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始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深入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要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一、现状调查

为了更深入了解农村体育课堂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3所农村初中学校的随机抽出的初中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二、归因解析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农村体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是非常严峻的。75%的同学认为上体育课的目的是初三体育升学考得高分;92%的同学说了体育课经常被其他文化课占用;81%同学表示喜欢上体育课;86%同学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15%同学认为有较多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56%同学认为上体育课大多数时间用在队伍调动和老师的讲解上,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不多;95%同学认为体育课内容单调,只有少数几个项目;78%同学认为学校没有足够的器材和活动场地导致活动量少而带来厌烦上体育课。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课堂教学现状的出现呢?从统计结果分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以下几点是影响有效教学的症结所在。

(一)教学内容过于功利

首先,应试教育对体育课开设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体育有中考,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农村学校都围绕体育中考项目开展教学,没有知识与技能的生成,没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像蜻蜓点水,中看不中用,偏离了学科特点,整合的有些四不像。特别是初三每节课就是练习体育中考项目,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升学的压力,才应付上课,这种应付性的体育课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更是磨灭了学生的上体育课的兴趣。

其次,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情况与教育部的要求,仍有差距,国家教育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完全落实的现象很普遍。重文化课轻体育的现象非常严重,课表上的体育课往往被文化课侵占。也正因为这样,学生课外活动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占分更多的文化课。

(二)专业师资过于单薄

农村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学校教研活动开展严重不足,教师远离教学理念的前沿,自身没有及时“充电”,没有领会到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导致没有形成较为先进的教学观。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理念、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课堂组织调动队伍过于频繁,组织有效性不高;体育教学程式化、单一化(有的老师一套准备操用三年教学)、刻板化,根本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三)体育器材过于匮乏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同时加上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体育经费的不足导致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教学练习密度降低,效果差,最终导致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对体育课逐渐失去兴趣。所以说,场地器材匮乏严重影响到教学练习密度与效果。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存在其它的一些原因。例如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备课还缺乏精、细及反复备课,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负担过重,学校管理上不重视等等。

三、改进策略

(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思考

1.激发农村学生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多花点心思,应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教学内容常换常新,组织队形上要常变化,使每节课教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比如做徒手操可用音乐的节奏代替口令,也可由教师吹哨子做,也可由学生喊、师生轮换喊口令做,敲击乐器做操等;在组织队形上,可排成四列横队、四路纵队、扇形、圆形、弧形队等,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体育兴趣。

其次,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其学习兴趣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例如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合作学习,鼓励和监控学生的活动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活动的结果;教师通过示范与讲解和指导,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就能较快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课堂组织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组织是上好一堂任何课的关键。与普通文化课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队伍调动,课堂组织、调动尤为重要。

农村体育教师平时教学往往不用规范语言,调动队伍时不用口令指挥,而是用“过来”、“过去”的随意语言,让学生不知所云,从而出现队伍始终处于游动状态,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且效率低,花在学生调动队伍时间过多;另一种是农村教师过于追求形式,本来一个口令就能把队伍调动到位的,却要用各种花样,给人以忙碌不堪的景象,这些其实都是不可取的。

农村初中学生因体育课程的不规范,对于一些体育组织术语不是很明白,这就更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就要灌输体育课组织术语,有效调动队伍。中小学的课堂一般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的时间,如果队伍调动需要花掉十几分钟,那么学生练习时间就更少了。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强调组织、调动队伍的有效性。

(二)从专业师资的角度思考

1.提升教师素养优化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出于强化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应熟悉并掌握农村初中各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是独特的人。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拥有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体育,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体育,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体育,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体育等等。从而真正有效地突出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其次,树立先进的教育观。

必须及时“充电”,科学的把握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先转变教学观念。用全新的理念、方法践行课堂,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优化组织协调,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程式化,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重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鼓励,如微笑、点头、重复或者请学生示范,应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歧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动作,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于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应降低他们练习过程中的动作难度,尽量使他们都能够完成活动,并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同时,通过练习也能够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进而喜欢上体育,喜欢上运动。

2.重视备课管理力促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在资源匮乏的农村,体育教师更应注重集体备课,利用集体备课这一有效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第一阶段:集中备课;(1)准备: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进行“说课”。(2)合作与交流:讨论发言人的内容,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3)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形成设计首稿。

第二阶段:观课;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并进行一定的记录。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第三阶段: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课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对本节课提出建议,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形成新教案;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通过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再结合其它老师的意见,最终讨论定稿。如此实现螺旋式上升。

(三)从硬件设施的角度思考

完善场地器材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场地的不足,器材的缺少已成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障碍。一部分学生就因为场地、器材不足而失去了体育课的兴趣。比如,上篮球运球课只有10只篮球,教师安排了分组轮流运球,就有好多同学干等着,轮到一回要很长时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上球类课必须保证人手一球或降低要求二人一球,学生运动密度就会大,效果就明显。为此,如果有条件的话,一方面体育教师就应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可以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活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在排课的时候可以把各个阶段的学生的体育课错开,这节课你上球类课,我就上田径课。这样子就可以避免出现学具供不应求的现象。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要从培养农村学生体育兴趣、强化教学组织、优化师资、完善硬件等方面来进行探究。本研究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凭藉课程资源的开展有效性研究……且行且思,为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琴,李书玲.济南市中小学生家长体育素养调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10.

[2]孟峰年,钟全宏,陈青.名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李丽.张林.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对公共财政保障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3.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提问有效性 反思 提高策略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可见,课堂提问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完成教学目标,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的界定及其重要性

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训练学生思维的必要方法。课堂提问具有督促、激励、反馈、强化和启迪的作用。所以,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要掌握好“提问”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正所谓好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如何来提高小学课堂提问的质量呢?

1.有效地课堂提问从理论上讲,最基本的要做到以下五点

(1)提问问题的明确性。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清楚、明确。措词要精确,用语要准确、恰当,能准确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产生歧义。

(2)提问问题的适度性。提问问题难易适度。提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学生要经过一番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才能回答出来。

(3)提问问题的思考性。问题过浅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问题过于深会使学生不知所云。因此,有效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有思考性,既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地思维,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学习目标。

(4)提问问题的灵活性。课堂提问类型应灵活多样、新颖别致。

(5)逻辑性。小学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并理解掌握结论。

2.从实际操作考虑,我们要着力从以下五点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l)抓住兴趣点。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皮亚杰说:“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例如,我在教学《奇妙的桥》这一课时,我带了一块玻璃,一张纸和一袋盐,我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生答:“镶门窗、写字、吃。”我问:“他们有什么特点?”答:“容易碎,容易破,容易撒。”我说:“就是这些东西,有人却用它们造出了桥。”生:“……?”学生的兴趣完全被我的话题抓住了。

(2)抓住中心点。“肢解问题”是提问设计的通病。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外紧内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支玉恒老师只用一个问题就把《只有一个地球》整篇文章抓起来了。

(3)抓住时机发问。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

(4)面向全体,因生施问。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遣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不同的问题。对于优等生的提问:其一,要有一定的难度,打消其学习浮躁的情绪;其二,要注重拓展性,使其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学困生的问题要注重基础性,这样可以检测其掌握情况,并且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提问必须结合教学实际,要问得其人、问得其所。

(5)学会倾听。有效地课堂提问是开放性,学生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想要他们的回答完全和我们的预想一致的想法是错误的、愚蠢的。我们必须避免只接受所期待的答案,你没预想到的回答中也许隐藏着不可预约的精彩,通常我们所期待的课堂生成是从这里来的。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一、语文的概述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者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它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怀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而语文教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学习汉语的听、说、读、写,充分理解运用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课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氛围不活跃。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语意明快的优秀之作。语言的运用非常的精妙,语境也描述的非常美妙,同时中心思想又明确,在学生学习相关语意语境的同时能正确的引导学生的道德观。通常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为领诵或者是全体学生齐诵,再就是抽取学生进行背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但无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采用朗诵比赛,小组读书会,谈读后感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学习《孔融让梨》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学习后开小组学习会,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学后感想及以后在家中和学校中怎样做到互爱互助。这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又正确的引导了学生的道德观。

2.师生主体不明确,互动不彻。师生在小学语文教程过程中是相互分离有相互紧密关联的两个主体。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作为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要进行互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巧妙的设立相关问题,积极的引导学生,而学生则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学习,在教师的点拨下获取知识。教师充分诠释“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职责,而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师生有效互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一、教学目标问题

教学目标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和方向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教学进度的推进,沉醉的是知识点的画龙点睛,忽视教学对象的实情和学生的需求。在考核评价时,注重的往往是所谓的参考答案,机械地坚持僵化的结论,无视学生的灵气和答案的变通,以至于出现“只认诸葛亮,不认孔明”的荒唐现象。把静态的教学目标当成衡量动态教学活动效果的标准,使教学目标的条目成为课堂生命活力的“杀手”,并由此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知识不掌握,哪来人的发展?把知识的掌握等同于人的发展,甚至凌驾于人的发展之上。这是价值取向的错位,也是没有正确认识知识的学习与人的发展之间辩证关系的结果。

教学要促进人的发展,首先必须顺应和张扬人的天性,努力避免变形现象的出现。教学只有以人的天性为基础,才能真正按科学规律教学,教学也只有以人的发展为目的,才能迎来教学活动的正确回归。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不是看教学目标的设计,甚至也主要不是看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是看学生能否真正发生变化,得到真正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是课堂教学的“立意”,也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课堂教学目标,摆正知识学习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消除背道而驰的现象,保证课堂教学活动按客观规律运行。

二、教学活动的方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教学又是一门科学,科学讲究去伪存真、崇尚自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就是把教学活动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辩证地统一起来,而不是把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教师想当然地“自作多情”式的教学,包括一些大师“作秀”式的观摩课,以及一切预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按照“路线图”实施的课,虽然表面轰轰烈烈,精彩纷呈,但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只有通过恰当的方法,融入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如果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就不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这一切都需要从把握学生的现状开始,而把握学生的现状是从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开始的。所以,“教在学之后”,“跟着学情走”就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其实,教学好比身体保健,关键在于对症调理。身体状况搞清楚了,才能扬长补短,辩证施治。否则,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学要促进学生发展,同样需要把握学生当下的状况包括知识掌握水平、个性发展程度、学习方法、习惯、态度、兴趣、价值取向等等。这些情况往往以即时性的特点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构成学生成长发展的生长点,有待于教师捕捉和点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恰当的氛围,让学生张扬自己的特性,把自己的优势和欠缺都充分显现出来,以便教师查漏补缺,因材施教,提炼升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所以说,让学生充分表现,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地做出恰当的反应,或欣赏、或点拨、或纠偏、或提升,担当学生成长、发展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旁观者、引领者、甚至替代者。教师的作用不是削弱,而是要求更高,责任更大,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寻找到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教师生涯的真实写照。

三、教学活动的性质

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是否相匹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教学活动的定性问题,又是影响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匹配程度的关键问题之一。

长期以来,我们都认为,人类的全部活动可以分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两大类。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认识活动其实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它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人形成或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思路,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等,促进人的智力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或者说是一种以思维为主流的“精神”实践活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虽然过去学习了许多知识,有的学科成绩还不错,但是,有相当多的知识却再也无法回忆。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所学知识缺少不断实践和体验的结果。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活动有助于把外部的客观事物转化为人的主观世界。

因此,教学活动需要定性为特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学习的知识,既不断丰富已有知识的内涵,又不断消化吸收新学习知识的内容,从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学习领悟,采用同桌或小组交流,全班研讨等方式,把课堂让给学生自己“表演”,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是隐含在学生身后,巧妙地点拨、热心地鼓励,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流淌,使学生的学习激情在课堂上涌动,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发展的快乐,进入欲罢不能,意犹未尽的境界。如果学生真正把学习活动当成是自己的实践活动,他们一定会像玩游戏机那样充满兴趣,乐此不疲。这样的 “精神”实践权利,我们为什么不让学生充分享受,却吃力不讨好地去剥夺呢?

教学类似于驾驶培训,理论学习和操作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驾驶实践,不断体验,积累经验,才能提高技艺。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把课堂视为促进自己发展的场所,把教学活动作为促进自己成长的实践过程,才能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融合新旧知识,充实自己,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否则,只能是一种生吞活剥的学习,不可能达到知识的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也不可能有真正发展。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质,才有可能割舍我们原先“崇尚”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也才有可能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提问;问题;优化策略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启动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一种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起思考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因此,优化课堂提问应当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

一、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课堂提问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我们知道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没有提问师生就没有有效的互动,学生就没有有效的思维参与,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最近通过听课、访问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合理的现象,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的说,目前课堂上常见的提问误区主要有:

1.课堂提问缺乏启发性。语文老师可能都知道问题设计的重要性,可在设计具体问题时常常存在着质量偏低的情况。在课堂提问中,有的问题设计浅显,学生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有的问题则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有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与教材缺乏联系;有的问题,则过于直白,让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等等,这些问题提出后,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了。

2.课堂提问缺乏“含金量”。有的老师怕单独让学生回答问题耽误课堂上课时间,所以喜欢让学生集体进行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热闹。但仔细听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啊?”或“故事发生在何时?”等等这类选择式或者填空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形式表面上看似气氛活跃,实际上许多同学只是条件反射,张口就答,随声附和,根本就没有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随意应付,养成不愿思考也不会思考的坏习惯。

3.课堂提问缺乏评价。在课堂上,很多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评价,不给予表态,即使表态也是含糊其词,或者褒贬过度,夸大其词。当学生回答只是部分正确或不完整甚至完全错误时,很多教师仅仅只是简单的说:“很好”,“不对”,“不正确”,语言相当简单。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失去回答提问的兴趣。有的教师也意识到了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及时的反馈信息,但由于表达不恰当,往往取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上教师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触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有所发现和领悟,从而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不到体现,导致的后果令人担忧。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这一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通过对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访问和对文献中一些名师课堂提问案例的参考,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改变这些现象,使课堂提问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堂提问,找寻最佳切入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过于依赖提问就会造成“满堂问”,这样不利于教材重点的突出,我们应该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寻找最佳切入点,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处理好“直”与“曲”的关系。课堂提问有直问,有曲问。“直”就是直接发问,由于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把握,效率较高。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用多了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顾名思义即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合理交替使用这两种问法,使其各得其所,那么就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我们应该提倡“曲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