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行业发展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3/15-0021-04
一、项目背景及我们的思考
(一)项目背景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2012〕48号)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号)要求,教育部组织制定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方案,决定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旨在通过IP卫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6.7万个教学点,帮助农村边远地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透过“项目”目标,再一次凸显出农村边远地区由于师资严重不足,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小学科由于长期没有专任教师,致使适龄儿童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导致城市与农村学生在受教育的基础环节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态势,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首先还是要先解决师资即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使当下现有的教师能够胜任这些学科的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教育均衡。因此,为有效落实国家的项目目标,吉林省将“项目”重点放到教学点教师培养方面,如何有效实施“项目”培养计划,首要任务是要厘清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
(二)直面问题,理性思考
解决教育均衡问题,首先要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师队伍,而教学点当下的核心问题即教师队伍不建全,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破解这一问题之法就是加大对教学点教师的培训力度,而这个培训力度绝对不是短期能解决的,而应是一种持续性、跟进性的培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变革当前的教师培训方式。
当前,农村教学点校的教师年龄群出现两极分化:一个群体是年龄偏大信息素养较低的老教师;另一个群体是近几年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进来具备一定信息素养但执教能力不足的年轻教师。这就使我们的“项目”实施中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老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另一个是年轻教师是否乐于坚守岗位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归为内容针对性不够、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两方面大问题。
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们深刻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是由于长期以来行政命令下的自上而下的培训目标、内容、方式不能满足教师成长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培训缺乏激励机制和跟进措施,致使教师为“培”而“培”,“培”与“用”相背离,出人不出脑,走“行”不走“心”,制约了教师主动发展的动力和自我实现的价值欲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均衡问题,还是教育发展中的教师自主发展内驱力问题,主要的根源是科学的顶层设计问题。
二、科学规划,分层实施
基于科学规划理念,应合理制定培训阶段及研训内容。结合“国家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目标,充分做好各项调研,与各地县、区协商,经专家评估为参训地区量身定制2-3年《教学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目标》,切实将培训与教学实践进行有效融合,给予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持续支持。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主要分如下两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种子”教师集中培训阶段
1.主要目标
为教学点校培养“种子”教师,这些“种子”教师将组成各县区教学点校的核心研修团队,主要是利用集中培训面授的优势加强对项目的了解、充分发挥参与式培训模式优势,实现引领――体验――内化的过程。带动各区域、学校的教学点项目有效实施和落实,以此促进农村偏远地区教学点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非学科专业的兼职教师,帮助这些教师能够顺利完成音乐、体育、美术、科学、思想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任务;同时,提升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以打造胜任各学科课堂的专业教师队伍、以提升农村偏远学校教学质量、让农村偏远学校的孩子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为目标,从四个维度设计了课程内容,开展了递进式的、持续的集中培训活动。
2.主要内容
第一模块:现代教育技术及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旨在通过专家讲座对教师学科素养、执教方法等方面给予专业理论辅导。
第二模块: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及项目终端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旨在通过培训让“种子”教师了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课程结构、掌握项目终端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和教学点设备维护方法、了解各学科数字资源教育应用指南,找到资源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点。
第三模块: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制作、获取及运用。旨在通过培训促使“种子”教师掌握适合偏远地区教学点教师常用的信息技术相关的技能技巧,在有效地应用教学点资源的基础上能够为未来构建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奠定基础。
第四模块:案例分享,实践操练。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说课、虚拟上课等活动体验基于数字环境下的教学实施过程,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享、教研活动策划交流等活动促使参培教师及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展开思考和交流以达到提高培训质量,让每一位参培教师学以致用。
(二)第二个阶段:校本实践研修阶段
1.阶段目标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主要以《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资源应用优秀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学点校开展集中培训后的实践研修活动,其目标即让每个教学点参训教师学有所用,学有所赢。真正达到研、培结合,加强本土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实施环节
以县(区)、中心校为核心开展有效校本实践研修活动,结合教学实际的校本集体备课、结合各类教研竞赛及培训目标的区域开放交流研讨活动。
运用教学点资源开展校本实践研修活动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浅尝初探。即直接利用“跟我学”视频进行教学,力求达到视频中的教师学生与现实中的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与视频中的课堂融为一体。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是组织引导、视频播放。在教学及资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可通过专家的视频讲解、QQ交流研讨等方式释疑。
本环节的校本教学研修目标:
教师能够应用资源完成教学任务,校本实践研修重点是提升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
第二环节:巧用资源。即结合学情,根据不同的课型以及数字资源提供的题材进行教学。具体操作为,利用资源中的教学设计,结合学情对教学设计进行再创设。以《品生》为例,与教学设计对应的一般都有三个活动板块(部分为二个)。三个板块以教材内容(插图)为基础蓝本,同时配有动画视频和音频。教学中,教师只需将上述资源进行合理的搭配使用即可基本达成三维目标。
本环节的校本教学实践目标:
教师能够结合学情有选择地重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校本实践研修的重点是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第三环节:灵活创新。任何一种资源,在使用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显现出它的偏颇与局限性。例如:资源中有的问题设计面过宽过大,大多数学生面对学习内容无所适从。因此,在校本实践教学中采取了传统教学方式与数字资源合理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设计及资源进行再创造,生成出更加契合当地教学点学情的教学资源,让新的资源更好地贴近学生。
本环节的校本教学实践目标:
教师能够结合学情、教情创造性地生成更适合教情、学情的新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校本实践研修活动的重点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专业素养。
3.实施策略
层级式业务培训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第一层级: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
主要是中心校信息主任对教学点全体教师,尤其是对教学点45岁以上的老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通过几轮培训、验收,使教师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能够对文字进行录入与修改,对演示型电子教案中的文字、图片、图形绘制、音视频下载与播放、动画效果设置等进行修改;能够熟练地接收和使用“远程数字教育资源”,大大提高“远程资源”使用率。
第二层级:学科带头人信息素养培训。
对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学科带头人进行培训。一是掌握演示型课件的制作技术,能够科学有效地把“远程数字教育资源”和“演示型课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第三层级:中心校对教学点管理者进行培训,规范监管机制,使“远程数字教育资源”和“演示型电子课件”的使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达成效益最大化。
例如:桦甸市苏密沟红星小学教学点校以“三检一测”的模式来保证电子教案的实效应用。三检:即每周必检二次备课的进度,每月抽检二次备课的质量,每月末检查二次备课流程和教学手记;一测即每次随堂听课必进行当堂教学效果检测,对三率进行分析,指导教师备课与教案的应用,整体管理学校教师电子教案的使用情况。
三、分层管理体系建设是实施培训的有效路径
依托吉林省电化教育馆“电教系统”人力资源网络,充分发挥电教人员的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功能,以中心校为核心,构建省、县、校三级管理体系。分级分层为学校提供适时的技术支持与资源支持,真正解决教学点在项目推进实施中的技能障碍(如图1)。
图1
为了使分层管理体系能有效运行,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在项目实施中还分别构建省、地、县(区)、校管理团队,省级研修活动组织策划团队,县区、学校研修组织策划团队,以中心校为核心研修活动学习共同体,本地学科专家团队五支团队,为培训实施提供了保障。
四、创新“研修一体”的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模式:“研―训―赛”一体化,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使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一)以“培”促“研”
通过聆听专家的讲授,对课程内容分专题、多维度剖析和解读。帮助参训教师从整体上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背景、理念等,进而深层次理解课程内涵,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应用所学内容走到教学中去实践研究,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以“研”促“培”
经历第一阶段学习与实践后,学员带着问题再次走进培训,结合调研情况,“项目”组织实施中预设任务,参训教师带着任务进行学习,使“研”与“培”融合,真正实现按需施培,提高参训教师积极性的同时,更有效地落实培训目标。
(三)以“赛”促“培”、以“赛”促“研”
以中央电化教育馆各类大赛尤其是每年的“教学点项目”评比活动为载体,为参训教师提供各类展示与交流平台,使得学员的学习与实践成果得以检验,从而实现学有所赢、学有所用的目标,以此提升参训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破解教师在发展中的职业倦怠以及青年教师如何迅速成长等系列瓶颈问题。
五、阶段成果,初见成效
1、医药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2、医药工业效益水平稳中趋升,盈利水平增速放缓
3、进出口总额保持一定增长,呈现高出低进的态势
4、市场消费需求活跃,医药商业购销稳步增长
5、医药商业效益水平持续走低
6、行业生产销售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显著提高
7、医药零售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8、农村消费市场逐渐成为医药经济新的增长点
9、医药市场消费结构继续呈现多层次的变化趋势
二、2005年影响我国医药市场重要因素与事件回顾
1.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推行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行,2005年,我国在90%以上的地方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将达到8000万人。参保人数的不断上升,意味着潜在消费群体将迅速扩张,医保用药在医药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继续增加,从而为中国医药市场特别是主流医药市场注入了新的需求动力。
2.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深化
?2005年是我国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发展的一年。“三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将进一步规范完善,药品价格更趋市场化;后GSP时代来临;药品分类管理提速等,都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市场会显得相对狭窄,OTC市场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从而给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药品价格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9月28日宣布,从2005年10月10日起降低22种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40%左右,最大降幅达到63%,降价金额约为40亿元。这是我国第17次药品降价,也是降价幅度最大的一次。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方面使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药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05年8月10日,国务院第101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06年开始,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农合”农民的补助标准,并且根据规划,到2006年,“新农合”试点覆盖面将扩大到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0%,2007年达到60%,2008年在全国基本推行,2010年实现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新农合”制度的推行将带来大约450亿元的医药市场空间,今后农村医药市场将成为整体医药市场新的增长点。
5.医疗改革进程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没到位,50%的城市人口和83%的农村人口没医疗保险。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社会公布医疗改革报告,提出中国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目前,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模式一种是产权置换,由公有公营变成民有民营;另一种模式虽然产权不变,还是国有事业单位的性质,享受各种税费优惠,但完全实行企业化经营,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还有就是两者杂揉,许多公立医院与民间资本联合办医。在明确了医疗卫生服务公益性第一的目标之下,推行覆盖面广泛的公共医疗改革措施,引入市场化方式、提供差别化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预计,新方案将为老百姓带来享受医改成果的喜悦,更将为医药市场巩固正日益脆弱的消费信心。
6.汇率政策调整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政策的调整是汇率形成机制的根本性变革,其结果是人民币升值,就短期内对不同产业的影响看,程度是不同的,而对产业内部不同子产业的影响也有一定差异。就医药工业来看,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受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化学制剂药和生物药品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外新特药的进口价格将会下降,间接压缩了国内仿制药的盈利空间,国内企业产品的价格会有所降低;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是造成进口产品价格更具有竞争力;而对中药行业的影响相对较轻。
三、2005年中国医药市场分析
(一)我国药品行业2005年发展情况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特点
(1)化学原料药工业销售持续向好
(2)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处于增长平稳期,创仿结合仍有可为
(3)中药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4)生物制药工业销售增幅有所回落
2、我国药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药品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医药产业亟待产业升级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5)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二)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发展情况及趋势分析
1、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近年来,我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一直倍受瞩目。2000年,中国保健品行业达到辉煌的顶峰,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随后几年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和29.8%,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2003年在初突如其来的SRAS疫情的刺激下,保健品行业明显回暖,当年销售额就达到30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高达50%;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势头,销售额为340亿元,销售额同比增幅为13.3%,虽低于2003年增幅但依旧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据商务部预测,2009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683.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4%,中国将会成为世界保健品增长最快的市场。
2、我国保健品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2)产业法规不完善,市场发育不足
(3)产品科技含量低,研发力量薄弱
(4)重视广告促销,忽视提高质量
(三)2005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分析
1、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走势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经过30年的努力,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研开发、工业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科技领域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规模容量由2000年的45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05年的860亿元人民币,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销售额每年保持在14%左右的增速。
2、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
(2)医疗器械行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3)医疗器械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4)医疗器械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四、影响我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的因素分析
1、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
2、日益增长的医药保健需求
3、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
4、农村医药消费市场的发展
5、国家相关政策影响
五、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2006年我国医药市场发展总体趋势
1、医药经济将保持快速发展
2、市场药品价格总体走低,第三终端市场活跃
3、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加大,并购、重组仍是主题
4、农村医药市场将有较大发展,推动农村药品市场仍需多管齐下
5、OTC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二)医药市场分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药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外医药企业的虎视眈眈,药品零售价格的持续下降,都将给药品市场带了机遇与挑战:
(1)继续保持以化学药为主、中药为辅、生物制药为补充的格局
(2)天然药物热潮涌起,中药现代化成为热点
(3)医药制造企业盈利水平仍将下降,药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4)医药零售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
2、我国保健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2)保健品价格总体水平将下降,不同种类产品价格发展趋势不同
(3)新资源、高技术、方便剂型的保健品将成为主流
(4)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直销渠道将成新宠
3、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再加上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200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将变得更为广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医疗器械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
(2)高精尖、中高档医疗器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国外公司垄断高端市场
关键词:小额贷款行业;发展;问题;建议
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如此之快,主要在于小额贷款的潜在需求客户群体多,如农户、个体经营户,微型企业、小型企业等。农业金融与农村经济市场上有着很强的金融抑制,农村信用社市场占有率不高再加上农业金融与农村经济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农业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大,因此农村小额借贷行业市场很大,加之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而且数量不减反增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其中当然也会有资金方面的问题,更加刺激了我国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
1.小额贷款行业发展历程
1.1小额贷款行业起始期
1993年,小额贷款这一模式进入中国。2005年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困境,并且填补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以及服务方面的缺失,国家政策响应,就如何开展小额贷款组织试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推出了商业化面向“三农”为主的只贷不存小额贷款这一小额贷款行业的新模式。
1.2小额贷款行业发展期
2008年5月,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改线农村金融服务,农村资金流入。2009年6月,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确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列为村镇银行的条件以及要求等。2010年5月,了《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的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了一定期限内各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农户进行小额贷款可以免交营业税等。2010年6月,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了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2010年7月,l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确立了地方政府的工作任务。2012年2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了小额贷款公司改为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
1.3小额贷款行业现状
2015年,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形势下就业创业工资的意见》,指出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调整为创业担保贷款政策。
自从2008 年5 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小额贷款公司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08 年年底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不足500 家,2009 年突破1000 家,2012 年年底则突破6000 家。2013 年以来在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政府减少行政审批权的大背景下,各省市对小额贷款公司审批权开始逐渐下放,审批流程趋于简化,新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进一步增长。截止到2015 年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已经增至8910 家,行业的贷款余额达到9412 亿元。
2.小额贷款行业所存问题
2.1融资困难
随着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小额贷款的经营问题以及融资难等问题也逐步地凸显出来,其中商业银行这一个资金来源渠道是小额贷款公司最为重要的渠道,但是事实上小额公司的发展需求远远高于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支持,并且银行很难会给小额贷款公司提供贷款。因此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稀少,融资行为十分困难,经营也会受到影响。
2.2缺乏监管
2014年5月,成立了全国小额贷款公式协会,协会主管部门是银监会,与此同时还接受引荐以及央行的指导,而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与监管权限都归于地方金融部门管理,随着小额贷款行业的日益壮大,地方金融部门毕竟是人手局限,对于如此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一时之间不免管辖不当,缺乏统一的监管导致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更为困难。
3.对于小额贷款行业所存问题的建议
3.1开拓融资渠道
为了促进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必须实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小额贷款最重要的问题跟中小企业索经历问题一样,都是“融资难”因此开拓融资渠道,既是解决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困境的方法,又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方法。为了拓宽小额贷款融资渠道,其方式有:贷款中介平台方式、p2p借贷平台模式等。同时小额贷款行业也应该对行业的产品进行创新,同时使得公司的经营范围扩大。
3.2完善小额贷款行业的管理
为了小额贷款拥有较好的健康发展空间,政府应该制定一套适合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的政策与监管依稀,从而进一步确立小额贷款行业的法律位置,完善小额贷款行业的管理,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才能促进小额贷款行业进一步实现健康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应该为小额贷款行业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分类评级制度,进行分级管理。
结论
小额贷款行业的发展迅速,其市场化的竞争就更加激烈,小额贷款行业的问题也随着高速发展接踵而至,解决小额贷款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就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所存的问题,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一种方式,同时小额贷款行业互联网化的发展趋势也愈演愈烈,不得不说小额贷款行业融入互联额金融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方式,其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大好。
参考文献:
[1]彭果果.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3.
[2]陈赛.完善小额贷款公司信用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杨进科,李伟.小额贷款公司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52-53.
一、2007年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2007年是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物流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中央更加重视物流业,行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物流业与各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进程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开始由珠三角、长三角地区,迅速向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延伸。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物流业发展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行业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第一,我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物流业快速发展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核算,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7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上年加快1.5个百分点。货运总量达到226亿吨,增长11.8%,高于GDP的增长水平,这在前几年是很少见的。物流业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二是物流业快速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2007年,国内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6.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1%提高到17.5%左右,增加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6.7%提高到6.8%。三是物流业快速发展,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200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预计为4.5万亿元,增长17.3%,占GDP的比率为18.4%,与上年基本持平。
第二,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近几年,一批物流企业抓住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展壮大起来。过去,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1亿元以上的很少见。目前,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就有几十家。整合并购重组在国内外物流企业深入展开,也推动物流企业迅速成长起来。
第三,现代物流方式向采购环节延伸,供应链管理呈加快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代表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趋势。近几年来,特别是2007年,随着现代物流方式迅速向采购环节延伸,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呈加快趋势。主要表现为:一是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将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二是连锁零售业是推动国内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国内连锁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和兼并壮大,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强劲。为了取得连锁经营更好的规模效益,几乎所有大型连锁公司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管理。国内零售商目前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尽管与外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明显差距,但已经开始重视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三是一些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以自己为主导构造供应链体系的势头日趋明显,并且取得了龙头地位。也有一些大型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打造以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延伸自己的竞争优势,甚至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四是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撑。
第四,制造业物流发展加速,物流需求社会化趋势更加显现。2007年,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现代物流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同时,物流社会化趋势也更加明显。许多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第五,专业化分工加快,增值型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一年里,物流企业专业化经营,增值型服务有新的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循环取货、分销物流等一体化供应链模式,在越来越多的制造和商贸企业中得到应用。一批新兴企业已经成为客户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分销的供应链整合者,开创了新的市场空间。
第六,物流业加大投入,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国内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9430亿元,同比增长18.8%。我国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初具规模。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下,各地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和各类货运枢纽、场站建设稳步推进,众多物流企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重要物流节点与骨干通道相衔接,我国物流的网络优势正在显现。
第七,区域物流加强合作,物流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启动现代物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了《关于促进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津冀地区物流企业签订了《物流合作协议》。四川、湖北、浙江、重庆、云南、新疆和广州7地物流行业协会发表《推进物流合作四川宣言》。安徽、江苏和江西20个沿江城市签署协议,区域内车辆在通关、收费、停靠作业等方面享受“普惠制”。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物流合作深入推进,现代物流加快向物流集聚区集中。
第八,物流国际化竞争趋势增强,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应对。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抢滩”我国市场。为此,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物流市场,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经验和技术,但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因素。面对国际化竞争,国内企业必须积极应对。
第九,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在多方面原因影响下,物流行业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的毛利。
二、2008年物流业面临的形势和工作重点
初步预测,今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幅度不会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可达16%左右,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基本上能够保持2007年的水平。
今年,我国物流业面临以下一些趋势:一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面临有利的发展趋势;二是我国物流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将更为激烈,企业面对分化重组加剧的趋势;三是制造和商贸企业一方面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一方面强化自身物流功能的趋势;四是生产资料物流、农村物流和关系民生的食品、药品及危险化学品物流将受到重视,加快发展的趋势;五是各地贯彻“十一五”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加紧建设的趋势;六是区域经济发展,物流合作加强,物流运作集聚区快速发展的趋势;七是企业获取资源、资金的难度加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八是普通型的低端服务利润越来越薄,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因此,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提出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全国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也将于2008年出台。要把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物流发展规划作为首要任务,引导和推动行业改革与发展。
第二,引导社会化物流需求,为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商贸业、农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联动发展。要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做精做细,发展各类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联合协作。要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培育自主物流服务品牌。
第三,选择适合国情的物流运行模式,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按照国家规划和市场需要,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要重视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要深入研究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创新流通方式,提升流通业态。要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和制等现代流通方式。要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需要,推进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加强先进适用的物流新技术研发和运用。针对企业物流需求,大力发展增值型、创新型业务,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四,落实有关政策,营造行业良性发展的环境。首先,抓好已有政策的落实,特别是企业关心的税收、交通、融资等热点、难点问题,争取在2008年有更大进展。其次,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研究建立符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产业政策体系,为现代物流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2010年回顾
作为中国冷饮行业的风向标——东北冷饮市场经历了从1990年----2008年近20年,以年均15%的增速快速发展,产量增长16倍,人均销量已达3kg,占全国总销量1/7强,但遭受2008年的三聚氰胺危机重创后,整个行业进入了恢复期、调整期,而近期一些新因素对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1、 消费主群体下降明显,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已经明显地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冰淇淋主消费群体——俗称四少“少儿、少男、少女、”,随着人口老龄化、低出生率,主消费群体正在逐步减少。据2010年11月中旬的中国人口普查估算:0——14岁的人口28979万人,占总人数22.8%;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人口的比例下降4.8%,65岁以上人口上升1.39%,一增一减相差6%以上。
2、 受高通胀、高物价的影响,冰淇淋行业份额被挤出效应明显,人均收入增长与物价上涨不成比例,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生活必需品(米、面、油、蔬菜)、房价、医疗、保险、教育等支出的大幅上升,严重挤占了冰淇淋行业的市场份额,中、短期影响还将持续发酵。
3、 产业升级缓慢,低端产品的无序竞争,导致整个行业还处在“散、乱、差”的状态,尽管东北冷饮市场用了10年时间淘汰了1元3支产品,而今0.5元也面临生死大考,但是像东北冰淇淋行业几百厂家争抢一块蛋糕的乱象,全国还哪里会有?行业标准1500元/吨的料值,生产0.5元产品已经无利可图,但遍地0.5元产品是用什么做的?其实,监管部门心知肚明,厂家心知肚明,消费者心知肚明,由此看来,东北冰淇淋行业的乱象,仅由市场来优胜劣汰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厂家、消费者都应负起责任,而法律和舆论则更为重要。
4、 2010年东北冰淇淋行业的几个亮点:中街以老冰棍为突破,增加了3个代加工厂,积极释放产能,同时对子品牌----中街大果系列化步伐加快,保持产量持续增长;礼拜天的大头脆、方糕,成为一年四季,不同消费者追逐的产品,销量大增;雀巢虽没进入销量排名,但良好的口碑、高端的形象、稳定的价格,增长速度有目共睹,最近2款1元产品、3款2元产品在传统通路推出,这样现代通路、传统通路两翼齐飞的格局定会有所斩获;华义作为黑龙江地方品牌,随着产品创新和产能释放(长春分厂投产),未来会占有更大之地;软冰淇淋随着肯德基、麦当劳、碰碰凉门店的快速扩张,市场份额大增,销售火爆,真、鲜、软、滑、爽的半流体软冰淇淋越来越受到欢迎,正在影响着一代年轻人的饮食习惯。
二、2011年东北冰淇淋行业展望
虽然2010年整个东北冰淇淋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期,但就整个冰淇淋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全国人均2kg的消费量与发达国家20kg的消费量相比,冰淇淋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的巨大空间,2011年东北冰淇淋行业发展将突显以下特点:
(1) 产业升级——收购兼并重组加速,行业被迫进行洗牌。东北冰淇淋行业历来“强者不强,弱者不弱;优不胜,劣不汰”,仅以2010年为例前十位厂家生产量仅占总生产量的47%,中小厂家占据大半江山。20年的东北冰淇淋发展史,收购兼并重组寥寥无几,冰淇淋巨头宁可自己圈地建厂、租场、代加工,缓慢发展自己的品牌、渠道、市场,重走从零开始的老路,也不给对手一个双赢的收购兼并重组机会,反倒逼的对手背水一战,正所谓“强者难强,弱者难弱”的局面形成,不能不说是冰淇淋行业巨头的一大败笔。
2011年历史再一次把收购兼并重组的机会留给了冰淇淋巨头,这是因为:1、经济通胀,原材料飞涨,产业被迫升级,中小企业将面临生死劫。2、法律、法规日益健全,政府监管力度加大。3、消费者消费习惯、自我保护意识逐步提高,不买不合格产品,将加速优胜劣汰。4、收购、兼并、重组是双赢,会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2) 渠道升级——向三、四级城镇、乡村延伸,开辟更广阔销售渠道。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雨后春笋班的新区、开发区大量涌现,农村被城镇化越来越多,农民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也会随之改变,家电冰柜、冰箱的普及,也为渠道的延伸提供了存储空间,农村乡镇市场大有可为。
(3) 产品升级——冰淇淋花样翻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特色冰品、保健冰品会越来越多。冰淇淋由防暑降温的生理需求产品,向日常休闲快速消费品过度,向多品种的、多花色、多功能消费品过度,向健康、文化、娱乐消费品过度,最终向餐饮生活必需品过度。
(4) 软冰淇淋进入快速发展期。应该感谢肯德基、麦当劳的甜筒冰淇淋、奶昔冰淇淋,让人们认识了软冰淇淋的真、鲜、软、滑、爽半流体食品,更应该感谢软冰淇淋成熟的产业——无论各种品牌的冰淇淋机、质优价廉的冰淇淋粉、浆料、果酱,让我们随时在大街小巷吃上令人着迷的软冰淇淋,软冰淇淋正在改变年轻一代饮食习惯。
但行业发展正处在爆发期,鱼目混珠,龙蛇混杂,随着哈根达斯、DQ、伊利、蒙牛、八喜等品牌连锁的快速发展,将迎来冰淇淋行业的又一春天。 (三)结束语