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水景的样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型的水池,呈几何形高起,在角落里被室内植物围绕着,宽宽的边沿可以作为坐凳,又可以是大而整齐的下沉式水池,特别为家庭设计而更具建筑美感;还可以是游泳池或纯装饰水塘,与竹子、石头和玻璃等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丛林水塘,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流动的水景诸如喷泉和瀑布添加了声音和动感,还有治疗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它可以抚慰人心,还因为它把更多的氧气输送到空气中,并增加了空间的湿度。

1室内喷泉把流水景观搬入房间最简便的办法就是买个微型的桌面小喷泉,有多种设计样式可以供选择。如果想要更具有个人风格,可以动手建造自己的室内喷泉,用一个小型的水泵和大小合适的水碗、水罐、鹅卵石和其他装饰物。独立的喷泉水景跌水能够提供流水的美妙景观和声响,既富有魅力又建造方便,能够在起居室里成为美丽的视觉焦点。在餐厅里成为交流的一角,在卧室里成为放松休闲的又一块好地方。

2规整的水池形式整体的水池在入口处常被用来营造冷静典雅的欢迎氛围。在室内建造出一个水池或水塘,配上喜爱的植物和鱼类,它可以是下沉式,或凸起于地面的,用马赛克饰边更具装饰效果,或用透明玻璃或有机玻璃创造出强烈的现代建筑效果,或是植物环绕着不规则原木边的角落水池,或是一个完全热带风情的水池,跌水在茂盛的热带植物下,会发现简单的形式和设计很容易做出效果,在日光灯、荧光灯、水泵和湿度设备的帮助下,即使是在黑暗的角落和寒冷的房间里,也同样可以创造出想要的环境氛围。

3独立的水瓮跌水这种雅致的独立水景,可以被安置在室内或温室的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方便的电源以及充足的光照使植物生长。在房间里赤褐色的砌砖和柔嫩的绿叶相互映衬,为艳丽而曲线光滑的赤色陶水瓮及其轻柔的流水喷泉创造了完美的低景。跌水流入摆满鹅卵石的水罐中,不会有水花飞溅,可以在温室,或是在放着家具的起居室或餐厅里布置水瓮跌水,一片片轻柔的树叶在它背后伸展着,好像漂亮的壁纸图案,添加了几分乐趣。鹅卵石和水景相配效果很出色,为规整的水景带来光泽和微妙的色彩变幻。它们还用于掩饰遮蔽水泵,是独立的,同时还在水、陶罐、花草的组合中加入了另一种自然的格调。

二、住宅室内水景设计的实例

1在阳台上造景本人在实际工程案例中有很多室内水景设计的案例,一直保持着习字作画的习惯,又熟悉盆栽之道,他想要把阳台开辟为适合创作的空间,把水景、树木、花草、竹椅等这些实体元素进行组合,在阳台上“造景”,本人经过再三考虑,最终的方案是:在阳台的一角砌一个不规整的凸起水池,并设置了假山石,还引入了活水,驱走了深深的沉闷,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采用大玻璃门窗,这样采光、通风、赏景的要求就同时满足了。本方案已经实施,效果很好,客户十分满意。

2在别墅天台上造景这是苏建一户别墅,业主要求设计风格追求自然、怀旧、返璞归真,希望利用一个空间做水景园林,别墅结构为营造山水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恰好这个别墅二层有个天台,本人考虑把四周墙面做防水处理后,地面上做一个大型水池,周边满铺自然纹理极强而色彩清新的青石板。水池中央堆砌的石头采自郊区溪边,未经任何处理,种些绿色植物,再错落有致的布置一些鹅卵石,使得此水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把业主的爱好与轻闲体现得十分到位。

三、住宅室内空间水景营造的原则与方法

在室内可以创造出逼真的自然水景,但这需要一些技术去维持这些景观。若要水池不变成一潭死水,过滤设备是必要的,如果需要养鱼,这时过滤更为重要,因为鱼类需要干净健康的水箱以维持生存。对于室内水池,水下过滤器最为实用,因为它能隐秘地藏于水生植物下。当然水景设计主要是它们漂亮的形态以及它们为植物所提供的良好的生长机会。更重要的是,它们能与周围环境因素、室内的整体氛围相一致。木材、石头、植物、玻璃和陶土可以与水形成最佳的组合,并依照构思用涂料和装饰物对其进行遮掩装点,与室内风格主题一致。

四、结论

室内水景的设计都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设计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水景住宅让人浮想联翩。这样的水景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中国文化的内涵,还可以起到吸引人们、教育儿童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可谓是一举多得;特别是水景小品,它更以独特的观赏特性和美学表达方式,在住宅水景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于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同时灵活、巧于变化,易于布置;可见,水景设计对住宅空间环境会产生质的影响。

五、展望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通过对铁岭现状分析,总结出铁岭特有的老年问题和地域性的发展特点;将其与一二线城市的成功养老模式、地域背景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适合三线城市的发展水平下的养老模式。为三线城市地域性养老模式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三线城市、养老模式、建筑产品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集中问题所在:三线城市的养老产业如何得利?三线城市的老年人的质量应该摒弃?如何取得三线城市的老年产业、开发商、老年人平衡点的博弈?

一.现在养老地产特点及问题所在

1.1现在新兴养老地产定位人群集中在高端老年人

养老产业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养老产品定位为高端的老年人群,这样可减少产品风险。但是高端的老年人数量占全国老年人口数量的1/5,并且不同城市级别的高端老年人群定位有所差异。如果开发商仅仅把赢利点定位在中高端老年人上,那么其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否就是置之不理,高端老年人的数量在该城市老年人口数量所占的比例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而降低。

1.2三线城市铁岭化的现状特点:

铁岭市是辽宁省14个省辖地级城市之一,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铁岭是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1.2.1高端老年人群定位铁岭老年产业的发展空间滞后

铁岭现有高端老年人占总铁岭总老年人口数量的1/6,铁岭市高端老年人群中能符合北京、上海、沈阳等高端老年人标准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铁岭老年产业潜力群体不应等同于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定位,而应以中端老年人为主,高端为辅,加入低端人群来形成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发展养老产业;来寻求自身的养老模式。

1.2.2铁岭化空巢现象的出现

现在铁岭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数约为68818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一半以上,现在铁岭家庭结构出现空巢现象。这种空巢现象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中国家的三线城市来说更是明显。

1.2.3铁岭家庭小型化的出现

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铁岭市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1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01人减少了0.2人,家庭户人口逐渐减少表明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这点体现在对于户型和公寓面积的需求上,铁岭市大面积的用房比例相对较少,具调研分析得出80-90平为主打户型,而130左右的户型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少。

二.国内成功案例分析

2.1成功案例分析:

结论:北京、上海的成功案例从整体上看与国内外老龄率与政策的关系都是相符合。另外可以从例子的对比中得出区位相同情况下,开发规模越大,其养老模式越多,而且越以居家模式为主,内部的年龄范围越广,服务样式越多样,更加的自由,也便于开发。

2.2现有老年社区特征:

老人占据主体地位,其方式为居家养老。在规划设计上强调综合考虑居住与生活、工作、购物、文化、教育休闲等多种要素,是和谐的新的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与社会形成共享的发展格局。在空间环境上与居民行为上表现为聚集化的独立完整的老年住宅群或合居式老年住宅群。其优势在于便于为老年人集中提供专门服务和多样的同龄交流环境。

三.铁岭化的养老模式及产品模型选择

三线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所处的背景不同,我们要根据现有成功模式来确定三线城市内部特定的养老模式及产品模型的铁岭化特点。以居家养老社区为主,有2-3栋以租赁形式经营的老年公寓。

3.1人群定位不同

服务人群定位以中端老年人为主,高端为辅,低端人群参与的形式来形成铁岭市实际需要的养老产业。

3.2集中养老与居家养老比例不同

三线城市应该加强养老地产中全龄化的趋势,增加居家养老的比例,减少集中养老所占比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带来资源上的共享,使得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把社会里的老年住宅和养老院比邻建设,以便在设置服务网点和急救站时,两者能公用。而且多半项目设有专门面向老年群体的居住板块,也有适应各年龄层群体的居住板块。

3.3集中养老与居家养老的分布位置不同

在一二线城市中,集中养老多半设置在中心区域,靠近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对于三线城市铁岭而言,居家养老主体化布置,集中养老同服务设施边缘化设置,是因为集中养老所占的比例较少,而且靠近一边可以减少集中养老部分的外来人员与居家养老内部园区的人员进行相互干扰,便于管理和功能分区;并且对外起到个可视化的宣传作用。

3.4一二线城市老年住宅面积偏大和公寓形式单一

由于地域经济和发展水平的制约,一二线城市的内部住宅面积和公寓单元面积总体偏大,这与三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不相符合,如果完全照搬一二线城市的面积标准设定,会使得铁岭市居民无法承受大面积用房,而形成空置的住房。所以三线城市要寻求自身需要的地域性老年化住房面积标准。

3.5医院、护理院、康疗理疗的设定

医院等服务设施必须也考虑到三线城市特定的地域性疾病,例如铁岭是以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病为主,所以设置特定的治疗、理疗的护理中心。

3.6可以根据铁岭的地域特点打造本地的养老产业

首先可以利用第三产业的发展,利用景观、湿地、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形成度假养老、休闲养老的模式进行开发;此次,或者利用现有的人文资源,如铁岭重点高中的学区房来开发养老住宅,将老少园区结合设置,通过老年人对于年轻人的照顾和关爱,使得老年人对于社会价值的再次体现。

结语: 现在一二线养老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定式,三线城市和地域性城市的养老地产模式将是我们今后要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所在。

参考文献

【1】彭涛. 城市空巢家庭居住需求及社区老年居住适应性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2006

【2】宫晓洁. 邯郸地区嵌入式老年住宅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2011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宅小区;水景设计;景观形态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水景是住宅小区景观品质的重要衡量标准,是人们傍水而居对生命之源的追求。合理的水景设计能调节空间环境小气候,增加环境舒适程度,丰富视线观感,净化周边空气,吸收尘埃,提升住宅小区健康品质。

1.水景形态:

水的形式多样,变化无穷但具有统一性。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很详尽地描绘了水的多种形态。 水亦是流动的,也可是相对静态的,常温下具有可塑性的,无固定的态势,可通过地形地势及容器的承载来塑造其形态。

1.1 静态水景:

静态水景呈现和谐与统一形态,反映周边日光照射的建筑与景观影像,可作为一个设计的中心。静止的水面加强了景观的虚实对比,纵延景观深度,扩展景观视线观赏面。“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就反映了静态水景与自然环境的交相辉映,借天空景色入庭院之中。

在古代住宅园林中,静态水以山石池(面景)、金鱼缸(点景)的形式展现。在静态池水间点缀汀步、跨设步行景桥,使交通与水景交织重叠,增加亲水感受。将镜面水景引申入岩石洞穴,穿岩而过,形成曲径,丰富镜面水景形态。金鱼缸选用自然材质糙缸,埋或半埋于土中,周围理山石,养鱼而形成水池的缩影,与人更加亲近。现代的住宅景观园林设计中,将山石池及金鱼缸演变为了镜面景观湖面、泳池、小型静态水景,既可作为整个园林的主体核心景观,亦可成为环境氛围的点缀,为销售提供卖点。

1.2 动态水景:

动态水景呈现生命的气息,在绿荫中流动令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变换的水流运动,带动光与声的变动,带来柔美与活跃的对比,营造变幻的生活场景。摩尔花园通过滴水调节环境音调,巴洛克花园擅长运用带状跌级水系,日本花园运用沙石模拟运动的水流。通过变幻水景的容纳渠道,增强动态流动和声音的效果。

古代园林将动态水景以涧、曲水、瀑布呈现。依借假山地势修筑山涧,模拟自然水溪的跌落回响,陡峭蜿蜒,表达古人对自然山林幽美环境的向往。曲水则是典型的与社交活动结合的人工水景,在石材上凿出弯曲的石槽,上部设置石质喷水,使曲水中水体缓缓流动,招友人小饮于此,吟诗作词附庸风雅。瀑布的营造则是聚水成洼于地势较高之处,在山石之上开口使水流范漫流下,形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场景,体现坐雨观泉之意。现代住宅景观中,动态的水景以人工水轴、流水景墙、喷泉水钵、自然溪流、滴水、人工造雾、跌水、水幕、水雾等形式展现。

2.人与水的关系:

《园冶》相地中提到“江干湖畔,深柳疏芦之际,略成小筑,足征大观也”。展现古人在筑宅建屋时对悠悠烟柳水岸,澹澹雾缭山川的向往。在水中泛舟观鸟,水岸楼台赏月听箫,胜似仙人瑶池的生活情境。水景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从而带给人们美感,使人赏心悦目。从景观瀑布、到荷塘月色,从面状水景到点状水景,不同尺度的水景都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2.1视觉

上述提到的水景动态和静态的变化,结合环境光折射,给人带来神秘变幻莫测的视觉感受,扩大空间效果。

2.2听觉

动态水景产生的水声,能弱化环境噪音,提升人的听觉感受纯净度,愉悦身心。滴水声使场景空灵,宜运用在小空间。叠水及飞瀑声使场景活跃,让景观环境空间更加灵动。

2.3触觉

直接接触水景会带来凉爽、轻柔的愉悦感受,延伸出旱喷戏水、浅水戏水池及泳池游泳等互动活动。

2.4嗅觉

临近水面或雾状水珠进入呼吸道时,会使空气更加清新,带来清爽感受。

3.水景布局方式

3.1面

面是形态的基底。住区内的景观湖面及景观水池,映衬湖岸风景,使居住区空间更加丰富,构图更完美。

3.2线

线是形态的延伸与串联。利用线状溪流水体,串联分散的景观及建筑空间,增加沿线水景小品与景观节点的趣味性,体现步移景异的园林空间感受。

3.3点

点是形态的基本构成与空间的聚焦。点状水景如喷泉、流水景墙的设置,活跃空间氛围,增加园林趣味。

4.案例分析

4.1镜面的水——观赏水面与功能泳池的结合

泰国Baan Sansuk 住宅小区

Baan Sansuk是位于泰国华欣海滩的一个杰出的居民住宅项目,景观面积1.1613公顷,以“华欣”地域风情为设计蓝本,成为泰国海滨项目的典范。整个项目沿着海滩呈现一个狭长的长龙状,每一边都有2排建筑楼,但是除去沿海的房屋,其他都不能直接看到海景,因此中心的狭长区域建成了一个小区景观点。项目在入口大堂至滨海沙滩之间的中心绿地,设计了230米长的沙滩泳池及景观池,住户不仅可以在里面玩耍,还可以当做天然水上景观来欣赏,达到了水景展示与功能的巧妙结合。

4.1.1功能与空间划分:

水景带贯穿整个地块,形成通往滨海的景观视线通廊,如同将海洋引入到住宅内部,其各处都有着不同的特色。居民不仅可以把水池当做“景观”来欣赏,还可以下水游泳,尽情娱乐和放松。 将蜿蜒的走道与水景相融合,用弧线来打破建筑生硬的线条,增添柔美的视觉效果。走道会在某些关键点从一头转向另一头,步移景异,让人们在穿过这个狭长花园时,增添几分有趣的体验。

水池带根据功能不同而划分成不同的水池,如:景观观赏池、儿童泳池池、过渡池、按摩池和主体池。

4.1.2地域关联:

项目与所处的地理环境结合,呈现独特的本土泰式景观风情。华欣当地以碧水、巨石而闻名,拥有得天独厚的沙滩条件。它的泰文的意思就是石头,因当地沙滩上的天然巨石而得名。 因此小区内部移入了很多当地海滩的鹅卵石,与环境相呼应,使住户更能体会当地沙滩的特色。 在某些区域,更有选择的布置了一些天然巨石,模仿当地有名的沙滩景观,呈现出令人赞叹的水景效果。

4.1.3岸线处理:

整体岸线呈现柔美的曲线,缓解了狭长的建筑布局空间带来的局促感。在水岸采用无边界的空间处理,与绿化景观完美结合。平台、木、石、卵石、草在带状空间中交织与流淌,丰富整体景观感受。池边嵌入带状卵石滩,呼应滨海沙滩环境。

木平台的深色条纹肌理与白色石材步道的整体感交错,提升了住宅内部投向核心园林间的视线观赏性。利用水景边的木平台,作为日光浴休闲场地,充分体现住区的度假氛围。硬质弧形石材台阶向水中延伸,顺应曲线带状水景走向,缓解池底与岸边步道的高差,丰富景观层次。

4.1.4动态水景:

结合场地高差,设计与整体流线走向契合的台地叠水景观,丰富景观层次,并在其间点缀天然巨石,作为视线焦点。在人流集中的活动场地周边设置柱状喷泉,使园林景观氛围更加活跃。

4.1.5小品:

水中树池采用现代的曲线简约形态,与整体景观流线相契合,其白色材质与铺装色彩呼应。水畔家具同样采用曲线造型,材料色彩与铺装的木纹相呼应,形成景观整体形象的统一与协调。除了立体的白色水中树池,也嵌入下沉树池,使树木犹如从水底生长出来一般。

4.2点状的水——散布的景观焦点

案例:中邦城市雕塑花园

中邦城市雕塑花园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一个拥有5000多户住宅的居住区的中心,占地仅0.6公顷。其景观设计目标是创造一种艺术、景观和建筑设计的创新模式,使密集的城市生活可以持续发展。 点状水景设置,是有限的造价下的理性选择,规避大水面的后期维护。

景观设计通过三个不同的花园场景,结合三种不同形式的点状水景,诠释城市和自然之中的动态景观。

4.2.1 黄埔抽象花园——玻璃喷泉

花园周边的河流洪水期会漫上河岸,花园模仿河水季节变幻,建筑2.5米高的不规则墙面玻璃喷泉,形成广场的视线焦点。玻璃纹理的变化的层叠,使水在下落时飞溅水花,形成灵动的肌理。在广场的周边设置座位,可观赏此叠水玻璃景墙。

4.2.2 认知花园——简易喷泉

认知花园相对较为安静,是居民冥想放送的场所。设计简易的喷泉,结合周边种植及砾石,传出较轻的声响。

4.2.3 天空花园——锦鲤池

天空花园空间较为开敞,设计椭圆型的锦鲤池,与周边的小型聚会功能结合。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改造小街巷建筑空间色彩

1.概念阐述

“街巷是一种小型、密集和狭窄的开敞空间,为居民提供就近的人性化交流空间。它将是城市里文化创造性最强的空间。”在这种类型的公共空间中建筑的各种特性决定了公共空间的活跃程度。E. Relph,M. Crang 和Norberg-Schulz等人认为场所特性是人们在一定时间跨度内共享体验的一种归属感,这是从心理学和经验角度出发提出的概念。在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很大一部分建筑的使用年限虽还未到,但其现有状况已难以满足现代的发展需求,所以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越来越多,这是城市发展对旧建筑的一种态度,建筑在街巷空间内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理念阐述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约翰•西蒙兹先生说:“人们规划的不是场所,不是空间,也不是内容,人们规划的是一种体验”。城市中的建筑是人“穴居”的场所,建筑是人赖以需要的。当一座没有生命的建筑首先包含了设计师的情感,建筑存在于城市街道中,建筑的色彩,所围合的空间给人的不同感觉等,都使得城市街道也有了情感。在后期的建筑更新过程中,其外部形象就是我们要回馈建筑本身的,要怀着这样一种心情去做设计,赋予建筑新的活力,当然这里不是指建筑设计之初的整体性结构设计,仅仅指在其现有基础上的改造,芦原义信的建筑“第二次轮廓线”给了我们设计的侧重点。

这是人―建筑―街巷―人―建筑的情感巡回,这是本文所要首先表达的建筑和街巷和人的关系。以一则实际项目为例来进行思考,从空间处理、色彩搭配、历史元素、人为干预等因素,立足于注重普遍受众的视角来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3.现状分析

案例位于徐州市的中心地块,是城市主干道连接户部山历史街区的小街巷,作为与城市主干道垂直的小街巷,涵盖了住宅、办公、商业、住宅等多种功能于其中,其尺度较小但功能丰富、人流量较大。小街巷注重人行。人行其中,使用功能之外所拥有的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情感,是人于街道所得。

4.改进方案

4.1空间处理

现代空间有一种划分方法:分为知觉空间、实体空间、生产资料的空间等,空间中一个范围的划分不仅仅是地面上的,以人体的尺度来分析空间,头顶、身体周围、脚下都会有带给我们空间划分感的形体。

案例中有的建筑是一层为店面,二层及以上是有阳台的住宅。人在其下行走,头顶有庇护,会有一种归属感,归属感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有一种安全、被保护的感觉,从实用的角度,可以挡风遮雨。那么逆向思维,面对有店面的小街巷空间强化这种庇护的感觉则是营造、维持氛围的一种设计手法。具体到设计中可以通过店招伸出的尺度、植物的枝叶和建筑衔接、遮雨棚等来实现。城市是针对大多数人使用的,所以应该是平和的,在空间处理中这种被庇护的感觉是要着重刻画的,同时采用的手法也应是实用的。竖向的身体周围的这片空间,庇护感在可以行车的街巷尤其明显,大尺度的街道大多都会设置围栏保护行人,但是针对小街巷,行人会不得不考虑躲避车辆的问题,但是通过抬高的人行道一般即可以解决,再高一点的就是花箱、树池、小栅栏等,脚下的铺装通过不同的材质、色彩的变化也可以有场所分隔的心理作用。这些都是比较简单易行的手法,即隔断产生距离感,距离感产生安全感。

4.2色彩搭配―色彩背后的面孔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每个历史阶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代表性的色彩,或者说是主色调。

世界各个民族、地区对色彩各有所好,这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色彩和材质的结合构筑了人

的文化认知,这种认知已不仅仅对于建筑,已渐渐蔓延到视野所及的各个设计领域。但是现

在普遍存在一个文化同化的现象,不论何地想到古文化结合现代设计都喜欢用一种颜色:赭

红色+灰色,这是一种泛泛的文化,颜色固然让人联想到历史气息,但是灰色的古建筑较常

见,是因为石头是灰色的,这是材质原本的颜色,这种使用既稳重又实用,因为当时受技术与权位的限制,所以色彩的运用受到局限,所以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对色彩的感觉不如古人强烈。

色彩搭配中包括色彩和材质,色彩更注重视觉,材质注重触觉,虽然好些材质我们是触

摸不到的,譬如建筑高处。但是它能够透过视觉带给人触觉的感知,这是我们长期生活的条件反射。我们拥有成熟的色彩使用技术,却常常喜欢模仿别人,现在的城市建设中常常被要求设计方做明清风、民国风,设计出来的常常是灰色的,这是一种次文化,不代表我们现在这个年代,色彩不是只有这些,色彩斑斓渐渐被去色被城市设计霸权所侵占,城市模式化、灰化,文化会有断层。

右图是案例之一的建筑立面,设计方要求明清风格,但是针对其现状有崭新的学校,考虑到一条街道应有历史渐变的风格,不应不考虑其现状而整齐划一,在色彩上采用饱和度较低的色彩,注重古朴又不失对现代建筑的尊重,下图右侧建筑靠近历史街区,故而延续古建风格,但是左侧的建筑是学校,通过对其完好现状稍作改动,增加其古朴味道,过渡到城市主干道。

4.3设计细节

案例中街巷设计要求中被定位为明清风,在做这样的小街巷的时候虽然是要和周围的历

史街区相呼应,但是现状有些建筑现状非常好,有的建筑是新建的学校,在方案中是应该要

坚持分别对待的,而不是全部改造成明清风,设计细部的刻画是主要体现其与户部山历史街

区呼应的主要设计手法。

历史元素包括建筑本身的建筑年代,还包括建筑外观的历史味道,这就是建筑改造中的

一个元素。除去保护历史建筑,有时候为了营造古韵的环境氛围而进行的立面设计往往要加

入历史元素。目前的手法多是将现代材质与历史形状结合、色彩与历史符号相结合、历史元

素重组等手法,但是有更多的手法期待我们去创造,这将是一个大的话题。上图展示了案例

中的设计细节。

5.人为干预

人为干预包括一个可行性因素在其中,实际项目中造价、安全性等是设计者在改造设计

中应该着重尊重的,然而一个项目中甲方、领导意愿必然是会出现的,它相当大一部分上限制了设计工作者的设计手法,最后出来的效果往往是经过多次修改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方案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一个对实施资金、环境现状更为了解的决策者对方案是可以起着良性引导的作用,我们的实际项目要避免的就是设计和施工的巨大差异,一个好的项目的完成应该是设计方、施工方、城市建设者这3者的良性协调、交流的产物。一个城市的市长、区长等等都应该将自己看做“建设者“,以强烈的责任心理性地对城市建设持谨慎态度,我们拒绝城市设计霸权。

6.结语

小型住宅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面对高度人口下日益紧张的住房供给,小面积住宅必将成为未来住宅商品发展的主流,“布丁”理念的实用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因此,探究有效节省空间方法在当下的时代背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极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室内设计、多功能以及结合智能科技,使小空间变大。让人们体会到一种舒适时尚,简洁大方,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的居住感受。

经典案例介绍

日式榻榻米:榻榻米是用蔺草编织而成,一年四季都铺在地上供人坐或卧的一种家具。传统日式榻榻米睡床是非常典型的一种节省空间的案例。榻榻米具有床,地毯,凳椅或沙发等多种功能,白天把被褥收起,在上面吃饭和进行各种活动,晚上则可以在上面睡觉。同样大小的房间,铺“榻榻米”的费用仅是西式布置的三至四分之一,非常经济。榻榻米不但有效地利用了空间,地台下部还有很大的储藏空间,可以做收纳利用,在它下面设置贮存空间,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居室的剩余空间。

隐藏高低床: “收纳床” 平日里可以 “藏”起来,睡觉时再摊开,是一种大面积节省空间的实用家具。来自设计师Giulio Manzoni的创意——可以收纳隐藏的高低床(Pull-down Bunk Bed)是所有小户型的福音。平时隐藏起来丝毫不占空间,看上去就像是壁柜,需要的时候再将上下两个门翻过来就变成了高低床。

多功能39平米变形公寓 :Treehugger(室内设计相关网站)的创始人Graham Hill 在纽约打造了一个多功能变形公寓,在39平米的房间里,有8个功能房间,卧室,客厅,办公室,客房,厨房,卫生间,容纳10人的餐桌,书架,储物空间样样不缺,空间虽小但功能齐全。

橱柜餐桌(隐藏家具):厨房里橱柜的下半部分与内部可以拉出,拆分堆叠成餐桌,并巧妙隐藏了10把椅子,最后可以变成完整的10人餐桌。这样的餐桌只有需要时才把它拿出来,设计巧妙,使用简单方便。

卧室(多功能):沙发和床的多功能转化,把沙发经过一系列重新扭转拼接,可以摊开变成一张床,沙发底部还有储藏的功能,可变性使小面积卧室具备很大的空间实用性。

有效“节省空间”的方法

1. 巧妙的储藏

储藏扩展空间的收纳主要包括玄关收纳,立体空间收纳,隐藏式收纳,最主要的特点是重复使用多种功能的储藏组合,具有极强收纳性且不占空间。对于小户型空间来说,地面空间及其有限,有效利用墙面是一种很好方法,不占用宝贵空间就能实现收纳。通过利用墙面,结合搁板、支架、小型壁柜的使用挖掘墙面的巧妙空间面积,开阔立体空间。另一个巧妙的储藏地点是床底空间,储藏面积相对较大而且由于收纳在床底,也不影响美观,是一种不易让人觉察又具有家具功能的储藏空间。

2. 家具

功能单一且大件的传统家具早已不能满足当代年轻人的需求,尤其小户型空间的需求。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多功能组合、可多样折叠或小型家具。这一类的家具占地少、灵活性大、 功能转换简便、实用性强,也是调查中大部分人最常想到的节省空间方式。他们最大的好处在于:一是节约空间。无论是组合或折叠家具,都比传统大型机家具体积更小,可最大范围节约空间。二是功能多样。在较小的居住空间内,有效的利用家具提高空间的使用率,一件家具可同时具备多种功能。在释放你的居住空间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3. 装修材质

透明材质和反光材质在扩展空间时很常用,对增大视觉空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玻璃透明、易于加工造型和色彩,可调节透明度,同时有耐腐蚀性的众多特点,使其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越发广泛。而镜面材质能扩大空间尺度,利用反射降低小空间给人的压迫感。透明材质和反光材质的适当运用,还会为家居生活营造自然明亮的舒适氛围。

4. 视觉心理

视觉感官对于人们心理的暗示是不可忽略的。某些方法的合理利用遵循人们视觉心理的规律,给人视觉上的空间扩展感。淡雅的浅色调、中间色作为主基调能延伸空间,让空间看起来更大;有效、合理的利用光线会使居室明暗相间;开放式空间具有的高流动性和趣味性;运用镂空隔断来体现空间延续;横向条状图案可以扩大房间的宽度,而纵向条状图案能突出高度,却不减小宽度;小型图案会给人带来房间规模大而深的感觉。通过了解这些简单的心理规律能巧妙回避一些狭小空间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