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层住宅建筑方案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多层;建筑;造价控制
引 言
目前,我国的多层住宅占据着住房现状的很大比重,而且随着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住房需求越来越高。所以加强多层住宅项目成本控制,使广大城市居民可以得到经济适用住房有一个真实的现实意义。
多层住宅是一种结构简单和更简单的工程成本,项目的成本占整个项目成本的比例非常大。在多层住宅发现项目成本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注意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并积极推动工程监理等能有效降低项目成本。
1 建筑设计的优化
建筑设计完成后,需要超过80%的工程造价确定,多层住宅,这是尤其如此。因此,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多层住宅一般结构简单、建筑规模较小,他们的设计更经典同时也更成熟。在过去,许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合适的和美丽的,很少去关心建筑的成本,优化设计是用于控制项目成本的设计过程必然是弊大于利,他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方案设计、平面布局和结构计算。事实上,在多层住宅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设计以降低项目成本。
1.1 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在住宅设计中,设计人员以满足安全的前提下,适用、美观,应该从房间工作室的深度和高层开始考虑项目成本控制,在当前多层建筑住宅设计中,主要的趋势是“大厅、小居室”,考虑到经济更重要的参数。这些参数的选择影响组件的选择和结构安排。例如,如果选择在4.2m,宽度和选择预应力空心板厚度是12cm,而外预应力空心板厚度的选择18cm,也就是说,地板厚度增加6cm,它将增加大量的住房成本。
1.2 注重设计必需的有关设计资料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有可靠的设计数据,建设单位还应提供真实、全面的设计数据,特别是工程地质调查数据。当提供工程地质信息是不完整时,如果设计者的设计往往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大,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不必要的设计更改,导致项目成本失控。例如,建立一个大学的学生公寓,原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而在项目开始后,地下实际情况表明建筑不能实现这个设计,从而基础设计方案只能做出更改,实现达到将近10%的项目成本增加过程。
1.3 把好施工图设计关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尤其在进行结构布置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结构布置形式来降低工程造价。在结构布置设计时,预应力空心板为了减少其所需厚度,一般采用短向布置,但在一定的跨度范围内,短向与长向布置其预应力空心板厚度是一致的,设计人员可以利用这点做优化设计。如某高校兴建三幢教职工集资住宅,设计方案中两个卧室之间设墙柜,这样,按以往的设计做法,预应力空心板必须短向布置,在墙柜的顶部必须设计过梁,但其中一个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布置时选择纵墙承重方案,使得预应力空心板沿长向布置,这样在本应设计一根梁的位置就变成一个现浇板带,减少了现浇混凝土量,而预应力空心板由于短向与长向所需的厚度一样,故它的工程量没有增加,仅此一项就降低了工程造价18元/m2(相当于全部工程造价的6%左右)。
2 加强施工管理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在整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可以降低工程成本这个道理是大家都明白和认可的,而与此同时,这个道理对于建设单位来说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在项目施工阶段和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控制工程质量,而控制项目成本不重要,更何况是对于施工简单的多层建筑项目来说,就应该是更不重要的。然而,实际上,在多层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业主或者开发商更应该在工程上采取更多的造价控制措施,这样会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起到更大的作用。
2.1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
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将近20%的项目总成本,有时甚至会出现更多的情况。在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各个方面可能会提出各种超出原设计图纸的要求,或者是由于轻率的设计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符合而致使出现工程变更以及工程设计的频繁波动和变化,而我们不难想象,这些变化肯定会导致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增加,导致出现工程预算与工程概算或者工程造价等等之间的相互矛盾,也会使得工程项目出现工程成本和造价等难以控制的混乱的局面。就目前的状况看,导致绝大多数的多层住宅的控制项目成本突破的主要原因在于这里。例如,大学学院筹集资金在住宅价格是680000元,结果设计的变化导致增加51000元(占7.5%的中标价,售价742800元)。同样的,在另一个房子的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引起费用近90000元(占12.1%的中标价)。在施工过程中要实现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的有效控制,首先要确定是否有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是必要的。其次,没有必要的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必须坚决拒绝,必要的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必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使工程变更和设计变更尽量不增加成本,为了防止通过原计划项目的成本。
2.2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签证
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并不在合同价格内,通常是双方结算过程中争论的焦点。现场原始记录是最真实的而且不存在争议。所以,现场签证一定要显示数量、位置,最好以图纸的形式,而且必须经双方签署。现场签证双方应对合同的内容和价格的内容更多的理解,我们真的能做现场签证全面公平的,否则,会出现应该现场签证的没有现场签证,不该现场签证的又有现场签证。一旦这样会出现对工程造价控制很不利的局面。
2.3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材料规格及质量检查
诚然,这个问题的一方面是控制质量,但它也是一个项目的成本控制。其所不同的是材料规格和性质不同的价格,质量和材料价格多层住宅项目成本的占比一般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比值(一般为60~70%)。所以,材料价格的严格控制为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加强工程监理
首先,工程监理投资控制的重要任务――项目成本控制。第二,实施工程监理监理工程师是工程和技术的专家,他们的经验和经验更加丰富,而在设计和施工监理过程中,可以凸显许多积极的降低工程成本的环节,特别是在建设阶段,它是决定是否相关的设计变更和工程变更的关键。他们常常可以根据合理的技术优势,使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它代表了许多项目的开发商或者业主。但是,它的经验和技术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它的实施是有限的。此外,在建设的过程中,甲、乙双方因为他们的位置不同难免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见解,从而有时会出现一些影响施工正常运行的冲突和耽误。所以,加强建立一个公正的第三方工程监理单位,使其在协调和建设甲、乙双方的关系过程中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从而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正常施工,以便为完成项目的成本和造价控制提供有利的条件。
4 结 语
控制多层住宅工程造价,其意义在现阶段非常重大。影响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要做到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注重优化设计。另外,更要认识到加强管理和加强施工的监理工作对多层建筑的整个项目造价控制所起到的重要性,从实地上贯策落实加强管理和加强施工的监理工作的优化理念,为多层住宅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建;多层建筑;结构设计;户内组合
Abstract: with the diversity of the building with,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problems will meet, we will follow in various standards to solve some flexible structure scheme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ultilayer residence structure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authors.
Keywords: with; Multistory buildings; Structure design; Indoor combination
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多层住宅单元组合
1.1 单元设计的组合层次
单元设计的组合层次一般有三类:即“单元―幢”、“套型―单元―幢”。 “基本间―套型―单元―幢”。“单元―幢”的组合层次简单明了,但可能作出的组合体类型受单元尺寸制约,组合变化的灵活性不如其他两种。“套型一单元―幢”的组合方法是以套型为最小组合单位。同一个套型可以在不同的组合单元中重复出现,因而设计几种套型就可能作出多种组合单元。由于这些单元都是在统一的套型基础上形成的,相互组合的灵活性较多,能形成比较多样的组合体的成套设计。以套为基本单位定型的做法使套与套的界限明确,适于在工业化住宅中采用。“基本间―套型―单元―幢”的组合方法是对户的组成进行再分析,提炼出几种重复的单位即“基本间”。这种方法可以使套型的组成更具规律性,适合在小开间横墙承重的成套住宅设计中采用。这对简化平面参数,减少构件规格十分有利。
1.2 单元组合方式
将若干个单元组合拼接起来就形成一幢住宅。其组合方式可分单向组合和多向组合两
类。单向组合一般可采用平接、错接、转角接等不同的组合方式,在单向组合体中一般设计有尽端单元、中间单元、转角单元。中间单元是标准单元,尽端单元则由于山墙提供了直接采光的外墙而不同于中间单元。就是采取尽端单元与中间单元组合的设计。转角单元是供组台体转变方向组合使用的。它局限性大,而且要增加构配件类型,目前多采用中间单元作转角组合的方法代替复杂的转角单元。沿街布置的住宅,建筑朝向常受到街道走向的限制。为了获得良好的建筑朝向,常进行锯齿形锗接组合,这样不仅满足了朝向要求,而且又变化了建筑体形。这种组合可以用锯齿形单元错接,也可以用平直单元作锯齿形锗落组。多向组合单元的设计要使单元具有几个方向组合的可能性,必须使每个方向可能拼接的部位的尺寸相互协调以适应多向组合的单元平面一般是多肢的。
二、多层住宅结构设计
2.1 多层住宅的户内组合
(1)户内各部分的功能关系。多层住宅户内各部分的组合必须符合功能关系要求,要为家庭提供尽可能好的使用条件,如厨房应尽量靠近户门入口,使带进家里的蔬菜和副食品直接送入厨房,餐室应靠近厨房,便于联系;卧室与分户门之间应有一个过渡空间,避免开门就把卧室一览无余,尤其北方要防止冬季冷风直接吹入卧室;卫生间从使用上看应靠近卧室,但卫生间易使墙面受潮,且水箱噪声和气味也会影响卧室,所以应适当隔离等等。户内组合应满足日照、通风、采光、隔声等基本要求。良好的朝向可以提供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因此选择合理的朝向是保证住宅能有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户内气流可以分为清、浊两种,厨房、卫生间的污浊气流应尽量不通过居室,以保证居室微小气候的卫生质量。当气流由南向北时,浊气流对居室无影响;气流由北向南时,则浊气流影响一个居室。组织好穿堂风是炎热地区户内设计的重要内容,为有利于形成穿堂风,应尽量使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使气流通畅。在具体设计中,常常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次要矛盾服从主要矛盾。
(2)户内组合特点。户内组合可分为居室的非套间组合和居室之间相套的套间组合两类,非套间组合能使各房间独立,使用上不会相互干扰。非套间组合一般用走道来组织户内交通。但走道所占交通面积比例较大,不太经济。如将走道适当放宽形成过厅 (一般除满通外还能放下一组餐桌椅),不但可以组织户内交通,还兼有进餐等起居功能,面积利用率可大大提高,如果过厅内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则交通空间将变成兼有交通和居住功能的综合空间―――居住过厅。由于居住过厅除组织交通外,可以进餐,可以会客,还可在必要时设床解决临时留宿问题,等于增加了一个居住空间。因此在近阶段,有无居住过厅成了户型的一种标志。常见的“二室一厅”户型是目前在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三室户比例的住宅建设中很受欢迎的一种户型。由于住户的经济地位、人员构成以及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因而对户内的平面布局要求各异;即便是同一住户,不同时期对户内布局的要求也会有所改变。为了满足住户的不同需求,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户内组合即空间分限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2.2 动态型住宅建设方式的设计
近年来,住宅设计中灵活可变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地都在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开间住宅要求板跨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对有些地区不一定适合。有的方案是在小开间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加以探索。它通过变动户间某一道墙的位置可变化出多种套型,可改变相邻两套的面积和户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尤其适合商品住宅的需要。根据近年来对商品住宅的调查,绝大多数的买主都是在住宅建设过程中或基本建成后前来商购,他们对面积和户型的需求各异。这个方案设在户间的某一道墙,可以在施工过程中或基本建成后,根据买主的需求确定其位置,由此可变换出 8 种户型。还有一种被称为“支撑体住宅”的设计方法。其特点是由建设单位建成住宅骨架支撑体部分,即设计和建造住宅的“外壳”,其内部让住户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要求进行房间分厢和装修,将半成品住宅变成成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者的意愿。但这必须要有专门的室内设计和装修单位为之服务,要有性能良好的隔培配件、厨卫设备、门窗系列和住宅内各种配件与之配套,以满足住户的需求。
2.3 多层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1)立管管道敷设。立管管道敷设在管道井内,使厨、卫整洁美观,缺点是占用了厨、卫的面积,但比例不大。在中高档商品房建筑方案设计时应优先考虑这种方式,即可以提高厨、卫的使用质量,又可以降低排水管的水流噪声,提高住房的环境质量;对于厨、卫面积较小的经济适用房和解困房,在南方天气较暖和地区可考虑明装在建筑物外墙阴角处,使空间得到最大利用;在其它地区可考虑明装在厨、卫的墙角处,但应以不影响住户厨、卫的使用为前提。
(2)地漏设置问题。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附件,其作用就是及时排除地
面的积水。在住宅建筑中,一般只在卫生间地面设置地漏,而在厨房中则不设置。因为在实际使用中,厨房地面不会形成积水,如有少量溅水,用拖布即可解决。同时,由于长时间不用,使水分蒸发,破坏水封,管道中臭气进入室内,污染空气。故厨房不设置地漏,避免排水横管进入下层用户。
(3)家用热水器设置问题。住宅设计时应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条件,或设置热水供应设施。所以在没有集中热水供应的住宅,应考虑家用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及冷热水管道布置。家用热水器一般有燃气、电、太阳能等三种。燃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一般安装在厨房或卫生间内,在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预留出热水器的安装位置和冷热水管道的接口,便于用户装修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简便安全,无需燃料,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无污染,故已被作为一种节能措施,太阳能热水器一般安装在屋顶,这样就需要在卫生间与屋面热水器之间设置冷热水管道,所以在建筑设计时需预留太阳能热水器及冷热水管道的安装位置。
三、结语
住宅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辩证法,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建筑与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在建筑设计中要把握系统观,体现科技观,富有创新观,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胡晓雷. 浅谈民建中抗震设计的几种方法[J]. 山西建筑,2010,(4).
关键词:建筑方案,环境温度,飘窗,建筑抗震。
建筑凝结着人类文明与科学技术的智慧,建筑群是城市环境的主要构成部分, 建筑风格就是一个城市的面貌,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重要表征;是一个城市人文和时代风格最显著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年代、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文化底蕴的反应。所以在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各种不同的地点,更需要有各种不同的建筑形态;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要求建筑(形态)不断更新。因此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物需要不同的建筑方案。
建筑方案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图扩初设计。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离、内墙的布置、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通道和楼梯的位置、电梯井的布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下来。建筑立面是表示房屋四周的外部形象,是在满足房屋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前提下进行的,适用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紧密结合平面、剖面的内部空间组合把适用、经济、美观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房屋外部形象的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反映建筑功能要求和建筑类型的特征;
② 结合材料性能、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的特点;
③ 掌握建筑标准和相应的经济指标;
④ 适应基地环境和建筑规划的群体布置;
⑤ 符合建筑造型和立面构图的一些规律。
由此可见一份完整的立面设计,不能仅仅考虑建筑外形美观问题,而是要综合考虑以上多种因素后得出的最佳方案。尤其不能盲目的照搬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建筑方案。地域环境差异对建筑方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地域差异导致的环境温度差异对建筑方案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导致我国南北方环境温差很大,这就要求设计者要充分考虑温度变化对建筑方案的影响。尤其当今强调绿色建筑的年代,节能也应体现在现代伟大的建筑创作中!在严寒地区凸凹不平的外墙,随心所欲的设计体型,无形中增大了散热面积,会造成多少能源浪费!据统计,全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0%,建筑节能的潜力很大。所谓建筑能耗,是指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炊事燃料、家用电器和热水供应等能耗,其中以采暖和空调能耗为主。.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节约能源将是其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筑节能的技术途径,主要依靠减少围护结构的散热以及增进供热、制冷系统的热效率两个方面。按照《住宅建筑规范》的相关要求,住宅应通过合理选择建筑的体形、朝向和窗墙面积比,增强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房屋设计应该尽量避免能源浪费。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原则上应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适当控制建筑体形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减少建筑面宽,减少为外观造型而增加的墙体凹入与突出,加大进深或增加组合体。另外现行住宅多为北入口、北楼梯,目的在于减少北侧房间。但是,对于北方寒冷地区的多数城市来说,冬季主导风向是北风,会给入口造成的冷风侵入量太大,加大了住宅的采暖能耗。因此,寒冷地区多层住宅不应采用开敞式楼梯间,应在入口处设置门斗或采取其它避风措施,减少散热。
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门窗被称为建筑的“眼睛”,但它却是保温的薄弱环节,是热交换和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近年来飘窗、落地窗因采光好、更通透时尚,便于观光望景而备受追捧,但设计者不应不顾建筑特点和朝向,东南西北只要开窗就设计成飘窗,而且飘窗面积越做越大,有的房间飘窗面积与墙体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了各占一半甚至更大。飘窗越大,造成房间的热损失越大,增加热能损耗越多。
地域差异导致的抗震烈度差异对建筑方案的影响
在我国不同地区地震烈度不同,建筑物抗震等级不一致,如果建筑师能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阶段中较好地考虑抗震的要求,则结构工程师就可以对结构构件系统进行合理的布置,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以及相应产生的地震作用和结构受力与变形比较均匀协调,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力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有时为了提高结构构件的抗震承载力,不得不增大构件的截面或配筋用量,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建筑设计是否考虑抗震要求,对整个建筑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建筑抗震设计过程别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⑴ 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的扭转反应。
⑵ 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方案;设计;问题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的进步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我国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至今为止已经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长期以来由于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经验及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得工程设计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性的短板,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弥补并改善由建筑方案设计方面的问题引起的不良影响,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建设设计工作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注重工程施工质量水平的提升,应当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需找问题,而建筑方案设计作为影响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加强建筑方案设计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
1 我国建设方案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建筑方案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工程施工的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技术应用、成本节约等各个方面的目标是否能够很好的实现。本文基于对我国建筑设计行业的充分调查和认识,认为以下几个问题是我国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1)建筑防火设计不够严谨。消防是工程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专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建筑消防设计的趋向规范化和完善化,现阶段的建筑防火设计在理论设计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际运用方面,却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建筑防火设计问题为:第一,以地面为分界线的建筑上下部位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分隔设施,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在建筑物地面上下部位之间应当设立隔离带。而针对这一规定,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落实的建筑设计中去,这一建筑防火设计问题较常见于设有地下室的民用住宅或者是多层住宅中。第二,高层建筑中预留的变形缝设计的较宽,在过去的建筑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对变形缝的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得变形缝上下连通,具有十分强大的拔火作用,甚至在一些建筑的变形缝处理过程中出现了易燃材料,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建筑火灾发生的隐患。
(2)总平面图设计的深度不足。在以往的建筑项目施工图审的过程中,发现总平面图设计问题数量达到整体设计问题数量的90%甚至更多,这些问题大多集中在中小型设计单位。这些总平面图大多设计深度不足,往往只对建筑单体平面进行了粗略的定位,而对建筑单体之间的间距,建筑中的道路布置以及道路坡度、宽度、转弯半径等必要的设计内容没有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说明。
(3)等强度替换设计问题。等强度替代设计问题对工程后期施工质量的影响较大,等强度替代问题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集中表现为钢材匮乏情况下对施工过程中所用钢筋结构混凝土中的钢材的等强度代换设计等,在代换的过程中,常常优先考虑具有相等强度的材料进行替换,虽然这样能够很好的满足强度要求,但却很难同时达到建筑对抗拉性能等其他的一些机械性能的要求,因此,采用等强度替换设计,常常会因为兼顾了一点而无法满足其他多点,给工程后期施工带来较大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2 有效应对建筑方案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建筑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要想提高工程建筑设计的质量,从而有效的为工程质量的提升贡献力量,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2.1 加强设计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及责任意识的建设
建筑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后期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的发挥,良好的性能发挥需要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强烈的质量责任心。总结以上问题,从设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和人员责任心的加强方面完全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应当对设计人员有计划的制定周期固定的,内容涵盖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灌输质量观念的重要性,让员工切实的体会到责任心的重要性。通过企业培训,着眼于使员工养成自觉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良好习惯。
2.2 不断提高建筑设计工作中的质量意识和加强技术指导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上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的以质量优势取胜,工程设计单位应当不断重视对设计工作质量的重视,自觉在从事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的过程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感和忧患感,使得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自觉对每一个工程设计细节认真考量,力争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做到高于标准水平,力争卓越水平。另外,无论多么优秀的工程设计,只有通过工程施工表现出来,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对设计的透彻体现,设计单位应当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重视工程施工前的现场技术指导工作。例如,在纺织建筑物裂缝问题方面,设计人员应当对楼板端口处预留分割缝的位置和尺度对工程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指导,通过这种技术指导可以减少许多质量问题,从而使得工程设计方案的价值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3 结语
问题和创新是行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建筑行业要想取得良性健康的发展,就离不开对已有问题的解决和新技术的应用。建筑方案设计是建筑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对建筑方案设计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探讨有效完善方案设计的有效措施,不仅对整个建筑行业,而且对单个建筑企业来讲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不断的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持续的改进,才能期待工程施工质量的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毅敏.消防电气设计及工程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建筑电气,2007(118).
[2] 蔡柳青.建筑方案设计的程序与要点[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4).
[3] 潘国明,陈跃,胡凯.建筑方案设计方法探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02).
关键词:小高层住宅;短肢剪力墙
一、工程概况
长春某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120000m2左右,由15栋小高层组成。主体结构为地上十二层,无地下室,层高3.00m,为普通住宅,单栋建筑面积8000m2左右。开发商为了尽可能的增加性价比,要求设计对结构方案进行优化,并要求在满足安全和适用的前提下,主体结构用钢量控制在50kg/m2以内。为了满足开发商的要求,设计作了以下三个方案的比较,并从中优选出最优方案。
二、方案一: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本方案的特点是依据建筑平面布局设置框架柱和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同时兼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在办公类高层建筑中应用相当普遍。经初步计算,按此方案设计,主体结构用钢量为47kg/m2左右。但此方案缺点是住宅室内露柱露梁,浪费室内空间,销售价格比剪力墙结构的要低,影响后期销售。
三、方案二:采用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本方案的特点是依据建筑平面布局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对较长的墙开结构洞将其分为联肢墙,使各墙段的刚度均匀,由于抗震墙较多,可以构成整体抗侧力很强的体系,对较高建筑抗震特别有利。但若房屋高度不大,反而会造成因刚度过大而招致较大的地震作用,而且造价也会增大。而且,经初步计算,按此方案设计,主体结构用钢量为60kg/m2左右,并非是理想的方案。
四、方案三:短肢剪力墙结构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住宅,特别是小高层及多层住宅平面布局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柱露梁、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于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以剪力墙为基础,并吸取框架的优点,逐步发展而形成一种能较好适应小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体系,即所谓“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仍属于剪力墙结构体系,只不过是采用较短的剪力墙肢(短肢剪力墙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为5~8的剪力墙),而且通常采用t形、l形、]形、+形等。当这些墙肢截面高度与墙厚之比小于等于3时,它已接近于柱的形式,但并非是方柱,因此称之为“异形柱”。故从广义角度讲,宜将这种结构体系称之为“短肢剪力墙——筒体和一般剪力墙结构体系”。另外所谓“筒体”就是以楼电梯间所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所谓“一般剪力墙”就是指墙肢截面高度与墙厚之比大于8的剪力墙。本方案的特点: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剪力墙的数量可多可少,剪力墙肢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尺寸和布置以调整刚度和刚度中心的位置;由于减少了剪力墙数量,而代之以轻质填充墙,不仅房屋总重量可以减轻,同时也可适当降低结构刚度,使地震作用减小,这不仅对基础设计有利,而且对结构抗震较为有利,同时也可降低工程造价,还可加快施工进度。这种结构体系通常视建筑平面及抗侧力的需要,将中心竖向交通区处理成为筒体,以承受主要水平力。经初步计算,按此方案设计,主体结构用钢量为48kg/m2左右。
从以上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建筑合理还是经济指标,第三方案均优于前两方案,更为经济合理,故本工程最终采用了短肢剪力墙结构。
五、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由于短肢剪力墙在地震区应用经验不多,为安全起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对这种结构抗震设计的最大适用高度、使用范围、抗震等级、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墙肢厚度、轴压比、截面剪力设计值、纵向钢筋配筋率等均作了相应更为严格的规定。此外,短肢剪力墙结构在设计时要选择适合的计算软件,合理地选择计算分析方法,确定计算模型和相关参数,并加强对计算结果合理性判断,特别要加强概念设计,对一些不利部位加强构造措施。在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经过合理的计算和设计,短肢剪力墙结构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如下:
高层点(板)式住宅采用短肢抗震墙结构体系,只要抗侧力构件布局合理仍然是比较理想的一种结构体系,但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中,剪力墙不宜过少,墙肢不宜过短,因此不应设计仅有短肢剪力墙的高层建筑,要求设置剪力墙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和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结构。
短肢墙的布置应合理、对称、均匀,力求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重合。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因此应加墙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加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主要抗侧力结构(筒体或长墙)一般利用楼、电梯间,但要注意刚度的均衡性,不要集中在一处布置,使建筑产生过大的扭转效应。同时筒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其平面尺寸不宜过小,要使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形成多道抗震防线。为了确保水平力可靠传递,核心区楼板适当加厚,与核心筒相连的连梁按强剪弱弯设计,短肢墙之间的梁净跨不宜过小(一般取4~6m),使其具有一定的耗能作用。
短肢墙受力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承担水平荷载为辅,其截面尺寸要适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宜在5~8左右为好,且墙厚不应小于200mm,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比小于等于3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短肢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因其延性更为不利,因此轴压比限值要相应降低0.1。
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一般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主要目的是从构造上改善短肢剪力墙的延性。
对于短肢剪力墙的剪力设计值,不仅底部加强部位应按规范调整,其他各层也要调整,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主要目的是避免短肢剪力墙过早剪坏。
短肢剪力墙——筒体和一般剪力墙结构体系,电算分析力学模型建议采用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按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考虑。短肢墙之间的梁应根据跨高比的不同分别按连梁、框架梁计算内力和配筋(即一般情况下当短剪力墙洞口形成的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连梁进行设计;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短肢墙仍属于剪力墙的范畴,配筋可采用一般剪力墙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长宽比小于3的短肢墙则必须按柱的方法进行设计。注意整体计算需考虑填充墙对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影响,折减系数可取0.9~1.0
如前所述,由于近年兴起的短肢剪力墙结构既有利于住宅建筑布置,又可进一步减轻结构自重,控制用钢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故受到了开发商的认可和喜欢,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高层住宅的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