信息技术领域,目前该公司拥有的生命科学专利数量居全球第8位。近日,IBM在中国首个生命科学联合研究实验室在浙江大学成立。据悉,浙江大学将就“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及其蛋白和DNA修复的计算分析”以及“大肠癌相关的蛋白质组研究及结构预测”等课题进行研究。IBM公司将通过捐赠计算机设备和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内的研究专长的方式来协助课题的研究。
对于专注于网络的思科而言,其在2002年底就推出的“数字化医院”为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走向标准化、参与国际化竞争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思科“数字化医院”是利用计算机、通讯、多媒体网络及其他信息技术,突破传统医疗模式的限制,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个性化医疗服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与治疗,简化从预约、病床分配、病例查询、诊断到付款等传统医院固有的繁琐手续,并且通过医院的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病例共享、专家会诊以及社会医疗统筹,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也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的e化,简化内部行政、财务及采购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中国医院信息化的逐步深入,CIS、PACS等系统的陆续建设,使医疗行业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目前,国内的医疗应用软件市场上占领先地位的有达因军惠、东软、众邦惠智等。其中,ERP市场的主要厂商有用友软件和SAP公司等。2003年11月,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与用友软件――网络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正式签约,启用用友的ERP-U8 产品,用来构筑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提到医疗信息化就无法忽略“SARS”,因为这场前所未有的瘟疫在带给人类痛苦和恐慌的同时,也刺激了不少行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行业。2003年4月,当“非典”疫情爆发后不久,北京市就使用了由长城软件、方正数码和美髯公等共同开发的"北京市 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控决策支持系统"。这一系统的问世解决了北京市医疗系统一直存在的信息化难题,即连接北京市近200家医院以及信息系统、卫生系统、防疫系统等多个"信息孤岛",在数据上实现医疗系统的资源共享。SARS肆虐也使得视频会议技术在国内市场炙手可热。2003年6月,D-Link开发了一套基于宽带网络的IP视频终端设备DVC-1000,用于实现视频和音频的传递和交流,完成视频电话和视频会议功能。该系统可应用于隔离区、护士监控室、会议室、医疗诊断室、住院部等地方,每个房间只要安装一台DVC-1000,同时配备电视机或投影机等视音频播放设备,医护人员就可以在监控室随时观察隔离区的病人。
卫生信息自动化医院
一、规划背景及需求描述
(一)医院的信息化规划背景
近年来医院医疗业务逐年增长,现有网络、信息设施和设备虽然能满足医院发展需求,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卫生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应该更加改进和完善信息系统。
(二)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基础
很多医院于2003年上线使用软件公司专门定制的HIS系统,主要包括门诊挂号、门诊收费、门诊药房、药库、出入院管理、住院护士站、住院药房、院长查询等基础功能模块。
二、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一)总体目标
在5年时间内实现信息化最大限度应用,建设一个从信息源采集信息,以医疗全过程产生的信息流为主信息流,以临床信息系统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优质、高效、低耗为目标,集医院现代管理和医疗质量保证体系为一体的医院信息系统。
满足医院在门诊信息管理、住院手术管理、住院病人信息管理、药品管理、病历管理、综合查询及辅助决策支持等各方面实现人、财、物等信息的管理一体化,实现医院日常业务管理、临床医疗管理、医院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二)建设要求
1.就医流程: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软硬件技术,如一卡通、网络、手机短信系统等,对原有就医流程进行的优化改造,创造最优就诊流程,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工作效率。
2.电子病历:需要把X线、B超、内镜、病理的影像图片、常规检验、生化、免疫的相关结果等集成于电子病历之中,并且通过医生工作站与护士工作站的交互,完善电子病历中护理部分,使其符合卫生部的电子病历系统标准。
3.办公自动化:将办公自动化作为数字化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管理公文的流转自动化,并可以考虑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办公网络联网进行报表公文的上报等。
4.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手工操作,减轻员工工作强度,同时提高应用软件的易用性,使数字化医院信息系统达到贴合医院实际工作的目的。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
(一)信息化的组织机构
组长:负责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设计决策,项目决策,流程决策、人员调配决策。
副组长:负责具体项目规划、设计,负责人员召集,组织实施等工作,对工程质量负责。
组员: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人员培训,流程制定,提出需求,协助实施,协调科室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
信息科职责: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完成方案起草,流程收集,需求汇总等工作。负责系统调试、系统维护、人员培训、人员组织、安全管理等具体工作。
(二)全员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医院信息系统是人与计算机结合的系统,使用人员对信息化的理解程度,决定信息化运用的深度。信息化只是一种手段、一个工具,若希望通过信息化来完成所有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不科学的。应用信息系统不能只凭自己好恶,虽然可能会给目前工作带来暂时的影响,但也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接受它,并利用好它。
(三)信息中心计算机机房人员配备
当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时,至少还需增加3名计算机专业人员,一名程序员,负责全院统一软件的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与全院统一软件做接口程序、开发新的应用软件工作;一名网站开发人员,负责医院外网和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维护工作;一名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备份、数据安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面的工作。
(四)网络基础设施
根据医院现有需求及将来扩展要求,在设计网络时遵循如下设计原则:实用性、先进性、可扩性、灵活性、安全性、可管理性、经济性。为使网络的总体设计满足医院的需求,并合理的考虑医院的长远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器,根据医院需要进行新增及分配服务器。对整个网络“整体规划、分层实施、模块设计、透明管理”。
四、信息化建设开销与投资计划
(一)财力投入
合理科学的做好信息化投资预算。
(二)人员素质提高
1.应用新的计算机系统后,医院90%以上的工作人员都将借助信息系统辅助自己的工作,对信息系统的认识必须提高,信息化的意识需要增强,信息科需要在此方面给予一定的培训和宣传。
2.收费、统计部门工作效率提高,人员将减少;计算机技术人员、管理信息、分析信息人员将增加,医院信息工作的重点将转移到信息录入、信息维护、信息分析上,需要全院人员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临床医生应具有很强的汉字输入能力,每分钟应不少于30字。
4.医生、护士、医技人员、药剂人员等应能熟练掌握应用系统操作,合格人员由计算机中心签发应用软件培训合格证。
5.科室领导能够在信息系统中处理医疗记录,检查病历质量。
6.管理人员能够对信息系统中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7.计算机中心人员要掌握信息系统(含软硬件)的结构和技术要点,能够排查解决大部分故障。软件维护人员要非常熟悉信息系统应用部门的工作流程,并能够与各部门领导一起研究将工作流程转化为适合计算机规则的软件流程。
五、医院信息化的认识和发展进度
实现医院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和知识密集性的系统工程,医院信息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建成后将以合理高效的方法逐步完善医院管理,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因此,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一定要有理性的目标定位,有充分的论证、统筹和组织协调,真正做到“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阶段见效,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志洪.医疗卫生信息化十大视点[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2,9(3):11-17.
[2]孟群.卫生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80-96.
[3]李国炜,丁春艳.信息科技语境下的个人健康信息立法保护――以Iv.Finland案和HIPAA为切入点[J].中国卫生法制,2012,20(5):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