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新课标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集中体现为:语文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结合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遵循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
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即: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快的发展。
三、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运用于教育教学。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同时也要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习中,给学生有利的指导和引导,精讲精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真的还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自读自悟,成为获取知识的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要,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1、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4、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5、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6、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每个学生健康发展。
一、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改善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在和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取得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教师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形成教学风格和特色。“
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列为第一条,可见它在整个《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这个”素养“中包含着我们早已习惯了的说法——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能力“只是指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语文素养则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这种语文素养应该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现代社会的学习讲究的是终身学习,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主动求知,才能终身求知。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实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等。由此可见,面对新课标,语文教师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功底,以便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当今社会讲究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课堂将是一个广阔的训练平台。
但要注意,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明确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起个人的责任,并寻求学生的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尊重、学会表现自我……通过合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种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质上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给学生一片自由思考的空间。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沟通交流的良好氛围,那么,语文的课堂会给学生们提供这样一个有效的环境,进行合作,进行探究。
四、新课标的要求不应抛弃传统
上周教研室组织全体英语老师学些了英语新课标,在这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培训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英语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
我认为新课标有以下许多特点:
一、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三、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新课标已经开始实施了,对我们来说,新课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学习,看到了新课标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所以,我体会到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一、 要转变教育理念,迎接新的挑战
首先,《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知识点”上升到“能运用知识做事即指向素养的课程单元”。 这必然会涉及教学方式同步变革,其标志就是真实情境的介入与深度学习,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学校课程如果脱离真实情境,就会导致“用不言语的方法学外语”。新课标突出了话题的选择更多的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了与学生年龄阶段相适应的话题为主线的编写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尝试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去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个人的知识体系,要时刻做好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同时,英语教师,务必要更新观念,不断创新,不断尝试,时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对学生,进而时刻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求新,不断进步,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不断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各种能量,成为真正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人才。
其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关键词】英语新课标教师专业课堂设计转化学困生教材取舍
通过学习,了解到2011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有关英语教学的八条建议,从教师自身、学生个体、教材教法、知识传递、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课内外教学等方面,对教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同时也分析了目前英语教学的突出问题,值得思考。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一员,我受益良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也对自身的45分钟内外进行了反思,未来在以下几个方面中会多加注意,并加以改进与应用,力争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让教学成为师生沟通知识和感情的桥梁。
一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充电
在平时的听评课过程中,有个极深的感受,班内学生说英语的节奏和语音语调,几乎和任科老师如出一辙,学生跟着老师进门,也潜移默化了老师的很多语言特色,其中,包括延续了老师的长处,还延续了有些教师自身没发现的不足。因此,作为学生模范的引导者,教师自身水平则显得尤为重要。要给别人一滴水,自己要努力先有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而教学中的自来水,就来自教师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既要更新学科专业知识,如英语语法、词汇、语音等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而且还要能有效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要成为学生乐学的源动力,让学生因爱学而好学,教师就要让自己散发更多魅力,成为知识渊博、专业过硬的老师,提炼适合个人特点,并能很好地影响学生。尤其是面对课堂的突况,要能“化险为夷”,巧妙与所学内容相联系,灵活掌握课堂节奏,为我所用。
二创设活动型课堂,让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作为外文学科,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学生能很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让英文成为生活中可以应用的一个事物,不是纯粹的记单词、背课文,而在于能够结合生活实例,恰到好处的使用已学的英语,而不是培养会做考卷的哑巴英语生。因此,注重语言实践,很大程度上,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开发,不断延伸到课堂之外。在过去的教学中,我挺重视这一块,尽可能的让教学情景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鼓励他们进行对话,对所学文本进行操练,让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也会开展英语竞赛等纯英语的课堂模式,但是,课堂之外的活动仍然很有限,对分设的任务,也一般只能用小组反馈的形式进行,而考虑低年级,经常最后还是不得不使用中文。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加强英语的活动范围,信任学生,也相信他们可以逐渐的能用英语进行传递和应用。同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设说英语的氛围,不管是生生,师生,能够用英语交流,多种方式的表达,大胆呈现,侧重培养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用英语来做事情。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转化学困生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优化课堂教学。在城乡结合区中学,学困生的问题相当严峻。尤其是很多外来工子弟的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家长要上班,或者本身知识能力有限,无法监督或帮助孩子的学习,慢慢的一些学生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对英语学科初期还是很感兴趣的,但随着需要记忆的单词、词组、语法,渐渐的望而生畏了。而一些学生学习被动,出现作业抄袭现象,久而久之,无法独立思考,也破坏了英语学习整体的由易至难的规律,慢慢就跟不上了。所以,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名优等生同样重要。教学中,要注重赏识教育,对于进步要给与及时的鼓励,当他们回答问题时,要用眼神传递对他们的期待,若答对了,要用掌声或表扬来肯定他们,若回答错了,要讲些鼓励性的话,如“It doesn’t matter.”,千万不能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巧设提问,关注全班学生的参与度,尽可能把面铺向全班,让更多的同学不是“要学”英语,而是“乐学”英语,最大的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是教学最好的方向和目标。
四有效使用教材,适当进行取舍与调整
任何教材都不可能与特定学生群体、特定学习环境完全吻合,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需要,需要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取舍和调整。在微观调整是很经常的事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对内容进行删减,调整教学顺序,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等等。例如,在仁爱版英语九上Unit1 Topic2 SectionB中,先把2a中数字的英语读法与表达法教予学生,进行演练后,再自然过渡到1b中对国家人口多少的问答进行学习和搭档练习予以巩固,然后再从这些数字中,引出中国人口大国的事实和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再来学习1a中的报告,由原来的1a-1b-2a,调整为1b-2a-1a, 这样由易至难,由浅入深的迁移式学习,让微调后的过渡更加自然,衔接更加合理。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能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要能灵活使用,进行适当调整。
下面我就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有趣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有趣的情境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例如在学习“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时,我是这样引入的:
教师:同学们都知道,在《西游记》里有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人物,他神通广大,降妖除魔……
学生:孙悟空,齐天大圣……
教师:但这个无所不能的大圣今天却遇到了一个难题,需要聪明的你帮他想想办法,大圣的难题是这样的:话说孙悟空在天宫任弼马翁时,想知道天宫一共有多少匹马,好以此炫耀自己官有多大,于是,他亲自去清点马匹数量,可是马儿老是跑来跑去的,这使得大圣怎么也数不清楚,急得他直挠头。
“这好办!” 他的一个下属说。
“快说来听听。”大圣示意下属靠近自己。
下属在大圣耳边轻轻说了一番,喜得大圣拍手叫好。命令下属立即去办。
只见下属很快在马群中随意拉了200匹马,将这些马的马鬃染成红色,然后把它们放回马群让所有的马儿东溜西窜……
你知道大圣的下属想出了怎样的妙计吗?其实,我们生活中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例如要想知道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只要数一数就行;但要估计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办呢?此时,学生互相交流,求知欲很强,新课的内容在大家的期待中出现了,后面的教学内容就呼之欲出,顺理成章了。
二、创设宽松环境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各种环境,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几个正方体和一把剪刀,在课堂上动手将正方体剪开,展成平面图形。此时课堂内学生们互相商量如何做,互相观察对方剪好的图形,表面上看来,教室里乱成一片,似乎到处都有人说话,实际上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接着,我让一部分学生把剪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其他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此时,学生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有的甚至开始嬉笑,但实际上,大家都在思考。这样,通过简单的动手和思考,把问题设置于宽松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充分参与实践操作,感受实践出真知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标所言: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着本学科努力迈开步伐。如在学习七年级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互相学习,同学们积极认真地画、剪、叠,验证所发现的结论;再如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利用切豆腐块、切土豆块等方式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像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不需要教师多讲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五、不断变换教学语言,加深知识的理解
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如在九年级学习完“概率”的内容时,我是这样结束这一章的: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概率的世界里,当我们迈出人生的每一步时,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自己这样做的概率是否发挥了它更多的价值。
有的同学有99%对父母说句“我爱你”的概率,但却选择了1%的沉默的概率,因为他还没有读懂父母对他的希望――只要你过得比我好。
有的同学有99%帮助别人的概率,但却选择了1%的麻木不仁的概率,因为他还没有领会生命的真谛――因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有的同学有99%发奋努力的概率,但却选择了1%的不思进取的概率,因为他还不懂得对青春的珍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其实,这样的话题还有很多,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所拥有的,殊不知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同学们,请珍惜自己的每一天、每一份拥有,用热情去迎接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爱去拥抱生活,相信你收获的不仅仅是你想要的,这就是概率的真谛。
由此可见,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存在的,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提高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课堂,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很少审视自己的教学是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当学生出现与课堂教学不一致的行为时,教师只是怨学生,甚至是批评学生,而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教师反思的重要性,它能增加课堂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所以,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且尽可能到学生中间去了解,找到对学生有益的方面,我就继续发扬,争取更好,发现对学生不利的,我就及时改正,努力使课堂教学在这种反思中更加圆满,使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好地发展。
课程和教学的改革,的确是任重而道远,同样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形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只有数学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数学才可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才能给我们的所有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一腔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热情。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标准;能力;思维;转变;评价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全面展开,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毫无疑问,数学教材是最重要的数学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数学、教师教授数学的基本蓝本。那么数学新课程标准就是教材的灵魂,指导思想。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因此,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通过复述或整理的方式,使学生的问题更为清晰。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很关注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训练基本知识,课后反复练习。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知识权威地位。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所有知识,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与代数”的内容目标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数与代数”教学目的与内容相比较,更突出以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感”的核心。明显地体现出:意义理解情境化;数学建模具体化;规律探求自主化;运算要求简约化和内容呈现多样化。根据以上特点,我明确在实际的“数与代数”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握好以下方面:
1.在情境中理解新课程强调运算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境丰富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得以充分体
现。例如:教学《十几减九》时,创设小猴老板卖桃的情境,学生就会兴趣百倍地参与到探究十几减九的口算方法中,并在情境图中通过操作理解掌握口算的方法。这样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
2.在活动过程中探求。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取知识,掌握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计算能力。
3.在应用中发展。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这是数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数学学习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初步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做到两个“加强”:(1)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