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专统计学基础

大专统计学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专统计学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专统计学基础

大专统计学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士官大专生;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建议

《电路基础》课程是通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在实际教学中,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员的教育思想、观念不能随教学改革的推进而及时调整;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学员的动手能力比较弱,理论和实践脱节,这就导致学员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注重造就能力型人才。

一、《电路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带来了相关技术与理论的快速发展,教材中的很多电路在实际中用得很少,元器件介绍非常落后。虽然有利于理解其功能,但是没有多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实际中的电路考虑的因素更多,其功能也更丰富,所以需要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教员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现今流行的新理论、新技术。

2、理论性偏多偏重

教材的选用缺乏针对性。士官大专到现在为止没有自己的专有教材,使用的仍是西安通信学院军官大专通信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因此教材内容理论偏多偏深。

3、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

通信专业士官大专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部队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注重学以致用,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信专业士官学员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是通信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因此应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理论讲解,这样就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系不紧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因此没有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4、教学内容更新太慢,不能与时俱进

虽然近几年的教材也顺应时展,有了一些改变,但是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分析也较复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的发展是极其迅猛的,而我们仍然在使用落后的技术,缺乏实用有的教材,这显然不符合时展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二、《电路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员的教育观理念,让学员成为教学的主体

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延续以教员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缺乏对学员个性品质和良好价值观的培养。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员积极思考,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员实施全程性的观察, 全面客观地发现和评价学员的能力, 对学员的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不仅调动了学员全方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还形成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员真正成为电路基础课堂中的主人。

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新理论新技术的介绍

《电路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当注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员对实际电路的感性认识,从而消除对电路的陌生感与神秘感,鼓励学员多动手。电路基础课程的难学就在于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在课堂中适当的添加通信设备中的一些实际电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员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通过布置大作业,让学员自己动手设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电路,通过排查电路故障,探讨故障的主要原因来培养学员的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适当的添加关于电子学发展的介绍,引入最新专业动态到课堂,介绍新技术及业界最新动态,让学员知晓电子技术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前沿问题。比如在计算机领域、高速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就在于其中电路部分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员不断将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应用于课堂,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对新技术的认识,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学习现今流行的新理论、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走在业界的前列。

3、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员授课时注重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利用启发式教学唤醒每一个学员的思维,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同时留给学员思考的空间,使之能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例如,电路的分析方法是《电路基础》的学习重点,可以针对一个实例,让学员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解答,最后由教员对各种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各种分析方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4、注重教与学互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学员是课堂的主体,教员在授课的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员的求知欲,适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尽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练习、课堂提问、作业改错等方式,与学员进行探讨、沟通与交流。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员注意培养学员对任何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的质疑探究精神。教员在授课过程中, 多给学生留一些思维空间,给学员创造自己探索、研究的机会,让学员开动脑筋自由思考, 让每个学员都能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实践基础上独立地进行探索和尝试,能够不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

5、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

电路基础课程需要充分的利用现在教育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材以外新知识,新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使静态图像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学员,这样既可以引进行业的前沿知识,又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激发了学员学习电路基础课程的兴趣,因此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充分地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使用网络资源建立电路基础课程网站,上传质量优良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习题详解。学员通过访问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

随着军队院校的教学改革,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将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何充分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有效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有效的利用数字化校园网络资源,如何使学员更好的适应岗位任职的能力等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孔凡东.电路基础[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宋婀娜.“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30.(5)7-8.

大专统计学基础范文第2篇

作者:袁璟 邸燕 王金娜 杨冰一 常捷 孟庆跃

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0.5%(344/850),女性占59.5%(506/850),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年龄(37.89±10.09)岁。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44.0%(374/850),大专学历占40.8%(347/85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15.2%(129/850)。工作年限≤5年者占16.1%(137/850),工作年限在6~15年者占34.1%(290/850),工作年限在16~25年者占31.1%(264/850),工作年限>25年者占18.7%(159/850)。基层卫生机构医生成绩最低为12.0分,最高为82.0分,平均成绩为(60.13±9.30)分;护士成绩最低为35.0分,最高为84.0分,平均成绩为(61.69±9.38)分;防保人员成绩最低为42.0分,最高83.0分,平均成绩为(63.49±10.01)分。不同地区基层卫生人员得分和及格率以山东省为东部组、吉林省和安徽省为中部组、陕西省和重庆市为西部组。东部、中部、西部3组医生的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3.11±9.85)、(58.61±9.40)、(60.07±8.69)分,及格率分别为为70.9%(61/86)、51.6%(83/161)、62.8%(123/196),3组医生平均分、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05,P<0.01;χ2=9.696,P<0.01)。东部、中部、西部3组护士的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3.25±7.98)、(60.28±9.79)和(62.21±9.57)分,及格率分别为71.7%(38/53)、61.1%(58/95)和64.0%(64/100),平均分和及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防保人员知识测试成绩以西部组最高为(66.01±9.90)分,东部和中部组防保人员成绩分别为(60.87±9.78)和(62.55±9.86)分,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P<0.05),东部、中部和西部3组防保人员及格率分别为48.4%(15/31)、57.1%(40/70)和69.0%(40/5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机构基层卫生人员得分和及格率村医、乡镇卫生院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生的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57.52±9.63)、(61.30±8.88)、(61.30±8.88)分,及格率分别为49.7%(75/151)、67.1%(118/176)、63.8%(74/116),不同机构医生的测试平均分和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2,P<0.01;χ2=11.063,P<0.01)。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士的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2.18±8.67)和(61.22±10.0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乡镇卫生院72.1%(88/122)的护士得分≥60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护士的57.1%(72/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P<0.05)。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防保人员的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2.99±9.62)和(64.33±10.67)分,及格率分别为59.0%(59/100)和61.0%(36/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基层卫生人员得分和及格率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医生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3.95±8.01)、(60.75±8.29)、(57.79±9.96)分,及格率分别为76.6%(72/94)、61.0%(94/154)、51.8%(101/195),平均分和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4,P<0.01;χ2=16.350,P<0.01)。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护士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6.05±11.15)、(62.10±9.10)和(60.47±9.21)分,及格率分别为83.3%(15/18)、63.2%(79/125)和62.9%(66/105),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水平的防保人员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6.34±9.93)、(63.96±9.83)、(62.40±10.15)分,及格率分别为70.6%(12/17)、64.7%(44/68)和52.7%(39/74),不同学历水平护士和防保人员间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不同工作年限基层卫生人员得分和及格率工作年限在≤5年、6~15年、16~25年和>25年的医生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0.30±9.26)、(62.25±7.71)、(59.77±8.96)和(56.92±11.21)分,及格率分别为58.8%(30/51)、70.7%(116/164)、60.3%(79/131)和43.3%(42/97);护士的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60.29±8.92)、(63.77±8.66)、(62.23±9.71)和(56.49±10.02)分,及格率分别为59.1%(39/66)、76.7%(66/86)、62.5%(45/72)和41.7%(10/24);防保人员的知识测试成绩分别为(59.61±9.92)、(66.79±8.71)、(64.13±9.87)和(61.02±10.60)分,及格率分别为40.0%(8/20)、77.5%(31/40)、62.3%(38/61)和47.4%(18/38)。不同工作年限医生、护士、防保人员的测试平均分和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医生:F=6.25,P<0.01;χ2=19.2080,P<0.01;护士:F=4.64,P<0.01;χ2=12.067,P<0.01;防保人员:F=3.62,P<0.05;χ2=11.071,P<0.05)。

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系统的基本要素,管理和调控着其他卫生资源,是卫生系统强化自身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衡量是否具备必需的知识是评价卫生人员素质的基础。以多选题为主的书面测试可以较好的反映卫生人员的知识水平,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4〕。对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艾滋病等专门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也显示,基层卫生人员的医疗卫生知识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其对常见多发疾病的防治能力〔5-8〕。本研究对基层卫生人员学历水平与知识测试成绩关系的分析与王光荣等〔9〕的调查结果一致,说明学历水平的提高对基层卫生人员能力素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基层卫生机构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仍以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本科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很小〔10〕,吸引大专及本科以上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改善基层卫生人员的质量的重要措施。通常认为,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卫生人员会积累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但许多研究显示,医生的工作年限与其服务质量负相关,工作年限较长的医生存在提供较差服务的风险〔11〕。在注重对年轻卫生人员进行培训的同时,不应放松对工作多年的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其在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同时,能够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服务质量。

大专统计学基础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4--01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救治患者的场所,手术室的护理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如何提升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成为了新的问题,沟通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1-75岁,平均年龄为(47.21±1.2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12例、大专以下学历患者4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1-76岁,平均年龄为(47.26±1.2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13例、大专以下学历患者4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手术禁忌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依据原有的护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沟通方法,内容为[2]:①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主要的内容为心理学理论、沟通学理论及其结合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沟通能力,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②术前为患者详细的讲解手术措施,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认知度,减少负面情绪的滋生;依据手术计划,准备好相关的设备和物品,对其消毒处理情况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做好记录。③引导患者熟悉手术室的环境,减少其陌生感,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找出滋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依据问卷答题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反之,表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越低。治疗依从性评分依据问卷答题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治疗依从性越高,反之,表示治疗依从性越低[3]。护理满意度依据问卷答题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0-100分,调查分数不低于80分时,表示为满意,调查分数低于60分时,表示为不满意,分数在60-80分时,表示为基本满意,满意度为基本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情况

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和85.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3 讨论

手术室作为医院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护理工作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手术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医疗和护理等方面的要求明显提升,护理质量的好坏已成为了评估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非常的重要,应给予重视[4]。

大专统计学基础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对影响护理实习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带教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间在我科实习的临床护生100名,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和“一对一”跟班制带教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实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以及操作考试成绩均较对照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护理实习;影响因素;带教质量;考核

对于护士而言,临床实习为自理论学习向独立工作迈进的第一步,所以, 临床实习为护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步骤,为护生临床实习质量得以有效提高的关键,为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影响护理实习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带教质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将我科实习护生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不同带教方式展开临床实习,并对实习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汇报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在我科展开临床实习的实习护生,共抽取100名,均为女性,在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后每组50名。对照组中护生年龄为19-25岁,平均(23.7±7.5)岁,本科24名,大专26名。观察组中护生年龄为18-24岁,平均(22.4±8.1)岁,本科22名,大专28名。研究对象年龄、学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100名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对其实施传统带教模式;一组为观察,对其实施“一对一”带教模式。在实习期结束后对两组护生的理论考核以及操作考试成绩进比较分析。

1.2.2 带教方法

对照组:传统带教模式-自学自练。观察组:“一对一”带教法。在护生入科之后,带教教师依照学生的个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实习计划以及实习目标,每人跟随1名带教教师,对多种带教方法的应用予以注重,譬如说目标教学法、三环式教学法等、问题-讨论-指导教学法,对护生随时进行提问,注意对护生的情商进行教育,对其展开针对性引导[2]。

1.2.3 观察指标

① 理论考核成绩与操作考试成绩。在护生实习期结束后,有护理部展开综合性的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80分视为合格,90分以上者视为优秀。② 患者对护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护士长进行患者走访,通过问卷调查,对护生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估[3]。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大专统计学基础范文第5篇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桥梁学科作用,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但学科内容推理性强、抽象不易理解,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在整个卫生医疗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国家对基层医疗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培养面向基层“学得好,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卫生职业技术人才,绝大部分五年制大专毕业生偏重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差,对一些临床常见多发病的诊疗缺乏应急处理能力,一些临床基本操作不标准[2]。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五年制大专生,不同于普通高职生的是初中起点,往往基础较差;其二,五年制大专生,入学年龄小,多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欠缺且学制较长,使多数学生对学习乏味、信心不足;其三,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教材章节内容讲授,学生被动灌注填充知识,教师垄断了学生,教学处于单向传入状态[3]。对此,本院提出了五年制大专医学教学“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创新办学理念,即贴近临床、基层、资质考试。探索以“三贴近”为基础的创新办学理念改革,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为学生参加资质考试奠定扎实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6、8班学生为试验组共139名,其中护理

6班学生共68名,男5名,女63名,平均年龄(16.87±0.98)岁;护理8班学生共71名,男11名、女60名,平均年龄(17.50±0.85)岁。每个试验班分为4个小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为指导,多媒体与PBL和CBL双轨并用的教学方法。另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1、2班学生为对照组,共135名,其中护理1班学生共66名,男8名,女58名,平均年龄(16.46±0.95)岁;护理2班学生共69名,男14名,女55名,平均年龄(16.73±1.10)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教材+板书”式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贴近临床 (1)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4]。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以临床常见的生理学典型病例为问题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控下,保证不偏离主题,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答辩等方式,有效地掌握生理学有关知识。试验组班级在上课前,随机选取学生代表参与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商讨并确定临床典型案例,根据课程标准和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难易的关键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引领学生的思维[5]。如在讲授低氧对呼吸的影响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输以纯氧,只宜输以低浓度氧(30%~40%)?”,这样“生硬”的问题可能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且无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而增加难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知识点,如果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5年患者,1周来病情加重,咳嗽,心悸,气喘,夜间不能平卧。血气分析PaO2 45 mm Hg,

PaCO2 60 mm Hg,pH 7.30。改善缺氧,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持续高浓度给氧?还是持续低浓度给氧?”,这样的问题具有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问题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紧紧围绕上述思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代表给予解答,教师进行小结和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案确定后,首先由教师选取典型的临床真实病历,整理出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图片资料等有关问题发给试验班级各小组,让学生初步了解患者入院时情况[6]。由教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各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并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资料总结出本组的见解,然后安排各组再次讨论,最终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在上课时进行总结归纳性发言,其余组员均可参与问题讨论,期间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发散思维。讨论完毕,教师根据病历和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点评、解答疑点。期间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动画、视频、声音、色彩等信息的有机整合,使以往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进行针对性系统的解答,并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给予表扬[7-8]。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理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临床医学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将传统的单向直接灌输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式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为实现“贴近临床”,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常见多发病进行仔细讲解,特别是紧密联系正常生理规律、功能及数值并反复强调,对一些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的知识让学生简单了解。在CBL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地掌握和熟悉病案中涉及的生理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课题设计、精心备课,加强与临床医师联系,扩大知识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将所学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异常症状进行对比,揭示疾病发展、转归及诊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生理学知识。

1.2.2 贴近基层 (1)目前基层卫生人员缺口大,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医学人才的单向流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农村的生活条件、社会服务水平、文化发展程度与城市差距明显,加之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设备陈旧等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城市接受医学高等教育的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和农村去,滞留在城市的多,到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较少。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是对一般疾病的诊疗、基本的健康教育及基本预防疾病的知识,少得病和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根据上述现状,以本院“贴近基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重点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将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过程始终贯穿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2)教学内容针对性调整:结合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的有限性及生理学学科特性,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解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常用生理指标正常值及生理功能;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注重临床实效,加大实验课时,同时对实验项目进行取舍,重点开设与基层临床相关的实验项目,将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法穿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并要求学生人人过关。重点开设“ABO血型系统鉴定”、“正常人体心音听诊”、“人体心电图描记”、“人体动脉血压测量”、“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人体体温测量”、“瞳孔对光反射”、“视力测定及视觉检测”、“听力检测”及“人体腱反射检查”等实验,而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声波传导途径”、“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等与基层临床联系不大的实验做简要讲解。

1.2.3 贴近资质考试 (1)研究课程标准,渗透到教学中:执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按照大纲设置,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严格的检测,考生需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9]。为适应资质考试的变化,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对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课堂设计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根据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知识点汇编,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同时以生理学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把执业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穿插,以生理学相关联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融会贯通[10]。教师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了解知识,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立体整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取指导预习、吃透要点、归纳总结、联系实践、强化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后资质考试过关率。(2)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传统的学校考试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较侧重记忆性知识。而执业资格考试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A3、A4题型,通过近几年试卷分析得知,记忆性题量逐年减少,而解释、综合应用题型在逐年增加,同时,重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学校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侧重点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考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研究和理解考试大纲,熟悉题型,并将其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另外,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学习繁重,考前易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导致考生学习成绩下降[11]。所以除了注重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外,还应依托学院心理咨询部门进行适当的考前心理辅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成绩(70%)和实验成绩(30%)。问卷调查围绕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习需要、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等6个方面进行,对试验组每班随机下发60份问卷调查表,共120份,学生不记名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收12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符合学习需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今后的资质考试,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可见相比于“教材+黑板+粉笔”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贴近临床、基层和资质考试。采用“三贴近”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学生既提高理论知识又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见表1。

2.2 两组的期末成绩比较 本次期末考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习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创新办学理念。试验组期末成绩为(84.3±17.3)分,对照组期末成绩为(71.4±14.7)分,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