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健词:**镇 经济发展 问题 对策

**镇位于**县中部偏西北,是原**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坐落在海拔1940米的佛殿山上。**镇有国土面积20.97平方公里,全镇下辖一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办事处,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4860人,其中农业人口1315人。长年以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几届镇党委、政府和全镇各族人民的努力,整个社会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各方面的建设有了新的起色,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低标准地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但是,在整个经济建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笔者多年在**工作,在对全镇经济发展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对**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XX年,全镇经济社会稳步推进,全年实现了生产总值1152万元,比上年980万元增长18%,其中:工农总产值620.5万元,比上年的528.6万元增长17%,工业总产值165万元,比上年的140万元增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1.6万元,比上年的26.3万元下降17.9%;财政支出106.9万元,比上年的93.8万元增长13.9%,边贸进出口总额1473.2万元,其中:进口1092.2万元,出口381.2万元,占全县边贸进出口总额的84.4%,粮食播种面积1310亩,比上年的1192亩增长10%,粮食总产量19万公斤,比上年的21万公斤下降12%,农村经济总收入182万元,比上年的167万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729万元,农民人均有粮183公斤,比上年的211公斤下降13%。

农业是**镇发展中的支柱产业,现有耕地面积1877亩,其中水田594亩,旱地1113亩,水浇地170亩。森林面积1.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1%。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镇群众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镇能抓住畜牧扶贫的历史机遇,以发展生猪为重点,大力发展畜、禽和水产养殖,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建盖和改进厩舍,实行科学饲养,加强疫病防治,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年内肉类产量达191吨,其中:猪肉146吨,牛肉23吨,羊肉7吨,禽类15吨,蛋类1吨,鱼类4吨,养殖业总产值达55万元。

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边贸进出口势头良好。

目前,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75户,其中:批发零售业145户,饮食服务业37户,服务业42户,工业(加工业)40户,汽车运输业5户,从业人员620人。营业总收入966万元,其中:批发零售业338万元,饮食服务业208万元,服务业193万元,工业(加工业)165万元,汽车运输业48万元。

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实施退耕还林1020亩,三年累计新开发茶园1270亩,全镇累计茶园面积4117亩,当年采摘面积2696亩,产量5万公斤。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1古城乡玉米生产现状

玉米是古城乡栽培面积较大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海拔900~1 900 m的地区均有分布,是该乡山区、半山区人民的主要食粮;是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养猪业中,除少数部分以小麦、豌豆、蚕豆作精料外,绝大部分是以玉米为精料来发展养殖业的;在加工业中,玉米是酿酒业的主要原料,通过产品的转化加工使玉米的产品产值产生了较大增值,为地方财政增加了税收,因此玉米生产在该乡农村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古城乡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 000 hm2,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31.8%;产量占粮食全年总量的46.5%;以目前的实际生产水平来看,玉米平均产量仅2 775 kg/hm2(以村为单位,平均产量最低1 207.5 kg/hm2,最高3 520.5 kg/hm2),平均产量与土地实际生产能力相差甚远,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该乡粮食生产及养殖业的发展,从而减缓了农业内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增收速度缓慢,影响了全乡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2古城乡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2.1劳动者素质差,新技术应用程度低

由于受自然及历史因素的影响,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低,整个农业劳动力组织素质差。一是劳动者生产观念落后,无法摆脱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的束缚,导致生产方式落后;二是素质差导致科技意识不强,影响科技措施的推广。如玉米地膜栽培面积仅占27%,杂交玉米种植面积占35.7%,不但面积所占比例小,而且推广应用的技术到位率很低。劳动者是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载体,劳动者的素质与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劳动者素质差,严重地制约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科技的增产潜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大部分农村尚未真正表现出来,导致生产水平仍然处在较低阶段。

2.2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古城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可以说绝大部分旱地是靠天产出,风调雨顺年份可收获较好的产量,异常气候年份则易造成大幅度减产。由于全乡大部分旱地分布海拔高,坡度陡,水浇地所占比例小,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层变浅,土壤墒情差,保肥、保水性差,土地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迂风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易造成玉米减产[1]。

2.3品种退化,抗逆性差

品种在粮食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古城乡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看,玉米品种存在着严重退化的现象,当地老品种退化现象尤为突出。随着种植年代的增加,不注意选留种,导致玉米植株高度偏高(一般在3.5 m左右),果穗变小,秃顶率增加;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根据对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群改种墨白一号的调查表现,植株总体偏高,平均为3.2 m,比杂交玉米会单4号平均高出1.3 m。植株过高,抗倒伏能力弱,迂风造成大面积倒伏,导致减产,严重地制约全乡玉米生产的发展。

2.4土地经营不当,土壤肥力严重下降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生产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土地生产经营形式实现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形式,由于农民意识差,只注重土地的自然肥力,而忽视了土地的培肥。用养分离,只用不养,土壤养分含量严重下降,且各种养分比例失调。在土地耕种过程中,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旱地远离居住地,有机畜肥难以运送到旱地施用,形成了单一施用化肥的习惯。加之群众对作物秸秆还田的作用缺乏了解,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大部分是集中烧毁,造成有机养分丧失,使土壤养分含量比例失去平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易板结,宜耕性差,理化性状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由此可见,因土地经营不当,不注重土地的增肥,导致了土壤肥力较大幅度的变化,养分含量严重下降,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5种植管理粗放,单位面积产出量低

农作物种植管理水平除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受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由于劳动者素质低,科学种田的意识差,形成了数年来大面积种植、低水平管理的种植管理方式,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首先从种植方式开始,虽杜绝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种植方式[2-5],但仍然有较大部分面积还采用撒播和随犁沟种植,规格化种植所占比例小,单位面积内有效株数不足,一般在3.15万~3.75万株/hm2,老品种仅为2.25万株/hm2左右。尤其是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地膜覆盖栽培等所占比例小,据2011年统计资料,全乡玉米育苗定向移栽面积40 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3.6%,地膜覆盖栽培面积为252.73 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24.7%。其次是中耕及施肥管理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农户受经济条件影响,施肥水平低,平均施化学氮肥225 kg/hm2,有的甚至是无肥料可施,仍种“卫生地”;除施肥水平低,还存在施肥方法不当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的施肥方法是先中耕,后施肥,肥料在土表,经阳光照射和雨水冲淋,导致肥料挥发、流失、损失严重。此外,病虫害防治意识差,对目前玉米上出现的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危害未引起重视,绝大部分玉米种植面积基本不进行病虫害的防治,给玉米的正常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3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对策

3.1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

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施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实现科教兴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从整体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农民的科技意识才能加强,科技兴农战略才能在广大农村实施。在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形式上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结合“绿色证书”、“阳光工程”和乡(镇)村级成人技校,组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劳动者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初级教育,培训一批实用型的农科员和科技户,通过科技示范户带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的积极性。二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阶段进行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可采用田间实地讲解培训,还可利用图片资料、宣传专栏和电影、录像等进行宣传,不论是采用任何形式的培训,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增加科技推广技术的到位率,使其不但掌握全面的科技推广技能,还了解市场学和营销学,全面提高粮食产品的产量和产值。

3.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使作物有一个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是粮食作物获得高产的关键。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依托国家以工代赈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草)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对25°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草),整治水土流失,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势头的同时;对25°以下的耕地实施坡改梯,把坡耕地变为水平台地,提高其保肥、保水能力,减少土、肥、水流失。在实施坡改梯的同时,加强沟渠配套建设,山区重点抓好“五小”水利设施建设,逐渐使梯地变为水浇地,提高水利化程度,把大部分旱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地,实现人均建设667 m2以上高稳产农田地的目标。

3.3扩大新品种推广,基本实现良种化

扩大新品种推广,提高良种的覆盖率是提高玉米生产的重要措施[6]。从近几年所推广的杂交组合来看,思单3号、会单4号、雅玉889、正大615、迪卡2号、罗单5号等品种适应性好、产量高,群众反映较好。只有从当地气候条件出发,引入适应性强、产量高的杂交组合,大力宣传发动,并辅之以必要的推广措施(如采取责任状管理,加强行政参与及种价补贴等),使杂交玉米覆盖率从目前的48.9%逐步提高到80%以上,基本实现良种化,用良种替代种性退化的老品种,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从而促进玉米生产的发展。

3.4合理施肥,用地与养地结合

针对古城乡旱地土壤所具有的酸、瘦、干、薄、速效养分低的特点,利用农业电脑专家系统,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比例及作物生长发育需要进行合理的配方施肥,力求做到施肥数量、种类搭配和施肥方法趋于合理,减少养分损失,充分发挥养分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使土壤养分能协调平衡供给作物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种植绿肥及提倡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3.5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增产作用日益突出,要使单位面积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只有采取生物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配套措施,在力争实现良种化的同时,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育苗定向移栽、作物基因诱导剂的应用等措施;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80%以上甚至更多的面积实现格式化种植,海拔1 500 m以上的旱地玉米基本实现地膜栽培,保证有效植株达5.25万株/hm2以上,不断引进国内、国外的高产栽培技术,改变落后的栽培管理方式,提高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4结语

总之,随着全乡人口的增加,可耕种面积的不断减少,要保证人民生活的物质需要,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增加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单位产出量,使粮食生产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才能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使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优化调整,促进全乡粮食及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5参考文献

[1] 王清礼.玉米灌浆速度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J].华北农学报,1981(3):71-74.

[2] 王宜伦,李祥剑,张许,等. 豫东平原夏玉米平衡施钾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4):39-42.

[3] 江东岭,杜雄,张宁,等.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09(3):201-207.

[4] 刘京宝,唐保军,赵霞,等.玉米新品种郑单528适宜密度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12):20-21,25 .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乡镇 财务财政 管理工作 问题 对策

毋庸置疑,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管理中的主要财政机构,其作用十分明显,对推动乡镇各项工作的发展具有推动性。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乡镇财政预算工作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并且构建了完善的规章制度,然而却因为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在资产管理、资金核算、白条抵库等方面仍旧存在问题,如此一来则严重制约了发展,笔者于下文中探究xx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现状,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现阶段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白条抵库与大额付现现象

虽然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大多数乡镇现金管理工作比较规范,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仍旧有诸多乡镇在现金管理上存在问题,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违规现象。其中在诸多乡镇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便是政府日常工作中使用白条抵库或者大额付现现象,这样一来则会导致在短时期内未取得正式票据入账,从而形成大额付现现象,甚至在超过一年之后未取得的正式票据要与白条直接挂账。

(二)未按照相关规定接收原始凭证

当前大多数乡镇还普遍存在的问题便是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接收原始凭证,其中主要分为几个方面:第一是大多数工程支出收款人与出票人等不相符合,甚至还会缺少诸多审核与验收的环节;第二是在填制支款单的时候并不完整,经常会出现无人签字的现象;第三是在进行对外借款的时候并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合同或者协议。第四是诸多企事业单位在补贴方面缺乏依据;第五是发票问题,假发票列支现象严重;第六是原始单据不清晰,不准确,无法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其中占据比例最多的便是办公费用的支出,其中据标着调查与分析,这部分费用主要来自墨盒、打印纸、档案盒等。

(三)缺乏专项资金账户设置

乡镇财政财务专项资金违规使用主要表现在四点:其一是没有按时将专项资金拨付给相关部门;其二是将专项资金的使用用途改变;其三是没有相关的依据列支;其四是没有将其资金积极纳入到其它核算体系之中,甚至还会导致资金出现混合使用,这四种情况下会导致资金发生影响与制约。

(四)缺乏规范的账套设置与账户开户管理

因为每一个地区乡镇情况不同,所以银行开户情况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都是开设预算外专户一个,零余额账户一个、国库集中支付账户一个,过渡户一个、历史遗留基金会账户、农业税账户。然而从当前笔者的调查分析中可以了解到,专项资金并没有单独开户,并且各项资金混合使用。除此之外,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有非常多的乡镇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不同,甚至还会出现多个软件共同使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资金账套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导致货币资金在账套中会出现负数现象。

二、乡镇资金财政财务管理的方法与对策

第一,专项资金需要得到协调配合,要保证形成完整的资金规范体系。大多数专项资金都来自县级以上的部门,并且这部分部门还是主管部门,会出现独立核算的局面。另外,不管专项资金是由财政部门下达还是由相关主管部门调拨,均需要伴随着相应的文件,实现对专项资金的集中管理以及集中支付。第二,在清理往来资产的时候需要按照挂账资金的性质,我国财政部门现已经下发了相关的资金清理文件,且在经过当地政府的批准后下发到各个乡镇地区。其中对于白条支现挂暂付款的现象,则需要对借款人的信息进行查找,保证手续列支的准确性。对于支出资金挂账的,同样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按照资金的属性进行列支;还需要针对用于专门用途的款项要对专项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同一笔资金存在两种情况,分别是挂暂存或者挂暂付的,则需要对冲调平。第三,在新时期乡镇政府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在2014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表明资金管理问题,乡镇政府需要将其作为发展契机,并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内控体系育制度,这样能够为资金提供依据,并且还可以避免犯罪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流程梳理将各个业务部门的经济业务事项以及相关的财政部门资金进行关联,从多个方面出发与分析,包括法律制度,以此用来牵制降低风险,保证资金管理能够做到有章可循,保证资金具备安全性,长此久往可以杜绝贪污犯罪现象的发生。第四,需要做好财产物资验收以及各项监督、稽查工作,保证实现对货币资金以及实物资产流入的管理。一般情况下,货币资金的流出往往会伴随着实物资产的流入,要想进一步解决这种情况,则需要做好稽核以及验收工作,各个乡镇需要按照工程验收、设备验收等内容成立专门的验收小组,并且还要选择责任心比较好的人员作为组长,或者选择素质以及专业能力比较高的专家进行验收,这样便可以实现对资金流出的有效追踪。第五,需要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积极制定项目资金台账,从根本上杜绝隐形债务或者冒领资金现象的发生。众所周知,在乡镇中隐形债务所涉及的金额比较大,且年度比较久,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制定台账,这样一来则无法将项目的总体情况进行反映。而在此发展趋势下积极构建台账,不仅可以将项目内容加以反映,并且还可以对审批的时间、筹资的渠道等加以分析,不仅可以避免隐形资产的出现,并且还会从根本上避免各类突发现象所引发的资金纠纷以及冒领资金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马超.加强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N].安徽农学通报,2013,12:11+35

[2]李崇峰.浅析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庆阳市为例[J].财会研究,2011,04:47-48+56

[3]龚瑞祥.乡镇财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经济,2011,04:22-23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乡镇中心园;学前班;师资培训

乡镇中心园,就是在乡镇所在地由乡镇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独立建制,有三个以上不同年龄班,按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履行幼儿园根本任务的学前教育机构。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力图以乡镇中心园辐射村级幼儿园(班)和培训村级幼儿园(班)教师,带动幼儿教育的整体和和谐发展。那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这种形式是否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中存在着哪些问题?应当如何促进贫困地区的乡镇中心园更好地培训村级幼儿园教师?

为了考察这些问题,笔者运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的抽样方法,即出于获取研究样本的便利性,并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选择西部某省一国家级县为研究对象。该县具备贫困地区的特征,如该地农村为山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多、属国家级贫困县。该地农村仅存在乡镇中心园和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这两种学前机构形式,还建立了“以省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园为主体的指导和服务网络”。在搜集资料时,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查阅法,辅助使用了问卷调查法。资料搜集分两次进行,2006年9月和2007年6月分别在该地停留了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实地调查。

一、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必要性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十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园园长负责”。可见,国家已从政策层面上认可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和要求其发挥指导作用。由于培训学前班教师是发挥指导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为此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在部分程度上是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

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是贫困地区农村幼教现实的需要。在我国,不同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即使在笔者考察的同一个乡镇,乡镇中心园和学前班在发展水平和办园(班)质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该地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乡镇中心园是幼儿教育体系的枢纽之一。利用乡镇中心园承上启下的优势,把乡镇中心园作为实现农村幼教发展的基本载体,以乡镇中心园为点辐射学前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

(二)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可行性

在该地区,一个乡镇发展学前教育的落脚点在乡镇上,首先投资兴办的也是乡镇中心园。教育主管部门比较重视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与发展,对其师资、设施、管理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改善强度比较大。为此,该地乡镇中心园是农村幼教人力、财力、物力最集中的资源地,是农村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和骨干力量,具备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条件。

具体来看,在地理位置上,该地的乡镇中心园都建在乡镇政府所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利,生源较为充足,人文环境较好;在师资上,该地有限的幼教专业人才都集中在乡镇中心园,且多为国家正式编制的教职工,工资待遇基本能得到保证,师资队伍相对稳定;在财力上,该地乡镇中心园大多属于全额或差额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其经费以国家财政预算安排为主。有相对机动的财力可以利用;在规模上,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办学规模在本地区相对较大,场地较为宽敞。园舍、设备相对较好;在信息传递上,乡镇中心园与上级幼教机构的联系较为紧密和便利,可以直接上通县市级幼儿园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还可以结合学前班的实际需要与之进行交流和帮扶。

二、乡镇中心园培训学前班教师存在的问题

调研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因地制宜,组织学前班幼儿教师参加各项培训,并为其提供学习机会,带动了学前班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农村幼教发展贡献了力量。但是,当前乡镇中心园在培训学前班教师中存在一定问题,影响了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

(一)培训活动无计划

就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当地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制定了每学年幼儿教育发展规划,规划中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要开展培训学前班教师的活动,建议性地指出培训内容,但没有明确规定必须培训哪些内容,更没有制定培训活动计划。在执行上级规定时,绝大多数乡镇中心园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这表现在:乡镇中心园往往不考虑学前班教师的需要。而是依据自己的方便开展培训活动;培训时间往往安排不当,将本应安排在学期初的活动安排在学期末;在履行完培训任务后一扔了之,没有记录和思考存在的问题;在培训中存在重复培训和随意培训,没有延伸和巩固培训的成效。

(二)培训形式较单一

问卷调查发现,学前班教师较喜欢“专题讲座”、“跟班见习”、“送课下乡”等培训方式,部分学前班教师希望在接受培训时能“亲自去上课,让老师找出存在的问题”。但访谈发现,该地乡镇中心园培训作用的发挥途径较为单一。以经济发展较好、幼儿入园(班)率较高的一个镇中心幼儿园为例。该幼儿园已经成立10多年之久,每学期举办1—2次的学前班师资培训活动,80%的培训采取了集中培训这一方式,即在乡镇中心园举办讲座、培训班、展示公开课、开展技能培训等;该乡镇中心园曾送课下乡5次,接待学前班教师来参观学习及业务咨询4人。除此之外,结对指导、包点支教、合作教研、资源共享等培训形式使用极少。

一方面,培训内容不全面,集中在室内外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技能、教玩具制作等较实际、易学会、有显性结果的培训内容,但“培训的东西只涉及教师本身,只让学前班教师学习立竿见影的、表面的东西,没有长远的考虑”;相对而言,对幼教政策宣传、幼儿园(班)管理、家园工作、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开展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培训较少,而实际教学中十分需要这些内容。如一位学前班管理人员认为,十分有必要教授怎么进行家园工作,因为“很多家长外出打工,孩子跟着公公(爷爷)奶奶,他们只把孩子送来读书,不知道怎么在家教育孩子”。再如,还需要教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学前班都是不同年龄混在一起的,年龄不同,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幼儿园老师可以培训他们,怎么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教学”。另一方面,部分培训内容不符合学前班教师的需要。不少曾接受过乡镇中心园培训的学前班教师认为,幼儿园开展的活动是依据幼儿园的设备和条件设计和实施的,其教材、教学内容和学前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样的培训内容脱离了学前班实际。还有的教师认为,乡镇中心园教师培训的某些内容要求过高,自己纵使有心也无能为力。

(四)培训中双方地位的不平等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中心园过多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受过专业培训教师的优势,未将学前班教师看作平等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有的学前班教师感到,幼儿园教师“自我感觉良好”,看不起接受培训的学前班老师。一位小学负责人曾这样说,“幼儿园老师送课下乡,根本就认为学前班老师无知。(幼儿园老师)下乡的时候像总指挥指点江山一样教育学前班教师,这样不对,那样不行。”这或许说重了问题,但也反映了一定的现状,否则学前班老师不会认为,“我们确实不懂,自己也很自卑,因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有能力、需要接受培训,但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态度打击了学前班教师的积极性”。

(五)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小

该地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在乡镇中心园执行上级规定开展培训活动时,由县和乡镇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管理其培训活动的开展。但因为权责不明、或者工作繁忙、人手不够等原因,这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只是要求乡镇中心园在学年末上报培训活动开展情况。除了这一规定,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极少或者根本不监督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情况,更没有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的开展进行较完整的考核。这导致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责任感较弱和积极性差,个别乡镇中心园根本未履行培训和指导学前班教师的任务,还有很多乡镇中心园管理人员认为开展培训工作是上级领导的规定和附加的工作量。

三、促进乡镇中心园更好培训学前班教师的建议

以上诸多原因影响了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的效果,以至于有的学前班教师认为,“虽然每年都培训,都是走形式,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当地实际,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一)制定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的规划

针对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无计划这一问题,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结合国家幼教政策和本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定和制定5年或者5年以上的长期规划。在规划中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在农村幼儿教育中的职责,尤其明确指出乡镇中心园需要开展培训活动的最终结果、基本内容、形式、考核方式等;规划中还可指出何时、以何种形式组织相应的会议或者活动,让各个乡镇中心园交流经验、互相学习。2、乡镇幼教管理部门结合县级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制定5年内的近期规划;分解出近期规划,制定每一学年的短期计划,最好为乡镇中心园明确基本的培训内容和大致的培训形式,让其有步骤地开展活动。3、在制定规划时,两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应给予乡镇中心园一定的自,鼓励其在培训活动开展中多跟学前班教师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制定更为具体和详细的培训活动开展计划。

(二)加强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监管力度

针对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监管力度和责任感弱问题,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以:1、县和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各自制定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的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乡镇中心园每学期一次汇报培训活动开展工作的执行情况。2、明确和区分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管人员及其任务,并对监督者的工作进行监督。比如,乡镇中心校可在每学期进行一到两次的检查或者亲自参与该活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则可每学期听取乡镇中心园的汇报一次、到园亲自考察和督导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工作一次。3、将乡镇中心园培训活动开展列入乡镇中心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工作业绩范围,并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成立相应的评审组,在学年末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4、在每次的督导和评估过程中,两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发现、表扬和鼓励开展培训活动良好的乡镇中心园和个人,对其给予物质奖励。

(三)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该地特殊的经济、教育和文化现状严重制约了乡镇中心园示范作用的发挥及其效果。比如,在师资上,该地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是由小学聘请的代课教师,她们的学历多为初中,收入相对低,这样的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给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此,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加大经济投入力度:1、县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农村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该经费主要用于保证幼儿教师固定工资的按时发放,为后期持续培训奠定基础;还有少部分经费可有针对性地扶持和积极改善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2、由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领各个小学的职责,规定各个小学拿出一定比例的幼儿收费用于补贴和提高代课教师工资,尽可能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3、乡镇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的费用用于促进乡镇中心园开展培训活动: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鼓励乡镇中心园,为其提供开展培训工作的费用,包括购买必需物品的费用、下乡送课的交通费和就餐费等,并对培训活动开展好的幼儿园教师给予物质奖励;一半费用用于支持和奖励学前班教师,包括补贴他们参加培训时需要的交通费和就餐费,对优秀学习人员给予物质奖励等。

(四)乡镇中心园需要提高自身素质

该地乡镇中心园的师资水平、教育保育、管理等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好。但笔者也发现,该地很多乡镇中心园缺乏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园示范和龙头作用弱。特别是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乡镇中心园主要依靠收费维持生存,经费少且不稳定,幼儿园设施简陋,中心幼儿园不断呈下滑和萎缩趋势,影响了其在农村幼儿教育中培训学前班教师效果的发挥。针对乡镇中心园本身存在的问题,除了依靠上级资助,乡镇中心园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加强教师业务技能培训,探索管理和保教方法,以保持在幼教管理、教育教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先进性,更好地带动学前班教师的发展。此外,乡镇中心园应该结合当地农村幼教实际,如幼儿教育发展不均衡。明了开展培训工作也是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内心勇于承担起培训学前班教师的重任。

乡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4-0094-01

1 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技术投入不够,基础设施简陋

我国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已经由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经济来源是自收自支,因而国家的资金投入大大减少,导致基础设施简陋。由于国家政策改变、退耕还林等导致各级部门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不够重视,投入力度也大大不足,也是造成基础设施简陋的原因,甚至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站的设备和技术还落后与一些规模养殖场[1]。

1.2 专业人才紧缺,队伍素质普遍较低

现在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全民所有制单位,经济来源属于自收自支,其基础设施又较为简陋,故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都不愿意在其工作,造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出现岗位断档情况。

1.3 缺乏保障制度,防疫工作很难贯彻落实

国家颁布相关的动物防疫规定,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动物疫病,应实行计划免疫制度。而其他的动物疫病应由县级以上的相关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制定计划,经批准后进行实施。但是当前并没有贯彻落实的情况,导致防疫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难度更高、更大。

2 加强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2.1 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乡镇畜牧兽医推广体系发展

第一,应加大政策的投入力度。即结合当前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兽医技术体系的推广。第二,加强科技投入。由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组织,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从事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对当地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及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供出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当地政府部门和上级各部门应建立并完善投融资机制,并积极建立以农民为主体,以财政投入为向导,信贷、民资、企业等社会性投入作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和畜牧兽医体系的推广[2]。

2.2 提高专业水平与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当地政府部门和各上级部门应聘请专人员进行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本解决目前乡镇畜牧兽医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问题。 二是当地政府部门和各上级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素质涵养。

2.3 完善保障制度,促使防疫工作得到贯彻实施

针对出现的重大疫病若是有不予以配合做好强制免疫的,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从而使强制免疫工作得到保障,使强制免疫制度得到贯彻实施。乡镇畜牧兽医人员还应对辖区内畜牧生产情况进行登记,并应根据登记资料及时对动物进行免疫,同时对上市的动物、家禽进行严格的免疫检查,保证上市畜禽健康合格,和使用安全[3]。

探讨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能加强我国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促进我国乡镇畜牧业的高效发展,推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泽宾.资中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及推广模式的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