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教育投资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中国学校之学制制度建立以来,高等教育中的培养方案即被称之为教育的“宪法”。这个“宪法”通过培养目标、学分要求、培养环节、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考核、外语、导师指导等环节实现其效力与任务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因要兼顾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共性层次与程度差异,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则更需酌量统筹与分化。特别是在中国艺术学科新的门类语境中,以及基于比较外在的其他学科发展特点,努力建立艺术应有的学科标准、深化各艺术门类与领域的专项研究、培养艺术本学科的专业人才,是艺术学科内所有学科都必须首要考量的三大任务。
一、理解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的课程概念
众所周知,课程是高等教育发挥效力的显性形式,教学是发挥效力的隐性形态。课程既是各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结构,也是教学得以具象化的显性存在形式。换言之,课程是研究生获得学科知识、培植专业思维与学科素养、转换生存技能、厚实学科内涵的核心途径之一。在中国艺术学科的新学科秩序下,5个一级学科与33种专业(1)课程体系的规划与制定,需要依据其至少能够实现浇铸学生成为本学科的学习者、研究者与学位获得者之目标;获得能够认知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质;塑型学科完善构成形态;打造具有族群特性的学科文化;有效服务社会的教育效能等五个指标。如何使课程培养体系获得预设教育成效,就需要研究生教学的具体实践了。
由是,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各阶段课程,应该依据考量以下专项指标而有效设计――问鼎如何以学科理想统筹设计;依据怎样的理念构建设计方案;教师所设计课程体系是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术背景、每门课程是否有相对独立与完善的知识谱系;学生习得课程后是否具备了相应的素养与能力、对师生关系的内涵构建有无贡献;跨学科的研究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竞争力、对多学科的互动研究能否起到促进的可能……这些都应是理解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课程”概念的应有内涵。
二、树立艺术学科研究生课程是一种投资的观念
树立中国的艺术学科研究生课程是一种投资的观念,就是将研究生课程作为投资学生自身的有效资源,并强调关注――教师与学生的引领与追随、组织与对话、管理与配合等方面的互动性课程取向选择。可从学生、教师与师生关系三个视角来看待课程投资观。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需辩证地认识“课程=学分”的学制规定与“课程=自我投资”的理念。一方面,要认识到完成课程、获得学分,是学制的规定,也是学生的本分性修习任务目标。另一方面,不能持唯“课程即学分”论,而应把课程看成一种自我投资。自2014年起,所有的研究生入学均需缴纳学费,这个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研究生由先期的国家投资培养的观念,转变为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由国家、学校、家庭与个人共同投资的行为了。
那么,如何理解“课程应该是一种自我投资”的理念呢?第一,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应该兼顾短期自我投资与长线自我投资的双重含义。第二,短期的自我投资可以理解为:把所学的课程转换成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以使自身具有更好的生存基础,或作为继续进行本学科相关领域深造的基本要求。第三,长线投资的自我投资可以理解为:将具体的显性课程转化成为自我职业规划设计资源,将短期的自我投资持续不断的内化与实践,追问中国艺术学科的个体特性与整体学科群的群体共性,更有实效地推动中国艺术学科的成长,并服务社会。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课程能否成为自身的学术发展资源,以及学术职业的品牌。就笔者所知,有些大学的艺术学科教授,上完一门或几门研究生课程,即可出一本教材性的专著。所谓教材性专著,它既可为其他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提供教材支持,又不同于传统教材的材料性整理,是具有自身学术特色的就某一学科或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课程的有相对完整系统的原理论著。(2)可以期待的是,如将课程有效地转化为教材性专著,这一实践将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那么,中国的艺术教育学派也假以时日可成。
最后,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看,课程的投资观,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共赢”。一方面,教师把握“因材施教”之道,组织、安排与设计课程模块。例如,作为“艺术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笔者的导师梁玖教授就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术背景、潜力特点、优势与兴趣领域,针对不同年份入学的博士生,开设《艺术教育社会学》、《艺术教育与族群》、《艺术教育学术规划》、《艺术教育对话》、《艺术教学艺术研究》、《艺术学术》、《审艺学研究》、《艺术课程开发研究》等不同类型的学位课程或《影响做博士学位论文的因素指标》、《“泽园行”(3)年度学术研讨会》等讨论专题,并依据博士生们的不同情况有选择性地排序讲授。学生在课程之中,建立专业认知与思维,受导师学术思想的熏陶,与同门学术群体形成某些共识性认识,逐步熟悉、了解、理解该学科的制度、知识体系,完善建设空间与可持续研究的领域。如此,导师开设的课程是在逐步深化自身的研究领域,学生也得到逐步推进“学科之门”的价值熏陶,此为共赢之一。
另一方面,从师生关系的本质上看:其一,以课程为纽带,可以期待中国艺术学科的学派生发。德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约翰?菲利特力赫?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1776-1841)被誉为“教育学之父”,以他的中心学说系统建立起了世界著名的两大教育学派之一的“赫尔巴特学派”,在他身后,他的学生分化成为“拥护”与“学说”的两个阵营,这两个阵营后来都成为赫氏学派的有机构成。其二,在课程教学中,学生获得自身在学科中发展定位的自知,教师帮助学科遴选新的学术候选人。以此,学生的身份可获变更,具有与教师相同或角色重合的社会身份,从“门类艺术学学习者”转换为“门类艺术学教育者”、“实践艺术学创作者”、“理论艺术学研究者”、“实践艺术学传播者”(4)。此为共赢之二。
由是观之,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建设质量,于学生、于教师、于师生的学术共赢都是可视作一种投资的。
三、中国艺术学科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着力多学科互动实验
如果将课程作为一种投资理念,接下来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以何种方式获得收益。笔者认为应着力探讨多学科互动的课程实验。
多学科互动实验是指中国艺术学科的内部多个学科间,以及与其他不同学科间做多学科的交叉关注、探讨、发掘与对话。多学科合作是跨学科的核心概念。“跨学科”作为一个综合概念,是各种程度学科合作的统称。从初级到高级的合作程度,分为多学科(multi-disciplinary)、复杂学科(pluri-disciplinary)、交叉学科(cross-disciplinary)、互动学科(inter- disciplinary)、超学科(trans- disciplinary)。目前,中国艺术学科的多学科交叉课程,还停留在多学科、复杂学科、交叉学科的程度。即缺乏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与联系,只是对知识的简单累加,并由一门学科概念处于支配地位,学科间的互动是单方面的。“互动学科”即是学科间呈现高度的合作性,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共同的理论框架。这种共同的理论框架,可以通过研究生课程设置与设计的具体方案反复地实验实施。
任何一种反思性的艺术教育活动都是一种实验行为。广义言之,任何培养出“大师”的教育都是在反复实验中,推翻与构建、摸索与变革、制度制约与自立我法中得来的。互动课程系统是一种建立在其他学科与艺术学科交叉形态之上、具有应答现实艺术学科教育问题的课程体系。互动课程系统包括:学位基础框架类课程、多学科的交叉课程、学科间性对话课程(5)。
具体来看,学位基础框架类课程:即获取学位需要完成的学制课程,类似于短期自我投资范畴里的课程;多学科的交叉课程:是寻求其他优势学科的资源以关照本体学科的课程。例如:师范大学里的艺术学院,是否考虑将教育学院里的优势资源为己所用。比如:借鉴教育学科里已经较为成熟的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与艺术学科进行交叉建构,可以开发出《艺术赞助史》(美国的大学课程之一)、《艺术生存论》、《艺术教育哲学》等交叉课程;学科间性互动课程:是不同学科内外生态之间相互有对话状态与可能性的课程。可以是学科间的理论的建构,也可以是成熟文化理论与学科的融合,这应是中国艺术学科目前大力开发的课程丛。比如:利用国际学界已经成熟的“社会性别”视角,探索性别区分度的艺术教育实践,可以开发出《艺术创作本土原典》、《艺术学科职业生涯开发》等课程。另外,建设互动课程需要注意每门课程的个体性与整体性、交叉课程的优先资源开拓性、互动课程对话与交流的发掘与自觉等维度的酌量与把握。
同时,还应关照五种基本课程取向作为互动学科的课程教育实验参考的依据:(1)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该取向支持课程内容与知识体系,明确主导学习者的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应塑造善于合作的、有政治觉悟的、懂科学的学生作为生产力量与公民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2)认知发展过程取向。该取向支持学生学习超越特定内容领域的认知策略,能使用科学的方法,有熟练的技能解决问题、设计决策策略,同时有批判思考的能力;(3)个人适应取向。该取向强调课程提供一些机会或创造一种可以进行选择的环境,使学生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4)社会适应/重建取向。该取向强调课程提供使学习者成功适应社会的经验。学生应掌握那些在竞争社会中成功存身立命所必需的概念和技能;(5)情境化教与学课程取向。该取向强调前四种取向如何圆融地在情境中影响当下的课程设计,并考虑其平衡问题。
当然,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互动课程系统的探讨,也将在不断的实验行为中酝酿、改进、转化、生成、发展,以求得教育成效,持续开发深层的互动课程,深化艺术学科的课程研究与教学实验。
注释:
(1)5个一级学科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33种专业包含: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学、电影学、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等29个基本专业和影视摄影与制作、书法学、中国画、艺术与科技等4个特设专业。
(2)笔者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梁玖教授在其所开“艺术教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艺术教育学术规划》的“学术艺术教育”专章讨论中就这一话题有专论。
(3)接受梁玖教授研究生培养的学生,以其主张的“润泽教育思想”自发创立师生学术团体,命名“泽园”。在“泽园”中进行相关学术议题的讨论,举办研究生论坛、读书会、学术报告会、作品创作展览与评介会、以及一年一度的专题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泽园行”为研讨会之名。笔者为2009年首届“泽园行”策划人。“泽园”群体举办的首届泽园师生艺术创作展“风开花”,于2014年5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美术馆展出。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艺术金融管理;课程体系;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106-03
当前,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收藏文化价值认识的深入,众多高端投资者开始将投资视角从传统的证券、地产向新兴的文化和艺术品收藏领域转移,使得艺术品市场炙手可热、快速发展,艺术品投资已成为续房地产投资和金融证卷投资之后国际上公认的、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资项目之一。期间,艺术品金融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诸如文交所、艺术基金、艺术抵押担保、艺术银行、艺术保险等艺术品金融化形式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在这样一个市场繁荣、资金巨大、人才匮乏的大背景下,要控制艺术品市场的投资风险,必须拥有一批具有投资理论和实践经验两方面知识与能力的人,也就是从艺术品投资专业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去从事经纪人和专家的角色,帮助投资控制风险,实现资本增值。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经济发展和艺术研究的局限,以及学术交叉性特点的影响,在中国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人才少之又少,具有艺术管理专业知识、艺术文化鉴赏学术研究的人才更是匮乏。时至今日,艺术金融管理专业在中国依然还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而诞生的新兴学术领域。近年来,虽然国内各大学术院校和研究机构纷纷在这一领域作了多形式的大胆探索和尝试,培养了一批实用型的专业人才,但囿于缺乏系统的学科研究和教学,相关教学质量亦参差不齐,这一领域的专业人才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依然存在较大缺口,面对当今艺术品金融大潮,显得十分乏力。因此,抓紧培养出大批既深谙金融市场规则、拥有国际化视野,又拥有扎实文化艺术修养,懂得艺术品投资、鉴赏、收藏知识,与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发展规模及需求相适应的大批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迫在眉睫。
一、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简况
目前,中国开办艺术与金融结合专业的高等院校和机构并不多,在全日制大学中,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分院、上海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上海金融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等院校为代表;同时,还有一些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班,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金融高级研修班、上海交大艺术品投资与收藏高级研修课程和浙江大学艺术品鉴赏与投资高级研修班,等等。从人才培养定位方面,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
1.培养硕士研究型人才。如上海大学与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有关单位共同发起的教学与研究机构——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其“艺术金融产业与投融资管理方向”研究生班主要着眼培养艺术产业高层人才与急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联手法国鲁昂商学院,推出MICAIM国际文化艺术品市场管理硕士课程,旨在培养中国文化艺术品领域专业硕士学位国际化管理精英。
2.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如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分院即是培养以金融为主、兼顾艺术品投资方向的本科类学生,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倾向于金融类相关课程。又如,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是培养艺术品投资与鉴定方面的本科学生,主要以书画艺术品投资鉴定为主。
3.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金融高级研修班为代表,包括上海交大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和浙江大学艺术品鉴赏与投资等等各地的高级研修班。这些培训班采取非脱产分段短期集中面授的教学方式,以培养艺术品与金融投资这一高端专业人才为目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迅速提高中国从业人员专业鉴赏能力和金融投资水平和管理能力。
二、目前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专业主要问题
纵观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待明确。艺术金融管理的面非常广,包括古董与艺术品投资,国际拍卖与典当行业风险管理,银行、艺术基金会或大型企业资产储备的投资,国际性展览会、跨国艺术画廊、博览会管理,国际大型论坛策划与管理,艺术品保险管理,跨国文化沙龙策划与启动等等。目前,部分国内高等院校或机构开设的艺术金融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定位过高,片面追求全能型人才;有的定位过低,过于追求技能训练;有的定位不够清晰,尚未有效形成自身的专业教学特点。
2.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艺术金融是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近几年才进入大众视野。随着艺术品一、二级市场的繁荣发展,尤其是拍卖市场的异常火爆,艺术金融产品也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新兴市场,相关学术理论研究也刚刚起步,较传统学科还远未形成成熟体系,即使是在这一领域较早作出探索的部分院校机构,相关科研课题、论文也为数不多,这些都远远落后于艺术品金融化的市场发展步伐。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不足。艺术金融专业是新兴的专业方向,具有艺术、金融、管理三方面学术特点,学科跨度较大,对师资队伍建设要求较高。目前,在一些已经开设艺术金融专业的院校中,那种既懂艺术又懂金融的管理型教师十分受欢迎,对于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例如有的院校是通过整合原有教学资源开设该专业,可能在初期还存在教师力量分散,特别是个别主干课教师分散于相关院系的情况,如要在短期内切实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还需作出持续努力。
4.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大一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即在教学活动中坚持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用统一的计划、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方法和统一的标准来培养同样规格的学生。这种“大一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必造成“统一、模块式”的“机器人”,显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对创新和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5.学校与企业、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联系不够密切。传统的高等教育往往被视为游离在经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过于注重教授理论知识,对市场需求反应不够灵敏,导致实践环节相对滞后。尤其是随着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该行业深度、广度被大大深化和拓宽,相关岗位需求越来越多,专业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拍卖行、画廊、美术馆、媒体等机构,还是策展人、经纪人、收藏家等角色,都在朝更加职业化的方向演变。在这种形势下,院校人才培养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三、创新型艺术金融管理人才培养对策
1.树立创新型教学理念,准确定位符合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马丁·特罗在其《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论述中,揭示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其办学类型、人才培养等必然逐渐分化。只有通过这种分化,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才能应对社会多元的人才需求。要培养真正的创新人才,首先必须在理念上有所突破,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认为,目前国内高等院校、机构艺术金融管理教育要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战略目标,依托校内校外特别是自身原有教学特长,有效整合学科、师资等资源,结合未来艺术金融市场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合理定位,并与其他不同类型大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区别,培养出适合自身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的艺术金融管理人才。一方面,创新型人才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厚实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素养,有较宽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要有应用知识的能力,即较强的实践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性的创新思维能力。
2.探索多元化、多样化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美国著名教育家卡伯利(Cubberley)认为,优良教学最重要的条件是培养一些有效的学习习惯及独立的思考,而创新能力正是源自于这样的独立思考。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型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及管理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在教学管理体制方面,可以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管理机制。认清学生在各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可遵循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原则,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提高学习的兴趣,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与潜能。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上课教师指定一本教材,学生只要牢记这本教材的内容,就能成功应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创造力,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是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与资源中,以活动化的课程与教材为依据,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中国相关院校可以通过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体制,尽量选择直观、形象、情景等教学方法,如德国职业教育所实行的“双元制”——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取长补短,既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期,提高了就业率,又为拍卖公司输送了人才,解决其人才紧张问题,实现了双赢。目前,上海金融学院艺术金融管理专业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智能特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进行启发式、实践式教学探索,着力使学生从实践教学中学习消化理论知识。例如,通过到艺术品拍卖公司、大中型画廊、博物馆、美术馆等观摩、实践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分析问题,以增进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形象理解,进而拓展创新思维。
3.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素质提高。艺术金融管理专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新的专业教学对教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相关院校和机构要通过参加高水平研修学习、加强人才交流等多种途径,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使教师队伍实现多层、交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懂得艺术的鉴赏和投资,掌握相关的金融、信托、保险、物流、管理等知识,又要了解艺术市场的规律,具有国际视野,精通国际艺术品贸易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改变传统的“因袭式”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又是学生优秀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者,还是学生创造思维的启发者。
4.推进课程的实践实训改革与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改革和课程创新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封闭式课堂教学,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广泛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践领会课堂讲述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学的内容,对专业课程采取弹性化课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其相关课程设置应当立足于市场,立足于行业,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运作模式,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艺术金融投资管理新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例如,可以采用“1+1+1”的教学模式,即把课程分为三部分,先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布置课题;接着,由老师带领学生去相关的实训地实地调研、考察、跟踪,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实际的操作程序。最后再回到教室进行理论学习,总结经验,补充相关不足,完成最终作业。这样不仅打破了原有的被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性、参与性,学生消化并加深理论知识,同时强调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注重课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使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进一步走向市场打下基础,有助于而且使学生尽早地接触社会,实现了由课堂向职场的转化。又如,部分院校的专业主干课程——艺术品拍卖,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可带领学生去拍卖行,实地了解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机构构成及整个运作机制。体验、跟踪艺术品拍卖的整个工作流程,从中得到锻炼,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5.建立健全多层次过程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培养效果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该重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培养以及创新品格的养成。要着力改变传统的期末“一站式”评价模式,采用加强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学生素质的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评估、具体技能评估、量化评估和质化评估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估方式。以创新能力的高低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建立师生融合的教学共同体,从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全面系统评价,促使学生提高独立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科基础理论课程上,可以采取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采用作业、提问、课堂笔记、小论文、创意性作品、寒暑假调查报告、期中考试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明确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比例,从而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程性评价体系。在专业必修课上,可以采取过程式的评价方式,即与教学过程并行、全过程跟踪、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考察。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多个层次、多个课题,每一个课题反映一个教学点,通过多个点的评价完成对教学全过程评价,最后形成该课程的累计分数。
四、结语
当下,在中国的文化产业中,艺术品市场方兴未艾,艺术金融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正在迅速成长,艺术金融管理专业已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适应时展而设立的一个综合性、交叉性新学科,相信随着这一市场的迅猛发展,有关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亦将随之不断完善,也必将为中国相关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更为强大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 刘小强.人才培养分化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实证分析——从8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看中国高校专业制度改革[J].教育研究,2010,(12).
[2] 谷彦彬.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装饰,2005,(10).
[3] 郭有适.创造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 谷彦彬.过程评价是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5] 周霞.基于胜任力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研究[Z].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04-26.
资本以其灵敏的嗅觉发现:没被互联网“侵吞”的领域,所剩已经不多,而教育产业在互联网的驱动下,或能发生接近于颠覆性的改变,在这种改变中,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可资参考的数据是,在2013年1-8月,大约共有23家公司获得了几百万到上千万美元不等的风险投资,互联网教育迎来了投融资的高峰。
而二级市场上的资金对在线教育的反应则略迟于风险投资,但自2014年一季度以来,二级市场上资金的动向也表明,在线教育作为“资本新宠”将得到越来越多的资金关注(参见后文《机构投资者掘金在线教育板块》)。
全通教育(300359)上市未及半年,股价已经较上市首日价格翻番。而包括中南传媒(601098)、海伦钢琴(300329)、珠江钢琴(002678)、新开普(300248)、方直科技(300235)、立思辰(300010)等在内的涉及“在线教育”的个股,其走势也相当喜人。
诸多信号表明,教育政策变革正在加快推进,这有可能释放出更大的产业活力和市场空间。
我们试图梳理在线教育的几条投资主线,作为投资者在这场资本盛宴中的参考。
互联网颠覆传统教育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主要获取知识渠道,这也为在线教育市场不断扩张奠定基础。
在中信建投的陈开伟看来,相比传统的线下教育,在线教育的优势在于:第一,没有时空限制,何时何地皆可学;第二,可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不断发挥作用;第三,内容多样化,包括K12教育(指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各类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兴趣教育等。
此外,对于线下和线上的教育企业,两者的成本构成比重也有很大的差异,场地费用、市场推广、教师工资都有很大不同。
光大证券孙金霞认为,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驱动之下,人类的教育将沿着4 个趋势发生变化:(1)教育公平化;(2)教育个性化;(3)知识全球化;(4)学习终身化。
“今年以来,‘让全国人民共享北大’,‘让全世界共享哈佛’,这样的愿景随着MOOC课程以及平台和技术工具的突飞猛进而渐渐清晰;学大的K12教育既有在线的e学大平台,又有线下的一对一教学,利用个性化学习及辅导体系和大数据追踪技术,可以精准分析学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家长获得独特的个性化教育;‘淘宝同学’等C2C教育网站,提供人文、艺术、职业等各类课程,使业余学习、终身学习逐渐成形。”光大证券孙金霞如是表示。
事实上,如果我们对在线教育进行产业链分工,并进而划分其层次,可以大致解析为三个领域:内容提供商、平台提供商和技术提供商。
具体而言,“内容提供商”提供的材料主要有几种,包括学习视频、文档资料,以及教育工具;“平台提供商”则主要是为很多内容提供商提供一个销售的大平台,主要有“B2C”、“C2C”两种商业模式;“技术提供商”是为为教育机构提供在线技术支持的企业,比如为学校、政府提供技术支持,组建教育平台。
大市场+好政策
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规模究竟能有多大?由于目前在线教育在国内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因此只能进行大致的对比估算。
申银万国谢伟玉、余斌等分析师估测,五年内,中国教育培训市场规模将达7000亿元,互联网化市场规模接近4000亿元。
“教育产业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较为成熟,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教育行业尤其是在线教育将引领新浪潮。教育行业增势迅猛,上升空间巨大。1991-2012 中国教育财政经费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主要投入于义务教育及部分高等教育,然而中国的教育投入依然不足以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大学,再加上教育投资的不均衡,高学历往往意味着高收入,中国学生之间的竞争远大于其他国家。中国居民家庭需要在课外辅导、语言培训、IT 及考试培训课程等方面为孩子投入更多资源。中国的教育市场迅猛发展。”申银万国方面表示,正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性判断,预测五年内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接近4000亿元。
除了有“大市场”外,在线教育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获得“好政策”的支持,政策的推动将成为未来几年在线教育的动力来源。
教育部在今年3月12日已下发《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信息化工作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
如果进一步解读可以发现,上述政策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安排包括: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初步形成教育资源云服务框架,国家平台形成为全国3300万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探索建立推动职业教育数字教育资源持续开发应用的新机制;鼓励企业以符合新课标的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为重点,系统开发配套的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形成基础性数字教育资源持续开发应用的新机制等等。
“在线教育”的四条投资主线
综合各主流券商对在线教育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解读,并结合目前A股上市公司可选的投资标的,我们可以总结出在线教育的四条投资主线:
第一条主线是关于数字化教育产品。其中包括中南传媒、凤凰传媒、长江传媒以及方直科技等公司。
第二条主线是投资在线教育技术服务。其中包括科大讯飞、华平股份、全通教育、新开普、皖新传媒等公司。
第三条主线是投资涉及教育信息化平台。其中包括立思辰、天喻信息、拓维信息等公司。
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目标的选择
民办院校升本的意义及思考
浙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旅游购物商品发展滞后的原因及其对策
以茶文化促进茶产业品牌经济的发展
发展消费信贷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透过海尔物流浅析中国物流市场
论企业战略中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
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人才质量保证
学习者因素分析及英语教学对策
“听”“说”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浅析英语阅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吴昌硕绘画艺术思想初探
英语话题应答现象分析
旅游英语及其翻译
论“德法并举”的治国方略
在我国建立亲权制度之探讨
归责原则与平行进口
投资办学:我国民办教育的本质特征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转型及对策分析
民办高校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演变与趋势
民办体制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关于民办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若干问题思考
独立学院独立性问题研究综述
对独立学院“独立性”的反思
自然和人的互动关系与区域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浙江活力探源
基于产业结构演变及其贡献率的分析——运用浙江省1990—2004统计数据
科学谋划临港产业发展
基于DEA模型的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效率评价
零售业自有品牌竞争结构分析
虚拟资源:国际贸易发展中值得关注的新视角
简论“十五”期间杭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南宋古都民俗的开发与杭州休闲之都的打造
我校隆重举行“省部级课题开题报告月”活动
略论明清时期浙江的丝绸贸易
基于行为科学的企业文化功能研究
应对反倾销的会计策略
制度创新:独立学院独立发展的基本路径
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六项改革任务
服务业FDI流入与制造业生产率: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市场化发展对策分析
浙江上市公司对省外投资研究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浙江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基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浙江开放平台建设
科学制定涉海规划生态利用围垦滩涂
宋代浙江佛寺与名茶
“04、05年的时候,国内出现画廊博览会,比较希望用这种艺术市场的运作模式,后来出现了保利跟匡时。2011年发现有艺术品基金这回事,包括文交所这种特殊的金融产品的形式。中国什么事都在发生中,包括艺术市场也一样。”赵孝萱告诉记者。
2005年,国内收藏市场出现第一次,虽然未能幸免2007年底的金融海啸,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在2009年率先复苏。在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股市跌跌不休等多重因素合力下,大量资金进入艺术品市场。
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国内艺术品交易资金就接近2009年全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剔除画廊成交记录,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超越美国和英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艺术品市场。
在赵孝萱看来,艺术品是非常好的一种当作资产配置的选择。艺术品在国际资本市场早已是公认的必备资产,艺术品所具有的稀缺性,决定了它具备资产的属性。而艺术品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与其他主要投资品种如股票、债券、房地产、黄金等市场的相关性低。金融危机十整个投资理财市场遭受巨大打击,风险相对较小、长线收益相对稳定的艺术品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成为股票、房地产之外的第三财富。
《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不论是国画400指数、油画100指数、近现代名家指数、当代中国画100指数等10年来涨幅均超过40%,名家作品的增值幅度也与此相近,以艺术家来论,近几年,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等每平方尺价格增长最慢的名家每年也有40%以上的增值,增长最好的名家每年增值一倍,涨幅可观。
“内地的艺术品市场从04、05年开始真正出现,处于刚刚发展阶段。不过中间一下子出现很快,有些乱象,是一个起步跟磨合的时期。”赵孝萱告诉记者。“很多东西目前都在建设中,中国没有太多呵护西方艺术市场模式的操作规范。”
把关
“不论是拍卖还是基金的操作,必须以学术为基础。”赵孝萱告诉记者。“在大学的学术工作是要深化,带研究生,更多的是高深艺术的探讨。而在在艺术圈工作,就完全不一样,需要把市场跟学术这两个分歧的部分结合起来。”
自2010年进入邦文,赵孝萱在邦文学术研究部的主要工作包括两大块。一是标准的制定,包括邦文内部一些基金、拍卖、估值、鉴定流程的标准的制定,二是教育的普及工作,就是要把艺术圈里专家顾问的力量结合起来。邦文的学术研究,算是艺术圈的特例。之前并没有基金公司或拍卖公司有学术研究部的设立。
虽然市场以学术判断为基础,但在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这两条线并不平行。在学术圈被认定有高度的作品,可能不能让不了解艺术的人能接受。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懂艺术的和不懂艺术的,两者在认知上存在非常大的距离。市场的走向往往并不符合艺术圈的判断,存在严重的背反现象。
“很多人手上有钱,想进来,但没有足够高的判断,可谓不得其门而入。”赵孝萱告诉记者。
相比过去由收藏力量支配的艺术品市场,大量来自金融、房地产、能源等行业的新钱正跃跃欲试。包括私募和公募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基金也登堂入室,推波助澜,艺术品价格屡创新高。动辄千万的价格将原本私人藏家的购买行为变成类似于股市中的散户。
“中国不缺少艺术品基金,但是真正能够成为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很少。大部分都是一些理财产品,就是银行或者信托以金融产品的形式来做。期限一般是一到三年,跟国外先比,国外最少五年。国内五年太久,大家处于不安定状态,中国之前累积财富速度太快,寻求短期爆发状态,最好还是5-7年。”赵孝萱告诉记者。
“内地的艺术品市场还在初期,真正好的时代还没有来。什么是拍卖、什么是收藏慢慢才开始知道。”
挚爱
“如果想要真正赚到钱,还是要自己真正懂,真心热爱。”赵孝萱告诉记者。
艺术品,尤其是顶精品的收藏,眼光、实力和机缘三者缺一不可。艺术品购买是个人对艺术品价值的主观判断,考验的是艺术鉴赏力和市场感受力。一方面要靠学习与积累,需要对艺术有敏锐的感知,这也是艺术投资的巨大魅力所在。
“收藏跟投资是两个不同的心态,收藏只要自己喜不喜欢就行了,没有对错问题,买到假的也无所谓;如果进行投资,这张画要卖出去,就有对错问题。投资要溢价,要买到能升值的,能卖出去。”
“投资风险大,完全看你懂不懂行。”赵孝萱告诉记者。艺术品投资的最大风险有三个:一是不知真假,如判断能力弱,经验不足,容易买到赝品;二是不知对错,买到的是根本不重要的作品;三是信息不对称,无法买在合适的时间点上。
在赵孝萱看来,要靠艺术品赚钱,一定要“进场要对,东西要对,价钱要对”。如果不懂,艺术品的投资风险远大于报酬。“真正专业,懂行就可以规避这些风险。”
目前,艺术品已成为中国高端人群开始关注的投资品类,但进来的人还不太多。财富的增长对他们来说只是数字的变化,他们追求的不再只是纯粹的财富增值,艺术投资既实现财富收益,又有精神享受,更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未来十年,富二代将成为中国经济主力,也因为教育经历、消费观念、生活理想的变化,艺术品将成为富二代的消费品和投资品。到那时,市场还会有一大波推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